• 内蒙古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增至449例 满洲里累计确诊409例

    8日,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消息称,截至12月7日24时,内蒙古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增至449例,其中,满洲里累计确诊409例。


    12月7日0时至24时,内蒙古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4例,包括呼伦贝尔满洲里市32例、新巴尔虎右旗2例。


    新增确诊病例414为12月6日新巴尔虎右旗诊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确诊病例415至418均为满洲里市在封控区的人群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确诊病例419至443均为满洲里市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确诊病例444至446:均为满洲里市在对居家隔离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确诊病例447为新巴尔虎右旗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截至12月7日24时,内蒙古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49例,其中,呼伦贝尔满洲里市409例、扎赉诺尔区32例、新巴尔虎右旗6例;满洲里市关联确诊病例2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


    所有患者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满洲里市于12月8日6时开始启动第十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于14时结束,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在小区内进行。


    满洲里市政府副市长宋吉祥称,今后每日,满洲里市将核酸采样时间提前1小时开始,优先安排已排查出的未检人员、隔离点人员、联检大楼封控人员,以及所有重点人员、封控小区人员、出现过病例小区人员,上门采样,努力实现早筛查,确保“应检尽检”。(完)

    2021-12-08
  • 内蒙古新增55+1 满洲里启动第十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消息称,12月6日0时至24时,内蒙古新增55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满洲里启动第十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12月6日0时至24时,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5例,其中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


    新增确诊病例359、360为12月5日满洲里市诊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61至372均为满洲里市在封控区的人群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确诊病例373至405均为满洲里市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确诊病例406为满洲里市在对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确诊病例407至413均为满洲里市在对居家隔离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为新巴尔虎右旗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确认为无症状感染者。


    12月7日8时至15时,满洲里市启动第十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在小区内进行。


    截至12月6日24时,内蒙古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15例,其中,呼伦贝尔满洲里市377例、扎赉诺尔区32例、新巴尔虎右旗4例;满洲里市关联确诊病例2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


    所有患者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2021-12-07
  • 内蒙古满洲里:疫情防控有序进行

    12月4日,在满洲里市一小区,工作人员在登记信息。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社区管控、核酸采样、交通管制等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12月4日,在满洲里市满西公路治安检查站,工作人员驾车巡逻。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社区管控、核酸采样、交通管制等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新华社记者叶紫嫣摄









    12月4日,在满洲里市一小区,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出示健康码。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社区管控、核酸采样、交通管制等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新华社记者叶紫嫣摄









    12月4日,在满洲里市一小区,工作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社区管控、核酸采样、交通管制等防控工作有序

    2021-12-06
  • 王莉霞在满洲里现场调度疫情防控时强调 把铁的纪律挺在前头 打硬仗 打胜仗

    12月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赶赴满洲里市,现场指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她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始终把铁的纪律挺在前头,打硬仗、打胜仗。


    王莉霞一行辗转抵达满洲里后,连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现场调度会。她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满洲里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老老实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坚定信心、提振士气,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王莉霞强调,要咬定目标,再认真再较真,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聚焦减存量、遏增量、防外溢目标,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各项措施,坚决斩断疫情传播链条。要按照“找到人”“管住人”“治好人”的要求,切实找到应检未检、应隔未隔人员,做到“清底数、清核酸、清密接”;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抓好患者救治,严防院感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切实“保平安”,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群众生活物资、防寒保暖物资供应充足、配送到位。


    王莉霞强调,要进一步严肃纪律规矩,改进提升作风,对疫情防控各环节全链条开展“提速提标”行动,确保形成完整有效闭环;要明晰责任、赏罚分明,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始终保持认真较真的工作作风、全心投入的工作状态。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能迟滞拖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要全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要举一反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反思总结,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拿出一整套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守好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自治区领导黄志强、欧阳晓晖、衡晓帆出席会议。自治区疫情防控现场处置专班各工作组组长参加会议。

    2021-12-06
  • 满洲里全程闭环安全转运隔离人员

    为有效缓解满洲里市集中隔离压力,截至目前,满洲里市已向呼伦贝尔市定点隔离场所转运三批次隔离人员,实现全程闭环、“手递手”交接、全过程安全的目标,为抗击疫情赢得有利“战机”。


    在转运和接收过程中,对隔离人员实行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物理隔离。所有人员全程防护,转运车辆本次转运前后和下次转运前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接收隔离人员的定点隔离场所全程实行闭环管理,“手递手”交接,全力做好医护、消杀、心理疏导、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风险可控。


    同时,根据隔离人员的数量,定点隔离场所按规定配备人员,坚持大众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尽量满足老人、儿童及妇女的特殊需求。合理搭配膳食,做好饮食安全工作。畅通无线网络,满足线上网课需要。根据隔离人员中病患需求及时配送药物。发放书籍、杂志和报纸,全力保障隔离人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需求,确保被隔离人员安心、舒心度过隔离观察期,真正做到“隔离不隔心”。

    2021-12-06
  • 北京1410家定点医院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北京141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外省份患者在这些医疗机构就医,通过手机操作完成备案就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本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同样要先备案。


    北京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底,全市141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其中242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结算业务。累计与全国其他省市门(急)诊直接结算81万人次,医疗费用2.8亿元。京津冀三地累计开通315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门诊直接结算,三地居民实现自由流动就医报销。


    本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遵循“先备案,选统筹区,并持卡就医”的流程,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在本人备案成功的异地统筹地区内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的医保定点医院就医,可持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未进行异地就医备案的本市参保人员,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原则上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如因突发情况不能回京治疗,在异地医保定点医院急诊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可由参保人员先行全额垫付,回京后申请手工报销。


    参保人员在异地定点医院直接结算的医疗费用,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执行。即不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医保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和诊疗项目范围均执行就医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和结算期等均执行参保地的医疗保险政策。本市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时,不需要选择异地就医定点医院,备案成功后,即可在备案统筹区内的所有医保定点医院就医。市医保局提醒,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缴费当期享受待遇,医保断缴后,参保人员则无法继续享受医保待遇,同时异地就医备案无法办理,异地就医相关费用也无法报销。


    外省份参保人员来京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报销?据介绍,异地参保人员已在本人参保地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的,在北京市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普通住院、普通门诊直接结算业务的医保定点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参保地跨省异地就医有关规定的,可持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未按照当地医保政策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的,在京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需由参保人员与定点医院全额结算后,按照参保地政策进行费用申报。


    目前,本市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手机APP或“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在网上方便快捷地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已办理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备案的参保人员,同步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无需另外备案。

    2021-12-06
  • 十多个省份联盟采购 45种药品广东地区最高降50%

    广东省日前再次牵头多省份联盟,开展45种药品和超声刀头等医用耗材集团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降价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阿莫西林等45种药品广东地区在前期集采降价的基础上平均再降27.5%,最高降50%;超声刀头广东地区平均降70.11%,最高降93%;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广东地区平均降68.25%,最高降77.1%。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表示,广东坚持联盟采购,45种药品汇集了12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采购需求量。


    本次联盟实行采购主体和品规全覆盖,促进价格辐射效应叠加。将国家第一、三批集采2021年底到期的阿莫西林等45种药品的采购主体,扩大到民营医院和零售药店,并将同一药品的全部剂型及规格全部实施带量采购。该批药品涉及高血压、消化道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等治疗领域。


    同时,15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起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联盟,广东预计超声刀头年可节约采购费用近5亿元。

    2021-12-05
  • 郑州五类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可享政府资助

    据河南郑州市医疗保障局消息,郑州市医保局、财政局12月1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困难群众参加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以下五类具有郑州市户籍的困难群众参加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可享政府资助:

    1.特困供养人员;

    2.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3.易致贫返贫人口(含:脱贫享受政策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家庭成员);

    4.低收入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5.困境儿童。

    所需财政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总台记者田萌王一丹)

    2021-12-03
  • 北京拟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 共涉及55处调整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郭宇靖)《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目录修订在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产业引导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相较于上一版共优化调整政策措施55处。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于2014年7月首次发布实施,2015年、2018年分别进行了修订完善。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录实施七年来,对于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减量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效果明显。

    结合新阶段新形势,此次目录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其中,在生态环保和安全管理方面,北京全市层面由原禁止新增燃煤火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调整为禁止新增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同时,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四区、城市副中心,禁止新设立或迁入冷藏车、集装箱、大型货物运输业户(车辆)等。

    在民生保障方面,目录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予以支持。核心区、城四区、城市副中心餐饮业的管理措施中,取消原限制新增低于60平方米餐饮企业的规定,不再简单按照面积大小实行禁限管理;明确规划用途为“餐饮服务”,或规划用途为“商业”并符合餐饮用房相关规定的地下空间可以从事餐饮业。同时,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零售、快递服务、垃圾处理等行业管理措施进行了修订。

    在产业引导方面,目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继续严格禁限不符合首都功能和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一般性制造业。同时,衔接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规划政策,如制造业相关措施中,增加对氢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制造等细分支持。

    2021-12-03
  • 兰考南彰镇:乡村振兴 洼地变身家居产业园  

    中国网兰考11月29日电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如今兰考县南彰镇的名门木秀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进入试运营阶段。而此前,这里还是洼地一片,赶上乡村振兴的快车后,这片洼地已破茧成蝶!

    兰考县南彰镇名门木秀产业园位于南彰镇政府北侧1公里处,这里曾经是洼地一片,老百姓对此苦不堪言。当南彰镇政府决定开发建设这片洼地时,得到了群众的大力理解和支持。

    据了解,名门木秀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4.8公顷,一期占地522亩,规划标准化厂房14栋,单栋面积11600平米,建筑密度54%。建成后的园区将成为辐射豫鲁两省三县市的复合性生产孵化基地、面向豫东的综合性木制品生产流通基地、对接开封市的区域示范性基地和引领兰考县的网络化家居产业创新基地。

    目前,园区已完善了五纵九横的园区路网系统,依靠扶贫、交通项目修建道路共计5万㎡,投资420万元建成雨污管网4500米,投资180余万建成供水、消防一体化管网4100米》……

    据南彰镇名门木秀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进入园区的企业必须是木制品企业,目前已筛选出龙头效应比较好、带动就业能力强、安全环保污染少的第一批入驻园区企业11家,都已陆续试生产。第二批入驻企业筛选1家,与投资1.5亿元的山东恒达木业完成签约,其主要生产高端百叶窗、实木门,全部用于出口。同时作为园区配套的投资5000万的生物质气化供热项目已落户园区,实现了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投资5000多万的110KV变电站已纳入兰考县重点项目,年底开工建设,将为园区及南彰镇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在园区可以看到,木制品产品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八达木业的板芯提供给天宝木业、中晟木业、宇鹏木业、金然木业加工、贴面,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这些厂的下脚料被开鑫颗粒收购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给供鲁豫热力,产生清洁、绿色的新能源…….

    在这里,木材不再是普通的板材,而是摇身变成了透气窗、家具,出口到了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不仅能出口创汇,更能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财富,为政府提供税收。

    完善的服务、贴心的帮助、美丽的环境为名门木秀产业园区赢得了口碑,前来投资、询问二期的客商络绎不绝。目前园区二期已启动土地流转工作。预计二期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8亿,可安排2500人就业。(刘林森许丙顺)

    2021-12-01
  •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冷空气影响,11月29日8时至12月1日8时,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汉东部、江淮、江南中东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北部、华南北部等地将降温6~8℃,其中,东北地区东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江南东部等地局地降温可达10℃,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局地可达12℃。


    昨日西北华北等地出现大风降温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出现降雪


    受冷空气影响,昨日,西北地区、华北西部和北部、黑龙江中南部等地出现6~8级阵风,局地9~10级;新疆东部、甘肃、青海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6~10℃降温,局地降幅超过12℃;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和东北部降小到中雪,黑龙江伊春局地大雪;甘肃、青海东北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及新疆昌吉降雪、雨或雨夹雪1~4毫米,新疆昌吉奇台局地7毫米。


    今晨,北京北部和东部、天津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受冷空气影响,11月29日08时至12月1日08时,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汉东部、江淮、江南中东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北部、华南北部等地将降温6~8℃,其中,东北地区东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江南东部等地局地降温可达10℃,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局地可达12℃。12月1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位于江淮东部经江汉至四川盆地北部一带,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4℃左右。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东北、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4~5级偏北风,阵风6~8级;我国东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等地有7~8级风,阵风9~10级。中央气象台11月29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发布海上大风预报。


    此外,未来三天,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其中,东北地区南部和东部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


    29日早晨至上午,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东部等地有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中央气象台11月29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预报。中央气象台11月29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预报。


    29日,受冷空气和降水的共同影响,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汉等地部分地区的轻至中度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1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陕西中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到暴雪(10~12毫米)。西南地区东部、陕西中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东部、江南东部、台湾岛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10~15毫米)。西北地区中东部、东北地区南部、华北、黄淮、江汉、江淮等地部分地区有4~5级及以上风。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及以上风。


    11月30日08时至12月1日08时,东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20~28毫米)。山东半岛、云南中部、台湾岛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西北部、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部、辽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5级风。


    12月1日08时至2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和东部、吉林东部、西藏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2.5~4毫米)。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

    2021-11-29
  • 生活服务业加速迈向数字化

    打造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


    生活服务业加速迈向数字化


    网络约车、外卖配送、线上购物……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孕育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生活性服务业加速迈向数字化。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出9个方面30项具体举措,其中就包括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今年3月,浙江金华“网订店送”医保结算正式启动试点。当地参保人在移动支付平台绑定医保卡后,可通过部分网络平台下单,实现“买药不跑腿,还能刷医保”。如今,这项便民数字服务已覆盖金华全部县市。


    随着“互联网+”的边界不断拓宽,生活性服务业正驶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何为生活性服务业?简言之,就是指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涉及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诸多领域。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用户规模庞大,为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赋能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氛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三大产业中,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最高,数字经济比重达40.7%,高于全部经济(38.6%)、工业(21.0%)、农业(8.9%)。


    “生活性服务业消费已成为中国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之一。在超过10亿网民巨大流量需求的支撑下,生活性服务业具有可观的市场规模。”广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方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防疫期间,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创新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服务方式更加注重寻求线下和线上的融合。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大特征是,线下场景加快线上化,前端消费互联网带动后端产业互联网发展。


    王方方认为,防疫期间,数字化的生活服务有效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相关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身生产和运营效率,这为保障中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随着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其数字化发展将进一步拓展行业边界,为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和发改委日前印发《“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指出,要引领消费升级,培育高品质数字生活,提出“打造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满足线下生活服务新需求”等具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将继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分析,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拓展消费需求、推动供需动态优化并实现有效匹配,还可以优化服务方式、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让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走在正轨


    一段时间以来,平台垄断、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刷单炒信等事件屡见不鲜。如何保证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始终走在正轨?


    在王方方看来,迈向数字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存在一些发展短板,例如: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平台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隐私等行为破坏了数字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各方应凝聚共识,明确界定商业数据资源权属问题;相关部门应强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对互联网重点领域的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专家认为,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大力推动,一是建设政策软环境,确保规则先行,二是建设硬环境,提供以“新基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入公平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


    近日发布的《意见》提出,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依法依规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分领域制定生活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和目录清单等。


    吴琦建议,应从顶层设计、应用创新、要素支持、治理能力等多层面统筹推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出台更多相关指导意见或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转型的方向、重点和路径,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治理模式;二是加快数字技术在生活性服务业的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价值;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相关企业融资渠道;四是进一步明确支持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举措,大力提升从业者数字技能,拓展从业者职业发展空间。五是通过试点示范、政府购买服务、开放政府资源,带动生活性服务业整体数字化转型,降低中小企业转型壁垒。"

    2021-11-26

  • 首 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