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完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据悉,除名标记工作旨在认真落实河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要求,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逐步建立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经营主体退出机制。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除名标记工作的目的是发挥“标签+公示”作用,督促引导相关经营主体进行信用修复恢复正常经营或办理注销登记退出市场,是对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状态)、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等制度的补充。开展除名标记工作,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保护交易安全,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非正常经营状态的经营主体有序退出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营主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纳入除名标记范围:经营主体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撤销设立登记,满6个月未办理清算组公告或者未申请注销登记的;经营主体处于存续状态,因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满两年且近两年未纳税申报的。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机制,定期开展除名标记工作。对拟除名标记经营主体清单,要结合工作实际,经调查核实、综合研判,按照包容审慎、积极稳妥原则,确定最终除名标记经营主体清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自确定除名标记经营主体清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清单内经营主体作出除名标记决定。

    对除名标记决定有异议的,经营主体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作出除名标记决定的市场监管部门提出撤销申请。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除名标记决定存在错误的,应自发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主动作出撤销除名标记决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自撤销决定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终止除名标记,并予以公示。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负责建立全省经营主体除名标记联合工作机制,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及时调整经济户籍系统,增设除名标记模块,优化公示系统公示功能,为除名标记工作提供系统支撑。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做好除名标记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对适用范围内经营主体进行除名标记、终止除名标记工作。市、县级税务部门负责依据同级市场监管部门函请,提供涉及经营主体近两年纳税申报情况。


    除名标记工作自2023年11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2年。其间法律法规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2023-10-18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行路有道,东风正来。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这是今年继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后我区的又一件大喜事,在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区上下倍感温暖、倍加振奋、倍增干劲。

    《意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紧扣支持我区完成“五大任务”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闯新路、进中游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饱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关怀厚爱、对内蒙古发展的殷切期望,必将鼓舞提振2400多万北疆儿女的士气和信心,凝聚起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磅礴力量。

    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工作,心系各族人民、情注北疆大地,先后4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多次对内蒙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这些年来,内蒙古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成绩、每一点进步,归根结底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内蒙古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光芒、脚下有力量,豪情满怀奋进新征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感恩感激之情转化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要紧抓重大历史机遇,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紧紧围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供能力;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等方面,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效,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建新功。内蒙古是一片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热土。回望过去,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展望未来,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区上下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我们定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2023-10-17
  • 河南濮阳市发展基层民主、激发治理活力—— 实打实解决民生诉求

    河南濮阳市发展基层民主、激发治理活力——






    实打实解决民生诉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赶着居民吃完晚饭、休息散步的时间,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大庆路街道赵村社区公园的议事亭里,一场关于筹建电动自行车遮雨充电棚的讨论展开了。

    两个多小时,居民代表、大庆路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王浩涛等13人相继发言,从消防安全、法律规定、车棚选址等角度进行阐述,社区干部和居民旁听。濮阳市人大代表、赵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管国祥主持讨论。经过举手表决,会上决定筹建8座电动车遮雨充电棚。半个月后,大小8座电动车遮雨充电棚建成,减少了电动车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有事好商量,大伙的事,商量着办,问题就好解决。”管国祥说,“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能参与决策,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基层工作的良方。”

    借着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发展的契机,赵村社区通过打造建材市场,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逐步建立起崭新的社区,还为居民免除了水电费、物业费等开支,并定期分红,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

    “富裕了是好事,但不代表问题就少了。”管国祥说,“管好集体经济、分配好收益,事关长远发展,要多听听居民意见。”赵村社区探索形成了“社区两委审批、民主决策、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办法。

    茶余饭后,“游园小径走一走,议事亭里聊一聊”,成为居民的生活常态。大到产业发展,小到草坪修建,居民都能畅所欲言,再由干部收集民意、居民民主表决。“大伙都说了想法,然后一起做决定,那执行起来肯定是‘人心齐、泰山移’。”管国祥说。

    近年来,濮阳市积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落实,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我们小区北门有条土路,出入不便,一下雨遍地是泥,啥时候给修修?”华龙区人大代表张俊娟来到建设路街道开西社区了解情况,一名附近小区的居民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修缮这条路,已经列入了华龙区今年的10件民生实事。我们一定会持续跟进,把路修好,方便大家。”张俊娟说。说完,她还陪这名居民到现场实地查看,然后到区住建局了解了施工安排和工程进度。2021年起,华龙区实行民生实事票决制,当年要推动落实的10件民生实事由区人大代表票决,并持续监督、推动落实。

    “票决前,我们要收集民意,汇集群众意见,酝酿并提交要进入表决的民生事项。票决后,也要持续跟踪办理进度,了解群众对民生实事办理的真实感受,反馈给区人大和有关部门,帮助民生实事更好落地、更符合群众实际需求。”张俊娟说。自从2022年当选区人大代表后,张俊娟还联合10多位律师志愿者,帮助居民调解纠纷,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


    “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一个个细节中。”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景良说,“我们将探索更多接地气的民主实现形式,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实打实解决民生诉求。”

    2023-10-17
  • 越来越多青年在乡村奋斗 河北阜平: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外省游客多了,之前主要是省内周边游客,今年北京、天津、山西的游客人数明显增加。”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包村干部曹建平谈起今年村里的旅游业情况如数家珍。

    “另外往年大多是短期游,很多游客来一天就走,今年不少旅游团体会留下来住三五天,这样就明显带动了餐饮和住宿。”曹建平说。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进村,可以看到一排排太行新民居依山而建,虽然假期已过,但村口的停车场里仍然停着多辆来自外地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村里的步行街上人声鼎沸,游客们不时在山货特产店、民俗技艺坊、特色小吃摊位前驻足停留。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阜平县,深入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总书记进村入户看真贫,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2012年年底,我们村贫困户有189户447人,贫困发生率79.4%。”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回忆说,十多年来,村子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要求,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骆驼湾乡村振兴旅游项目,形成了集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体系,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50元增长至2022年的20057元。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村的年轻人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骆驼湾村妇联主席任永花说。

    这名80后村干部十几岁就去北京打工,看到村里发展越来越好,2019年回到村里在旅游公司务工。

    任永花的哥哥任二红比她提前4年回村。他目前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因为超市的位置比较好,店里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营业额最多的一天有5000多元。”任二红说,现在他除了开超市,还把家里老房子改造后租出去做民宿,“一年总收入有十几万元,不比在北京打工时收入低。”

    在距离骆驼湾村3公里的顾家台村,年轻人的事业同样干得如火如荼。

    “这是我们阜平的特色美食,欢迎大家来品尝。”10月13日中午,在顾家台村的农家乐,95后姑娘耿迎香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向网友直播介绍当地特色小吃“烧肉”。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很多顾客都是看了她的直播慕名而来。“我刚刚送走了一桌石家庄的客人,还有一个雄安新区的网友说正在带着朋友过来。”

    “油糕、水饸烙、大锅菜、八大碗,都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耿迎香说,之前她在保定市区卖二手房,随着家乡游客越来越多,看到不少乡亲在家门口吃“旅游饭”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低,于是就想回家乡创业。

    “首先我自己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也就想把这些特色美食推荐给游客。”她的农家乐今年9月开业,随后赶上假期,很快就爆火了。这些天一直很忙,但耿迎香脸上总是带着笑:“8天假期,营业额最多的一天有8000多元,假期过后,人流量变少,现在一天营业额也有三四千元。”

    “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党员顾廷科感觉,现在这个古老的山村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

    在顾家台村,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村委班子的年轻化。2021年,顾家台村村两委班子完成换届,班子成员主要是80后、90后,还有一名00后。

    85后村党支部书记顾锦成介绍说,新一届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推出“红色故事会”,每周一和周四,在传达政策、布置工作的同时,支部成员讲红色故事、谈感悟话体会,“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这群年轻人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近几年来,顾家台村形成了旅游、高效林果、食用菌、家庭手工“四大支柱产业”。

    “先后有38名年轻人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回到顾家台创业就业,为家乡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顾锦成说。

    猫头形状的大门、猫咪指路牌、猫咪包子铺……随着“猫村”打造得越发完善,近日,阜平县东坪村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地。

    东坪村是龙泉关镇黑崖沟的一个自然村。2019年,东坪村整体易地搬迁,村民搬到镇上住进居民楼,但原来的家养猫大多留守在村里,连带周边村落的猫有上百只。同年,返乡的阜平籍青年艺术家周合伟在黑崖沟村开设公益画院,决定将东坪村改造为大山深处的文化风景和猫咪的生存乐园,“猫村”由此得名。

    “中秋国庆长假‘猫村’共接待游客近万人,日均1500人左右。”“猫村”负责人周合伟对这个“成绩”挺满意。

    龙泉关镇党委书记韩文博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龙泉关镇始终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古色传承”为方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研学复合型转变。下一步,龙泉关镇坚持以“红”为底,以“绿”为笔,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力绘就龙泉关镇全域旅游新画卷。

    据悉,目前阜平全县累计已有500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越来越多青春身影奋战在阜平乡村振兴一线。

    “现在的农村大有可为,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用我们的知识和理念,把村里建设得更好,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周合伟说。

    2023-10-16
  • 12000名跑者参与2023“雄马”在雄安奔跑与未来同行

    12000名跑者参与2023“雄马”

    在雄安奔跑与未来同行




    跑一场马,识一座城。在雄安奔跑,与未来同行。


    10月15日7时30分,2023中国人保雄安马拉松(以下简称“雄马”)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0名跑者在雄安新区的美丽风景中奔跑,见证这座“未来之城”的日新月异。

    跑者的“雄马”

    见证雄安的日新月异

    当城市马拉松赛事的魅力与雄安新区的特质交汇共融,这座城市的别样精彩便一览无余了。

    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雄马”的发令枪一响,来自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的姚凯旋与其他国内外的参赛者一起,踏上赛程。

    姚凯旋2017年从山西省来到雄安新区,2018年参与建设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去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人。

    “这次马拉松以自己参与建设的项目为起点,寓意特别好:城市之眼,从历史看向未来。”姚凯旋说。

    作为容东片区的建设者,中交一航局的史建坤参加了今天的健康跑。

    “心中有喜悦、有感动,更多的是自豪。扎根雄安6年,我参与了容东片区建设以及截洪渠一期、未来科创城等十多项工程的建设。”史建坤说,这次跑“雄马”又一次用脚步沉浸式体验了回迁群众的15分钟生活圈,感受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电线的新城风貌。

    半程马拉松赛道上,张吉烁跑进了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的启动区,该区域首次向跑者开放。

    张吉烁来自雄安新区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之一的中国中化。“‘雄马’的举办,将让更多人了解雄安。”张吉烁远望中国中化总部大厦项目充满自豪,这座150米高的大厦将成为雄安新区的地标性建筑。

    当跑过终点,来自北京的跑者卢晓伟被震撼了——入秋的白洋淀,淀水碧绿,灵动如画。全程马拉松终点设在白洋淀旅游码头附近。

    “我共参加了五届‘雄马’,可以说通过跑马见证了雄安新区的变化。”卢晓伟喜欢白洋淀,如今的白洋淀水好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此“落户”。她说,明年还来跑“雄马”。

    全民的“雄马”

    用奔跑点燃“运动激情”

    雄安马拉松赛道上的跑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既有为跑步而来的爱好者,也有雄安的建设者,还有由志愿者等陪伴完赛的残障人士。

    来自雄县的跑者董峰星,幸运地得到了“A11666”这一专属参赛号码。本届雄安马拉松推出了连续参赛五届可定制专属参赛号码的规定。董峰星说,“这一规定不仅能吸引更多跑者前来参赛,更让参赛者们感到很亲切。而且‘雄马’这几年变化很大,一届比一届好。”

    雄安马拉松从2017年首届的3000人到现在的12000人,从中国田协铜牌赛事到如今的金牌赛事,每一项变化他都有亲身体会。

    容城县的“蜗牛奶奶”张秀先,陪着孙子小宇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马拉松。

    17岁的小宇患有脑瘫,自小行动不便,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奶奶的陪伴下,小宇坐在轮椅上完成了“梦想一公里”。“奶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跑’,还认识了几个和我经历类似的朋友。”完赛后,小宇激动地跟奶奶说。

    全新的“雄马”

    打造“零废弃赛事”

    10月15日一大早,雄安新区商服会展中心广场的“共建无废新城共享绿色雄安——‘无废城市’签名墙”前人头攒动。不多时,整面墙留下了满满当当的名字。

    比赛自始至终,赛道上都干干净净。赛前几天,雄安新区文明办联合“雄马”组委会发起了“文明观‘雄马’健康跑雄安”的倡议书,呼吁跑者和观众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做到赛间垃圾不落地、赛后垃圾不留痕,争当“无废”使者,支持“无废”赛事。

    “我们为全体参赛选手提供电子参赛手册,全程无纸化办赛。”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新区将“无废”理念融入了雄安马拉松赛事,别开生面地打造了一届“零废弃赛事”。

    在比赛现场,组委会放置了用于收集剩余补给用水的回收桶。赛后,这些无污染的剩余补给用水将会回归自然,实现“雄马”“节水护源·一汪清水”的美好愿景。

    来自雄县的姜冬仙和8岁的儿子彭骁骁用时45分钟跑完了家庭跑全程。她说,比赛过程中干净、整洁的赛道和雄安这座城市倡导的“无废城市”理念,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糖瓜粘’,是用玉米、大麦、红薯、小米、糯米五种农作物熬制的甜点。”“雄马”嘉年华现场,非遗传承人王立斌向围着的人们介绍着“糖瓜粘”。


    “雄马”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展现雄安风采、促进体文旅融合发展的平台。为给五湖四海的跑者创造独特赛事体验和专属“雄马”回忆,雄安组委会配套举办为期3天的“雄马”嘉年华,活动现场汇聚新区风采展示、非遗展演、美食体验、文创赏览等,让广大跑者和观众全方位感受了一番雄安新区的文化底色。

    2023-10-16
  • 山东省阳信县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注入“廉”动力

    名城早报记者张峰通讯员张凯

    近日,山东省阳信县在辖区人流量较大的梨园广场举办“梨乡艺清廉廉韵润心田”戏曲文化周廉洁文化节目展演,《铡刀下的红梅》《沾光》《过年》等廉洁题材作品精彩上演,吸引了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阳信县纪委监委紧扣上级精神,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覆盖面,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注入“廉”动力。

    警示教育“一个也不能少”,这是阳信县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为抓好全员警示教育,阳信县纪委监委针对不同群体,相继开展了“一把手”警示教育、年轻干部警示教育、新入职人员“廉政警示教育第一课”等,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课程,同时抓“掌上”警示教育,如在工作群中推送廉政新闻和典型案例等等,让干部感到“警示教育”就在身边。

    守正创新,让廉洁文化“活起来”。阳信县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廉洁文化润心正身作用,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元素,连续创作了《铡刀下的红梅》《我冤不冤》《谁迷糊》等廉洁主题优秀文艺作品,还依托葫芦烙画、剪纸等技艺,把非遗传承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让廉洁文化实起来、活起来。开展警示教育暨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把廉洁文化正面引导作为警示教育的有力补充,积极开展优秀廉洁文化题材作品展演,潜移默化中让廉洁文化渗透到广大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丰富活动形式,打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组合拳”。阳信县纪委监委创建“梨乡廉韵”廉洁文化品牌,统筹推进廉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社会,以戏为媒、以花为媒、以文为媒、以书为媒、以画为媒、以影为媒,多措并举将“廉音”送入寻常百姓家,全县上下营造出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16
  • 湿地保护“苏州路径”独具特色

    湿地保护“苏州路径”独具特色






    专家组认为苏州市已达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要求


    昨天,苏州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评估汇报会举行。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臣,副市长施嘉泓出席会议。

    10月10日至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来到苏州,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考察评估工作。其间,专家组先后前往福星污水厂尾水湿地、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水映长滩湿地、消夏湾湿地修复工程、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苏州中学园区校湿地、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吴江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七都浦江源生态养殖尾水湿地修复项目、中张家巷河恢复及景观提升工程、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太湖科学营进行了实地考察。

    昨天的汇报会上,专家组听取苏州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就实地考察情况进行总结。专家组表示,苏州湿地保护修复、科普宣教效果十分显著,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太湖生态保护等战略布局,立足本土湿地资源特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苏州路径”。按照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指标的基本要求和14项打分指标,苏州已达到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的提名要求。

    对未来创建工作,专家组给出建设性意见,在进一步理解和处理好城市与湿地、城市人居环境与湿地、城市经济发展与湿地的关系,通过湿地修复进一步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挖掘传统生态智慧并加以利用等方面,苏州还要做更多工作。


    据了解,此次苏州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考察评估工作结束后,专家组将形成一份详实的考察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将再次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各省申报湿地城市进行总体评估。

    2023-10-13
  • 包头盘活存量土地4万余亩

    本报包头10月11日电“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包头市全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有效盘活存量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09年至2019年期间,包头市批而未供土地共6.43万亩、闲置土地共1.21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2.96万亩、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05万亩,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大起底行动中,包头市全面梳理批而未供土地的数量、位置、用途、未供原因等情况,建立了“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的项目清单台账,并逐宗上图,细化处置方案,精准分类推进。

    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创新供地方式,解决工业用地供地难问题。各工业园区存在大量批而未供土地,尤其是未供即用的工业用地,因用地成本高,用地企业不愿办理用地手续。为此,包头市积极探索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创新供地方式,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出台《包头市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暂行办法》,以先租后让方式为包头市金腾科技有限公司等工业项目供应5宗土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38亩。

    坚持有解思维,解决北梁棚改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项目无法供地问题。北梁腾空区的道路、绿地、消防站、学校、法院审判法庭等项目已建成,但长期以来,因用地单位无力缴纳土地成本无法供地。针对此类问题,包头市自然资源局会同相关政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经包头市土地管理储备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完成了供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面积283亩。

    充分运用供地政策,推动解决产权遗留项目供地问题。一些历史形成的产权遗留项目,一直未办理供地手续。为推动产权遗留项目用地手续办理,包头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充分运用自然资源部出台的《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为昆都仑区白云铁矿棚户区改造、新城村安置房、九原区奶业公司棚户区改造等产权遗留项目补办了供地手续,消化了批而未供土地505亩。

    坚持“供应为主、供撤结合”原则,消化不再使用的批而未供土地。包头市存在大量预期项目变化无用地意向企业投资建设的批而未供土地,针对此类问题,采取撤销批文的方式予以消化,腾挪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补充耕地指标,配置到急需实施的项目上来。截至目前,经自然资源厅批复撤销批文面积0.64万亩,既解决了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也实现了指标的盘活再利用。


    实施奖惩并举措施,激励各旗县区全力推进消化处置工作。为压实各旗县区主体责任,形成倒逼机制,包头市制定了《包头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奖惩方案》,明确了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奖惩措施,激励各旗县区全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

    2023-10-12
  • 台湾花莲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中新网10月11日电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1日18时36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3.24度,东经121.32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23-10-12
  • 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转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生态环保立法、监督——






    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转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大河湾镇果农晾晒果干。韩颖群摄(人民视觉)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樟子松林。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游客在乌梁素海体验滑翔伞项目。王晓博摄(影像中国)


    乘飞机从北京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透过舷窗从高空俯瞰,一抹抹醒目的绿或连点成线,或连片成林,荒山、沙漠披上了绿衣裳。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立足职能职责,积极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助推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草原生态保护等取得积极成效,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在内蒙古开展。记者赴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地,采访了解当地生态环保法治建设情况。

    压实责任,把防沙治沙纳入法治化轨道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紧靠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过去,人们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形容当地常年风沙的自然环境。如今放眼望去,成片梭梭林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迎风挺立。

    与风沙鏖战,向沙漠进军。一代又一代磴口人民压沙造林、沙里播绿,坚持不懈治“沙害”。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介绍,磴口县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全县累计完成治沙造林面积210万亩,林草覆盖度已提高到37%,每年扬沙及沙尘暴天气已减少到8天左右。

    在磴口沙源地生态综合治理四期光伏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光伏板下栽种的沙生植物随风摇摆。据了解,当地主要选取梭梭、四翅滨藜、柠条等沙生植物,并在其根部接种了肉苁蓉,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

    防沙治沙,贵在久久为功。为深入贯彻防沙治沙法,压实责任、确保实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将防沙治沙纳入法治化轨道,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以及水土保持、草原森林保护等地方性法规,严格落实国家“三禁”制度、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治区政府每年向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

    一路上,看治沙探索,话生态变迁。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当地农田防护林主要推行“渠林路田”栽植模式,起到了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涵养水源等作用;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通过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浑善达克沙地规模化林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区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如今,在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

    依法治污,守护水清岸绿景美

    沿着黄河“几字弯”顶端行进,秋日的乌梁素海水天一色、芦苇荡漾、水鸟翔集,这颗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正在重新绽放璀璨的光彩。

    当地居民曹铁山说,过去,由于自然补给水量减少,再加上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乌梁素海面积一度急剧缩小,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病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介绍,近年来,内蒙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整体优化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牧产品供给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湖区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局部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湖区现有鸟类264种、鱼类22种,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4月1日施行的黄河保护法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口整治等作出全面规定。“在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的基础上,巴彦淖尔把制定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目前立法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玉林介绍,该项立法将针对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突出问题,细化和补充湿地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一步优化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立法工作机制。从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到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条例》,到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河湖保护和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依法治水,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强化监督,助力绿色发展

    曲家湾渔村是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第五村民小组,毗邻百万亩樟子松示范区、多伦湖景区。周末,许多外地游客来这里的农家乐食宿。

    “如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们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户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多伦县人大代表、滦源镇大孤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俊说。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利用建设促进全盟草原生态持续好转的实施意见》等90多个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去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多伦县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对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部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查。

    每年都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工作项目;对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持续关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治理工作进度……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着力推动相关法律制度落地落实,推动当地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采访中,许俊介绍,草原上溜达吃草的羊群减少了、圈舍里的牛群增多了。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等地推行“减羊增牛”政策,既减轻了牲畜对草场的破坏,又提高了牧业收入。借助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改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了草原休养生息。


    如今,内蒙古持之以恒实行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在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在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3-10-12
  • 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开幕

    10月9日,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晓云发布大会内容。

    高晓云介绍,自2004年以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19届。今年10月18日,第20届瓷博会将在景德镇陶博城开幕。本届瓷博会以“瓷行天下、贸连全球”为主题,活动将围绕一条主线,推动瓷博会向贸易、投资、文化一体化发展转变。同时,强化瓷博会的文化性、贸易性、国际性、市场性、参与性、实效性、时代性七个功能,用好博览、交易、投资三个手段,努力将瓷博会打造成带动陶瓷、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三大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陶瓷文化和陶瓷贸易更好地走向世界。

    本届瓷博会相比往届,呈现出新的特色和亮点,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瓷博会各个环节,展示景德镇千年古镇、国际瓷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据悉,本届瓷博会展览面积达13万平方米,近千家陶瓷企业和商户入驻。整个展陈分为会展中心和交易中心两部分,入驻交易中心的商户今后将常态化运营,真正实现瓷博会“永不落幕”的目标,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标杆性陶瓷大市场。

    瓷博会期间,景德镇将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2023中国(景德镇)陶瓷跨国采购对接会、陶瓷艺术作品专场拍卖等一系列投资贸易活动。同时,还将举办世界产瓷城市市长看瓷都、“世界好手艺·绽放景德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联盟展暨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持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传播陶瓷文化、展现城市魅力、促进市民及游客体验“镇生活”,景德镇还将举办名坊园·景德镇记忆文创集市、陶溪川春秋大集·秋集、陶瓷与美食夜间集市等60余项配套活动,让瓷博会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参会媒体,扩大瓷博会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本届瓷博会将首次搭建“新闻中心”和“网上新闻中心”,为中外记者采访提供服务保障。瓷博会期间,“网上新闻中心”将实时更新发布中英双语文字、图片、短视频报道素材,让媒体记者随时了解最新新闻信息。

    2023-10-11
  •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多措并举破解返乡创业“人才难题”

    “引进”兼顾“培养”,“扶弱”也要“树强”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多措并举破解返乡创业“人才难题”

    为解决乡村振兴主力军不足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着力破解“新农人”的困惑,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质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农村掀起创业潮

    中秋节来临,一车又一车麒麟西瓜从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新胜三村万亩瓜田拉出,走向当地和外省区市场。

    “清爽解渴、鲜甜多汁,大家好好品尝。”新胜三村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旺荣打开几颗红瓤无籽西瓜,捧到客商面前说。今年52岁的李旺荣高中毕业后走南闯北打工创业,积累了一些资金后,几年前返乡在本村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发展设施农业,建大棚种瓜果。他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年底分红”的运作方式,把村民变股民,育苗种瓜菜,成功带动680户村民增收,去年合作户人均收入达1.8万元。李旺荣本人先后被评为包头市鹿城英才、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农村牧区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记者了解到,在九原区农村像李旺荣这样的创业人员还有不少,他们纷纷利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在农村打造各种各样的事业。比如,农业专家尚春明退休回来在村里建设番茄新品种培育基地;在沿海发展的坦格斯回来搞马产业,举办马球公开赛、烟花节、越野赛;青年农民宋永兔借助黄河水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繁育、生产,引进鸭嘴鱼、鲌鱼、胭脂鱼新品种;多年做生意的农民石卫东,创建了以自己命名的“卫东南瓜”品牌;农民张茂生发动村民集资入股,建设粉煤灰仓储加工项目;大学毕业后投身奶牛养殖业的祁丽婷,返乡创办起智能牧场……他们在乡村一线创新创业,向土地要更高的效益,正在促进当地一产的转型升级。

    创业人员有困惑

    九原区曾是包头市的郊区,因离市区近及土地存量大的优势,近几年返乡青年和就地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乡村创业者面临一些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志同道合的人难招。“在乡村想创业,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山羊圪堵村包头市田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长城说,他们种植樱桃、蔬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探索种植管理技术,而现在村里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太少,很多人觉得辛苦、不体面,在外闯荡,而留下的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导致企业的很多想法难以实施。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原本在深圳某大企业工作的坦格斯,2020年辞职回到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的阴山主脉大青山里搞旅游开发。令他尴尬的是,当地年轻人多数去城市发展,加上政府层面支持资金不足,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导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很难吸引人才和投资,项目进展缓慢。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在央企工作、5年前回乡打造“包头市黄河谣民俗文化产业园”的李沙也有同感:周边道路不通畅,员工通勤路程远,招聘不来优秀人才。

    项目发展前景不明朗。九原区委组织部调研发现,一些有意返乡创业或带着项目到农村投资的人员,因地方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欠发达,没有充足的专业劳动力,让他们对自身项目的发展前景感到不够明朗,继而在创业遇到困难时打了退堂鼓。

    政府扶持“新农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人才振兴是基石。打通各个方面的阻碍,让资金、政策、环境等环节各自发挥作用,才能给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九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俊丽说,为解决“人才难题”,此区委组织部、区农牧局今年初启动“新农人”创新创业计划,从招才引智、促学育才、创业帮扶、创先争优四个方面为乡村与返乡创业者架设“双向奔赴”的“桥梁”。

    “计划”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为着力点,挖掘、培养、凝聚、选树100名有志向、懂技术、会经营、敢闯敢干的农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针对返乡创业者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需求,九原区委组建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开展乡村振兴教育实训,举办高素质农牧民线上线下理论培训。区农牧局聘用7位项目专家、91位农技指导员,派出科技特派员12名,成立“农博士工作站”,服务“新农人”。

    为让“新农人”在家门口宜居宜业,当地政府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同时搭好与大市场的对接桥梁。今年3月以来,多次组织“新农人”赴浙江、山东现代农业较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以商招商、以商引商,协助合作社引进项目。

    九原区农牧局、人社局、金融办还对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当地村镇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为“新农人”争取政策性信贷担保,协助贷款。目前,已促成5家农牧业企业与银行达成合作,预计发放贷款2000多万元;同时,多家金融机构拟向8家农业合作社投资4200余万元,用于温室提档升级。另外,区政府争取到上级农牧、文旅等部门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扶持田园综合体、“网红村”打造项目,夯实硬件设施。


    为了进一步留住人才,保障乡村振兴“软实力”,九原区设法提升“新农人”的荣誉感、归属感,目前已培养、选树85名“乡村振兴人才”典型,并授牌、奖励,使他们形成“头雁”之势,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3-10-10

  • 首 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