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巫溪城市建设从无序生长到规划引领



    ▲傍晚的巫溪马镇坝柏杨河公园(摄于7月12日)。记者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9月12日,秋高气爽。车行奉巫高速,桥隧相连,让人宛若在时光隧道中穿行。驶出奉巫高速凤凰隧道,眼前豁然开朗。

    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坐落着一座小城——这里是建成区面积仅9.95平方千米的巫溪县城,它是一座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森林之城,是一座清净素雅的宁静之城,也是一座富有生机的灵动之城。

    “再穷,也要把脸洗干净”

    在巫溪城市规划展厅,有一个章节名为“遗憾·反思”,展现着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败笔,提醒着人们要以规划为引领,将大山深处的小城营造成一座“美得自然、建得从容、过得幸福”的特色生态宜居小城。

    时间回到20多年前,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巫溪老城,人口不断增加,道路拥挤堵塞。

    “大宁河防洪设施长久失修,每逢雨季来临,洪水泛滥,沿线居民和商户苦不堪言。”在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风华的记忆里,居民对大宁河、柏杨河沿岸环境意见较大。

    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拓展城市生存空间迫在眉睫。可地处渝东边陲,界连鄂西陕南的巫溪,交通不便、配套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建设新城,钱从何而来?

    2002年,巫溪县向市水利局争取到一笔柏杨河河堤整治专项资金,修建了柏杨河滨河南路、滨河北路。巫溪新城赵家坝片区的建设也由此艰难起步。然而,此后几年,赵家坝却一直处于无序生长状态。

    “完全没有规划,想建什么就建什么,风格、色彩杂乱无章……”杨风华记得,当时一位市领导到巫溪调研后留下一句话:再穷,也要把脸洗干净!

    这句话,让时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痛定思痛,暂停所有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批,对7个在建项目开展设计方案提升……

    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李勇介绍,在市规划设计院帮助下,巫溪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设计,同时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对两河四岸等重点区域的建筑色彩、外墙材质和建筑高度等风貌进行设计。

    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方案推倒重来……规划引领,取代了城市的无序生长。

    “用规划引领城市成长”

    一张手绘设计图,让巫溪想到了借智借力做好城市规划。

    2009年,一位国际规划设计专家受某公司之邀来到巫溪,依据巫溪的山形地貌、河流走向等,手绘了一张巫溪城市形态的设计图。

    凝视着这张手绘设计图,当时巫溪县委主要领导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在城市建设上,要让设计理念成为施政理念,用规划引领城市成长。

    于是,巫溪与市规划设计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优秀的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专家团队为巫溪提供规划咨询、技术指导、决策参考等服务,使专家团队成为巫溪城市规划的“智囊团”。

    巫溪还实行特约规划师制度,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专家学者到当地调研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并在柏杨河畔启动了马镇坝片区的新城建设。

    “起初,柏杨河马镇坝段河堤规划延续了赵家坝段的直立河堤样式,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关系。”李勇介绍,反复思索之后,巫溪重新规划设计了柏杨河公园,“那段时间,相关部门负责人时常白天跑工地,晚上开会研究到深夜。”

    随后几年,巫溪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公开征集马镇坝片区南北中轴线的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启动老城改造时,通过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1910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复建了大宁古城的北城门和北城楼;在网上向全国征集体育场、北井中庭住宅小区的设计方案……

    “我们以山川、河流、森林、田园等要素为基底,协调空间边界、挖掘特色禀赋,努力展现山河壮美、城市多彩、田园秀逸。”李勇介绍,巫溪还通过企业融资、吸纳民间资本等解决资金问题,仅2011年就带动城市建设投资7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2亿元。

    “让生活成为风景,风景成为生活”

    如今,巫溪县城市规划展示厅,免费向公众开放。许多巫溪群众闲暇时喜欢到这里溜达,在图片、视频、文字中寻觅县城的点滴变化。

    “2009年,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展厅,好多街坊邻居也来了,看到摆了一圈图纸,说是县里让我们一起评选城市规划方案。”活了半辈子的张光印看不懂规划图,这时有人走过来为他详细讲解,“后头我才晓得,那是县长。”

    张光印参与讨论评选的,正是当年巫溪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公开征集的马镇坝片区设计方案。

    “当时收到很多设计方案,通过行政评审、专家审议,最后有4家设计单位的方案入围。”李勇介绍,县里把4套方案打印出来摆成一圈,邀请群众一起参与讨论评选,确定了最终方案。

    71岁的马镇坝居民李万桂记得,当年县领导多次登门拜访,给他讲“建新城,要拆迁房子”的道理,可他就是不同意搬迁。直到他被一位县领导牵着走进城市规划展厅,才慢慢转变了观念,“领导指着城市模型,一处一处给我说城市要建成什么样子,还说要让我们的生活成为风景,风景成为生活……”如今,住在柏杨河公园旁的李万桂,夜里枕着潺潺流水声入睡,清晨在鸟鸣虫叫声中醒来,生活真的成了风景,风景也成了生活。

    “唤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设水城”

    秋日午后,绿树成荫的柏杨河公园里,许多群众在树荫下乘凉。人们并不知道,公园里那一棵棵树叶形似马褂或鹅掌的高大乔木,名为鹅掌楸。

    野生鹅掌楸是国家二级重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生长于阴条岭大山深处,曾经难得一见。可在今天的柏杨河公园,鹅掌楸已蔚然成林。

    “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构建‘多园相连、连园成林’的城市‘森林绿肺’。”李勇介绍,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巫溪顺应大山大水生态基底,以低成本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宜居县城。

    “我们正按照‘唤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设水城’的思路,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实现自然空间、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的整体提升。”李勇介绍,唤醒老城,就是统筹做好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实施好漫滩路整治、烤鱼城建设、大宁古城更新提升等项目;激活新城,就是统筹实施好运动公园、巫咸文化公园、大宁河上游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强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水城,则是坚持“链水、织绿、筑景、营城”理念,打造凤凰水城示范区等。


    如今,巫溪正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标准执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建设全国知名、令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2023-09-18
  • 长沙:“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观察文化与经济如何互融共促,湖南长沙是一个颇具意味的样本。

    这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厚重悠长;这里“网红”品牌林立,城市消费旺盛,年轻的游客拖着行李箱挤进闹市区的攘攘人流,只为在心仪已久的门店打一次卡。

    厚植于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长沙将“书卷气”与“烟火气”有机融合。“网红”城市火爆出圈的背后,正是文化经济的活力表达。

    在《之江新语》的《文化是灵魂》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另一篇《“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则深刻阐释了“文化经济”的概念:“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一杯奶茶,缘何吸引外地游客远道而来品尝?“文化是品牌最有养分的土壤。”长沙“茶颜悦色”奶茶创始人吕良说,他们花费十几万元购买一幅清代画像版权,只为用于奶茶茶杯的创新设计。融入长沙城市更新打造的一家家主题门店,透着浓浓的“国潮风”。

    文化赋能经济,绘就城市人文底色。

    行走长沙,人气最旺的商圈往往也是历史悠远的街区。潮宗街、太平街、都正街……一处处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迎来新生。游客们穿过幽静的历史名人故居,出门就走向活力四射的新潮品牌商家。这些深植文化根脉又洋溢时尚气息的老街,已成长沙夜间最具活力的街巷。

    经济活化文化,激荡城市创新生机。

    岳麓山下的璀璨霓虹,橘子洲上的“网红”书店,夜经济商圈里的烟火气……年轻人追捧的热门去处,勾勒出这座城市青春向上的时代面孔。2022年,长沙人口净增18.13万。经济发展一直走在湖南前列的长沙,前不久又瞄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活力涌动下的人才吸引力,正是其重要底气之一。

    厚重而灵动,古老又青春。湘江两岸流淌的时代气息,映照着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湖湘传统,折射着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沙一直在前行。

    从强化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延续管控,到提质升级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步道,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长沙老城更有“长沙味”;从持续放大“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到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力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长沙气质更具“现代范”。

    长沙花鼓剧院,去年9月试水抖音直播,观看人次达350万,相当于剧院全年线下观众数量的70倍。如今,一批95后、00后戏迷,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走进了剧场。

    “坚定文化自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有信心让花鼓戏焕发新活力。”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说。

    2023-09-15
  • 甘肃: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地方做法】

    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文物丰富而珍贵。近年来,甘肃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守正创新中做好保护研究和传承弘扬,重要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光彩。

    甘肃作为史前文化的发祥地和历史文化的富集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考古成果:庆阳南佐遗址佐证陇东地区距今5000年左右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天水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实证陇东地区早期文明进程;陇南礼县四角坪遗址是秦大一统的象征;武威天祝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史实。

    甘肃是文物资源大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甘肃省在用好用活文物资源方面多点发力、下足功夫。

    敦煌研究院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完成莫高窟290个洞窟、2.6万平方米的数字化采集;建成“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打造全球首个超时空沉浸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初步建成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院辖六处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并网运行。

    在文旅方面,敦煌市打造培育了《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等文化演艺项目;邀请文化名家来敦煌采风,创作了《敦煌本纪》《再敦煌》等一批以敦煌为题材的文艺精品。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敦煌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六大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531万人,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6.95%。

    甘肃省以敦煌壁画、武威铜奔马等文物为蓝本,打造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甘肃省博物馆根据丝绸之路文化符号“马踏飞燕”开发的“绿马”玩偶火爆出圈;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壁画元素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推出的“敦煌诗巾”项目广受欢迎……厚重的文化遗产正以生动鲜活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让历史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4日04版)

    2023-09-14
  • 通辽市: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旅游区。白敖敏摄







    库伦旗银沙湾自驾营基地。







    哲里木赛马节。张启民摄







    通辽市主城区辽河公园。张启民摄







    库伦旗三大寺景区。


    年初以来,通辽市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挖掘力度,强化资源整合优化,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新项目、新场景,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旅消费需求,助力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实施文旅活动

    激活消费主引擎

    围绕“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联动市旗两级,实施以“探源之行、漫游之旅”为主题的“1+8+N”节庆活动,“1”是指科尔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8”是指市及旗县具有一定传统的代表性活动,即:8·18哲里木赛马节、阿古拉草原文化旅游节、乌旦塔拉枫叶节、金秋采摘节、“云之都·芍药之城”文化旅游季、中国·库伦安代艺术节、扎鲁特旗山杏花·杜鹃花节、奈曼沙漠那达慕和越野群英会8项重点文旅节庆活动;“N”是以“活力运动、花季漫游、风采艺术、冰雪狂欢”四大主题为统领的226项融合线上线下的文旅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持续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截至8月末,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通辽冰雪嘉年华暨库伦冬季旅游活动、全市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暨库伦旗春季风筝汇、第六届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论坛、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第二次会议、首届西辽河文化节、第24届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文旅活动200多场。从景区景点到商业街区,从主城区到各旗县,从线上“出圈”到线下“打卡”,文博展览、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国风国潮等成为全市文旅市场“新宠”。前8个月,接待国内游客近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62%,旅游业整体呈现快速恢复态势。

    推出引客措施

    提振市场有力度

    2022年,通辽市修订出台《通辽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通过9个方面29条政策措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创造条件。其中,“引客入通”7条措施备受业界欢迎:一是旅行社推出场景化的创新体验业态,通过特色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最高可得2万元奖励。二是市内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00人,最高可获得6万元奖励;全年接待游客量超出3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三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20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2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四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境外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5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5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100元给予奖励。五是组织旅游包机,包机人数50至100人,组团社可获得1万元奖励;包机人数100人以上的,组团社可获得2万元奖励。六是组织旅游专列团队游客,专列人数300至400人的,可获得3万元奖励;专列人数在40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七是组织自驾游团队游客,车辆超过30辆、人数90人以上的,可获得1万元奖励。修订后的“引客入通”奖励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向17家次旅行社发放年度奖励资金达近700万元。

    坚持双轮驱动

    扩大营销见实效

    通辽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耕本土市场,瞄准精准客源地东三省、京津冀一体化城市,18个航线通达城市、4个高铁始发终到城市,18个自驾半径400公里的地市级城市,积极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城市,开展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初见成效。组织文旅企业参加自治区赴粤港澳、长三角、武汉、济南、成都等地“百万人互游”活动,赴山东、辽宁等重点客源地组织开展通辽市文旅招商专场推介会,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等旗县赴长春、沈阳等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12场推介会共签约1.3亿元,共建马球训练中心文旅项目1个,26家文旅企业与当地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科尔沁区政府与10家当地企业、高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旅游市场和客源共享。开展百家旅行社通辽市踩线考察活动,霍林郭勒市文旅局与12家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

    目前,自驾游成为该市旅游亮点。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串联起80多个景区景点,沿线建有14家自驾车露营地,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通辽市被授予“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自驾游已占该市接待游客的70%以上。

    优化服务产品

    惠民举措亮实招

    通过统筹全市优质文旅资源,选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优良的景区景点,以“文旅场景化、场景主体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穿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奈曼旗、开鲁县红色记忆研学之旅,科左后旗、库伦旗天然奇观探险之旅,科尔沁区、开发区金色夜潮集市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文化探源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绿色草原踏青之旅,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通辽市,塑造“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同时,针对不同群体、早晚时段,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优惠措施,通过发放景区景点优惠门票、设立免费开放日等,大力促进文旅消费。“五一”小长假,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9.35万人次。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64万元。库伦旗举办了2023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库伦站),银沙湾旅游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参赛、观赛人数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库伦旗城区内酒店、宾馆预订呈井喷态势。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演出13场,观众达3.6万人次。

    加速项目建设

    提质提效创品牌

    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辽市共储备“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项目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今年重点推进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19.24亿元,目前已开复工19个,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市博物馆、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科尔沁剧院成功市场化运营,大青沟、银沙湾等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正有序推进,悦来河休闲街区正优化设计,向阳步行街万柿大集5月份投入运营。与自治区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辽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进一步推动西辽河文明研究宣传。出台《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承办全国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新入选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3个,入选自治区精品非遗旅游线路2条,孝庄园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以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提档升级,去年创建4A和3A级景区各两家,今年申报3A以上景区5家,目前全市共有4A级7家、3A级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共有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10家;自治区级星级接待户12家,其中五星级4家。全市14家自驾车露营地中草甘汽车自驾营地被评为国家5C级营地,成为全区首家5C级营地,青龙山、誉州北露营地分别被评为国家4C级营地,为全市自驾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孝庄园旅游区、哈民遗址公园、麦新烈士纪念馆、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大青沟旅游区及宝古图沙漠旅游区等被评为“内蒙古网红打卡地”。全市8家文创企业的12个系列产品在全国、全区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殊荣,5家文旅企业的22个系列产品入围“内蒙古礼物”名单,4家文创店获得“内蒙古礼物”实体店授权,已开设4家“通情达礼”实体店,“通情达礼”商品已达50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旅游宣传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规范市场秩序

    助企纾困治环境

    按照规划,通辽市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机制,制定文旅产业发展计划,策划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完成中心城区文化旅游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印发《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2023—2026年)行动计划》。加强文旅特色指标实绩考核监控,形成协调联动合力。筹备召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观摩检查,推动以会促建、以会促变,树立大抓文旅产业的鲜明导向。

    优化质量监管方式。促进旅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大“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将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备案、变更、注销等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服务平台办理,旅游合同平台上报率达到100%,旅行社、星级酒店年度、季度营业数据填报率达到100%。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0余次1000余人,累计检查各类文旅市场主体1800家,排查安全隐患问题45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20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已纳入上级文旅部门项目储备库的29个文旅项目、36个文物保护项目的争资立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盘活科尔沁马城、12座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已签约的萌宠动物园、海洋世界、医养小镇等项目落地开工。继续加大文旅产业招商力度,落实好中行、工行等支持文旅企业融资机制,推动市级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支持文旅配套体系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丰富优质产品供给。重点围绕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开发旅游产品,市旗两级联动推进大青沟5A级景区创建,尽快实现通辽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提升全市23家A级景区业态品质和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参与式互动活动。推动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三大目标和12项任务落实,打造四季旅游的打卡地、网红街,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

    精心培育文旅品牌。围绕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平台和重要时段的宣传推广,更新全市文旅宣传片,创新打造文旅形象IP;制作创意短视频等宣传推介产品,加大在抖音等平台的推介力度;加强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等区域合作,赴外省客源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每年举办西辽河文化节、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不断扩大通辽市文旅品牌影响力。

    另外,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文旅部关于缓收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工作部署,通辽市已为27家旅行社办理提取保证金手续,退返总金额达418万元。同时,积极对接自治区文旅厅,协助文旅企业申请上级资金,目前,已争取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和文化商品传承创新资金3732.86万元,扶持了43个项目用于旅游基础建设和文创产品研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辽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3-09-14
  • 泰安栾树迎来“满树繁星”

    连日来,城区多棵栾树正在开花或结果,一朵朵小黄花如米粒一般大小,金灿灿,伴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令人赏心悦目。春天,我们赏洁白无瑕的玉兰花;夏天,我们赏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荷花。凉风渐起的初秋,一起来观赏满树金黄的栾花吧。










    由于栾树的硕果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的红褐色,还有的粉红色,远远望去,一行行绿色的树冠上张灯结彩,叶绿花黄果红,如油画般的绚烂色彩,极富秋天韵味,将初秋的城市道路装扮得更加缤纷烂漫。枝叶轻晃,满树繁星迎入怀,伴着淡淡的花香,不经意间让人邂逅一场“黄金雨”,令人陶醉其中。

    2023-09-13
  • 新疆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新疆旅游的一颗新星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由塔克拉玛干景区和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1.98平方公里,两者距离43公里,是点状串联屯垦红色文化和沙漠神秘文化为主的景点。这里融合了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沙漠体育休闲等资源,是兵团的重要红色旅游基地。2021年5月11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有八大独特景点,即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屯垦文化公园、上海知青纪念林、塔河城区部分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沙漠之门景区、沙漠风情园和沙漠博物馆。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美丽风光,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异彩纷呈,体验到不同项目不同乐趣的刺激惊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和沙漠之门景区。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展示了三五九旅“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辉煌史迹。三五九旅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的主力旅之一,由陈伯钧任旅长、王震将军任副旅长率领5000余人参加抗日、挺进新疆的一支顽强八路军队伍。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王震将军带领下的三五九旅精神。沙漠之门景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南岸,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观光基地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美的沙漠风光,参与到滑沙、骑驼、越野等沙地运动中,体验到沙漠的神秘和魅力。










    为了了解游客对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的感受,我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他们都对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赞不绝口,表示非常满意和惊喜。以下是他们的部分采访内容:

    来自北京的李女士说:“我第一次来新疆,就被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的美丽震撼了。我最喜欢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那里的展览让我深刻了解了兵团的历史和精神。我还参加了沙漠之门景区的滑沙活动,感受了沙漠的刺激和乐趣。”


    来自上海的周先生说:“我是一个自驾游爱好者,我来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是为了体验沿途的风光和驾驶乐趣。我觉得这里的路况很好,景色也很美。我从阿拉尔市出发,沿着101省道一路驱车到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感觉非常惬意和舒适。”










    来自广州的陈先生说:“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来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景点是为了拍摄美丽的风景。我觉得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屯垦文化公园、沙漠之门景区,还是塔里木河、沙漠风情园、沙漠博物馆,都有很多拍摄素材和角度。我拍了很多照片,都很满意。”


    经过深入了解,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既展现了壮美的大自然,又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活动和旅游项目。作为新疆的一处旅游亮点,这里完全可以满足各种游客的期待,任何热爱旅行的人都不应错过这个发掘和体验的机会。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12
  • 新疆江布拉克,新疆旅游的一颗明珠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江布拉克旅游景区,是一个集沙漠、黄河、高山、绿洲、湿地、湖泊为一体的综合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著名的影视基地。近年来,随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江布拉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新疆旅游的一颗明珠。










    江布拉克景区有八大独特景点,即天山麦海、天山怪坡、疏勒古城、麻沟梁村、花海子、江布拉克大峡谷、断桥、三道扁子1。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美丽风光,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异彩纷呈,体验到不同项目不同乐趣的刺激惊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天山麦海和天山怪坡。天山麦海是一个有2000多年农业种植历史的景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麦田2。这里的麦田随山势起伏,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立体麦田景观,每到丰收季节,金黄色的麦浪如海如画,令人赞叹不已。天山怪坡是一段长290米、宽80米的奇异坡面,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怪坡。在这里,车辆和水流会出现逆行现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为了了解游客对江布拉克景点的感受,我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他们都对江布拉克景点赞不绝口,表示非常满意和惊喜。以下是他们的部分采访内容:

    来自北京的李女士说:“我第一次来新疆,就被江布拉克的美丽震撼了。我最喜欢天山麦海,那里的风景太壮观了,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我还参加了滑草、滑雪等活动,感受了沙漠的刺激和乐趣。”

    来自上海的周先生说:“我是一个自驾游爱好者,我来江布拉克是为了体验沿途的风光和驾驶乐趣。我觉得这里的路况很好,景色也很美。我从银川市出发,沿着101省道一路驱车到江布拉克景区,感觉非常惬意和舒适。”


    来自广州的陈先生说:“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来江布拉克是为了拍摄美丽的风景。我觉得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天山麦海、天山怪坡、花海子,还是疏勒古城、麻沟梁村、江布拉克大峡谷,都有很多拍摄素材和角度。我拍了很多照片,都很满意。”











    从深入采访中得知,江布拉克不仅风景如画,更融合了各种旅游活动和浓厚的人文魅力。作为新疆的旅游瑰宝,这里为各式游客提供了难以忘怀的体验,是每位热衷旅行者都应前往的圣地。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11
  • 亚洲花卉主题园在浙江杭州开园

    中新社杭州9月6日电(王题题)为展现“花满杭城香飘亚运”的经典城市亚运景观,因亚运而生的亚洲花卉主题园6日在浙江杭州正式开园。


    亚洲花卉主题园占地面积约28000㎡,融合杭城宋韵文化与亚洲植物文化,共汇集超200种花卉。在场景塑造上,该主题园以“种子的故事”为主题,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贯穿整个场地的主要线索,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的文化特色凝聚于各具特色的植物花境之中。











    亚洲花卉主题园的“手拉手”花甸的局部景致。中新社记者王题题摄


    如主题园中央区域的花甸景观“亚洲花毯”。近处,园路的曲线向前优雅延伸,蓝紫色的花甸连绵起伏,仿佛两只上下相触、即将紧握的手;远处,一道笔触仿佛在毯面上信手而画,绚丽的草丛之间,流畅的两个爱心紧密相依。这就是“手拉手”花甸与“心连心”草甸,寓意亚洲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共进。


    该主题园的照明设计以“以花为媒,引光入园,留光丝路”为主题,以热烈、浪漫、趣味为特色的手法,衬托花园的各色花草,展现亚运期间的欢乐赛事氛围。











    亚洲花卉主题园的“友谊花廊”用具有亚洲地域特色的花卉夹道相迎。中新社记者王题题摄


    为了赛后保留花卉园,提高其可持续利用率,该主题园的照明设计结合节能、环保、场景控制等技术手段,采用绿色环保LED光源,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设置双回路多模式,实现赛事中节日模式全亮,平日则单回路交替亮灯,如此减少对花卉、植物的影响,为赛后的杭州留下一处夜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亚洲花卉主题园不仅是为亚运献礼,更是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片与花相伴、放松身心、自在游憩的新天地。(完)

    2023-09-08
  • 【大美中国】碧水如镜

    【大美中国】




    近年来,南水北调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对境内汉江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形成河畅、水清、岸美亮丽风景,守护一库碧水北送。图为9月6日,郧阳境内汉江碧水如镜。


    杨显有摄/光明图片

    2023-09-07
  • “双奥之城艺术周”启幕 京张两地将举办百余项文旅活动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徐婧赵明)9月6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3年北京“双奥之城艺术周”开幕。活动围绕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文旅融合推广等版块开展,为市民游客重温“双奥”记忆,展现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非凡历程和独特魅力。











    图为观众参观《天下一家:双奥之城艺术周主题展》。记者赵明摄


    开幕式上,“双奥之城艺术周”五大版块活动发布,包括双奥之城艺术周主题展、美术摄影专题展、文艺演出、文旅融合推广、奥运公共文化活动在内的百余项奥运文旅活动将在北京及张家口举办,从文化艺术角度展示两场奥运盛会成功举办留下的丰厚遗产,进一步彰显北京“双奥之城”文旅金名片。

    活动以奥林匹克艺术为引领,用艺术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动京张两地多个文体场馆,依托北京市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奥运文旅活动。


    其中,主题展将于9月5日至9月20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天下一家:双奥之城艺术周主题展》。主题展从“奥运人文关怀”“城市文化新地标”“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艺术叙述,汇集来自世界30余个国家艺术家创作的近百件绘画、版画及雕塑作品,书写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激情与努力,展现奥林匹克体育艺术融合之美、新时代中国之美,构建起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桥梁,描绘“天下一家”的美好愿景。











    图为观众参观《天下一家:双奥之城艺术周主题展》。记者赵明摄


    “双奥之城艺术周”协同联动京张两地“双奥”资源,将进一步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专题展分别为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的《魅力冰雪——设计文创作品展》和在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举办的《魅力冰雪——北京冬奥文化影像主题展》。

    文旅融合推广活动围绕奥运场馆及奥运元素,发布七条“漫步北京-双奥之旅”主题游线路,从鸟巢到大跳台,从奥森到妫水河畔,从群明湖的首钢倒影到海坨山,让游客“一站式”打卡奥运场馆,体验运动快乐。

    文艺演出版块重点依托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遴选出26部105场国内外精品剧目,涵盖戏曲、话剧、舞剧、音乐会等各类舞台艺术作品,将在全市相关专业剧场集中进行展演,通过各文艺团体异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彰显“双奥之城”文化气质和艺术底蕴。


    双奥之城艺术周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以“双奥之城艺术之美”为主题,将组织开展108项、134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涵盖展览展示、文艺表演、文化讲座、阅读推广等多种类别,引导市民共赏奥运作品、共跳奥运舞蹈、共唱奥运歌曲,展现首都群众文艺风采。











    图为观众参观《天下一家:双奥之城艺术周主题展》。记者赵明摄



    活动还将特别开展艺术周大师课,邀请奥运冠军、奥运题材艺术家、奥运文化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传播双奥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艺术周儿童美育活动,向下一代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冬奥精神。(完)

    2023-09-07
  • 国家级名片!鸡西兴凯湖上榜

    在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兴凯湖喜获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称号。《“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旅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兴凯湖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推动生态旅游价值实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











    推进自然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兴凯湖以文化学习、实践体验、创新研学为中心,通过开展爱鸟周、湿地宣传法先行、中小学生走进湿地自然笔记等多项自然教育活动,以特色的绿色湿地、自然生物为中心,把鸟类科普、植物认知、环保宣传等贯穿于自然教育活动中,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生态旅游成为人们感受兴凯湖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途径。










    此次获评全国自然教育基地,正是对兴凯湖多年来致力于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肯定。今后,兴凯湖管委会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来谋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工作,做“两山理论”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持续加强自然教育工作,奋力推动兴凯湖生态保护与旅游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篇章。

    2023-09-06
  • 山东济宁经开区:开展农村“三资”提级监督管理

    村里的账有的没公开,有些我们想知道的事也看不到,有的贴在上面多长时间了也不换换,还有的老长时间了才公开一次……”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马集镇某村村民在区党工委第二巡察组开展“村口座谈”交流时反映情况。

    针对乡村经济的拓宽和发展,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纪巡联动”“区镇联合”,从村级“三资”管理、村“三务”公开等“小切口”入手,开展精准监督,为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今年4月至7月,我们对31个村党组织及班子成员开展了巡察监督,同时重点对村“三资”管理,以及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是否真实、程序是否规范、发布信息是否及时等关键点开展了专项督导。”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将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农村“三资”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与村级巡察相结合,采取“纪巡联动”,以巡促治、同频共振、联合发力。

    细化监督重点,对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积累比较大的村,重点查找集体“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突出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做好问题反馈,抓好集中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整改前紧后松、措施不严不实、应付整改等问题。截至目前,排查出被侵占的外坡地、承包期满未收回和未按合同约定缴租金的集体土地、承包价格过低的机动地共计1000余亩,督促整改问题12个,收回村集体土地100余亩,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

    该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区镇联合”,选取5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提级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整合区、镇、村三级监督力量,紧盯粮补等惠农资金发放全流程,严肃查处冒名顶替、虚报瞒报、优亲厚友等问题。督促镇党委在财政资金拨付、村账镇管等方面,推进流程再造,强化制度执行,实现财政管理和村账镇管业务衔接、管理贯通。统筹发挥镇纪委、组织办、民政办、财政所、经管站等各部门监管职能,开展村“三务”公开督导检查,目前已对89个自然村的“三务”公开内容和“三务”公开信息平台录入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促使村级组织依法实行民主决策,确保“三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提高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监督能力,守护群众切身利益。

    “现在村里公布的财务收支我们都看明白了,去年我们村里又修了路,这回村民们筹集了多少,上边补助了多少,一共花了多少,都明明白白的。”该区纪检监察工委在开展“回头看”走访时,老百姓高兴地说道。

    2023-09-06

  • 首 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