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让城市更美好

    【光明时评】

    昆明翠湖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96%,植物的季相结构以绿色为主,各个单元因植物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季相变化,冬季吸引大量红嘴鸥来此停留。在地处繁华城区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据统计共有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就地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1778种。在北京大学校园中,记录到鸟类约230种、高等植物600余种、兽类15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4种、蝴蝶27种、蜻蜓26种,北大校园已成为国内乡土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城市绿地之一。

    当前,城市正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崭新空间。“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乃至校园,栽培、养殖保护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有些甚至是稀有的濒危物种。这些场所还提供了大量的栖息地和食物,供城市中的野生动物生活繁衍。

    生物多样性涵盖从基因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所有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石,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在当今中国,“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中国一直积极采取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2022年12月,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通过了全球瞩目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份框架中的“行动目标12”专门提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出大幅提高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绿地的面积、质量和连通性,并可持续地利用绿地,确保城市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包容性,增强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连通性和完整性,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以及与自然的联系,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化以及提供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这为我们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在于其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还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现代城市繁忙的工作、高强度的学习和快节奏的生活,不免给人们带来压力。在工作之余,带上家人朋友或者独自一人,漫步于城市绿地,欣赏绿树和鲜花,听鸟儿歌唱,看蝴蝶飞舞,不仅身体上的疲劳得到缓解,精力也能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城市的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树木园、水族馆、种质资源库(圃)、校园等区域和设施,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也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还丰富了城市空间特色及功能构成。据统计,2020年全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79.79万公顷,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超14平方米。

    城市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公园绿地还是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近年来,用来描述由于和大自然普遍缺乏联系而出现感统失调等症状的概念“自然缺失症”广泛传播。自然教育的火热与此不无关系。依托“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以及多地的公园和湿地,自然教育课程及培训供给不断丰富,让参与者们得以深度体验自然教育,与生物多样性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当前一些城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存在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区域联动、协同发力,并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其中。科学规划和保护城市湿地,做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充分利用本土物种实施多物种、多层次种植等,涵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让生物多样性之花开遍神州大地。相信在未来的城市,居民将享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多彩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龙春林,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3-09-06
  • 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新疆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景点,是一个集火焰山、葡萄林、民族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新疆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随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葡萄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新疆旅游的一颗明珠。










    葡萄沟景点的核心是火焰山和葡萄林。火焰山是一座红色的山脉,因其在阳光下闪耀着火光而得名,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的故事发生地。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历史最高气温曾达到53.2℃2。葡萄沟是火焰山下的一条峡谷,因盛产优质葡萄而得名,是吐鲁番市的旅游胜地。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这里的无核白葡萄被誉为“珍珠”,其含糖量高达20-24%,居世界之冠。

    为了了解游客对葡萄沟景点的感受,我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他们都对葡萄沟景点赞不绝口,表示非常满意和惊喜。以下是他们的部分采访内容:

    来自北京的刘女士说:“我第一次来新疆,就被葡萄沟的美丽震撼了。我最喜欢火焰山,那里的风景太壮观了,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我还参加了滑草、滑雪等活动,感受了火焰山的刺激和乐趣。”

    来自上海的李先生说:“我是一个自驾游爱好者,我来葡萄沟是为了体验沿途的风光和驾驶乐趣。我觉得这里的路况很好,景色也很美。我从吐鲁番市出发,沿着312国道一路驱车到葡萄沟景区,感觉非常惬意和舒适。”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葡萄沟景点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多样的旅游活动和文化氛围,能够吸引和满足各种风格和需求的游客。葡萄沟景点是新疆旅游的一颗璀璨之珠,值得每一个热爱旅游的人去探寻和体验。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05
  • 在北苑御焙遗址重温宋代茶饮“顶流”

    中新社福建建瓯9月4日电题:在北苑御焙遗址重温宋代茶饮“顶流”

    作者叶秋云

    “天下之茶建(今建瓯,古称建州)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诚如宋朝周绛在《补茶经》中所写,北苑贡茶乃宋代茶饮“顶流”,宋徽宗盛赞“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北苑贡茶主产于今福建南平建瓯市境内。位于建瓯市东峰镇的北苑御焙遗址,见证了北苑贡茶的往日荣光。











    8月3日,位于福建省南平建瓯市东峰镇的北苑御焙遗址吸引游人前去一探究竟。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步行1.9公里,自山脚出发至山腰处,一方北宋庆历年间的摩崖石刻记录了当时官焙的盛况:“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

    建瓯市建州北苑御焙贡茶研习所负责人刘瑞君说,此摩崖石刻高约4米,宽约3米,竖刻从右至左,全文8行,每行10字,共80字,石刻内容与北苑“御焙”“御茶”“御泉”有密切联系。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块御贡茶事石刻。


    北苑茶从唐末进贡始,到明洪武二十四年罢造,历经6个朝代400多年,创下了中国茶叶御贡史之最。而北苑御焙遗址,作为迄今考古发现的最高规格的皇家茶署,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国保级涉茶遗址。











    8月3日,一方北宋庆历年间的摩崖石刻置于北苑御焙遗址,吸引游人的目光。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公元933年,建州茶人张廷晖将自家所经营方圆三十里茶园悉献闽王,由此得名北苑。公元977年,北苑成为大宋御茶园,朝廷派重臣督造,设漕司行衙,置“龙焙”,造“龙凤茶”,为“以别庶饮”,铸龙凤圈模,“龙凤团饼”由此而来。

    而后四百余年间,北苑贡茶曾是帝王贵胄与文人骚客竞相传颂的“顶流”茶品,欧阳修、范仲淹、陆游、王安石等两宋时期的文人都为之奉盏传唱。这段辉煌的历史让当地茶人与有荣焉,而恢复失传已久的“龙团凤饼”(蒸青研膏茶)制作技艺,成为不少茶人的心之所盼。

    “这是情怀‘作祟’”,作为建瓯本地人,又是“茶二代”,制作乌龙茶20多年的刘瑞君9年前开始研读古代茶论典籍,致力复原蒸青研膏茶制作技艺,传承弘扬北苑贡茶文化。


    “宋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史的高峰,宋代茶文化则以建州北苑茶文化为代表。”建瓯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松辉是北苑茶文化研究员,“宋代吃茶的方式从煎煮变为点茶,南宋时期点茶尤为盛行,随之传到了日本、韩国,成就了日本、韩国的茶道。明代废团为散之后,点茶文化渐渐暗淡。现今,日本、韩国的爱茶人士依旧会来建瓯探寻点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8月3日,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上的一片百年矮脚乌龙茶,被立碑保护,见证着两岸茶文化的同根同源。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东峰镇上,还有一片闽台同根茶园(百年矮脚乌龙园),也是建瓯茶历史文化的一个见证。据《台湾通史》等文献记载,台湾茶叶为清嘉庆年间从福建传入,为台湾举子林凤池赶考带去18棵矮脚乌龙母树繁衍而来。1990年9月,台湾知名茶叶专家吴振铎考察百年矮脚乌龙园,认定园内老茶树是台湾青心乌龙的母树,二者“同根同源”。

    “往后30多年间,两岸茶人往来日益密切。”东峰镇党委书记卢晓荣告诉记者,为保留闽台乌龙茶树品种历史渊源的见证,这片茶园已被列为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苑茶文化,建瓯市在市区建设北苑贡茶街和北苑贡茶主题公园,北苑贡茶文化展示馆、体验馆和活动馆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北苑御焙遗址已被列为福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正努力争取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在建瓯,当地种植、生产、加工并销售的茶品,无论矮脚乌龙、水仙、肉桂等散茶系列,还是蒸青研膏团饼茶,也叫响了“千年建州·北苑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


    “保护茶叶品种、复原蒸青研膏茶制作技艺、研发一款现代年轻人爱喝的‘抹茶’、科学种植管护茶园等,是当下我们正推动做的事情。”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表示,建瓯正致力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从遗址活化、讲好历史、振兴茶业、茶旅融合、对外交流五个方面发力,复兴北苑贡茶。(完)

    2023-09-04
  • 湖北通山县“金凤工程”助力高考女生圆梦大学!

    名城早报记者何红岭

    9月正值开学季,高考学子们即将踏入高校,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涯,为助力困难女生圆梦大学,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各地妇联实施2023年湖北省“金凤工程”助学行动,通山县有2名女生获得助学金。


    8月31日,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丹,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美玉先后来到通羊镇泉港村、闯王镇仙崖村开展“金凤工程”助学走访活动。











    在走访过程中,张丹对受助女生考取重点大学表示祝贺,并送上行李箱等开学用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家庭实际困难,并勉励女大学生继续努力,在学校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优异成绩回报家人的付出和社会的关心关爱。










    “金凤工程”是由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确立的公益项目,将为家庭困难、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高校新入学女生提供5000元助学金,自金凤工程启动以来,县妇联已资助30余名贫困女大学生。


    下一步,县妇联将持续深化实践活动,依托省妇联“金凤工程”“99公益日”等公益项目、链接社会爱心资源等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更多女生完成学业。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04
  • 山东东平湖开湖 渔民满载而归!

    9月1日,经历了5个月的封湖禁渔之后,东平湖正式开湖!凌晨,942艘渔船陆续进湖捕鱼,209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星光点点、马达声隆隆,随着晨曦初露,渔船陆续归来。今年开湖的第一网鱼让渔民们大获丰收,笑逐颜开。











    在满载而归的渔船上既有鲤鱼、鲢鱼、草鱼、鳜鱼、鲫鱼,还有河蟹、小龙虾、甲鱼等湖鲜,其中渔民刘忠诚捕捉到一条41.6斤的鲢鱼,获得今年的鲢鱼王称号。










    据了解,东平县已连续18年累计向东平湖投放优质鱼蟹苗种3亿多尾,充分发挥了增殖渔业的生态功能,实现了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的目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东平湖生物多样性,实现了鱼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渔民持续增收。

    2023-09-01
  • 走进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拓展体验空间,挖掘消费潜力



    《又见平遥》演出现场,观众正在沉浸式欣赏表演。人民日报记者郑洋洋摄






    沈阳中街步行街街景。李永宏摄(人民视觉)










    夜游锦江的游船经过成都安顺廊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核心阅读

    一场别出心裁的演出,打破观众与演员的界限;一次身临其境的夜游,让人们在诗情画意中行走;一个古色古香的街区,让游客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随着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沉浸式文旅成为关注热点,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来,文化和旅游部加快推动沉浸式旅游新业态发展,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荐遴选暨培育试点工作,并于近日公布了首批入选24个项目名单;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推动沉浸式文旅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新业态带来哪些新体验?又将如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近日,记者走进山西平遥、四川成都、辽宁沈阳三地,对沉浸式演艺、夜游、街区等示范案例进行实地探访。

    沉浸式演艺——

    在行走式体验中

    成为故事参与者

    “来看看糖葫芦儿”“卖鸡毛掸子喽”……入夜,古香古色的“平遥大街”上,店铺林立,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

    镖局、票号、染坊、客栈……沿街店铺门口,一串串红灯笼挂起,扮相惊艳的花旦挥舞着衣袖在戏台上动人歌唱,同兴公、德盛昌这些老字号招牌分外显眼。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游人摩肩接踵,有的进入店铺,有的被小贩叫住,有的则拿起手机拍照——这是山西省平遥县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中的第二个场景。

    “进来看看,这可是上好的绸布。”身穿水绿色古装的演员站在门口招徕顾客。绸布庄门口,头梳高髻的绣娘正坐在桌旁,专心致志地绣着一幅花鸟作品。这时,一个十一二岁模样、身穿古装的游客小女孩走到绣娘旁边,一旁女孩的妈妈拿出手机拍照,定格下这仿佛穿越的瞬间。

    千年古城平遥旁,《又见平遥》剧场每天都要上演多场演出,场场爆满。在艺术表达方式上,演出颠覆了传统的室内表演模式,没有传统舞台,没有观众席,观众边走边看,构建“行走式”的互动观演模式。

    正如入场提示音所说,观众将沉浸式体验百年前的平遥城,从一名观众变成汇字号张东家、李掌柜,铁匠铺的王老三,绸缎庄的赵夫人,以及给镖师们送行的众乡亲。

    “在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穿梭在表演者中间,成为戏剧的一部分。”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青峰介绍,演出自2013年运营以来,共计演出7100多场,观演人数489万余人次,演出收入8.2亿元。

    噔!一声锣鼓响起,“都让一让,都让一让喽!”慷慨激昂的锣鼓车队穿街而过,来自西安的游客苏研连忙避让到路旁。街角,刀削面的摊子旁,店主边和面边同观众互动。

    观众从同兴公镖局缓缓走到平遥大街,再到南门城墙下,进入赵家宅院,隐藏在真实场景中的故事主线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个关于护镖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回家的故事。“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台词中的一句话打动人心。

    在最后的舞台剧部分,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充满阳刚气息的舞蹈,婉约动人的山西民歌,一碗代表山西人乡愁的手工面……相互交融,在场观众被深深打动,掌声响彻大厅。

    沉浸式夜游——

    在锦江游船中

    梦回锦官城

    初秋时节,四川成都锦江畔,东门码头格外热闹。灯笼点亮夜幕,穿过集市上熙攘的人群,端碗热茶临江坐下,只见一艘被花团装扮着的游船缓缓驶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身着古装的船工长吟一句诗,敲一声锣,船便开了。北起活水公园,南至东湖公园,夜游锦江项目串联起10公里水上游线。光影、音乐、建筑相映成趣,锦江画卷徐徐展开,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成都的千年烟火中。

    船行江上,雾森系统释放出大量水雾,两岸霓虹闪烁,虹光流转在雾中,忽而像缤纷蜀锦,忽而又如炫目极光,美得令人惊叹。待雾气渐散,俏皮的方言播报适时响起,向游客细数起成都市井生活。大伙儿随之放松下来,讨论着游玩成都的体验,船舱一时化作茶馆,有说有笑。

    离开东门码头,很快能看到十二月市灯光秀。从正月灯市到十二月桃符市,成都常年商贾云集,繁华集市自古便是一景。随着游船缓缓前行,河道两侧的石壁被投影照亮,鲜花、锦缎、药材等一一亮相。

    吹糖人,画扇面,变戏法,岸上的街区同样别出心裁,身着古装的货郎吆喝着叫卖,演员扮成李白、杜甫,伴着乐曲吟诗题词。沿锦江而行,高楼大厦恍然忘却,游客们蓦然回首,静下心来融入其中。

    游船驶向合江亭,光影成为笔墨,建筑诉说着故事。“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诗句浮现在岸边船帆上,让人眼前一亮。不远处是历史悠久的安顺廊桥,灯光照亮红墙青瓦,飞檐翘角点缀曲栏回廊,凝结了中华建筑的美与智慧;桥上车水马龙,江边花木繁盛,水鸟来到桥墩水兽雕塑上悠然小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远方小船上,身着黑衣斗笠的艺人吹起长笛,游客们哼唱相和,成都的古朴、闲适便在这一首曲、一江水中。

    走过奔流的历史,夜游锦江如今也能玩出“青春味儿”和“国际范儿”。音乐广场码头以艺术展示时尚成都,石牛堰码头聚焦科技与生态展示创新成都,以码头为节点,锦江沿岸的体验场景日趋多元。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精彩不断,成都的夜间文化品牌越发闪亮。

    2019年至2023年7月,夜游锦江项目已累计吸引游客3000万人次。“以锦江为脉,文化为引,夜游锦江将继续植入新场景、新创意,推动项目持续更新迭代,带给市民游客更丰富多样的沉浸式夜游体验。”夜游锦江项目营销负责人杨苛说。

    沉浸式街区——

    在文化老街上

    感受历史

    青色的石板路,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趣味互动的电子显示屏,汇聚各地美食的胡同,擦肩而过的古装行人……从车流穿梭的路口踏入辽宁沈阳中街步行街,顷刻便能感受到历史文化与时尚新潮的碰撞。

    沈阳中街步行街兴建于1625年,因地处沈阳方城中心,被称为“中街”。历史上,中街不断被拓宽、改造,历经近400年,发展成全长3500米,宽24米,集购物、旅游、文化、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沉浸式街区。

    进入初秋,暑气渐消。步行街上的中街冰点城门口,人头攒动。一口特色麻酱大果入口,芝麻与奶油的香甜沁人心脾,这是许多沈阳人记忆中的味道。站在阴凉下,地砖上的一块铜制铭牌引人注目。走近细看,这家创始于1946年的老字号冷饮店的品牌故事印于其上。

    穿行中街之上,仿佛在阅读一本中街商业兴盛发展的历史: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利民商场旧址、吉顺丝房旧址等百年商场楼宇,依然保留着当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10余家首饰、餐饮、表行、药店等老字号商铺门口,景观小品还原了当年的商品制作和销售场景;头顶路灯提取自沈阳故宫宫灯的造型及配色,脚下路面盲道采用的鳞纹、云纹等设计符号,无一不讲述着城市的历史。

    循着古琴演奏的乐曲声,来到头条胡同的入口,这里正在举办美食节。胡同内几十个档口汇聚了全国各地美食,吸引游客一边品尝,一边拍照打卡。穿堂而过,胡同尽头别有洞天:古色古香的“芝兰台”定期上演太平鼓舞、相声、民谣等演出。

    拾级而上,进入胡同展示区,800平方米的空间通过室内造景的形式,展现了十余条沈阳方城老胡同的缩影:只有一个出入口的“L”形狭窄胡同,是耳朵眼胡同;窗户都是圆形设计的,是月窗胡同;聚集铜器手工作坊的,是铜行胡同;聚集民间手工艺作坊的,是俊巧胡同……

    随着文商旅新业态在中街加快聚集,中街的客流不断跃升,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今年暑期,沈阳中街商圈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54.5万人次。


    “我们通过历史文化与新兴业态互融共促,拓展体验空间,挖掘消费潜力,让老街迸发新活力。”沈阳市沈河区文化旅游体育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康丽斌说。

    2023-09-01
  • 亚运会开幕在即,场馆准备好了!

    新华社杭州8月31日电(记者魏一骏、林光耀)从运动员抵达、比赛,到赛后举行颁奖仪式、新闻发布会,甚至比赛过程中医疗人员入场进行紧急救治,8月30日下午,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记者体验了一场各环节流畅衔接的“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

    当天,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各专项指挥中心、分指挥部、专项工作团队和所有竞赛场馆团队、独立训练场馆团队按照既定方案和脚本,以杭州亚运会开幕后第3天运行为内容,重点围绕抵离服务、亚运村运行、媒体服务、赛事保障、竞赛组织、颁奖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演练。记者所观看的“决赛”,正是综合演练的一部分。

    这也意味着,杭州亚运会全部场馆,已经按照亚运开赛标准,一切准备就绪!


    “亚运会期间,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将举行乒乓球和霹雳舞比赛,场馆运行团队不断对各环节进行磨合优化,确保场馆运行符合亚运会要求。”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工作人员王晓晨说。







    图为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在进行模拟“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新华社记者魏一骏摄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办赛城市的部分场馆看到,“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在细节中得以体现,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以良好状态迎接亚运会的到来。

    位于象山县松兰山旅游度假区内的宁波象山亚帆中心,两座防浪堤环抱着的一片风平浪静的内湾里,一艘艘帆船陆续驶出,绕过灯塔后驶向大海。作为杭州亚运会唯一涉及海域建设的比赛场馆,这里将在9月20日迎来第一场比赛。

    完成场馆建设各项工程、组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开展各类救援疏散实际演练……宁波象山亚帆中心场馆常务副指挥长杨盛昂介绍,临近赛事,场馆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运转起来。“8月29日到30日,我们通过举行国家队热身赛,全领域全员上阵,全要素测试,真正检验人、物、流程、流线的实战性。”


    海上气象水文条件复杂,作为本届亚运会唯一一个海上赛事举办地,宁波气象亚运保障团队为赛事量身打造气象精细化探测方案,升级专业探测设备,风廓线雷达等诸多“黑科技”助力保障团队为亚运会宁波赛区提供精密监测、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







    图为运动员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训练。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在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几位工人正在调整场馆的灯光布局。“我们通过测试赛的检验后,复盘梳理发现原有的灯光布局需要调整,此外,我们对新闻发布厅的灯光也进行了柔化处理。”攀岩中心媒体副指挥长陈月芳说。

    8月的最后一周,攀岩的赛道也经历了一次“重生”。“攀岩赛道就好比是考试的试卷,参赛选手真正攀爬的赛道形态,我们要保密到赛前,因此我们对赛道进行了重新布置。”陈月芳介绍,新布置的赛道中会加入装饰性元素,这些元素会在正式比赛前拆除,从而露出赛道的“真容”。


    陈月芳介绍,攀岩中心每场比赛可售票数量为500余张,9场比赛近5000张票在线上开售之后短时间内即售罄。“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状态,服务好参赛选手,迎接来自国内外的观众。”陈月芳说。







    图为工作人员在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调整灯光布局。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智能”“节俭”的办赛理念在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贯穿始终。作为亚运会足球比赛场馆之一,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建成已有十余年,当地对设施设备进行提升改造,以符合亚运会的要求。


    “草坪养护是足球比赛场地维护的关键,我们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养草’。”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工作人员陈盛说,草坪下安装的18个传感器对草坪根部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氮磷钾含量以及草坪表面的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针对性高效养护,确保草坪达到最佳状态。







    图为工作人员在杭州亚运会足球比赛场地之一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养护草坪。新华社记者魏一骏摄



    时间即将进入9月,亚运会临近脚步已清晰可闻。各场馆已准备就绪,以最佳状态等待体育健儿一展风采。

    2023-09-01
  • 杭州亚运会开展“赛时一天”演练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8月30日,杭州亚运会迎来“赛时一天”演练。

    “赛时一天”演练,主要由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各专项指挥中心(除开闭幕式、火炬传递)、分指挥部、专项工作团队(含亚运分村)和所有竞赛场馆团队、独立训练场馆团队按照既定方案和脚本,以赛时一天(模拟的目标日期定在亚运开幕第3天,即9月26日)运行为主要内容,叠加客户群赛时流程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场景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演练。

    根据总体方案和脚本安排,当日运行包括常态运行的流程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置演练两大类别,共分四个演练单元,重要流程21个,突发事件27个。其中常态运行流程演练包括抵离、亚运村、媒体服务、赛事保障、竞赛、颁奖等,突发事件处置则是在常态运行的基础上,选择历届赛事真实案例进行演练,旨在以实战检验各责任主体、团队的执行能力、接待能力、抗压能力、协同能力。




    演练现场。王刚摄


    “为提升团队办赛经验,演练着重加大突发事件场景处置比重,将历届综合性运动会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放到杭州亚运会的背景下来应对处理。”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赛事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毛根洪表示。

    “通过这样一场全过程持续磨合的‘大考’,全面提升赛事总指挥部及各专项指挥中心、分指挥部指挥调度能力,更全面提升了专项工作、竞赛场馆、独立训练场馆团队及外围城市保障侧的整体运行水平、应急处置水平、协同作战能力。”毛根洪透露,演练要以实战检验各责任主体、团队的执行、接待、抗压、协同能力。同时,这也是一个边演练、边总结、边整改、边提升的过程。

    据悉,下一步,参与演练的各方将做好“查漏补缺”,根据演练实际推进情况及时做好复盘与总结工作,找准问题,查出薄弱点,认真做好有关计划、预案、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妥善解决各类问题,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的赛时运行中。(完)

    2023-08-31
  • 沉浸式感受最美大漠沙湖

    (内蒙古日报记者王晓博摄)


    近日,游客在玉龙沙湖景区欣赏大漠沙湖别致的景色。玉龙沙湖景区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境内,草原与科尔沁沙地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响沙、草原、湖泊、湿地、怪石、奇松等独特景色吸引着国内外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2023-08-31
  • 办好赛事,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期待更多城市通过办好体育赛事,做好“体育+”文章,深入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8月27日,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落幕。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6000多名武术运动员、教练员以武会友,挥洒激情。这是峨眉山市继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第七、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后,再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武术赛事。

    近年来,峨眉山市通过举办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等,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尝到了办好赛事的“甜头”。

    办好赛事,可以展现城市良好形象。赛事不仅是运动员拼搏奋进、追求梦想的舞台,也是赛事举办地展示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打造城市名片的平台。

    办好赛事,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建设。办赛城市通过赛事“引流”,挖掘当地文化、生态资源,可以有效推动体育运动与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体育动力。

    办好赛事,可以促进全民健身发展。举办赛事,可以不断激发当地群众参与运动的热情,让更多人享受运动乐趣,也为城市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发展全民健身、培植体育文化氛围提供了契机。

    目前,很多城市积极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在“体育赛事搭台,城市发展唱戏”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赛事的筹备、举办,无论是在加快场馆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还是在提升城市品质、培育文明素养,以及改善交通状况、促进消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会对办赛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出台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期待更多城市通过办好体育赛事,做好“体育+”文章,深入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29日15版)

    2023-08-30
  • 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中新社柳州8月29日电题: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作者刘俊聪韦国政


    在广西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库房内,文物管理员梁媚连日来一直在用毛刷清洗螺蛳壳化石,这些螺蛳壳化石距今已有两万六千年的历史。“在库房内保存的所有白莲洞出土物件中,要数螺蛳壳的数量最多,可以想象白莲洞人是十足的‘嗦螺’爱好者。”梁媚说。






    图为柳州白莲洞穴科学博物馆库房内的螺蛳壳化石。韦国政摄


    “北有山顶洞,南有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的白莲洞,是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经考古发掘,在此出土了石器、骨针、人牙化石、动物化石等史前物件。

    “白莲洞文化层堆积连续完整,厚达3米,详细记录了距今三万七千年至七千年的文化信息,堪称一本‘地书’,这在中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副馆长李捷介绍说。


    有趣的是,这本“地书”实质上是古人类的生活垃圾堆放区。“与现代人一样,古人类也会注重垃圾处理。”李捷告诉记者,古人狩猎食用后,会将各种食物骨骼和残渣统一堆放在某处角落,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堆积层。





    图为白莲洞古文化遗址。韦国政摄


    千万年来,白莲洞人都未曾变更生活垃圾堆放区,通过这本“地书”,科学家可以详细了解古人类的饮食构成。“出土的动物化石告诉我们,白莲洞人会以熊猫、金丝猴、竹鼠等动物为食,随着智慧的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古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和丰富饮食链。”李捷说。


    大量的螺蛳壳化石出现于白莲洞考古现场的西三层,这一堆积层距今已有两万六千年的历史。出土的螺蛳壳个头较大,其尾部均有被砍砸工具敲掉的痕迹。







    图为位于白莲洞考古现场的西三层,部分螺蛳壳化石仍清晰可见。韦国政摄


    “柳州气候优良,雨水充沛,是螺蛳生长的理想之地。两万六千年前,白莲洞人或许是偶然发现这种食物,将它们敲掉尾部后食用。”李捷分析道。

    而这一“嗦”让古人们“欲罢不能”。走出山洞生活后,他们将这种高蛋白食物带到了平原。在距今两万一千年至七千年,地势较为平缓的柳州鲤鱼嘴遗址,同样发现了一些螺蛳壳化石。


    当时正处于大理冰期(中国第四纪冰期之一)的末期阶段,干冷恶劣的气候对当时的古人类生存有极大影响。“由于捕捞螺蛳相较于捕鱼和狩猎要简单得多,螺蛳被古人类作为高蛋白‘小零食’长期保留下来,帮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存活。”李捷说。







    图为今年5月,游客正在观赏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内展出的螺蛳壳化石。韦国政摄


    除广西柳州外,中国亦有其它古代遗址发现大量螺蛳壳化石,进一步证明螺蛳是古人青睐的佳味。在陶器出现后,这种容器也成为古人烹饪螺蛳的最佳“拍档”。

    位于广西桂林市的甑皮岩遗址,是目前中国万年陶器发现数量最多、最丰富的史前遗址,陶器年代可追溯至距今一万两千年至七千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此前表示,在甑皮岩遗址的考古挖掘中,陶器与大量螺蛳壳堆积的出现时间基本同时或略晚。陶器的出现很可能与古人类采集螺蛳、蚌作为烹饪食物相关。有专家认为,螺蛳生吃难以下咽,古人类将其装入陶器煮制,才能得到更美味的螺肉。

    如今,中国民众对于螺蛳的喜爱未曾改变,其烹饪方式相较“老祖宗”也更为丰富多样。在岭南地区,民众多将螺蛳与香料熬煮,用牙签挑出食用的螺蛳肉鲜美十足。


    在广西柳州,螺蛳粉因其鲜、香、酸、辣、爽等独特风味而成为“网红小吃”,以螺蛳为食材的螺蛳鸭脚煲、炒螺蛳、煮螺蛳等美味也吸引天南海北的食客寻味而来。中国民众好吃螺蛳的习惯,似乎从两万六千年前就已“注定”。(完)

    2023-08-29
  • 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点:东方瑞士、摄影师天堂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点,是一个集冰川、湖泊、森林、草原、牧场、河流、民族风情、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综合景区,被誉为“东方瑞士、摄影师天堂”。近年来,随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喀纳斯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新疆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喀纳斯景点的核心是喀纳斯湖,这是一个由冰川强烈刨蚀而形成的深水湖,湖面海拔1375米,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是碧绿,有时是深蓝,有时是银白,令人惊叹。喀纳斯湖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就是湖怪的存在。据说,在湖中生活着一种巨大的鱼类,它们偶尔会露出水面,引起水花和涟漪。这种鱼类被当地图瓦人称为“湖圣”,是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神灵。

    除了美丽的湖泊和河流,喀纳斯景点还有壮观的冰川和雪山。在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内,有三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友谊峰、奎屯峰和友谊峰东峰。它们都超过4000米以上,被永久积雪覆盖,形成了壮观的冰川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友谊峰冰川,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芒,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了解游客对喀纳斯景点的感受,我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他们都对喀纳斯景点赞不绝口,表示非常满意和惊喜。以下是他们的部分采访内容:


    来自北京的王女士说:“我第一次来喀纳斯,觉得这里太美了,像一个童话世界。我最喜欢喀纳斯湖,湖水的颜色变化很神奇,有时候还能看到湖怪的影子。我还参加了双湖游船,感受了湖上风光和民族风情。”










    经过全面采访,可以明显观察到,喀纳斯景点不仅拥有令人赞叹的自然美景,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和需求的游客。作为新疆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毫无疑问地值得每一位热爱探险的旅行者前往亲身体验和发掘。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8-28

  • 首 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