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洲里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第五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日前出炉,满洲里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城市,入选“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暨“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由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联合发布。

    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对城市旅游业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旅游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社会经济支撑条件等5个方面,共20个指标。

    满洲里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年初以来,满洲里市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充分发挥边境口岸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贸工一体、产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特色特质,大力发展“旅游+”跨业融合新业态,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今年上半年,满洲里市接待游客182.67万人次,同比增长4985.91%,进出境旅游人数16.17万人次,其中进境8.02万人次,出境8.15万人次。

    2023-08-09
  • 四川南溪:发展8万亩高粱订单种植 乡村振兴添活力

    秋来五谷丰,高粱别样红。眼下,正是高粱收割的时节。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企业+规模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高粱种植,不断发展壮大高粱产业。

    2021年,南溪区成功举办酿酒专用粮采购商大会;2022年,南溪区召开中国白酒金三角首届优质红粱采购商大会,并被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授予“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名优白酒优质红粱核心产区”铭牌。

    通过三年努力,南溪区实现了高粱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促进高粱种植规范化、产业化,确保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订单销售解决后顾之忧

    近日,南溪区仙临镇两木村七组种粮大户刘志英带领10多名工人加紧对自己承包的20余亩高粱进行收割、背运、装车。“我们的高粱是订单销售,不愁卖。每年种高粱有4万多元收入,我很满意。”刘志英说。

    今年,南溪区加强与五粮液公司战略合作,以南溪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建设五粮液定制基地面积3.45万亩。其中,酿酒专用高粱2.85万亩,酿酒专用水稻0.6万亩,涉及仙临镇、长兴镇、南溪街道、裴石镇4个镇(街)26个村,农户9749户,辐射带动全区发展酿酒专用高粱8.1万亩。据悉,今年五粮液定制区域订单价格每公斤9元,定制区域外每公斤7元,订单种植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预计2023年全区高粱总产1.3万吨,产值1.1亿元。

    机械化作业带来高效农业

    目前,在南溪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2.8万余亩的红高粱已经成熟。红彤彤的高粱俏立枝头,穗粒饱满、随风摇曳,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将乡村美景衬托得更加迷人。趁着晴好天气,当地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紧组织机械和人力抢收高粱。

    田间地头,收割机轰隆隆地将一株株穗大粒密的高粱纳入再吐出,留下粒粒饱满的果实;晾晒场内,工人们趁着晴好天气,翻晒刚运送回来的已完成机器脱粒的高粱。“从8月1日开始,我们每天有6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每天可收割300余亩高粱,是人工效率的5倍。”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此外,园区还探索创新“油菜+高粱”轮作种植模式。春季种植油菜,夏秋季种植高粱,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生态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旅融合描绘壮丽蓝图

    近年来,南溪区加快推进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旅融合建设,世界最大五粮液logo、园区展示中心、观景平台、多彩花丘等配套设施相继完成。2023年,南溪区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逐渐成为市民心中周边游的首选地。每年3月油菜花节期间,2万余亩油菜花相继绽放,宛若置身仙境。

    “从农旅融合的角度看,高粱产业将成为园区继油菜等产业后的又一重要地标性景点。”南溪区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股股长严刚介绍,“通过与油菜轮作,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高粱订单销售至五粮液、恒生福等企业”。

    接下来,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旅融合发展体系中,南溪区将通过植入高粱文化,把园区的采摘体验、特色民宿、田园酒馆等元素跟高粱文化充分融合,发挥农旅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帮助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近年来,南溪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夯实乡村振兴农业基础,种好“优质粮”,稳住“种粮地”,防住“返贫线”,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根本上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同时,全面推广工厂化育苗、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等农业新技术,农业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加大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带状种植,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提高粮食产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南溪区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买耀彬表示,南溪区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地扛起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南溪力量。

    2023-08-09
  • 沪渝蓉高铁钟祥汉江铁路特大桥开启主梁施工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韩佳诺、樊曦)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8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沪渝蓉高铁钟祥汉江铁路特大桥进入主梁施工阶段,标志着大桥建设步入快车道。

    据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金汉文介绍,钟祥汉江特大桥位于湖北钟祥市,主桥全长547.5米,主跨270米,是全线控制性工程。大桥跨越汉江航道,设计有两座H形索塔,共设置64对斜拉索,是目前我国最大主跨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梁斜拉桥。

    施工中,项目团队模拟施工流程,为现场施工提供详细指引,同时结合跨江施工特点,设置施工废水、弃渣收集装置及抗风、防汛措施,确保汉江航道运营不受施工影响。

    沪渝蓉高铁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之一。沪渝蓉高铁建成后将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对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3-08-08
  • “山海沙城”乌海,让香港游客流连忘返

    “沙与水交融的乌海湖真是太美了,颠覆了我对于西北的印象。”坐在驰骋于乌海湖的快艇上,来自香港的游客叶展材不禁赞叹乌海湖的独特魅力。近日,一支由香港游客组成的旅游团来到乌海市,开启6天5晚的深度游,这也是香港地区首次以乌海市为目的地的旅游团。



    香港游客来到乌海湖。

    从南粤之地到大漠湖城,“山、海、沙、城”的美景将香港游客深深吸引。泛舟乌海湖上,感受湖面的波光涟漪;走进乌兰布和沙漠,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妙景色;来到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欣赏书法之城的翰墨飘香;前往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体验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每到一处景点,游客们纷纷打卡拍照,一个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景点让大家纷纷表示这趟旅程不虚此行。



    坐快艇驰骋于湖面上。

    近年来,乌海市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旅游集散地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以加快环山湖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推动乌海湖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打造体育品牌节庆赛事活动,培育精品线路,全力打造“来沙漠看海”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目前乌海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3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5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家、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



    体验沙漠骆驼。张舒怡摄



    在乌兰布和沙漠打卡拍照。张舒怡摄

    随着乌海市不断加强旅游精品打造,积极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该市旅游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乌海市接待国内游客256.8万人次,同比增长48.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8亿元,同比增长64.47%。

    2023-08-08
  • 艺术乡村铺染“五彩梦”




    江口村景。姚茜摄






    江口村的孩子在艺术区工艺美术培训班上画画。钟磊摄





    一名从前只在美术课上接触画画的小学生,在全省获得绘画特等奖;一位年逾花甲、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自家客厅搞起了个人油画展;一个层层山峦间的小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还办起了国际艺术展……这些让人惊讶的变化,都发生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

    走进江口村,青山环抱,绿水荡漾,百亩油葵百合、鸬鹚烟雨湿地公园尽显生态之美,更引人注目的是,彩色墙绘、艺术装置、艺术橱窗遍布道路两侧和农田,小酒馆、小舞台、小书屋与农房比邻而居……似乎一切都在艺术的浸染中。

    艺术区引发“蝴蝶效应”

    来自芦溪县的00后李秋玲与两位好友,自驾40多分钟慕名而来。“美丽风貌和丰富活动都值得‘打卡’,感觉整个村子就是艺术馆。当然,零799艺术区绝对不能错过。”李秋玲说。

    零799艺术区,一个由24栋“白房子”构成的乡村艺术殿堂,是江口村蝶变为艺术乡村的关键。

    把时间拨回到2020年11月,“白房子”正式启用。来自中央美院及当地的33位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成为新村民。

    每周一次艺术体验、每月一次艺术沙龙、每两月更新一次展览,农民画公益培训班、公益少儿美术培训课堂、蓝染公益手工课程等。艺术家们不仅搞创作、开展览,更以志愿者身份通过乡村美育、文创开发、培训、研学等,与村民积极互动。“被艺术赋能的乡村,‘软实力’‘硬实力’都得到极大提升。”见证这些变化,萍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局长李小虎深有感触地说。

    2021年开始,艺术家志愿者们开起公益培训四点半课堂,村子里的学生纷纷过来“看热闹”,江口小学学生陈佳慧也在其中。“之前,这些孩子对‘美术’的认识停留在有限的几节美术课上,零799里的培训把他们深深吸引,很多学生下课后就愿意到艺术区转一转,和老师交流、互动。”让湘东区美术馆馆长钟磊“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孩子积极参与到乡村美化和景观改造中来;一个学期后,陈佳慧竟然在全省绘画比赛上拿到了特等奖……

    零799艺术区马上为孩子们和村民办起艺术展。“在更多江口孩子们的心里种下艺术的种子,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群说。

    艺术的种子不断发芽

    艺术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长。与此同时,让外来艺术家和本地人都“意想不到”的事,还在不断发生。

    “这是我前不久临摹莫奈的作品。”很难想象,这位与莫奈不期而遇的、村民口中啧啧称赞的“陈老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陈云发今年64岁,61岁之前,他是泥瓦匠,被唤作“陈师傅”,这个农民的世界与绘画似乎没有任何交集。

    零799建设期间,湘东区美协主席张佰桥租住在他家,并时常在客厅绘画。柔和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吸引了陈云发。得知他想学油画的心思后,艺术家们提供画材、上门教学。“我几乎每天都坚持画画,做完农活后,忍不住想画两笔。”如今陈云发家的客厅,已经挂满了油画。张佰桥也经常过来坐一坐、看一看,“他的画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很放松、朴实,我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启发。”

    “上个月卖了3幅画,500元钱一幅。”陈云发憨厚地说,“能做喜欢的事,还能卖钱,真好!”

    零799艺术区建成不到3年,举办了“点燃泥土”“纪录小康”“光彩四邑”等16个主题展览,村民、游客的优秀画作都于其中展出。村民恍然大悟:原来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艺术其实就在田间地头、编筐编篓、茶余饭后的生活之中。

    “当所有人在画布前拿起画笔的那一刻,他们由艺术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作品展出时,他们的兴奋和自豪、自我认可与对未来的思考,都更加深入。”钟磊高兴地看到,“对村子来讲,艺术让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生机勃勃,乡村振兴有了更蓬勃的动力和深厚的力量。这是一幅美妙的画面。”

    带动村庄越飞越高

    艺术也悄悄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张佰桥发现,以前很多村民的庭院比较杂乱,现在,村民们喜欢用花草将房前屋后点缀得漂漂亮亮,充满艺术和生活气息。

    许多游客被村子里的艺术故事感动着。不少外国人也决定在这里办展览,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的艺术品,“飞”到了零799艺术区,和村民零距离接触。

    “外地人专程过来,我们为啥不回去?”看到家乡的蓬勃发展,年轻人纷纷回乡。村民许春英在村集体里工作,每月拿着两千多元钱的工资,“做梦没想到家乡现在这么好,对未来信心十足”,她笑得合不拢嘴。2022年,江口村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了400余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文化产业涌动旺盛活力。

    “自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后,萍乡市进一步汇聚美术产业、文化演艺产业、手工艺产业、文旅项目等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江口村的探索已经卓有成效。”李小虎说,“我们将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优质资源向江口村等特色乡村延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走在江口村,清风拂面。

    村中的一片玉米地里,艺术装置——纸飞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杨文群说:“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泥土芳香的童年,越飞越高;希望江口这个艺术村庄,也能越飞越远。”

    2023-08-07
  • 浙江义乌:这里的夜市“国际范”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稠城街道的三挺路夜市灯火通明,一片热闹的景象。众多消费者走进夜市,选购来自义乌市场的各类商品。



    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空气中弥漫着的美食香气……夜市中,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三挺路夜市旁的商贸区同样热闹非凡,这里也是中外客商来义的重要打卡点。



    长期以来,受益于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带来的人流量,义乌夜间经济发展势头向好。



    义乌市大陈镇上坑仁村推出“水韵上坑仁”项目。水中吃火锅、溪里玩麻将……趟着八都溪清凉的溪水,一个集美食美景的热带风情星光夜肆成为今夏义乌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



    “水上星光夜肆是大陈镇帮我们村里对接的乡贤助共富项目,依托水韵上坑仁嬉水平台建立了一个有趣、有年轻活力的城市近郊游新业态,打造能够融入年轻人群的热带风情夜市示范项目。”义乌市大陈镇上坑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楼永有表示。

    2023-08-07
  • 安徽省新增9家4A景区

    近日,省文旅厅发布公告,安徽新增9家4A级景区。分别是:蚌埠市固镇县垓下景区、阜阳市阜南县枫柏岗景区、阜阳市临泉县魔幻之都文化旅游景区、滁州市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滁州市南谯区皇甫山景区、六安市霍山县大峡谷景区、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景区、宣城市宣州区水东古镇景区、安庆市岳西县青云峡景区等9家旅游景区达到4A旅游景区标准要求,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2023-08-04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新展陈新看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青铜鸟足神像。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核心阅读

    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600件首次展出的文物……日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落成使用,向观众展示最新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让人们领略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日前,四川德阳广汉市西北,静静流淌的鸭子河畔,闭馆一个多月的三星堆博物馆开门迎客。

    早上不到8点,三星堆博物馆入口处的广场上就挤满了慕名前来的游客。湛蓝的天空下,新落成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玻璃幕墙汇成的“古蜀之眼”格外明亮。

    1986年和2020年,三星堆遗址连续启动两次共8座祭祀坑的发掘,出土文物近两万件。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

    新馆内,人们在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及新出土的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等文物前久久驻足,领略数千年前古蜀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见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成果,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站在广场一角,就能尽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全貌——流畅蜿蜒的石材墙面、超大透亮的青铜眼、倾斜而下的种植屋面……登高俯瞰,新馆由3个起伏相连、相互堆叠的弧形建筑构成,“堆列三星”,再现古城墙“三星伴月”。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组合而成的外立面与天然花岗石堆砌而成的堆体,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与老馆相比,新馆面积更大,展陈面积达2.2万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其中有近600件文物为首次与观众见面,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首次对外披露的青铜神坛组合,由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和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和青铜持鸟立人像、七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造型繁复,内涵丰富,反映了古蜀的祭祀活动场景。

    新馆布展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部分,展览形式设计新颖,强化文物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完整的1号青铜神树和2号青铜神树的“零件”在同一空间陈列,令古代铸造工艺一目了然;月亮湾古城墙剖面的巨幅展示,再现三星堆古老神秘文化;通过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让参观者得以沉浸式体验文物出土的精彩瞬间。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中的沉浸式考古方舱场景,展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现场。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金面惊艳,青铜呈奇,一件件三星堆文物沉淀和讲述着中华文明早期的瑰丽与神奇、多元与创新。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除了展品上新,新馆还重构了展览内容,精心梳理了三星堆考古成果,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高度,深度解读三星堆的重要意义。

    体现多学科研究成果,观众可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过程

    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通高2米多的青铜大立人像、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被认为是古蜀先民丰富想象力和精湛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从丝绸痕迹的发现到祭祀坑形成年代的确定,从植物考古发现水稻到动物考古追寻象牙来源,近年来三星堆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在展览中都有体现。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的一大亮点,就是多学科尤其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参与,这在实验室考古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一轮考古中,便携式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全球定位仪测量器等高科技大量运用,形成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新模式,是我国考古发掘现场科学保护的范例。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室主任、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的工位上,摆放着不久前八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青铜神坛底座,旁边是若干残断的神坛部件和修复工具,另一侧的桌子上则是等比例的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3D打印模型。

    郭汉中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40年,参与修复文物6000余件,尤其是参与了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的文物修复。



    游客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谢勇摄(影像中国)

    2021年,随着三星堆遗址6个新的祭祀坑启动发掘,郭汉中再次忙碌起来。如今的文物修复方法多样,例如X光探伤、CT、金相分析等,令修复工作如虎添翼。

    在郭汉中看来,文物修复急不得,不能一味“跟时间赛跑”,“这一轮考古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文物,现在还在清理和拼对阶段。”郭汉中说,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馆,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的过程。

    运用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博物馆“更聪明”

    “新出土文物、新研究成果、新陈列方式,新馆采用科技和艺术手段展现数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全面提升了参观体验。”这是考古爱好者王先生第三次来三星堆博物馆,前两次去的都是老馆,此次他特意带儿子来新馆参观。

    从2022年3月开工到2023年7月投用,400余天的时间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这座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从无到有,用快速度、高品质、新技术,筑就了世界级大型博物馆建设的新典范。

    “三星堆博物馆展陈文物种类繁多。针对象牙、玉石、青铜器、金器等不同库区文物各不相同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洁净度要求,安装运用了恒温恒湿系统、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等一大批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负责建设的中建八局项目经理李文博说,新馆设计不只要让观众看得开心,也要让文物“入住安心”。

    不只硬件给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还在文物保藏、展陈等方面深度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复合型文创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生动、便利的观展体验。



    三星堆第三发掘区出土的陶高领瓮(后)和陶镂孔圈足盘。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为保证三星堆新出土重器能在新馆陈列中与观众见面,以及下一步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新馆采用了数字化修复演示的新展陈方式。

    根据修复专家和AI算法对文物的拼对,数字化修复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绎,实现相关重器1∶1真实拼合修复全貌以及细节解读的动画展示。这种全新的展陈方式,将AI技术、3D打印用于文物修复和展陈,兼顾文物保护需求与陈列展示效果。

    此外,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了包含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导览系统、智慧讲解系统、票务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学术资源管理系统、文物在线监测、门户及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内的智慧博物馆系统,让博物馆更“聪明”。

    “一定要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厚爱。”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说,博物馆将以最珍贵的文物、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最具特色的体验方式,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展示最美的三星堆。

    2023-08-04
  • 青岛:有一种幸福叫“公园就在家门口”

    近日,青岛市南区泰州路口袋公园凭借“小景大美”,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有了这个小公园,我们感觉太幸福了,散步、健身、遛娃,更不用说这里还这么漂亮。”提起家门口的小公园,住在周边的居民方燕连连称赞。泰州路口袋公园的前身是原市卫生局1956年出资扩建的亢家庄尿站,后租给环卫职工居住,但是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过集中整治、拆除私搭乱建等建设改造后,泰州路临建房存续66年的重大安全问题、信访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被彻底解决。与此同时,为完善城市功能,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提升,市南区在此处建设面积1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公园分为3个区域: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和市民议事厅,搭配植物景观,配备服务设施,挖掘所在地“亢家庄”的历史,将民俗文化在公园展现,命名为亢家庄公园。

    公园充分拓展了居民休闲活动空间,延续北侧现有花坛的圆形景观要素,通过线型铺装将场地内的各功能空间进行串联;场地以树池座椅所在的空间为核心,西侧由廊架为主体构成亢家庄记忆空间;南部和北部配置休憩空间;东部配置健身器材,整体以植物景观衬托。经过改造建设,新建成的“口袋公园”不但消除了安全隐患,还给社区增添一大特色景点,让附近的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就近健身”。

    今年以来,市南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向辖区存续多年的历史遗留难题出击,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有机更新建设公园城市、盘活城区“闲置空间”、优化市民生活环境等举措,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区换新颜,推动精致城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李沧

    多处口袋公园建成

    让居民出门见景

    近年来,李沧区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提出将口袋公园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建设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8月2日,记者来到广水路与合川路路口,看到合川路东侧和西侧都建成了口袋公园。“我基本天天来活动,以前想找个遛弯的地方比较困难,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么漂亮的口袋公园,不仅环境好,还有健身器材,对于爱运动的人来说,锻炼有了新去处。”家住合川路的市民孙先生说。



    记者从李沧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指挥部了解到,此处口袋公园于近日建成,共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占地800多平方米,地面铺装采用彩色透水地坪混凝土,种植对节白蜡、造型小叶女贞等植被,在打造立体型绿化景观的同时,搭配特色景观廊架、特色花坛座椅及防腐木平台等景观小品,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李沧区近年来将十梅庵路北、遵义路北、常川路西、广水路及大枣园文化公园等地块纳入2023年度口袋公园建设。其中广水路3处口袋公园已完工、东川路口袋公园也已完工。大枣园文化公园正在加快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目前已基本封顶,完成后将启动地上公园建设。

    近年来,李沧区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进行口袋公园建设,已建成84个口袋公园,居民推窗即可见绿,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5.3%,位居全市第一,不断提升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胶州

    “两河”历史文化公园

    明年上半年改造完工

    云溪河、护城河——胶州市“两河”历史文化公园改造项目进度如何?作为今年胶州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进展令人关注。8月2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工程已经过半,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届时,市民将拥有文化底蕴深厚、景观丰富多彩的城市滨河休闲空间。

    2日,在位于云溪河的“缘起——市舶司”文化节点,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地面铺装和绿化施工的收尾工作。据了解,“缘起——市舶司”文化节点占地6000多平方米,目前绿化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在保留原有乔木的基础上,施工人员新栽植了早樱、朴树、石楠等乔木60多棵。同时,翻新了原有的步行桥,完成了绿道垫层和景墙的基础施工。

    胶州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云溪河、护城河“两河”历史文化公园,通过雕塑小品、文化景墙、园区广播、扫码读史等多种方式,系统展现胶州历史上繁荣兴旺的贸易场景、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貌,目前总工程量过半,绿化清表完成90%,乔木种植工作基本完成,新建绿道垫层完成60%,节点景墙基础施工完成50%,预计2024年上半年全线完工。

    2023-08-03
  • 济南打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组合拳”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8月2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在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关情况。

    每年安排3000余万元财政资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20条、授牌“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5个、打造景区化村庄77个、每年累计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济南市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真金白银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为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近年来,济南不断健全完善部门联合、市区(县)联动的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制定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0余万元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同时,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5个区县编制县域旅游发展规划、20多个涉及乡村旅游的片区制定专项规划和30多个村庄景区化提升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其中,章丘区编制全区旅游规划2个、街道、镇旅游规划7个、景区化村庄规划11个。围绕强化人才支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累计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乡村旅游明白人和带头人。

    目前,全市策划打造了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20条,推出一批郊野泉水游、红色研学游等主题线路产品,打造了历城区东泉乡村度假、莱芜区雪野乡村度假、平阴县芳蕾玫瑰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突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市场转化,济南打造了章丘区三德范村、石匣村、石子口村,商河县孟庄铺村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名村样板。



    破解民宿业发展瓶颈

    为破解民宿发展瓶颈,济南市率先在省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民宿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标准(条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申办手续。据悉,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全省民宿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济南做法。截至目前,全市授牌“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5个、精品民宿650个、客房1925间,带动62个村旅游发展。

    按照集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思路,济南加快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示范村、“泉城人家”精品民宿等五大类样板。目前,济南已推进建设齐鲁8号风情路、五彩山村、王老雕栏山、玉带玫香等6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同时,每年重点建设2个乡村旅游集聚片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力构建乡村旅游集群矩阵。

    今年,济南将指导区县持续开展“泉城人家”民宿联审,力争全年新增“泉城人家”民宿经营主体不少于15家、客房200间。组织开展“泉城人家”民宿星级评定,并按标准实施扶持奖励。同时,积极创建省级星级旅游民宿及民宿集聚区,打造乡村旅游新标杆。

    策划举办“乡村好时节”活动

    今年,省、市把乡村旅游列入了乡村振兴考核。济南将加大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度,重点打造2处乡村旅游集聚片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聚焦培育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济南拟创建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或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推进精品文旅名镇创建工作,将重点培育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历城区港沟街道、章丘区官庄街道等。

    今年,济南将实施乡村“新空间、新场景、新活动”培育计划,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更好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举办“乡村好时节”活动,重点指导章丘区“乡村好时节”——长城脚下有好戏活动的开展、支持章丘若谷山居民宿与市儿童艺术剧院打造沉浸式儿童互动体验剧《若谷精灵之森林大冒险》,开展文旅融合试点工作,评选“乡村好时节”活动优秀案例。

    章丘明水古城10月试营业

    在泉城济南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中,章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章丘区以文旅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乡村振兴。在2021年、2022年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两年列第1位,荣获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据介绍,章丘区以明水古城、绣源河华侨城、长鹿白云湖休博园等重大项目为引爆点,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乌镇陈向宏团队合作的明水古城项目,将于10月份试营业。同时,白云湖长鹿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施工。

    章丘区积极推进“非遗”传承发展,成立了章丘非遗联盟,发布了全国首个龙山黑陶团体标准,建设了“山东手造”章丘非遗展示体验中心。目前,全区现有济南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4项,认定非遗工坊20处。

    2023-08-03
  • 安溪镇:一半茶香 一半时光

    安然若素洗忧愁,繁华尽处听溪流。8月1日,由铜梁区委、区政府主办,铜梁区文旅委承办的“周末到铜梁镇长晒主题”活动走进安溪镇。镇长刘彦邀请大家走进这个铜梁最南端的小镇,感受安栖、安心、安逸的小镇时光。

    安溪镇因地处小安溪河畔而得名,建镇至今已有百年光景。大山深处的梭罗古树、摩崖岩壁上的石刻造像、依水而建的民居院落、横跨光阴的清代古桥,都是漫长岁月对安溪的馈赠,更是悠长历史绵延至今的记忆。

    好山好水出好茶。说起安溪,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茶。早在北宋时期,安溪人便开始种茶制茶,当时的安溪茶作为铜梁巴岳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汉赵坡、娥眉白芽、雅安蒙顶,同为蜀茶的“四大珍品”,享誉八方。

    如今,安溪人传承创新做强茶产业、做响茶品牌,种植绿茶6500亩,培育黄金茶、银芽、秀芽、银珍多个系列,其中“水南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龙毓秀芽”获第13届“三峡杯”名茶金奖。此外,当地还种植油茶2000余亩,金滩村(油茶)更是获评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千年茶文化中的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安溪人,孕育出“忠孝仁爱、勤俭耕读”的家风。勤劳勇敢的安溪人,更是在岁月更迭中,将安溪建造成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安闲自在的美好家园。

    未来,安溪将大力发展研学、康养、垂钓、休闲等特色项目,努力建设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治理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溪。让我们一起打开视频,感受安溪的绿水青山、烟火诗意吧!

    2023-08-02
  • 村美业兴百姓富——江西吉安乡村发展“致富经”

    新华社南昌8月1日电题:村美业兴百姓富——江西吉安乡村发展“致富经”

    新华社记者陈柱佐

    新乡贤敲开“致富门”、留住乡愁的“致富田”、走出山区的“致富果”……记者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市走访多个乡村发现,这些乡村通过人才反哺家乡促进产业融合、用好自然资源带动村民就业、借力电商优势拓宽销路等方法,找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经”。

    新乡贤敲开“致富门”

    走进吉安县桐坪镇上溪村云天麓谷景区,几幢庐陵风格的古建筑矗立在眼前。跨过石条门进入屋内,古色古香又兼具现代美学风格的布置令人惊叹。

    古建民宿聚落群由濒临倒闭的古民居整体迁建改造而成。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有几栋老宅准备拆除,我不忍惊艳的传统古建筑消失,便筹资买下。”景区负责人王槐基说,现已还原明清时期古建筑3栋,内设16间客房,游客不仅能眼观庐陵文化之美,还能身居其中住宿休闲,古建筑以另一种方式“活”了起来。



    图为吉安县桐坪镇上溪村云天麓谷景区古建民宿。新华社记者陈柱佐摄

    回归乡村,发展家园。2015年,感受到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乡贤王槐基返乡创业,带领周边80余户村民共同建设云天麓谷景区。目前景区已形成古建民宿聚落群、云谷牧场、帐篷营地、国际垂钓中心、采摘园五大板块,有效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

    新乡贤敲开“致富门”,带领村民走上“共富路”。现如今,景区成立产业合作社,吸纳100户343名村民入股,发展井冈蜜橘、蜜柚共710亩,每年预计分红6.93万元。

    留住乡愁的“致富田”

    沿盘山公路驱车数十里,一片随山势蜿蜒、层层叠叠的梯田映入眼帘。遂川县左安镇桃源村桃源梯田景区依托5000余亩梯田,打造帐篷营地、精品民宿、商业休闲区、农家餐厅等多种经营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创造出不少就业机会。



    图为雨后云雾缭绕的遂川县左安镇桃源村桃源梯田景区。新华社记者陈柱佐摄

    村民甘海燕原来外出务工多年,几年前得知景区正在招工便回来应聘出纳员一职。她说:“工作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终于不用在外漂泊了。”现在越来越多像她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桃源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庆泉介绍,景区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85%的工作岗位由当地村民担任,去年人均年收入14500元,同比增长16%。一方梯田不仅留住了乡愁,还成了村民的“致富田”。

    走出山区的“致富果”

    果业是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的优势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4800亩。眼下正值翠冠梨收获季,跟往年不同,今年的果园更显忙碌。

    “短短三天,我种的翠冠梨就卖了4万斤!”刚下播的果农冷小燕激动地说,通过“试水”电商直播,今年这批翠冠梨畅销全国。

    培养乡村人才,助力乡村发展。今年3月,吉安市举办民族乡村振兴骨干培训班,冷小燕便是培训班里的一员。“那次学到很多关于电商的知识,不光我,其他人也从中收获满满。”冷小燕边说边指着果园的方向。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有个年轻小伙儿正在直播:“我手上的翠冠梨,汁多饱满‘嘎嘣脆’,今天在直播间10元两斤包邮带回家,喜欢的老铁快下单!”平时果园只见果农采摘,如今还吸引大批网友在线围观,热闹非凡。



    图为当地电商主播在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水果种植园直播介绍翠冠梨。新华社记者陈柱佐摄

    “近几天收入约有20万元,而且这还只是平台买家已经确认收货的数额。”冷小燕得意地打开记账本,上面记着最近三天的到账记录。

    说话间,快递小哥打来电话,催着要跟她确认发货事宜。另一边,一个个发往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的快递正“整装待发”。走出山区的“致富果”,让越来越多人尝到了甜头。

    2023-08-02

  • 首 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