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安盟:以链式思维做大做强水稻产业

    “兴安盟大米配阿尔山白蘑酱,味道绝了!”近日,在重庆市举行的京蒙消费帮扶集采推介会暨帮扶产品“五进”活动现场,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品尝完兴安盟的绿色农畜产品后,赞不绝口。


    兴安盟大米香飘万里的背后是该盟坚持以“绿色”打底,从种到收全程规范,并通过不断研发新品种,提升水稻品质,做大做强“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生动实践。


    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兴安盟是内蒙古水稻主产区,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为了给“中国碗”里多装“塞外粮”,让更多人喜欢上“兴安盟味道”,兴安盟聚焦优势特色产业,以链式思维抓全产业链建设,千方百计推动水稻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种业振兴是握紧农业“芯片”的关键。近年来,兴安盟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看禾选种”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并积极配合自治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性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同时,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创建“兴安盟大米”品牌、建立智慧农业园区等举措,持续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安盟还依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兴安盟综合试验站、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平台力量,引进种质资源材料1706份、后代材料29000余份。通过自治区审定水稻新品种6个,形成的水稻亩增产100公斤技术模式已在全盟4个旗县市进行了示范,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10万亩。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良种的效应不可低估。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永兴村,80多户村民把自家院子里的土地改成水田发展起庭院水稻种植,户均种植面积2亩,每亩地收益1700元。村民王立波家去年种了1.7亩的庭院水稻,收获大米1500斤。“今年,我还打算在院子里种水稻,并且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亩地。”王立波乐呵呵地说。


    作为自治区主要商品粮基地,“兴安盟大米”已成为响亮名片。在科右前旗归流河镇满达胡嘎查金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备农资、修农机,紧锣密鼓地为春耕做准备。“合作社有1000亩稻田,亩产在600公斤以上,在‘兴安盟大米’品牌的加持下我们的大米不愁卖。”合作社负责人包凤英高兴地说。


    水质清澈甘甜,微量元素丰富多样,独特的条件成就了高品质的“兴安盟大米”,成就了与众不同的口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去年,随着“兴安盟大米”“太和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产值不断增加,品牌溢价达到20%以上,带动相关加工、物流、旅游产业产值达到23亿元,约10万人实现就业增收,为兴安盟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金米粒”。


    今年,兴安盟将培育龙头作为壮大产业、延伸链条的重点,按照“外引内扶”“育新调旧”的思路,积极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到该盟投资发展的同时,通过股份合作、产业联合、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扶持现有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水稻、玉米、生物育种等主导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记者高敏娜实习生武跟兄刘也)

    2023-03-31
  • 科技创新引领 全产业链发力 赤峰高新区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日前,在自治区公布的“千亿园区”名单中,赤峰高新区榜上有名,成为蒙东地区唯一产值破千亿元大关的开发区。记者了解到,2022年,赤峰高新区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014.889亿元,6年平均增速28%,对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46.1%,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57.3%。


    是什么力量让赤峰高新区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发展势头释放出哪些信号?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赤峰高新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高新”答卷铺展在眼前。创业的激情、高端的项目、巨大的前景……这里处处可见发展势能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生动局面。


    虽然是周末,但园区招商、规划等部门依然加班加点,在为今年的落地项目召开协调会。赤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启告诉记者,近两年,高新区紧扣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利用壮大产业集群、明确发展定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园区经济运行体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举措,全力打造高新区亮眼名片,为千亿级产业园区蓄势赋能。


    从规划之初仅有冶金、装备制造、医药、纺织等4个主导产业,赤峰高新区目前已形成涵盖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制药、新能源、数字经济6大产业集群和风电装备产业链,氢能装备、储能装备产业链,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等11条产业链,产业门类逐渐丰富、产业布局日益多元,许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高新区,既要“高”,更要“新”。赤峰高新区依靠的是创新驱动,凭借的是科技支撑。近两年来,赤峰市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项目引进主攻方向进行优化调整,明确产业发展定位。高新区和东山产业园、红山产业园、元宝山产业园、松山产业园“一区四园”都形成了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一区四园”现有入园企业已达435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小巨人企业1家,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家,重点实验室6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研发中心25个。


    引领在“新”,超越靠“链”。高新区加快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引进冶金、化工、医药、纺织、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为重点,高标准培育产业集群,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这两年,赤峰高新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培育园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招新、引新。2022年投入8800万元建立园区创新平台、智慧园区和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扶持园区中小企业育新,鼓励企业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营商环境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赤峰高新区承接部分市级审批权限23项,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审批、一站式办理”;实体化运行“项目管家”制度,对重点项目全流程帮跑代办服务,全力推进项目提速落地和加快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5-170个工作日压缩至45-54个工作日,年内共承办各类审批事项63项,满意率100%,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张启表示,将抢抓承接蒙东地区国家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力争2023年内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在未来5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记者魏那)

    2023-03-31
  • 上下游合作 点对点保供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按下春耕备耕“保障键”

    仲春时节,农事正忙。在包头市土右旗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门前,一袋袋新出厂的肥料被整齐地装在卡车上,陆续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系列肥料产品在改善土壤环境、解决土壤板结、防治病虫侵害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广大农户的广泛认可。作为包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新成员,公司将借助供销合作社平台,增大元泰丰有机肥产量,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公司总经理牛福元介绍说。


    春耕备耕是农民的大事,也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心头事”。


    1月29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启动2023年度重要农时农资供应情况周调度机制,加强对全系统农资商品调运数量、库存水平、价格变化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调度各盟市社工作进度。同时,指导系统内农资企业分析研判当地春季农业生产形势,摸清种植结构变化,增加适销对路品种,加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增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购供应。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年供应化肥约100万吨,春耕期间预计供应70万吨左右,占全社会化肥需求量的30%左右。为做好春耕农资供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引导系统内农资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上下游合作机制,并提前协调落实铁路、水路、陆路发运计划,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确保春耕农资不断档、不脱销。


    据统计,截至3月20日,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已为2023年春耕调入化肥48.22万吨。与此同时,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持续发布“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方便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及基层网点与企业对接,让农民能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备足农资“粮草”的同时,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持续做优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好农民贴心“管家”。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基层供销社先锋村综合服务社,一场植保无人机实用技能培训让村民大开眼界。“目前,无人机操作培训、柴油采购、优惠政策宣传等工作已陆续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班已经开设3期,培训148人次。”综合服务社负责人金铁牛说。


    据介绍,培训结束后,有关部门将为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植保无人机操控专项技能证书,学员即可成为有“驾照”的植保无人机操控手。


    飞防作业具有防治效果好、喷洒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植保无人机便成了春耕备耕的“香饽饽”。目前,扎赉特旗供销系统每年开展飞防作业30万亩左右,有效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内蒙古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全区72个农资配送中心、983家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预计2023年服务规模保持在400万亩以上。还积极组织开展送产品、送技术、送服务的供销农资下乡活动,让“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绿色农资”的品牌越擦越亮。同时,进一步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供应、优化服务,提升农资流通现代化水平。(记者韩雪茹见习记者肖璐)

    2023-03-30
  •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闭幕 孙绍骋主持并讲话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3月29日下午闭幕。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现有组成人员73人,出席本次会议的共66人,符合法定人数。





    3月29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主持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主持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少春,副主任张韶春、段志强、艾丽华、李秉荣,秘书长施文学及委员出席会议。自治区副主席杨进、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君列席会议。





    3月29日下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会议表决通过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议、关于批准《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园生态保护条例》的决议、关于批准《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议、关于批准《鄂尔多斯市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议、关于批准《鄂尔多斯市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的决议、关于批准《巴彦淖尔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水利工程保护条例〉的决定》的决议、关于批准《乌海市节约用水条例》的决议、关于批准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会议任命张韶春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施文学、郭欣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凯等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人事任免事项。


    孙绍骋向姚亚平、郝松山、段月红颁发任命书。





    3月29日下午,宪法宣誓现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批准李永君为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君及新任职人员向宪法庄严宣誓。


    会议强调,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实施新修改的立法法,用好用足法律赋予地方的立法权限,特别是要针对基层治理中的软肋、弱项开展“小切口”立法,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要严格遵循立法权限和程序,高度重视备案审查和法规清理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会议强调,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是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主抓手,围绕“五大任务”开展专项立法,目的就是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将有关工作固定下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快推进立法步伐,以健全完备的法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切实加强教育引领,润物无声、久久为功地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人心。


    自治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盟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各设区的市和计划单列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自治区监察委员会、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春艳宋爽)

    2023-03-30
  • 河套农产品走出“国际范儿”

    3月26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海关报关大厅,业务窗口人员周丽丽线上受理了一单出口伊拉克的葵花籽通关业务。“眼下正是农产品出口旺季,我们从企业申报到合格评定,再到证书签发、实货放行,业务日结日清,货物即报即放。”周丽丽说。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巴彦淖尔市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12%,占同期内蒙古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75%,喜迎外贸“开门红”。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落地,内陆物流和海运成本下降,境外清关宽松,汇率波动趋于平缓等利好叠加,巴彦淖尔地区各个外贸企业鼓足了劲头,拔高外贸预期。“我们看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和RCEP协定优惠政策加码,重点开拓欧洲和东南亚市场,抢占海外市场份额,预计今年的外贸业绩会有量的飞跃。”刚刚办完通关业务的一位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在巴彦淖尔市乐河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风选机、除石机、比重机马力全开,隆隆作响,娴熟的拣杂工、包装工、倒装工干得热火朝天,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葵花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在生产线上欢快地跃动。库房里的一包包成品也由传送带装上卡车,即将外调到港口,抢“鲜”出海。


    “手头有订单,货物有销路,出口有底气。”公司总经理薄乐满脸欣喜,“前一阵子,我们在迪拜和利雅得举办的海湾食品展会上签下1800多万美元的出口订单。现在,公司7条生产线满负荷启动,日产超过200吨。”


    据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局长乌德木介绍,今年以来,该市认定了首批5家出口龙头企业建设的公共海外仓,分别选址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柬埔寨和俄罗斯,不仅为出口货物搭建了境外中转枢纽,也提升了购销旺季的物流效率。2月份,该市还组织出口龙头企业开展“蒙商丝路行”海外经贸活动,飞往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抢单,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洽谈了海湾地区的130多家客户,抢抓出口订单意向合同额超过1.5亿美元。另外,还和海关签约共建全国首个籽仁类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在这之前,该市已经联手海关打破了伊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贸易壁垒,帮助企业防范化解了市场风险。


    据了解,巴彦淖尔市依托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优势,着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赋力农产品走出“国际范儿”。近年来,该市擦亮“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出口农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美誉度和竞争力,打造河套向日葵和草原肉羊两个特色产业集群,搭建两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集聚经营、红利共享;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开启农产品出口“海铁联运”跨境运输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去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近50亿元,同比增长36.4%,连续14年“领跑”内蒙古。


    “我们从加快出口货物通关速度、创新跨境贸易方式、释放减费降税红利等方面着手,采取‘预约申报+线上核放’的业务办结模式,让企业一趟不跑,货物‘无感’通关。”乌拉特海关关长尚贵民介绍,“同时,复制推广跨境电商B2B出口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企业线上走单,‘云’上对接海外新兴市场客户,用足用好RCEP协定原产地优惠性政策,帮助企业开拓东南亚和日韩等近海市场,享受关税减让和境外通关等政策优待,为‘金色’农产品出口开通‘绿色’通道。”


    长风破浪,万里竞速,巴彦淖尔市出口农产品乘着远洋货轮,搭着中欧班列开启了奇妙的洲际之旅,让世界品尝河套味道。(记者图古斯毕力格)

    2023-03-29
  • 鄂尔多斯:新增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印发《农牧业、能源领域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结果的通知》,由鄂尔多斯羊绒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能源低碳转化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全区农牧业、能源领域优化重组后的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至此,鄂尔多斯市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增至5家。





    新获评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标志着鄂尔多斯在羊绒和能源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更大作用,为鄂尔多斯市聚力构筑4个世界级产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鄂尔多斯集团源牧场的科研实验中心,建立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纺织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研究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能源低碳转化重点实验室以解决循环经济能源低碳转化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其依托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新方法应用试点企业”。拥有技术研发人员1151名,拥有“氧化硅基先进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实验室等14个创新研发平台,科研实力雄厚。


    据悉,为助力鄂尔多斯市研发平台高标准建设,该市将对获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连续5年、每年给予不低于200万元的奖补。(记者郝雪莲)

    2023-03-29
  • 首家自治区级种公牛站动物疫病净化场落地兴安盟

    近日,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自治区级动物疫病净化场”通过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组评估,成为全区首家自治区级种公牛站动物疫病净化场。同时该企业已达到申报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标准,实现了兴安盟动物疫病净化场的“零”突破。





    下一步,兴安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通过示范创建、引导支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举措,在推进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申报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兴安盟其他养殖场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促进全盟动物防疫由重点控制向全面净化转变,为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记者高敏娜)

    2023-03-28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 孙绍骋主持

    3月2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的主旨讲话、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研究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听取自治区群团组织工作汇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讲话,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内蒙古力量。要加强对外交流交往,更好促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核心要义,扎实做好内蒙古“三农三牧”工作。要下大气力做好“地、水、种和粮、肉、奶”的文章,推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见到更大成效。要组织好春耕备耕,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头。


    会议指出,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关键是压实各方面的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都要落实到位,对因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要坚持预防为主、打早打小,统筹好人防、物防、技防,提高早发现、早处置能力。要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管住人、管住火,有效清除各类火灾隐患。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群团组织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的两件大事,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积极投身主战场,更好地服务大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多用群众的话,多用老百姓经历的事、身边的事叙事说理,引导各族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持虚功实做,大兴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晓冬)

    2023-03-28
  • 呼和浩特市签订碳汇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呼和浩特市林草局与环保桥(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碳汇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发展林草湿碳汇方面合作正式启动。


    林草碳汇开发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林草发挥更多、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此次合作双方将结合呼和浩特市林草湿资源特点,围绕“双碳”规划、林草碳汇等诸多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核证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GS)、清洁发展机制(CDM)、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CCB)等国际和国内碳减排交易机制,重点合作林草碳汇开发、交易及投融资等项目。


    截至2022年底,呼和浩特市森林面积594万亩,森林覆盖率23.01%,草地面积819.3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9.74%,湿地面积26.38万亩,碳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价值转化,自2022年起,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启动实施了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计量监测项目,现已完成新城区、土默特左旗、清水河县和武川县4个重点旗县区的碳汇计量监测,建立标准样地464个、样方1362个,采集样品7932份。今年,将持续开展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5个旗县区的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碳汇资源底数,建立完备碳汇数据库。(记者刘洋)

    2023-03-27
  • 自治区发布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榜单

    为落实“五大任务”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3月23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内蒙古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据悉,此次发布的榜单包含“内蒙古引黄灌区水资源时空调控与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引黄灌区水循环与生态环境关键过程智能监测模拟技术研究”等6个“揭榜挂帅”项目榜单,财政预算总投入5200万元,拟实施期限为3年。


    据悉,此次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企业揭榜方需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创新联合体以承担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为主要任务,以市场机制为纽带自愿自发组建,并针对榜单要求提出具体解决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完成全部预期目标。项目资金由揭榜方企业和财政科技资金共同投入,推动示范工程的重点产品和重大成果应用推广。优先支持有地方资金配套政策的揭榜方,加强与盟市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实施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记者白莲)

    2023-03-27
  • 孙绍骋从“头”至“尾”考察黄河内蒙古段大保护大治理情况

    3月20日至25日,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孙绍骋从黄河内蒙古段流入口海南区都思兔河出发,到黄河内蒙古段流出口准格尔旗龙口镇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处,深入左右岸5个市10个旗县区,不开座谈会,不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察生态、看节水、访农户,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孙绍骋沿途考察了黄河护岸工程建设和孔兑、河道、小流域治理以及防凌防汛、水文监控等工作。他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扎实做好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工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遵循自然规律推进水利项目建设,科学实施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要抓好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对认真整改、改出好效果的,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在考察库布其沙漠沿黄生态带治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等情况时,孙绍骋说,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抓好水土保持,有效防治各类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要在荒漠化地区大力推广沙柳、柠条等种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孙绍骋非常关注黄河流域节水情况。他走进田间地头、净水车间,与村社负责人、农民、随行人员、基层干部深入交流,探讨节水的好思路、好办法。他说,内蒙古是严重缺水地区,节水标准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二三产、城市乡村要全面节约用水,一点一滴也不能浪费。做好节水工作,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加快转变用水观念,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三是加强节水设施建设。要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投入的认识和做法,想方设法调动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下决心解决农业大水漫灌问题,一家一户地精准计量收费,合理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多收的水费全部用于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形成节水增效的良性循环;要大力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加强污水收集、中水利用,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树林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当了解到当地通过实施黄河水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取得多重效果时,孙绍骋高兴地说,实施这一项目收获了清除泥沙、节约用水、中和盐碱的综合效益,一举多得,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总结此类做法,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把“盆景”变成“森林”。抓节水、建良田,不能政府干、群众看,要通过优化政策性补贴、实行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让广大农民都参与进来。



    调研期间,孙绍骋还参观了自治区人大代表、展旦召苏木道劳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荣带头创办的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看望了黄河滩区部分搬迁居民,考察了沿黄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叮嘱当地要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搞好滩区搬迁后土地复垦,积极推进土地指标交易,高水平规划发展文旅产业。行程结束后,孙绍骋梳理了这次调研了解到的问题,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解决。

    于立新、杨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2023-03-26
  • 探寻北疆文明 内蒙古发布六大遗址考古新发现

    人民网呼和浩特3月24日电(富丽娟、实习生拓宇婷)3月24日,“铲”释无字天书,探寻北疆文明——2022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会议发布了2022年度内蒙古6项重大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2022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现场。实习生拓宇婷摄


    其中,赤峰市彩陶坡遗址在西拉木伦河以南的赤峰南部地区红山文化中小型聚落遗址中颇具代表性,是“聚落与社会——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近期规划确定的发掘地点之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占地约138万平方米,距今约4300至4400年,由内城、外城以及瓮城构成,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石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考古发掘墓葬44座,其中2022年发掘20座,此发掘初步了解了墓葬的葬俗葬制,为匈奴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坝顶遗址是北魏王朝于阴山之巅修建的大型祭祀建筑场所,体现了拓跋鲜卑对华夏传统礼制建筑的传承,同时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圣山祭祀的特征,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实物见证;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路星“日”宇形,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是辽代营建最早,地位最重要的都城;通辽市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整体保存较好,随葬遗物种类丰富,是近年来辽代考古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以上田野考古项目是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至辽代的典型文化遗址,揭示了诸遗址的基本面貌和文化特征,诠释了内蒙古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考古实物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实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汇报2022年度的重要考古发现。实习生拓宇婷摄


    据介绍,内蒙古地区文物古迹众多、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考古工作在紧密围绕基本建设开展抢救性考古、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开展、守护文明家园的同时,积极开展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主动性考古研究工作。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考古系统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做深做实“以物论史”“以史增信”两篇文章,不断提升内蒙古文物考古的影响力。将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点项目为着力点,加大以“夏家店下层文化综合研究”为代表的主动性课题培育力度,组织开展文物建筑“三年维修计划”、文物保护数字化成果展示等重点工作,举办内蒙古考古成就展、内蒙古长城历史文化展,推出以考古发掘现场为主题的大型融媒体直播《根脉》(第二季)。将把文物考古工作作为文旅融合的切入点,主动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全力推进大窑遗址、哈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居延遗址等考古公园和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扎实做好辽上京和祖陵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群、阴山岩刻、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工作,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让考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2023-03-25

  • 首 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