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内蒙古:新能源新技术闯开发展新局面

    3月,内蒙古大地春寒料峭,位于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腹地的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施工建设现场,车辆往来轰鸣,一派热火朝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全部建成后,这片漫漫黄沙将会摇身一变成为“蓝色硅谷”,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表示,内蒙古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富集,要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加大优质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提升资源优势转化效率,加快内蒙古从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的转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光伏发电基地。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提升清洁能源开发效率,离不开技术创新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


    “李老师,这组参数是不是还要再调整一下?”


    “对,不要着急,我们多试几个方案,这次一定要争取突破这个难关。”


    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储氢材料测试评价中心实验室里,各类仪器上的指示灯不断闪烁,全国政协委员、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员李宝犬正带领团队成员专注地调试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技术攻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努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李宝犬说。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坚持将能源科技革命作为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同清华、北大、中国矿大、中国工程院等深度合作,全力攻关绿色转型、新能源、节能降碳等核心技术,并为此全面开展人才科创行动,引进院士专家。”全国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汇良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便是当地重点引进的能源专家。


    推动大规模储能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加强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智能矿山技术研究……金之钧列出了一连串技术攻坚课题,“我的目标就是争取今年要在当地推进零碳机场、智能矿山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包头越来越重视产业发展领域的系统观念、链式思维。”全国人大代表、包头市市长张锐说,一体推进风光资源开发、产业链延伸配套和场景应用拓展,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让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成色”更好。


    包头市是内蒙古坚持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全自治区正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和储能装备4条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做大做强呼包鄂通(辽)装备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零碳低碳园区、氢燃料电池环卫车等新能源消纳场景也在内蒙古加速落地。


    在棋盘井工业园区零碳无尘智慧物流园,传统物流园里燃油重卡轰鸣、刺鼻尾气弥漫、四处尘土飞扬的场景消失得无影无踪。上百辆电动重卡在园区穿梭如流,各司其职。“这批电动重卡以光伏绿电为能源基础,实现了封闭式运输和自动装卸,显著地降低了粉尘、尾气和噪声等污染。”鄂尔多斯电冶集团物流公司总经理马永峰说。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新能源重卡进行全自动换电。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新能源产业,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一定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做好能源保供“压舱石”,坚决扛起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一手抓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一手抓新能源发展壮大,努力为国家提供更加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供给。

    2023-03-25
  • 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电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王莉霞见证签约

    3月23日,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在呼和浩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董事长丁焰章见证签约。


    自治区副主席白清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王小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抽水蓄能、绿色建材、清洁能源开发、装备制造产业、水资源开发利用、氢能和新型储能、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能源集团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同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记者章奎)

    2023-03-24
  • 孙绍骋: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

    对内蒙古而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发力点放在办好两件大事上。


    一件是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责和重任。这些任务完成好了,内蒙古既能在服务和保障国家大局上体现更大担当,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区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支撑。





    去年以来,我们研究制定了五个实施方案和年度任务清单,建立了工作协调和运行机制,出台了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聚焦聚力抓“五大任务”的工作格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深化落实“五大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和“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结合研究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全力抓好科技创新、金融监管、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基层治理等工作,下大气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优化经济布局,强化资源节约,补上消费、物流、国企等方面的短板,拉长新能源产业、稀土和煤化工产业、农牧业等长板,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确保“五大任务”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同时,加快推进“五大任务”立法进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将有关工作固定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生态状况进一步好转,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筑得更加牢固,新能源装机超过1.35亿千瓦、上下游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稀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煤化工产能达到2000万吨,乳肉粮综合生产能力和口岸过货量、对外贸易额稳步增长。通过今后几年的攻坚,使内蒙古保大局保供给能力和自身发展水平实现大的提升。


    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一个新目标。总的考虑是,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守望相助”、“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长固”等重要要求,不断丰富和拓展“模范自治区”的内涵和外延,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实化抓手,把内蒙古各族人民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好,把内蒙古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宝贵品质发扬光大,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模范”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具体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区上下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站排头,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上勇担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在培塑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上齐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上闯新路,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上作表率,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做实功。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发力,把“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更高的发展质效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北疆大地形成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势场,以一域之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彩。(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云龙整理)

    2023-03-24
  • 内蒙古出台务实举措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为实干者撑腰 为干事者鼓劲

    晚上9点,呼和浩特市春寒料峭,内蒙古自治区本级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中心综合处处长荀剑明刚踏进家门就听到了爱人的唠叨:“饭都热了3次了,啥工作干起来没个准点!”“现在要求问题不过夜,大家都攒着劲往前冲呢。”荀剑明一边吃饭,一边向爱人解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充分认识到干部干事状态的重要性,相继出台鼓励政策,研究制定容错机制,营造敢干事、敢担当、敢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局面。


    树立良好导向,让能干者受激励鼓舞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发现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精神状态不振,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去年8月,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一语破的。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树立良好导向是关键。此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迅速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12条措施,选拔出100名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截至目前,获评人选中有60人得到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


    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期间,聂海俊工作突出获评“担当作为好干部”,近日已被提拔为住建厅副厅长。“一心只想着把工作干好,感谢组织的认可和提拔,以后一定继续努力,履职尽责。”聂海俊说。


    一条条实打实的举措、一个个身边案例让党员干部倍感振奋,你追我赶、勇于担当的奋进局面正在形成。


    卸下思想包袱,让敢干者无后顾之忧


    “一些问题的形成有特殊的原因,在处理过程中要防止伤害一些干部的积极性。”一位组织部门退休干部坦言。


    要让干部敢干事,就必须卸下他们的思想包袱。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容错纠错工作的8条意见,明确提出精准把握容错免责区间,应容必容、能容尽容,给敢闯敢拼者吃下“定心丸”。“这份决定让我放下了思想包袱,对我来说是关爱也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敢作为、会作为、善作为。”在收到组织给予减轻处分的决定后,杨涛激动地说。


    2021年11月,时任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的杨涛,因某项工作推进缓慢,被给予政务记过处分。2022年,赛罕区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推进干部召回管理破解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方案》,组织上多次与杨涛谈心谈话,对他的成长经历、担当作为精神和受处分后的工作态度进行全面考察。经组织鉴定,认为他并非主观故意,而是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且相关损失能够得到补救,符合容错条件,决定将杨涛政务记过处分减轻为政务警告处分。


    2022年8月,因扎实肯干、表现优秀,经组织考察,杨涛被任命为大学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有了容错机制,基层干部干起事来没了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加强。


    用人能上能下,及时处置“躺平式”干部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就要形成奖罚分明的氛围,推进形成干部队伍能上能下的机制。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巡视中发现,一名直属厅局负责人长期不作为,导致许多重大项目无法立项,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后,组织部门第一时间将该同志调离了原工作岗位。


    “以前不管干得好不好,只要不出事,就不会动位子,结果造成庸政懒政者占着位子不干活,也带坏了风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一位教授说,要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既要鼓励能作为能干事者,也要及时处置“躺平式”干部。


    在呼和浩特市2021年区县班子换届中,出现了部分干部到岗后不能完全胜任的情况。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经过缜密调研后,及时进行了岗位调整。“选人用人要能上能下,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尽快调整。”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部长商井民说,“把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任何一项事业,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来军认为,内蒙古采取一系列切实举措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022年,内蒙古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部的苦干实干。“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将继续加大力度表彰奖励担当作为、敢干实干的干部,持续激励引导全区广大干部实干担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2023-03-23
  •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 孙绍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对内蒙古而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发力点放在办好两件大事上。


    一件是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责和重任。这些任务完成好了,内蒙古既能在服务和保障国家大局上体现更大担当,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区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支撑。


    去年以来,我们研究制定了五个实施方案和年度任务清单,建立了工作协调和运行机制,出台了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聚焦聚力抓“五大任务”的工作格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深化落实“五大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和“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结合研究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全力抓好科技创新、金融监管、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基层治理等工作,下大气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优化经济布局,强化资源节约,补上消费、物流、国企等方面的短板,拉长新能源产业、稀土和煤化工产业、农牧业等长板,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确保“五大任务”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同时,加快推进“五大任务”立法进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将有关工作固定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生态状况进一步好转,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筑得更加牢固,新能源装机超过1.35亿千瓦、上下游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稀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煤化工产能达到2000万吨,乳肉粮综合生产能力和口岸过货量、对外贸易额稳步增长。通过今后几年的攻坚,使内蒙古保大局保供给能力和自身发展水平实现大的提升。


    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一个新目标。总的考虑是,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守望相助”、“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长固”等重要要求,不断丰富和拓展“模范自治区”的内涵和外延,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实化抓手,把内蒙古各族人民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好,把内蒙古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宝贵品质发扬光大,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模范”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具体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区上下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站排头,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上勇担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在培塑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上齐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上闯新路,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上作表率,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做实功。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发力,把“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更高的发展质效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北疆大地形成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势场,以一域之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彩。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云龙整理)

    2023-03-23
  • 自治区发改委助企纾困打出“组合拳”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开展“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为契机,打出“组合拳”,推动解决群众和企业关注度高、反响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活力。


    架起政策“四梁八柱”。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重点围绕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提质提效、强化要素支撑、优化发展环境5方面提出120条政策清单,释放政策红利,助企纾困。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在“蒙企通”平台发布惠企政策,为企业精准推送相关政策。根据登记注册类型、经营主体规模、所属行业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推送政策,已为4.4万余家企业推送政策10万余次;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诉求建议快速响应、反映问题有效解决等服务,累计解决各类诉求建议近2500件;受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81件,已办结153件。


    搭建金融“输血”平台。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内蒙古节点建设工作,联通辖区内3个自治区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4万余家,较2022年底增加452家。同时,自治区发展和改委员会协调各地各部门融资服务平台接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内蒙古自治区节点,切实帮助信用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享受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截至目前,全区通过自治区节点已实际发放信用贷款74.1亿元,其中纯信用贷款16.99亿元,相较于2022年底增加6.94亿元。(记者李永桃)

    2023-03-23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河北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细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要求的落实举措,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雄安新区举办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系列活动。3月18日,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举办的雄安智慧交通国际论坛暨中交未来科创城产业发展大会上,86家创新型企业现场签约入驻,涉及数字科技、网络通信、新能源开发、航天科工等领域。这是新区设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签约,也是雄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一幕。





    这是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鸿宇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我们企业要借着雄安新区的东风,奋力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集团的雄安子公司入驻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后,发展信心更足了。雄安是一座新城,有海量的数字化新场景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处处都是机遇。公司将在雄安成立数字城市安全总部,建立数字城市网络安全研究院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参与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助力雄安高质量发展。


    近日,唐山市一些干部围绕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曹妃甸等京津冀重点合作平台调研。在一线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副市长张月仙感悟到,越是城市发展关键时期,越要深入理解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聚焦产业链协作,唐山将持续提升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承载能力,围绕全市15个重点产业,对接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和京企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个中关村,多点开新花。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持续引进科创型企业,推动一批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保定落地转化。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让企业家们感到振奋。“近些天,大家利用沙龙、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形式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并积极谋划引入京津优势科技和产业资源,推动保定传统的电力、机械、纺织、汽车等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目前,“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协作模式多点开花,为河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力”。全国两会结束回到保定后,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闫继红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京津丰富的科创资源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宣武医院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保定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携手京津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的‘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闫继红说,当下,保定正加快推进中国五矿涿州科技产业园、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等重大项目建设,实行“揭榜挂帅”新机制,鼓励北京、天津等地科研机构来保定发布科技成果,实施落地转化。


    2022年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京冀双方持续加强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融合对接。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是“开路先锋”。走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主桥桩基础施工正24小时连轴转推进,确保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主桥下部结构施工。厂通路通车后,将成为连接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通道,大厂回族自治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车程将缩短近半个小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要全面落实这一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市长李国勇说,廊坊北三县将与北京通州区加强合作,畅通一体化交通网络,构建一体化产业格局,提升一体化公共服务水平,构筑一体化生态屏障,打造一体化营商环境。


    今年,廊坊将加快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河北段、厂通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与北京市合作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强化与北投集团等央企京企合作,争取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同时,积极引进更多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引进“京标服务”深度参与市政建设管理运营,推进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升级版建设。(记者张涛、齐雷杰、赵鸿宇、杜一方)

    2023-03-23
  • 内蒙古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高效融合

    3月20日,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鄂尔多斯市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内蒙古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不断促进产教高效融合,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今年,自治区要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试点,在有条件和意愿的盟市打造2个以上市域产教联合体,加速形成与自治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布局;深入推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联盟、助力东北振兴职业教育联盟建设,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围绕自治区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专业集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持科创中心、综合改革试验区、人才科创园、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打造市域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品牌。要积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先选择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参与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建设高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创新港,依托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包头职业教育园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乌兰察布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集学生实习、职业培训、企业实践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创新港,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中心、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中心、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要开展“一校一品”建设,每所职业院校至少建设1个对接区域产业的优势品牌专业(群);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工匠班”计划,与龙头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围绕自治区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链,鼓励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探索高职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记者刘志贤)

    2023-03-22
  • 浙江文化观察:阳明心学何以走出“跨界”新路?

    王阳明纪念馆项菁摄


    中新网绍兴3月21日电(记者项菁)随着一股股“阳明热”涌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思想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何以“跨界”赋能各行各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点。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故乡——浙江绍兴是阳明心学的发端地、成熟地和传播地。迈向现代化路上,阳明心学正“跨界”融合绍兴乡村、艺术、教育等各领域形态,走出一条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走进上虞区陈溪乡,王阳明先祖居住地陈列馆、阳明游学展陈馆、阳明讲学处等“阳明印记”随处可见,这条“1513阳明游学线路”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绍兴讲学、陈溪游学”阳明文化标识不断被擦亮。


    “陈溪乡是阳明先生的先祖地、游学地。”陈溪乡党委书记郑哲军说,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阳明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今年还将成立绍兴市阳明游学发展促进中心,设立阳明故里陈溪游学展厅,开展阳明游学510周年纪念活动,建立综合研学服务平台,在实践中践行和探索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可见,阳明心学正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得以经世致用。








    绍兴阳明故里一影项菁摄


    为深挖阳明心学的实践价值,日前,“返本开新:阳明心学的经世致用——董平先生与阳明心学追随者的对话”在绍兴阳明故里举行,意在通过“对话”寻找阳明心学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连结点”。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董平21日受访时谈及,阳明心学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一部分,人们通常将其看成是一种哲学,“更确切地讲,阳明心学不只是一种哲学,而且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与生活形态。”


    “要让阳明心学真正达到经世致用目的,不仅需要深刻理解与领悟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更要重视将高明的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使‘知行合一’‘致良知’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在董平看来,通过实践,可以把“良知”本身的“大中至正”价值实现出来,从而使事事物物皆得其正,这正是阳明心学最重要的经世致用之功能。


    如其所言,记者观察到,“文化交融艺术”已成为地方一种新探索。


    作为绍兴文理学院阳明剧社指导老师,卓光平一直带领大学生开展阳明文化传习,期冀阳明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活起来”。


    《千古一圣王阳明》《吾心光明》《王阳明》……卓光平以大学生社团“阳明剧社”为例称,这些年来,其携手青年积极创排王阳明题材的原创话剧,让阳明心学借力艺术在社会、校园中演绎,“希望以话剧艺术为载体,推进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人无精神则不立。依托媒介载体,绍兴还推出原创越剧《王阳明》、表演唱《吾心光明》、书籍《王阳明在浙江》《名士真才王阳明》《王阳明的故事》、动画片《稽山阳明》、动画电影《阳明宝藏》等,丰富阳明文化的艺术表达。


    诚然,在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中,青年是生力军。董平告诉记者,“以文化人”为践行阳明心学的应有之义。


    为普及阳明心学的教育思想,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于2017年成立,是在绍高校中首家以“阳明”命名的二级教学单位,已构筑“研、学、演、行”于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


    据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院长吴世玲介绍,除了开发阳明特色课程,该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比如开设“阳明大讲堂”、成立“阳明学院传习社”社团、设立“阳明班”等,多维度搭建阳明文化传播平台。(完)

    2023-03-22
  • 土地平整 农资储备 技术培训 内蒙古铺展春耕生产画卷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内蒙古各级农牧部门组织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农时,多措并举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开好头、起好步,一幅春耕生产图铺展开来。


    平地、播种、施肥……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旭日村的耕地里,十几台拖拉机同时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为了防止气温回升和土地潮塌给春播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新公中镇抢抓农时进行整地,使种植小麦地块提前达到适宜播种状态。同时还组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播种,为小麦的出苗和后续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一年好景在春耕。今年,内蒙古继续稳定粮食面积,及时分解下达粮食面积产量、大豆和油料种植面积等任务。先后召开春播第一耧暨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现场会、全区土地平整大会战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对全区春耕备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力推进粮食生产工作落实。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降低玉米补贴标准,拟将补贴差额扩大到260元以上,比上年翻了一番,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


    内蒙古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把春耕备耕生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目前,农资储备、农机准备整体充足,能够满足春播需要。全区农资到位率较上年同期呈整体偏高的态势,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到位率超过8成,化肥到位率超过8成,农药到位率超4成,地膜到位率超过一半。据农情调度显示,截至3月20日,巴彦淖尔市小麦已播种49.5万亩,较上年同期多27.1万亩,4月下旬全区将逐步进入播种高峰期。


    春耕生产正当时,科技培训走在前。连日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融媒体中心热闹非凡。该院科研人员正在录制第五期“科技云讲堂助力农牧业”线上培训系列教程。


    据了解,该院38位科研人员围绕玉米、向日葵、大豆、马铃薯、特色作物、植保、旱作农业、肉羊、绒山羊等,录制了40条培训视频,内容包括“玉米膜侧种植蓄水保墒栽培技术”“马铃薯基肥及科学施用技术”“盐碱地治理技术”等适用技术。线上技术培训将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为农牧民增收节支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内蒙古继续在提升粮食单产上发力,分作物制定单产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提升措施和目标。目前已经统筹资金1.9亿元,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区,集成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等关键技术。围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达成合作协议,组建协同推广团队,建立科研和推广“双首席”制度。年初开始,团队已经先后深入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地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同时,内蒙古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大破大立的建设模式,打造国家整区域推进典型。


    一粒种,一颗“芯”。今年内蒙古继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建设9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打造5个区域性展示示范点,建设60个“看禾选种”平台,再选一批适宜不同区域的优质高产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今年,内蒙古还将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持续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扶持力度,实现集中采购和统一作业,有效降低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提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作业效率,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记者韩雪茹见习记者方圆)

    -0001-11-30
  • 签约超2400亿元 内蒙古在京举办招商引资推介并进行项目签约 王莉霞出席

    3月20日,自治区政府在京与中央企业就深化合作进行座谈,并举办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推介及项目签约仪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主持座谈会并出席仪式。





    3月20日,自治区政府在京与中央企业就深化合作进行座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主持座谈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3月20日,自治区政府在京与中央企业就深化合作进行座谈,30多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30多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中石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10家央企就深化合作进行交流,王莉霞现场逐一回应。


    王莉霞说,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内蒙古与中央企业的共同责任使命。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与“央企共舞”、与“民企合唱”。新时代党中央的关怀厚爱是地企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根本依托,共赢共荣的显著优势是地企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稳固基石,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是地企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不竭动力,希望广大企业紧扣内蒙古的资源、区位、绿电、发展优势,聚焦能源经济、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投资内蒙古、融入内蒙古。我们将用最诚的心、使最大的劲,为携手发展提供更优服务、更好环境,让企业扎根草原、花开世界。





    3月20日,王莉霞为有关商会及自治区驻京办负责同志颁授“内蒙古招商大使”聘书、“外埠企业之家”牌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3月20日,来自京津冀地区78家企业的负责人与内蒙古自治区成功签约项目80个,协议总投资超2400亿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近200家企业参加此次推介及项目签约,其中78家企业签约80个项目、总额超2400亿元。王莉霞为京津冀地区有关商会及自治区驻京办负责同志颁授“内蒙古招商大使”聘书、“外埠企业之家”牌匾。


    京津冀地区招商活动之后,自治区还将举办长三角、粤港澳2场“走出去”重点招商活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章奎)

    2023-03-21
  • 内蒙古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导检查

    记者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获悉,3月1日以来,自治区成立了由8个副主席分别担任组长的督导检查组,赴12个盟市对全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截至目前,督导检查组共检查发现问题隐患740项,已完成整改278项,其中盟市、旗县政府及监管部门存在问题144项,已完成整改91项;企业存在安全隐患596项,已完成整改187项。


    据了解,在督导检查的过程中,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规范等当前能够整改的问题,督导检查组要求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并现场下达问题隐患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要求、整改部门和责任人。对部分企业违规违法生产的行为,督导检查组及时移交属地监管部门立案严肃查处。针对超安全设计规定、特种设备检测缺失、未经消防验收等需要时间整改的问题,督导检查组根据实际情况,责令企业停产停工整顿,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并组织开展整改情况实地验收。(记者帅政)

    2023-03-20

  • 首 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