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信心·开新局丨让更多“金花”企业竞相绽放——重庆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升级观察

    2020年投产,2021年产值约50亿元,2022年产值达106亿元——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短短3年就跻身百亿级企业,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


    重庆万凯主要生产食品级聚酯切片材料,广泛用于食用油、饮料、日化用品等包装领域。公司轮值总经理臧红辉介绍,涪陵提供了良好的气电、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助力企业深耕中西部市场,快速做大做强,“今年三期项目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60亿元。”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涪陵区是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涪陵人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锐意进取,打造了“一碟菜、一盒药、一瓶水、一包烟、一袋肥、一块砖、一匹布、一锭铝、一个件”9个品牌产品,被誉为9朵“金花”,做大做强了太极制药、涪陵榨菜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近些年,涪陵区“咬定”工业不放松,着力打造“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百亿级企业快速崛起,形成包括页岩气开发、汽车整车和船舶制造在内的“一股气、一辆车、一艘船、一桶油、一卷薄板、一套玩具、一袋新材料、一个结构件、一张电路板、一块动力电池、一支生物制剂”11个新产业。


    在涪陵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比头发丝还细的氨纶纤维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抽出,成为高端服装制品的重要原料。这家企业只是华峰集团在当地投资的6家企业之一。


    涪陵区经信委主任高翔表示,通过让企业互为上下游构建产业集群,新材料科技城已形成聚氨酯、聚酯产业链,推动了相关企业扎堆落户。华峰集团因此持续追加投资,在涪陵建成己二酸、氨纶生产基地,2022年产值达到302.2亿元。


    新“金花”竞相绽放的同时,涪陵工业9朵老“金花”中,有2个被市场淘汰,更多的则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越开越“鲜艳”。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老化肥生产企业。由于厂区紧靠长江,设备和工艺陈旧,2019年该企业关停老厂区整体搬迁至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经过3年建设,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工厂去年正式投产。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新厂区中央控制室。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新厂总投资32.92亿元,采用世界先进环保工艺,不但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还拓展了高端精细磷酸盐等新产品,今年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生态和经济效益比老厂区大幅提高。”公司安全环保副总监张晓印说。


    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关键。近年来,涪陵区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精心布局创新链、金融链,建设慧谷湖科创小镇等,出台系列政策构建“创新中心+孵化器+科创企业”的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在北京理工大学与涪陵高新区共同设立的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去年6月研发定型的氢动力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目前已拿到了50台的订单。“我们研究院是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新型平台,聚焦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四大产业,涪陵在这些领域具备优势,有利于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已申请知识产权100余项。”研究院负责人丁佰锁说。


    2022年,涪陵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95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76.7亿元、同比增长10.2%。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表示,通过“科创+”“绿色+”“智能+”以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打造百亿级企业矩阵、千亿级产业集群,让18朵新老产业“金花”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2023-02-22
  • 王廷惠:“再造一个新广东”为中国探路意义何在?

    中新社广州2月20日电题:“再造一个新广东”为中国探路意义何在?


    ——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


    中新社记者程景伟


    中国农历兔年大年初七,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发海内外关注。


    大会释放了何种重要信号?如何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意义何在?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哪些新机遇?中新社“东西问”记者就此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进行深度解读和阐述。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王廷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十分重要,广东部署和广东行动具有引领最新发展方向的特殊意义。


    广东“新春第一会”是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的鼓劲会,是明确方向、激发干劲的加油会,是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动员会。广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开年开会便打出“高质量发展”鲜明旗帜,拼经济、挑大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迅速释放出开局起步的鲜明信号。





    2023年1月8日,广东省珠海市,旅客乘坐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抵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陈骥旻摄


    中新社记者:广东过去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如今又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看待广东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王廷惠:广东地处中西文明交流前沿,近代以来一直扮演着现代化先行者的角色。这里走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最早的工程师,兴办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继昌隆缫丝厂),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更是上下求索,寻觅救国良方。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排头兵、先行地、示范区的形象活跃在现代化舞台上,发展日新月异、屡创奇迹。全省GDP从1978年的185.8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22年超过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370元增至2021年的98285元;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重,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量的增长进入平台期,质的突破处于酝酿期,唯有通过质的提升、新的突破和发展突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质的大幅提升实现量的持续再增长,才能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导向的发展和赶超。


    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不同,当前广东已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共识。广东要进一步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大局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将高质量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与全局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中新社记者:“再造一个新广东”这一论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广东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王廷惠: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为面向未来的广东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认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根本出路,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改革、开放和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高质量全面纵深改革,以引领型创新式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与制度优势。立足国家战略布局和部署,广东要充分发挥改革先发优势、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平台优势和创新优势,特别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为牵引,做好改革总体规划,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更深层面高水平推进改革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时有效“集成”式供给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进一步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平台,高效有序推进各大战略合作平台创新改革举措,创建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深化改革。


    二要高质量全面扩大开放,以大开放深开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格局和开放优势。要依托“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开放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合作平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立足双循环交汇节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三要高质量全面推进创新,充分释放第一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格局与创新优势。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要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链条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破解“卡脖子”难题。要协同港澳创新资源、平台、组织,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中新社记者:“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曾响彻大江南北,成就了无数奋斗者。广东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和人才?


    王廷惠:广东要积极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全面扩大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发展新优势。


    一方面,广东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深度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打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持续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流入、一流企业集聚和高层次人才荟萃。


    另一方面,要实现内外开放联动发展,构建连接内外市场、协同内外资源、联通内外开放、融合内外发展的开放发展竞争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广东,更多企业投资广东,更多人才扎根广东。


    中新社记者:40多年来,广东一直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现代化新跨越,对中国有何探路意义?


    王廷惠:广东要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有三方面实践探索意义:


    一是探索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是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和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势,扎实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探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二是探索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开放实践。围绕建成世界一流、最好的湾区目标,广东全面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进一步高质量全面扩大开放,以开放发展促进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提升发展效率,以大湾区开放互补、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是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广东改革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必将不断创新发展实践,丰富创新实践经验,优化提升实践优势,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创新成就。


    中新社记者:2022年广东GDP总量若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已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为外资外企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何种机遇?


    王廷惠:广东近年出台“外资十条”及其修订版等政策措施,率先颁布地方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一批外资高质量大项目落地建设。广东全面纵深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和全面推进创新,对外资外企而言,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大的市场范围、更广的市场空间和更具前景的发展机遇。


    首先,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进一步降低外资外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提升外资外企投资的可预期性和便利性。其次,广东进一步开放外资外商投资领域,强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招商引资平台,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将极大扩展外资外企的投资机会。(完)


    受访者简介:


    王廷惠,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主要从事规制经济学、现代奥地利经济学、发展理论与政策、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2003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2023-02-21
  • 广西:“三实”促“四敢”,加力开新局

    如何打破开局起步“慢热”的惯性?如何攻克产业支撑不足、县域发展能级较弱的难点?


    在新一轮强信心、开新局的发展热潮中,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坚持“实”字当头,以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的鲜明作风,让生产“忙”起来、项目“热”起来、物流“跑”起来,全力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奋进曲”,焕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崭新气象。





    变慢热为快跑,重实效推动“干部敢为”


    2000多名工人和上千台机械分布在三个枢纽控制性工程建设现场抓紧作业,大型土方运载车在山坳间来回穿梭……走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现场,记者感受到一场新年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76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16支‘党员突击队’担当‘开河先锋’,春节期间也有上千人奋战一线。”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黎明镜说,这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去年8月底开工建设以来,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迅速部署,到新年伊始出台《“坚定信心稳增长更好统筹开新局”实施方案》,再到“新春第一会”擂鼓催征,广西变热身为起跑,对“躺平者”说不、为担当者喝彩,以干部新作为一改以往多数年份一季度经济“慢热型”面貌。


    招商引资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能落地”。广西一边启动招商引资“早春行动”,组织经贸代表团马不停蹄地赴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东盟国家招商,一边抓落实,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在南宁东部新城伶俐工业园区,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发展日新月异,一步慢就会步步慢。”南宁市青秀区区长曾鹏鑫说,城区全力推进相关工作,仅用28天就完成二期项目1250亩征地工作,推动石油管线迁改工程工期从18个月压缩到5个月,通过强化靠前审批服务实现项目“落地即开工”,预计下个月底项目正式通线。


    新年以来,一支上千人的特殊队伍活跃在广西企业生产一线。这些从主要经济单位选派的1000多名专业干部,分为14个“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组,由厅级干部担任组长,长期驻扎在各地。“特派员们深入企业走访,当好项目施工员、企业服务员、政策宣传员。”自治区工信厅总工程师马义生说,遇到问题找特派员,已成为广西工业企业家们常态化做法。


    一季度开门红,全年稳才有保障。广西紧紧抓住关键时间节点,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提速增质见效。边境口岸(互市点)累计出入境车辆5.18万辆次,同比增长近46%;东兴互市区交易量历史上首次持续超5天达万票以上;1月新增开工区外境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04个,总投资528.29亿元;1月至2月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左右……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数据释放出倍增的信心。


    化压力为动力,强实干引领“地方敢闯”


    春节前后,广西北流市各乡镇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扶新镇在南宁开了一场招商会,就与6家企业签订了总额5.8亿元的投资协议。


    为释放乡镇招商引资的潜力,北流创新乡镇招商引资成果分享机制。“以前总觉得乡镇没资源、招商引资是市里的事儿,现在思路一变,我们小镇也能闯天下。”扶新镇镇长陈夏燕感慨地说。


    在全国各省份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竞争中,广西上下充满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立足优势扬长补短,各地在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开放合作等方面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力。


    塑形、雕刻、抛光……在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对手中的黄金进行加工处理。不久后,这些精美的饰品、摆件将进入全国各大珠宝品牌商店。地处“省尾”的贺州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以供应链思维谋划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黄金珠宝、碳酸钙、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其中“无中生有”的黄金珠宝产业园年产值超300亿元。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RCEP的实施,广西多地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走进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境内外货物往来不断,电子大屏上的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展示着运量情况和主要货物流向,海铁联运的货物品名、数量等信息滚动显示。“我们发挥智能智慧化集装箱专业场站优势,吸引国际国内货源,有力地促进了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的有效衔接,集装箱办理量不断创出新高。”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铁成说。


    而在中越边境的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友谊关口岸货车通道,一站式通关、全信息化智能通关、进出口货物“提前审结、卡口验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显著提高了通关效能。


    广西自贸办专职副主任白岚介绍,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全面实施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形成三批共104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广西全区复制推广,让更多“试验田”成为“丰产田”。近日,广西发布《进一步深化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从八大部分共计23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核心区。


    以服务优环境,抓落实激发“敢干”“敢首创”


    元旦至今,梧州金升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生产不停歇,1月份创造了9.8亿元产值。“疫情期间有补贴,减税降费有支持,项目技改上门服务,最近政府又出台了扶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奖补措施。”公司董事长王春雨历数享受的各种政策,“没有了后顾之忧,企业就能奋力向前冲。”


    不论是区位优势还是资源优势,只有在好的营商环境中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广西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强化落实优化服务,千方百计激发和保护企业发展活力和人民群众创造力。


    针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广西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推出“桂惠贷”,助推一批成长型企业快速崛起。广西潮力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新能源项目在前期设备采购、研发等方面资金缺口大。“新能源迎来发展风口,尽早投产意味着早一步占领先机。”公司总经理章冰说,在南宁市邕宁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服务下,去年企业获得“桂惠贷”3000万元,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今年,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厅等部门又联合推出“桂惠贷—制造业中长期项目贷”,企业每户每年累计申请贴息金额最高可至100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解决群众办事“往返跑、多头跑、盖章多、审批慢”等问题,广西开展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试点,各地也创新推出各类便民利企“微改革”。


    走进南宁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办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领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令人眼前一亮。“‘四不’窗口就是为了解决政务服务在落实‘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各种疑难杂症,通过‘兜底服务’切实保障企业和群众‘办成事’。”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新华说。


    软环境需要完善服务,更需要搭平台、建机制。年轻态的茉莉花新式茶饮、南瓜全产业链探索与运营……第六届广西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一系列新颖的项目展现出特色农业里的创造力。通过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广西逐步构建起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大众创新的活力被不断激发,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南国春早,生机勃发。八桂大地上,一颗颗适宜的种子正在适宜的环境中加速生长、开花结果。

    2023-02-20
  • 中国石化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开工 王莉霞云连线参加

    2月16日,中国石化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开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呼和浩特以云连线方式参加开工仪式。


    2月16日,中国石化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开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呼和浩特以云连线方式参加开工仪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该项目总投资57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是自治区春节后第一个开工的重大项目,在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地以云连线的方式举行开工仪式。项目依托鄂尔多斯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利用风力、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与煤炭加工绿色降碳升级改造项目形成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绿电储输、绿氢耦合煤化工降碳的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化工产业与氢能产业一体融合发展,促进高碳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





    中国石化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乌审旗开工现场。


    今年是内蒙古绿氢的发展元年,全区已经批准31个项目,共52万吨产能,今年将全面开工并形成产能2万吨左右,向绿氢产业大区迈出第一步。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分别在呼和浩特、北京参加开工仪式并致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章奎)

    2023-02-17
  • 我国试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通知,我国将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鼓励各地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记者在上海、广东、湖北等地采访发现,部分城市此前已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对开放共享后草坪管理、秩序维护等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针对此次试点,各地正积极研判,力争在满足人们亲近自然需求的同时,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利用。





    “不用出城也可以野餐”


    周末,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公园内,记者看到,尽管天空飘着绵绵细雨,但依然有不少游客撑着雨伞,在这片市中心超大公园内休闲散步。


    世纪公园西侧是陆家嘴金融城,东侧为张江科学城,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公园。和一些公园在草坪绿地竖起“小草青青,请勿践踏”等告示牌不同,世纪公园很早就将园内20多万平方米草坪开放,鼓励市民踏青、搭帐篷休闲。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能观赏的草坪,更需要能亲身体验的绿色空间。”家住世纪公园附近的上海市民周军峰告诉记者,每周末他都会到世纪公园内跑步锻炼,天气合适时,还会带孩子在公园草地奔跑玩耍、野餐休闲。


    广州市也于去年开始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2022年初,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公园绿地草坪帐篷区域,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珠江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家住公园附近的唐女士说:“不用出城也可以在草地野餐,每次来这里孩子都特别开心,这真是给市民的福利。”


    为满足人们户外休闲需求,推动露营经济,2022年8月,湖北省宜昌市开放了该市沙河公园、城东公园等公园的8个点位,总计5.4万多平方米草坪绿地,供人们露营休闲。


    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最新通知,越来越多的公园在做绿地开放共享的准备。上海市普陀区春光公园是今年初上海市首批建成开放的环城公园之一。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龚琴介绍,春光公园有丰富的草坡、滨水空间、林下空间。“我们准备先考察学习其他公园的经验,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逐步开放露营场地。”


    加强养护力量探索建立绿地开放养护轮换机制


    对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发布的通知,南方地区要应试尽试,逐步扩大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其他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试点城市,合理确定开放共享区域。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已开展的绿地开放共享试点较好地满足了市民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对于开放共享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地方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管理、服务经验。


    前期已开放共享绿地的公园普遍反映,随着市民游客增多,搭建帐篷使用地钉、过度踩踏等会对草坪带来不同程度破坏,增加养护成本。如何在开放的同时做好草坪管理与养护?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公园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引说,一方面在草种选用方面,世纪公园采用耐踩的草种混播;另一方面,在每年10月至11月设置一个月的养护期,让小草充分“休息”。


    湖北省宜昌市园林绿化部门也明确要求,在开放露营点位的同时,管理单位应明确开放区域草坪的轮休表。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等,则将草坪分为开放式草坪和观赏性草坪两种,实行分区域养护管理。


    广州市珠江公园为了加强草坪养护管理,采用南、北区域每半个月轮流养护、轮流开放的方式护理草坪。“把草坪养护管理做到位,防止草坪质量退化,确保开放给游客时能保持最佳景观效果。”珠江公园办公室主任朱曼嘉说。


    在江苏省宿迁市,已建成各类开放式公园绿地152个。为了加强绿地养护力量,当地还积极探索绿地管理市场化工作,将公园绿地的物业管理和绿化养护管理整体打包,引进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企业统一管理。


    以人性化管理倡导文明乐享草坪


    部分地方主管部门还表示,在前期开放试点过程中,一些不文明游园行为有抬头现象,如乱丢垃圾、毁坏草坪、挖沙取土等。此外,还有部分市民游客在城市公园进行烧烤等使用明火行为。


    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对相关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关专家及部门表示,各地首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管理指引。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2022年底出台的《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明确提出,市民游客要做到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帐篷区实施吸烟、酗酒、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不乱扔垃圾,不带宠物在非宠物活动区域遛玩等。广州市也于2022年制订公园草坪开放管理指引,并三次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


    其次,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后,应提升相关管理力量,加强对市民游客的引导。总结广州市此前开放共享绿地经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园管理处副处长郑小丽说,除了科学规划草坪开放区域的管养,还需要人性化管理,倡导文明乐享草坪,草坪开放期间应适度增派保安、保洁、技工等服务人员,维护秩序及现场环境卫生。


    此外,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为了方便市民游客合理有序使用帐篷搭建区域,上海市浦东新区绿化部门开发了帐篷位预约系统,并在相关微信公众号提示绿地周边停车场信息,解决市民游客最关心的停车问题。

    2023-02-16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投入运营 王莉霞揭牌

    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正式投入运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共同为医院揭牌。





    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正式投入运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共同为医院揭牌。记者韩卿立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是内蒙古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内蒙古、服务中西部、辐射俄蒙的肿瘤防治中心。该项目将引进国内一流的医护专家,搭建理念先进的管理团队,建立成熟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区域内牵头组建肿瘤防治医联体、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让内蒙古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包献华参加。(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章奎)

    2023-02-15
  • 一地房贷年龄期限延长,你愿意还贷到80岁吗?

    近日,“南宁房贷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一事颇受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南宁地区多个楼盘已开始加大宣传这一房贷新政策。


    曾经在小品中,有过关于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没了,钱没花了”还是“人活着,钱没了”的讨论,如今又多了一个“人离世了,房贷没还完”的可能。这事儿靠谱吗?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加速聚集。黄维业摄


    业内人士:确有此事,但仍有门槛


    “目前南宁大部分银行的房贷都可以贷到75岁,想要办理贷到80岁的是要到指定银行的,或者说有些指定的合作楼盘。”广西南宁一房产中介李梦(化名)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


    “这个通知已经下了一段时间了,我这两天就有一位57岁的客户正在办理贷款,但是有他的女儿做担保。”另一位南宁房产中介也提到,对于这类较为高龄的客户,银行的审核也非常严格。


    具体来看,银行也要审核贷款人的征信、流水,有没有信用卡逾期或者比较多的欠款。至于担保人的问题,以上两位中介表示,不同银行的要求不一样,有的贷款年限高要担保,有的60岁以上要担保,还要看个人的审核情况。


    中新财经致电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中信银行南宁分行,负责人表示确有此事。但要强调的是并非鼓励80岁的老年人购房,贷款人的年龄要求不能超过70岁,且是“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最长不超过80年”。比如说房贷的最长贷款期限是30年,那想申请30年的贷款就不能超过50岁;如果现在60岁了,最多只能贷20年。


    通俗来说,无论购房者办理何种房贷,在80岁之前需要偿还完毕。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此举可以激活加杠杆买房的情绪,对年龄较大的购房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上延迟退休提上议事日程、人均寿命延长,也有延长房贷年限的合理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测算了此类政策落实下的减负效果。在房贷年龄期限延长至80岁的情况下,40-59岁年龄段的中年人更容易增加10年的贷款期限。


    据此,假设:某购房者目前为50岁,其申请了100万贷款本金。不考虑房贷利率下调的因素,若按过去模式,需要20年内偿清贷款。而现在则可以调整为30年。统计显示,政策实施前该购房者的月供额为6113元/月,而现在则为4832元/月。如此对比,其可以减少1281元/月,即月供压力减少了21%。


    “所以此类政策客观上具有积极的减负效应,或者说可以为中年人的购房减轻负担。”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人没了,贷款没还完,怎么办?


    对于这一政策,不少网友首先提出,老年人真的会有很大的购房需求吗?在李梦看来,这一群体肯定是有的。但除了能减轻有购房需求的老年人的月供负担,这一政策还能为不少有购房需求的年轻人腾挪出购房资格以及更优惠的购房成本。


    李梦介绍,目前南宁执行的首套房首付比例为20%,二套房首付比也降至30%。如果以名下无房的父母亲的名义买房,首先首付比就能低一成。


    房贷利率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现在在南宁,部分商贷可以执行‘认贷不认房’政策,即使父母名下有房,但只要结清了已有贷款,再次买房可以按照3.7%的首套房贷利率再贷款,这和4.9%的第二套房贷利率相比,还是有很大优惠的。”


    同时也有不少人关心,如果房贷没还完,贷款人已经去世,剩下的贷款如何处理?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对中新财经介绍,如果有担保人,那么在借款人去世后,可以先就借款人的遗产进行清偿,或者由继承人继续还贷。当没有遗产可以清偿或者无继承人偿还时,银行可以要求担保人承担清偿责任或者直接依约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义务。


    “如果没有担保人,则只能就借款人的遗产进行清偿,或找借款人的继承人清偿。当继承人不愿意继承遗产和债务时,银行就不能再让继承人清偿,债权就无法实现了。”王玉臣说。


    贷款期限延长到80岁这件事,也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早在2006年,用父母购房资格买房、父母作为主贷款人和子女一起承担还贷责任“接力贷”就曾现身多家大型商业银行;2019年,杭州某银行推出过一款可贷到80周岁的“接力贷”产品。


    “南宁的新政策和以往的接力贷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毕竟相关主体的叫法还是有所不同,但是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比较类似。”王玉臣认为,因为一但年龄大的购房人贷款,往往需要提供担保,而这种担保很多时候其实就是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亲人。


    “当然,如果不是自己的子女家人担保,是朋友或者其他第三方担保,和接力贷就不一样了。”他表示。


    新政迭出后的去库存压力


    除了本次房贷年龄期限的延长,以及上文中提到的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利好,近来南宁楼市的“大手笔”新招不断。2022年11月,南宁轨道地产还曾推出过买房可享“十年免费坐地铁”的“花式卖房”政策。


    “各地都在积极扶持楼市,但单看某一政策,效果不会很大。”李宇嘉认为,必须要多种政策叠加,久久为功扶持需求端。


    “需要强调的是,各地政策的放松,出发点都在于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以降低购房者购房成本为导向,‘房住不炒’的红线也不改变,也不矛盾。”严跃进说。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都是拉动南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早在2021年,南宁楼市便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开始,南宁二手房价格开始下跌,截至2022年底,南宁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下跌18个月。


    好在进入2023年,南宁楼市也迎来了好消息。南宁市房地产综合服务平台“邕有家”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21日-1月27日,全市商品房网签成交套数同比增幅为415.79%,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38.13%。


    由于网签数据不包含新认购的数据情况,南宁市住建部门进行了市场调研后发现,同时期市区103个营业项目到访量2889组,商品房成交332套,成交面积约36000㎡,实际的成交量远大于网签数据。


    你会选择还房贷到80岁吗?(完)

    2023-02-14
  • 1月份内蒙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28%

    记者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获悉,2023年内蒙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延续2022年增长势头,1月份全区进出口额合计10.01亿美元,同比增长8.28%,其中进出口金额分别增长9.46%和6.89%。





    统计显示,进口方面,煤炭进口增长对全区进口贸易增长形成拉动效应。在口岸通关流程简化、智能化通关等有利因素助力下,1月份内蒙古自蒙古国进口额达2.96亿美元,同比增长35.99%。出口方面,设备类出口大幅增长对全区出口贸易增长拉动效果显著,如1月份出口自卸车金额达0.9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8.91倍,出口牵引车金额达0.2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9.61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内蒙古不断深入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2022年,内蒙古与100个沿线国家发生贸易往来,朋友圈越来越大。2022年,内蒙古对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金额达13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9.99%。同时,进出口品类更加丰富,共涉及92个品类,较上年度增加4个。整体贸易结构优化。


    中欧班列助力内蒙古贸易发展再提速。2022年1-11月,满洲里口岸跨境班列共有进出境线路57条,班列共开行4421列,35.2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1.9%、35.6%,总货值约合人民币452.28亿元,同比增长39.6%。2022年11月,第七列中欧班列赤峰号首次通过“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从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发出,这也是内蒙古首列通过“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出境的中欧货运班列,该模式的落地促进内蒙古外贸进一步发展。(记者李永桃)

    2023-02-13
  • 内蒙古今年将新建8000个充电桩

    记者2月8日获悉,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将新建充电桩8000个。





    近年来,内蒙古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多个政策性文件,提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各盟市建设目标。作为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出台了《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旬调度机制,督促各盟市按照“统一标准,通用开放,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充电桩建设相关工作落实,指导呼和浩特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试点行动。目前,各盟市充电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作为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和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项目选址全面展开,具备电力保障条件的项目大部分已完成,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同步推进。


    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内蒙古新能源汽车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2年底,全区新能源汽车(不含城市公交车)保有量达到5.6万余辆,其中呼和浩特市1.45万辆,位居全区首位。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充电桩8200余个。


    今年,内蒙古将继续加快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按照《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要求,内蒙古将进一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公共停车场配套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车位占总车位的比例达到10%以上。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机动车停车位100%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施工、验收。改造老旧小区时,对具备条件的小区增加停车位、建设充电桩。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排2亿元专项债,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燃料电池加氢站建设。与此同时,加快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记者康丽娜)

    2023-02-10
  • 内蒙古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2022年达到6.14亿件

    记者从自治区邮政管理局获悉:2022年,内蒙古邮政行业全年寄递业务量完成6.14亿件,同比下降4.04%左右。预计2023年寄递业务量将完成7.13亿件,同比增长15.67%左右。


    2022年内蒙古明确单件0.3元“快递进村”补贴政策,实现了上下联动,政策助推“快递进村”。同时,推动11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新增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13618人,保障了快递员合法权益。


    今年内蒙古将加快推动邮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巩固“快递进村”成果上,将加强与交通运输、商务、供销合作、乡村振兴等部门协作,不断完善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引导寄递企业在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建设集约共享、智能高效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专业化、定制化、边线物流等服务。(记者李国萍)

    2023-02-09
  • 内蒙古:25亿元专项资金、45条政策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

    人民网呼和浩特2月7日电(刘艺琳、实习生高文慧)2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专场新闻发布会,对自治区日前发布的《关于印发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的通知》中,关于高端化发展、智能化发展等五个方面出台的45条支持工业调整优化升级的政策进行解读。





    在高端化发展方面,内蒙古将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入,对投资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特色产业链的工艺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等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支持高危、高强度生产环节“机器换人”,按照工业机器人购置费用的20%给予补助。对当年投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按贷款实际利息的30%给予一年贴息补助。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主要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慧矿山建设,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对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项目,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奖补;对设备上云上平台的企业按照实际费用的20%给予补助。


    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将对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值)首次降低到1.3的,按照技改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对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按照更换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将对创建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给予定额奖励。对高耗能、高耗水行业认定一批能效领跑者企业、水效领跑者企业,并给予定额奖励。对低碳园区、零碳示范园区,根据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对应的能耗量给予奖补。


    在创新发展方面,将对新创国家级、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新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给予一次性研发经费补助。对列入目录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区内实现转化应用的项目,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首批(次)、新材料首批(次)产品,按照保费的80%给予补贴。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给予一次资金奖补。对自治区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自治区评定的工业技改投资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节能降耗先进企业、数字化应用先进企业、“专精特新”先进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广收介绍,2022年全区制造业投资增长42.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制造业占GDP比重达17.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张广收表示,自治区出台的2023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中,支持工业调整优化升级政策多达45条,这些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自治区已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来兑现。

    2023-02-09
  • 让天南海北的游客共赴内蒙古

    2023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文旅市场一派繁荣,内蒙古文旅市场同样“大幅升温”,各类文化和旅游活动多达1000余项,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假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接待国内游客477.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37亿元。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内蒙古文旅市场今年必将迎来强势复苏。





    旅游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消费经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秦艳说:“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优化产业布局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既有顶层设计,又有落实抓手,为做好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锚定目标任务,聚力转型升级,全力把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内蒙古旅游业将在提档升级上做文章,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用好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推动自驾游、露营游、度假游、康养游齐头并进,红色游、工业游、冰雪游、边境游多点迸发,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格局。以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莫尔格勒河、七星湖等5A级景区创建为引领,精心谋划和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旅游项目,创建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高能级文旅品牌,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内蒙古的草原天下皆知,内蒙古的歌舞四海闻名,怎样用歌舞的海洋、乳肉的飘香、壮美的风光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到内蒙古,秦艳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今年要推动旅游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重点以内蒙古黄河大峡谷、圣水梁—九龙湾、乌海湖、阿尔山—柴河等跨境景区一体化打造为主线,逐步推动景区共建、线路共串、市场共拓、利益共享。找准文化和旅游的最佳契合点,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和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旅游规划范畴,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打造非遗产业化集聚区、非遗体验馆、文创商品销售实体店,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旅游火起来。依托乌兰恰特演艺公司,建立演出剧场联盟,开发文化旅游票务网,推动《千古马颂》等优秀剧目进景区商演,构建旅游演艺产业链。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街区,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动数字科技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随着文旅市场的复苏,内蒙古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复苏步伐。已经推出的《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方案》等,针对性更强、含金量高,鼓励各地区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季等活动,尽快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激活有潜力的消费。秦艳说:“我们要协调金融机构对重点景区贷款予以贴息,指导各地区统筹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折扣销售等政策措施,开展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定制服务和汽车租赁等落地游服务,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商家让利、游客消费的长效机制。引导各地文旅部门特别是各类景区在巩固和优化基础性产品供给的同时,谋划打造符合市场新需求的二次消费链和独特IP卖点,聚焦不同群体消费需求,开发更多像呼伦贝尔大草原、额济纳胡杨林、鄂尔多斯响沙湾那样的特色产品、拳头产品,让游客来得更多、留得更久。”


    树立“亮丽内蒙古”品牌形象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今年着力打造的工程,秦艳说:“我们要高频次地宣传内蒙古的旅游产品,努力取得几何级的扩散传播效果,提升内蒙古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峡谷、大沙漠、大冰雪等文化旅游品牌的辨识度和认知度。围绕‘彩色春季、绿色夏季、金色秋季、银色冬季’主题,红红火火地组织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旅游那达慕、冰雪那达慕、‘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等地域特色突出的文旅活动,提升内蒙古旅游吸引力、竞争力。”(记者冯雪玉)

    2023-02-07

  • 首 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