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资县新材料产业园区开足马力抓生产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旗下营镇的乌兰察布市新材料产业开发区卓资产业园,看到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派繁忙,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转;集控室内,工作人员佩戴口罩,密切注视着机械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确保各相关工序安全、稳定运行。

    当前,卓资县各工业企业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铆足干劲冲刺四季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生产促发展,确保疫情防控与企业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构筑防疫情、稳生产的坚实堤坝。

    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立民说:“在疫情常态化管控上,企业所有员工隔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食堂、住宿、消杀等方面专门制定了一些措施,确保疫情常态化管控处于稳定的状态”。

    在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企业多措并举抓好安全生产经营。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配有一套国内领先的智能安全工程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作业区域人员作业、企业安全生产分析预警、异常状态监控等情况,精准管控风险,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此外,企业提前谋划,配齐配足防疫物资和原材料,全力做到防疫不松懈、生产不停步。

    在内蒙古紫宸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生产设备,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品打包入库。该企业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也铆足劲头加紧生产,订单源源不断。

    据悉,卓资县产业园现有投产企业18家,在克服疫情和经济下行等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合理调度生产订单,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开足马力抓生产,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0.9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9.78亿元、营业收入达60.11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全县工业企业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稳”的基础更巩固,“进”的势头更强劲。(记者皇甫美鲜通讯员左文芳)

    2022-12-09
  • 内蒙古开展“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八项行动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8日电(赵梦月)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消息,近日,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民政系统部署开展“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八项行动,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节,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八项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开展困难群众惠民保障行动。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开展困难群众救助便民提质行动。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等机制,集中开展走村入户摸排,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全面推行社会救助申请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申办救助事项。

    开展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行动。加强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必要帮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独居老人主动为其申请社会救助。及时足额发放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资金。

    开展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精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存在其他困难的分类给予临时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同时动员引导慈善力量积极参与,合力织密织牢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

    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寒冬送温暖行动。加强主动救助,加大街面巡查力度频度,确保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

    开展扶残助残暖心行动。深入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不断扩大群众知晓率和政策覆盖面。开展困难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情况大排查,主动帮助符合条件人员申领补贴,确保应享尽享。

    开展因疫遇困群众救助帮扶行动。健全主动公开、主动发现、主动接办、监测回访、督促抽查工作机制,加大特殊困难群众走访摸排力度,全面实行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提高苏木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额度,确保“先行救助”有效落实。

    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行动。统筹做好节日期间困难群体走访慰问工作,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问题。开展送“救助幸福清单”上门活动,方便群众“一站式”了解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知晓本人及家庭享受的各类救助情况,推动救助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2022-12-09
  • 绿了草原 美了家园

    初冬时节,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当洛乡,驱车行驶在乡村公路,无论是沿线广袤的草场,还是目之所及的远山,都被一层泛黄的草甸覆盖,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大片的黑土坡。


    什么是“黑土坡”?与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不同,“黑土坡”指的是高寒草甸因退化而形成的裸露化土地,一旦出现,原生植被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更为严重的是,退化为黑土坡的草地上鼠洞密布,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黑土坡将会继续蔓延,危及周边草场。


    20世纪末,由于过度放牧、自然灾害等原因,当洛乡的部分草场退化成了黑土坡,几乎寸草不生。“遍地鼠洞,草场日趋退化,到了夏天,从远处看去,就是一片一片的‘连锁洞’。”当洛乡林业站站长尕代回忆,“草场没了草,牧民的牛羊就没了口粮,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也失去了踪影,春天大风刮过,更是黑土飞扬!”


    让草原重新披上绿装,成为当洛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


    “黑土坡是荒漠化的前兆,因此草原荒漠化治理的最佳时间就是草原开始退化、黑土裸露的时候。”当洛乡党委书记久梅华桑介绍,“但当洛乡气候寒冷、海拔高,生态系统脆弱,种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果洛州先后与青海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系,展开了联合攻关。同时,牧民群众也自发地加入治理黑土坡的队伍,一面种草,一面休牧,共同保护世代生存的家园。


    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多年的治理,大片的黑土坡上渐渐有小草露出头来,曾经寸草不生的退化草场焕发出生机,秃山荒原重新披上了绿衣。


    今年5月,一年一度的黑土坡综合治理项目拉开序幕,一台台手扶拖拉机浩浩荡荡现场作业,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微耕机旋转翻地,一粒粒充满希望的草籽被撒在土地上……


    “治理黑土坡的同时,我们在全乡范围内摸底排查,选择了79名愿意参与黑土坡治理项目的当地群众,解决他们的务工就业问题。草原绿了的同时,也要让大伙儿的钱袋子鼓起来!”久梅华桑说。


    查雀贡麻村村民贡三就是其中一位,在当洛乡2022年黑土坡治理劳动用工工资发放仪式上,他领到了9000多元的工资,“真没想到,在家门口打工两个月,就能挣这么多钱,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草原修复好了,牛羊的吃草难题得到了解决!”


    今年,当洛又在曾经的黑土坡上建起了2800亩的饲草基地,不但改善了草原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解决了冬季饲草供给短缺的实际问题。走进当洛乡查雀干麻村的饲草储备库,一捆捆新扎的“面包草”码放得整整齐齐,牧民群众正有序将购买的饲草搬到小货车上……


    “这是我们当洛乡面积最大的饲草储备库,像这样的储备库共有五个,分布在五个行政村,能够满足冬季全乡牧民的养殖需求。”久梅华桑告诉记者,“饲草基地的建立,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实现了草畜平衡,这为牧民增收致富开辟出一条新渠道。”


    从寸草不生到芳草萋萋,通过综合治理,曾经的黑土坡绿了,牧民群众的生活也好起来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玛沁县天然草原综合草原植被盖度达68.4%,天然草原产草量明显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久梅华桑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草原会越来越绿,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下一步,当洛乡将实行为期3年的封育草场和网围栏保护,持续推进黑土坡治理后续保护工作,同时发挥林管员、草管员、湿地管护员的作用,让牧民群众真正从草原的利用者变为草原的保护者,实现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共赢!”

    2022-12-08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冬日乌海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寒冬时节,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重点项目建设丝毫没有受到寒冷天气影响,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密切配合,专注地进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设备安全检查等工作,绵延数里的项目已整体成型。进入四季度,企业抢抓项目建设“窗口期”,持续优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速施工、早投运。


    “为实现明年投产目标,我们抢工期、抓进度,全力推进施工。目前,PTMEG装置已有两套具备试生产条件,BDO项目也有一套已经具备生产条件。”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忠波介绍说。项目自开工以来,便开启冲刺模式,冬歇期也不停工,一度刷新了乌海项目建设速度的纪录。目前项目动力站、甲醛装置、天然气制氢装置已完成建设进度的92%,BDO装置、PTMEG装置已完成建设进度的95%,预计2023年6月投产。


    华恒新材料项目是乌海市工业重点项目,于2021年7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5亿元,占地约2700亩,主要产品为BDO(1,4-丁二醇)、PTMEG(聚四氢呋喃)、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对于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这个世界性难题,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乌海市把打造可降解塑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视为重塑产业结构、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路径,全力推进建设。随着华恒新材料等5个可降解塑料产业项目稳步推进,乌海市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


    预计到2025年,乌海市可降解塑料产能达到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以上,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一个拥有国内最大产能,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的可降解塑料全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乌海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BDO的主要原料是电石,电石生产离不开焦炭和石灰石。乌海市石灰石储量极为丰富,同时还拥有电石产能530万吨,焦化产能1763万吨,以及可循环高效利用的焦炉煤气、乙炔气等关键原料,可形成电石、乙炔、甲醛、BDO、PTMEG、可降解塑料、氨纶等链条产业,实现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型升级。


    打造全国重要的可降解塑料产业基地,除了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硬实力外,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不仅看中乌海的好资源、好环境,更看好政府的服务和保障。从立项到开工建设,乌海市一直为我们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排忧解难,我们的项目才能建设得如此快速。”俞忠波说,自华恒新材料项目签约后,乌海市就成立工作专班,一对一跟踪服务,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积极主动开展协调工作,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华恒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90亿元,年均利税约10亿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不仅可大幅提升乌海市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也将实现自治区PTMEG、PBAT产品零的突破。(记者郝飚实习生丁宇婷)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乌海市抓住岁末年初关键期,变“冬歇”为“冬忙”,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生动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想要摆脱“资源束缚”,唯以求变才能破题发展,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乌海市已经找到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随着一批体现新发展理念、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乌海市项目建设正跑出“加速度”。


    【点评】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乌海正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关键举措,全力实现以项目带动发展,以发展惠及民生,以真抓实干开创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

    2022-12-08
  • “共治共享”为社区治理引入“源头活水”

    近一个月,在满洲里市兴华街道办事处华埠社区卡斯特小区,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居民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社区网格员一户户上门,动员指导业主参加线上线下的业主委员会选举登记。


    本着“到位但不越位”的原则,华埠社区积极推动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努力搭建起“社区治理、共治共享”的服务新格局。


    “社区网格员真的让我很感动。”卡斯特小区业主委员会筹备组成员孙立丽说,“这之前,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投票率很低,离达到三分之二人数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在我们犯愁的时候,新成立仅仅一个星期的华埠社区就主动联系上我们,了解情况后很快便组织网格员前来支援。网格员们很辛苦,白天、晚上加班加点地帮助我们,逐家逐户动员业主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现在已经进入到备案阶段,期待我们的业主委员会早日成立。”


    “小区的事儿说到底是居民自己的事儿,增强小区自治功能,能让业主在小区管理上有话语权,居民幸福感就会在家门口不断提升。”华埠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徐斌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正是追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步伐努力奋斗。”


    在满洲里社区的大街小巷,专兼职网格员在奔走中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社区居民。冬日的满洲里,凌晨5点多,天还没有亮,60岁的王秀芝早早就穿好了防护服,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务。王秀芝是南区街道办事处云杉社区站前小区的居民,也是云杉社区兼职网格员之一。


    几个月来,她和社区干部入格走访、支援核酸筛查、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在她的积极发动和参与下,小区物业、楼长、居民也纷纷加入了兼职网格员的队伍。


    站前小区居民陈凤华说:“现在家里遇到水管堵塞、暖气不热、楼道卫生差这些儿事,我们联系社区网格员就行。都是邻里,住的还近,一会儿就来人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


    在满洲里,像王秀芝这样的兼职网格员有1300人。随着专兼职网格员不断充实到工作岗位上,满洲里市各网格的工作机制规范了、力量足了,每个人负责的人口户数少了;解决问题多了,与群众的距离就更近了,相互间理解与支持的“温度”也就更高了。


    满洲里立足边境口岸实际,精心布局网格,为基层治理引入了“源头活水”。通过强化核心引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88个包联单位、57个驻区企业的互联互动,全市5个街道(镇)全部建立“大党工委”,21个社区全部建立“大党委”。满洲里织密服务网格,调整优化社区规模,以300—500户为基本标准,重新调整划分网格143个,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标准,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构建起1名社区“两委”成员+专、兼职网格员+五老人员、各类志愿者等人员构成的“1+2+X”工作力量。


    【记者手记】


    华埠社区成立于2022年10月15日,辖区内共有7个小区,网格数6个,辖区内居民3369户,7799人。它的成立,是满洲里为推进“社区治理、共治共建”新的探索。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着力调整优化现有社区规模,满洲里以3000户左右为主体,对人口相对集中、辖区范围较大的社区进行拆分,增设华埠社区、兴南社区。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满洲里充分调动社区各类组织、各类群体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完善“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点评】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时,靠的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的生动实践。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满洲里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打造“社区治理、共治共享”新格局。(记者李玉琢实习生李诗诺)

    2022-12-07
  • 自治区政府部门全力推进“两优”专项行动提质提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紧扣“规范、精减、提速”目标,扎实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在审批服务事项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优服务上下功夫,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及时制发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将各项工作职责分解到部门、细化到岗位、压实到人员。各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学习经验、自查自纠等方式,梳理职权清单、检视问题症结,量化“一放三减”工作指标,明确优化改进举措和完成时限。其中,自治区教育厅针对23个外部事项拟减材料12项、减环节4项、减时限132个工作日;自治区民政厅将“两优”工作与“一网通办”相结合,推动“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公民身后”等“一件事一次办”网上服务;自治区人社厅拟减材料53个;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拟下放权力19项;自治区卫健委拟下放权力21项;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拟实施“三减”事项89项;自治区林草局拟“放权减权”24项。


    据悉,各部门通过日调度、周总结,对工作迟滞、效果不彰的督查督办,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运行,真正做到该放的放到位、该减的减到位、该管的管起来。(记者宋爽)

    2022-12-07
  • 呼和浩特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任务

    近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呼和浩特市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7万亩,完成2022年任务的100.86%;已处置闲置土地0.59万亩,任务完成率250.92%,年度消化处置任务已全部完成。


    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呼和浩特市及时成立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工作推进组和工作专班,于8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不断加强土地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开展专项行动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也是挖潜低效用地、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的突破口,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按照自治区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一地一议”“一地一策”原则,统一协调,高标准推进“十四五”期间剩余年度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上下足功夫,以强化用地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消化处置为抓手,切实解决“存量建设用地数量大”与“重大招商项目落地难”并存的难题,确保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十四五”期间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目标任务,努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记者刘洋)

    2022-12-06
  •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大批南迁候鸟

    深秋时节,成群结队的候鸟如期抵达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在湿地、湖泊、草原上停歇、栖息、觅食,为南迁补充能量。翩跹起舞的候鸟与保护区水天相接,层林尽染的景色相互交织,形成一幅深秋优美动人的画卷。


    据悉,科尔沁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和太平洋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通道的停歇地。进入候鸟迁徙季后,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大鸨、东方白鹳、白头鹤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小天鹅、白琵鹭、鸿雁、白额雁等候鸟纷纷迁徙至科尔沁保护区取食栖息。其中,灰鹤数量达到1500余只,最大种群数量达到300余只,小天鹅数量达1000余只,骨顶鸡、红头潜鸭、灰雁等数量达到数万只,成为近年来科尔沁保护区迁徙数量之最。


    近年来,科尔沁保护区加大湿地的生态修复力度和措施,采取疏通河道,河湖连通的方式,使保护区湖泊湿地达到37个,湖泊湿地面积由过去1000多公顷,增加到3700多个公顷,天然水生植物和肥美的鱼虾给候鸟迁徙停留补给提供了舒适、温馨的场所。(刘艺琳、梁永峰、张振华、杨福生)

    2022-12-06
  • 内蒙古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58.5%

    记者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获悉,内蒙古下达5000万元自治区本级补助资金,支持完善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从2021年底的43.14%提升至58.5%。


    今年,内蒙古在巩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推广试点经验,提高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指导各地以终端设施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入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建立秸秆资源台账,全区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量412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完成36个畜牧大县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养殖场户合理科学利用畜禽粪污,制定粪肥还田利用计划,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配率达到99.5%;加快构建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前三季度共回收农村牧区生活垃圾150吨、废旧物资3.22万吨、废旧农膜260吨。


    据悉,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关键是建立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对便于集中处置的地区,建立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配套适度规模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对于人口居住分散或偏远农牧区,可因地制宜采取村收集、乡处理或联村处理模式。加快低温裂解炉等工艺推广,厨余和易腐等有机废弃物要就近堆肥或就农处理,建筑垃圾在村内铺路填坑或指定地点掩埋。严禁采取露天焚烧或利用耕地、山谷、河塘沟渠等直接堆放或填埋,防止生活垃圾污染“大转移”。(记者薛来)

    2022-12-05
  • 和林格尔新区24个建筑工地进入冲刺收尾阶段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项目稳步建设,目前,该区有33家企业、24个建筑工地按计划有序施工,顺利推进,冲刺收尾工作。


    经过700名工人的辛苦奋战,中国银行总行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数据中心、动力中心、运行维护等13栋单体建筑全部封顶,粗装修和机电安装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现已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预计2023年9月竣工。


    总投资88亿元的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数据中心项目施工人员,努力克服疫情和寒冬气候的影响,倒排施工,加快建设,至今已完成产值超1亿元,预计2023年8月份完成机房楼、动力楼等15栋建筑结构封顶任务。


    截至11月底,和林格尔新区全年累计开工的重点项目108个,已完成投资99亿元,同比增长57.59%。


    按照“定点值守、督帮一体、落实‘五严’、保障发展”的工作标准,该区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年底各项收尾工作。抽调了63名干部进驻59家企业、建筑工地,摸底了解企业、建筑工地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困难,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畅通企业生产、建设物资运输渠道,帮助完工项目务工人员有序离呼返乡。同时出台了针对租赁国有企业房屋、厂房、办公用房的市场主体,减免3个月房屋租金,免收3个月物业费,延缓缴纳取暖费等应对疫情助企纾困暖心政策。(记者皇甫秀玲)

    2022-12-05
  •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 精准服务 惠企便民

    “我们矿上流水线24小时生产,有1200余名员工需要出具相关证明,公安局提供的‘上门服务’,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内蒙古自治区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宝屯煤矿负责人徐运利说。

    徐运利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名受益者。今年以来,该旗公安局出台了警企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涉企案件办理、畅通证照办理等十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按照“一企业一民(辅)警”的原则,选派民(辅)警担任联络员,定期走访、精准摸排、上门服务,助力企业增信心、稳发展。现已累计召开警企座谈会110场次,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2件,受理涉企案件16起。

    科尔沁左翼后旗副旗长、公安局局长项国伟说:“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便民惠企各项措施,立足公安职能作用,靠前服务,当好化解企业难题‘服务员’、摸排企业风险‘安全员’、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护航员’。”

    2022-12-02
  • “中国(包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商务厅获悉,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新一批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蒙古包头名列其中,名称为“中国(包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截至目前,内蒙古已有呼和浩特、赤峰、满洲里、鄂尔多斯、包头5个城市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安排部署,复制推广前六批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外贸优化升级,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自治区商务厅及各综试区地方政府从出台支持政策、开展基础建设、打通物流通道、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全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1-10月份,全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9.7亿元,较2021年全年增长115%,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零售出口、B2B出口、B2B出口海外仓业务模式也均在内蒙古开通。(记者高慧)

    2022-12-02

  • 首 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