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收获忙

    11月14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汪洋镇五爱村蜜柚种植基地,村民在搬运蜜柚。


    初冬时节,柑橘、红薯、水芹菜等作物进入采收销售旺季,田间地头农民们辛勤忙碌,迎接冬收农忙季。

    -0001-11-30
  • 鄂尔多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

    近日,记者从鄂尔多斯海关获悉,2022年1至9月,鄂尔多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7.7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3.43%,占内蒙古自治区进出口总值的10.03%,外贸增速连续9个月位居全区首位。


    这其中,出口7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17%;进口30.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42%。在全球经济形势和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鄂尔多斯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采取有力举措,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外贸主体活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用9个月时间实现了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百亿元。


    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外贸竞争新优势凸显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变化,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加速业态蝶变,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凸显。


    2022年,鄂尔多斯市外贸的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更长,今年前9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53.53亿元,同比增长53.83%;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50.99亿元,同比增长293.03%,实现大幅增长。


    “随着电子产品制造的持续发展,我们生产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用显示屏的国内外需求大幅增加。鄂尔多斯海关指导我们对照国际标准,成为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可以享受国内外数十项通关便利,为我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新优势。”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关务部部长洪亮说。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形成以新型平板显示器、电子元器件加工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凭借过硬的产品技术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逐渐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占比。2022年1至9月,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总值为45.98亿元,同比增长250.11%。


    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民营企业继续领跑


    锂电产业是一种新兴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远景动力技术(鄂尔多斯市)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锂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以及储能集成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于今年4月投产。


    “这是我们今年投产后首次出口,由于订单紧急,对锂电池出口要求不太了解,鄂尔多斯海关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我们,实地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出口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确保货物顺利出口。”该企业进出口业务联系人尚金鑫介绍说。


    数据显示,2022年前9个月,鄂尔多斯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50.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4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6.7%;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37.02亿元,同比增长65.6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4.37%。


    迎来RCEP实施利好,贸易对象更趋多元化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鄂尔多斯市多个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CEP实施首日,鄂尔多斯海关为辖区羊绒企业的羊绒制品签发了首批RCEP原产地证书,鄂尔多斯市传统羊绒产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RCEP的政策红利,极大地提升了自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2022年1至9月,鄂尔多斯市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3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74%;对东盟进出口总值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69%;对欧盟进出口总值6.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01%。同期,鄂尔多斯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37.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67%,外贸发展之路越来越宽。


    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开放新高地


    综合保税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22年1至9月,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30.36亿元,同比增长3.47倍,占鄂尔多斯市进出口总值的28.19%。


    “我们生产SD卡的新设备已经开始全面运转,在综保区做保税加工,对我们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十分便利。”骁龙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郑国梁信心满满地说。


    为了更好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综合保税区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和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鄂尔多斯海关在落实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持续发力,便捷通关流程,缩短货物在口岸停留时间,实现节假日通关“零等待”,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系列稳定政策和激发活力举措的实施,为鄂尔多斯市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证。(记者郝雪莲实习生杜妮娜)

    2022-11-15
  • 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磅礴力量 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内蒙古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

    11月14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呼和浩特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全区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宣讲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激发了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立足岗位、苦干实干,在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祖国北疆落地生根。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龚明珠感觉很受启发、收获满满,再一次感受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他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在牵头抓好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全力以赴配合好其他四大任务的推进,在制订工作方案、推进重大项目、争取重大政策、推进重大平台等方面落细落实。同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全力以赴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牵头抓好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再学习、再深化、再领悟。”党的二十大代表、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听完宣讲后说。他认为,要全面准确把握新征程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内蒙古大学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学校事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部区合建’的优势,加快‘双一流’建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培养和汇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完成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作出贡献。”


    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听完宣讲后,感觉十分振奋。“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带头开展宣传宣讲,充分发挥北疆女声公众号等线上载体和巾帼宣讲团作用,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她说,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务求实效,切实推动妇儿两纲落地,深化北疆巾帼铸魂、家家幸福安康、强基扩面促活三大工程,抓好科技创新、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维权关爱、生命健康五项巾帼行动,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北疆巾帼力量。


    锡林郭勒盟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盟级宣讲团成员认为,宣讲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实例回顾了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深入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内蒙古工作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解读,令人深受鼓舞和启发。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米尔文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为指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巴彦淖尔市农牧办主任、农牧局局长奥林虎听完宣讲后说:“我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抓好巴彦淖尔市三农三牧工作的信心。我们要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到全区前列,谋划好农业大市工作,特别是抓好粮食安全生产,落实好明年扩种优质小麦100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新增引黄滴灌100万亩、新增社会化服务面积100万亩的目标任务。另外,做好乌梁素海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水肥一体化建设100万亩。”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局长王晓军说:“巴彦淖尔水利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持续推进黄河滩渠整治和黄河险工治理,保障农村牧区群众饮水安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和水土保持水平,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


    “今天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要求,每部分都用数字高度概括、深入阐释,让我从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我们下一步组织好全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以及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系统地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极大的启发帮助。”兴安盟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郑俊光表示,作为一名宣传系统的干部,在新征程上,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创新学习形式,推动“线下”和“线上”同频发力,认真组织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扎实开展学习研讨、理论测试等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这次宣讲,让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今后的工作方向也更加明晰。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就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的行动纲领。”乌海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建设中心副主任潘如玉说,“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造了‘绿进沙退’的奇迹。接下来我们将牢记职责使命,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全力以赴做好植树造林工作,用心用力守护市民的绿色家园,为打造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力量。”(记者戴宏陈春艳巴依斯古楞图古斯毕力格高敏娜郝飚报道)

    2022-11-15
  • 呼和浩特市全力推动“二十条措施”落地见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3日电(刘艺琳)11月13日,据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73场新闻发布会消息,2022年11月12日0时—24时,呼和浩特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1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77例。新增感染者中,1203例从隔离管控人员中检出。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3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19例。11月13日,呼和浩特市新增高风险小区2个、高风险楼栋197个,1个高风险楼栋降为低风险区。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二十条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守冀表示,11月12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自治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要举全区之力打赢呼和浩特保卫战,从九个方面作出了工作部署。在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严肃了工作纪律。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守土担责,紧盯检测快、隔离快、转运快、管控严“三快一严”要求,把责任压实到每一名干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确保环环相扣、步步落实。坚决落实好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紧盯群众关注的防疫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结合实际,出台具体的举措,并加快行动,全力推动“二十条措施”落地见效。

    2022-11-14
  • 内蒙古各地营造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蒙古各地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具体实际,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方法手段,积极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浓厚的社会氛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乌兰察布市坚持广覆盖、多维度、接地气的原则,组织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利用网络平台畅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受和体会,在全市举办第十五届“神舟杯”线上国防知识竞赛活动,持续激发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


    鄂尔多斯市通过“条幅挂起来、喇叭响起来、屏幕亮起来、车轮转起来、视频发起来”的形式,创新应用灯光秀,依托康巴什区、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地标建筑物灯光秀载体,设计制作“中国风”党的二十大宣传内容,让市民在欣赏迷人灯光秀的同时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阿拉善盟在主要街道、路口和户内外电子屏悬挂播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标语外,依托广播村村响“大喇叭”平台,在全盟198个嘎查村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定时播音,让农牧民在家就能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


    呼和浩特市积极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及时稳妥有序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截至目前,安排18块户外大屏播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标语,总时长1080小时,平均每天播放3万多次;青橙融媒客户端、视频号等十余个新媒体平台共刊发相关报道520余篇,点击量达218万次。


    包头市设置擎天柱、固定标语、宣传横幅1578个、灯杆道旗1324面、景观小品7个,2000多块电子显示屏,播出总时长8366小时,市属媒体、旗县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积极组织刊发相关报道,点击量达4000多万次。


    锡林郭勒盟在广泛利用室内外电子显示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全盟新媒体共推出2315个融媒体产品,点击量达到15.6万人次。


    乌海市在广泛悬挂条幅和利用公交车、出租车电子屏刊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标语的同时,发动5家市区新闻媒体以及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新媒体公众号,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专栏,共发布文章、视频等5000余条。


    呼伦贝尔市充分用好宣传横幅、灯杆道旗、景观小品、宣传栏、电子屏、文化墙、广告灯箱等载体,同时借助电视、广播、微信及客户端等平台,开设“学习不辍”“权威解读”等专栏,围绕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


    赤峰市在城乡人流车流密集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标语,并充分利用全市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宣传板、建筑围挡等载体,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各新媒体平台还通过建立专题、转载转发等方式刊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图片、视频、文章。


    兴安盟统筹全盟户外大屏、商户条形电子屏、公共交通工具车辆顶灯循环播出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标语。此外,在盟旗两级媒体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专栏。围绕落实五大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题材,组织记者深入一线,讲好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故事。


    二连浩特市在主要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显著位置广泛张贴悬挂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标语,融媒体中心还在“活力二连”“掌上二连”上采用页面动图、挂图等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巴彦淖尔市统筹用好各类宣传平台、载体阵地,打造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社会宣传矩阵,利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矩阵向群众发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报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广大干部群众身边。


    满洲里市组织全市各单位、各街道社区利用各类电子显示设施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刊播宣传,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工作。


    通辽市在各城乡主要街道、路口、公共场所等显著位置,充分利用各类电子显示设施,刊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标语,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卞辑)

    2022-11-14
  • “拿地即开工”创新出让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10月31日,鄂尔多斯市空港物流集散中心项目工地建设正酣,二十多台挖掘机、装载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在寒风中忙碌着,干劲十足。

    几天前,总投资7亿元的空港物流集散中心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申报,并一次性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全面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成为鄂尔多斯市首个实现“带方案出让”和“拿地即开工”项目,也成为该市在“五个大起底”行动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的经典案例。

    鄂尔多斯市空港物流集散中心项目位于该市空港物流园区内,占地约350亩,重点建设8栋标准化智能仓储厂房,包括快递分拨中心、冷链物流、矿用物资与备品备件仓储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由鄂尔多斯市空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属鄂尔多斯市综合保税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该公司董事长王照宏介绍,一期项目的招商工作已全面完成,预计2023年7月建成,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将成为集物流仓储、分拣、配送及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集散综合体,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整合,为构建鄂尔多斯市绿色物流运营体系提供保障,真正实现厂房建起来、项目引进来。

    该地块原本规划建设鄂尔多斯能源硅谷大数据二期项目,后因园区产业规划调整,已建成的大数据中心能够满足发展需求,使得项目未能按时开发建设,导致该宗土地闲置。

    全区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以来,伊金霍洛旗政府与鄂尔多斯市空港物流园区协调联动合力破解闲置土地处置难题,根据现实需要,将该宗商业用地依法变更为工业仓储用地,打造自治区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让“沉睡”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为了确保项目尽早落地投产,空港物流园区提前谋划,结合《鄂尔多斯市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改变传统方案编制审批模式,探索工业仓储项目“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让编制主体从入园企业转变为园区管委会,将地块方案编制时间节点由土地出让后前移至土地出让前。

    “之所以叫‘带方案出让’,同时‘拿地即开工’,就是企业在拿到土地开工建设的同时,整块地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就已经‘出炉’了,这给企业带来极大便利并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空港物流园区分局副局长班慧君说。

    按照传统方式,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是在企业拿到土地后才开始编制的,出让时是不带这一方案的。为鼓励和引导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给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空港物流园区改革创新,率先实践“带方案出让”。在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业务指导下,园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结合企业实际建设需求及规划设计要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先行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企业拿到土地的同时也拿到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这样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奠定了基础。(记者郝雪莲)

    2022-11-11
  • 内蒙古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守住百姓“救命钱”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10月1日至11月9日,内蒙古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向全区各统筹区推送疑点违规数据19285条,追回违规费用54万余元。


    据了解,为有效提高医保基金监管效率,10月1日,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正式启用医保智能监管系统,设定超量开药、重复用药、超适应症用药、限性别诊疗、重复诊疗等18245条规则,对全区所有医疗行为结算数据进行全盘筛查,将可疑数据推送至相关统筹区,再由审核人员逐一进行审核甄别。该系统的启用进一步强化了医保基金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将继续扩大智能系统应用范围,推进智能场景监控建设,实现基金监管从数据抽查审核向大数据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转变,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守好百姓“救命钱”。(记者梅刚)

    2022-11-11
  • 内蒙古园精彩亮相第十三届国际园林博览会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11月6日,第十三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在江苏省徐州市盛大开幕,内蒙古园以独特的造园技艺和绿色节能环保备受瞩目。

    内蒙古园由鄂尔多斯市承建,面积约4000平方米,外形酷似一只脚踏实地的“靴子”,整体包括入口空间、草原空间、建筑空间三大部分。园内巨幅浮雕再现了乌兰牧骑活跃在农村牧区的场景,中心草原空间真实还原了独具特色的草原风貌,智能休憩驿站生动演示了园林智能新时代的模式。内蒙古园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墙体使用的是绿色建筑材料“发泡陶瓷”。“发泡陶瓷”是由粉煤灰、煤矸石和建筑垃圾等工业废料高温烧结而成,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具有轻质、防水、隔热、隔音等性能,建筑整体所用材料的90%可以回收利用。内蒙古园巧妙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将壮美的北疆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用地域特质的形式化语言和别具匠心的造园技艺生动呈现,全景展现了内蒙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美丽实践”。

    据了解,国际园林博览会由国家住建部创办于1997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我国园林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重大盛会。本届园博会以“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期30天。(记者薛来)

    2022-11-10
  • 内蒙古35.09万户住房困难群众享受公租房精准保障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内蒙古持续做好住房困难社会救助对象的住房保障工作。截至9月末,全区共有35.09万户住房困难群众享受公租房精准保障,其中,实物保障32.24万户,租赁补贴保障2.85万户。


    据悉,内蒙古已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城镇住房救助范围,给予公租房保障。充分考虑住房救助对象经济条件差、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对城镇住房救助对象,实行优先配租公租房或发放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其中对配租公租房的家庭,给予租金减免,保障其可负担租房支出。目前,全区各地均已建立公租房申请常态化受理机制,全区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依申请应保尽保。

    近年来,内蒙古把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坚持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分类合理确定准入门槛,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强化审核分配,建立公租房申请常态化受理机制,坚持“三审三公示”分配方式;加强公租房后期运营管理,推广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健全公租房退出管理机制,提升退出管理效率。一系列相关举措,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住房救助问题,确保困难群体住房有保障。(记者薛来)

    2022-11-10
  • 筑平台 聚人才 育高企 鄂尔多斯高新区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

    近日,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向鄂尔多斯高新区发来感谢信,对鄂尔多斯高新区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


    信中指出,鄂尔多斯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今年8月科技部召开的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组织开展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积极主动作为,深挖岗位资源,加强政策支持,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59个,完成预期目标的130%,为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今年以来,在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和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鄂尔多斯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理念和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的使命定位,在“科技兴蒙”行动和鄂尔多斯市“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以及高新区先行先试支持政策的赋能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视科技人才引育、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竞进提质,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为带动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政策先行先试

    支撑高质量发展

    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推进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质进位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支持高新区发展政策,要求以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集中力量推动鄂尔多斯高新区“提质进位”。高新区层面,在上级允许政策先行先试的前提下,自2018年以来,先后在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孵化等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先行先试支持政策,与自治区、市相关政策相互补充、配套、衔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科技型企业质量效益“双提升”

    点燃科技创新火种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高新区始终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落实科技型企业培育“双倍增”行动。目前,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其中新增25家,同比增长220%,占全市23.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同比增长41.6%,占全市30.4%。截至9月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77.4亿元,营业收入80.2亿元,分别占火炬统计纳统企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的66.6%、64.4%,高新技术企业优势明显。据火炬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高新区高企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占比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成为科技创新的火种。

    科研平台稳步建设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高新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32家,较2017年增长1.9倍,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平台载体,各类研发平台在创新策源、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重大紧迫需求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9月3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在高新区挂牌成立,研究院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鄂尔多斯高新区合作共建,围绕“科技兴蒙”战略需求和鄂尔多斯企业科技发展需求,各方在平台载体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与引进、校际合作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有效推动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清洁利用、矿区生态建设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

    9月28日,由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通过集聚羊绒产业链骨干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创新资源,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机构,为鄂尔多斯市以及中国羊绒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供给与创新引领。

    推动建立人才引育留用新模式

    人才战略成效显著

    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力落实“人才新政30条”及配套政策措施,不断修订完善高新区《人才政策》,为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和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高新区共引进、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其中新引进3人;引进自治区首位“双聘院士”;现有自治区“草原英才”2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市级人才47人;市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5个;新增标志性团队2个,推动建立“政策引、平台聚、项目育、待遇留”的人才引育留用新模式,人才总量再创新高。

    创新洼地初步形成

    区域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像这样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源动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鄂尔多斯高新区不胜枚举。企业是创新主体,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以服务企业创新创业为主线,优化创新生态、补足短板、配齐要素,创新要素集聚的洼地效应更加凸显。2021年,高新区财政科技支出1.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31.7%;全年申请专利458件,其中发明专利128件,占全部专利申请的27.9%,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超30%;期末拥有有效专利1195件,其中发明专利244件,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237.2件;建成3家孵化器、1个共享实验室、2个成果转化基地,孵化面积超2万平方米;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洼地初步形成。

    作为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等级人才的汇聚地、机制改革的试验区,高新区紧扣国家高新区“两区”发展定位,在聚焦“新、高、大”铸造产业、构筑产业中,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善待创新、善待创业者,着力营造支持“双创”浓厚氛围,引进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全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放眼世界、立足全国、服务全区、辐射呼包鄂榆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成为全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四个国家典范”、打造“四个全国一流”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增长极。(王玉琢、刘宇光、段小云)

    2022-11-09
  • 兴安盟沉淀资金大起底实现“三个100%”

    自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兴安盟高效推动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各阶段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兴安盟各级财政部门对全盟1356家预算单位、3296个实有资金账户进行全面起底摸排,核查资金50.38亿元。截至10月30日,已全面完成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清理盘活阶段工作,实现沉淀资金100%应缴尽缴、违规账户100%应撤尽撤、盘活资金100%应支尽支。


    在清理盘活阶段,兴安盟财政局累计缴回沉淀资金2.67亿元,实现沉淀资金100%应缴尽缴;累计撤销银行账户298个,实现违规账户100%应撤尽撤;按照自治区关于收回大起底沉淀资金统筹使用的政策要求和使用方向,将盘活存量资金2.03亿元全部形成有效支出(不含缴入非税收入专户资金0.64亿元),实现盘活资金100%应支尽支,变“零钱”为“整钱”,将被“唤醒”的沉淀资金变成支持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总结梳理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有关经验做法,分析沉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制度缺陷,从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等方面,研究完善预算安排与沉淀资金挂钩机制及沉淀资金清理督导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兴安盟财政局局长李妍说。(记者高敏娜通讯员韩雨格)

    2022-11-09
  • 内蒙古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获评全国优秀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通报2022年第一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交叉评估结果,内蒙古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获评优秀,位列全国第四。

    据了解,DRG和DIP是两种相近的医保支付方式,都属于按病种打包付费,区别主要在于病种的分组依据不同。今年内蒙古深入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各统筹区建立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绩效管理与运行监测、评价与争议处理等机制,加强专业能力、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等基础建设,所有统筹区全部实现DRG/DIP实际付费,覆盖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加强、运行机制改变,群众就医便捷性改善、费用负担减轻,医保管理手段加强、基金使用绩效提高等目标。

    内蒙古将扩大改革成果,到2024年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到2025年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普遍实施与门诊统筹相适应的,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多元复合式门诊支付机制。(记者梅刚)

    2022-11-08

  • 首 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