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推行集采药品“医银企直联”结算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为确保疫情期间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有序进行,内蒙古推行集采药品结算“医银企直联”模式。


    据了解,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持续优化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推行集采药品结算“医银企直联”模式,即时向金融机构发出医保资金上解和支付指令,并实时跟踪款项到位情况。10月以来,全区12个统筹区及时上解集采医保资金1.33亿元,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按时为90家医药集采配送企业支付药款9749万元,确保人民群众就医用药不受影响。(记者梅刚)

    2022-10-25
  • 暖千座城 亮万家灯 扛起能源保供“硬”担当

    呼和浩特南站内“万吨大列”整装待发。王语欣摄




    连日来,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公司加班加点,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我们成立了保供专班,专项负责公司的煤炭保供工作。通过日调度、周分析、月总结,做到煤炭生产动态管控,全力保障稳产高产。”胜利能源公司总调度室主任杨林源说。


    胜利能源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蒙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企业,承担着蒙东、东北、华北等地区煤炭保供任务。前三季度,煤炭生产突破2000万吨、剥离超过8000万立方米,单日煤炭生产量等多项生产指标屡创新高,为稳产保供、高产增供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在鄂尔多斯市,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的配套电源点项目之一——内蒙古华厦朱家坪电厂两台660兆瓦机组火力全开,每天有1800万度电从这里发往京津鲁冀地区。


    “自投产以来,两台机组基本保持着满负荷运行,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供。”内蒙古华夏朱家坪电力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孙远彬介绍。


    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讲大局、担使命,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职责使命,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应。


    煤电生产实现“双增”


    “今年7月份,我们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将238处能够快速释放产能的煤矿列入保供名单,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同意39处煤矿核增产能,新增产能4955万吨/年。”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内蒙古正在全力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在产煤矿应产尽产、满产达产,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保供中的“压舱石”作用。


    在加快释放煤炭产能的同时,自治区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电力供应安全。


    今年年初,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文件要求,内蒙古全力组织煤炭供需双方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3月份完成签订任务,4月和7月又分别承担了10个省区4540万吨进口煤替代和2950万吨的煤炭保供任务。目前,全区煤炭生产企业年计划产量的85%、发电供热企业年用煤量的100%、核增产能煤矿新增产量部分已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


    在能源保供措施的持续推动下,全区煤炭、电力生产实现“双增”。


    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73亿吨,同比增长15.6%。其中,8月份原煤产量9454.5万吨,同比增长11.9%;8月份日均产量为305万吨,日均产量连续11个月突破300万吨。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三大原煤主产区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20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较1-7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560.9亿千瓦时。


    作为煤炭主产区,鄂尔多斯市全面完成自治区要求的日均产量不低于270万吨的生产任务,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辖区内煤矿优质产能释放,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常生产煤矿242座、产能达8.6亿吨/年,煤炭产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截至8月底,全市销售煤炭5.52亿吨,同比增加1.08亿吨,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总产量的19%,预计全年产量有望突破8亿吨。


    “万吨大列”运力增加


    产能达标,外运是关键。


    清晨,呼和浩特南站站场内,数列满载煤炭的“万吨大列”整装待发。而在不远处的车站调度室里,工作人员时刻紧盯大屏幕上各条股道的列车状态,做出接发车调度指令,确保每一趟运煤列车准时发运。


    呼和浩特南站是内蒙古煤炭“出区达海”重要枢纽站,也是“万吨大列”的必经之路。整个站场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相当于63个足球场那么大,一共有21条股道,每天要办理200余趟接发列车作业,平均几分钟就有一趟“万吨大列”从这里驶出。


    呼和浩特南站站长李爱军介绍,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列车停留时间,呼和浩特南站对运煤列车“特事特办”,优先安排机车换挂、优先安排机车出入库、优先组织列车开行、优先安装列尾装置。同时,优化作业人员和岗位职责,把原来上行列车单人作业改为双人作业、共同负责,加快车流周转。


    目前,呼和浩特南站1次换挂、编组、发车作业的耗时从2个小时压缩至不足50分钟,日均发送煤炭量由去年的33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


    在鄂尔多斯乌审旗中天合创门克庆煤矿的铁路装运站,一列“万吨大列”正在装车。


    今年以来,门克庆煤矿自觉扛起能源保供责任担当,将保供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以确保安全为前提,科学组织生产,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加强煤质源头管控,切实明确形势、压实责任、周密安排、有序组织,保持安全、高效、稳定生产,全力以赴保障煤炭供应,铁路商品煤运输月均在50万吨以上,铁路商品煤运输计划完成率达169%。前三季度,累计发运500余列“万吨大列”,进入10月份以来,全力提升保供能力,每日保证装车2.5列。


    一阵汽笛长鸣过后,满载滚滚“乌金”的“万吨大列”从门克庆煤矿铁路装运站缓缓驶出。17个小时后,“万吨大列”将运抵曹妃甸港口,再通过水路运往千里之外的南方电厂,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暖心煤”暖人心


    保外更要保内。


    按照自治区关于保障农牧民群众冬季取暖用煤供应部署,自治区能源局及时与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力推进民生供热用煤保障工作,确保全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


    9月初,《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做好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的通知》下发至全区各盟市,要求煤源保障盟市督促承担保障任务的煤矿,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农牧民取暖煤生产供应任务;用煤盟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与供煤盟市及煤矿对接,按照“定路线、定车辆、定人员”的原则,自行组织煤炭运输、配送等工作,按时足额将农牧民取暖用煤落实到户。


    进入9月以来,一辆辆挂着“暖心煤”横幅的运煤卡车陆续驶入内蒙古各旗县区“暖心煤”发放点,成为秋日里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居民刘云女一边小心翼翼地用火铲将煤块放入熊熊燃烧的炉火中,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多亏政府发放的‘暖心煤’,今天冬天不用愁了!”刘云女告诉记者,政府免费发放的2吨“暖心煤”基本上能够满足她一个冬天的取暖所需。


    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9日,乌海市“暖心煤”已全部发放完毕,共为10068户用煤供暖农区居民每户免费发放2吨平价适烧煤,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率先完成“暖心煤”发放任务。


    在其他盟市,“暖心煤”拉运和发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日前,包头市达茂旗顺利将2.6万吨“暖心煤”发放到13097户农牧民手中,率先在全市完成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据悉,达茂旗早在8月15日就启动了此项工作,成立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旗发改委、农牧局、工信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暖心煤”及时安全分发到农牧户手中。


    从9月28日开始,通辽市开鲁县开通平价“暖心煤”供应便民通道,截至记者截稿,全市拉运“暖心煤”共计22000多吨,占总需求量的24%,已分发到户量13000多吨,预计“暖心煤”发放工作至12月中旬结束。


    “暖心煤”,暖人心。据自治区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10月18日,全区12个盟市“暖心煤”拉运任务已完成过半。(记者康丽娜)

    2022-10-25
  • 内蒙古3个种质资源库(圃)入列“国家队”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设的国家北方饲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呼和浩特)、国家多年生饲草种质资源圃(呼和浩特)入选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的国家饲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入选国家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国家北方饲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呼和浩特)始建于1989年,目前已入库保存草种质资源47科278属895种18252份,该库的新库日前通过初步验收,将实现保存牧草种质资源达20万份以上,可满足今后20年全国牧草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国家多年生饲草种质资源圃(呼和浩特)始建于1986年,目前共收集保存了我国北部14个省区市及美国、加拿大等6个国家的1205份牧草种质资源材料。国家饲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始建于2001年,目前已从亚洲、欧洲等27个国家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自然发酵食品、母乳、婴儿粪便等样品5144份,从中分离、鉴定、保藏乳酸菌34779株,包括乳酸菌的33个属138个种和亚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此次公告的首批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包含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体现了不同物种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记者白莲)

    2022-10-24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内蒙古贡献——内蒙古代表团出席党的二十大剪影

    全体会议


    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内蒙古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肩负着170多万名党员的重托,承载着2400多万各族群众的期盼,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了神圣的职责。


    肩负光荣使命,勇担历史重任。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让代表们信心满怀。大家表示,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坚决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打造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内蒙古风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内蒙古贡献。(记者戴宏袁永红)

    2022-10-24
  • 河北两地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推介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经过评审和公示,向社会公开推介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水峪村等38个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为治理农村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文明风尚提供参考借鉴。其中,河北省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邯郸市肥乡区西吕营镇田寨村两地入选。


    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依托村规民约,在原则性要求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移风易俗制度和规则,细化厚养薄葬、不大摆宴席等要求。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先进模范带动、文化氛围推动,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内容。组织村民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设立乡风文明“红黑榜”等,强化宣传教育,推动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邯郸市肥乡区西吕营镇田寨村把推进婚事新办作为改变村风民风的大事来抓,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树起一面旗帜;组织村民反复讨论修订村规民约及其实施细则,形成一套制度;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请村内德高望重的党员、群众担任理事,建好一支队伍;建立“心连心”鹊桥免费婚介服务微信群,打造一个平台;评选“移风易俗家庭”等,树立一批典型。(记者郝东伟)

    2022-10-22
  • 呼和浩特重点人员管理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刘艺琳)10月21日,呼和浩特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58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介绍重点人员管理要求。


    重点人员主要指重点场所和重点机构的工作人员、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采样人员、保供配送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环卫工人、保安、保洁员、快递外卖人员、水电煤气等防疫一线人员等。


    这类人员接触的人员、物品、环境都存在较大风险,在流动的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形成病毒传播链,所以必须加强对以上重点人员的管理,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切实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对重点人员要严格闭环管理或者按照“两点一线”有序流动,离开居住小区后不能再返回。要做到每天一次核酸检测、一次抗原检测,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须及时就医,绝对不能带病上岗。服务保障人员实行分时段、分区域作业,减少扎堆聚集,严防疫情交叉传播风险。用人单位、管理机构要加强防疫知识普及,督促其提高疫情防范意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

    2022-10-22
  • 7省区代表团接受集体采访:“江河湖海”中映出新发展理念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夏宾)19日,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7省区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结合实际讲述了十八大以来,各地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分会场。中新社记者田雨昊摄


    这七个省区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有位于洞庭湖南北的长江流域重要省份湖北、湖南,还有沿海的广东、广西、海南。在中国版图上这些同“江河湖海”发生密切联系的地域,以其自身发展的新实践映出了新发展理念。


    创新——去年以来,河南就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直言,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最强音、主旋律。


    周霁介绍,河南打出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组合拳”,推出50项改革,出台10个方面配套政策,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已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大家熟知的,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阿兹夫定,就是在我们河南研发、在我们河南生产的。”周霁说。


    协调——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已融入崭新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携手港澳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介绍,广东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以珠三角为主阵地、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格局;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与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


    绿色——黄河流经山东628公里,在东营进入渤海,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称,三年来全省投入130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确保黄河的安全和安澜。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白玉刚表示,目前,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加到371种,增加了184种,相当于增了1倍,现在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显示了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方面的成效。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在湖北境内有1061公里,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称,湖北坚定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例如在长江沿岸整治了12000多个排污口,并且持续跟踪;率先实行了五级河湖长制、林长制;造林绿化84万亩,整治修复废弃矿山327座,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6个等。


    开放——探索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表示,当地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过去三年海南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利用外资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增长80%,外贸平均增长50%。外向型经济有多项指标走在了全国前列。


    常与东盟打交道的广西也享受着开放的红利,其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9届,服务范围也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同时“南宁渠道”影响力持续扩大,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共享——无论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还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体现着共享发展的理念。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称,十八洞村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简史》。湖南由此探索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和劳务扶贫、小额扶贫贷款、消费扶贫的新路子。


    他提到,湖南作家周立波写过一本很著名的小说叫《山乡巨变》,反映了新中国土改以后湖南农村的变化。“如今三湘大地发生巨大变化,我们称之为新的‘山乡巨变’。”(完)

    2022-10-21
  • 品质之城钤印“幸福码”——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宜居城市风景如画。


    十年光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十年光阴的厚重,却又可以改变很多。


    十年来,鄂尔多斯市科学实施了城市增绿添彩、增量提质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力建设城市信息平台,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下足“绣花”功夫,“绣”出城市品质品牌,让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靓丽的颜值,也有令人心暖的温度。城市建设日臻完善的跨越,也已被钤印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十年间,我们身处其中,看到鄂尔多斯市的巨变,看到新城康巴什区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看到这里的梦想在日夜更迭间转化为现实:居民圆了“安居梦”,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城市承载力持续提升……一座品质之城、幸福之城、卓越之城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昂首奋进。


    见闻一:


    绿富氧足成就了许多人的诗和远方


    深秋时节,行走在康巴什区的青椿山之上,看草木丰茂,浮云游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蜿蜒曲折的道路两旁,葱郁的灌木和高大的林木延伸远去,在秋风的吹拂之下,五角枫的叶子逐渐变红,杨树的叶子逐渐变黄,地上更是铺满了秋天的笔墨,一切,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青椿山公园,是康巴什区重点打造的城市公园之一。经常到这里“踩树叶”的鄂尔多斯市委党校教师苏利英深深陶醉于此间美景:这里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在这个金秋,五彩缤纷的树叶落下来厚厚一层,踩上去脆脆的声音很是解压。


    青椿山公园,可谓康巴什“绿”之一角。康巴什区坚持“生态立城兴业”,坚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河流走势拓展城市空间,形成了“低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城市风貌,实现了“花园城市、绿毯、城市绿肺氧吧”的构想。


    在康巴什区,“绿”还有别致的风景。仅2022年,康巴什区在城区打造了9处开放草坪,共占地178000多平方米。自2017年开始,康巴什区就利用多块不曾被开发的地块,以花卉组合的形式形成城中花海,成为独特的“网红打卡地”。


    康巴什区以“绣花”般的精致打造的城市转角“绿”,成就了许多人的“诗和远方”。来自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的屈娜,总喜欢茶余饭后徜徉在身边的公园、广场间,她说:“城市面貌四季不同,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会感觉永远新鲜!”


    作为一座宜居之城、绿色之城,康巴什区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1℃,以“天朗气清,自在养生”的旅游形象示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535万平方米,生态水体面积达247万平方米。


    见闻二:


    以街巷长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现在比过去好走多了,之前北街有几家水果摊占道经营,买水果的私家车便顺势停到了路边,这条路只是双行道,整条路堵得不得了。”谈起过去,杭锦旗锡尼镇街巷长杨贵荣感慨颇多。


    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锡尼镇发展变化深入人心、深得人心,这里的居民,脸上贴满了“幸福码”。锡尼镇居民李平也感同身受:“推行街巷长工作制以后,胜利街门脸整体形象相当好,外面干干净净,店里面也很整洁,街巷长为这个街道作了很大贡献。”


    今年,为了从细枝末节上解决各街巷存在的脏乱差问题,锡尼镇以街巷长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为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一个缩影。鄂尔多斯市实施“文明”带“提名”共创行动,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见闻三:


    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


    以房地产中介为职业的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居民张琴,现在的工作门店位于乌兰木伦湖南岸的水岸新城。


    水岸新城东靠沙山,西抵花海,南眺东红海子湿地,北临乌兰木伦湖。绝佳的地理位置已成为人们购房的首选,可以满足就近通勤、上学、医疗、消费等,生活便利。


    当初从矿区的企业辞职,来这里卖房子,张琴的生活和工作虽然比之前忙碌了,但“后花园”般的工作环境让她的心情更加明快。工作的门店正对着中心公园,在中心公园内,市井的烟火气与生态美景融合交织,经常可以看见老人们哼着曲儿散步、晒太阳,年轻人在城市绿道上跑步、骑行……休闲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功能,让她的客户愈来愈多。


    在水岸新城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片区的居住人口增加到3万多人,张琴本人的工资也从四五千元到月入过万元。节节攀升的业绩让她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这份获得感不仅仅因为收入变多了,也源于客户从“假如我们住在这里”变成了“我们真的住在了这里”。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着力推动构建全域公园体系,设计“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公园景观,合理布局34座公园广场。精雕细琢“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紧邻中心公园打造新商圈,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这四个要素,把对居民的爱、对百姓的情,深深根植于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脉络上。


    全景链接:


    十年来,鄂尔多斯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0亿元,完成增加值310.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1404家。全市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发展绿色建筑556.43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比重从无到有,截至2022年,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区内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全市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73家,累计争取棚改贷款、债券和上级补助资金110.6亿元,完成棚改开工任务75617套,发放租赁补贴5526户、1062.6万元,建成公租房34012套。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99个,改造面积约269.34万平方米,惠民25614户,投入各级补助资金5.5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05.42亿元。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47.64平方米,相较于2012年的29.86平方米提高了17.78平方米,完成建设投资141.12亿元。实施市政桥梁建设项目18项,完成投资14.62亿元。共新建燃气建设门站2座,新建加气站27座,新建设管网总长1006.56公里,燃气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03亿元,燃气普及率从67.69%提升到95.5%,提高了27.81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建设方面共实施新建、续建污水处理厂4座、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座、污泥处置项目4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75万吨/日,建设改造排水管网982.15公里,完成排水设施建设25.9亿元,污水处理率由84.44%提升到98.73%,提升了14.29个百分点。建设供水管网1776公里,完成投资13.64亿元,用水普及率由97.06%增加到99.71%。完成环卫设施建设投资33.54亿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5.08%增加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897.47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770.73公顷,完成投资39.12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41.6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3%。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积极争取建设自治区海绵城市示范城市。


    累计改造农村牧区危房65371户,农村牧区住房困难家庭得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累计完成户改厕92457户。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经覆盖到97%。


    鄂尔多斯市已先后获得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建成国家西部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最多的文明城市群,而今,正在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高度进发。(王玉琢、王红梅)

    2022-10-21
  • 重庆市璧山区:居民线上“点单”述需求 志愿者“接单”供服务(走特色发展之路)

    近日,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瑞湖名苑来了一位“明星”,引起居民关注。


    “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电子宣传栏?”看着眼前这个可以手动触屏操作的宣传栏,不少居民好奇,“这个跟普通的宣传栏有什么区别?”瑞湖名苑1栋的网格员胡裕先耐心解答:“触屏‘点单’,不出小区就可以解决一些日常遇到的困难。”


    今年以来,璧山区在辖区40个小区安装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电子宣传栏,通过闭环式点单流程即“点单—审单—派单—接单—评单”,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迅速解决问题。推动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圈”,越来越多群众开始享受家门口的便利。


    这几天,家住璧山区璧城街道大旺社区和美吉鑫小区的孟女士有点烦恼,家属去了外地,行动不便的她生活没办法自理。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手机登录重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进入璧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页面,点击“大家点单”栏目,发布了她的需求。


    “点单”完成后没几分钟,她就接到了璧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管理员的电话。核实情况后,管理员即刻“派单”给璧山区残联和璧山区志愿者协会。约半小时后,璧山区残联和璧山区志愿者协会便安排了专业护理志愿者上门为她服务。


    “小区电子屏和手机都可以下单,既简单又方便,关键是服务及时,为我们这些困难群体考虑得好周到啊!”孟女士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用手机登录璧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还可以看到不断更新的志愿活动征集信息:正兴镇太和社区招募15名志愿者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可获积分4分;河边镇盐井河村招募2名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可获积分10分……


    “开展文明实践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志愿队伍体系是基础。”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吸引志愿者入驻云平台,璧山区实行积分制的激励机制,在区级层面统筹设立“积分制”资金池,用于积分兑换,形成文明实践长效机制。截至目前,璧山文明积分近80万分,兑换物资超56万元。


    走进位于璧山区文化艺术中心的璧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张“中心所站点分布图”让全区文明实践阵地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始终是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心和指向标。”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璧山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整合资源,目前已建成“中心(分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


    通过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这一模式,璧山有效打通了文明实践供需通道,更好对接百姓需求,也让志愿服务活动更贴心、更便利。凭借四级阵地,真正构建起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幸福感、满足感。

    2022-10-20
  • 呼和浩特市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疫的同时务必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9日电(寇雅楠)10月19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6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提示广大市民,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务必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一是谨防虚假销售口罩、蔬菜及其他生活物资诈骗;二是谨防兼职刷单返利诈骗;三是谨防“献爱心”捐款骗取大众同情心的诈骗。不要轻信陌生人推荐的商品销售群、二维码和不明网址链接,提到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请广大群众选择正规销售渠道采购生活物资。一旦被骗,要保存好对方账号及转账信息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对于疫情期间虚假销售生活物资等诈骗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22-10-20
  • 生态建设不断深入,山东省齐河县——绿色发展动力足(走进县城看发展)

    “哐——哐——”


    在山东西北、黄河北岸,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深处,一座4.3米高的焦炉已成钢铁废墟,残存的部件正陆续被铲进卡车。


    厂房内的静谧一角,利用焦炭余热运转的山梨酸钾生产线正紧张有序生产。该生产线年产量1.3万吨,其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落后产能没有未来。”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勇说,金能科技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的山梨酸钾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增加9.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原料与能源双循环、原材料和副产品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碳’上严约束,在引领上做示范。”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说。近年来,全县纵深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做好增“绿”、降“碳”、优“能”文章。


    传统产业降碳减污,老树发新芽。2021年以来,齐河县深入推进降碳减污工作,以国企引领高质量发展,城投集团积极拓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业务,年处理建筑垃圾80万吨,收入达1.3亿余元;以金能科技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07个,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22个,万元GDP能耗下降10.51%。


    新兴产业增绿赋能,新树长强枝。齐河县境内,63.4公里的黄河岸线绵延,县城东南,63平方公里的黄河北展区朝气蓬勃。


    “北展区原为黄河泄洪而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这片土地得以发展。”齐河县县长陈光春说,如今,北展区已成为新兴产业沃土,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黄河国际生态城在此澎湃着绿色动能。


    位于齐鲁高新区的山东卡森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内一尘不染,存放干细胞的容器常年保持在零下196摄氏度。


    该公司主要从事干细胞治疗技术、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生物样本储存等研究。


    2016年10月,卡森细胞入驻齐鲁高新区孵化器,最初办公室只有30平方米。“为支持高新企业发展,县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县委书记任组长,从产业、金融、场地等各方面给企业提供支持。”黄河国际生态城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齐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滕志刚说,目前卡森细胞的办公面积已发展至6000多平方米,年纳税300多万元。


    离高新产业园区不远处,前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经竣工,其研发的一种国家一类创新药物,若项目全面达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利税超5亿元。


    生态建设不断深入,昔日的黄河荒滩蜕变成宜居宜业宝地。“2011年,县里引进第一个文旅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十年磨一剑。今年,齐河县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梅见证了齐河文旅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丁梅告诉记者,现在,黄河国际生态城内,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等文旅康养项目达百余个,总投资逾千亿元,每年吸引游客达千万人次,旅游收入过百亿元。

    2022-10-19
  • 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迈入“新赛道”

    奇瑞整车车间。


    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


    十年来,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鄂尔多斯乐章愈发高亢,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转型,是乐章里最动人的旋律。


    十年来,鄂尔多斯市上下踔厉奋发、攻坚克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耕产业布局,加强对外开放,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攻坚新能源领域、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推动降能耗提能效,人才效应凸显、科技转化提速,鄂尔多斯不断以转型铺陈发展的亮色、用绿色增添幸福成色。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见闻一:


    东胜区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充满现代气息的电动重卡有序停放,“正面吊”伸出吊臂,抓起车上的空厢后再将一只装满煤炭的重厢放在拖挂上,整个装卸过程看不见有煤渣粉尘散落。


    “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还可以减少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绿动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峰介绍。


    新能源智慧陆港,最大程度应用绿电,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2年4月,在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该产业园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打造。产业园内的风机、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协同形成清洁、稳定、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电池生产提供100%零碳能源供给。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电池工厂项目和鄂尔多斯·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也同样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视线来到产业链下游——在上汽红岩鄂尔多斯新能源重卡基地,最新推出的第六代新能源重卡还冒着热乎气儿。对比燃油重卡,新能源重卡具有动力强劲、经济性高、操作轻便、续驶里程长等优势。


    未来,鄂尔多斯将以新能源智慧陆港这样的新应用场景为支点,通过扩大新能源重卡、绿电广泛应用场景,带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消纳,推动整车生产、三电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撬动能源数据、碳汇交易结算、智慧物流等下游产业发展壮大。


    医药“智造”走向世界


    见闻二:


    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意葱茏,鄂尔多斯市尚德艾康药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董事长张晓清是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在外打拼时,他结识了两位海归博士——王鹏和陈悦。他们共同创立了天津尚德药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在山玉兰的根皮中发现并提取出对肿瘤干细胞具有选择性杀灭作用的有效成分小白菊内酯。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结构改进,成功创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ACT001。公司要在国内扩大研发与中试基地时,张晓清主动请缨对接项目,成功把项目“引”回家乡。


    经过几年的前期建设、实验钻研、科技突破,2022年4月8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市正式投产。


    鄂尔多斯医药制造业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特色鲜明且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的产业体系,尤其是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生物药等行业具备了做大做强的产业基础。


    得益于优质的投资环境,众多高质量创新型项目已落户鄂尔多斯。华洲药业年产36000吨医药化工中间体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产值将达19亿元;尚德艾康药业成功研制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临床试验结束正式上市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华润三九中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中(蒙)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药材产业基地、“药光互补”基地以及中(蒙)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打造鄂尔多斯新能源+中药材复合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鄂尔多斯生物医药产业日渐崛起,医药“智造”起步走向世界。


    “碳”路未来


    见闻三:


    推开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的大门,年轻的研究员们倾情投入到“双碳”科技创新工作中。


    王龙、孔祥辉、李瑞平,都是研究院的项目工程师。参与课题研究、推动项目落地、促进成果转化等是他们工作的日常。


    王龙和同事们走过深圳、广州,到过南京、西安等地。“这些城市高校、院所、企业的先进技术,能不能为我们所用?”王龙一直在思考。


    比如,他们在西安交通大学调研时,王龙被郭烈锦院士团队的超临界水蒸煤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深深吸引。利用这项技术,煤不仅不用燃烧,而且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用CCUS技术捕集起来再作他用,能耗、煤耗、成本全部都能降下来。


    他们一回来,就向20多家火电企业推广,并通过政府协调,寻找合适应用场景并进行中试放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李瑞平也在路上。从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的前期调研,到找市场、找合作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个项目已经成功落地。


    孔祥辉带我们参观了鄂尔多斯“双碳”赋能应用场景展示中心。


    5个区域13个模块都植入了“双碳”理念,打开方式都不一样。这是全国首个“双碳”主题全数字化展示体验中心,仅用了2个月时间便顺利竣工。


    从世界到中国,从国家到自治区,再到鄂尔多斯,关于“双碳”的各种“知识点”,孔祥辉都一一操作,讲解得很详细。


    在核心区域,我们体验了“2060年鄂尔多斯人的一天”。从工厂到农田,从城市街道到市民的家,氢能汽车、氢能列车、库布其沙漠“风光”等等,都令人心驰神往。


    如何在现有的状态下,“碳”出一条发展新路径来?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全景链接: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十年来,鄂尔多斯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首次突破5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26.9亿元。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蒙苏经济开发区强势崛起,远景科技、隆基绿能、美锦国鸿、上汽红岩、上海捷氢、华友钴业等头部企业入驻,“风光氢储车”绿色产业链发展图景正在展开。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首次入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


    绿色发展行稳致远。煤炭产业“绿色”转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12年的65.8%提高至2021年的69.9%,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1%。不断延伸煤的产业链,推进煤发电行业绿色化、煤制气行业规模化、煤制油行业现代化,煤制烯烃、煤基新材料、煤制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陆续投产,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转变。非煤能源“绿色”起航。2021年全市生产天然气2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截至2021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2944.8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13.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287.3万千瓦、风电装机44.5万千瓦、水电装机76万千瓦、生物质装机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成为拉动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经贸交流互融互通。十年来,全市全面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出口以汽车、羊绒及制品、电子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主,进口以机械设备、原绒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2017年,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获批成立,跨境电商贸易成长壮大。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4.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3.8亿美元。区域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及呼包鄂乌一体化已全面铺开、顺利推进。(王玉琢、王亦然)

    2022-10-19

  • 首 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