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出台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的省级综合性法规

    人民网石家庄10月7日电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优化行政审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省级综合性法规,是河北省开展创制性立法的重要成果。


    该《条例》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促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该《条例》共六章58条,围绕审批标准化、审批规范化、审批便利化、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通过我们的图解,带你一图看懂主要内容和特点。

    2022-10-08
  • 内蒙古电力集团全力保障首府电力供应

    为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内蒙古电力集团所属单位全力保障首府电力供应。


    10月2日,呼和浩特供电公司38名调度员再次集结,采取“集中封闭值班”模式开展相关工作。当日下午3时,该公司接到内蒙古第四医院“防控疫情用电”紧急申请,5名值守工作人员携1台1000千瓦应急发电车火速前往,2.5小时成功接电,确保了诊治用电安全可靠。目前,呼和浩特地区电网稳定运行,涉疫保供场所及相关用户电力供应全部正常。


    在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500千伏赛罕变电站内,党员牵头迅速成立疫情防控监督小组,及时排查站内人员及家属行程,并对轮班休班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站内电网应急抢修力量充实。


    内蒙古电力营销服务公司迅速启动各项疫情防控和供电服务保障应急措施,全力保证内蒙古电力95598供电服务热线稳定运行,16个工位系统与95598主系统并列运行,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监控。

    2022-10-08
  • 风清气正万象新——内蒙古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


    十年来,内蒙古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惩贪治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十年来,经过刀刃向内的刮骨疗毒和党内集中性教育的淬炼洗礼,全区政治生态日益清朗,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以强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毫不犹豫向顽疾亮剑,毫不手软向毒瘤开刀,坚决撕开口子、揭开盖子、挖出根子,全力推动政治生态正本清源、重塑再造,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扫除了障碍、清除了隐患、创造了良好环境。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2022年4月,自治区党委部署在全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一刻不停推动全区政治生态修复、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入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连续开展的党内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


    9月6日,通辽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在中秋、国庆到来前夕,释放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十年间,全区各地区各部门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坚决清除顽瘴痼疾和积弊陋习,治歪风树新风扬正气,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全区政治生态日益清朗,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72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31人。


    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抓作风建设,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只有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才能管住权力,为作风建设加上“保险锁”,才能为作风建设层层深入提供根本保障。


    从《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出台,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印发施行,再到规范公务接待、推进公车改革……十年来,内蒙古强化制度约束,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扎紧制度笼子,形成科学严密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正风肃纪。


    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反映,随着规矩越来越明晰,许多事都有硬“杠杠”,别说“禁区”“红线”不能踩,打个“擦边球”也不行了,一条条制度红线绑住了“任性的权力”。


    腐败是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75400件、84669人,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亮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败就在身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873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085人。煤炭资源、粮食购销、金融、国企、开发区建设等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持续纠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从铲除涉煤腐败“毒瘤”到揪出金融监管“内鬼”,从肃清象牙塔里的“蛀虫”到清除政法系统“害群之马”,十年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奋楫十载结硕果,风清气正万象新。


    回首来路,十年来,内蒙古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新的赶考路上,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敢于直面问题,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务求全胜,把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让内蒙古的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记者白丹)

    2022-10-07
  • 激励诚信典型 树立“信用内蒙古”形象

    近日,内蒙古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第六批诚信典型名单》,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被选树为诚信标杆企业,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等42家企业被选树为诚信示范企业,另有151家企业被选树为诚信达标企业,1家社会组织被选树为自治区诚信典型。


    诚信典型选树工作作为串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蒙古诚信典型选树工作始于2018年。当年10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诚信典型选树实施办法》,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统一、权威和具有公信力的诚信典型选树工作机制。4年来,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深入推进此项工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诚信企业管理办法》,让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于2019年被评为首批自治区诚信示范企业。“我们也因此享受到了优惠的融资产品和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内蒙古诚信典型企业从低到高分为诚信达标企业、诚信示范企业和诚信标杆企业三个层级。区分不同层级的诚信度,以吸引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和投资机构为诚信典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优惠服务,也有利于在各类企业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对诚信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对存在相关失信违法行为的立即取消其诚信典型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发布诚信典型19批、2676家,其中诚信标杆企业4家、诚信示范企业1148家、诚信达标企业1515家、自治区诚信典型9家。这些诚信典型企业在引领行业信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诚信典型企业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和补贴补助等领域享受到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在目前选树的诚信典型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处处守信,事事方便。2019年,内蒙古创新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蒙享贷”(谐音“梦想贷”)信用贷款产品,旨在整合多方资源,为诚信典型企业提供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产复工,“蒙享贷”小程序开设了“抗疫助企惠企”专区,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目前“蒙享贷”小程序疫情专区上线金融机构210家,发布金融产品237个,平台注册企业4526家,授信额度超过54亿元。(记者李永桃)

    2022-10-07
  • 亩产607斤 内蒙古旱地大豆高产新纪录诞生

    “示范田实收亩产达607斤!”这是近日测产专家组对扎赉特旗大豆示范田进行鉴评测产的结果。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产量创内蒙古旱地大豆高产新纪录。


    据了解,此次测产的示范田位于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该示范田面积为200亩,由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大豆专家团队负责全程技术指导。测产专家组一致认为,采用高产品种黑农84,配套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能充分保障大豆生育期间的肥料供应,大豆苗齐、苗匀、苗壮,有助于发挥品种增产潜力,可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大豆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农作物。2021年全区大豆产量33.7亿斤,居全国第二,旱地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区大豆种植面积80%以上。今年以来,内蒙古积极承接国家扩种大豆任务,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及时调整生产者补贴标准,引导扩种清种大豆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时,加强各级专家全程跟进指导,指导各地种植户做好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除草和病虫防治等工作。目前,全区大豆已进入收获高峰期,由于种植面积和单产的提高,大豆丰收已成定局。


    为了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今年自治区农牧厅在全区12个盟市的65个旗县组织开展绿色高质高效、优质高效增粮、“看禾选种”观摩周等活动,共计观摩培训530场次、3.2万人次,让农牧民学有榜样、干有遵循。据农情调度,通过试验示范带动,202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单产较上年均有增加。(记者韩雪茹)

    2022-10-06
  • 观众热情点赞“亮丽内蒙古”

    47幅图片亮眼吸睛、4个视频引人入胜、3个多媒体互动展项新鲜有趣,6组23件(套)珍贵展品引人驻足……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内蒙古展区,丰富多彩的实物模型、视频、图片图表及互动展项,生动展示了十年来内蒙古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巨大发展成就,引发观众参观热潮。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内蒙古展区也揭开面纱,精彩亮相,让亮丽内蒙古变得更加可知、可感。


    内蒙古展区以“亮丽内蒙古”为主题,分为“生态屏障亮丽北疆”“绿色低碳‘风’‘光’无限”“‘乳肉粮绒’绿色供给”“幸福生活多姿多彩”“守望相助团结奋斗”5个部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集中展示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实践。在中央综合展区,也呈现了诸多内蒙古元素,多角度讲述内蒙古的发展故事。


    “内蒙古展区集中展示了内蒙古十年来的发展特色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作为内蒙古人,我觉得非常自豪。其实,我每次乘坐高铁从北京回内蒙古的路上,看到内蒙古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沿线风景越来越美,包括高铁钢轨也是出自包钢集团,发自内心为内蒙古点赞!”一名就读于北京高校的内蒙古大学生说。


    “通过参观内蒙古展区,我了解到内蒙古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新能源产业和生产制造业越来越先进,希望内蒙古的明天更加美好。”一名海军战士说。


    一名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说:“我来自赤峰市,很荣幸能够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内蒙古展区,我看到了十年来内蒙古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感到很自豪。祝愿我的家乡内蒙古越来越好!”(见习记者李存霞)

    2022-10-06
  • 内蒙古又增10家4A级21家3A级景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公布内蒙古2022年被评为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名单,10家4A级景区、21家3A级景区上榜。


    根据《旅游景观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内蒙古诗画草原旅游景区、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兴安盟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等10家旅游景区通过4A级旅游景区评定,呼和浩特市小草种子乐园、内蒙古七彩大地旅游区、兴安盟金马鞍风景区等21家旅游景区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定。


    近年来,内蒙古依托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增加有文化品位、能参与、有趣味的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资源开发水平。在今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工作中,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冯雪玉)

    2022-10-05
  • 内蒙古首开“铁路快通”中蒙国际货运班列

    近日,在集宁海关下达放行指令后,一列满载3000余吨建筑材料、民生物资的中蒙班列(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从乌兰察布市七苏木铁路监管作业场所顺利启运。这是内蒙古首列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出境的国际货运班列。


    本次中蒙班列自乌兰察布市启运,为蒙古国运送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将为推动中蒙经贸合作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铁路快通”即“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是海关总署近年来为进一步畅通国际铁路运输物流大通道、提高铁路进出口货物运输通行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针对铁路运输集装箱货物特点推出的新型监管业务模式,具有成本低、时效快、便利性高的特点。


    “这列‘铁路快通’出境班列开通后,物流用时进一步缩短,成本进一步降低,客户纷纷表示都要做‘铁路快通’模式。”乌兰察布对外贸易公司总经理王生元说。(记者皇甫美鲜海军)

    2022-10-05
  • 内蒙古批准3类17个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

    9月28日,自治区能源局批准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和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等3类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17个,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和通辽5个盟市,共配建新能源规模699万千瓦。

    项目新增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负荷297万千瓦、储能81.8万千瓦,配建新能源规模350.5万千瓦;新增燃煤自备电厂调节能力188万千瓦,配建新能源规模180.5万千瓦;新增风光制氢一体化制氢能力6.3万吨/年,配建新能源规模168万千瓦。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全区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全区新能源以市场化方式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全区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同步调整,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能源发展新模式。(内蒙古日报记者康丽娜)

    2022-10-01
  • 包头市跨区域高层地下建筑实战演练创内蒙古“五个首次”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9日电(陈霞)29日上午10时30分,包头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昆都仑区国际金融文化中心开展跨区域高层地下建筑实战演练。

    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邢凯毅、包头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海泉及总队战训处、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支队主要领导、市五区政府分管领导在现场全程观摩指导演练活动。市五区消防救援大队一名主官、部分消防指战员代表及全市各社会单位600余人在现场观摩演练。

    包头市地标建筑国际金融文化中心,地处包头CBD腹地,全楼38层136米。此次演练灾情设定为一楼展厅汽车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至地下1层和地上8层,并通过电缆井向上蔓延,19层发生轰燃,火势突破外壳沿外墙垂直向上,形成立体燃烧态势。演练现场共调集14个消防救援站、45辆消防车、192名指战员到场,支队“一部六组”遂行出动,同时调派包钢集团、希望铝业、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国能包头煤化工等5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到场处置,并第一时间联动公安、交警、供水、供电、园林绿化、医疗救护、中国二冶集团、中国移动包头分公司等社会联勤联动力量到场协助处置。

    此次演练实现了自治区灭火救援过程中的“五个首次”。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汽车专用阻燃灭火毯对一楼展厅着火车辆进行覆盖;首次采用多合一矩阵排烟法进行排烟,突破了地下排烟难题;首次成立绳索救助组,分别在20层、26层搭建两条绳索逃生系统,成功横渡转移被困人员,开辟了高层建筑救援通道;首次大范围运用综合定位系统,将所有参演人员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和安全监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和生命体征,从而达到快速、精准、高效救援的目的;首次创新技术将屏风水枪出A类泡沫用于外墙保温控火,有效保护建筑物外立面的完整性,成功阻隔火势向上蔓延。

    演练按照“全过程、全要素”要求,根据高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和灭火救援战术方法,主要围绕火情侦察、人员疏散、力量调集、初战控火、强攻近战、紧急避险、排烟照明、通信联络、战勤保障协同作战等方面展开,科学设置了分层疏散、分区搜救、阻隔控制、无人化作战、立体式控火、高空救援、矩阵排烟、电动车控火等14个科目。全体参演人员最终通过排烟破拆、上下截堵、内外合击的战术战法将大火成功扑灭。此次演练进一步检验和强化了消防救援队伍和政府各职能单位在灾害事故中的配合协作能力,提升了各级队伍应对和处置高层地下建筑火灾时的救援准备和实战水平,磨合了跨区域联合、应急联动、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加强了通信技术、新装备实战的成果应用。

    演练结束后,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副支队长孙亦彤组织开展了战评总结,从技战术措施运用和组织指挥、协同作战等方面进行全面点评,指出此次演练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战术,组织协调有力有序,既检验了预案,锻炼了队伍,又提升了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完)

    2022-10-01
  • 内蒙古出台新政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2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使全社会广泛知晓政策,民营企业有效享受政策,9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若干措施》共提出6个方面22项政策措施。聚焦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重点提出了加大减税和免税力度,落实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制度等;聚焦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重点提出了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限额内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开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等;聚焦民营企业改革创新,重点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生态保护、交通物流、公共服务、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运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自治区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等;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提出了持续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行动,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冤错案件等;聚焦民营经济规范健康发展,重点提出了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家在群团组织中兼职等;聚焦政策落实落地,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压实责任、强化落实,确保政策发挥应有的效果。


    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各类民营市场主体达到241.3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到97.5%。今年1到8月,全区民间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4.8%,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80%;城镇民营单位就业占城镇总就业比重约60%;民营企业外贸占进出口总额将近65%。总体上看,内蒙古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李永桃)

    2022-09-30
  • 乌拉盖管理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乌拉盖管理区AAAA级景区“布林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盖管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陲安宁的良好局面。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9.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67亿元,累计完成32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9.82亿元,年均增长14.73%。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2.37亿元增长到27.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03亿元增长到9.76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市场主体由1117户增加到4067户,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加到75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684元和14816元分别增加到47180元和34026元,年均增长8.08%和8.67%,农牧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亿元,年均增长5.8%。


    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立足地区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华西牛”新品种繁育,经过43年的努力,育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2021年获得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标志着我国在肉牛育种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乌拉盖管理区启动实施了国家肉牛种质资源保存创新利用中心项目,总投资达到4.8亿元以上。畜牧业生产实现了由避灾型、建设型向现代畜牧业的历史性跨越,种养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由单纯依靠牲畜头数增长向结构优化、产业链延长、服务管理社会化、精细化上要效益转变。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在确保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清洁能源业发展。首先坚持抓稳定能源的供给,加快推进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绿色化矿山建设和农乃庙鲁新煤矿智慧化矿山建设,两矿先后获得核准、采矿证、用地等关键手续,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大幅提升,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2016年以来为东北保供煤炭达6800万吨,有力保障了东北地区民生及电力用煤。其次坚持抓新能源的发展转化,积极谋划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布局坑口电厂建设,全力促成江苏能源2×100万千瓦电厂落地乌拉盖,总投资达75亿元,于2021年11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将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发展原生态草原文化旅游业,促进富民增收。


    十年间,乌拉盖管理区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3A级景区1处,并启动了九曲湾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辽宁、呼和浩特、北京、通辽等主要客源地举办宣传推介会40余场次,有效拉动了东三省、京津冀旅游市场。还积极打造草原影视基地,先后拍摄了《狼图腾》《周恩来与乌兰牧骑》《海的尽头是草原》等影视作品,有效提升了乌拉盖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成功打造了“天边大草原·纯美乌拉盖”旅游品牌,被评为“中国最具原生态景区”。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游客接待量最高年份突破110万人次,人均消费1000元左右,旅游业带动农牧民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兵团展览馆等场馆,全部免费开放,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盖管理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保护实现新飞跃。首先将51%的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力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国有草场试点建设,乌拉盖草原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红色草原”名录,全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治区已公示并上报国家待批;全面落实河湖长、林草长制,确保草原生态系统完整多样。其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完成“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工作,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让蓝天白云、碧水净土成为常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7.4%,连续多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再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90余万亩禁牧区实现“零放牧”,综合运用智慧农牧业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布设99个监测样点开展草畜动态平衡试点,由“人眼”定期监管向“天眼”全天候监管转变,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盖度达到24.56厘米、79.1%,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区前列。


    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厚实


    乌拉盖管理区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镇建设管理全过程,突出特色,明确定位,立足本地实际,把巴彦胡硕镇打造成为游客的集散中心,整个管理区的服务保障基地和集会议研讨、高层论坛、文娱交流、市民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社区。


    与此同时,以建设“生态、休闲、宜居、智慧、美丽”的草原特色城镇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现代生态美丽之城。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中心城镇先后获得“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自治区文明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一是突出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定位,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规覆盖率达97%。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大力推进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5.9平方公里扩展至7.6平方公里,绿地率由25%提高到43%,人均绿化面积、公园面积、市政道路面积分别达到173平方米、101平方米、48平方米,形成了七横十纵的道路网格和点面融合、内外渗透的绿地生态格局。累计投入4.4亿元,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征拆1149户,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二是下大力气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城镇功能短板。目前,乌拉盖管理区共建有中小学、幼儿园7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文体中心、广场、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12处;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94%,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镇污水、雨水地下管网配套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三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嘎查村走在前、作表率,国有农牧场分场高标准、创示范”为目标,投资达8.39亿元,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户厕普及率达61%;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沥青(水泥)路里程达646公里,城乡供电等级和保障可靠率达99.96%,累计建成通信基站97座,实现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加强和改善保障民生工作,擦亮民生底色,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期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2012年400元/月、350元/月提高至840元/月,是全盟乃至全区最早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的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98%,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在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3%,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建成旗县级二级乙等人民医院1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成使用,传染病区、应急观察室开工建设;与多家省级三级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开展骨科、妇科、肠胃镜等手术700余例,惠及人群1000余人次;平均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2人和3.7人。乌拉盖管理区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十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教育基础建设资金2.02亿元,新建改扩建小学3所、幼儿园3所,各类学校全部实现校舍楼房化。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教学质量保持全盟中上水平。


    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累计创建盟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0个模范集体、3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12个模范集体、17名模范个人受到盟级表彰。同时,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聚焦凝力,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赋予其民族团结、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乌拉盖管理区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累计培训1085人次,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持续加强党性淬炼和思想洗礼,“两个确立”更加坚决,“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把强化政治功能作为基层党建的“牛鼻子”,扎实开展“两化”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双百”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整治两化问题、提高工作质效、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和“争创招”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抓规范促引领,强队伍夯基础,重创新求突破,党员干部提振了精气神,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新提升;紧紧围绕“三强三优”(强政治、强作风、强治理和优职能、优队伍、优保障)目标,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扎实推进“抓乡促村带户”“对标创先”等“揭榜领题”项目,推动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主责意识明显增强,各领域党建呈现出齐头并进、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扎实开展国有农牧场党建“四个规范化”建设、“最强党支部”创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统筹谋划实施嘎查村(分场)集体经济项目,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的“火车头”带动力越来越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后,乌拉盖管理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奋力谱写现代化乌拉盖建设新篇章。(巴依斯古楞)

    2022-09-30

  • 首 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