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建设兰州的幸福河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




    为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全市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展现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新发展、新面貌,从今日起,本报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黄河之滨、读者集团等地,深入宣传两年来我市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新成效,创新举措,不断推进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调研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肯定了兰州黄河之滨治理的成效,让兰州人倍感自豪。近两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好黄河文章”要求,着力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全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为本,努力建设滨水景观长廊,精心打造最靓丽的城市客厅,充分展示“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名片。

    坚持生态优先巧做沿河文章

    一夜秋雨,黄河之滨更显妩媚。“这里太美了!”在水车博览园散步的徐先生对记者说。徐先生年轻时曾在南方工作,退休后回到兰州。他对记者说:“雨后的风情线不仅有南方的精致与灵性,还有北方的粗犷和厚重。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更喜欢风情线了。”

    近两年来,黄河大景区管委会紧紧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围绕全面做好黄河文章,精心谋划凝炼,河道健身步道贯通、游览步道改造提升、河堤文化浮雕墙等13个精品改造提升项目,投资估算103.5亿元,为大景区“十四五”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牡丹、鸢尾、马鞭草、四季玫瑰、金娃娃萱草……多彩斑斓的花卉随风摇曳,竞相争艳,柔美灵动,如童话故事中的浪漫花园。见花停步,花香入怀,不少市民在花海中流连忘返、拍照“打卡”。

    近两年,黄河大景区管委会倾心打造特色滨河花海景观。按照“一园一主题”的理念,对沿河10个主题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了马拉松公园马鞭草紫色花海等特色景观,形成了网红打卡地。及时修缮小西湖公园古建筑、加固修复水车,加快推进马拉松公园园路改造,大力提升园林景观档次。打造最美滨水景观长廊,按照“增绿、添花、加彩”的思路,全面展现了黄河之滨一点一景观、一处一主题、一段一特色的独特魅力。倾力推进生态湿地修复治理,推动实施马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滩尖子、雁儿湾湿地修复生态治理项目,建设湿地公园休闲旅游通道。按照“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原则,在河滩裸露区域大面积种植三叶草、野花组合,实现绿化全覆盖。

    精心建设景美质优滨河步道,给市民游客提供了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实施核心区8公里夜景亮化项目,通过对沿线5座黄河桥梁、山体建筑轮廓线、绿化景观带等39个节点的亮化,让“夜游黄河”成为兰州旅游知名品牌。充分利用滨河空间,因地制宜建成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全民健身场所67处,增设自助书吧、健身器材、环保公厕等便民设施2300多套,建成了沿河运动休闲带,市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时尚、大气、震撼、绝美。“黄河之滨音乐节”“乐动金城、声醉兰州”以及白塔山及黄河楼灯光秀、“趣徒步、悦兰州”百公里徒步、“黄河风情、精致兰州”摄影大赛等1500场活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文化艺术盛宴,聚集了景区人气,还引燃了兰州夜经济。2021年,黄河风情线核心段所在的城关区被评为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点亮黄河楼、魅力兰州夜”等活动在央视新闻中播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提升兰州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7月1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的颁布施行,成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为大景区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有关要求,推进年度水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印发《兰州市2020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全市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2020年,全市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6个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37个重点任务和4个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有序推进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二期、湟水河流域红古段水污染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和黄河流域(榆中段)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西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湟水流域红古段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4个子项目的验收,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按照“划、立、治”原则,持续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组织开展2020年度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13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和永登县县级地下水型水源地专项行动任务;按照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有关水污染物减排任务指标,每月对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工程进行调度,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将枯水期联防联控范围扩大到全市,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每日巡查检查,并采取重点断面水质每日加密监测、专家溯源嗅辨、流量日调度等举措确保了枯水期黄河干支流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全面完成黄河兰州段生态环境和污染现状调查任务,配合国家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试点城市二、三级排查任务,组织对辖区黄河干支流各类入河排口开展了人工徒步排查,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城市工作任务,摸清了全市各类排口底数,并制作安装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标志牌34个。近年来,我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兰州位列“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

    我市切实加强黄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及河洪沟道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的谋划研究和争取上报,强化了黄河保护治理体系保障。先后启动编制了《兰州市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兰州市水安全保障专项规划》《兰州市防洪专项规划》《兰州市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等规划。

    强化源头治理,加快推进总投资46亿元的四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项目,西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已完工运行,七里河安宁、盐场、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分别完成总投资的78%、75%、54.46%,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设计出水标准为一级A标准,日处理规模由60万m^3/d提升到80万m^3/d(远期达到90万m^3/d)。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全市8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消除比例为100%。2020年完成污水管网新建及改造49.08公里,占省住建厅下达任务47.68公里的103%。强化污水厂运营监管和污水应急排查整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超过国家“水十条”要求的95%的目标。同时,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城区23处突出内涝点整治。持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审查,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市取水许可实现四级审批管理全覆盖,确保到年底全市(不含兰州新区)用水总量不超过10.78亿立方米。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021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小流域15平方公里,目前项目全部开建,完成治理6.49平方公里。

    批复总投资16.8亿元的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河道治理任务54.1公里,黄河兰州段防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完成估算总投资39.55亿元的黄河干流兰州城区段防洪治理完善提升可研报告初稿。加快推进河洪道生态治理。谋划实施了西固元坨峁沟河洪道生态治理和七里河洪道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完成生态治理并通水,进一步提升了河洪道生态景观,满足市民游憩、休闲生活需求。

    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着力深化河湖环境综合治理,根据《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兰州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第八。深入开展河湖管护“春雷”攻坚行动,完成省水利厅反馈问题39个。持续巩固整治成效,清理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料3000余方,清运河道内垃圾5万余方,河洪道面貌显著改善。

    2021-08-20
  • 北京市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实施准入清单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倪元锦)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9日召开发布会,对日前发布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和北京市正在构建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行解读,提出构建“1+5+776”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处长、二级巡视员王春林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指通过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同时将生态保护、污染排放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管控单元。

    据介绍,“1+5+776”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中,“1”是1个全市总体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5”是5个功能区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除外)、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776”是776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北京市直接将管控单元划分至街道(乡镇),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各区生态环境管理实际需求,鼓励各区细化管控单元划分,补充准入清单。

    据介绍,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简称“三线一单”),衔接着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发改、规划、经信、交通等部门相关业务数据,通过数据应用,为项目核准、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以及环境执法、信访投诉办理等提供支持。

    王春林说,自“三线一单”编制开始至今,已指导21个规划编制,为35个一级开发项目选址提供环保意见,深入融合审查19个建设项目环评,协助开展1项督察工作,共涉及地块139个。在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环评瘦身,支撑建设用地审查、道路方案设计,助力环评审批、配合环保督察等领域取得成效。

    2021-08-20
  • 建湖:用生态擦亮城市名片 以文化打造品牌形象

    央广网盐城7月7日消息(记者郑楚豫)灵龙水乡、淮杂故里。7月6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建湖有戏”城市品牌形象,并对外发布了九龙口度假区系列文创产品,长篇网络历史小说《少年陆秀夫》新书首发式同步召开。



    《少年陆秀夫》新书首发式(央广网发郑楚豫摄)

    建湖素有“水乡明珠”美誉,坐拥优越的生态环境,建湖九龙口湿地和九龙戏珠原生态地貌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绿色正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同时,建湖还是中国淮剧之乡、淮剧的发源地,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湖杂技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杂技南派的发源地,其艺术成就响彻海内外。淮剧杂技正成为城市独树一帜的靓丽名片。

    此次发布的建湖城市标识建湖淮剧、建湖杂技等文化元素融合,展示出具有城市鲜明特点的文化符号。标识造型简约有力,国际化的表达手法足见建湖创新的智慧和包容的胸怀。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郑楚豫摄)

    九龙口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西南部,这里水网密布,河流纵横,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是国家级湿地公园、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建湖县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九龙口度假区建设,高标准配套建设淮剧小镇、渔樵耕读、温泉度假酒店等载体,深度策划以淮剧、杂技和水乡民俗为内涵的文化旅游项目。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持续释放创新潜能。

    建湖有戏,从九龙口的湿地公园到淮剧小镇百年沙庄的古戏台,再到建河村、收成村金色的田野,芦苇清、荷花香、鱼鲜蟹肥……活动现场,由江苏省大运河艺术团朗诵的诗歌《建湖有戏》,全新解读了建湖城市品牌推广语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建湖县对标对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主动服从服务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培育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同时建湖发挥良好的生态本底,积极推进“水韵江苏”示范区建设,借力九龙口湿地公园、双湖公园等资源,依托淮杂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高等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力叫响“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生态文旅品牌。

    盐城市副市长陈卫红、盐城市文广旅局局长袁国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范红升、盐城市文旅局副局长吴志宾、建湖县委书记祁从峰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建湖全新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品牌推广语、文旅推广语、建湖吉祥物等也在会上相继亮相。

    2021-07-08
  • 福建南安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建设,刷亮城市名片

    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在推动质量提升决策落地生效、培育质量品牌、完善质量基础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果。

    推动决策落地见效为促进高质量发展“蓄势”

    早在2012年,就出台《关于南安市市长质量奖评选管理的实施意见》,率先在福建省设立县级质量奖,每两年评选1次,每家企业30万元奖金,2021年完成第五届评选工作;近一年市场监管部门共邀请方圆认证、东南认证、国鼎检测等机构开展水暖、消防、陶瓷砖等建材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公益培训7场,激发企业内生动力。2021年继续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行动,聘请质量管理专家对信息技术、水暖等行业共15家小微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免费帮扶指导,并针对帮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以点带面,开展行业性培训,促进行业共同进步。

    深耕质量品牌培育为打造区域名片“聚力”

    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历来高度注重质量品牌培育工作,截止目前,辖区内共拥有1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企业、1家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7家泉州市政府质量获奖企业,30件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2015年获得“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是福建省内首个知名品牌示范区,质量品牌培育工作成绩优异。

    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为引领产业发展“赋能”

    南安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起草制定的《水嘴产品及配件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2021年1月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水嘴配件产品标准的空白,为水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标准基础。建设国家水暖洁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产业配套质量检验机构,全市共拥有各类质量检验机构34家,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5家,检验检测范围覆盖水暖、卫浴、石材、陶瓷砖、消防、阀门、建筑工程材料等产品,基本满足了南安市“泛家居”全产业链的质量检验需求。

    南安市将不断完善质量提升政策措施,不断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质量工作改革创新,为加快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1-07-07
  • 石家庄在行动丨新形象新品位 “城市名片”华丽蝶变

    新形象新品位“城市名片”华丽蝶变

    ——我市深入推进火车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纪实

    时值盛夏,驱车行进在南二环西路高架桥上,打开车窗,绿荫中凉风习习,远眺石家庄火车站,这里道路宽阔干净、车辆停放有序、环境整洁优美,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柏油路,一片片清新如画、绿意盎然的园林公园,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美丽风景画。



    整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火车站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火车站是一座城市的门面,现在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才是火车站该有的样子!”市民涂润菊切身感受到了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带来的大变化——京广西街、京广东街、北地道桥等道路通透整洁,超市、小饭店等临时建筑已基本被拆除,交通顺畅,市容环境明显改善。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排头兵、领头雁,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石家庄火车站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指示要求,全市各任务单位迅速行动、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火车站区域“脏乱差”等问题。目前,整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火车站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绿色生态加持脏乱火车站实现蝶变

    “哇,这是石家庄站吗?”7月4日,时隔一个月,刚出差回来的祁宏彬吃了一惊。祁宏彬的吃惊,缘由是火车站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变,“变化真的太大了!上个月我出差走的时候,在西广场北部区域还能看到一座‘渣土山’高高耸起,现在这里居然变成了座公园!”

    祁宏彬所说的“渣土山”,位于石家庄火车站京广西街北侧沿线,存在多年,不仅有碍观瞻,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

    火车站周边区域是反映城市风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石家庄火车站周边仍存在着个别环境问题,乱象频出,市民关注度日益升温。

    家住附近的张大爷对此深有感受:“原来这里是最为脏乱的区域,由于‘渣土山’的存在,多风天气经常导致尘土飞扬,生活垃圾也是随处可见,虽说环卫工人时有打扫,但却未有根本改观,再加上车辆乱停乱放、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等,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小区居民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

    “以前提起火车站及周边来,很多人都会摇头叹气,凡是环境脏乱差、不文明行为等能遇到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嘉实栖园居民这样说。

    如今,随着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实施,昔日火车站周边那座脏乱的“渣土山”已经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法国梧桐、金叶榆等树木,树木栽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一幅精美的园林景观。而在不远处的东广场旁边,一个近6000平方米的违章社会停车场也被拆除,成为一方绿地。

    “绿地以层次丰富的景观为主,突出铁路、道路旁景观的丰富性,并利用大面积种植国槐、栾树、黄栌、金叶榆等树种及铺种草坪,做到节约资金情况下的绿色全覆盖。”桥西区绿化管护队负责人说。火车站周边一个清新宜居、文明有序、干净整洁的空间逐渐呈现。



    针对顽疾下药多部门联合扮靓城市窗口

    “这条路上的门店外立面不统一,需要整改”“这个路口,经常有车辆在这里违停,交警同志们要特别留意”“这片绿化带里的垃圾,环卫工人要认真清理一下”……一个多月以来,我市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多项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综合整治过程中,市委主要领导先后近20次实地调研和暗访检查,精准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现场协调调度。桥西区、市园林局、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市城投集团、市中央商务区建设发展中心、市火车站站前管委会等任务单位聚焦任务目标,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加快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桥西区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目标,强力实施火车站周边清扫保洁、占道经营、施工围挡、乱停乱放、墙体立面、园林绿化、道路修复等更新行动;市城投集团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火车站周边区域整治提升工作实施以来,共完成征地约99792平方米,清运渣土、建筑垃圾总量约51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共动用人员约3.1万人次,动用车辆约1.95万台次,动用挖掘机约4875台次,洒水及雾炮车动用约1500台次,完成火车站周边6.2万平方米的拆迁和回填工作,完成火车站周边绿化近16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约7000株,动用人工4000余人次,各类工程车600余辆。

    各任务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协调联动、并肩作战,确保了各项整治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市园林局整体把控责任区内绿化景观“天际线”,真正实现还绿于民;市交管局协调30余辆拖车协助整治工作,并大力疏导交通秩序;市火车站站前管委会率先拆除了本单位东广场桥下的500平方米垃圾处置点,以及各类棚亭和低标准管理用房13处、24间,以实际行动助力综合整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主动协调,第一时间提出军供站新址建设意见。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主要负责同志组织督查专班,紧盯任务的每项进度和每个细节,持续精准督查、跟踪问效,自6月13日起,派出多个督查组共计开展了60余次明察暗访,发现问题127条,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桥西区组成联合工作组,查找整治漏洞,确保每一项整治任务都能高质量完成。



    畅通交通枢纽火车站周边交通路网愈加完善

    在南二环高架桥上,按照指示牌标识,沿东向北匝道一路驶入火车站二层南进站平台。落客后,再向西沿匝道驶入中华大街出站,从进入火车站区域到驶出,用时不到5分钟。

    如今的火车站周边交通非常便捷,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可以进出车站,由中华大街、南二环高架、解放大街,以及京广东街、京广西街环绕构成的交通路网,实现了社会车辆、公交车、出租车等与车站的无缝衔接,为乘客进出站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时间。

    “最初进入火车站只有中华大街一条路,如今算得上是四通八达了。”随着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火车站周边路网一步步完善,石家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说。

    张师傅告诉记者,从南二环可进入车站南落客平台,也可以进入地下停车场,还可以到解放大街;从解放大街走更方便,车站南北落客平台均可进入,还通向中华大街,这也是他经常选择的送客路线。

    与此同时,火车站周边道路工程建设还正在继续开展,朝着更加畅通、更加完善的目标努力。目前,位于火车站北侧,连接中华大街和解放大街的华星路道路工程正在进行施工,计划今年完工;连通京广东街与京广西街的南地道桥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未来将进一步畅通京广东街与京广西街,使火车站周边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位于火车站北侧的华星路道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曾经这里最窄的地方连两辆汽车并排行驶都难以通过,如今已拓宽到数十米。工程位于新石中路与新石北路中间位置,西起中华大街,下穿规划京广西街及现状铁路框构桥,东至解放大街,全长约1.05公里,道路规划红线为50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

    据了解,目前华星路附近居民从中华大街去往解放大街,只能走火车站送站平台或槐安路通行。“华星路打通后,将在中华大街与解放大街之间再建一条东西向道路。”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届时,附近居民出行将不用再绕行,大幅缩短通行时间,极大地方便周围居民的出行。未来,华星路还将连接京广西街、京广东街,为车辆进出火车站提供一条新的道路选择,缓解火车站区域交通压力,使其周边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



    细节改造提颜值市民收获满满幸福

    “广场变得干净整洁了!”“人车分流更有序也更通畅!”“鱼龙混杂的小商贩都不见了踪影,执法人员多了,出行环境变好了!”……在火车站,听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着这一区域的变化,禁不住为我们城市的“窗口”连连点赞。

    沿着火车站东广场一路走来,满目整洁添绿,景观带郁郁葱葱,笔直宽阔的道路纤尘不染,共享单车等车辆整齐停放,附近商家经营有序。而在附近,14座桥梁粉刷一新并完成亮化改造,经过“梳洗打扮”的桥体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现在,茶余饭后出来散散步,没有了乱摆乱卖的摊点,不见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十字路口闯红灯、横穿马路的人也少多了……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全市上下大力气整治火车站周边环境的结果。”家住华府园小区的居民李立华欣喜地说。

    和李立华一样,许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都为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点赞。

    作为火车站周边的居民小区,潜水电泵厂宿舍以往门前渣土成山、道路狭窄、出行不便、环境不好的问题在此次综合整治中彻底得到了改变。

    “过去小区门口就是一处渣土堆,看着就堵心,整治开始才不到半个月,土堆变成公园,小区环境从‘开门见山’变成了‘绿意满园’,太惊喜了!”潜水电泵厂宿舍居民陈女士对家门口环境的改善竖起了大拇指,往日渣土成堆,取而代之的是生机盎然的鲜花绿植,坑洼路面铺设一新,清新宽敞,里里外外怎么看怎么舒心。“这次整治不仅改变了周边环境,更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陈女士说。

    市民的点赞和自豪,是对我市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认可。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巩固当前整治成效,聚焦高标准、高品位,继续深入开展火车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周边环境容貌和管理水平,切实把火车站区域打造成石家庄的“靓丽名片”。

    2021-07-06
  • 北京城市副中心 | 千年古都的靓丽城市名片




    “伟大的道路”系列第十六集

    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古都的靓丽城市名片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此后,他多次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指出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要成为千年古都的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5年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副中心,一大批交通、民生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施工现场,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机器轰鸣声、钢筋切割声此起彼伏。京投枢纽建设管理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李保安介绍,副中心枢纽2019年11月开工,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李保安:01、02标段前期的围护结构、桩基已经施工完成了,有一些区域已经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施工之后是二次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加装饰装修,再加上市政外部配套,整个项目就基本结束了,到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网络示意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沙盘

    到2024年年底,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每天可为单向47万人提供出行服务。京投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刚说,枢纽内将接入多条铁路和地铁线路,实现高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衔接“中心城”、便捷服务“副中心”。

    李志刚:4条地铁有已经通车的6号线、目前正在建设的平谷线、未来规划的101线和104支线。同时这里面咱要打造高铁——京唐和京滨,这两条线在北京段和河北段局部是共线的,到河北分叉了,一条往唐山跑,一条往滨海新区跑。城际铁路联络线,未来市民通过这儿到首都机场大概15分钟,到大兴国际机场35分钟,再往南走一个小时就到雄安新区了。



    2019年1月1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

    2016年5月2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开启了这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院长赵立祥说:

    赵立祥:北京特别是中心区,几十年来发展到现在存在很多的“大城市病”,怎么解决?建设副中心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根本性的方法。主要就是要将北京中心区的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移到城市副中心;中心区符合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企业总部迁移到城市副中心;第三个就是中心区的学校、医院、相关的单位和人口一部分疏解到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图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新建道路181条、259公里,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运营。今年1月建成通车的广渠路东延,使中心城区到副中心的行车时间缩短到20分钟。崔先生家住副中心,上班在大望路,交通发展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便利。

    崔先生:出门更通畅了,以前走新华东路那一块就特别堵,现在你要去五环走广渠路就特别快,而且隧道也修得特别好。整个线路更丰富了,出行确实更方便了。



    今年1月20日,广渠路东延通车

    “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将继续加快轨道和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多种交通组织方式。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发改局副局长姚伟龙说:

    姚伟龙:一个标志性的工程就是城市副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还要建成6号线南延、17号线,建成M101线,这是副中心内部的一条轨道交通线,是从南到北的。另外我们还要开工建设M102线,相当于副中心的环线。在道路方面打造“十一横九纵”的路网体系,“十一横”比如说潞苑北大街、朝阳北路、通燕路、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九棵树东路等等;“九纵”像金榆路、商通大道、九棵树西路等等,内部的交通毛细血管就完全通了,副中心的交通体系更加通达顺畅。



    “十一横九纵”路网体系

    北京学校、人大附中等10所市级优秀学校入驻,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投入使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这些可感可见的变化都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姚伟龙说,“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将继续布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姚伟龙:文化方面,首都博物馆的东馆,城市副中心的大剧院、图书馆三大建筑,这是我们重点要建的。此外我们还要建成一些青少年的活动中心,科技馆的文化设施;在教育方面,我们要把第一实验学校、物资学院附属中学等一批市级、区级的优质学校建成,培育壮大潞河中学等一批本地优质品牌的学校;在医疗方面,要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一批医院,满足副中心的看病需求,也服务于周边,像北三县就不用去主城区看了。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美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东部地区关系示意图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带动廊坊北三县的发展。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院长赵立祥说:

    赵立祥:北三县挨着副中心,过去没有协同发展的时候,它是自由发展,建了很多住宅区,很多的人口在北京城区上班,住在北三县,就来回这么跑。怎么利用服务中心的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的功能来带动北三县的发展?副中心重点组织前沿科技、硬科技项目,北三县重点组织中试孵化、制造和配套服务项目。另外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方面,两个区域来共建共享。



    大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林海葱茏,蓝绿交织,

    展开一幅气势磅礴的生态画卷(何建勇摄)

    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美好蓝图将基本实现,运河之畔将崛起一座水城共融、民生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2021-07-02
  • 黄埔打造新城市名片 “长岭之门”核心区项目亮相

    新快报讯记者何璐诗报道长岭居门户地标“长岭门”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昨日亮相。6月28日,“长岭之门未来城市”核心区项目发布会在黄埔区长岭街举办。该项目是长岭街长平立交及地铁站门户的TOD片区统筹项目,将被打造成串联起居住、产业和生态的广州东部“山水中的创新之城”,成为黄埔新的城市名片。



    今年上半年黄埔区出台“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方案,提出“万亿投资”目标,城市更新等社会民生项目是其中重中之重,而“长岭之门未来城市”核心区项目是区委区政府高标准启动的重大项目之一。该活动也是“广东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第六次会议暨2021年第二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系列之一。



    今年3月,黄埔区政府发出“起步就是冲刺”的号召,启动长岭片区的规划建设。据悉,该项目核心区项目总占地约2.5平方公里,所在的长岭片区地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是连接广州科学城、天河智慧城与中新知识城的重要枢纽。该项目将由华润置地与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牵头进行整体片区统筹策划,将在黄埔区委、区政府的大力领导下,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和统筹未来需求出发,大力实施门户形象提升、城市功能补足、产业错位互补、片区统筹发展四大升级策略,构建“一带一心两极两翼”的全新发展格局。未来,将重点打造广汕公路产业景观带核心示范段,超级空中花园,山水城市公园,群众文化综合体,大湾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长岭商住综合体,长平、长龙、联丰厂三大旧改等九大核心项目。



    此番片区统筹改造,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片区统筹”模式开发建设运营,通过发展“以人的创造力为动力”的产业,有机串联城市山水生态网络。片区内九大重点项目齐头并进,将以“山水长岭、人才长岭”的理念打造“山水中的创新之城”。今年,华润置地明确提出了“再造华南”的企业目标,从组织架构到投资实施都重点围绕大湾区进行布局,而其中广州又是大湾区当中的重中之重。此次与黄埔区联手进行长岭居片区统筹策划,对于“长岭之门未来城市”核心区项目,华润置地将从打造超级空中花园、提升城市门户形象,打造高品质城市综合体、构建优质生活圈,统筹片区发展、重构片区新价值等三个维度着手,让该片区焕发新活力。

    2021-07-01
  • 豫东黄河故道 百年绿色传奇

    故道的树

    豫东黄河故道百年绿色传奇

    黄河慷慨却任性。

    生在黄河畔,是幸运的。大河润泽,豫东大地曾一度美丽富饶。

    生在黄河畔,也是不幸的。1855年,黄河改道咆哮北流,留下一条沙荒故道,成为豫东的灾害源。此后,这里风沙漫天、盐碱遍地,草木稀疏难见,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万幸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这里的人民最终战胜灾害,开创出新生活。

    黄河铸魂。故道一代代人拿出重整山河的气魄,历尽艰难困苦把风沙治住,百年“风沙窝”变成“金银铺”,豫东大地再度美丽富饶。能使沧海变桑田的,除了天地造化,还有一种磅礴力量。

    这力量叫抗争——那是浸润了黄河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劲。有这力量在,灾害压不垮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只会把这个民族磨砺得更加坚韧。

    赤子立心。从“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他毁,俺栽;他再毁,俺再栽。俺是为国家,为子孙后代”的“老坚决”潘从正,再到“挺起身,战沙荒;头昂扬,心向党;绿化祖国不能忘”的民权林场人……党员始终冲在前,沙荒地上树丰碑,故道里激荡起一股强大精神。

    这精神叫奉献——那是危难处舍我其谁、不畏生死、不计得失的英雄气。有这精神在,困难打不乱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只会把这个群体锤炼得更显高洁。

    绿色渴望——一代代人矢志不渝,战天斗地把林造,终将平原沙荒区的帽子埋入历史

    绿色,是树的茂盛,是草的青葱,是庄稼在生长,更是人的生存希望。身在茫茫沙荒中,豫东黄河故道的人们对绿色充满渴望。

    一百多年前,黄河在现今的河南兰考县决口改道,豫东沦为平原沙荒区,一年四季绿色稀。

    “白茫茫,野荒荒,三里五庄无牛羊,端起碗来半是黄沙汤。”今年86岁的河南商丘民权林场退休职工翟际法,还清楚记得那时空气中的土腥味儿,尤其一到春季,张不开嘴、睁不开眼、沙尘直往鼻孔里钻。



    在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翟际法老人抚摸着刺槐树。本报记者李嘉南摄

    《兰考县志》记载,1855年至新中国成立,兰考被风沙掩埋的村庄达63个。

    宁陵人哀叹,该县80万亩耕地中,最严重时沙化了三分之一。

    豫东民谣这样唱:“村里村外堆满沙,大风一场不见家,庄稼一年种几茬,十年九年被沙压。”当地百姓饱受风沙之害,苦难说不尽、诉不完、道不休……

    新中国刚成立的1949年,河南省就决定营造豫东防护林带,随后成立了豫东沙荒造林管理处,指导开封以东兰封、考城以及商丘民权、宁陵等黄河故道10多个县的造林治荒。豫东沙荒造林管理处是民权林场的前身。

    1962年,洛阳林校毕业的翟际法来到民权林场。他来时,林区没有路,栽树送苗每天要走十几公里,忙起来顾不上回场部,就挖个地窨子铺上麦秸睡,吃饭是啃红薯干馍、喝凉水,更难忍的是干着重体力活却吃不饱。

    “不怕刮风沙打脸,不怕流汗湿衣衫,就怕肚里缺饭餐。”翟际法说,除了这些调侃的顺口溜,当时也编了很多鼓劲的劳动调子。

    造林忙,忍饥肠

    你想爹,我念娘

    大家想的都一样

    挺起身,战沙荒

    头昂扬,心向党

    绿化祖国不能忘

    就这样一边鼓劲,一边栽树。尽管条件苦,民权林场一个春季却能造林6000多亩。

    “造林没日没夜干,家庭担子一头沉,全压给了老伴,她早早没了,是累死的。”接受记者采访时,翟际法老人眼泛泪光,一度哽咽。

    二儿子出生后,就被送到山东他大姨家养,取名“鲁民”,长到能生活自理才回家。

    小女儿出生6个多月,才见上第一面。

    放不下手植的这片绿,翟际法献完青春献子孙。二儿子翟鲁民进了林场,大学学园林专业的孙子翟文杰也回了林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处,不变的是守望绿色的初心。

    翟鲁民1984年来到民权林场,最初干的是护林民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偷盗树木现象较为严重,有人甚至带着土枪来偷,翟鲁民需日夜守护。

    他那时骑着摩托车,在沙地里追盗木人,追得急,摩托车倒地,腿多次被压在摩托车的滚热排气筒下,经常烫得旧疤未愈、新疤又起。

    林业体制改革后,民权林场曾变为差额预算事业单位,职工收入一度较低。

    “为落实每年的造林任务,林场资金周转不开,还曾多次借用职工工资。”翟鲁民说,林场人勒紧裤腰带,才保住这片林海。

    几十年努力,民权林场人营造出6.9万亩森林。与此同时,豫东各地造林治沙也是任任接力、代代坚守。如今,豫东黄河故道一带已是绿树成荫、果园遍地、良田万顷。

    生态好了,引来鸟儿用翅尖点赞。当前,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聚集了青头潜鸭、黑鹳等鸟类160多种,俨然已成鸟类天堂。

    如今民权林场的功能,已逐渐从防风固沙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方向转变。作为第三代务林人,翟文杰已工作10多年,仍感觉身上担子不轻。

    “最大压力来自如何学好护林新技术、优化好树种结构,与老辈人相比,这算不上困难,当年那么难都能干好,我们这代人能干得更好。”翟文杰说。

    金色梦想——前人栽树后人接力,百年“风沙窝”再度变富饶地,穷困面貌彻底甩掉

    6月的豫东,大地一片金黄,这是小麦的收获季。

    413公斤,这是兰考小麦今年的平均亩产。

    38.5公斤,这是《兰考县志》对1949年的小麦亩产记录。

    焦裕禄1962年来到兰考,发动群众栽泡桐,治住了风沙,当地逐渐实现林茂粮丰。兰考县、民权县、宁陵县……绿树护佑下,豫东黄河故道一个个曾风沙肆虐的地方,入列全国产粮大县。

    在这个丰收季,兰考县徐场村墨武琴坊当家人徐亚冲、卫晨欣夫妇喜得千金。

    说起这桩美好姻缘,也离不开泡桐。

    历经风沙与岁月的洗礼,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的泡桐长成材。由于黄河故道土质、气候特殊,生长于此的泡桐木质疏松、不易变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兰考出现一批木匠,把泡桐做成风箱、电闸盒,带出去销售。

    一次在上海,上海民族乐器厂专家偶然发现,徐场村村民代士永卖的风箱,拉动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他们试着拆下来做成音板,这一试,让兰考泡桐在民族乐器加工行业走红。

    当时一块长1.7米、宽0.3米的板材才卖三四元,可做成乐器却能卖到四五百元。代士永不甘心,高薪聘请外地制琴师傅,1988年创办了兰考第一家乐器厂。有了示范,越来越多村民放下锄头造古琴,徐场村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村”。

    徐亚冲从小跟着父亲学做琴,但他不满足于父辈只懂做琴不懂演奏,就外出拜师学艺。懂了演奏,做琴的品质随之提升,再不像父辈那样愁销路。

    收获,不止事业,还有爱情。2017年初夏,在西安当音乐老师的卫晨欣来到徐场村选琴,经过一处农家小院时,被飘出的琴声所吸引,进去一看弹琴的正是徐亚冲。

    “当时觉得很诧异,村子里竟有会制琴又会弹琴的人。”卫晨欣说,后来两个人越聊越深,最后走到了一起。

    琴瑟和鸣,佳音频传。结婚后,徐亚冲、卫晨欣分别被兰考县评为当地的古琴制作传承人、古筝演奏传承人。

    “泡桐是我的吉祥树。”徐亚冲说,泡桐做出来的古琴改变了我的人生,给我带来福运。

    从“治沙树”到“致富树”,泡桐福泽一代代兰考人。

    泡桐、梨树、刺槐、葡萄、白蜡杆……穿行在豫东大地,当年的防风固沙树郁郁葱葱,百里黄河故道满眼绿。宁陵20多万亩的酥梨树已成当地“农业名片”,民权葡萄酒名播全国,白蜡杆制成的工艺品广销海内外。

    2017年,兰考县率先脱贫。2020年,民权、宁陵等县脱贫。豫东黄河故道彻底甩掉穷困面貌。

    红色信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沙荒地上树丰碑,故道激荡英雄气

    中华民族历史上多灾多难,为何还能传承5000年屹立至今?在豫东黄河故道,或许能找到答案。

    上古时,商丘一带是燧明国。燧人氏教民人工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更留下燧木取火的励志故事。

    燧木取火、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面对未知的自然及无常的灾难,中华民族绝不逃避、永不服输,紧要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敢舍生以顽强抗争。

    1965年冬,当代新闻名家、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来到豫东平原采访,在这片风沙肆虐之地,又发现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两位共产党员:一位是兰考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另一位是宁陵的植树老人潘从正,人们称他“老坚决”。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今天,在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里,一把被顶破的藤椅,昭示着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的坚毅。

    “老坚决”潘从正是宁陵县万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他在世87年,却有半个世纪抛家离舍,同妻子住在沙荒地里培育苗圃植树造林。风沙曾掩埋过他,断粮几乎使他送命;病了,他不肯离开,老了,还趴在地上拖着土袋修了50米坡路。

    如今,潘从正治荒的那2000亩风沙地已是良田茂林。他生前说:“人生也是一棵树,也应该多结果。”

    潘从正留下的不仅有良田,还有精神之果。现今,潘从正故居经常会有来缅怀他的民众,缅怀一名共产党员为国家为人民缀网劳蛛的精神。

    悠悠百年,豫东黄河故道之所以能沧桑巨变,因为有千千万万个焦裕禄、潘从正。

    在民权,典型代表是民权林场几代造林人。佟超然,这位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1962年来到民权林场,一生选育出刺槐、杨树等优良品种十几个。他最早分配在原国家林业部工作,中间有读研究生、调外省林业厅等多次离开的机会。然而,佟超然一旦离开,民权林场的树种选育就没法开展。

    最终,他选择了留下。

    “没啥后悔不后悔的。”这位今年82岁的老人说,“我出生在河北革命老区,从小受党教育和培养,上到大学,家里没出一分钱、没拿一斤粮,报效国家是本分,工作上听组织需要。”

    在宁陵,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几代果树专家的故事也感人至深。1964年,响应国家在黄河故道“发展果树,改造沙荒”的号召,崔致学、黎彦等果树专家来到宁陵县。防治病虫害、选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几代果树专家扎根故道60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受到果农真心认可。

    在宁陵县石桥镇万顷梨园中,果农自发立起三块高3米多的功德碑,把几代果树专家的名字一一刻上,字里行间尽是感恩之情。

    这些创造传奇的人,正如穆青在潘从正墓志铭中所写的那样:

    他年复一年地把自己的岁月刻进了树木的年轮,用满头的白发换来了大地的锦绣。你看,那高大的树干,是他坚实的身影;雪白的梨花,是他高洁的灵魂;绿色的风涛,是他爽朗的笑声;郁郁葱葱的林带,是他生命长青的丰碑……(记者王丁、刘怀丕、张浩然)

    2021-06-30
  • 请你共同守护滨湖风光带“城市名片”

    白云湖滨湖风光带自改造以来

    “滨湖八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光打卡



    为维护好园林景观提升成果

    营造更加优美洁净的游园环境

    白云公园管理处主动作为

    不断强化对滨湖风光带的管理和服务



    洁净环境,维护园区秩序。增派10名园林工人和8名安保人员,不间断对滨湖风光带进行清扫保洁,对园区内的长凳、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进行擦拭维护,全天候清洁公厕卫生。



    加强巡逻值守,劝止园区内宣传促销和摊贩占道经营行为,保持园区道路畅通。督促园区建设方养护花草树木,及时浇水除草,维修更换损坏的设施。增添环卫设施,投放2只垃圾箱和26个垃圾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加强值守,保障游客安全。强化园区的夜晚值守,白云公园管理处班子成员每晚轮流带班,23名工作人员划片包干,各负其责。

    园区监控室实行24小时安保值班,不间断播放游园温馨提示,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8日接管园区以来,工作人员帮助找回走失的儿童30余名。

    白云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揭运福表示,近期“滨水八景”还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希望广大市民爱护园区生态环境和配套设施,不要踩踏草坪和折损花木,共同守护好这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2021-06-29
  • 济宁城际公交开通8周年,打造济宁城市名片、行业标杆典范

    6月25日下午,济宁城际公交8周年庆典“文化铸就品牌数据引领创新”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济宁城际公交总经理张明秀从运营管理、品质服务、安全节能、党建文明等方面汇报了城际公交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社会责任履行成果。

    在当天的举行的济宁城际公交开通运营八周年义务监督员座谈会上,参会的监督员对城际公交8年来在社会责任履行、锐意创新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赞誉。

    济宁城际公交董事长骆秀贞说,城际公交的发展壮大,倾注着各位义务监督员的汗水和心血,对他们多年来对城际公交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将探讨听取社会各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持续打造百姓满意、政府放心的城际公交民心工程而不懈努力。

    与此同时,济宁城际公交集团总部和各分公司同步举行“扫码领奖”活动,乘客扫码下载”城际公交APP“,即可领取印有城际公交LOGO的T恤等奖品。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交通强国建设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一年,还是济宁城际公交文化品牌提升年。济宁城际公交汲取儒家文化内涵,打造C605济宁至曲阜圣城专线,以儒家文化为主题,对车厢、拉手、多媒体视频等进行包装打造,让乘客在乘车途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城际公交文化品牌与儒家文化进一步沁润交融。通过公交运输模式,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发展,助推全市打响“济宁文旅”整体品牌。

    济宁城际公交响应国家交通治理政策,实现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2020年1月成立城际城乡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公交运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全域感知乘客的出行需求,进行精准客流OD计算分析,实现公共出行流程再造,持续推进线网优化,保障乘客高效出行,提升运营服务效率。

    通过大数据对客流进行精准分析,城际公交于2021年进行智能服务升级,在原有公交定位实时查询的基础上,APP客户端实现了老年卡年审、IC卡办理、IC卡充值、乘车码充值等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对接了实时公交查询、实体卡和电子卡的在线充值,以及刷卡和刷码乘车,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项业务,更好地满足市民个性化、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济宁城际公交响应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实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的通知,提前6个月实现老年人刷身份证免费乘车。

    今后,济宁城际公交将依托大数据支撑,将管理和服务提升推向深入,持续为乘客提供优质的城际出行服务,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品牌内涵,围绕“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落实“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要求,以“一线一区一主题,一车一站一风景”为主题,打造城际公交精品公交线路,努力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将城际公交打造成济宁城市名片、行业的标杆典范。

    2021-06-28
  • 艺术介入合肥地标 擦亮城市名片





    艺术节开幕式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中新网合肥6月20日电(刘浩)安徽大学文化与创意研究中心联袂合肥金大地东西街发起的2021合肥首届青年空间艺术节19日下午亮相合肥市街头。

    本次艺术节的活动地点选在了合肥市怀宁路的金鹊桥,它是连接金大地东街和西街的空中走廊。

    据主办方介绍,从桥开始,尝试探索一种艺术景观融合城市规划与风貌建设的新模式。是否可以用青年艺术植入的方式去介入城市里经常路过、却没有关注的城市公共空间?这是一次探索性的文化活动,做公共空间的内容常态运营创新,从艺术介入动态化到实现艺术介质常态化。



    桥上的艺术装置展主办单位供图

    本次艺术节由五个板块组成,分别是低空飞行—合肥首届青年空中装置艺术展、艺术介入-YART青年艺术驻地计划、6月26日开展青年音乐节—磊叔的夏天、6月20日上演青年戏剧节—新青年、合肥首个青年艺术市集—西红柿市集。其中,“低空飞行—合肥首届青年空中艺术装置展”率先与合肥市民邂逅。

    “低空飞行”是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一个旅行项目,希望能借用一种低空鸟瞰的姿态,带大家看遍日本的内部与细节,凝视日本魅力的真谛。2021年合肥首届青年空间艺术节就以“低空飞行”为主题,开始“艺术低空近距离”介入城市生活空间及方式更新,展开城市空间化、空间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实践,让大家理解“艺术更新”“新青年群体”到底是什么,包括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青年力量再传达等等多个方面。

    在金鹊桥上,8个透明展柜一字排开,这是合肥第一次在低空的艺术展,展览邀请汪昊、陆紫灵、范倩颖三位合肥知名青年艺术家作为主创,同时邀约安徽大学、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三角青年优秀学生参与,作品涉及观念、新材料等,方向为青年对生活、社会热点的艺术创作。

    “一座文化自信和富有文化智慧的城市,一定会有街头公共空间青年艺术的存在。”本次展览策展人黄十三在接受采访时说,合肥作为一座昂首崛起的城市,用青年艺术擦亮城市新名片,不仅可以给合肥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更能给城市探索文旅发展带来一些思路。



    市民观赏展出的作品主办单位供图

    “将一个可以遮挡住一个成年人的巨大面具置于繁华的金大地东西街商业区的人行桥之上,会发生什么?”青年艺术创作者汪昊此次带来的作品名叫"Mask面具",“展品正面的参展人驻足观看这个巨大的面具,可在展品背面,参展人在观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面具观察观展的人。”汪昊说,通过面具,形成了一种简单有趣的观看与被观看的互动,展现了社会、人性的复杂。

    金大地东西街项目总经理周菊红说,在策展的同时,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与金大地东西街还联合发起2021年合肥首届“YART青年艺术共生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期待这次站立在合肥街头的装置展,能用艺术勾勒出合肥文化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为增强合肥的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内涵做出贡献。”(完)

    2021-06-25
  • 京港澳高速:纵贯南北的宏阔交响

     京港澳高速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它连接华北、华中、华南及港澳地区。从首都出发,一路向南,可以感受区域协调发展奏出的宏阔交响。

      协同发展聚集要素

      京港澳高速公路北京段是北京市车流量最大、最繁忙的交通干线之一,途经北京良乡大学城、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琉璃河湿地公园等产业园区和生态公园,不仅便利了人们出行,也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

    2021-06-24

  • 首 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