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明确,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通知》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培育全国性民俗节日、打造做强乡村产业重要载体、搭建展示农民风采特色平台、用好促进城乡消费有力抓手等4个方面,组织开展一批乡村特色浓郁、农民喜闻乐见、群众广泛参与的庆祝活动,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力量。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推广,严守纪律规定、抓好安全生产、搞好调度总结,扎实开展节日筹办工作。

    2023-08-04
  • 山东青州:“石头村”的艺术蝶变

    新华社济南8月3日电题:山东青州:“石头村”的艺术蝶变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山头村,背靠凤凰山,遍地是石头,曾是一个“土货不出、外客不入”的穷山村。如今,这个沉寂已久的村子因为一场艺术改造,探索出一条集艺术、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发展路子。

    以前,山头村安在凤凰山半山腰上,最不缺的就是石头。用一些村民的话说,“看着满地石头就来气”“穷得只剩石头了”。后来,为了生活便利,村民逐渐搬到山下居住,山上的石头房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破败为残垣断壁。



    凤凰引民宿艺术村里的露营帐篷。新华社记者陈国峰摄

    “没想到现在石头也能生钱。”令村民想不到的是,凤凰山下的山头村正经历“凤凰涅槃”。炎炎夏日,天气晴好,踱步村中,民宿、咖啡馆、小酒馆、书房、艺术集市、露营地等,不一而足。一到周末或晚上,这里就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

    改变源于一场艺术改造。今年2月,村里将空闲的宅基地清理出来收归集体,与企业合作在废弃的老村落原址上,建设凤凰引民宿艺术村。艺术村建筑所用的石材主要来自废弃的老屋,按照原始村庄的肌理和风貌,准备打造46套艺术民宿院落。



    山头村建成的民宿外景。(受访者供图)

    据凤凰引民宿艺术村项目投资人、总设计师田齐介绍,民宿艺术村以凤凰形状分布,头部设置景观,而后是露营区、咖啡馆、超市等休闲娱乐场所,民宿院落沿两翼分布,通过别致的设计和艺术的植入点亮乡村。目前,部分民宿已开门纳客,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游客可在此赏朗月星空,听鸟叫虫鸣。

    “以前老村破破烂烂、满地垃圾,每次人居环境检查都扯后腿,现在成了全镇最美的村庄。”山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军说,村集体经济也不再空壳,一年光房屋租金收入就有10多万元。过去石头是发展障碍,一说山头村,没人愿意来,现在石头房成了宝贝,游客抢着来。



    山头村就地取材用石头砌成的景观墙。新华社记者陈国峰摄

    艺术村建设也给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山头村本来就盛产石匠,老手艺又派上了用场。村民李有伟说:“看着小时候的老村在我们手里恢复模样,而且每天都在变美,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据邵庄镇人大主席王晓晴介绍,像山头村这样的村庄已在邵庄镇多点开花,他们在乡村建设中,融入“乡村美学”理念,运用“美学+产业”的模式,打造了一批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下一步将在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2023-08-04
  • 湖北天门:“农”墨重彩绘“丰”景


    美丽乡村新图景。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盛夏时节,陆羽故里,万物葱茏。

    沐浴着灿烂阳光,随处可见农田平整成方,渠系纵横相连;标准化种植基地,各种农作物郁郁葱葱;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产销两旺……目之所及,皆是大好“丰”景,一幅“农”墨重彩的“三农”画卷正在湖北天门徐徐铺展。

    上半年,天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农业强市”目标,对表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任务清单,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建设,夏粮夏油喜获丰收,在田作物生机盎然,“菜篮子”供给稳定,广袤沃野充满希望……

    守好底线——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





    天门市标准化种植基地。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7月中下旬,正是天门市晚稻插秧的黄金时节,九真、皂市、佛子山、石家河……一台台插秧机来回“奔跑”,科技赋能绿色水稻,守护粮食生产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天门市积极开展春播春管、夏收夏管,全力稳定双季稻生产,强化防灾减灾,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早稻生产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种满种足,颗粒归仓。全市小麦、油菜总体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夏播夏栽按时完成。

    一组组递增的数据,背后是一份苦干实干、顶压前行、难中求成的“三农”答卷——

    1-6月,天门市落实粮食种植面积242.15万亩,超额完成240.11万亩目标任务;大豆种植面积40.10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3%;油料播种面积76.4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1.27%;蔬菜累计播种15.6万亩,产量51.96万吨,同比增0.44%;生猪出栏38.93万头,完成目标任务的59.61%;水产品产量6.37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6.33亿元,按现行价计算,同比增5.3%,均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天门市加大力度实施统防统治、化肥减量增效及“三新”技术配套集成推广,让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大市的主基调。

    一组数据见证汗水与变化:上半年,实施小麦、油菜统防统治面积110万亩次、58万亩次,覆盖率达51.59%、53.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1万亩次以上,在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上实现突破,建立化肥减量增效升级版示范面积4万亩次。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强化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预警监测和防控,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控制。

    围绕重点——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建设起步成势




    科技赋能。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吊塔林立、焊花飞溅……在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地,建设现场如火如荼。截至6月,该园冷链区基础施工完成,主体钢构安装完成60%,农产品交易区基础施工完成80%,结算大厅启动施工,污水厂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封顶。

    为加快推进华中蔬菜集散基地建设,天门市印发了《天门市建设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市建设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领导小组,并形成相应的年度重点任务工作清单,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实行“月报送、季调度”工作模式,定期不定期碰头研究工作进展和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构建了“市委市政府统筹——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参与——乡镇办场协同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按照“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思路,突出“集”与“散”两大核心功能,天门市加快打造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

    扩基地——全市万亩以上蔬菜种植专业镇达到10个、千亩以上蔬菜种植专业村超过50个、50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30余家。

    建示范——按照“示范顶天、服务立地”原则,在蒋湖农场规划建设3000亩的天门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园,包括3个功能区、6个作业板块、9个服务单元,建成后将成为服务蔬菜产业的示范基地、开展院市合作的试验基地、市民参观的科普基地。

    搭平台——引进深圳望家欢农产品集团,依托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运营天门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安全检测溯源中心、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和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

    拓市场——目前已有17家市场主体使用“壹品天门+企业商标”,总销量达万余吨,销往武汉、广州、成都、长沙、北京等多个地方。

    做强链条——深挖“土特产”延长产业链





    鑫天农业试水小龙虾深加工。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既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更要产业融合、百业兴旺。上半年,天门市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四大农业产业链,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锻粗延长农业重点产业链。

    佛子山稻米、张港花椰菜、多宝白萝卜、拖市土豆等天门蔬菜为什么这么火?

    “我们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形成集育苗、种植、清洗分拣、冷链物流、深加工、品牌打造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

    鑫天农业的小龙虾缘何“蹦”上欧美人的餐桌?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深加工是关键。”鑫天农业负责人说,小龙虾深加工是鑫天农业试水全产业链发展的又一举措。过去,公司主要加工花菜和毛豆,每年加工完蔬菜后,生产线有4个多月的闲置期。如何让生产线活起来、全年无休地动起来?鑫天人想到了小龙虾深加工,经过加工包装后,虾仁大部分出口欧美。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天门市蹄疾步稳——

    强招商——截至6月底,农副产品(含蔬菜)深加工产业已签约农产品项目7个,总投资额7.91亿元,涉及鮰鱼加工、半夏饮品、休闲食品、智慧农业有机肥生产、谷利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开工项目4个,竣工投产项目3个。

    壮龙头——培育壮大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产业链,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上半年新申报市级龙头企业7家。

    树品牌——“壹品天门”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名单,知识产权登记保护已完成,已与17家授权主体签订授权使用许可合同,并通过授权使用培训会提升品牌使用水平;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申报使用“天门黄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开展“二品一标”认证,已新增绿色食品7个,有效期内的“二品一标”企业共20家产品37个,总面积为31.1万亩。新组建市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协会,依托市粮食协会、蔬菜协会、天西农产品产销协会、领尚农业产业联合体等组建平台,制订产品上市等级标准。

    重科技——与省农科院、长江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单位签订科技协议,建立“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团队+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链式推广服务体系,以高效种养水平提高综合价值。

    和美乡村——“幸福”是村民最自信的名片





    美丽乡村新图景。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盛夏时节,在黄潭镇七屋岭村,来自武汉的游客张女士一行游览了乡野美景,品尝了香甜的桑叶馍,连声感叹想不到乡村也能开发出这么好的原生态美景、美食。

    七屋岭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打造三军菊花、知青农场等特色品牌,做精“一日游”线路——品黄潭米粉、拾竟陵文化、赏三军菊花、忆知青岁月、摘四季瓜果、游美丽乡村,将周边19家生态产业园“串”起来,丰富美丽乡村农旅产业融合循环线内涵,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不再是单一供给农产品的地方,还承载着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重要功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门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域谋划、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整体实施”的原则,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天门市制定了《天门市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已明确本年度建设23个“试点村”、改造两条“主干线”、抓好两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切入点”的建设任务;对全市2019年到2022年已完成项目建设的483个试点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评价,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天门市关于建立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如今,路宽了、厕改了、水清了、灯亮了、花开了、绿满了,一幅幅家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新图景不断展现。

    浩荡东风今又起,田畴沃野绘新篇。行走天门大地,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缔造工作如火如荼,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陆羽故里,一串串坚实脚印正铺就“三农”无限的希望、一个个丰收之果正散发出独特的芳香。

    2023-08-03
  • 山东曹县:黄河故道荷花开



    近日,山东曹县第五届荷花节·电商节在曹县万亩荷塘风景区举办。近年来,曹县着力构建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海、万亩森林组合体系,打造黄河故道支撑地方发展的生态走廊。每年六七月间,荷花绽放、游人如织,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2023-08-03
  • 灵武市“黄河金岸 醉美梧桐” 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幕



    本报记者李秋玲

    2023年8月4日,灵武市“黄河金岸·醉美梧桐”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将在梧桐树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隆重启幕。8月4日至8月6日多项精彩主题活动纷至沓来。

    8月4日的开幕式除启动、颁奖仪式外。还有精彩纷呈的表演,可爱的吉祥物发布,动听的原创歌曲《梧桐树下》、高难度杂技《梧桐力量》、传统表演《川剧变脸》、百人葫芦丝,电吹管联奏等。为开幕式的成功启动增加光彩。

    8月4日至6日,为期三天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以“黄河金岸·醉美梧桐”为主题,涵盖广告语征集、乡味美食、西瓜文化、宣传推介、亲子体验、媒体采风、文艺汇演、书画展览8大特色主题,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品味民歌和舞蹈的文化盛宴、品尝独具特色的美食风情,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超多精彩主题活动:本土乐队领衔乡村文化旅游电音节、西瓜种植技能大赛-沙坝头村第九届西瓜文化节、“寻味梧桐”乡村特色美食大比拼、房车营地、儿童游艺、萌宠乐园、马戏团表演等。在梧桐树下等待大家的参加。

    近年来,梧桐树乡深度融入灵武市“1535”生态经济体系,围绕“精品农业观光小镇”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水稻、露地瓜菜、优质牧草等优势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先后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巾帼文明岗、自治区文明乡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让我们一同期待灵武市“黄河金岸醉美梧桐”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的成功开幕。

    责任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8-03
  • 乌兰浩特的“绿富美”逆袭

    小暑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打卡,体验这里的蓝天碧水。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洮儿河湿地风光景区等一系列旅游项目,日渐完善旅游功能,逐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一湾树影三面水,水琼天碧处处花。走进神骏湾生态体验区,湛蓝的天空、松软的沙滩以及丰富的娱乐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们或游玩嬉戏,或打卡拍照,一派欢快景象。

    “孩子放假了,今天带他出来玩,这里的休闲娱乐项目很多,体验感不错。”游客杨先生这样说道。

    美丽的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原是一片废弃砂坑,2019年,乌兰浩特市依托洮儿河水资源及其近郊优势整体规划,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已成为洮儿河流域和乌兰浩特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市民及广大游客亲水戏水的乡村旅游打卡地,被称为乌兰浩特“小三亚”。

    在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山花烂漫,流水潺潺,担任景区观光车司机的附近村民包玉平正对观光车进行日常维护,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他自2019年来到景区工作后,每年能够收入4万元。包玉平高兴地说:“这个景区建设以后环境变好了,还为我们周围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日子越过越好啦!”

    而在多年前,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山体裸露、植被匮乏。通过2017年乌兰浩特市全面启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对区域内原有5座、5万平方米矿坑进行山体修复及山体改造,让废弃矿山华丽转身,转变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乌兰浩特市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河流、滩涂、草地、森林……多种自然元素的叠加,汇聚成景色优美的湿地风光。乌兰浩特市于2022年投资建设洮儿河湿地风光景区,景区以生态展示和湿地体验为主,建设了林溪泛舟、生存秘岛、风情田园等体验项目。游客们漫步在静谧湿地、体验原野乐趣、对话自然生态,尽情享受“洮儿河绿色明珠”的独特魅力。

    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高原表示,洮儿河湿地风光景区自4月29日开园至今接待游客12万人次,在景区建设中始终坚持“开发为了富民、产业必须带民”发展理念,推动湿地公园及周边村屯协同发展,把红联六队作为景区延伸点,利用观光车将景区与红联六队串联起来,形成互动,有效构建“游玩在园区,吃住在村屯”的融合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

    2023-08-02
  • 古风古韵美如画 “打卡”贵州青岩古镇

    状元蹄、玫瑰糖、鸡辣角,风味美食独树一帜;纸扎、素席、竹雕,民间技艺精彩纷呈;寺庙、楼阁、宫祠,明清建筑交错密布……夏日时节,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青岩古镇游人如织,沿着古镇主道明清街拾级而上,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镇,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至今已有638年历史,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至今,古镇内仍保留有古城墙、石牌坊,以及寺庙、阁楼、民居等明清古建筑群。

    历史上,青岩古驿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一段,起着沟通贵州到广西、广东直至北海等出海口的作用。近年来,当地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打造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服务等措施,实现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融合发展,为古镇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3-08-02
  • 贵州:“15分钟”的便民尺度 居民生活的幸福跨度

    15分钟能做什么?去运动点健健身?去医院挂个号?去书屋看会儿书?或者去菜市买点今天的新鲜蔬菜?15分钟对于贵州城市居民来说早已从时间的长度升级到了便民的尺度、幸福的跨度。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动15分钟生活圈等城市现代商业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时过半年,“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已在贵州各市州、各区县如火如荼地进行。

    问计于民

    将决策权交给城市真正的主人

    “15分钟生活圈”怎么建?如何建?对于第一批入选“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的贵阳以问题为导向,将决策权交到城市居民手中。

    2021年12月,贵阳市发布“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全覆盖的便民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为使居民能更加深入参与“一圈两场三改”的规划建设中、为了解居民对于“一圈两场三改”的意见和看法,贵阳市云岩区在小区大门出入口张贴了“一圈两场三改”的调查问卷二维码。“这样挺好,花几分钟填写,就可以改善小区的各个方面,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我提交了关于新建电瓶车车棚的建议,希望能被采纳”……在云岩区文昌阁堰塘街46号的入口,社区居民对只需扫一扫,便可以对所居环境提建议、切切实实改善居住环境的便捷性赞不绝口。




    新建的电瓶车棚。赵毫摄

    为打造更有品质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贵阳市观山湖区在项目前期深入走访调研,细致摸底、全面梳理工作,了解辖区各街道、社区实际,最终拟定适合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街道并制定《观山湖区“一圈两场三改”综合文化站(中心)运维工作方案》。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观山湖区已建成1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38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完成了25个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文化生活圈的打造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础,并加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观山湖区文化馆活动部负责人董梅介绍。





    居民在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综合文化站练习书法。陈杨摄

    以民为本

    把优质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15分钟生活圈”说到底是“百姓圈”“人民圈”,只有切切实实地为民服务,真真切切地将老百姓放心上,才能够让“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民,才能将“15分钟”由时间的长度转化为居民生活的幸福跨度。

    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力,激活公共文化设施潜能,延伸公共服务网络,秉承着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了集学习、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把优质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家里没事的时候,我就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看看书,消磨时间,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退休后的韩丽娟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在小区楼下,出门5分钟就到了,平时除了来看看书,还会约上三五好友来写写字、下下棋、玩玩游戏,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市民在城市书房看书。彭资竣摄

    “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建设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也已成为服务基层参保群众的前沿阵地,切实打通了黔东南州医保经办的“最后一公里”,也为百姓办理医保业务节省了来回跑路的时间。截至2022年,黄平县12个乡镇的卫生院均已设立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点、142个行政村村委会均设立医保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可办理17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村委会可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和登记、门诊费用手工(零星)报销、住院费用手工(零星)报销、医保电子凭证申领等4项医保服务事项,医保经办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实现百姓不用出村就可办理高频医保业务。




    工作人员正在给居民宣传创文知识。李平、文政松供图

    除此之外,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今年4月也开展了“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工作。“为了打造方便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我们增设了充电桩、小微市场、微田园、微工厂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接下来,我们将提升居民的素质,大力宣传创文的相关知识,提升居民的文明意识。”玉屏县康华社区工作人员罗志晃介绍。目前,玉屏县已规划设置了84个“15分钟生活圈”,每个“圈”都包含了一系列日常生活所需服务的公共设施,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学校、银行金融网点、公交站点、医疗服务机构、购物超市、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为群众日常出行及外来游客游玩,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城市社区生活圈,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3-08-01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挖掘生态价值 推动机制落地——浙江丽水保护绿水青山“金饭碗”

    新华社杭州7月31日电题:挖掘生态价值推动机制落地——浙江丽水保护绿水青山“金饭碗”

    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站在民宿的小院里放眼望去,群山蓊郁苍翠,水库澄澈明净,优良的环境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丽水遂昌县上林山舍民宿负责人濮家栋说。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超过3500座,是华东地区“生态屏障”,也曾是浙江省内“后发地区”。近年来,当地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挖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



    图为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古堰”通济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无形的生态价值如何量化?自2019年确定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来,丽水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为切入点,率先破题绿水青山的可量化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体系。

    距遂昌县城20多公里的大田村依山傍水,溪水穿村而过,万余亩茶园依山势起伏,自然资源丰富。

    “生态产品想通过出让交易、转移支付、抵押担保等实现经济价值,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相关负责人说,工作人员先确定地域范围,编制生态产品核算清单,核算大田村所有生态产品的功能量,再运用经济评估的方法将功能量转化为价值量。

    “GEP核算让我们对绿色‘家底’有了更清晰的掌握,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大田村党总支书记项萍介绍,借此契机,大田村以万亩茶园项目为引领,建设骑行绿道、驿站等基础设施配套和旅游度假办公综合体,在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起到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图为丽水松阳县松阴溪流域一景。(陈碧鑫摄)

    生态溢价,在土地资源上也能量化。云和县探索“经济产出价值+生态环境增值”的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方式,科学量化出让地块的生态价值,明确生态环境增值部分专用于生态环境改善建设,形成“使用者付费、保护者受益”的格局。

    自2020年7月,首宗“生态地”以137%溢价率成功挂牌出让以来,截至2022年底,云和县共挂牌出让8宗“生态地”,获得163.5万元生态环境增值,云和县紧水滩镇2个山体修复项目已申报生态修复项目专项资金。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体系,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率先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率先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一个个先行先试的创新成果在丽水落地。

    立足绿水青山,近年来,丽水还打造了“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等“山”字系文旅品牌。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的地级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解决了困扰零散农业主体的标准化、产品营销、冷链加工、物流配送等难题,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促进了生态溢价,“丽水山耕”营销总额超过100亿元,平均溢价30%以上。

    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在丽水得到生动诠释。据统计,2022年,丽水市9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水断面占99%,总体水质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81.7%,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7%。同期,丽水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70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

    2023-08-01
  •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针对台风“杜苏芮”残留云系北上给华北、黄淮等地带来强降雨,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已下发预警通知的基础上,于30日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根据应急响应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要加强应急值守,密切监测评估灾情,落实落细防汛救灾措施,要提前清理疏通沟渠,检修加固种养设施,排查安全隐患,准备应急排涝机具。

    应急响应提出,相关地区要组派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包县包乡、进村入户,指导灾区及时抢排积水,加强分类管理,科学追肥,强化病虫害防控,促进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对受淹绝收田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2023-07-31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产业兴旺 乡村和美 人才汇聚——山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观察

    勾线、分染、罩染、点花蕊……山东巨野县洪庙村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的画室里,农民画师桂怀芳手拿两支画笔交替使用,一笔一画中,一朵风姿绰约的牡丹花跃然纸上。“这幅画长10米、宽80厘米,半个月就能画完,能挣到4000元。”她指着正在创作的牡丹画说。



    “下地是农民,提笔是画师。”1.1万余名工笔牡丹农民画师,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巨野县,依靠画画走向富裕的农民画师们,正用灵巧的手勾勒出一幅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7月24日,农民画师桂怀芳在巨野县洪庙村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创作牡丹画。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特色产业带农致富,乡村和美宜居宜业,人才汇聚活力迸发。记者日前在山东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山东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齐鲁乡村正在巨变中迈向全面振兴。

    特色产业遍布农民增收有道

    驱车驶出滨州—德州高速公路乐陵收费站,不远处广告牌上的“中国味都·寻味杨安”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走进山东华百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复合调味品经过糊化、灌装、杀菌、包装等工序,进入仓库等待发运。

    “经过近50年发展,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和香辛料深加工基地。”乐陵市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说,杨安镇有调味料生产企业267家,年产值突破220亿元,全镇近5万人口中,三分之二从事调味品及相关产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山东用好乡土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直播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壮大,不少农民吃上了“文化饭”“调味品饭”“旅游饭”“分红饭”。

    曹县汉服产业有上下游企业2186家,网店12797个,从业者近10万人;蒙阴县蜜桃种植面积71万亩,农民80%的收入来自蜜桃产业;东营垦利农高区的传统渔业村老十五村转型为“渔业+旅游+体验”,去年集体经济组织股东每股分红8000元……



    7月25日,曹县一家生产汉服的公司展厅内展示的各种汉服。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乡村产业遍地开花,农民收入节节攀高。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10元,增速连续多年“跑赢”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2,呈持续下降态势。

    乡村面貌焕新宜居宜业和美

    地下是萤火虫水洞5A级景区,地上是石板路、青石墙、红瓦房装点的沂蒙小村落……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借景区带来的客流,对村庄进行沂蒙山村特色改造,发展起民宿、农家乐,实现了“景区村中建,村在景区中”。

    乡村振兴,既要“颜值”,也要“气质”。

    走进蒙阴县垛庄镇长明村,整墙的“两山”超市积分榜张贴在村口醒目位置,全村690户的积分情况一目了然。“村民参与村庄共治就可获得积分,凭积分换取米、面、油等物品。”村党支部书记刘乃江说,通过积分激励,长明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治理,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汪塘治理、文化广场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7月19日,蒙阴县垛庄镇长明村墙上张贴的“两山”超市积分榜。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近年来,山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文明行动,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500个、“美丽庭院”近300万户,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升级。同时,推行积分制、信用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说,今年,山东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并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建设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

    人才引育留用合力推进振兴

    “有女莫嫁西墙峪,光有大山没有地。”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但多年来贫穷闭塞。2019年,“90后”大学生王成成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发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优势,带领村民建设红色记忆馆和亲水平台、景观水面水坝等设施,山村环境和群众收入得到明显提升。

    人兴则村兴。山东瞄准大学生、企业家、农民工、技能人才等群体,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雁归兴乡”“乡村振兴合伙人”等做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植能手”“乡村领头雁”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山东等闲谷艺术粮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田彬及其团队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对泗水县夹山头村废弃粮仓和闲置民居进行改造,先后落地了研学体验、民俗旅游、文化创意等10个项目。去年,夹山头村吸引了20多万名游客,村集体收入达到67万元。



    7月18日,泗水县夹山头村的夹山音乐厅外景。新华社记者吴飞座摄

    “一村富”正走向“整片兴”。“从2019年开始,我们每年选取24个片区给予重点扶持,通过规划连片实施、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组织连片共建、资源连片投入,示范引领乡村振兴。”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目前临沂市级以上示范片区达到62个,覆盖1064个村。

    张红旗说,山东将坚持全区域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一个村一个村抓、一个片一个片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全省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记者贾云鹏、陈灏、卢静娜、王岱)

    2023-07-31
  • 不只是快乐:“村超”给中国西南小城带来了什么?



    7月15日,人们在观看贵州“村超”足球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新华社贵阳7月27日电题:不只是快乐:“村超”给中国西南小城带来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骆飞、周文其、解文韬

    谈到28日即将举行的“村超”半决赛,39岁的杨林充满期待。从小组赛到半决赛,他不但渴望继续取得胜利,也希望认识更多热爱足球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在绿茵场上奔跑、对抗。

    作为一名个体工商户,杨林日常朋友圈比较窄。今年5月以来,爱好踢足球的他,代表榕江县忠诚村足球队参加“村超”比赛,才结识了更多球友。

    “球场上激烈对抗在所难免。但通过足球能拉近各球队之间的距离,友谊和欢乐在彼此之间不断地传递。”杨林说。

    在杨林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自5月开赛以来,因绿茵场上的激烈比拼、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风情、乡土气十足的农味儿,迅速火遍全网。



    7月15日,六佰塘村足球队球员杨宗维(左)在与月寨村足球队的比赛中带球进攻。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网友们将“村超”的头衔送给了这项极具烟火气的乡村足球联赛。截至目前,彻底“火出圈”的“村超”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世界波”“贴地斩”“圆月弯刀”……“村超”赛场屡现精彩进球的背后,与榕江广泛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息息相关。

    据统计,不足40万人口的榕江县拥有14个标准足球场,全县仅群众性业余足球队就有约40支、球员1200余人,以及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17岁的姚茂强是榕江县新中村足球队的队员。这支足球队平均年龄只有17岁,正是扎根于当地肥沃的民间足球文化土壤成长起来的“新生代”。

    “村超”绿茵场上,这支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年轻球队,总是充满活力。谈到普通人对足球的热爱,姚茂强打趣说,以前常说本地人“会走路就会跳舞”,现在是“会走路就会踢球”。

    “村超”进一步催生着榕江的体育热潮,带动更多当地百姓热爱体育运动。

    杨林所在的忠诚村此前并没有专业的足球队,如今伴随着“村超”火热,当地的中学也开始组建校园足球队,聘请教练开展专业训练。

    最让杨林感到欣喜的是,这段时间以来,榕江县面向少儿的足球训练机构不断增多,而且培训人员整体比较专业。“现在大家更注重从小培养,侧重兴趣养成。”他说。

    “村超”的火爆既源自场上球员精湛的球技,也离不开极具风情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现。



    6月30日,村民在贵州“村超”足球赛场旁的文创摊位展示民族服饰。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榕江县生活着苗、侗、水、瑶等15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超83%,有侗族大歌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赛事之余,侗家姑娘唱响侗族大歌,苗族群众手持芦笙表演芦笙舞,不分年龄的观众围成一圈共跳多耶舞……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通过“村超”这一舞台感染着更多人。

    近日,在榕江县“超级星期六”入场展演上,来自朗洞镇的村民是“主角”。走上足球场的他们,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脸上笑容灿烂且自信。尤其是村民用竹篾、稻草捆扎而成的“金龙”“金凤”,在全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和村民们的簇拥中“飞向”球场中央,让人眼前一亮。

    现场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小伙阿毅感叹道,镌刻在苗族先民骨子里的农耕文化,通过竹篾与稻草的别样呈现生动地诠释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村超’是舞台。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与魅力,从这里走向全国。”阿毅说。

    乡土气十足的农味儿,也是“村超”出圈的重要因素。正如网民赞叹:“土出了水平,土出了味道”“感受到了乡情,找到了乡愁”。

    榕江县有很多美食,其中被称为“百草汤”的牛瘪独具特色,这是一种汤汁略带苦味,但香辣四溢的火锅。如今,到榕江看“村超”,吃牛瘪成为了不少游客必“打卡”的项目。



    7月1日,游客在贵州“村超”足球赛场旁的文创摊位选购银饰。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距离榕江县城9公里的忠诚镇,是当地最富盛名的牛瘪产地,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牛瘪火锅店。这段时间,周光猛经营的开门红牛瘪城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会营业到晚上八九点。

    “以前一个月营业额也就六七万元,现在每月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周光猛说,每逢周末,店里每天要9个人才能忙得过来,而且至少要宰2头牛,相当于一天要卖600多斤牛肉。

    据不完全统计,自“村超”开赛以来,忠诚镇大大小小22家牛瘪餐馆,累计实现经营收入超过1000万元。

    “来看‘村超’,更想感受这里的风土民情,牛瘪火锅味道火辣,也是当地热情好客的体现。”从广州来的游客李佳春说。

    仅7月1日至16日,榕江县吸引游客92.12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5亿元。

    曾经的深度贫困县榕江县,于2020年彻底撕掉贫困标签,群众自主发展劲头更强。如今,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他们以各种形式参与“村超”,分享“超经济”红利,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周光猛说,脱贫之后,生产生活条件比过去都要好很多,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大家参与“村超”不仅是喜爱热闹,更体现了一种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

    2023-07-28

  • 首 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