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 抢收重心将转至黄河以北

    我省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8.2%


    河南小麦抢收重心将转至黄河以北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陈朋冲姜雨璐


    6月4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河南“三夏”相关工作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8.2%,截至6月4日,河南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


    加大农机精准调度力度


    组织引导豫南农机有序向豫北转移


    6月4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河南“三夏”相关工作情况。


    会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承启介绍,根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6日晚安阳、濮阳、商丘等地将有大雨。按照抢收工作安排,全省黄河以南地区抢收要在6月4日实现大头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8.2%。周口、平顶山大头落地,洛阳、漯河、郑州进度已过半,商丘、开封和许昌已进入集中收获期。


    6月5日至7日,抢收重心主要转移到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北地区是抢收的主战场。


    王承启介绍,“6月3日上午,全省在新乡召开了黄河以北地区抢收工作部署会,全面具体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总的安排是努力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天气的不确定性,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麦收进度。”


    据了解,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当前实行挂图作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块、定责任,抢收任务具体落实到县、到乡、到村、到地块、到农机手,努力确保豫北地区小麦尽早抢收到手。


    “目前,我们正加大农机精准调度力度,组织引导豫南农机有序向豫北转移。同时,搞好农机手作业保障服务,坚决打赢与天气抢跑麦收抢收战。”王承启说。


    截至6月4日,河南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小麦抢收不断推进,河南夏播工作开始压茬进行。截至6月4日,全省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


    另外,来自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河南粮食作物已播1807万亩,其中玉米1428万亩,水稻289万亩、大豆33万亩;花生已播410万亩;瓜菜已播101万亩。各市进度:信阳363万亩(53%)、南阳562万亩(51%)、驻马店421万亩(34%)、平顶山129万亩(33%)、周口308万亩(27%)。


    王承启介绍,当前工作中,要坚持麦收和夏播两手抓,两手都要快。要保面积,收一块种一块,种足种好秋粮,努力以秋补夏,稳定全面粮食生产产量预期。要早播种,按照“夏争时”播种要求,抢种早种;要增密度,尤其是玉米,要合理密植;要攻单产,集成推广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单产。


    优先抢收、烘干、收储种子田


    王承启介绍,按照工作安排,全省目前正积极组织开展小麦抢收专项行动,统筹协调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


    他提到,对种子田,要优先收割、优先烘干、优先收储,全力以赴优先保种子。


    要全力抓好豫北焦作、新乡、安阳、鹤壁、濮阳5市小麦备案繁种田收储,其他地区正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抓紧做好抢收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小麦种子抢收与收储任务。(大河报)

    2023-06-05
  • 宣城绩溪:渔乐赋能美丽乡村

    初夏盈盈,凉风有信;田间蛙鼓,桑叶正肥;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夏日的绩溪下溪村,青山秀水映美景,鱼跃龙腾迎宾来——在这座美丽清幽的村庄,体验农耕之美,暇享垂钓渔趣,共筑“醉美三江源渔乐在绩溪”的大美乡村。








    垂钓比赛。汪秀云供图


    绩溪下溪村的溪石斑鱼优势不仅仅来源于大自然的恩典,人为的保护也必不可少。村里的整个水系是活水,村庄周边没有任何污染企业,杜绝了一切污染源,水质有保证。有了水质的充分保障才能养育出品质过硬的石斑鱼,而这些溪水中的精灵也为村庄带来了财富。下溪村围绕石斑鱼产业发展,聚力打造“溪流垂钓之乡”体旅品牌,积极推行“党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休闲垂钓、生态观光、农家乐餐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2022年下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万余元。


    近年来,绩溪县坚持绿色发展思路,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文化兴县”战略,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发展行动,以生态旅游发展为引领,将生态旅游与休闲体育相融合,努力做好山水文章,着力打造体育特色旅游品牌,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入选中国“美丽山水城市”榜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绩溪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浓厚底色”和“多彩亮色”。积极布局徒步、攀岩、露营、骑行、溪泳等户外运动业态和溪流钓、浅水钓等垂钓业态,不断推动“体育+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一直以来,绩溪县不断探索实施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将溪流垂钓项目作为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集体、村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持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搭建溪流垂钓基地,打造集“水生态涵养提升、休闲观光旅游、运动健身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全域溪流休闲垂钓胜地。





    风景如画的绩溪。汪秀云供图


    下一步,该县将结合生态资源优势,利用丰富的溪流水系资源,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运营能力,借助以垂钓赛事运营、垂钓主题旅游、垂钓基地开发、垂钓传媒、垂钓培训、垂钓装备研发生产、人才培养等手段,培育垂钓产业,提供垂钓产业发展资源导入、营销、运营等垂钓综合服务,大力推进溪流休闲垂钓项目体系建设,打造“中国溪流垂钓之乡”县域品牌,促进整个户外运动乃至文旅及延伸产业的发展,释放旅游市场新动能,以务实举措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汪秀云、苗子健)

    2023-06-02
  • 来去晋江 沉醉闽南——文体旅深度融合的晋江实践

    ▲梧林——沉浸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刘翼摄


    来,去晋江!你会看到什么?


    热情的晋江人会告诉你:可以走近世界遗产,体验海丝人文;可以感受古厝乡愁,聆听家国情怀;可以研习“晋江经验”,探访观光工厂;可以亲近清凉海风,寻找诗与远方;可以徜徉夜市品尝古早味,欣赏千年非遗……


    来去晋江,你会感到很多元。以“晋江经验”闻名的晋江,不仅爱拼敢赢、崇尚实业,更是重文崇教、海纳百川。


    来去晋江,你会觉得很精彩。精彩到你会沉醉在闽南风情中,感慨生活的美好。浓浓的烟火气、蓬勃的生活味,让人向往留恋。


    经济与人文相融互促、相得益彰的晋江,经济发达,领跑县域;人文底蕴深厚、山川河景秀美,文体赛事精彩纷呈……


    精彩多元的背后,是晋江持续推进打造的文体旅深度融合“大戏”:近年来,晋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入清新福建、海丝泉州发展大局,以文体旅融合为抓手,大力实施文体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今年,晋江更是将“文体旅融合发展”纳入全市“1+6”专项攻坚行动,锚定“打造全国体育城市、闽南文化保护核心区和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整合全市资源,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深入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融入“深海”


    打造全省县域示范标杆


    5月18日,为期两个月的晋江市2023年文化体育旅游节正式启动。自2019年开始,该活动已经成为晋江打造文体旅IP的重要品牌活动。


    “今年我们策划生成十大系列共93项活动,包括项目签约、基地建设、特色活动、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惠民活动等,旨在通过文体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空间。”晋江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体旅融合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晋江的文体旅资源丰富,关键要在“融”字上做文章、下功夫。


    晋江文体旅“家底”丰厚。数字可见一斑:晋江有世界遗产点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晋江是全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20公里的世纪大道文旅发展长廊上,有五店市、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祖昌体育中心、利郎文创园、梧林古村落、文化中心、草庵、足球公园、安平桥、龙山寺等;80公里的滨海旅游带上,分布着施琅故居、深沪海底古森林、西资寺、南天寺等4个“国宝”级文保单位,还有塘东触角沙滩、围头战地文化渔村、七匹狼男装博物馆等;山水田园旅游轴上则有第二体育中心、九十九溪田园风光带、磁灶窑址等。“其中的文物古迹、文化遗存、滨海田园风光、体育场馆等错落辉映,为文体旅深度融合奠定良好基础。”晋江市文旅局局长蔡晖说。


    文体旅深度融合,文化是灵魂、体育是支撑、旅游是载体。今年以来,晋江在文体旅融合、赛事活动、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品牌线路、项目招商、城市宣传推介上发力,修订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32条措施进行扶持,不断推动文体旅融合走向“深海”,通过提质赋能,打造全省县域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在晋江二体中心观赏顶级电竞战队的巅峰对决,在足球训练中心领略职业足球赛事的非凡魅力,在五店市感受木偶、高甲等非遗文化的街头沉浸式演出,在梧林沉浸式体验南洋文化……赛在城中办,戏在景中演,文体旅融合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牌美誉度。


    融入人心


    强化融合意识形成融合合力


    随着文体旅市场全面复苏,文体旅深度融合迎来新的契机。要抓住“风口”,必须克服融的意识不强、要素保障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现实难题。


    为此,晋江成立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将相关部门全部纳入成员单位,全市上下形成融合的共识,打破各自为战、机制不畅、动力不足的现状,形成深度融合的合力,有效统筹全市规划和资源整合。


    晋江市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少伟表示,晋江坚持政府引领,让“融”的意识深入人心,强化全域旅游、全程服务、全民参与理念,完善政策扶持,建立全层级重视、全产业支撑、全要素保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城市文体旅商业服务功能,创新打造好晋江文体旅特色品牌,培育树立晋江文体旅品牌标识形象,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整合资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市文体旅品牌宣传推广格局,以文化为载体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日前,2023年海峡两岸(晋江)暨港澳男子排球比赛在“排球之乡”英林镇嘉排村顺利收官,主场作战的晋江队包揽六人制和九人制比赛冠军。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来自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等6个地区的排球运动员齐聚英林,共享排球盛会,既有力推动晋江排球事业发展,也高效带动当地文体旅产业融合升级。


    “不只是体育比赛,英林镇还以此为契机指导我们策划举办了排球嘉年华。”嘉排村支书张少迎介绍说,村民自己编排节目,一下子报名了30多个,还设置了几十个特色小吃摊位,马上被预订一空。以排球赛事为载体,搭建文化舞台和旅游产品展示平台的做法,深得人心。


    英林镇嘉排村的排球嘉年华也是晋江市本年度文化体育旅游节的活动之一。今年的文体旅游节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相关单位和镇、街道,甚至村、社区都主动参与,策划生成十大系列93项活动,大小活动数百场。活动串连起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晋江全民健身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端午节等重要节点,节假日、周末精彩活动不间断,各级各部门合力为群众送上一场文体旅融合盛宴,好评如潮。


    融入大局


    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


    晋江将文体旅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构建产业为依托、城市为平台、文化为内涵、主客共享为目标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


    日前,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二期项目现场,各子工程正加足马力加快建设进度,预计10月将基本完成高端酒店、动静吧、大师工作室、游客中心等主体建筑施工,力争在2024年春节期间投用,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闽南传统文化展示中心。


    在晋江市历次项目比拼中,文体旅融合建设项目都颇具亮点。今年,晋江文体旅融合发展攻坚行动重点建设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10.4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投资进度的44.52%,年度预计完工7个项目投入运营。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泉州市级以上赛事8个,目前已确定将落地省级以上赛事19个,持续放大体育赛事效应。


    “赛事最直观的就是带来流量,包括人流和信息流。”晋江市体育局局长许紫竹说。NEST全国电子体育大赛中,“福建晋江”“NEST2022在晋江争冠”两个带地标话题,阅读量超7.5亿人次。去年11月举行的中超、WCBA、NEST三大比赛期间,5个接待酒店均是爆满状态。赛事的举办也强化了体育赛事的聚合和消费拉动功能,实现了赛事资源与地方经济、文旅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此外,晋江积极对接中国戏协、厦门大学、澳门中华融和控股、北京耀莱影视文化传媒等文体旅资源,加大文体旅项目招引力度,营造文体旅优良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14个,计划投资87.55亿元。


    当前,在乡村打造文体旅综合体,放大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辐射效应,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带动点。


    5月24日,我省首个大型地域性公共艺术季在晋江市金井镇洋下村一启幕,就轰动乡野。“艺术季自带青年流量,希望通过此次艺术季,链接更多的青年艺术家。”洋下村驻村第一书记许国梁说,通过在地创研和多元化的公共活动,将为洋下带来新的文化可能性,触发新的生长点,并不断激活乡村,为洋下村的发展带来更多动能,也为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正在试图让艺术唤醒乡村,实现一次从文化到经济的有机更新的洋下村,位于围头半岛东侧,正好在晋江市倾力打造的滨海旅游带上。


    与我省其他滨海旅游区相比,晋江滨海资源开发较晚、保存较好,资质优良,且人文历史底蕴,在自然及人文旅游产品开发上有极好的潜质。对此,晋江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出以深沪和金井为重点,加强滨海旅游资源、滨海古村落保护,积极发展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串联晋南各乡镇古村落、特色村、渔村、文化村等,建设晋南滨海度假村落,打造晋南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当前,晋江市正委托专业规划团队编制高水准滨海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滨海旅游专项行动方案,促进滨海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旅游业态丰富多元,打造推动晋江文体旅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023-06-02
  • 汝南:产业园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本网讯(记者弓盛舟通讯员刘磊)


    5月26日,在位于驻马店汝南县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的乡村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














    汝南县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占地面积2000亩,共分为三期建设,目前已建成面积1200亩。园区按照“一中心四园区”布局,“一中心”即金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又是产业园区运营服务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园区运营管理。“四园区”即是种植园区、加工园区、休闲旅游和农耕文化体验园区、综合服务园区。种植园区已建成温棚15座、冷棚38座、育苗室1座、阳光玫瑰葡萄、露天蔬菜、花卉苗木面积400亩;加工园区共建设乡村车间10个,已建成8个,入住企业4家,用工人数达到200多人;休闲旅游和农耕文化体验区,主要是发掘鸡黍之约诚信文化资源优势与农耕文化内涵,建设生态养殖、农事采摘、田园观光、民俗体验、开心农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综合服务区主要为园区经营业主和务工人员提供餐饮、住宿、信息交流、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人员培训等生产生活服务。








    目前园区按照“4+1”模式规范化管理,即“政府+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实行资源联合共享,产业联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运用市场化、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与专业公司合作加强运营管理与服务。截至目前园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500人。


    责任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6-02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深入一线开展大调研 守牢底线促振兴

    省乡村振兴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大兴调查研究,推进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如何加强?农村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省乡村振兴局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逐一寻求解决办法。


    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和省委文件,省乡村振兴局围绕主题教育要求,聚焦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调查研究稳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制定出台《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局领导班子成员做好“排头兵”、当好“指挥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走乡村解难题促振兴‘135行动’”。即:守住一条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首倡地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3项具体任务,统筹建设湖湘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抓监测帮扶,抓培育提升产业,抓积极扩大就业,抓人居环境改善,抓提升脱贫群众技能等五个抓手,从源头发现问题,深层次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省乡村振兴局将“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和方法转化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围绕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全省乡村振兴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和部分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分两批赴浙江学习考察先进经验。


    促进脱贫群众增收、防返贫监测帮扶、加强乡村治理等是当前全省乡村振兴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省乡村振兴局调研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问题找准、把对策谋实,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弱、就业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的问题,省乡村振兴局拿出对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提升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针对监测识别帮扶问题,省乡村振兴局对症下药:加大因患大病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作为监测对象,会商医保部门建议增加医保报销、救助的追溯期,争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等。

    2023-06-01
  • 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果

    据新华社西安5月31日电(记者侯雪静)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31日表示,要把发展帮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聚焦聚力,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让帮扶产业成为促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依托。





    刘焕鑫是在3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举行的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推进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把握推动帮扶产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农业农村资源禀赋,科学谋划推动帮扶产业发展,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好、发展好,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不断做大做强脱贫地区帮扶产业。要深刻领会把握推动帮扶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

    2023-06-01
  • 科技小院,点亮“希望的田野”

    江西农业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团队在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给猕猴桃疏果


    5月20日,万载县白水乡,一年一度的百合文化旅游节花开迎客,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百合花田赏花、拍照,流连忘返。看到今年种的“龙牙红”长势喜人,万载县后稷百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欧阳乾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更高产、花更美的百合品种,是科技小院的智慧结晶。





    一道道科技难题被攻克


    万载是全国三大百合主产地之一,龙牙百合久负盛名。然而,由于需轮作、病害多等影响,百合种植面积一度逐渐萎缩。科技小院在万载落地,让欧阳乾坤重新燃起了希望。


    宜春市科协负责人熊敏剑告诉记者,科技小院是中国农技协、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合力打造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集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重点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指导农户增产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是团结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2021年,经中国农技协核准,“江西万载龙牙百合科技小院”获批复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百合产业科技小院,依托万载县后稷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由省科协、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市科协、万载县科协共建。


    针对百合在万载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产量低、病害重、良种繁育严重不足等种植难题,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育种学博士胡颂平带领祝锦敏等9名研究生,进驻万载龙牙百合科技小院进行技术攻关。


    “灰霉病是白水百合种植的难题,以前想尽办法治,收效甚微。在科技小院专家指导下,我们改治为防,今年种的百合没有出现灰霉病。”欧阳乾坤开心地说。


    科技小院还引进百合突破性食药用品种“龙牙红”进行示范栽培。“龙牙红”品种的茎基部能产生10至20个小鳞茎,与传统的鳞片扦插繁殖方法相比,繁殖速度快、病害少、生长周期缩短一年,突破了龙牙百合种球繁殖的技术瓶颈。


    万载龙牙百合科技小院利用南昌大学食品加工技术优势,与周磊教授合作进行百合精粉技术和产品研发,在全国率先开发出百合速溶粉等系列产品,突破了百合生粉速溶难题。欧阳乾坤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的龙牙百合已全部预订,预计每亩百合鲜货产值最高可达10万元。


    一个个特色产业在蜕变


    “建设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像龙牙百合科技小院一样,目前有5个科技小院散布在宜春各地,它们在各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高水稻科技小院是我省首批成立的7个科技小院之一,每年常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产粮大县上高,他们聚焦水稻优质高效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托水稻科技小院重点开展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双季优质稻绿色抗倒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培养了一批农业种植的乡土人才,去年每亩双季稻节本增效500元以上。


    奉新县猕猴桃产业存在主栽品种特色不明显、产量偏低、品质不高、采后处理加工薄弱等问题,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坚持科技助农,从育种端、栽培端、采后处理端到销售端全链发力,全面提升奉新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目前,该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9万亩。


    宜丰茶叶科技小院是我省目前唯一由省外院所牵头提供科技力量的科技小院,由华中农业大学黄友谊和5名副教授组成,先后入驻了6批次研究生和10余批次教师,连续三年指导协助江西盈科泉茶业有限公司开发了黄金茶、白茶、松针等产品。


    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制茶方法。在加工黄金茶的过程中,通过烘炒二青、加大投叶量等方式,改善了黄金茶外形不紧直和发灰的问题。在加工红茶过程中,由于室温低难以发酵,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将揉捻叶置于低温低速的理条机上进行发酵,改善了红茶品质。科技小院还攻克技术难题,恢复了失传已久的珠兰花茶窨制工艺。


    宜春市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晓告诉记者,每一个科技小院须有1位首席专家,至少有2名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入驻时间不少于120天,从制度上保障科技小院的科研力量、科研时长。


    首席专家、研究生来到乡间,走进田间科技助农,常态化服务“三农”,使水稻、百合、猕猴桃、油茶、茶叶等宜春的特色产业破茧成蝶,焕发新活力,迎来科技兴农的春天,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一家家科技小院在兴起


    5月25日,江西农业大学胡冬南教授来到袁州油茶科技小院,向当地40多名油茶种植户传授油茶修剪技术。一名油茶农告诉记者,油茶科技小院经常有专家来培训,送上门来的技术实用管用。


    在袁州油茶科技小院,胡冬南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展开技术攻关,取得了油茶品种配制、节本高效栽培、油茶壳的再利用等科研技术成果,有效提高了油茶产量,降低了油茶经营成本,促进了油茶种植户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让我们在科技小院搞科研更有信心、更有动力。”5月27日,江西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果树方向研究生徐艺对记者说。去年9月读研后,这名来自重庆石柱的土家族女孩扑下身子,在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搞科研。


    猕猴桃疏果期的叶果比、授粉期的花粉与辅料配比、猕猴桃的富硒研究……在科技小院,徐艺跟着导师,与基地农民打成一片,零距离搞科研,服务果农。


    “科技小院选育的‘金奉’猕猴桃新品种,口感特别好。”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基地负责人石茂松说,科技小院解决猕猴桃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10个,推广了11项新技术,示范面积500亩,辐射面积3万余亩。


    熊敏剑告诉记者,科技小院就像是一个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通过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今年以来,科技小院创建工作在宜春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丰城富硒碎米荠、樟树江枳壳、高安富硒辣椒等16个项目积极申报科技小院,科技助农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科技小院正通过“政用产学研”,把攻关课题做在产业基地里,把研究论文写在广袤农地上,镶进乡村振兴的活跃创造中。(全媒体记者邹海斌文/图)

    2023-05-31
  • 湛江: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湛江海关综合部门联合湛江市商务局和湛江港集团到雷州调研,围绕地方打造“一村一品”推动蒲草特色工艺品走出国门,与当地政府和蒲草灯饰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海关关员向企业宣讲海关备案手续、自理报关业务,介绍“深湛组合港”、提前申报等贸易便利化措施,鼓励企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将地方传统蒲草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雷州蒲织技艺源远流长,是一种以手工方式把蒲草编织成日常用品的传统技艺,主要分布于雷州市,其产品充溢地方风土人情和浓郁传统文化意韵,是雷州人民薪火相传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动蒲草产业发展,湛江海关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深入企业讲政策、送信息、听意见、解难题,了解企业出口意向,聚焦企业痛点难点,主动靠前提供精准帮扶,支持特色产业走出国门,推动关区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效益,帮助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路。湛江海关将落实落细海关总署促稳提质一揽子措施,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稳客户、保订单,为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3-05-31
  • 瞄准特色 深挖价值 江西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是全国最大的灯芯草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镇采取草稻轮作方式,不仅保障了粮食产量,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每户每年可增收近万元。目前,该镇灯芯草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产值超2亿元。


    荣山镇的探索,是我省各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致力于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立足省情和产业特色,从2023年起,我省深入实施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贯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细化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元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元级特色产业链,着力构建竞争力更强、附加值更高、安全性更可靠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也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机。今年我省各地抢抓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的重大机遇,着力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加大“赣鄱正品”全域品牌建设力度,全力培育赣南脐橙等一批“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农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经营主体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我省继续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着力引进一批行业头部、单项冠军和龙头企业等优势企业来赣投资或合作,组建一批食品加工“领军型”龙头企业,扶强一批食品加工“骨干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新型服务业,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60个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同时,充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体验转变。(全媒体记者李耀文)

    2023-05-30
  • 四川合江:小花椒种出大产业

    村民在花椒基地内采摘优质青花椒。李贵平摄


    眼下,正是青花椒收获时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白鹿、白沙、神臂城、凤鸣等乡镇集中发展的6万余亩青花椒陆续成熟,村民们在花椒基地内忙着采摘优质青花椒,准备投放市场。小小青花椒,已成为该县助农增收和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彭茜、李贵平)

    2023-05-30
  • 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做强产业“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走进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中坝组,青山如画,惠风和畅,百鸟啁啾。狭长的山间盆地,辣椒苗移栽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起垄、铺膜、挖坑、栽苗、覆土……数十名村民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辣椒苗正在移栽。


    据悉,作为乡村振兴市级示范点,陆丰村是修文县六屯镇重要产业基地。去年以来,该村推进宜机化农田改造,将面积80余亩的208块小田改造成28块大田,并配套建设机耕道、排洪沟等,实现了宜机化耕作。


    六屯镇陆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徐凯说:“现在车可以直接开到田坝边,耕、种、收都可以使用机械,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这80亩土地,每年下来,人工成本可以节约8万元左右。”


    改造后的宜机化农田,已成为陆丰村蔬菜产业核心区。今年,村支两委干部引导当地村民进一步打好“特色牌”,发展大青椒等产业。以中坝组为辐射,今年,六屯镇陆丰村已发展辣椒产业1300亩、烤烟产业550亩。目前,全村烤烟苗、辣椒苗移栽已接近尾声,放眼望去,刚完成移栽的辣椒、烤烟基地,一垄垄地膜纵横交错为农田披上“银甲”,把山间盆地编织成了精美的锦绣画卷。


    “每亩辣椒产量预计在4000到4500斤之间,亩产收入7000元左右;烟叶每亩可产220斤干烟,亩产收入在3500到4000元之间。”徐凯说,陆丰村除了辣椒、烤烟、水稻等产业,目前还建成茶园1800余亩。今后,村里将依托特色产业和自然风光,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姜继恒)

    2023-05-29
  • 全区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

    5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发布内蒙古农村信用社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6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405亿元、贷款余额4121亿元。全区93家农信机构中,79家税收贡献度、70家存款余额、63家贷款余额在当地金融机构排名首位。


    发布会指出,作为党联系农牧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全区农村信用社深耕“三农”沃土,聚焦服务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牛、肉羊等10个百亿级产业,去年发放各项贷款4836亿元、增长10%,推动建优建强“粮仓”“肉库”“奶罐”“绒都”。以保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44亿元、增长11%。率先在全区推出社保卡“同卡号换卡”服务,社保卡发行量、社保待遇代发人数均居全区首位。


    今年,一季度末支持全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贷款余额达到936亿元,支持133万户传统农牧户、4.4万户家庭农牧场和种植养殖大户、2000个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立足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绿色贷款余额54亿元、能源保供贷款余额173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0亿元。支持口岸建设及对外贸易贷款余额13.8亿元。


    截至目前,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共支持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5万户农牧户,3万户小微企业,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89亿元,有力支持县域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记者石向军霍晓庆)

    2023-05-29

  • 首 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