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教下乡”培养乡村建设工匠

    4月25日,在大鲸港镇五合剅社区,工人在实操砌墙。


    当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开展抗震扎筋、砌墙等专业建筑课程,提高农村建筑工人安全生产知识和专业建筑技能,更好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2023-04-26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才下沉一线 助力乡村振兴

    “大家快点,‘博士娃娃们’要给咱们上玉米种植培训课哩。”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蒙海镇西渠口村,村支书张建兵正招呼村民们赶往新型农民培训中心,他口中的“博士娃娃们”,正是蒙海镇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团队。


    在村民眼中,科技小院的这些“博士娃娃们”知识面广,还是种地高手。“谁家玉米不出苗了、玉米有虫害了,都愿意找这些年轻人问,照他们说的办法种玉米,不仅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还少。”村民李德富说。


    为更好地服务村民,蒙海镇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的33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定期以田间观摩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做好党建引领科研技术推广工作。“团队以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学等农学专业为主,帮助农民解决玉米品种杂乱、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应用少、红蜘蛛病虫害防治效果差等农业问题。”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徐俊平说,“同时,我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地头’‘观摩+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村民们亲切地称这种培训为‘黄土地课堂’。”


    打造科技小院,是巴彦淖尔市以人才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今年以来,市里聚焦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发展定位,将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作为市级层面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创设人才作用发挥载体、培育扶持本土人才、畅通人才服务基层渠道,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我们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建科技小院、‘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刘智介绍,“同时,积极健全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及时兑现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补贴、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2023-04-25
  • 人民日报看青海:直面问题 乡村旅游走新路

    原标题: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干部状态新观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下更大功夫,关键是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日前,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细致要求,在调研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部署。


    当下,全党上下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如何切实改进作风,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把学和研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实打实地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本版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聚焦四地在乡村振兴、依法治国、基层治理、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的生动实践,并邀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以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青海西宁市湟中区驻村第一书记雷保森就“乡村振兴”展开调研


    直面问题乡村旅游走新路


    本报记者刘雨瑞


    春风和煦,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包勒村,只见林木蓊郁、流水潺潺。驻村第一书记雷保森正忙着巡查村里的露营地,“今年5月下旬就要正式营业了,看看还有哪里考虑不周。”雷保森说。


    包勒村海拔2800米,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7%。2016年起,村子立足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一度成为省内知名的“周边游”目的地。然而,由于缺乏创新意识,项目同质化严重,游客锐减。这一难题压在了2021年从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动申请驻村的雷保森肩上。


    甫一到村,雷保森就着手开展调查研究。不到一个月,他走访了全村83户村民。“包勒村都是‘块块田’,牲畜数量已近饱和,种、养都没有出路,得继续走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


    “产业选准,下一步便是如何发展,调查研究要直奔问题去。”雷保森邀请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的5名旅游策划规划专家实地考察,多次召开研讨会,最终紧跟消费潮流,在村里开辟露营地。


    为了提升品质,2021年,包勒村引入一家专业运营公司,进行了一个月试营业。“很受欢迎,场地爆满。”公司负责人任雪峰告诉记者,“但服务水平差、游玩项目少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闭门造车没有出路,必须要走出去多看多想。选择调研对象时,首先看重典型性,其次关注匹配度,要专门考察与包勒村规模相近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雷保森说。在他的建议下,前不久,任雪峰带领团队赴四川成都调研,“一周时间,每天从早到晚,总共看了20多个优秀项目,收获满满。”近期,村里购入了新的游乐设备,还与餐饮公司合作,推出户外烧烤套餐,全程冷链配送。


    调查研究后还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升。雷保森发现,越来越多家长喜欢带孩子来露营,“为什么不为露营增加教育功能?”村子发出倡议,露营后必须由游客清理垃圾,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孩子环保意识。“做市场调研时,大家都很赞同,这成了我们的亮点之一。”雷保森说。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围绕“优化行政诉讼”开展调研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真问题


    本报记者苏滨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雷蕾等6名干部组成调研团队,围绕“推动基层行政审判优质高效发展”进行调研。


    “我们与一线法官开展深入座谈,发现了不少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到、见不着的问题。”雷蕾介绍,调研发现,长期制约行政审判质效提升的案多人少矛盾和基层行政审判机构职能弱化问题目前仍然较为突出。囿于基层行政争议实质协调化解机制建设尚不完备,行政诉讼集中异地管辖与行政争议属地主导协调化解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


    在贵阳市南明区,有群众因房屋征收补偿问题将区政府诉至法院,请求撤销房屋征收决定。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审理案件的法官发现,当事人提诉本案的目的并非撤销房屋征收决定,而是为了获得征收补偿。


    “放在以前,被征收人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可能要多跑路,诉讼也是空跑程序,并不能一揽子实质性解决征收补偿或赔偿问题。”雷蕾分析,随着部分行政案件下沉审理,基层法院能第一时间跟进,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真正实现定分止争。


    调研团队认为,摸清行政争议的实质所在,为法院在后续工作中重点解决什么、推进什么、发展什么,明确了路径。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诉源治理,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省范围内县级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机制实效化运行。其次是要持续做好审判业务指导,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


    目前,贵州省政府与省高院正联合出台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方案,推动实现全省范围内县级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实效化运行。


    “察实情、问民需,摸清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提出的解决举措才能直击要害。”雷蕾说。


    湖南武冈市委书记唐克俭聚焦“基层治理”到市委联点村调研


    以点带面推动治理精细化


    本报记者申智林


    4月20日,湖南省武冈市委书记唐克俭来到武冈市湾头桥镇八一村调研。八一村是市委联点村,唐克俭到村里走访过许多次,对村情村貌比较熟悉。


    “我们油麻田现在春暖花开,美得很哩。”九组村民杨美容抢先发言。原来,武冈市2020年开始全面推进幸福美丽院落创建,八一村油麻田院落是最早建好的示范院落。接着杨美容又话锋一转,“但是院落正中间的池塘没装围栏,不太安全。”


    “讲到安全,现在摩托车是很多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无证驾驶、不规范行驶的现象还存在,这个事要多想想办法。”二组村民龙带悌接过话来。


    “安全问题无小事,需要当下解决的绝不能拖延。”唐克俭说着,把大家提的问题列成清单。


    有村民代表认为,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必须提升村民议事能力,虽然短时间难显成效,“但可以化繁为简,从一点一滴做起。”唐克俭说,目前,武冈市探索基层管理机制改革,将农村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生态环保等多项工作交由基层进行网格化管理。


    “好的方法应用到基层,还要考虑适配问题。”唐克俭介绍,目前基层网格化管理按照“政策法规宣传员、安全隐患巡查员、重点信息报送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履职情况监督员”要求选准各级网格员,承担河长、林长、路长、田长等工作职责。“落实好了,可以实现基层治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综合效能最大化。”唐克俭说,“但八一村存在的问题说明,推行网格化管理还可以再精细一些、接地气一些。”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武冈市还在政务APP里专门设置了一个网格平台。“我和各级网格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开展网格化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提前研判风险、回应群众诉求。”唐克俭说。


    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主题深入调研


    不怕揭短敞开心扉话发展


    本报记者邵玉姿


    晚上7点,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委大楼内,一路小跑上楼、从工作现场赶回来的北旺镇一级科员李德譞刚坐定,便立马打开话匣:“我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运用不太熟悉,每次客商来乡镇,不知道怎样与他们有效沟通。”


    随后,2个多小时内,10余名年轻干部围坐在一起,从自身短板出发,聚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抛问题、找对策。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开诚布公的发言引发阵阵讨论。


    这是今年广阳区委组织部组织的第二场年轻干部夜谈会,“夜谈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提升能力的平台。”李德譞说。


    夜谈会的推出源于一次调研。“在一次摸底调查中,我们发现广阳区600多名科级干部,45岁以上的干部占50%左右,经济类、金融类专业干部仅有14名。”广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孟海涛说。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去年,广阳区启动了全区党政机关单位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情况专项调研。


    “通过7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年轻干部普遍存在学历高、经验少;干得多、钻研少;个性强、协调弱等情况。”孟海涛说,比如在创建文明城市环境整治过程中,有的年轻干部怕脏怕累;还有一些乡镇干部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群众打交道。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如何破解是关键。广阳区委组织部决定定期举办“干部夜谈会”。大家不汇报、不念稿,畅所欲言。区委书记陶俊强和孟海涛还结合实际解答年轻干部的成长困惑。“没有工作负担,可以诉说困扰。夜谈会上,轻松的氛围让大家敞开了心扉。”广阳区南尖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鹏说。


    “夜谈会为继续深入调研、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孟海涛介绍,广阳区逐步完善了年轻干部信息库,逐人建立了成长档案,并把基层作为培养基地,实行上派锻炼、下派挂职。


    “我们将坚持依事择人,把各条战线上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用起来。”陶俊强说。

    2023-04-25
  • 村庄蓝图如何绘就——广西玉林北流市探索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调查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和经济建设活动,科学规划是前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样的乡村建设,也需要规划先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看到广大农村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迥异,如何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促进乡村发展?为解这道难题,广西想了不少办法。


    村庄规划是乡村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各项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统筹引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性工作,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数量庞大的村庄面前,传统村庄规划编制成本很高。据统计,广西共有约1.4万个行政村,目前只有3400多个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若剩余的约1.06万个村庄要编制村庄规划,200个4人规划团队需耗时8年左右才能完成,按平均每个村庄规划编制费用20万元计,广西还需投入21.2亿元。除了降成本,提高村民参与度、增强村庄规划实用性也是待解的难题。


    近年来,广西持续试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记者近日前往广西玉林北流市部分试点村庄展开深入采访。据统计,北流市累计编制完成村庄规划118个,覆盖率42.4%,位居广西前列,预计2023年底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


    靠科技手段降成本


    初到北流市,记者对这个县级市的整体印象是规划好、活力足。道路笔直宽敞,两旁绿树成荫,产业园区里厂房连片,大型运输车辆川流不息。


    走进北流市新圩镇河村,古色古香的房屋映入眼帘,三角梅在路旁怒放,小河流水潺潺,微菜园、中草药基地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诗意田园的景象。


    河村如今的面貌,得益于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是我们建设家园的美好蓝图,有了目标,大家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新圩镇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家平说。


    2019年起,北流市以实施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试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2019年11月,河村编制了村庄规划,成为首批“吃螃蟹”的村庄之一。


    河村村庄规划带来了很好的成效,编制成本怎么样?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叶科峰介绍,河村村庄规划编制费用约40万元,对于大多数地处偏远、产业基础差的村庄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村庄规划编制成本高的原因在哪里?工作人员对前期开展试点的村庄进行分析后,找到答案。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利用评价分院院长游裔芳说:“规划编制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数据获取难、进村入户调研难。”


    村庄规划需要的数据不仅来自约22个部门、涉及100多类,而且村庄基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村庄甚至没有符合规划编制要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数据种类多、格式多样、标准不统一,整理起来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传统入村调研方式实施起来也很困难,费时费力。”游裔芳说。


    问题症结找到了,怎么解决?广西决定向现代技术手段寻求帮助。为解决数据获取难、入户调研难的实际问题,广西研发了集测绘、调研、编制、审查、入库等功能于一体的村庄规划信息系统和编制辅助软件,2022年开始,在全区开始试运行,有效降低了村庄规划成本。


    在位于广西自然资源数据基地的联动服务平台,游裔芳轻轻一点,电子屏幕上立即呈现出广西全区的村庄规划编制情况。


    村庄规划信息系统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快速统一获取、整理和共享,规划编制辅助软件则实现了规划工作的智能化。科技赋能,让“规划师出智慧,软件干苦活”成为现实。


    在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后,2022年8月,广西又选取57个村庄开展试点,其中北流市有6个村庄作为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成效显著。结果表明,4人团队16天可做出一个完整的村庄规划,比传统规划方式节省了29天,规划编制费用可控制在10万元以内。


    村庄规划成本下降让更多村庄获益,北流市山围镇山围村就是其中之一。


    山围镇党委宣传委员蒙泳蓉拿着《山围村乡村规划图》一页页地给记者展示。“山围村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通过询价招标方式开展,8万元就做出了一个这么好的规划。规划成本降下来,村里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蒙泳蓉说。


    北流市塘岸镇塘肚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也只花费了8万元。塘肚村几十亩见方的池塘波光粼粼,池塘旁的古村落意境悠远,让人感觉仿佛穿越了几百年。“有了村庄规划,我们村里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就有了依据,这里是我最想做的运动休闲场所的位置。”塘岸镇塘肚村第11组组长刘国新指着图纸介绍。


    “通过应用现代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实现村庄规划编制流程标准化、成果输出‘一键化’,大大降低了规划编制成本,节省规划编制时间,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北流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享福说。


    参与式规划易落地


    村民参与度不高,是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大家都知道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对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性,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叶科峰认为,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村里人最有发言权。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描绘家园蓝图,是推进村庄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


    村庄规划如果不能充分体现村民意愿,就会与实际情况脱节、难以落地实施。“由于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难以联系到本人直接参与,再加上很多村民看不懂规划,传统调研方式下村民参与度不高,有的村庄参与规划调研人数仅占村庄总人数的千分之一。”游裔芳说。


    对此,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党委书记梁崇伟也深有同感,“第一次召集村民开会讨论规划时来了几十个人,第二次来了十几个人,第三次来了几个人,后面没办法,只好一户户去敲门做工作”。


    为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村庄规划编制中来,广西借助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了一款用于收集规划调研信息的APP。


    “这款APP能够提升调研的信息化水平,拓宽各方参与渠道,确保调研信息更精准。在外务工人员也可通过APP提意见。针对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APP还推出了语音提意见功能。”游裔芳说。


    以前的村庄规划只能在职能部门看到,有了这个APP,村庄规划真正做到了村民触手可及,让更多村民为建设家园出谋划策。


    可以看到村庄规划,又能很便捷地提出意见的APP什么样?山围村村民冯际坤拿出手机,点开规划调研APP介绍:“我不仅能在上面找到我家的房子,还能给规划部门提出具体意见。比如,我们想在这里规划建设一个老人运动场所,还想规划建设观光步道……”


    村庄规划除了做到方便村民查看,还要做到让村民看得懂。2019年以来,北流市经历了完整版、简易版、低成本实用版村庄规划的探索过程。低成本实用版村庄规划呈现方式,有别于传统规划复杂的专业绘图及表格,是以高清实景影像为底图,以“一村一图一表一则”作为核心成果要求。“这让群众一目了然,明白哪些区域和红线不能碰,哪些区域可以建、怎么建。”塘岸镇镇长叶枝锋说。


    “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在引导村民线上参与的同时,北流市规划编制团队还以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微信互动等多种形式听取村民意见和诉求。


    “设计师和我们同吃同住,充分了解村民想法。虽然村民们不懂设计,但是我们知道,利于景观打造、发展旅游的要保留,对村民来说实用的也应保留。”陈家平说。


    为形成“人人主动参与规划编制,自己动手改造家园”的局面,规划成果还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部分村庄规划经大家同意后,就贴在祠堂墙上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这对约束农村违法建房、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风貌提升有很好效果。”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院长鲍国志说。


    村庄规划怎样影响村庄的建设发展,木棉村的竹林是很好的例证。在木棉村有一片竹林,现已被打造成清廉文化的网红打卡地。当时,村民巫光想把这片竹林砍掉做自己8台挖掘机的存放地。由于这一做法违背了村庄规划,村民极力反对。


    “通过做工作,巫光不仅想通了不再砍掉竹林,还将自己的挖掘机无偿投入到村庄建设中,他后来还当选了乡村振兴理事会会长。”梁崇伟说。


    “根据村民意愿形成的村庄蓝图,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共同维护。这样的规划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还能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更容易落地实施。”玉林城乡规划设计院河村规划设计人员蓝乾说。


    增强实用性是关键


    编制村庄规划不是为了出图上墙,而是要在指导村庄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上发挥支撑作用,切实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在具体实践中,一些村庄规划方法不利于其真正落地实施,存在村庄特色不突出、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实用性不高等问题。“不少村庄以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为主,但对该村庄是否适合发展旅游业未作深入考虑。”游裔芳举例说。


    为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广西在规划编制试点中细化村庄分类,从固边兴边、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等四大类延伸到11个二级分类。游裔芳认为,细化分类,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更利于突出村庄特色。


    在试点中,北流市重点关注村庄布局、边界、用地比例结构和动态调整机制等问题,统筹激活全要素资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相关内容,注重延续村庄的传统肌理和脉络。


    例如,通过集成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自然资源政策,河村被打造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新型农村。“2019年以来,河村已实施土地整治面积179亩,村集体收入600多万元。2022年收取‘宅改’有偿使用费65万元,大幅提高了村集体收入。”陈家平说。


    为加快推进和支持试点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了7家事业单位作为指导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同时面向广西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和社会公开招募了19支队伍共50人组成乡村规划师志愿服务团队,采用“1个试点村+1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乡村规划师志愿服务团队”的模式对各试点开展精准技术指导服务。


    在技术团队指导下,河村在村庄房屋布局上,按照“修旧如旧、就地取材”方式,共修缮了40栋老房子,改造美化了503栋新房子,修复和新建景观13个。修缮好的部分房屋打造成共享农庄、民宿、艺术工作室和图书馆等。


    在让村庄留住乡愁、变得更美的同时,北流市的试点还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发展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实用性。


    按照规划方向发展产业,河村不仅吃上了“旅游饭”,更是端稳了产业饭碗。目前已建成超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番石榴种植基地600亩、砂糖桔种植基地60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100亩、蔬菜种植基地10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河村还通过招商引资办起了箱包厂,吸纳该村和周边近80人就业,村集体每年获得超过10万元分红。


    在木棉村,村民在设计团队指导下建起玉雕工作室、陶瓷手工课堂、农家野菜餐馆等,使村庄布局与产业融为一体。目前,该村已引进北流市圭江陶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动80%的村民入股参与经营,培育形成了旅游、餐饮、电商等乡村特色产业。木棉村的“又见炊烟”食堂,由一个普通农家小院改建而成,圭江陶社与木棉村村民共同参股经营。去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食堂营业额仍有近200万元。


    木棉村青年邱强辞去星级酒店工作,和村民一起创办了“又见炊烟”食堂;河村青年杨兴武返乡开展电商业务,2022年番石榴、百香果销售额超过1亿元;山围村村民冯际坤和同村几个青年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留下来发展,为建设家乡出力……看到了规划蓝图,就看到了未来。活跃起来的村庄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寂静的村庄又充满生机活力。


    “北流市通过在村庄规划中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空间,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人、钱、地’问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北流市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9亿元,平均每村收入达68.15万元。”蒋享福说。


    叶科峰表示,在总结试点经验向全区普及推广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正与乡村振兴部门携手,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产业扶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村庄规划统筹引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童政)

    2023-04-24
  • 乡村旅游乘上数字化快车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新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力量。


    3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美好乡村等你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方案》,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展示、产品营销、培训扶持等,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广乡村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探索“乡村旅游+数字经济”新路径,为行业复苏、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在日前召开的“美好乡村等你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启动仪式上,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吴科锋表示,乡村旅游对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城市游客体验品质和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数字经济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时代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数字化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助力提升游客体验、建设数字乡村。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发展,让多彩乡村风貌和优秀乡土文化实现数字化保护、网络化传播、互动式体验,创新提升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让乡村旅游从业者搭上数字技术发展的快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表示,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要通过数字化方式,深入挖掘“乡村性”,推广乡村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探索“乡村旅游+数字经济”新路径。


    在赋能乡村旅游的数字技术手段中,短视频充分发挥了“被看见的力量”,使一些长期以来未受关注、难受关注的偏远景点进入旅游爱好者的视野。一方面,短视频可以生动呈现乡村美景、美食与风土人情,获得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一些消费者愿意进一步体验,带动当地餐饮、住宿、土特产品等的销售,三产融合,共同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短视频的传播,可以让大众关注到一些偏远乡村地区的工艺与文化习俗,打开广阔的市场,带动就业,可保留、延续和发展传统农耕文化。


    短视频中的“乡村”与“乡村文旅”内容越来越丰富。据抖音生活服务酒旅行业总经理李然介绍,过去一年,抖音乡村内容获赞超415亿次、评论超58亿条。其中,乡村文旅打卡点有15万个、打卡内容有6000余万个。抖音发起的“山里DOU是好风光”公益项目,2022年已落地贵州、广西、四川等10个省份,覆盖400多个县,助力2000余个乡村文旅商家、销售乡村文旅产品超4亿元,为乡村吸引游客超411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消费43亿元,带动农民通过文旅就业5.89万人,就业收入增加9.74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杨虎涛认为,通过短视频、直播实现“被看见”、可视化,能让大量乡村资源被激活。


    “短视频、直播正让乡村文旅等产业焕发新活力。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紧密结合的新业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再小、再偏的地方,都能展现当地风光、传统文化,打响乡村文旅知名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行政副院长刘在波说。


    吴科锋表示,将把乡村旅游纳入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旅游发展的大格局,通过举办智慧乡村旅游等专题展览展示,总结推广乡村旅游数字提升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创新引领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在乡村旅游培训中增加电子商务、新媒体传播等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发挥线上互联网企业作用,引导其将产品、服务和海量的数据延伸到乡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今年,我们将开展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好物传播、培训扶持等活动,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通过开展数字新媒体培育、建设100个美好乡村打卡点、千亿流量补贴和万场县域直播四大举措,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消费。”抖音“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记者黄鑫)

    2023-04-24
  • 准格尔旗乡村振兴进行时:光、花、果、树齐发展 因地制宜促振兴

    党的二十大后,鄂尔多斯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高点定位高标谋划,提出和确立了建设“四个国家典范”(建设生态治理典范、建设文明城市典范、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典范)的发展目标。围绕发展目标,准格尔旗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业,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小杂粮产业示范园)、三个万头级养殖基地(万牛、万羊、万猪),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新农村。


    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目标,薛家湾镇坚持“党建引领、龙头示范、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原则,以打造“一带三区”全产业链为重点(即重点打造百里长川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同步推动西部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区、东部矿区上下游产业集聚区、中部配套服务产业承接区建设),合力推进全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做大特色产业等,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花”样经济为乡村振兴增色


    巴润哈岱村与内蒙古浩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流转的土地、育苗大棚等资产入股,通过“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建设500亩蒙元玫瑰繁育种植基地、2000亩蒙元玫瑰高产示范区、玫瑰加工厂、玫瑰风情园特色旅游区,以点带面,延长产业链,逐步建设玫瑰餐饮、婚纱摄影、蜜月度假、玫瑰养生保健等玫瑰观光、休闲度假的高质量乡村旅游工程,并完善配套加工体系,生产玫瑰干花、玫瑰酱、玫瑰纯露、玫瑰精油等产品,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玫瑰产品生产产业链,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乡村”新业态,拓展多元化的农业旅游功能,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全村共富的美丽经济。


    百里长川最北端的白大路村现已建成45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和2000亩规模化观光田园,正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南方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经过不断参观学习考察和总结周边地区成功种植火龙果经验,现已完全掌握了火龙果,百香果,木瓜等水果的种植技术,这些水果能够适应多种土壤,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由于光照强和昼夜温差大等气候地质因素其营养价值和口感比南方还要更好。“南果北种”不仅极大提升了水果品质,而且还能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或开展研学游活动,带动农文旅全面发展。每年果树整枝、施肥、除草、授粉、采摘、装运等工序,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的机会,有效带动产业就业“双增收”。


    光伏发电为乡村振兴赋能


    马家塔村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利用辖区地域优势和丰富的光热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通过在移民新村集体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最大限度整合了闲散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目前马家塔村“党建+150kw屋顶分布式光伏阳光暖心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中35.4kw现已并网发电。另外,新村2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项目正在进行手续审批,建成后能带来20余万元的年收益。一排排光伏板架设起错落有致的“梯田”,将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赋能,拓宽了马家塔村能源“车道”,赋有光伏新能源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更美了,也让村民更富了。


    “杏”福产业为乡村振兴助力


    业林沟村现有45000亩杏树,因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大气透明度好等地质条件,杏品种多,果肉鲜美,富含有机酸、芦丁等多种营养成分。但是种植杏树以来,村民们仅仅收获杏核晒干卖钱,把大量杏肉扔掉,特别是在杏成熟的季节,村内随处可见被扔掉的杏肉,造成了资源浪费。今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业林沟村计划对5000-10000亩杏树修剪嫁接除草打药,在延伸农业种植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出售杏果、对果核果肉的深加工售卖实现增收,预计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平均每户农户有100亩左右的杏树,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本村村民增收创收效益。


    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将拓展思维、打开视野,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乡村真正成为群众乐享现代化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王彤彤)


    来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2023-04-23
  • 开阳县:奏响人居环境整治“四部曲”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仲春时节,笔者来到开阳县龙广村,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一排排绿树生机盎然,一处处庭院整洁有序,一条条村路干净整洁,村民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今年以来,开阳县坚持把提升村庄“颜值”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奏响人居环境整治“四部曲”,建设和美乡村“最强音”。








    开阳县龙广村


    奏响责任落实“合唱曲”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在突出位置,调整充实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协调工作组,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及召开推进会,督查检查找问题,立整立改抓实效,组织协调抓落实,为村庄环境整治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的治房、治厕、治水、治垃圾、治风工作,明确具体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织密主体责任网,实行县级党员干部挂包和县直部门包村庄、包路段、包责任的“三包”责任机制,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网格化管理。实行“周调度、旬通报、月考核、年总评”工作机制,形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责任落实体系,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扮靓村庄环境。


    奏响文明引领“示范曲”


    开阳县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等评选活动36场次。利用“积分卡”“积分超市”等物质奖励,强化环境卫生评比结果运用,改变以往“站边看”为“争着干”。坚持以“村要整洁、户要干净、人要精神”为目标,结合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让美化环境、人人有责成为农村的主流价值观。


    “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乡以‘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广大村民群众参与评选,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提高乡村文明指数,形成创‘星’、追‘星’、争‘星’的浓厚氛围。”宅吉乡分管负责人杨健说。


    今年以来,宅吉乡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弘扬家庭美德,激励和引导各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传播中升华,大力营造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家风好的社会氛围。


    奏响环境治理“交响曲”


    持续推进农村“五治”。改善农村环境、改善社会风气,由以往的“点上净”变为“全域美”。坚持城乡统筹、县乡联动,因户施策、分类推进,对未经审批违法占用公共空间临时搭建的经营性设施、临时性建筑、彩钢房、残垣断壁等依法依规拆除并全面实现了视野之内无危房的目标。


    持续改善乡村面貌。抓实农村垃圾治理,书写“三水同治”文章,改善社会风气,培育乡风文明。目前,共整治乱堆乱放3412处。


    坚持植绿与造景相结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廊道建设,以城区、面山、村庄、道路、河流堤岸和庭院绿化为重点,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持续推进卫生厕所改造。着力对改厕模式进行优化,因地制宜主推水冲式、阁楼式旱厕,健全完善资金使用、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确保改厕质量稳步提升。


    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全力做好田园、道路、村庄、河床等垃圾清扫转运,共外运无害化处置其他垃圾2316吨,就地处置湿垃圾2018吨;全面推进农村污水管网覆盖工程,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河流、水库、塘坝及房屋周边排洪渠清理,实现水源干净卫生、创建清洁环境。


    奏响工作提质“督查曲”


    开阳县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每月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各单位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对连续2次检查结果为全县最后一名的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督查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该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责任目标考核范畴,制定标准并严格考核。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督查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目前,开展督查检查2次,下发督办通知、交办通知、督查通报18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全面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采取多元化筹资模式,不断拓宽、延伸资金筹集渠道。争取更多的资金为农村美颜,为农民提气,为农业赋能。在各乡(镇、街道)实施“日清扫、周清运、月检查、季考核”和环境卫生保洁“定人、定岗、定区域、定标准”长效机制,目前,全县开展各类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共63场次。


    下一步,开阳县将围绕村容村貌提升、路域环境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用实法、谋实招、出实效,集中力量攻克突出环境问题,补齐农村环境设施短板,奏响人居环境整治“最强音”。(图文杨刚)

    2023-04-23
  • 梅花鹿成为村民“致富鹿”

    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给鹿喂食。记者黄燕飞摄


    “嗨嗨嗨嗨嗨嗨……”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一边吆喝着一边将玉米粒抛洒出去,听到熟悉的喂食声音,梅花鹿从林子的四面八方跑来。


    4月18日,猎猎寒风中,被一群梅花鹿、驯鹿包围着的郑晓林看鹿的眼神,如同一个老父亲在端详自己的孩子。


    白狼镇成立于20多年前,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转产转型后成立的,全镇村民大多是原来的林业职工。林业工人放下斧头后,路在何方?


    鹿村把目光锁定在梅花鹿养殖业上。然而,虽然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养鹿,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一直以来都是每家饲养一两头的小户散养,并没有将养鹿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梅花鹿养殖收益不高,村民的积极性也不高,只是靠着养鹿来勉强维持生计。


    2009年,鹿村的梅花鹿养殖业遭遇低谷。“谁养谁赔钱”,不少村民开始大批低价出售自家的梅花鹿,这让郑晓林感到十分惋惜。“鹿村因养鹿得名,鹿都卖了还叫鹿村吗?”郑晓林开始思考鹿村的未来。


    “因林而建,也要因林而兴,要把梅花鹿养殖和旅游业结合起来。”郑晓林很快找到了破题之法。


    “梅花鹿耐寒,适应这里的冷凉气候。鹿不仅有观赏价值,产值还非常高。鹿的全身都是宝,每只鹿仅销售鹿茸的收入每年就可达4000多元,鹿心、鹿角、鹿胎膏等鹿产品更是价值不菲。”郑晓林说。


    为了把鹿留下,郑晓林苦口婆心作动员,说服部分有养鹿意向的村民成立合作社,挨家挨户收购梅花鹿。最困难的时候,几乎全村的梅花鹿,都靠他一个人养着。


    2012年,郑晓林将所有梅花鹿聚在一起,统一集中经营管理。经过10多年的发展,鹿园的梅花鹿数量现在已经增长到120多头。随着旅游、林下经济、文化产业的兴起,梅花鹿也成为当地人口中的“致富鹿”,鹿村还成为《亲爱的客栈2》节目的取景地。


    “《亲爱的客栈2》节目的热播再次带火了鹿园,很多网友慕名来这里打卡、拍照留念。尤其是两只网红小鹿‘九月’和‘格日勒’特别受欢迎。每年到了7月份至10月份旅游旺季的时候,鹿园能接待游客10万人次左右,鹿园直接带动了我们村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村每户都有产业,人人都是老板。”郑晓林自豪地说。


    养好“致富鹿”,走上致富路。砍树人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森林奇缘的导游、绿色食品的推介者。在鹿园附近,村民们开办起农家乐、民宿、特产超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用旅游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鹿园就是核心点。游客因为梅花鹿被吸引到这里,当地民众通过餐饮、住宿、林下产品销售等实现增收,每户年增收3万元左右。”郑晓林说。


    郑晓林介绍,按照为旅而养的原则,白狼镇正在重点打造鹿村,着重发展旅游+特色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鹿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梅花鹿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最近,郑晓林还引进了驯鹿,森林里更添了几分灵动。清晨叫醒你的是什么?也许是啾啾鸟鸣,也许是呦呦鹿鸣,在鹿村,你都可能遇到。(记者李霞康丽娜霍晓庆呼布琴黄燕飞)

    2023-04-21
  • “赏花经济”为和美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万亩杏树进入盛花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这里的春天是从美丽的花枝间开始的。近年来,回民区依托大青山绿色生态带及前坡林果资源和“杏坞番红”历史文化人文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城区”发展定位,立足大青山前坡万亩杏林,突出乌素图“大杏”品牌效应,以“花”为媒,通过一年一度的“杏花节”,打造融观赏游玩、生态休闲、采摘体验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赏花经济”,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和美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回民区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该区紧紧抓住首府打造“京津夏都”和大青山生态公园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将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在启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融合项目,在传统文化、祈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挖掘,带动有机生活、研学实践、文化体验、乡村民宿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农文旅产业发展“活力值”。同时,依托丰富的林下经济,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延伸林业产业链,带动林药、林鸡、林果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8.3公里村路为主动脉,沿线50余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为“末梢神经”的乡村旅游带,探索出“种植+观光+休闲+民宿”的多元化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从“用资源”向“提品质”升级。继攸攸板镇入选第二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之后,回民区又成功打造了段家窑网红涂鸦村、一间房文化创意研学产业园,“杏福树下”品牌也成为回民区农文旅融合新名片。2022年,莫尼山非遗小镇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乡村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除了高山草原、森林公园,回民区由“赏花经济”引申的“节庆游”同样别具特色。为了丰富市民游客的旅游体验,回民区以文化活动、文艺作品、非遗展示等为载体,通过举办“杏花节”“采摘节”“丰收节”“冰雪节”“非遗日”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将地方特色风土人情融入旅游发展中,把农特产品培育成有设计感、有情怀的品牌文创。以“花”为媒,加速了回民区农文旅市场快速回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文旅惠民”春风、文旅消费券、门票减免打折等一系列文旅惠民“大礼包”,更是让流量变“留量”,不断增加消费者在乡村文旅中的沉浸感认同感获得感。


    “新玩法”引爆乡村旅游,全域观景释放乡村活力。位于回民区段家窑的莫尼山非遗小镇就是该区通过发展“赏花经济”激发乡村旅游活力的一个缩影。莫尼山非遗小镇是国家4A级景区,小镇将非遗项目聚合,分区域进行活态传习,集展示、体验、参观于一体,辅之以游览、教育、娱乐、销售等功能。在这里,游客可通过参观游览,感受小镇古韵,也可现场体验脑阁、爬山调、剪纸、晋剧、蒙古皮雕画、烧麦制作技艺、蛋雕等上百个内蒙古非遗项目,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服务业年均产生20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


    从“活起来”到“用起来”“火起来”,“非遗”文化在回民区农文旅市场绽放出了迷人的光彩。


    花好看,杏好吃,一个杏子带动一个产业。“赏花经济”,一头连着“诗和远方”的向往,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回民区糅合时下流行的农文旅元素,推出露营、户外烧烤、采摘体验等休闲活动,花样繁多的“打开方式”,丰富了“赏花经济”的内容,也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一大批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截至目前,回民区11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达到7个,收入最高的达到700万元。回民区内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7.22万元。“赏花+”多元融合,构筑起了回民区家园绿、产业强、农民富的多赢发展局面。下一步,回民区将进一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好做强“赏花经济”旅游品牌,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扩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和美乡村。(记者王雅静通讯员李珍)

    2023-04-21
  • 江西上高:茶园美 采茶乐

    谷雨时节,市民在茶场体验采茶带来的乐趣。陈旗海摄


    人民网上高4月20日电谷雨时节,市民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新界埠镇茗达茶场体验采茶带来的乐趣。近年来,上高县新界埠镇坚持茶业兴镇,着力打造茶旅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茶艺,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毛思远、陈旗海)

    2023-04-20
  • “花舞人间”自治区2023年春季旅游季启幕

    杏花满园,弦歌声声。4月19日,“花舞人间”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春季旅游季暨“杏福树下”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十二届杏花节活动在乌素图古杏园开幕。


    回民区第十二届乌素图杏花节作为“花舞人间”自治区2023年春季旅游季的首场活动,拉开了全区四季旅游“春”的序幕。


    回民区漫山遍野的杏花争相盛开,花海覆盖大青山前坡东乌素图村、西乌素图村、东棚子村等8个村。走过12载的回民区乌素图杏花节已经成为首府“赏花海、闻花香、游青山、住民宿、品美食”文旅融合的靓丽品牌。本届杏花节,主办方首次引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酒传统酿造技艺展演,游客在踏青、赏花、游园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感受汾酒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活动将持续至4月24日,期间,同步推出“杏福树下醉美杏园”文艺惠民展演、“杏福树下书画留香”书画艺术交流、“杏树花开杏福相伴”青年交友联谊会、“杏福树下花海童心”内蒙古生态环保童歌会等15项主题活动以及灯光秀、创意市集等系列活动。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花为‘媒’、以‘节’引流圈粉,通过‘赏花经济’打造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蓬勃活力。我们还将以采摘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继续把‘杏福树下’这个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高品质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城区’,努力把大青山生态绿带打造成为市民和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回民区副区长王亚娜说。


    本次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回民区委员会、回民区人民政府承办。(记者王雅静)

    2023-04-20
  • 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屈信明)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三农”领域保险服务质效、强化监管引领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金融供给,积极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探索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有效模式,强化对种业、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机构服务体系,深化银行机构内部专营机制建设,加大涉农金融内部资源倾斜力度。针对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首贷、信用贷以及中长期贷款,提升涉农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涉农信贷的贷后管理,防范涉农信用风险,避免过度授信、违规收费等行为,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研发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人身险产品。提升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效率,努力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


    《通知》要求持续加强监管考核引领,稳定增加涉农信贷投入。明确了涉农信贷、县域金融服务、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脱贫地区金融供给、粮食重点领域信贷等考核监测目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做好监测考核工作,优化涉农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涉农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加强试点探索和示范引领。

    2023-04-19

  • 首 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