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发力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干部队伍 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深度关注)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作为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农村,尤其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精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选贤用能,确保各类优秀人才“进得来”“能成长”“敢担当”,着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干部队伍。

    围绕广西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这一主题,记者前往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等多个乡镇进行了深入采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那兰坡村,碧水绕村过,灰瓦衬白墙。整洁的人行道上,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排列,一些村民正在家门口的健身器材上锻炼。

    看着这幅情景,今年30岁的南晓镇党委组织委员陆漫心里很有成就感。2021年因在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陆漫被提拔进了镇领导班子,领队参与镇上实施的“三清三拆”(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建、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工作,发动党员干部,建立工作流程,做好群众工作,才有了如今这幅乡村美居图。

    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广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选贤用能,确保各类优秀人才“进得来”“能成长”“敢担当”,着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干部队伍。

    坚持“赛场选马”,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6年前,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后,陆漫以选调生身份入职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政府。

    遴选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选调生到乡镇任职,是广西着力解决乡镇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的一项举措。

    从未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陆漫,克服了身份转变、环境不熟等难题,在一件件具体工作中积累认同感和成就感。几年间,她先后在乡镇党政办、计生办、扶贫办、团委任职,积累了经验,获得了成长,也越来越自信从容。

    2021年,广西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陆漫通过选拔担任南晓镇党委组织委员。

    近年来,南晓镇开展“十里鹭乡”邕钦公路示范带建设,全面推进“三清三拆”工程。清理拆迁是难点工作,既要动真碰硬又要和风细雨地做好群众工作,陆漫和同事们一起,充分调动无职党员积极性,想方设法把村民发动起来,出色完成了任务,许多之前没法拆除的破损杂物房也得到拆除。

    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陆漫得到了群众和组织的认可。“她很踏实,坚持每季度下发任务清单,真抓实督,及时通报,不落实到位不放手。”同事评价。

    在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也有一位年轻干部因为在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而走上领导岗位——镇党委副书记邱晨,他此前的工作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在昭平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邱晨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福登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产业基础薄弱,壮大产业发展是首要任务。村里决定发展油茶产业。

    邱晨在县委办公室的工作经历,让他视野开阔,善于沟通协调,他和合作社协商,向上级反映、向派出单位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最终以“村级集体经济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闲置林地、荒山种植软枝油茶。同时邱晨还积极协调,利用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县级调整的扶持资金投资入股、项目下放服务和光伏发电等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2020年,福登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7万元,修路、修水渠……一项项惠民基建工程的实施,让村子发展基础渐厚,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因为表现突出,邱晨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在去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像陆漫、邱晨这样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广西把乡镇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战场,一方面从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干部中下派3477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一方面面向基层一线,注重选拔善于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敢于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步伐的干部,注重选拔“腿脚沾泥、眼睛向下、心连群众”的干部,1878名优秀驻村干部被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我们坚持‘赛场选马’,倡导打破隐形台阶,打破身份壁垒,大力选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经过扎实磨炼、经受艰苦考验的优秀干部,注重选拔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苏进球说。

    目前,广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研究生学历占10.3%,本科学历占76.3%,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更多岗位资源向基层乡镇倾斜,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乡镇工作队伍。

    着眼干部所需,全方位培训培养干部

    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山秀水中丰富的负氧离子让人身心舒畅。循着山谷呦呦鹿鸣,几对新婚夫妇驱车来到“鹿鸣谷景区”拍摄婚纱照。

    中渡镇如今是“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仅“香桥康养项目”就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景区年营收500万元。

    但景区建设初期却曾困难重重。“最难的是征地拆迁。”时任中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韦家东说。

    “两个村屯因为景区土地引发纠纷,喊着让镇上管事儿的人来。”韦家东几年前就现场调解了一场纠纷。韦家东当时刚从县委部门调任中渡镇,处理现场纠纷还是头一回,“看见黑压压一片人,情形紧张,自己心里也紧张。”

    两个村屯争议的地盘就在景区,征地就意味着补偿。旧档案所写的“以路为界”并未写明哪条路,双方认定的道路之间相差了一两百亩地。

    韦家东邀请群众到屋里坐下,一一听取诉求。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讲道理、谈感情,韦家东表明解决态度,点出问题焦点,提出解决建议,一下子和群众拉近了距离。

    “我们相信政府!”村民首肯了,双方再未发生冲突。在中渡镇领导班子接续努力下,最终妥善解决了争议。

    化解矛盾是干部乡镇工作内容之一。乡镇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考验着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按照优势互补、合理有序的原则,广西积极推进干部在乡镇之间、乡镇与机关之间以及乡镇内部轮岗交流和跨条块、跨系统、跨区域交流。韦家东坦言,组织给予多部门工作锻炼的机会,让他在为民办事时更有办法、更有资源。

    乡镇工作多年,从帮忙解答政策问题到帮助申请惠农补贴,韦家东逐渐成了群众口中“能办成事的领导”。去年,韦家东调任鹿寨镇党委书记,仍有中渡镇村民不时联系韦家东协助解决难题。

    除了让年轻干部在一线实干历练,广西也注重全方位培训培养干部。今年3月至7月,韦家东作为优秀乡镇干部参加了柳州市第三十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增长见识、受益匪浅,和优秀干部交流开阔了我的视野。”韦家东说。

    通过培训,韦家东对多年前的那场土地纠纷有了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把工作做在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发生之前。”

    在鹿寨镇政府办公大楼墙上,贴着一张“网格化管理工作示意图”,将乡镇划分为清晰的网格,不同网格匹配对应的网格员,确保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定期走访和上报机制,隐患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落实”。

    根据乡镇“条线分工”与“包片负责”的工作特点,广西健全完善精准化的理论素养提升、全方位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多维度的实践锻炼等机制,加强干部在政策法规、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补短板、强弱项、长本领。

    “我们希望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面,但由于土地政策调整、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原因,效果一直不明显。”28岁的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蒙静建犯了难,“在处理一些复杂棘手问题时经验不足、办法较少”。

    针对新提拔乡镇干部本领欠缺、历练不够等问题,扶绥县推行“导师制”,根据年轻科级干部性格、岗位、经历,选聘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县处级干部担任导师,通过谈心谈话、项目帮带、研讨交流等方式结对培养。

    扶绥县为其安排了具有市、县、乡三级工作经历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剑克给蒙静建当导师。导师带着蒙静建下村调研,如何破解建设用地指标难题?如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黄剑克给出的建议令蒙静建茅塞顿开。黄剑克还积极帮忙申请资金,推动项目落地投产。

    “过去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导师一对一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蒙静建说。

    “我们牢牢抓住‘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推行‘导师制’,助推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扶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国谣说,截至目前,已在全县11个乡镇领导班子全面推行“导师制”,成功结对72对。

    注重关心关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修一条路,建一个球场,落实一个项目,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成果。”被问到为什么扎根乡镇时,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党委书记谢小勇脸上满是自豪。

    “读大学时就向往基层。”2007年,谢小勇大学毕业,被选调到乡镇工作。此后,谢小勇先后在6个乡镇工作,一直在基层一线。

    “做乡镇工作一定要沉下去。”谢小勇告诉记者,乡镇工作承上启下,事务繁重,干部常常超负荷工作。近年来,为基层减负,从中央到自治区到市县一级都做了不少工作,干部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广西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和频次,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探索建立乡镇职责准入制度,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特别是“痕迹主义”问题。

    “文件少了,今年光县级下发的文件数量就少了1/3。会少了,设立周一无会日,让我们能抽出更多精力为民办事。”谢小勇说,“以前经常没时间休假,现在每年专门安排大家集中休假。”

    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强大的政治激励。广西牢固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采取专班跟进、蹲点调研等方式深入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落实县直机关提拔副科级以上干部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工作经历干部的政策要求,注重从任职时间较长的优秀乡镇干部中遴选自治区、设区市机关公务员。近年来,全区共从乡镇党政正职中提拔处级领导干部700多人,晋升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400多人,切实激发了乡镇干部干事热情。

    鼓励干部积极干事创业的同时,广西也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敢干事、干成事。

    2019年,在开展打击和取缔生产“地条钢”工作中,时任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党委委员的晏雄威,作为分管领导因对打击和取缔“地条钢”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被组织诫勉谈话。

    一年后,乡镇党委换届时,由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晏雄威被提拔为灵川县定江镇人大主席,今年10月,晏雄威又被重用为灵川镇镇长。

    “感谢组织当时依然关心我,不断提醒我、帮助我。”回首过去,晏雄威满怀感恩,“我将加倍努力工作。”

    “我们聚焦正向激励,正确对待被问责处分的基层干部,探索试行影响期满干部重新考察使用制度,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符合有关条件的,该使用的要继续使用。”灵川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阳玉雄说。

    广西健全纪委监委机关和组织部门容错纠错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干部容错纠错办法、容错正负面清单,激励乡镇干部卸下包袱、担当作为。近年来,全区共为52名乡镇领导干部容错,其中,18人纠错后得到进一步使用或提拔。

    基层一线干部任务重、工作忙,离不开组织关心关爱。广西严格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有关政策,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年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向乡镇倾斜等要求,对累计领取乡镇工作补贴年限满5年(含)、满10年以上(含)的人员加大补贴力度。

    “这些年各项优惠政策都在向乡镇倾斜。”浦北县泉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成说,近年来乡镇干部切实感受到了待遇的提升。

    走进泉水镇政府大院,食堂、篮球场、气排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提升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广西近年来推动乡镇小宿舍、小食堂、小文娱室、小球场和小园林等“五小”项目建设。“平时吃饭就在食堂,餐补基本都能覆盖消费,偶尔有时间还能和同事打打球。”周成说,“组织上也经常找我谈心谈话、沟通思想,对有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让我们消除后顾之忧,干劲更足了。”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王东仓认为,广西着眼于事业发展需要,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不少政治过硬、本领突出的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这既有利于他们施展才能和抱负,也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探索值得肯定。基层一线工作复杂,组织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做好关心关怀,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潜能,让他们在服务“三农”工作中不断历练成长,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2022-12-21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西藏墨脱:厚植绿色根基 描绘振兴“新颜”

    冬天的西藏,很多地方已是白雪皑皑,而地处藏东南的墨脱县,却是绿意盎然。


    在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的枇杷种植园里,村支部书记新生和村民们,正忙着锄草和施肥。400多棵白肉枇杷树长势喜人,一部分树明年就能挂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种植枇杷,就是让老百姓增收致富。”他说。

    自2021年搬迁至新址后,巴登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根据地少坡多的情况,把一块经济效益低下的玉米种植田地,改为种植枇杷,并邀请果树专家现场指导。按照规划,村里还要种植500棵枇杷树,让全村40户、185人受益。

    墨脱气候条件独特,适宜种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其中白肉枇杷种植发展前景广阔。为打造枇杷产业,墨脱县今年11月与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签约,围绕枇杷新能源智能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技术开发开展合作,并定期邀请其他省市农科院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

    墨脱县林草局副局长刘震介绍,目前全县种植白肉枇杷树近2000棵,通过高接换种改良枇杷树8000余棵,“新品种枇杷果实价格高,未来将成为全县老百姓增收的新亮点。”

    水果种植之外,墨脱传统的茶叶产业也在发展。目前,墨脱县已建成103个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总面积超1.92万亩,有39个村共1万余人因种植茶叶受益。

    自从2018年推广茶树种植以来,背崩乡格林村茶园效益显著。格林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家斌介绍,今年村里560亩茶园共收获茶叶近3万斤,收入52万多元,每户平均收入接近1.8万元。

    种植产业的发展,受益于良好的生态保护。墨脱的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同时完整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物链条,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林芝边境管理支队墨脱大队背崩边境派出所所长喻于一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们除了日常巡逻,还要向群众宣讲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把群众生态保护的理念树立起来,长久保护好这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格林村50岁门巴族村民前进表示,以前大家缺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为上山采猎、烧山耕种才是生活出路。在政策宣传的影响下,当地群众的观念发生显著转变,从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如今的“看树人”。现在,很多人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不仅保护了环境,每年还能领到数千元的政府补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我们要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把发展搞上去,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守护好祖国的大美边境。”墨脱县委书记魏长旗说。

    2022-12-21
  • 棚室绿意浓 “冬闲”变“冬忙”

    12月18日,记者在朝阳县南双庙镇南双庙村大棚小区看到,排列整齐的300多栋暖棚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亮丽,村民在绿意盎然的百米暖棚里忙碌。该村大棚小区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种植的蔬菜品种齐全,应有尽有。管理好的大棚一年纯利润可达5万元左右。近年来,村民又增添了农家采摘项目,设施农业带富了乡亲,扮美了乡村,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张静特约记者仇一军摄)

    2022-12-20
  • “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采风活动启动

    近日,“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采风活动在甘肃画院启动,来自全省各地的艺术家从兰州出发,奔赴甘南、陇南两地重点旅游示范村开展创作采风活动。

    “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采风活动由省文旅厅主办,甘肃画院、甘肃文旅集团承办。采风活动以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为主题,是全省“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百日攻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的具体实践。活动于12月18日至25日在甘南和陇南两地举办。

    据悉,“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在2022年冬季、2023年春耕和秋收期间,分批组织以画家为主,舞蹈、音乐、文艺研究等各方面文艺人才深入各重点乡村,开展美术、音乐、舞蹈、摄影采风创作,创作一批反映乡村风貌、人文景观等的优秀艺术作品。第二阶段将于2023年8月至9月,组织对所有创作艺术作品进行评选。第三阶段将于2023年“十一”前后,举办汇报展览展演,借助优秀艺术作品展现我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发展成就,加大对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为美丽乡村提供文化滋养,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2022-12-20
  • 护好生态幸福长

    铲牛粪、喂草料……12月3日一早,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治赛村的牧民索南朋措,在村集体合作社的牛圈里忙得脚不沾地。他说:“这两年环境越来越好,草长得好牛也就壮,今天出栏的牛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

    远处的砖瓦房内,索南朋措的妻子尕沙求忠在制作酥油。她说:“牛奶好,做出的酥油也好,过两天我拿到县上去卖点钱,给家里人买几件新衣服。”

    在牛圈里忙活完,索南朋措带上袖标,拿好望远镜等装备,骑上摩托车去上班了。“我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每隔几天都会进山巡护一次,一个月有1800元的工资,合作社年底有分红,放牧也有补贴,生活很幸福啊!”

    在扎河乡像索南朋措这样吃上“生态饭”的家庭很多。

    “我们扎河乡地处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4700米,自然条件恶劣,过去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卖牛羊,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牧场沙化日益严重,生活质量开始走下坡路。”扎河乡党委书记索南旦正说。

    2016年,扎河乡借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契机,选聘了2008名草原生态管护员,精准解决了偏远山区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该乡以“建强网格阵地、推进网格治理”为手段,组建了110个管护网格管理小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将村级党组织建设和草原生态管护有效联动,推动“党建+环保”工作全覆盖,运用网格化管护格局,细化管护任务,由各小组成员选举推荐的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定期巡护、督导检查工作,并将巡护情况上报乡保护站。

    马赛村党支部书记哇西洛尼说:“我们把全村28个网格化管理小组和512名草原生态管护员调动起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各类破坏草原环境的行为得到遏止,草原火灾险情大幅下降,确保了全乡45.13万公顷的天然草场得到有效管理。

    同时,扎河乡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治理项目,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产业转变,形成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索南旦正说:“我们乡在下辖四村均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采取草场轮牧、季节性休牧的模式,让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草量明显增加,牧民纷纷通过草场承包、股份合作、提供劳务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强化。”

    “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扎河乡干部群众从自然资源的利用者转变为保护者,通过有效管护守住了草原生态,为产业永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过上了生态美好、富裕幸福的日子。

    2022-12-19
  • 把准方向主动作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财政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财政在广西发展大局中的定位,自觉把财政工作嵌入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全局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全力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聚焦发力,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展现财政担当、作出财政贡献。


    统筹财政资源,全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纵深推进财源建设,建立健全与税收贡献挂钩的资金分配机制,确保财政收入保持与经济协调增长。统筹用好现有政策和资金,着力支持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打好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三农”投入保障,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和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左右江革命老区协调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创新投入方式,全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找准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支持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持续健全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桂惠贷”贴息政策,支持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规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用活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统筹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渠道,支持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落实财税支持政策,推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落细经费保障政策,积极支持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积极落实支持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RCEP全面深入实施。大力支持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区域重大金融改革等方面给予激励和奖补,培养壮大各类市场承接主体。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多渠道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用足用活政策,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把保护好广西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健全财政绿色发展保障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施漓江、西江、南流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强化重点海湾系统治理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系统保护修复,完善珠江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巩固推进粤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成果,探索建立湘桂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开展西江流域跨省区横向生态补偿,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污染防治投入机制。落实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公益林管护,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支持漓江、九洲江、南流江、钦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分类实施差异化财税支持政策,强化财税政策资金绿色导向,引导各地发展绿色经济、做强大健康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制定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财税政策措施,支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全力维护国家安全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领导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财政安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大退出竞争性领域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动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稳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开好规范举债“前门”,严堵违法违规举债“后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优先地位,强化财政运行和基层“三保”监测,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兜住基层“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风险。加大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统筹做好民族工作经费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落实边民补助政策,深入推进新时代守边固边兴边。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经费保障政策,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和平安广西。支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主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加强地方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健全财政应急管理政策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锻造坚强队伍,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完善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落实到位。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巩固拓展“四强”党支部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持续深入推进清廉财政机关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2-12-19
  • 弘德村:定点帮扶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冬日暖阳下,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玩耍、老人们在下棋聊天……

    近年来,随着宁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这个偏僻小乡村旧貌换新颜:曾经泥泞的小路被宽阔的柏油路取代,一座座新房显示出当地百姓生活的富足……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弘德村的变化只是红寺堡区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的一个缩影。当地扶贫干部感慨地说,“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烟草专卖局多年来的帮扶和支持。”

    201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央的部署下对口帮扶红寺堡区,在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倾情帮扶,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更给他们带来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多年帮扶下,继红寺堡区退出贫困县(区)序列后,又于2021年入列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始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在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国家烟草专卖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实施、消费帮扶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在产业增收、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国家烟草专卖局立足烟草行业消费市场和红寺堡区优质农特产品优势,积极拓展产品消费渠道,部分烟草行业单位通过工会福利、食堂采购、职工团购等方式加大消费帮扶力度,采购金额超过3100万元;针对近年来红寺堡区陆续在广东、福建等地开设的农特产品专营店,为扩大销售,国家烟草专卖局协调当地烟草局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为农特产品专营店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扩大经营范围,拓展产品市场,提升经营效益。与此同时,依托宁夏烟草“润夏”零售品牌,结合红寺堡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活动契机,协调宁夏区局向红寺堡区定向捐赠55万元、向帮扶村定向捐赠13万元,创新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示范样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集合“卷烟零售、综合超市、助农帮扶、积分超市、便民服务”五大功能,突出“一店一特色”,分别在兴旺村、杨柳村、周新村建设3家综合体,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脱贫地区而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国家烟草专卖局不断优化帮扶思路,不仅给红寺堡区带来了帮扶资金,更倾力在当地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与湖南中烟的沟通协调,先后支持当地的扶贫车间弘德包装公司进行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稳定市场销售,对接山东中烟、云南中烟,争取到5万箱盒皮订单,进一步拓展市场、稳产扩量、提升效益;协调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部门、湖南中烟向弘德车间提供50余万元纸箱订单,有效解决车间订单不足、生产力过剩等难题;对接黑龙江烟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烟草龙烟连锁直营店设置红寺堡农特产品专柜,双方合作2个月,销售额超300万元,拓展农特产品市场,尤其是缓解了葡萄酒产业起步晚、知名度不高、市场销售乏力的困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开展教育帮扶,不仅是点亮困难家庭子女人生梦想的途径,也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主动牵线,为红寺堡二中与北京丰台二中搭建起结对联建的“桥梁”。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个平台,把北京名师请到移民区,借助北京优势教育资源,按阶段、分主题、多形式开展在线教研、跟岗研修、互访互学、班级联建、学生夏令营等活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帮扶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还协调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等深化帮扶关系,柔性引进宁夏医科大学多名专家定期坐诊,深入开展业务协作、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功能互补等方面合作,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的支持下,今年烟草行业对于红寺堡区的帮扶资金总额已达到4237万元,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帮扶项目资金由去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3700万元、党建帮扶专项资金150万元、烟草行业所属企业捐赠资金387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到上海烟草集团与上海汽车集团联合向红寺堡区捐赠2台医疗救护车,总价值超过110万元。

    如今,漫步于红寺堡区,从书声琅琅的中学校园到窗明几净的村小学校园;从集中连片的工业园区到散布于村头的扶贫工厂……一块块“国家烟草专卖局援建”的铭牌,见证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推进乡村振兴路上的无私帮扶。(记者张瑛)

    2022-12-16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澄塘镇故村村第一书记曹勇: 持续奋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18年3月,曹勇由江西省宜丰县农业局选派到澄塘镇故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先后在澄塘镇故村村、茜港村脱贫工作中积极作为,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脱贫致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刚来故村的时候,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曹勇回忆道。

    根据故村地理优势,曹勇决定在故村建设桑葚采摘园。“当时项目资金还没有下达,我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垫资5000元,发展了近八亩的果桑采摘基地,第二年就有了一万多元的收益。”

    随后,该村成立了宜丰县扶助种养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江西正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1400多亩土地,种植茭白和芦笋等一系列经济作物。“我们通过合作社入股江西正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方式,每年有两万块钱的分红收益。”曹勇说。

    “果园务工人员都是优先聘用贫困户,有一个贫困户在合作社上班,当年的工资就达到了6000多元。”据介绍,一连串的扶贫举措,帮助全村22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多元。

    为了让贫困户“站得起”,而且“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好”,曹勇千方百计争资争项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大力开展智力扶贫,力争使每个贫困户都掌握一至二项致富本领。

    利用在农业部门的优势,曹勇联系县乡农技人员为故村产业扶贫提供技术保障,广泛开展果桑、木耳栽培和劳动技能培训,聘请县乡农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通过现场指导、导师帮带等方式让参与务工的贫困户掌握好木耳、果桑、绿色水稻等栽培技术,逐步培养出乡土技术人才和致富能手。

    “自从曹书记来我们村当第一书记,村民富裕了很多,收入也增加了很多,集体经济也搞得很活跃,群众非常满意。”故村村脱贫户罗产生欣喜地说。

    2021年8月,曹勇再次被选派到故村村担任第一书记,针对该村部分农田桥梁损毁严重等情况,他带领村干部积极沟通协调,在水利部门争取移民资金19万元,用于加固河道、修建部分水毁河岸。

    此外,还争取到13万移民资金用于安装路灯,为积极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使桑椹产量避免受病虫害影响,他带领村干部积极防治,通过铺地膜、药物防治,桑葚产量较往年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当看到村民亲切地对我打招呼,我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我将持续奋斗,为故村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曹勇坚定地说。

    2022-12-16
  • 农行莒县支行开展“金融服务进乡镇”专项服务活动

    近日,为进一步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落地落实,农行莒县支行联合长岭镇政府举办首场“乡村振兴看农行·金融服务进乡镇”专项服务活动。

    期间,该行面向长岭镇农业龙头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养殖户代表全面介绍了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惠农产品,并就涉农企业主和农户关心的贷款利率、准入条件等逐一做了解答,获得一致好评。

    该行党委书记、行长齐东表示,下一步,农行莒县支行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县委县政府“突破莒县”工作部署,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为定位,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看农行·金融服务进乡镇”专项服务活动,将惠农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全方位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黄庆波)

    2022-12-15
  • 质量立农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北京市打造农产品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首善之区定位,坚持“质量立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发展思路,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翻一番”为目标,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各项工作,在标志许可、证后管理、标准宣贯和规程指导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京”字号绿色食品品牌,在京郊大地上书写首都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绿色食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构筑高质量发展金字招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食用“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女士,到超市选购食材时,总会对“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情有独钟”。

    作为专业“吃货”,王女士发现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西红柿在口感上更有柿子味、口感更沙,酸酸甜甜的挺有风味。上网一查,“产自优良环境、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了解越多,王女士愈感觉到绿色食品让家人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了更多的保障,渐渐成为绿色食品的忠实“粉丝”。

    王女士只是绿色食品消费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的却是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质的高度认可与信赖。这背后是绿色食品从产地环境监测、种养过程管控、技术指导提升等等全程质量控制下的高标准的层层遴选把关。

    据了解,北京市立足首善之区定位,持续推进绿色食品各项工作,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京”字号绿色食品品牌。据北京市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介绍,北京市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即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严格落实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产品的安全优质。简单地用六句话概括,就是“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管理有制度”。

    该负责人表示,为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基层的实际需求,把绿色食品相关标准转化为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简明操作手册、明白纸,方便基地严格操作。在顺义、昌平、房山等多个绿色食品基地,记者看到,由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印制的《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化学农药清单》、《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等,都被做成了塑封卡片或挂板,悬挂于生产大棚里或者置于技术管理人员的案桌、宣传区域和农药库房的显著位置。

    北京华山天甲农林技术中心的王彦武在拿到塑封挂板和记录本时高兴地说,“卡片非常实用,哪些肥料农药能用清清楚楚,方便技术人员随学随用,要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来操作”。

    据了解,截至2022年11月底,北京市绿色食品企业已有86家,产品384个,产量35.64万吨,其中农产品(菜篮子+粮食)获证企业55家280个产品,产量24.75万吨。

    绿色产业——坚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农情,北京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扶持绿色食品企业延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引领的创新发展之路。

    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的北京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通过大力发展可食用菊花绿色产业,以绿色食用菊花为媒,吸引城区游客到房山区周庄村观赏菊花、采摘菊花、品尝特色菊花宴,闯出了一条从种植、餐饮、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链式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食用菊花是我们研发的有知识产权的品种,以绿色标准种植食用菊,用了5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才有了今天品类丰富的菊花宴。”北京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雷说。食用菊花的选种、培植、生长等环节的质量管控都是非常严格的,并不是任何菊花都可以用来做菜的。

    据了解,该合作社立足集体经济,以绿色食品为引领驱动发展,以种植食用菊花为起点,总结经验,优化模式,创新发展,不断延展下游产业链,相继帮助村民建设农家院,以“四统一”管理模式,确保村民在菊花三个月的盛产期里最低纯收入达到2万元。

    此外,合作社还加大了以菊花为绿色食材的产品开发力度,其所研发的菊花饼、菊花酱、菊花酒、菊花香皂、菊花精油等深加工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推出,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这仅仅是北京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一个缩影。为让更多的绿色食品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北京市启动了种植业绿色农产品整体推进工作,编写了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具体程序,将继续遵照“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常态化持续提升获证绿色食品知名度、美誉度,加强产销对接,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持续打造和拓宽高质量农产品“绿色”发展之路。

    2022-12-15
  • 乡村城市开课堂 分层宣讲见成效

    小雪过后,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进入了农闲时节。在大石棚组组长王克俭家里,20多位村民代表挤得满满当当,一场“炕头讲堂”正在开讲。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国顺坐在炕中间,用乡音宣讲着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赵国顺说,“咱们农村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措施,萨力巴村明年首先要扩大‘土地托管’改革的成果,将托管面积扩大到2000亩!”赵国顺的宣讲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燃起了农民新的希望。

    另一边,在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巴彦浩舒嘎查,乌兰牧骑小分队正在牧民温都苏家里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乌兰牧骑小分队演员表演的《牧民歌唱共产党》《总书记回信暖心间》《民族团结是幸福》等原创节目,赢得了温都苏一家阵阵热情的掌声。乌兰牧骑小分队队长麻宏博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积极响应,创作出了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努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像种子一样扎根基层!”

    自11月中旬起,赤峰市组建干部宣讲团、理论工作者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等8支市委宣讲团,共100名宣讲员,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宣讲活动,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进行宣讲。目前,已开展宣讲100多场次、受众1万人。宣讲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相结合,既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又包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办法,做到内容贴近实际、又突出内蒙古特色。

    线下宣讲热火朝天,线上宣传如火如荼。近日,由赤峰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理声嘹亮·云端讲堂”正式启动,首期面向宁城县宣讲。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员徐利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从党的二十大的意义到如何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再到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讲故事、举例子,讲得很生动。宁城县党员干部群众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认真聆听讲座,有的通过弹幕与老师亲切互动,全市有19.8万余人同时在线观看讲座。赤峰市还通过新媒体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制作音频系列和视频系列产品《一起读报告》,在广播电视台、机关工委等各类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等刊播,目前已制作完成10期,各旗县区同步推送。(记者王塔娜)

    2022-12-14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全文如下。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三条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第四条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机制并抓好组织实施。

    第二章部门责任

    第五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乡村振兴责任主要包括: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职责研究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拟订并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组织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

    (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健全并推进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帮扶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扎实、更可持续。

    (五)落实行业或者领域内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提出和落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规范和健全制度措施、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六)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农垦、农业水价、集体林权、国有林场林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

    (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予以优先保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八)总结推介乡村振兴经验典型。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监测评价。按照规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有关督查考核、示范创建、表彰奖励等工作。

    第六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负责牵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研究、重大事项协调、重大任务督促落实等工作。

    第七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组(党委)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地方责任

    第八条地方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责任主要包括: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将乡村振兴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党委和政府工作重点统筹谋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专项规划和年度任务并组织实施。

    (三)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提高本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四)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五)立足本地区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规划发展乡村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六)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八)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九)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及时处置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风险隐患。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十一)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县域统筹。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十二)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的各项权益,在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等底线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用好试点试验手段,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

    (十三)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支持乡村振兴,优先保障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确保投入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满足乡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民住宅用地合理需求。

    (十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推进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第九条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负总责,并确保乡村振兴责任制层层落实。

    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主要包括:

    (一)结合本地区实际谋划确定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针对性政策措施,抓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

    (二)每年主持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定期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决策重大事项,研究审议乡村振兴有关重要法规、规划、政策以及改革事项。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三)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督促指导和工作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纠正和处理乡村振兴领域违纪违规问题。落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带头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县。

    (四)推动完善考核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党委常委会委员、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分管(含协管、联系,下同)行业(领域)或者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具体工作。

    第十条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发挥好以市带县作用。

    市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主要包括:

    (一)研究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目标、年度计划和具体安排,及时分解工作任务,指导县级抓好落实,对乡村振兴有关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监督。

    (二)每年主持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乡村振兴重大问题。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三)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乡镇,定期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指导推进工作。

    (四)督促党委常委会委员、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分管行业(领域)或者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具体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

    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责任主要包括:

    (一)结合本地区实际谋划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年度目标任务,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做好乡村振兴进度安排、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工作推进等,组织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二)每年主持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定期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三)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推进机制,组织攻坚重点任务,谋划推进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政策,确保乡村振兴每年都有新进展。

    (四)以县域为单位组织明确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局,指导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库,健全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管理负首要责任。

    (五)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经常性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定点联系1个以上行政村,原则上任期内基本走遍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协调解决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六)督促党委常委会委员、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分管行业(领域)或者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具体工作。

    第十二条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当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任务,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健全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一村一策”加强精准指导服务,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抓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落地、重点任务落实。

    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谋划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抓手,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经常性、制度化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原则上任期内走遍辖区所有自然村组。

    第十三条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确定本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并组织实施,具体落实各级各部门下达的各类政策、项目、资金等。及时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公布惠农政策落实、土地征收征用以及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等情况。

    村党组织书记是本村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抓好具体任务落实,加强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帮扶力量沟通协调,经常性入户走访农民群众,原则上每年走遍或者联系本村所有农户,及时协调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第四章社会动员

    第十四条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应当履行帮扶责任,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年度计划,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持续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

    第十五条东西部协作双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坚持双向协作、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对口帮扶工作,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把帮扶重点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十六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应当发挥优势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等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七条支持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协助建强基层组织,支持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深化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积极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

    第十八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建立健全企业支持乡村振兴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励引导各类公益慈善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鼓励公民个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第五章考核监督

    第十九条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定考核办法。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统一规范与分类考核相结合、实绩考核与督导检查相结合,重点考核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每年制定考核工作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和具体程序,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通报,并作为对省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以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省级党委和政府参照上述规定,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探索采取第三方评估、暗访抽查、群众认可度调查等方式对各地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价。考核工作应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出现频繁报数据材料、过度留痕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第二十条实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各级党委应当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作为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党委全体会议报告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一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开展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每年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开展督查。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定期对下级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第二十二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执纪问责。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审计署、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等实施监督。

    第二十三条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依法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对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四条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帮扶主体,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激励。

    第二十五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应当依照有关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履职不力、工作滞后的,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当约谈下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和政府应当约谈同级有关部门。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2-12-14

  • 首 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