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农展会丰富了“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

    近日,由鄂尔多斯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鄂尔多斯市企地合力助推消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包联助产业富农”鄂尔多斯市第四届农产品展洽会落下帷幕。


    本届展洽会为期3天,设9个旗区特装展,设文化创意、羊绒、集中采购、粮油副食、多多家族、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体系6个特色展,设立52个苏木乡镇标展和第一书记+网红直播带货区,共有500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展。3天现场销售额达526.23万元,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线上销售额33.76万元,各展位与客商签订合作意向订单20余单,金额612.43万元。展洽会上蜂蜜、鸡蛋、蔬菜、奶制品、羊绒衫创意饰品等都是热销商品。


    展洽会期间,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的乌兰牧骑带来40余场精彩的文艺演出,120余种旗区特色小吃让群众享尽“家乡的味道”。该市各级党组织、735支驻村工作队在展洽会期间化身产销服务队,动员本单位职工与全社会广泛参与消费帮扶。农产品展洽会的举办,既丰富了市民群众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记者郝雪莲通讯员贾玥茹)

    2022-09-23
  • 呼和浩特:组团式帮扶拓宽乡村振兴发展路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不断优化“组团式”社会包联帮扶机制,以“四个助力”为抓手,整合发挥资源优势,凝聚帮扶合力。


    按照《关于实行常态长效包联重点工作机制》,呼和浩特市11名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包联9个旗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由51个牵头单位带领289个组团包联帮扶单位,包联帮扶全市51个乡镇。


    助力培育特色产业。帮扶单位深入了解包联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结合自身优势、特长,积极调动各方力量,重点支持包联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助推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和食品初加工项目;积极构建乡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强服务网点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助力促进稳定就业。组团帮扶单位积极配合各乡村抓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就业本领;拓宽就业渠道稳岗就业,支持帮扶地区涉农项目建设中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统筹用好公益岗位;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给予创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





    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与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探索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模式,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首府村集体经济双百示范、千村提升”计划,从资源开发、生产服务等方面给予帮扶,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全部稳定在10万元以上,其中20%达到20万元以上。


    助力推进乡村建设。动员协调各级各类资源,编制重点包联帮扶规划;支持农村道路建设,助力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乡村旅游路建设力度;支持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帮扶重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因包联帮扶地区施策,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各组团帮扶单位已累投入帮扶项目及实物折款资金580余万元。

    2022-09-23
  • 金秋收青贮 种养促增收

    金色九月,突泉县6万亩青贮玉米喜获丰收。


    在宝石镇宝丰村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穿梭。伴随着机声隆隆,一棵棵玉米连茎带穗被卷入割台,经过切碎和揉搓的玉米秸秆从高高的排料口撒出,落在同步行走的大卡车仓内,随即运往青贮池。


    “青贮玉米对牛羊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吃了消化好,容易上膘。我家今年种植了70亩青贮玉米,这些青贮玉米可是我家50头牛和200只羊越冬度春的‘口粮’呀。自己种青贮,能省4万多元的饲料钱。”养殖大户孙玉双高兴地说。


    近年来,宝丰村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优质饲草的需求也迅速加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据了解,今年该村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


    在突泉县兴隆山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青贮玉米加工现场,粉碎后的青贮玉米正在被打包装车。在这里,青贮玉米收割、粉碎、装车、打包等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省了人工和运费。


    “针对不同养殖户的需求,我们打包不同规格的饲料包。小包一般在90公斤左右,便于搬运,很适合小型养殖户。大包都是1.5吨,适合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型养殖场。”合作社负责人刘付说,“我们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牲畜很好的蛋白饲料。长期舍饲养殖都离不开青贮饲料,现在全县养殖户多,需求量也特别大。”


    近年来,突泉县把种植青贮玉米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积极性。由于科学种植、精心管理,今年突泉县6万余亩青贮玉米长势好于往年,目前已经全面进入收割期,预计总产量可达18万吨。(记者韩雪茹实习生曾令刚)

    2022-09-22
  • 土地交给“田保姆”打理 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秋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广义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田地里,一垄垄玉米和一行行大豆相间而立,绿浪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苗好一半收,苗差一半丢。看着秆粗苗壮的玉米、大豆秧苗,原来有疑虑的村民也高兴地说:“种间搭配,产量翻倍!”。


    虽然还是种地,但万合永镇的农民早已换了种法。今年,该镇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很多农民把家里的地交给了“田保姆”打理,自己省心又省力。


    “联合社采取统一种子品种、统一化肥配方使用、统一大豆种子根瘤菌接种、统一机械播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等统一技术措施,大豆、玉米长势喜人。”万合永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理事长杨颖杰一边忙碌一边说,“联合社会全力为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户无力耕种和自种收益低的后顾之忧,实现联合社与农户双增收。”


    耕种管收“一条龙”,在内蒙古许多地方,农民当上“甩手掌柜”已经不是新鲜事儿。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2万个。2021年,全区共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8000多万亩次,服务带动小农牧户82万户,越来越多的“田保姆”活跃田间。


    在赤峰市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中,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的新模式,打破户与户之间的界线,为土地集约化探索新路,促使规模化经营。


    兴安盟科右中旗银丰合作社通过承担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通过优选高产创收品种、拓宽销售渠道、推广现代种植技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引领当地生产方式深刻改变,助力小农户科学种田。


    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村和先进村“两委”班子组织牵头,组建以农机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本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初步建立“村集体+本地机手+农户”模式,将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引入农业生产。


    集中采购农资,集成推广技术,农机驰骋沃野……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下,农业生产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田基础设施利用率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


    赤峰市林西县开展玉米全程托管,“耕、种、防、收”四个环节亩均节省开支140元,亩均节本增效近250元;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通过统一施肥,每亩化肥用量减少5-10公斤,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20%,实现“减药控害”;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通过生产托管服务,农用水灌溉减少10%—2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服务更优质,种地更高效。“田保姆”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不仅让农户省心省力,更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中,激发土地产出潜能。


    小服务,大产业。内蒙古积极鼓励各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社会化服务标准和规范,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加快应用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积极发挥系统“组织名录”“农服商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对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优、运营管理规范、社会认可度高的组织纳入国家农服系统进行管理服务。同时,对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进行同步跟踪,建立服务组织黑名单制度,对弄虚作假、质量不达标、农牧民投诉多的服务组织,一律清出名录库,5年内取消其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格。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500多个服务组织纳入平台管理。

    2022-09-22
  • 山东新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点亮城乡阅读之灯

    人民网泰安9月21日电(宋翠)如果你想借书或者读书,只需拿着身份证或借书证卡,到“城乡书房”刷一下,即可进门;选好了所借之书后,通过自助借还书设备,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借还书,非常方便。


    9月19日,“文旅创新看山东”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新泰市西张庄镇,记者体验了一把“乡村书房”的便捷。








    新泰市西张镇“乡村书房”一角。人民网宋翠摄


    近年来,为进一步培养城乡居民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文化素养,切实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新泰市创新实施城乡书房建设工程,打造“城乡书房”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阅读服务。


    据了解,在城乡书房的建设过程中,按照均衡布点、距离就近、方便群众的原则,精心选择大型社区、乡镇驻地、中心村布点建设,既保证百米内有治安岗亭或派出所、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又扩大了书房辐射范围,方便群众就近阅读。书房纳入总分馆体系,互联互通,通借通换,让便捷化、现代化的书房服务延伸乡村、辐射全域、带动全民,打造了具有新泰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西张镇的“乡村书房”位于镇综合文化站的一楼和二楼,书房采用数字技术,读者凭身份证、借书证刷卡进门,享受“一站式”阅读体验、一证通借通还、无线WiFi畅联、冷热水直饮等免费服务。


    走进书房,应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书柜,整齐排列的各类书籍,几位年轻人在里面读书,他们沉浸在图书的海洋里,没有被突然而至的我们所干扰。好一处幽静的偏禺之所!


    来到乡村书房的二楼,屋子里坐满了家长,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家风传承活动正在进行中。此外,二楼还设置了书画室、乒乓球室,开设了绘画客厅,镇综合文化站已经成为了群众读书学习、健身娱乐的综合活动基地。


    “我们的创新体现在,一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型阅读空间’;二是机制创新,与乡村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建。”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会利表示,该市推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措施,积极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和投入,按照PPP的模式,探索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的建设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由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免费提供房屋、阅读桌椅等,文旅局统一配备自助办证机、自助借阅机、安全门禁系统、图书等设备,实现多方合作、资源共享。


    截至目前,新泰已建成城乡书房35个,其中,城区13个,乡镇驻地7个,中心村(社区)15个,每个书房平均建设面积达15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真正将优质的阅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多读书、读好书”。仅文创街城乡书房一家,自2018年8月1日开放以来,接待读者数量突破4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城乡书房的庞大人流量,带动了临近业态的发展,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高会利欣喜地表示,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文创街、青云小镇、裕泰园城乡书房,既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也为企业及周边商户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成为市民“打卡网红店”和阅读“新地标”。


    “现在有很多的村和社区的物业公司主动联系我们,希望能共建城乡书房。”高会利说,下一步,新泰将继续深入推进城乡书房建设工程,点亮城市阅读之灯,开启群众智慧之门,不断创新公共阅读服务方式,把书房建在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百米”。

    2022-09-21
  • 民主村里话民主

    亭台楼榭绿树间,水系环绕通幽处。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仿佛江南水乡般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迷人的画卷背后,是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带领村“两委”班子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民主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内蒙古的名村,无论党的建设,还是经济发展,在全镇都名列前茅,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曾视察过。


    但进入新世纪,民主村的星光却黯淡下来,“民主村里不民主”成为当地村民的口头禅。矛盾最深的时候,99名村民拿着360多人签字画押的联名信,反复到市区两级信访局、检察院等部门上访。


    2013年春,时任村主任的张三明在台上讲话时,瘦弱的他被几个村民合力“扔”到了台下。大庭广众之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当时也难受,但如果辞职,人们最后会说‘那老汉甚也干不成’。”张三明思来想去不甘心,咬牙坚持了下来。


    十几名老党员现场举手发问,“逼”他表态。张三明不想高谈阔论画大饼,便拿自己的五官作承诺:“眼睛要看得见村民和党员,耳朵要能听得见大家伙关心的事……”


    承诺重要,践诺更重要。张三明迎难而上,先从创新村组治理入手。民主村有16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由于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差异以及各种利益纠葛,村民代表大会议定的事项在村民小组推行起来处处受阻。针对这一情况,张三明全面征集社情民意,创新性地在每个村民小组推选5名代表组成“五人小组”,明确每组至少有2名党员、召集人必须是党员,以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五人小组”曾调解了一起棘手纠纷,至今让村民津津乐道。70岁的村民赵某在自家地里焚烧秸秆,不料火势蔓延,烧毁了旁边刘某的20亩松树苗。森警到现场后评估损失为120多万元,建议走诉讼程序。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为避免事态恶化,村里立即启动“五人小组”调解程序,稳控双方情绪。“赵某没钱,我们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与调解的一位党员回忆道。


    “五人小组”经过两轮调解,双方各退一步,最后赵某赔偿刘某20万元,事件圆满解决,双方还因此被村里评为“诚信户”和“高风亮节户”。


    “五张嘴参与议事,十只眼全程监督,五支笔把关复审”,村组事务在“家门口”实现了民主治理,成为破解“信访难题”的密码,这一经验被巴彦淖尔市在全市农村牧区推广。


    2015年,张三明全票当选村支书。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破解村组治理难题后,如何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成了他新的奋斗目标。


    为此,张三明自掏腰包3万余元,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因地制宜在民主村发展特色产业,建起了8万只蛋鸡养殖基地、6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千亩苹果梨基地,以及开展特色瓜果种植……形成“一林二养三瓜菜”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8.6万元,“富民强村”由梦想变为现实。


    “丰衣足食了、钱袋子鼓了,村风民风也要变,让村里生活不比城里差,活出我们的自信与派头。”这是张三明经常对村民说的一句话。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他带领村民举行了“破陋习树新风”千人宣誓仪式,制定了符合实情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村“两委”制定红白事宴“一桌不超过700元、烟不超过20元、酒不超过40元”的村规,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执行,得到了村民积极响应,节俭办事、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路边有灯光,林中有村庄,书院闻墨香,瓜果美名扬。民主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乡村示范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曾经的“上访村”成了河套地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张三明也成了全市闻名的“明星书记”。(记者张俊在于海东陈春艳)

    2022-09-21
  • 双鸭山:文旅融合 好风景带来好生活

    9月,天高云淡,彩云岭下,2000多亩万寿菊竞相开放,秋日的阳光洒在橙色花海上,像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而这怡人的风景,展现的就是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


    春有映山红、夏有赤芍、秋有万寿菊,近年来,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大力发展“花经济”,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村”。“亦花亦药,壮观得很!”头脑灵光的太平村村民通过种花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结合彩云岭沿线旅游经济,开展无公害蔬菜、瓜果采摘园、笨养家禽、农家乐等个体经营项目,火了旅游,也带富了乡亲。


    太平村的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齐头并进,让人们看到了生态与经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乡村新貌。这也成为双鸭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村上榜


    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榜上有名,这是双鸭山市继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和饶河县四排乡四排赫哲族村先后成功上榜后,再次有乡村入选。


    小南河村位于饶河县西林子乡,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一山(大顶子山)、两河(两条山泉河)、一江(乌苏里江),地域特色明显。2015年,小南河村开始打造乡村民俗摄影旅游基地,通过旅游与产业相互促动的模式,以“回归、回忆、绿色、休闲、体验”为主题,依托大顶子山的历史和传奇,融合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大顶子山下民俗第一村”。同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开办了小南河辣椒厂。近年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旅游和辣椒酱等农产品营业收入500余万元。


    现今,小南河村靠走文旅融合的道路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一个全国关注的地方,实现了脱贫“摘帽”,走上了致富之路。


    双鸭山市还重点打造集贤华平绿香园智能温室大棚、友谊美兰庄生态园、宝清小城子镇彩云岭、饶河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小南河村红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形成了回归田园体验游、中俄边境风情体验游、特色乡村休闲游等精品线路。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74个,实现营业收入近7000万元。


    近年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双鸭山市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发展三产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注重将人与自然、旅游风光与农业景观、生态美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旅融合,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如今,现代田园风光不仅吸引了一批批观光游客,也为“多彩双鸭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转化优势


    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双鸭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一直是双鸭山市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把旅游产业“管起来”。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解决“不系统”问题。双鸭山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发挥规划的产业引领作用,先后完成了《双鸭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双鸭山市全域自驾游体系规划》编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全面推进规划实施,让旅游产业步入从传统观光、休闲度假向全空间、全要素转变的发展轨道。细化部门分工,着力解决“不协同”问题。先后建立了全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冰雪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旅游质量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多部门参与、协同推动的发展态势。


    突出精品定位,把旅游产品“提起来”。相继建成四个县的房车自驾车营地,圣洁摇篮山全季旅游等6个全域旅游规划项目近期正在建设。克服财力紧张、投入不足等困难,持续补短板,先后在重点旅游线路沿线设立105块旅游标识牌,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60余座,3A级以上景区实现重点区域Wi-Fi覆盖。


    注重内外联动,让旅游营销“活起来”。通过征集、筛选确定的旅游形象标识及广告语,在北京、石家庄、上海、苏州、佛山等地举办的双鸭山专场旅游推介活动中得到集中展示。市委宣传部牵头创作歌曲《多彩双鸭山》,助推双鸭山旅游形象推广。推出“游东极、赏湿地、体验神奇北大荒”精品线路,策划举办“双鸭山人游双鸭山”、赏花节等活动。


    坚持管服结合,让旅游环境“优起来”。通过举办双鸭山市旅游行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评选活动,11家旅游企业获得旅游行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称号。推进旅行社规范化管理,签署旅行社信用承诺书34份。设立50万元旅游诚信基金,投放96块旅游投诉先赔付标识牌,旅游投诉举报电话整合到12345市长热线,做出“投诉先赔付、放心游龙江”承诺。


    双鸭山市充分将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叠加成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成功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深挖资源


    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日前,以“多彩双鸭山·魅力宝清城”为主题的双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暨四大新经济发展大会精彩启幕。这是一次全面叫响“多彩双鸭山”品牌的重要盛会,也成为双鸭山市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把四大新经济做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加快推动经济动能转换和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


    近年来,双鸭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充分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文化”,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着力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新做法。


    抓开发,完善产业体系,着力建设旅游项目。鼓励各类旅游要素进入市场,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抓好省市两级关于冰雪经济发展、产业招商、引客入省(市)等政策措施的兑现,鼓励、引导域内旅游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河湿地、圣洁摇篮山公园等重点景区的森林康养、湿地避暑、界江风情等旅游精品。


    抓推介,扩大市场营销,丰富营销方式。利用湿地观鸟节、冬捕节等节事活动,聚人气、促消费。开展双鸭山十大美食、十大美景评选及旅游纪念品大赛等活动。丰富客源市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客源市场精准营销,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聚焦周边、周末市场持续力,做强周边游;充分释放高铁的经济拉动效应,做大跨省入市游;发挥饶河口岸优势,做活对俄边境游。


    抓融合,促进产业协同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策划举办“优秀非遗项目展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用好区域文旅资源,深入挖掘特色手工艺及文创产品,开展特色商品进景区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深化冰雪产业发展,策划举办国际冬泳邀请赛、冰雪汽车拉力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建设“冰雪+温泉”特色旅游度假综合体,推动冰雪“冷资源”“热起来”。持续抓好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创建。推进精品民宿建设,积极参与全省民宿评选活动。


    大美、好客的双鸭山正敞开臂膀,欢迎四海宾朋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住一住,共同亲近不一样的山水,体验不一样的风情,收获不一样的快乐。(杨军记者潘宏宇)

    2022-09-20
  • 农业农村部部署进一步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全国秋粮大规模收获将于9月下旬陆续展开。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高质量高效率组织做好今年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生产工作,为完成“三秋”作业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预计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达到3000万台(套),水稻、玉米、大豆机收率分别超过94%、80%、82%,小麦机播率超过93%,油菜种植及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针对“三秋”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气象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防灾减灾预案,全力以赴组织好“三秋”机械化生产。

    2022-09-20
  • 兴安盟水稻产值冲刺百亿元

    记者从近日在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召开的2022年“兴安盟大米”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获悉,今年年末,兴安盟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百亿元。


    从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的水稻,到消费者碗里香糯的米饭,近年来,兴安盟立足粮食资源优势,在大米、玉米“双百双千”工程引领下,通过引进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选育优良品种、创建“兴安盟大米”品牌、建立智慧农业园区等举措,持续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朝着一粒米撬动百亿元产值的目标奋力冲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兴安盟以来,从30000份到16000份的样本优选,从零基础到13个表型稳定的高世代水稻新品系的培育、推广,兴安盟水稻产业取得丰硕的成果,打造出专属于兴安盟的水稻好品种,已经有3个新品种获得内蒙古品种审定证书。


    今年“袁梦计划3.0”接力启航,不仅帮助兴安盟水稻实现了每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还为有效提升兴安盟大米品质,助推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有一支由本土优秀“乡土人才”和“优秀农民技师”组成的科研团队。30多年来,柳玉山带领兴安粳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自主育成审定水稻新优品种13个,并在全盟推广种植。“我们通过持续培育优良品种,为提升兴安盟大米良种种植率,促稳产保增收贡献力量。”柳玉山说。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智慧农业的运用更使得兴安盟水稻质量、效益跃升。


    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建设集“智慧大脑、智慧农场、农业专业实验室、溯源体系”于一体的数字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让传统农业实现了“云管理”。在中心大屏幕上,记者看到,10万亩智慧农场,拥有百余套农机智能装备及千余套田间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终端,北斗卫星、无人机、车载和手持设备应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智慧农业为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翼赋能。


    种得好、产得好,更要卖得好。过去,因为自主品种稀缺,没有当家品牌,使兴安盟的大米“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在低端市场上踯躅。


    近年来,兴安盟委、行署下决心要让兴安盟的“好米”变成“名米”,举全盟之力打造“兴安盟大米”品牌,加快推动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走出了一条大米品牌营销的突围崛起之路。


    作为“东北上游,净产好米”的典型代表和内蒙古味“稻”的中流砥柱,几年来,“兴安盟大米”品牌愈发闪亮,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十大好吃米饭”等称号,兴安盟也被授予“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独家供应商”“全国优质稻米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在“兴安盟大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全盟水稻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30余万亩、水稻产量稳定在70余万吨、销售收入稳定在20亿元。(记者高敏娜通讯员武跟兄)

    2022-09-19
  • 河北怀来:果香飘满园 丰收正当时

    金秋时节,葡萄飘香。驱车行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桑园镇的省道、乡道,燕山山脉脚下,以白色防雨棚覆盖的葡萄大道延伸至每个村庄,整齐统一的金色栏杆两旁,一个个葡萄采摘园敞开大门迎接着游客,一辆辆运送葡萄的货车穿梭于田间地头……


    怀来县地处葡萄种植黄金地带,种植鲜食葡萄5.5万亩,品种有352种,主栽品种包括白牛奶、龙眼、红地球、美人指、巨峰、阳光玫瑰等。目前,葡萄正迎来成熟季,采摘、装箱、运输,葡萄种植农户们忙碌的身影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图”。


    采摘:最多一天接待游客142人


    走进桑园镇最大的大棚设施葡萄基地双丰庄园,35个整齐式样的钢结构大棚分列两旁,大棚内阳光玫瑰、蜜光、维多利亚、夏黑等一串串颗粒饱满、沉甸欲坠的各色葡萄挂满枝头。


    中秋节假日期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或劳动科普,或采摘体验,在果实累累的葡萄架下品尝葡萄的香甜,享受惬意的休闲生活。


    “从7月20日开始,基地的葡萄就陆续成熟了。有外地的老客户来订货的,也有市里专门过来采摘的。”双丰庄园负责人高峰军介绍说,目前,基地占地35亩,建了35个大棚,有19个葡萄品种。去年第一年成熟,一个大棚年产3000斤到3500斤葡萄,现在来采摘订货的客户逐渐增多,最多一天接待游客142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乡人,高峰军从小就是在葡萄架下长大的。2018年返乡任村干部之后,曾到山东考察学习,研究引进新品种,带头在村里建起了大棚葡萄,双丰庄园就是他一手筹建起来的。


    “从7月20日到10月初,大棚葡萄比露天葡萄成熟期延长一个多月,并且避免了雨水、病虫害,收益也增加了。”高峰军说。


    如今,在高峰军的带动下,村民们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高涨,全村大棚葡萄今年发展至68亩。桑园镇拥有葡萄大棚185个、葡萄采摘园300余个,其中高标准葡萄采摘园60个。


    速递:从葡萄产地直通客户手中


    为了让村民的葡萄直接从地头走入千家万户,在镇、村党委的组织沟通下,顺丰快递和京东快递分别在怀来县主产葡萄的村庄设置了“家门口”的快递点。


    “今年通过快递走的量很多,沈阳、广西、北京、天津等地都有订单,最多一天寄出200多件快递。”高峰军说。


    在夹河村的沙河河道,一辆辆农用车来来往往,一箱箱标注“顺丰”字样的葡萄专件被分批装进快递冷运车内。装葡萄、填单、出单……农民们在顺丰快递点上等待着将自家的葡萄一件一件地装箱发出。


    “每天6点就有人来寄快递了,一直到晚上9点,打着灯收件发车。中秋节前发的件量大一些,一天可以达到寄700件左右。”沙河河道内的顺丰快递点负责人高海洋说,“8月24日设立的快递点,一直能干到9月底,大部分发到了上海、广东、广西、云南、北京、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今年这个成熟季大约能快递6000—7000件葡萄。”


    保供:葡萄线下销售渠道畅通


    在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西门的水果店前,摆满了成件的白马奶、美人指、阳光玫瑰、维多利亚、夏黑等葡萄,来来往往的零售客户在店前精心挑选着。


    “这几天白马奶葡萄,从节前的5元一斤上涨到了7元一斤,阳光玫瑰、美人指和红提的价钱还和往年差不多。”水果店范大姐说,每年的8月底到11月初,店里以卖怀来葡萄为主,一天走量1000多斤。


    据范大姐介绍,水果店每年都和沙营村、夹河村的农户直接对接,葡萄直接从地里到店里,保证水果新鲜价格美丽,吸引了附近涿鹿、下花园、赤城等地的商贩批发,也有来自北京、内蒙古等地的零售客户。


    近年来,怀来县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多措并举帮助农户畅通销售渠道,助力千年葡乡的丰收韵味更浓、更足。(赵明妍、邵俊琴、高成)

    2022-09-19
  • 杭州富阳:提升人居环境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从村民庭院美化改造,到家门口的小公园建设提升,再到乡村文旅融合带来的产业发展绿色增效......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坚持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牵引,以满足村民美好居住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强规划设计、制度先行,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富阳区启动新建、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村118个,并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市、区)名单。今年,全区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没想到能够住进这么漂亮的新房子,跟做梦一样,太高兴了!”在杭州市富阳区常安镇沧洲村新农居点一期房屋交付现场,村民倪永华一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沧洲村有农户710余户,由于村里危旧房多、建房用地有限,住房条件差成为不少村民的“心病”。“在与村民多次沟通并广泛征求意见后,我们向富阳区人大常委会建议常安镇、沧洲村两级适当增加辖区内农民建房指标,加快解决农村建房问题,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富阳区人大代表、村委会副主任倪柏华介绍。

    接到议案后,富阳区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牵头督办,通过走访调研、座谈推进会等方式,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土地指标调整、政策配套,以及农居点路面硬化、水电安装、环境绿化等建设施工问题,保障项目按期建设完工并投用。

    据悉,目前,沧洲村新农居点一期解决了24户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问题,二期20户住房已进入选址和政策落实阶段,计划明年底建成投用。

    沧洲村新农居项目仅是富阳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围绕村民“急难愁盼”,该区紧盯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配套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内容,加强顶层设计,标准化规范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促进村庄布局合理化,富阳提出以“全域景区化”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变盆景为风景,严格执行“庭相、路相、房相、田相、林相、山相、湖相、溪相、岛相、堤相”正面清单“十相联治”。

    以万市镇为例,该镇大力推进“一盆盆景、千株银杏、万亩良田”的农旅复合型美丽城镇创建之路,通过高标准整治房相、庭相、田相、线杆,高质量推进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全方位畅通交通网络,创新性引入村庄经营模式,在保留山乡肌理和山乡味道的同时,盘活各类闲置资产资源,推进美丽城镇、未来乡村建设。

    盆景产业蓬勃发展就是当地环境与产业共融互促的典型之一。作为浙江省最大的树桩盆景生产基地之一,万市镇通过深挖“产、镇、人”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一手抓整治散乱庭院、田园种植,一手抓盆景产业园和景观碧玉带建设。通过盆景产业园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电商专业乡贤入驻经营,将产业廊道、景观廊道、共富廊道进行有效融合和持续地推进。如今,在专业主播推销下,山乡盆景逐步走向全国各地,让辖区内200余户种植户看到“标准化、集群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富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凸显村庄不同特色,做出亮点、推出精品,打造清洁环境,争创标杆示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上美向处处美、全域美转变。(惠立君)

    2022-09-17
  • 厦门东山环廊落羽杉换上“秋装” 红绿交织美如画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环廊的落羽杉换上“秋装”。人民网陈博摄


    人民网厦门9月14日电(陈博、张萌)近日,在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环廊,一片片落羽杉纷纷换上“秋装”,羽毛般的树叶渐渐泛红,与东坪山山水相映成趣,红绿交织美如画,呈现出一派初秋美景,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





    不少市民游客利用中秋假期前来观赏秋景。林铭鸿摄





    东山环廊内的多彩落羽杉。人民网陈博摄





    各色落羽杉交织美如画。人民网陈博摄





    白鹭在落羽杉枝头小憩。人民网陈博摄





    落羽杉羽毛般的树叶渐渐泛红。人民网陈博摄





    成片落羽杉色彩缤纷宛如油画。人民网陈博摄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旁的落羽杉。人民网陈博摄





    多彩落羽杉在微风中摇曳。人民网陈博摄





    被落羽杉“包围”的东山环廊。林铭鸿摄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旁的落羽杉。人民网陈博摄





    落羽杉羽毛般的树叶渐渐泛红。人民网陈博摄





    换上“秋装”的落羽杉与东坪山山水相映成趣。人民网陈博摄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旁的落羽杉。人民网陈博摄





    各色落羽杉交织美如画。人民网陈博摄

    2022-09-17

  • 首 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