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富平县曹村镇曹村村民在庭院里将削过皮的杮子上架晾晒。
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过渡带的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是闻名的柿子优生区。该县曹村镇按照“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柿子产业。
10月24日,富平县曹村镇曹村村民在庭院里将削过皮的杮子上架晾晒。
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过渡带的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是闻名的柿子优生区。该县曹村镇按照“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柿子产业。
蓝天白云下的六盘山白雪皑皑。丁炜勇摄
深秋时节,雪过天晴,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六盘山上,已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秋季的一个上午,笔者来到白荡湖畔的枞阳县汤沟镇彭山村,葱郁叠翠的田野间,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点缀其中,干净整洁的休闲广场,设计精巧的景观,曲曲折折的步道旁是一泓碧水,在树木的映衬下更显幽静……“只要天气好,我每天都要出来散散步,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多的设施,居家养老非常开心。”在村里新建成的休闲广场边,笔者遇到64岁的村民刘东林,她说,如今的农村经济活跃,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生活无忧无虑。特别是自从去年彭山村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以来,这里俨然变成了一座农村公园。
刘东林还热心地给大家当向导,从健身活动广场到文化墙,从老年活动室到休闲步道,从花草环绕的池塘到整洁的菜地,刘东林一路走一路介绍,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的彭山村基础设施落后,条件差,群众收入主要靠种地,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自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以来,该村按照“规划引领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业生活美、乡村治理风尚美”的要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造亮点、整村推进,在村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取得了较大成绩。
“我们村人口密度很大,整治起来困难也最大,去年以来,彭山村从全力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出发,大力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彭山村党总支书记钱大明介绍,该村以“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对全村下水管道进行改造重建,同时粉刷墙壁、修整道路、增添各类农家元素,新栽种各类景观树木和花卉,把彭山村打造成一个一步一景的公园式农村。
美丽乡村除了高“颜值”,更要追求高“气质”。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彭山村还致力于培育淳朴向上的民风,提升村子的文化品位和内涵。“遵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学科学,重教育。反邪教,不迷信。……”在彭山村文化墙前,笔者认真阅读着该村的村规民约,试图通过这一行行文字,去了解这个村子。钱大明说,村里通过贴近实际的内容、简洁明了的形式,把“村规民约文化墙”建设成为老百姓自己的道德墙、文明墙,成了激发村民爱村热情的小型教育基地。
颜值内涵双提升,硬件设施保障更要跟得上。彭山村坚持“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建设要求,实施了“绿化提档、美化提升、硬化覆盖、亮化扩面”工程,做基础设施的加法、污水处理的减法,建立健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善休闲娱乐健身小广场。截至目前,彭山村共铺设污水管网2150米,建设白加黑道路近1公里,广场600平米,整治坑塘3个,安装路灯19盏,完成厕所改造145户。
如今的彭山村,道路宽敞整洁,村道两旁和各家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边是波光粼粼、垂柳依依的池塘,另一边是错落有致的宅院,院内时而几枝或红或粉的花朵伸出,煞是好看。健身广场、休闲步道老少皆宜,园林绿化、灯光照明样样齐全。老人们可以在活动中心下棋、看书,度过悠闲愉悦的时光;年轻人闲来无事,可以邀上三五好友,漫步林间小道,感受农村公园的优雅情调。
美丽乡村建设,让彭山村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逐渐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环境中解脱出来。下一步,彭山村将继续引导更多有能力的人,积极投入美丽村庄建设和管护工作中去,让彭山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美丽蜕变”。(汪华君/图乔婷/文)
10月22日,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一行走进辽源市东辽县辽河源镇开展普法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省法院工作人员深入到辽河源镇集市中,为来往居民群众及摆摊摊主发放《民法典》宣传单页、禁止焚烧秸秆法治宣传等材料,并以居民群众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围绕农村土地、环境保护、司法救助、乡村振兴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随后,省法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辉、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杜小雨等人与东辽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辽河源镇政府及部分村民代表,就人民法院如何更好的发挥环境资源审判和司法救助等职能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座谈交流,并对农民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座谈会后,省法院工作人员向辽河源镇安乐村赠送了《民法典》等普法书籍。
下一步,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和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将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走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部队开展法治宣传,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雪中的雪乡民宿
10月15日起,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出现降水,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和雨夹雪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为龙江的五花山色披上了银装。
位于牡丹江市的中国雪乡景区迎来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雪花降落在房屋、栈道、树枝、草地上,秋季的五花山色与雪景交织,尽展雪乡魅力。截至10月16日11时,雪乡的降雪还在持续中。当地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已上道清理公路积雪。
边陲黑河也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五色交织的深秋落叶搭配初冬的白雪,构成迷人的美景。降雪也为五大连池风景区披上了一层银装。
受降雪天气影响,黑河市辖区内双嫩高速、吉黑高速、伊齐高速部分道路实施限速和临时交通管制。伊春、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受降雨影响,部分高速公路实施限速通行。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温暖了旧楼,更温暖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啊!”说起今年最温暖的感动,家住桃东小区点式三号楼的一楼居民张艳感动地说。
为解决老旧住宅冷、漏、破的问题,让更多群众住上暖屋子,2021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25项民生实事计划,改造过程动真章、见实效。桃山区桃东小区、新富小区两大片区,改造面积34.3万平方米,涉及100栋楼房。目前,两个老旧小区的5244户居民家中,迎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洗煤厂职工王丽云在富洗6号楼住了10多年。说起小区改造,她特别高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暖和的房子!我们这儿是老楼了,管网老化、窗户透风,一到冬天,室内温度也就17℃左右,孩子学习的时候得盖条毯子。改造后,屋里暖和了,我们居民的心里也感觉热乎乎的。感谢党、感谢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办了件最实惠的事。”
采访当天,户外温度已下降至零下5℃,但当记者走进王丽云家的老房子时,却感到暖意融融,窗台上的盆栽青翠欲滴,儿子倪超穿着薄薄的睡衣,正在备战考研。客厅墙上悬挂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3℃,至少比往年提高了六七度。
桃东小区是七台河市典型的老旧小区,房屋建于1993年,楼道里的铁窗有的早已腐烂破损,墙皮也大多脱落。2021年,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片区,改造项目包括楼本体改造和配套基建设施改造,涉及防水、外墙保温、更换单元门窗、外墙粉刷、楼道内粉刷、改造排水管网、道路维修、庭院硬化、庭院绿化、补齐路灯和停车位等。
老旧小区改造既关系着百姓冷暖,也牵动着城市发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浸透着市委、市政府深沉的民生情怀。
改造后的桃东小区,不仅平均室温大幅提高了5℃-8℃,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部门在小区改造进行中,与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立体化”的改造,不仅让小区有了里子,也有了面子。眼下,一排排老旧楼房粉刷一新,好似新盖的一样色彩明亮。过去坑坑洼洼的路面不见了,私搭乱建拆除了,如蜘蛛网般的电线电缆也即将埋到地下,小区里还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了小广场和凉亭、种了绿植,美得像个小公园。
走在小区广场,古色古香的凉亭里很是热闹。67岁的吕福林正举起手中的棋子准备落定,现场欢声笑语。白天有下棋的,晚上有跳舞的,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2021年以来,围绕民需、民盼、民愿,七台河市用“绣花般”的精神不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绣”出了城市品质与内涵,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眼下,温暖贴心的惠民政策、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让市民住有所居、居有所乐,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彰显了广大群众的感激之情。
中午时分,雪花仍在飘舞。水电厂6号楼的郝洪文大爷背着双手、哼着小曲,高兴地在小区里来回溜达,雪花扑簌簌地落在老人的肩膀上,他说一点不觉得冷,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住的环境好了,心里头也越来越热乎了。
辽宁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千企联千村同走致富路”精准扶贫行动为基础,聚焦全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以产业对接、共赢发展为目的,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商(协)会及其他民营经济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投身乡村振兴。
“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统一工作品牌,全省各地在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时,与村(镇、县)主导产业联合、与特色资源融合,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和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通过产业投资、就业扶持、消费帮扶、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因企因村因时组织实施。
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出席会议并讲话。12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发出《积极行动起来助力乡村振兴》的倡议。
正值秋收时节,丹东市振安区龙升农产品加工厂里车水马龙,每天从周边乡镇收购的二三百吨板栗在这里加工。丹东市现有板栗种植面积210多万亩,年产量11万多吨。全市有板栗加工企业22家、板栗专业合作社百余个,年出口板栗1万多吨,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图为农户正在加工板栗。
2021-10-22中国北部湾因其沿海丰富的滩涂、山林、岛屿等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水鸟、猛禽等候鸟在此停歇。
位于广西北海的冠头岭,海拔仅约80米,离市区不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区,以猛禽为代表的一些候鸟会迁徙经过此地。
曾经,一到迁徙季,冠头岭上满布猎鸟者的枪声。近年来,一场名为“占领打鸟点”的保护行动,逐渐在冠头岭上展开,保护者和猎杀者的角力持续多年,如今,“猎杀之路”正逐渐被“保护之路”取代。
金秋时节的傍晚,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红霞漫天。晚霞形态不断变幻,一会儿似飞天的舞女,一会儿似游动的蛟龙,一会儿又似横亘天际的彩桥,美丽壮观。
霞光万道耀金城。刘晓红摄
暮色降临,晚霞璀璨。彭昌伶摄
红霞游动,似龙抬头。彭昌伶摄
红霞搭桥,景色妖娆。彭昌伶摄
云霞飘动,舒展自如。彭昌伶摄
微风起处红霞飞。彭昌伶摄
醉美夕阳红。彭昌伶摄
10月1日,小朋友在农田里体验收割水稻。
当日是国庆假期首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在乐山村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进德镇的志愿者带着当地小朋友走进稻田,与农民一起收割水稻,让小朋友了解农事知识,感受丰收的喜悦。
10月17日拍摄的广西南宁市沙江河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
金秋时节,广西南宁市沙江河湿地公园草木葱茏、水碧花红,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