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武镇东娄庄村举行第四届“九九重阳节”系列活动

    为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10月23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东娄庄村举行第四届“九九重阳节”系列活动。原武镇党委书记杜兴平、郑州市新乡商会会长张新旗、河南林阔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团、东娄庄村党支部书记娄彦松等出席并讲话。














    活动现场,东娄庄村广场舞队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舞蹈,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展现了农民群众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乡村生活的幸福感。还专程邀请到梨园春明星擂主朱小柠、安新翠、彭春梅、赵文连等知名戏曲演员及梨园春外场乐队带来《久离边庭战马狂》《破洪洲》《拷红》《红灯记》等戏曲经典唱段,为老人们送上一场传统文化盛宴,礼敬传统佳节,共享戏曲经典。











    整个演出精彩纷呈,收获阵阵掌声。“戏曲看着可得劲!”村里娄大爷乐呵呵地说。同时,现场还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送上暖心礼,对全村2023年度“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类先进人物进行颁奖,共同点赞美德、颂扬楷模,树立文明、表彰典范。中午,全村老人一起吃“长寿宴”,健康快乐过重阳。










    近年来,东娄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基层党建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河南“四星”党支部;设施建设取得新改善,借助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在村周边形成林网、路网、电网、水网互通格局,实现弱电全入地和道路硬化全覆盖;志愿服务取得新成效,随着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及乡村光荣榜的评选,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改善村风文明、义务志愿服务的行列中,齐心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原武镇村上下将继续践行“三七二马”机制,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24
  • 内蒙古乌海:黄河边的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探索

    一大早,62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便来到自家冷库,一边查看葡萄的储存情况,一边挑选出3箱葡萄。他已预约快递员取件,通过快递运输将葡萄送至呼和浩特市的顾客手中。“我种的是鲜食葡萄,除在本地销售,外地订单也不少,今年还‘打飞的’销到北京等大城市呢。”王胜云说。











    10月11日,乌海市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在搬运葡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乌海地处黄河上游,因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所产葡萄品质优异。自上世纪50年代起,乌海葡萄经历从庭院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鲜食葡萄到酿酒葡萄,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发展变迁。如今,乌海葡萄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年均产量超830万公斤,葡萄产业年产值近6亿元,为当地兴业富民、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家有180多亩葡萄,种了阳光玫瑰、无核紫等20多个品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能有20多万元纯收入。”种植葡萄30多年的王胜云满意地说,赛汗乌素村大力培育特色种植业,小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许多像他一样的村民依靠种植葡萄实现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乌海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葡萄产业呈现多元业态。作为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的代表企业,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依托葡萄园、酿酒车间等设施,建成以葡萄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把单一的葡萄园升级为旅游综合体。“以前我们来葡萄园就是看一看,最多采摘点葡萄,参与感、体验感较弱,而现在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变多,感觉很不错。”来自包头市的游客刘荣说。











    10月11日,乌海市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在展示他种的葡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林涛介绍,该企业抓住产业融合机遇,在葡萄园周围开辟户外拓展、果蔬采摘等板块,游客观赏葡萄园风光、品尝葡萄酒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多样的户外活动,体验比之前更加丰富。“我们今年前三季度游客接待量近8000人次,葡萄及葡萄酒销售和旅游收入明显提高,还带火了周边的乡村游。”


    近年来,乌海葡萄成功“出圈”,不仅得到消费者认可,也被打造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站在新起点,乌海不断扎牢葡萄产业基础,推动大数据、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赋能葡萄种植,将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的葡萄园。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在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乌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通过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葡萄田的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监测数据,分析葡萄田的肥效、病虫害等情况,及时为葡萄种植企业提供动态指导。“依托大数据平台,我们种植葡萄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直接带动葡萄亩产增长25%,帮助我们由传统的经验型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事务部主任魏通说。

    智慧科技助力乌海葡萄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乌海葡萄产业再上新台阶。乌海市农牧局副局长刘国芝表示,乌海积极筹措资金对葡萄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给予支持,建立葡萄产业链项目库,已纳入包括葡萄种苗繁育、有机肥料生产、葡萄品牌建设、休闲农业等18个项目。刘国芝说:“这些项目覆盖葡萄产业全链条,能够把葡萄‘吃干榨净’,将进一步丰富葡萄产品种类,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黄河之畔,葡萄飘香。乌海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凭借葡萄产业擦亮城市的又一张新名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3-10-23
  • 江西高安:让“菜篮子”盛满幸福味

    “以前没有固定摊位,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挑菜来占摊位,收入不稳定,风吹雨淋很是辛苦。现在市场改造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文振是江西省高安市东方大市场首批入驻的商户之一,他在这里卖菜近30年。

    近日,有着30多年历史的高安市东方大市场改造一新,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通道、整洁干净的地板、一应俱全的设施……市场内蔬菜、肉类、生鲜等区域划分明确,各类摊位整齐有序,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市场改好了,怎么才能管好?高安市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现场调研,访商户、问市民,在提升农贸市场后期管理上下功夫,制定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市场环境保洁制度、健康教育宣传制度等,并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公司负责卫生清洁。

    农贸市场是彰显民生福祉的“小切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党员先锋充分发挥模范作用,积极在市场内参与志愿服务,主动规范菜品分区,督导保洁及时到位,确保垃圾不落地、污水不横流,让商户、居民成为市场内共建、共管、共享的“主人”。


    今年以来,高安市不断加大老旧农贸市场的提档升级改造力度,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菜篮子”。目前,高安城区已建成瑞阳新区东区、瑞阳新区西区、城北3家智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高安东方大市场、凤凰商城以及安居农贸市场。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0日10版)

    2023-10-20
  • 多彩贵州:“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全线畅通

    近日,“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全线启动仪式在雷山西江苗界举行,标志着多彩贵州再添畅游打卡新体验。据了解,整条线路全长488公里,包含了以肇兴侗寨为轴心的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以西江苗寨为核心的苗岭传统村落精品旅游射线和西江肇兴连线。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将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凯里等6个县(市)的42个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串珠成链,自然山水步步成景、如诗如画,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广大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农耕文化,体验古寨炊烟、田园牧歌、笙歌起舞、侗家油茶、苗家酸汤等美景美食。

    这条公路上有苗侗风情传统村落集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群、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火爆的乡村体育赛事嘉年华、丰富绚烂的非遗文化。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是游人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是感受“人间桃源、快乐天堂”的中国最美乡愁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的开通,也让当地人的生活更加便利。“1号公路开通前,我们到凯里县城需要8个小时左右,但现在只需要两个多小时。”榕江县三江乡乔来村村民吴再行倾诉着自己的真切感受。


    今年已经60岁的骑行爱好者杨宪忠说,“‘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正式启动前我就已经感受过它的魅力,公路两边绿化好、风景美、村寨多,可以体验到许多不一样的村俗,非常适合骑行爱好者来打卡”。

    2023-10-19
  • 科右前旗 绿水青山有了“生态身价”

    今秋,兴安盟科右前旗迎来了一次别样的“丰收”,内蒙古首个农田碳汇量预购协议在科右前旗签约,首期碳汇量69.8万吨,预计交易收入2500万元,生态产品交易的“小生意”开始红火起来。

    “要挣钱,就要下苦力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海力森嘎查党支部书记李永葆这一朴素的致富理念,今年受到了“冲击”。

    眼前的农田都能“卖”钱了?带着惊讶表情的不只有刘永葆,当了一辈子牧民的阿拉坦仓更是感到不可思议,家门口的这片草原不仅卖了好价,还助力了碳中和。李永葆和阿拉坦仓高兴的同时也有些看不懂。

    “不光瓜果梨桃能卖钱,生态资源、生态产品更能变现。”科右前旗农牧和林草专业负责人解答了他们的疑惑。科右前旗目前有534万亩农田和47万多亩草原实现碳汇预交易,预计年均产生碳汇量60多万吨,每年实现交易收入约2167.5万元。未来,科右前旗还将持续推进农村牧区减排固碳,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充分挖掘农业碳汇潜力,增加碳汇总量,做大碳汇规模。

    其实,不仅仅是农田与草原的碳汇交易,科右前旗林业碳排放权项目也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第一个计量期内可产生碳汇约59.8万吨,首次交易林业碳排放权项目总收益预估为2990万元。

    “如今生态产品能变现,发展的账就得重新算了!”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心里有本账:科右前旗林木总蓄积量1445.07万立方米,草原面积达到1123多万亩,这些都是宝。

    用传统的眼光看,科右前旗的发展家底既薄又厚。“薄”的是,科右前旗是农牧业大旗,“一羊独大、一粮独大”的现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难度大;“厚”的是,作为生态资源富集的地区,科右前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增收致富的蹊径就摆在眼前。

    当然,丰富的生态资源不会天然转化为资产,“碳”生意之外,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就成为破解“发展烦恼”的关键所在。

    “如今看来,生态红利是科右前旗厚积薄发的最大底数!”科右前旗旗长王立东表达着33万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发挥科右前旗的生态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前旗”。

    行路难,那就行新路。科右前旗的履“新”路从每一寸土地开始,从绿地前旗到城市升级再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致力以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破解城乡发展的生态命题提上日程。自此,科右前旗重拳整治关停转产14家制砖厂、碎石厂、恢复取料处生态,取缔非法屠宰窝点、投入1亿多元治理乡村环境,“壮士断臂”的气魄实现了转型升级,农牧业生产经营实现清洁生产。大力实施禁牧、轮牧、饲草种植,完成造林116.4万亩,披金点翠的结果是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5.3%,森林覆盖率达到24.75%。投资4710万元,实施建筑节能改造43.3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总面积256万多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了包括“草地羊”“巴达仍贵大米”“俄体粉条”“两品一标”认证产品128个,沙果干、原麦粉、菜籽油、甜黏玉米等24个农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乡村不再是“土里刨食”的所在,早已成为“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荟萃之地。春赏花、夏纳凉、秋观景、冬嬉雪的美景,年均吸引游客350万人次,旅游年均收入在12亿元左右,300余户农牧民借好山好水年增收15%以上。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745元到2022年的15417元,10年间增长了近3倍。


    青山层叠,曾经是走出去的障碍;披金点翠,当下是通天大路宽又阔,科右前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其力已聚,绿水青山的“底色”会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会更足!

    2023-10-18
  • 陕西太白山:秦岭之巅的绿色明珠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太白山因终年积雪而得名,素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美誉,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和疗养保健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近日,记者走访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名山的故事。

    据介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公园以园内40公里旅游公路和28公里人行旅游步道联结公园八个景区140多个景物景点,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白山风光秀丽多姿,四季各有特色。春天,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夏天,绿荫如盖,清凉宜人;秋天,红叶满山,金风送爽;冬天,银装素裹,冰雪奇观。无论是登上拔仙台俯瞰云海雾涛,还是漫步在世外桃源感受田园风光,都能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太白山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冰川遗迹,是科学家和探险家的乐园。










    记者采访了几位游客和工作人员,他们对太白山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我是西安人,从小就听说过太白山的故事,觉得它很神圣。每次来这里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气势。我特别喜欢看日出云海和冰川遗迹,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仙境。”一位中年男士说。

    “我是外地来的,第一次来太白山就被它的美景震撼了。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度假地方,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我还体验了直升机低空游览,可以从空中看到整个太白山的全貌,非常壮观。”一位年轻女士说。

    太白山,一座秦岭之巅的绿色明珠,一座人间仙境的梦幻之地,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欣赏、去珍惜。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18
  • “北国江南”扎兰屯好山好水好人文!

    北国江南塞外苏杭






    扎兰屯市














    春可赏花夏可漂流







    秋可采摘冬可滑雪







    时时可赏玩处处皆美景







    如今正值金秋







    扎兰之美







    我想让你看到、听到、感受到







    快!调动你的五官







    来感受诗画盛景













    你看







    吊桥公园林木参天







    百年古树绽放芳华







    杨树、柳树、榆树叶







    洒落一地金黄







    松针随风飘落于







    吊桥一隅的廊桥







    如金色地毯般铺满整条栈道













    你听







    秀水国家湿地公园里鸟鸣啾啾







    放声欢唱







    欢乐的情绪







    仿佛一首自然的风铃曲







    挂在枝头的树叶随风摇曳







    踩在金黄的落叶上







    窸窸窣窣的声音







    是那么的治愈、解压













    你摸







    站在雅鲁河畔







    张开双手摸一摸风的柔软







    不似寒冬般凛冽







    不似春夏般无劲







    摸一摸河水的珍藏







    摸它的清凉







    感知它的形状













    你闻







    柴河景区空气沁人心脾







    散落一地的松塔







    是恬淡的松油香氛







    沙果、山丁子、山里红等野果







    散发着诱人的酸甜气息







    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满满都是负氧离子













    你尝







    采摘园里瓜果飘香







    硕果盈枝的沙果树上







    红红黄黄的秋果酸甜可口







    田地里的玉米软糯香甜







    红黄绿彩的柿子







    色泽饱满皮薄肉甜







    菇茑葡萄令人垂涎欲滴







    各种农作物喜获丰收







    正值最佳赏味期













    外地游客郭女士说:“我第一次来扎兰屯市旅游,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白天去各景点打卡,黄昏到吊桥公园散步,这里空气清新,每条线路都能邂逅不一样的秋色。这里的古树都被保护得很好,能偶遇小松鼠在林间奔跑嬉戏,还可以摸毛茸茸的小鹿,夜晚灯光非常的柔和多彩,真是太美了!”















    当地市民周女士说:“我觉得扎兰屯市是非常宜居的城市,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这里有中俄蒙特色的建筑、手工艺品及美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还有红色文化等人文景观;这里四季分明,有城市的繁华也有乡土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多彩金秋







    山水林田湖草湿风景绮丽







    酸甜苦辣咸尽显人生五味







    眼耳口鼻舌身意感官齐飞







    你确定







    这个秋天







    不来一趟扎兰屯市吗?

    2023-10-17
  • 红叶柿岩“长城脚下红叶浓”2023浪漫漂流红叶季启幕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16日讯又是一年秋风起,长城脚下红叶浓。10月15日,五彩缤纷·悦享淄博——“长城脚下红叶浓”秋季文旅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山东文旅·红叶柿岩旅游区齐文化长廊举行。数百位嘉宾及媒体达人到场,政企媒三方联动,以红叶为信,共同见证红叶柿岩“长城脚下红叶浓”2023浪漫漂流红叶季正式启幕。



    秋风循山色而至,向柿岩泼洒斑斓。红叶柿岩正悄然发生着色彩的渐变,从五彩斑斓、层林尽染,到万叶飘丹、漫山红遍,红叶柿岩日日不同景,预计10月15日至11月10日迎来红叶最佳观赏期。届时,万亩红叶竞相展艳,将绵延山峦渲染得异彩纷呈,如同奇幻瑰丽的夕阳霞光,在秋日晴空的包裹下,美得让人心动。










    放眼望去,万亩黄栌着深红华装,如火似锦;群山披彩霞,绚丽夺目,让人移不开眼。越到深秋,愈是红艳。霜后,万亩红叶将似红霞般排山倒海而来,红得热烈、妖娆,尽情书写她的浪漫明媚。

    红叶柿岩“红叶季”系列活动,自2020年秋季应运而生,而今已成为红叶柿岩秋天的耀眼名片之一。


    早在今年春天,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之时,红叶柿岩的醉美金秋就在大会上受到推介。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在山东之“趣”的推介中提到:“可以遍访田园,到博山红叶柿岩观漫山红遍,感受鲁中乡村的静谧安然”。










    如今金秋已至,柿岩风光正秀。无论是漫步柿岩古村,看漫山层林尽染,还是搭乘“红叶漂流”,飞穿万亩红叶,感受激流畅爽的快乐,亦或是在落日与晚霞的拥抱中,品一杯“长城落日咖啡”,让疲惫和焦虑在日落晕染的咖啡中化作温暖和向往,静享秋日的治愈与惬意,都是柿岩深秋的惊喜加成。


    红叶柿岩,正以更生动新颖的互动形式,精彩纷呈的美景乐游、暖心满意的服务品质,迎接一场场动人奔赴。

    2023-10-16
  • 宁城县忙农镇:锦绣沃野喜丰收山楂映红致富路

    名城早报记者何红岭


    金秋时节,忙农镇两千余亩山楂喜获丰收,红玛瑙般的山楂挂满枝头,一串串红艳艳的山楂果迎风摇曳,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鲜艳,无时不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忙农镇东沟丘村村民张学军是忙农镇最早参与山楂种植的农户之一,连日来,他都在同工人们一起忙着采摘山楂。今年,他种植的一千余亩山楂树全部进入了丰产期,经过精心管理,每棵山楂树都是硕果累累,这让张学军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在他的山楂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果农们采摘、搬运山楂的忙碌身影,田间地头一袋袋装好的山楂也“整装待发”,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忙农镇在特色种植业上,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统一收购、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农户稳定的收入。忙农镇党委、政府主动出击、顺势而为,秉持创新驱动、产业先行的发展战略,立足各村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融合,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忙农镇党委、政府将依托各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引领,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16
  • 五彩斑斓美如画

    金秋时节,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道须沟景区美如画。秋风吹翻了色盘,将白桦、香杨等树木染色。抬眼望去,宛如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景区地处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既有高山草甸和针阔叶混交林等山地天然植物景观,还有冰川地貌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构成了奇峰、怪石、飞泉、流瀑、冰河、林海、草甸、红叶八大自然景观,凸显了“生态自然之美”,被誉为“塞外版纳”,更有“南有九寨,北有道须”之说,具有奇、幻、幽、秀之特色。中秋、国庆假日期间,道须沟景区共接待游52200人,收入345万元。

    2023-10-13
  • 治水”拓宽增收路——恩施州带水河流域的探索

    游客在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游玩。(通讯员郭斌摄)


    金秋时节,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带水河沿线层林尽染,碧波荡漾,宛如画卷。

    带水河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全长26.6公里,起源于龙马村,在中游汇聚喻家河、湾滩河,然后向南穿过恩施城郊龙凤镇,在小龙潭村注入清江。

    带水河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流经龙马、龙凤2个集镇11个村(社区),流域内人口约8万人。

    “龙马一条河,两岸是陡坡。吃粮靠供给,用钱无着落。年轻人往外走,老家伙守穷窝。”

    这是10多年前流传于恩施市龙凤镇的“顺口溜”。

    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龙凤镇百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不富裕。据统计,2022年,带水河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212元,只有全省(19709元)的77%。

    龙凤镇党委书记程俊毅介绍,带水河流域内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旅游业刚刚起步,客流较小。在治理水环境的基础上,怎样发展产业、实现富民,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最大课题。

    建设龙凤镇污水管网

    守牢清水入江关口

    10月5日傍晚,恩施市龙凤镇小龙潭村凉风习习,不少市民和游客沿着带水河岸散步休闲。

    “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来走一走。”小龙潭村村民谭可欣说,这两年,带水河岸边栽上了绿植,修建了游步道,硬化后的河岸也更安全。

    带水河下游流经龙凤镇,在小龙潭村衣角坝注入清江。小龙潭片区人口聚集,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其中学生3万余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相对集中。

    前些年,带水河入江处一度河沙淤积、杂草丛生,存在安全风险。

    “带水河流域要实现生态发展,确保清水入清江是先决条件。”恩施市住建局总工程师肖二乐说。

    今年以来,恩施市启动带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清淤清障,建设护岸护坡、巡河步道、挡土墙等,提高河岸防洪标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在水安全方面,当前最大的短板是污水处理。”肖二乐说。

    带水河流域现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恩施城区红庙污水处理厂和龙马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以雨污合流制为主,大部分集镇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合流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且污水管网尚未实现全覆盖。

    今年8月,恩施市对龙凤镇和龙马区域进行全面摸排,分别制定污水管网建设方案。

    恩施市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启超介绍,该市已谋划53个项目,总投资9.58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喻家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带水河西侧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完成2.7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在杉木坝村、古场坝村整改提升人工湿地2处,新建三格化粪池52个。

    引入体育赛事项目

    重振龙马风情小镇

    位于带水河上游的龙马村,曾是古时川渝鄂盐茶古道的重要中转集散地。

    因看好这一片好山好水好地方,2013年底,省联投集团投资3.2亿元,按照4A级景区标准兴建龙马慢生活风情街。

    2017年7月15日,龙马风情小镇开街,相继举办龙舟赛、女儿会、垂钓比赛等活动赛事,高峰时一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

    然而,随着各地旅游兴起,龙马风情小镇定位不清、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对外连通性弱等劣势逐渐凸显,加上疫情影响,游客日渐减少,去年游客接待量仅几千人次。

    龙马风情小镇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龙凤镇干部赴外考察发现,国内体育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对应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探索体育旅游“跨界”融合,或许是一条出路。

    今年初,龙凤镇与冠军公益基金、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委会合作,试图将龙马风情小镇打造成体旅融合的“冠军小镇”。

    8月19日,“冠军小镇”揭牌,10位退役奥运冠军和游客一起体验土家特色风俗。

    “植入常态化体育赛事,让小镇特色更鲜明。”省联投集团恩施公司负责人程国轩介绍。

    龙马风情小镇的人气正在逐渐回暖。截至9月,小镇今年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带动周边10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户均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龙凤镇引进经营主体,在龙马村、青堡村等地,发展万余亩特色茶园和近千亩富硒植物堇叶碎米荠种植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休闲、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深度融合。

    程国轩介绍,下一步,将依托丰富的水生态优势,发展“楚天第一降”、洞穴徒步、山地运动等体育项目,同时围绕茶产业、富硒产业和非遗产业培育更多体育消费产品,让体育消费场景与运动康复、休闲疗养度假、养老养生、自驾露营等相融合,建设体育旅游综合体。

    推广“猪—沼—果”种养模式

    促进养殖户稳定增收

    带水河流域中游以畜禽养殖为主,其中生猪存栏3.6万头,家禽存栏28.8万羽,流域内规模化养殖场13家,养殖户超过1800户。

    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传统养殖模式下,会产生粪污处理难、效益提升难等问题。

    恩施市农业农村局能源中心主任胡芳芳认为,养殖业要以一种新的模式去发展。

    在龙凤镇杉木坝村,恩施市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强公司)总经理方荣提供了良好样板。

    2016年,方荣接触到了广东温氏集团的“猪—沼—果”立体循环模式。这种种养模式在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池,将畜禽粪污收集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可作为果蔬有机肥料。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养殖业粪污污染问题,还可以低成本发展种植业,实现种与养的双赢。

    方荣在杉木坝村以6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了800亩石漠化土地,建设葡萄、桃、李等采摘基地,果树所需的肥料全部来自养殖场的沼液和沼渣。

    通过几年探索,联强公司的畜禽养殖污染有了好去处,种植业节约了成本,公司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

    在方荣的带领下,300多户农户实施“猪—沼—果”模式,让荒山披绿,瓜果飘香,实现了稳定增收。

    杉木坝村养殖户朱刚介绍,在联强公司的指导和带动下,自己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9月中旬,恩施市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设有机肥厂,在带水河流域内推广“猪—沼—果”模式。

    2023-10-13
  • 橙香富山乡——一个三峡村庄的绿色“蝶变”

    站在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脐橙果选场俯瞰,满山果树已结满沉甸甸的果实。

    “今年风调雨顺,必有个大丰收,预计将比去年增产30%左右。到时候有得忙咯!”谈起今年果子的长势,村民易守财满面笑意。

    今年是易守财种脐橙的第19个年头。他的家乡欧营村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一级支流草堂河穿村而过,日照充足、雨水均衡、土壤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条件。

    曾经,欧营村种出的脐橙入口化渣、品质上乘,一直供不应求。但自从村口建起一家水泥厂,烟囱里冒出大量浓烟和粉尘,欧营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脐橙种植面积、产量一度缩减,产品也出现滞销。

    “穿着干净衣服进果林,摘上两筐果子,出来总是一身灰。”易守财说,那时候欧营村的脐橙都布满粉尘,即使清洗后也很难卖掉,自家5亩脐橙年产量不足5吨,年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

    转变发生在2013年,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关停水泥厂后,欧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禀赋,大力发展特色脐橙产业,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欧营村村民王洪均曾在四川、贵州等地销售脐橙多年,听说家乡生态环境变好了,他也动起返乡创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4年,他带领38户村民“抱团发展”,成立奉节县均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起脐橙标准化种植模式。

    “要想种出品质更高的脐橙,必须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理念,走绿色生态的路子。”王洪均说。

    改良土壤、施用有机肥、培育新品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均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4个品种取得绿色食品认证,300亩脐橙品质日益提升,今年七成果树进入丰产期,预计产值将达200万元。

    过去,村里一些果农有些犹豫,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能行吗?9年时间里,合作社定期面向果农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带动合作社周边78户农民改造老果园、发展标准化种植,将脐橙种植的“致富密码”传得更广。

    不少果农尝到了甜头。“环境整治后,土壤不断改良,再加上多年持续学习先进技术,橙子口感更甜了,颜色更好看了,个头也更大了,品质越来越好。”易守财告诉记者,如今他种植的30亩橙子年产量约为60吨,年收入能达30万元。








    这是10月10日拍摄的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脐橙种植园。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近年来,欧营村的脐橙还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从小山村“飞”往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微店、抖音、淘宝……几乎每个电商平台,易守财都积极进驻、踊跃尝试。山西、江苏、甘肃……一箱箱脐橙从奉节发往天南海北,品质更新鲜、价格更实惠。

    “去年我种的脐橙早早卖完了,顾客还想买,我帮周边果农也卖了不少。”再过一个多月,欧营村的脐橙就将迎来丰收,易守财计划利用电商销售的优势,和更多村民一起把脐橙卖出好价钱。








    脐橙丰收季,果农正在脐橙园中采摘脐橙。(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10年来,从浓烟滚滚到天蓝水清,欧营村在“蝶变”中抓住新机遇,驶入绿色发展新赛道。

    近年来,欧营村被认定为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欧营村脐橙种植面积扩大至7580余亩,正加强智慧农业系统布局,打造脐橙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智能化种植示范片。

    欧营村村支部书记王敏介绍,从2015年到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近9000元增加到17850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


    即将迎来丰收季,王洪均也有了新的计划:“把部分成熟的脐橙留在果树上,等明年春天花果同树的时候,请游客们来旅游观光、采摘体验。”

    2023-10-12

  • 首 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