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战一线 守护平安(一线探访)

    夜色中,街头巷尾,警灯闪烁,警车穿行,随处可见“公安蓝”守护人民安宁。

    针对社会治安特点,全国公安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从6月25日起至9月底,开展为期百日的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特别是集中开展夜间治安巡查宣防统一行动,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广大公安民警奋战一线,为群众守夜,为平安站岗,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保障就在身边。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广州、沈阳、武汉、福州的一线民警,来到平安“守夜人”的执勤现场,见证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编者

    广州严厉整治酒驾醉驾等突出违法犯罪——

    让夜归群众心里有底

    本报记者贺林平

    夜色渐浓,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商圈人流如潮。街面上、转角处、交叉口,往来巡防的警察、闪烁警灯的警车巡行在重点安保点位上。

    这是“百日行动”中正在执行任务的广州市公安局特警队。自6月下旬以来,特警队队员在城市广场、大型商圈等夜间人流密集场所全面铺开高频次的突击巡查,让夜归的群众对社会安全心里有底。

    天气炎热,聚餐饮酒人群增多,酒驾醉驾风险也随之大大提高。为守护群众平安出行,整治酒驾醉驾成为广州警方开展“百日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番禺,交警结合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科学设点、严密防控,除了在重点路段设置执勤点,还深入酒吧、大排档等重点场所开展源头劝诫,提醒群众“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发动工作人员和停车场保安、管理员、收费员等劝阻、举报酒后驾驶行为。

    7月19日晚,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从化大队在城郊街高步村旺沙路段开展酒驾集中整治行动。22时15分,一名驾驶摩托车的男子接受酒精吹气检测时,神情慌张。其吹气测试结果为42毫克/100毫升,属于酒后驾驶机动车。

    “晚上喝了点药酒,实在不该驾车,太后悔了!”被查男子情绪激动、懊悔不已。最终,在民警的耐心劝导和普法教育后,该男子情绪逐渐恢复平静,民警也依法对其酒驾行为作出处罚。

    广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广州公安重点打击季节性违法犯罪,整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共破获刑事案件6000余件,集中收网打掉一批规模性、系列性犯罪团伙,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在对各类人流密集场所巡查防控中,警方共查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治安案件6700余件,治安处罚7100余人;交警部门查处涉酒违法行为2778件,其中醉酒驾驶1100件。

    在严打整治基础上,广州公安注重完善机制,专门制定了“平安厅”信箱接诉即办工作方案,切实发挥“平安厅”信箱解决民生诉求、助力打击犯罪、预警社会风险、检视问题短板、提升执法水平等功能作用。

    沈阳强化繁华商圈、重点地区秩序维护——

    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本报记者刘洪超

    “今晚在大悦城逛街的时候,钱包和手机被偷了!”近日来,民警连续接到群众报警,在辽宁省沈阳市大悦城商场门口发生扒窃案件。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立即组织精干警力开展侦查。通过视频追踪、循线摸排,民警确定多起案件为同一犯罪嫌疑人所为。对此,大东分局有针对性地部署警力进行蹲守。7月11日,便衣反扒民警发现并抓捕了犯罪嫌疑人,第一时间为群众追回了失窃物品。

    现今,人们夜生活丰富多彩,尽享欢乐的同时容易疏于警惕,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为更好守护当地市民夜晚安全,沈阳警方针对夜间治安特点,全面执行社会面巡逻防控高等级勤务,巡逻警力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方式,尤其在各大重点地区、繁华商圈,强化警力部署,采取多警种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扒窃、偷盗、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能够快速反应,确保群众需要时民警就在身边。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沈阳公安以‘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仓、积案季清底’为目标,持续加强重点区域的治安巡查宣防,及时打击查处现行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面治安平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王会奇介绍。

    大案有人管、小案有人查、事事有人问。

    “以前来沈阳最愁的就是路况,尤其一到晚上,夜市多、行人多,极易造成堵车,停车位也不好找。刚才交警看我在路口转圈,主动来指引,帮我迅速找到了车位。”从大连来沈阳旅游的林东对沈阳市商圈周边的交通改善,印象深刻。据了解,沈阳交警部门充分利用网格化巡逻勤务模式,科学安排警力,加强指挥疏导,确保重点地区交通秩序平稳、畅通、有序。

    “通过‘小切口’‘小抓手’,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王会奇介绍,“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沈阳市公安局已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6.3万件,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585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792人,全市有1833个社区(村)实现“零案件”。

    武汉深入夜间纳凉避暑场所巡查宣防——

    将安全防范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本报记者范昊天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印象城商圈广场,一支身穿警服的队伍引人注目。他们背着鼓鼓囊囊的包,整齐划一地列队穿行在人流密集的夜市和商圈,守护着江城平安。他们是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公安英模背包服务队,走在前面的3位民警,正是从新沟桥街派出所走出的3位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彭涛、王勇和宋晓波。

    “小朋友,天气炎热,千万别到湖边、江边、水塘等危险水域玩耍、游泳!”广场上,服务队队长彭涛和队员程波、张瑶等人,从背包里拿出防溺水的漫画宣传册向过往行人发放,并向孩子们讲述溺水的危险和防溺水相关常识。

    在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中,武汉市青山区广大民警走上街头,将安全防范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如果电话里有人说‘我是警察,你涉嫌犯罪,马上转钱到安全账户自证清白’,直接挂断,这是诈骗!”在青山区新沟桥街光明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大屏幕里的反诈宣传片吸引着夜晚纳凉的居民。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王勇一边为大家讲解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一边发放“反诈盐汽水”。

    冰凉的饮料下肚,篮球场边眼尖的小伙子发现,警察送来的汽水瓶子有些特别。这是青山公安联合周边一些企业推出的“反诈联名款”盐汽水,上面印有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提示,为居民送上清凉和平安。

    “遇到不明来源的‘奶茶’‘饼干’‘糖丸’要提高警惕,不要误食误用;看好自己的饮料,陌生人给的饮料不要随便喝,更不要为陌生人携带、传递可疑物品。”在光明社区,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高丽芳正在向青少年讲解识毒防毒知识,并组织禁毒社工发放禁毒宣传品。

    流动的“警察蓝”,守护万家灯火。按照部署,行动期间,武汉公安全警投入、全域行动,累计出动警力6万余人次、车辆1.2万余辆次,严厉打击各类现行违法犯罪,清查消除社会治安风险隐患。同时,武汉广大民警深入到社区活动中心、公园等群众夜间纳凉避暑场所,同步开展反电诈、反盗窃、防溺水、防火灾等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守法自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福州创新应用“e体+警网融合”平台——

    快速回应群众一键呼叫

    本报记者刘晓宇

    夜幕降临,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游人如织。

    “郎官巷塔巷网格区发现商户入户通道杂物堆放,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请前往处置。”叮咚一响,福州市公安局南街派出所民警周翔的手机上,收到了由“i群防”程序推送的信息。戴上警盔、骑上警用电动车,不到3分钟,周翔就出现在了该商户门口:“这里是集中连片的木质文保建筑,万一起火了可了不得!我们一起把这些纸箱杂物清理出去。”说话间,民警、商户、社区干部、网格员一起动手,通道很快恢复通畅。

    地处福州市城区核心地块,文保街巷、商圈经济、老旧小区等治理难点在南街派出所辖区集聚。“辖区内部情况复杂,年人流量1500万以上。”南街派出所教导员潘成钊介绍,“维护辖区夜间安宁是工作重点,我们通过创新应用‘e体+警网融合’平台,实现警情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一面蓝色大屏上,“e体+警网融合”平台将辖区全貌清晰呈现——23个网格将福州城区人流量最密集的区域牢牢守护,即使是夜晚,辖区情况也一览无余。“从去年10月开始,我们依托社区网格,将警力下沉,通过开发警网融合平台,实现了群众‘一键呼叫’,综合指挥室快速调度。平台上线以来,纠纷类案件数量下降40%多。”潘成钊表示。

    社区上报事件254件,已处置233件,完成率91.73%……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百日行动”开展以来,社区民警在一线处置案事件的不懈努力。“还有多个事件需要继续长期跟踪处置,还得继续加把劲!”说完,周翔高大的身影又消失在夜幕下的街巷中。

    在杨桥东路路口,一辆全年无休的多功能警务平台车,闪耀着警灯,停靠在路边。“通过加强定点值守和常态巡逻,让群众即使在夜间也能‘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保证一旦发生警情,马上形成多单位联合响应增援。”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张育琪说。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社会治安呈现良好态势,违法犯罪警情、刑事犯罪警情、治安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0.5%、26%、4%、16.8%,刑事案件破获数、刑事作案成员抓获数同比上升42.6%、34.4%。”福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0001-11-30
  • 抽中奖品不发货、价值不符货不对板 网络盲盒靠谱吗?

    “商家做活动,手机只需59元。”浙江嘉兴居民李先生近日用手机刷视频时收到一条弹窗广告,他点开推广界面,结果显示其中了一部手机,但需要支付59元。李先生在半信半疑中完成了支付,推广界面却变成了拆盲盒,他点开一看是个手机壳。李先生想退款,被却客服告知“盲盒由于特殊属性,开启后无法退款”。


    天津河东居民王先生前不久收到一条190多元的扣费短信,原来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玩手机时看到“0.01元抽盲盒”的广告。下载App后才发现,只有首抽是0.01元,必须三连抽,后面的两抽都是原价,孩子没注意付了款。王先生去找客服,也被告知“盲盒因为商品属性无法退款”。


    和他们一样,不少人都遭遇过时下热门的网络盲盒“陷阱”。所谓网络盲盒,多指在电商平台或盲盒应用上,以“低价”“捡漏”“保底”等为噱头销售盲盒类商品。


    但网络盲盒靠谱吗?《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网络盲盒中充斥着虚假宣传,“19.9元用上华为手机”“9.9元搏一搏”“开盒必中苹果产品”……商家用这些话术诱导用户消费,可用户花几十元乃至数千元购买的盲盒,打开后可能只是一个挖耳勺。此外,抽奖概率不靠谱、抽中奖品不发货、价值不符、货不对板不能退款等情况也被诸多消费者吐槽。


    随意调整概率


    显示并非为真


    记者注意到,做网络盲盒这门生意程序简单,网上有不少搭建盲盒小程序、App教程,只需花费几十元便可搭建一款盲盒小程序,有的甚至可以免费搭建。


    记者花49元在某虚拟产品商城购买了一款网络盲盒小程序,其中有安装教程和实际演示。根据教程,只花了10多分钟便将小程序搭建完成,开通支付设置后便能正常使用。


    在这款小程序的商城测试界面,上架了3款商品:至尊款——iPhone13,抽中概率为0.1%;稀有款——AirPods(第三代),抽中概率为1.0%;普通款——FIILT1XS无线耳机,抽中概率为98.8%。3款商品加起来抽中概率为99.9%。


    在盲盒商城后台,记者看到不管商城界面显示概率为多少,这3款商品抽中概率均可自己调节。目前设置为0,剩下的0.01%的盲盒商品抽中率则被设置成了100%,里面可以设置牙刷、洗手液、抽纸等商品。


    记者注意到,另一款盲盒App首页最上方的推送中写着“本平台通过厦门公证处鉴定,所有开盒概率为真”。记者点进去发现,确实有一份显示为福建省厦门市公证处的复印件,真假难辨。其公证事项是用华为和苹果两部手机演示了开盲盒的流程,对于概率真实性和能否抽中所显示的盲盒商品并未提及。


    今年8月22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盲盒App调查情况结果,根据对10款盲盒App抽选的盲盒商品概率测算情况来看:盲盒星球获得隐藏款的概率为0.6944%;元气魔盒获得最高奖项的概率仅为0.0007%。但这是在假定成立的前提下计算的,实际平台在设置概率时是否会根据高价格的商品设定更低的概率、是否会及时补充被抽走的商品,消费者不得而知。


    以元气部落“这箱有礼”盲盒包为例:如果想要中得终极奖项特定商品,平均要抽7.1万余次,花费492.8万余元;特级奖项特定商品,平均要抽4700多次,花费32.7万余元;高级奖项特定商品,平均要抽39次,花费2600多元。


    盲盒星球59元盲盒系列:平台公示隐藏款概率为1/144,即首次获得隐藏款,平均要抽144次,花费8496元。元气魔盒“爆款必抽一次带走苹果三件套”盲盒:根据假定计算,如果想要中得传说款特定商品,平均要抽15万次,花费1185万元。


    记者发现,在一些盲盒App中,还有提示卡、透视卡、复制卡、欧气卡等道具,在抽盲盒前使用,就可以提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提高抽中大奖的概率。不少网友花了大价钱购买各种道具,结果一无所获。


    不发货无人理


    商品质量存疑


    除了抽奖概率不靠谱外,抽中奖品不发货、价值不符、货不对板等情况也被消费者频频吐槽。


    今年6月,北京朝阳居民袁先生在一款盲盒App抽到一款价值499元的头戴耳机。订单详情显示,商品将在7个工作日内发出,但等了快两个月时间商品还未发货。袁先生多次向客服反映情况,得到的解释都是“商品正在补货,可能会延时发货,但时间不确定”。


    今年7月,辽宁沈阳居民刘先生花了2000多元在一款盲盒App中抽中了3样物品,但收货后发现物品和App界面显示的完全不一样。刘先生怀疑自己被坑,要求平台退款,得到的回复是“无法退款,但可以在线回收兑换成积分购买盲盒商城的物品”。


    刘先生发现,该盲盒商城中的商品价格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或线下门店,“将2000多元的盲盒换算成积分,连市价两三百元的口红都兑换不起”。


    来自四川的张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他在某盲盒App上购买了一个价值50元的盲盒,号称能开出50元至9999元的商品,可开出的商品居然是一个普通挖耳勺。


    来自江苏的颜先生遇到的“乌龙”盲盒让他大跌眼镜。他下载某盲盒App后,开了一个500多元的盲盒,开出官网售价4000多元的戒指,等收到产品时却傻了眼——寄来的纸盒里只有一颗“钉子”。


    通过网络盲盒能不能买到真货?记者进行了实测。


    在一款名为魔趣盲盒的App中,记者花39元购买了一次“数码闷包”的抽奖机会,该盲盒在可能获得的奖品界面列举了几十种奖品,其中最便宜的是价值39元的市场上某款知名科技公司的蓝牙温湿度计,价值贵高的是一款1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但记者抽奖后发现奖品是一款多口充电器,且商品名称在各电商平台均未检索到。


    收货后,记者发现,该款充电器没有3C认证、安全指标等标志,其提供的官网地址也无法打开,客服电话显示为空号。记者随后就充电器的市场价询问盲盒客服,对方回复说“按照市场定价肯定物超所值,但品牌信息不方便透露”。


    此外,记者随机选择了其他3款盲盒App,遇到的情况与之类似:发的货物不在公示的可能抽到的盲盒商品中;质量差,包装不符合规定,无法确认价格;联系不上厂家客服。


    而市场上多款盲盒App的相关协议包含盲盒商品“原则上不予退换”“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一旦开启,无法退款”等内容。


    对于这一现象,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网售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的例外商品并未明确包含盲盒商品。因此,如果消费者拆封网络盲盒后,发现收到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或不符合商家的营销宣传、承诺的,可以要求商家履行退货义务。


    多方治理整改


    强化平台责任


    对于通过盲盒应用后台暗箱操作、设定不公平售后规则的行为,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认为,此类App可能涉嫌违法甚至构成刑事犯罪。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时不得有以下情形,如所设奖项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采用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等。而且,若商家暗箱操作或系统真实中奖率远低于商家公布中奖率,涉及数额达到一定标准,还可能涉嫌虚假广告罪。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群辉说,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网络盲盒零概率中大奖却宣称能够获大奖的宣传行为涉嫌欺诈。


    “根据电子商务法,如果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盲盒App提供的服务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要与App实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黄群辉说,平台还应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主要为信息登记报送责任,对网络盲盒实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报送市场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监测及处理,如对遭受大量投诉、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等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盲盒App,平台应采取警示、暂停或者终止服务等措施,避免消费者损失扩大。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网络盲盒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外部监管应和平台经营自律相结合,防止网络盲盒成为“网坑盲盒”。


    黄群辉说,在全国层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盲盒监管规则。立法部门、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盲盒营销的新业态,通过修法、出台相关细则、法律解释等方式,参照对有奖销售行为的监管规则,尽快制定盲盒营销监管规则,明确盲盒营销的适用范围、方式类型以及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划出盲盒营销的底线,拉出盲盒营销的正、负面清单,明确经营者违法营销的法律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责。


    “相对线下,线上盲盒经营者更容易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杜秀军说,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性加强监管,平台应保留抽取概率设定、抽取结果的完整记录,同时建立健全线上动态巡查和监管机制,对不符合经营要求的商业主体限时整改、关闭。


    杜秀军认为,相关平台应做到守土有责,对各类在其平台引流的App做到实质审查、合规上架,便捷受理和处置用户投诉,及时向App运营方反馈,必要时下架App甚至可将其列入黑名单。如App运营涉嫌违法犯罪,应积极配合国家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置。

    2022-08-26
  • 猪肉50元一斤? 普通猪肉价格每斤集中在30元以下

    中新网9月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最近,“女子在永辉超市买2斤猪肉花103元”登上微博热搜。


    据媒体报道,当事人回忆,她看到猪后腿肉价格标的是16.9元/斤,就顺手拿了2斤左右。在超市收银台结账时,工作人员给她算成了50元/斤的精品五花肉。


    近期猪肉价格如何?单价约50元一斤的猪肉真的在超市里出没了?近日,中新财经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菜市场,一探究竟。


    普通猪肉价格每斤集中在30元以下


    5日,在北京市丰台区某永辉超市的猪肉区,记者注意到,相比之下,黑猪肉的价格明显较贵,其中黑猪五花肉每斤49.8元,黑猪梅花肉每斤59.8元。





    北京某永辉超市里售卖的黑猪肉。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摄


    对于常见的白猪肉,虽然多个部位分为精品肉和普通肉在售卖,但价差处于个位数。以前尖为例,带皮前尖14.98元一斤,精品前尖20.98元一斤。即使是猪肉部位中较贵的优质五花和精品五花,每斤价格分别为19.98元和27.98元。


    在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超市,这里只有常见的白猪肉售卖。记者注意到,前后尖价格19.8元一斤,五花肉23.8元一斤,据了解,这样的价格已持续月余。


    “瘦肉价格每斤有18元和20元的,五花肉价格有22元/斤和24元/斤两种档次。”北京市西城区某菜市场里,卖肉的商家亦告诉记者。


    从北京多家超市、菜市场走访情况看,普通猪肉价格每斤集中在30元以下。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如何呢?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9月份第1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34.8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2.3%,同比上涨42.8%。华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37.67元/公斤;东北地区较低,为32.81元/公斤。


    近期“二师兄”身价再次攀升


    “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涨了点,比之前贵了。”上述卖肉商家表示。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8月22日—8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22.68元/公斤,环比上涨2.6%,同比上涨44.0%。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9.06元/公斤,环比上涨2.3%,同比上涨37.1%。





    资料图。陈永诺摄


    记者梳理农业农村部数据发现,受季节因素、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控等影响,7月底至8月中旬,猪肉价格曾出现多周小幅下降。但8月底以来,猪肉价格再次“抬头”。


    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牛哲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因为8月底、9月初国内低风险地区学校陆续开学,消费集中度有所提升,再加上中秋渐进,经销商备货积极性好转,屠宰企业开工率震荡小涨,猪肉消化速度加快,带动猪价持续走高。”


    “另一方面是因为近期正逢月末、月初交接,集团猪场出栏计划量相对较少,同时养殖端对后市的看涨情绪始终未消退,市场出栏节奏偏慢,供小于求的态势难以扭转。”牛哲说。


    “这波肉价的上涨是在白条猪出现积压的情况下实现的上涨,并不是因为缺猪形成的。”在北京新发地统计部门负责人刘通看来,此波肉价的上涨极可能是“一过性”的,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两节”将至,国家将投放中央储备猪肉


    中秋、国庆将至,面对猪肉价格上涨,国家层面也在行动。


    国家发改委6日发布消息,为切实保障中秋、国庆等节日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将于9月8日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近期加大猪肉储备投放力度。





    资料图。长春海关供图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目前,广西、四川、吉林、宁夏、湖南等地已启动地方猪肉储备投放工作,其他省份也正抓紧开展猪肉储备投放准备工作。下一步,国家将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必要时进一步加大储备投放力度。建议养殖(场)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相关企业有序释放猪肉商业库存,保障市场需求。


    “中秋节前国内猪价走势或偏强运行,但9月8日政府将加大储备肉投放量,或掣肘猪价上涨的空间。”牛哲表示,而中秋节后随着节日效应的转弱,猪价存在高位回调的可能,但供需博弈依旧激烈,猪价或延续高位盘整走势。


    “自3月25日阶段性触底以来,猪价呈现持续回升走势。根据过去15年价格规律走势看,5-8月为猪价环比上行阶段,意味着供需格局的变化。”银河证券分析师谢芝优认为,根据涌益样本推测2022年3月为肥猪出栏高点,之后震荡下行至2022年9月,三季度生猪价格大致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完)

    2022-08-26
  • 8月CPI和PPI同比涨幅回落 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同比虽上涨2.5%,但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总体看,物价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积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说。


    对于8月份CPI环比由涨转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分析认为,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是主要因素。其中,受国际油价回落影响,汽油、柴油价格环比下降5%左右,影响CPI下降0.2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食品中奶类、蛋类、粮食价格同比涨幅在0.8%至3.3%之间,价格较为稳定;鲜果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有所回落;受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受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猪肉价格季节性上涨等因素影响,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我国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仍面临一定上涨压力,但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物价总体平稳运行。


    “展望今年后期,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生产稳定,各地加大跨区调运和供应保障力度,加之近期中央和地方正同步开展冻猪肉储备投放,重要民生商品供应有保障,国内物价能够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郭丽岩说。


    8月份,受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回落。


    除了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因素影响,郭丽岩表示,PPI环比继续下降还受全球流动性收紧、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放缓,加之国内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带动国内能源和工业原材料价格延续下行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从同比看,8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影响PPI上涨约1.87个百分点,是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动力;生活资料价格影响P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上游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扩大,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涨转降。


    “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高位回落、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扎实推进、翘尾明显收窄等因素影响,后期P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郭丽岩说。

    2022-09-10
  • 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增进民生福祉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助力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说。


    在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下,我国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十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脱贫攻坚期内,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打赢脱贫攻坚战后,2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被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巩固了脱贫成果。同时,我国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3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共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常态化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我国还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万残疾人。


    十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制定了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目前已经超过1万个。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额突破2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55%。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初步统计有9.2万多个,引导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


    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助力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成效持续提升,在发展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先后出台和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健全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构建了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82%提升到100%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31.8%提升到79.5%,分别增长18个和47.7个百分点。400多万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社会组织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参与制定了2499项国家标准和364项国际标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两亿两千万人。


    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助力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十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养老服务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制度90余件、国家和行业标准50余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有1420万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1.7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了省级全覆盖。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9%。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关爱巡访、时间银行、老年餐桌等老百姓身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推出。


    十年来,我国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家庭和谐美满。目前全国有75%以上的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设立了婚姻辅导室;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目前已在部分省份进行试点。(本报记者李昌禹)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助力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说。


    在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下,我国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十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脱贫攻坚期内,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打赢脱贫攻坚战后,2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被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巩固了脱贫成果。同时,我国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3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共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常态化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我国还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万残疾人。


    十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制定了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目前已经超过1万个。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额突破2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55%。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初步统计有9.2万多个,引导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


    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助力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成效持续提升,在发展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先后出台和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健全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构建了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82%提升到100%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31.8%提升到79.5%,分别增长18个和47.7个百分点。400多万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社会组织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参与制定了2499项国家标准和364项国际标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两亿两千万人。


    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助力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十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养老服务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制度90余件、国家和行业标准50余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有1420万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1.7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了省级全覆盖。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9%。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关爱巡访、时间银行、老年餐桌等老百姓身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推出。


    十年来,我国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家庭和谐美满。目前全国有75%以上的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设立了婚姻辅导室;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目前已在部分省份进行试点。(本报记者李昌禹)

    2022-09-10
  • 各地开展行动遏制“天价”月饼 线上线下一体监管

    临近中秋节,“天价”月饼再度成为公众关注话题。


    记者6日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地方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销售价格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生产销售企业开展了成本调查,了解实际成本情况,并查核了有关交易信息登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价格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生产销售成本与普通盒装月饼的成本相差不大,利润远高于普通盒装月饼。对调查中发现的过度包装、不正当价格行为等违法违规线索,已转有关部门核实并依法依规查处。





    9月1日,工人在月饼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福建省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处长郑明接受采访时表示,8月中旬以来,福州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对商品过度包装、“天价”月饼问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重点对辖区月饼生产销售企业执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家标准第一号修改单以及国家四部委关于二次天价月饼的公告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对市面上销售的月饼质量的问题进行重点抽查。


    据市场监管总局巡查监测,今年盒装月饼价格整体低于往年,单价500元以上盒装月饼相比往年大幅减少。从全国检查情况看,截至目前共检查酒店、商超等市场主体81565家,最新月饼平均售价157元一盒。


    据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张正明介绍,今年月饼市场总体规范有序,大多数盒装月饼单价在200元以下,较为贴近市场需求,但仍有个别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炒作月饼价格,“天价”问题仍然存在。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形成治理合力。


    湖南省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管科科长唐新俊告诉记者,当地已通过发放宣传册、微信转发、上门培训等形式,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告诫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经营“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并提醒消费者加强监督和投诉举报。


    近日,中消协鼓励广大消费者主动参与社会监督,用随手拍的形式记录违反标准和公序良俗的过度包装月饼,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举报。江苏省消保委监督部工作人员戴媛媛说,希望广大商家能够诚信经营、合理定价,相关的行业协会能够自律监管,那么消费者也要回归理性,才能够使得我们的节日回归质朴。

    2022-09-09
  • 治理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 中国婚俗改革成效初显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王祖敏)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高额随礼等现象,成为中国不少地方喜庆婚礼中的不和谐插曲。中国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8日表示,随着中国婚俗改革的持续推进,上述陋习已得到有力遏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8日举行新时代民政工作新闻发布会。詹成付在会上介绍称,为治理加重民众负担、“给喜事添堵”的婚俗陋习,从2018年开始,民政部将婚俗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21年4月、9月份两批次在全国确立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其他省份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地方性婚俗改革实验区。


    据悉,实验区通过治理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倡导文明家风和加强婚姻家庭辅导等多种方式,持续推进婚俗改革。


    在治理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方面,有的实验区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加大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嫁陋习危害的宣传力度;有的出台一些规章性制度;有的是用一些示范方法,比如举办集体婚礼等为民众提供服务;还有的是通过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来对高价彩礼进行规范。


    在倡导文明家风方面,很多实验区采取多种方式让好的家训、家风、家教传承开来;在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方面,目前全国有75%以上的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设立了婚姻辅导室,依托行政机关力量为婚姻家庭有关问题进行咨询、辅导。


    詹成付表示,目前,各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从民政工作角度看,婚姻改革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民政部将积极推进扩大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不断提高婚姻登记信息化水平,尽快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全部电子化,不断地扩大试点范围,让婚姻登记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完)

    2022-09-09
  • 马上要放中秋假!多地倡导就地过节,国内航线均价降29%

    多地倡导就地过节


    临近中秋,多地倡导就地过节,非必要不返乡!


    9月7日,北京疾控官方微信号发文称,“两节”临近,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坚持不去7日内出现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旅游或出差,倡导就地过节,减少跨市活动,进入公园、景区提倡预约、错峰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此前,南京、无锡、泰安、临沂、泉州、云南、建德、怀化、牡丹江、莆田仙游等多地均表示,提倡就地过节。无锡称,提倡市域内乡村游、休闲游、近郊游,全市各旅游景区将向本地游客提供各项优惠服务。


    与此同时,河南洛阳、商丘、方城等多地发布《致在外老乡的一封信》称,非必要不返乡。洛阳表示,疫情尚未结束,旅途存在风险。跨区域往返流动,接触人员复杂,感染风险增大,希望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暂缓返乡。


    国内航线均价降29%


    受此影响,本地游、周边游或仍为中秋出游主流。携程平台显示,截至8月30日,中秋周边游周订单环比增长267%,热门目的地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


    同程旅行《2022中秋假期居民出行出游趋势报告》也指出,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返乡探亲和休闲度假构成了两大出行主流,但受8月底国内多地疫情的影响,假期依旧以本地为主、周边为辅。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安排,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享受高速免费通行政策。而中秋节不在此列,所以高速公路正常收费。


    不过,国内航线机票有望迎来暑期和国庆间的价格洼地。航旅纵横报告指出,根据9月7日前的客票预订情况,中秋小长假期间国内航线平均票价约636元,同比去年下降近20%,比今年端午小长假的平均票价下降近29%。


    中新经纬注意到,2022年以来,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五连涨”后“两连降”,9月5日起收取标准调整为:800公里(含)以下航段60元/人,800公里以上120元/人,较年内高点分别降低40、80元/人。


    出行防疫不放松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任何重大的节日导致的人员聚集,都有可能引起病毒传播。


    中国铁路总公司提醒,旅途中请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走动,保持安全距离,配合铁路部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共同维护安全健康的旅行环境。


    江苏、济南、太原等多地文旅部门7日发布出游提示称,出游前务必及时关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疫情风险提示,详细了解途径地和目的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游玩。


    出入公共场所、景区景点、游乐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积极配合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等疫情防控“四要素”。参观游览时要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避免扎堆聚集。自觉服从管理人员分流、限流等安排。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中新经纬APP)

    2022-09-08
  • 国家卫健委: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

    中新网9月7日电7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





    9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有关情况。中新社记者张宇摄


    李斌表示,这十年,是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的十年。制定修订《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编制和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扶贫工程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社会健康治理的方方面面,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高。


    这十年,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老一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十年。不断优化生育政策,先后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和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母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进一步向好。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历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药补医的旧体制,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


    李斌提到,这十年,是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织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的十年。我国消除了疟疾,实现了乙肝控制目标,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如期实现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目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这十年,是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双提升的十年。到2021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398.3万人,各类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72%。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50%的县医院能够开展复杂手术。推进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年人均诊疗次数、住院率等指标逐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这十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十年。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这十年,是卫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更深更广的十年。新药专项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的跨越式发展,传染病专项提升我国及时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科学研究能力。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扎实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持续开展卫生援外工作,在抗击埃博拉、新冠肺炎等疫情中体现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李斌指出,总的来说,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022-09-08
  • 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 医疗“新基建”护航全民健康

    近日,由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主办的首届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亮相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融合创新展区上,不少观众领略了医疗健康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





    一进展区,观众可以看到AOE空气消毒机在自动全速运行。据悉,消毒机采用活性复合粒子发生技术,可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快速营造洁净、清新的环境。


    为了让人们直观地感受一支疫苗的诞生,医疗企业将智慧工厂辅助细胞培养的机械臂“搬”到了现场。据介绍,有了机械臂,只要设定好时间,它就会一天24小时不停晃动,保证所有细胞液被充分摇匀。


    某医疗机构在展区呈现一款脑卒中AI产品,可对颅脑CT平扫影像进行显示、测量出血体积等,这种产品可用于对急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分诊提示,让患者尽早接受救治。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医药工业正面临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深度融合,为医药工业持续发展打造了新引擎,也推动着卫生健康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业态。


    据悉,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与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倡议成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联盟,集合卫生健康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将开展联合创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交流平台、联合培养人才、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促进各要素协同创新。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通过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的医疗信息服务,使得孕前、孕中、产后、智能随访管理等环节无缝连接。”湖南省常德市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妇幼健康管理平台于2020年12月上线使用,将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为常德市孕产妇提供了一个智慧、便捷的妇幼健康云端平台。


    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紧跟数字化转型风潮,通过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检验”、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打造“指尖医院”,“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促进患者就医便捷化和管理科学化。


    近几年,中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得益于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在线医疗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96万,占网民整体的28.5%。


    业内人士认为,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使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推动健康大数据规范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说,中国已将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进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挖掘、分析与应用,可以助力提升医疗技术质量,推动医疗科研创新,优化医院管理,更好服务群众健康需求等。


    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在沈洪兵看来,中国缺乏医疗健康大数据来源、收集和管理的共享机制,还存在数据孤岛。“如何将跨机构、跨领域、跨平台、跨系统的数据打通,共享是目前大数据使用面临的最大壁垒。此外,个人信息、隐私等数据安全隐患也需要注意。”沈洪兵说。


    有关机构正积极加快相关部署。首个完全由机器学习算法生成的大型开放生物医学知识图谱——“生物医学信息学本体系统”在本届服贸会上发布,该系统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AI平台技术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联合开发,将助力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带动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卫生健康行业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健康“新基建”。

    2022-09-07
  • 经济观察:取消“公摊面积”,房子会涨价吗?

    近日,针对房屋公摊面积的讨论持续升温。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期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列为近期亟须修订的立法项目建议上报住建部。


    此前,山东青岛一位购房者曝出购买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仅61平方米,公摊面积高达46%,引发网友热议。公摊面积能否取消?取消“公摊面积”后,房子会涨价吗?


    公摊面积多少合适?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公摊主要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包括楼房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公共门厅等。公摊面积加上套内建筑面积才等于房屋建筑面积。除非独栋别墅,其他类型的房屋大多有一定的公摊面积。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房屋计价都是以包含公摊的房屋建筑面积为准的,也就是说,购房者需要为并不居住的公摊部分付费。


    胡景晖认为,合理的公摊面积在15%左右。当然,根据房子户型、楼型、房屋项目的不同,具体设定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高层电梯公寓公摊较大,别墅公摊较小。


    公摊面积是否该取消?


    胡景晖认为,公摊面积是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摊这个做法学习自香港,但2013年香港已取消公摊,使用套内面积计价。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使用套内面积交易房屋的。中国的重庆市作为试点,在2002年也取消了公摊。所以,取消公摊不是不可为。


    他认为,取消公摊会有一些管理方面的麻烦,比如:存量的住房如何处理、新老办法如何衔接等?但取消后,民众买房可以买得明明白白,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认为,将公摊计入购房面积这一模式存在多年,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取消的。当前,购房者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公摊面积不透明上:公摊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一套房子的公摊面积是否真如开发商所声称的那么大?如果真正的公摊部分是合理的,能清楚明白地向购房者展示出来,且不存在虚增公摊面积做大开发商利润的情况,那么保留公摊是没问题的。


    李宇嘉认为,公摊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一种做法是,计算公摊的成本和建房的成本是否有差异。如果有,是否可以分开定价?再比如:引入独立第三方对公摊面积做实测,在预售阶段就做到所有公摊信息都清晰透明。


    取消公摊房价会涨吗?


    胡景晖认为,取消公摊并不会导致房屋总价上涨,因为加入或取消公摊面积只是计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很多购房人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实际房屋的价格(总价)。如果仅仅因为取消公摊导致计价方式、计价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房屋的单价波动,短期可能有一些影响,但对中长期房价几乎没有影响。


    李宇嘉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取消公摊以后,房屋单价肯定会上涨。如果一下子过渡到以套内面积计算房价,会拉高市场价格,在实际操作中不太可能这么做。因此,后续可能会给出两种计价方式:一种是包含公摊在内的计价方式,另外一种是不含公摊的计价方式,两种方式都列出来,对市场和购房情绪的影响会小很多。


    现在是取消公摊的好时候吗?


    胡景晖表示,往往重大改革更容易发生在行业低潮期。去年三四季度开始,中国房地产业进入低潮期。现在关于取消公摊的讨论很多,如果顺势而为,可能推动改革会比行业在“高歌猛进”时更容易一些。


    李宇嘉认为,当前取消公摊的呼声很高,它反映了民众的诉求,如果能借此进一步规范整治市场乱象,结合政府近期的其他工作,会起到提振楼市信心的效果。(完)

    2022-09-07
  • 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上万用户恢复供电 震区“第一盏灯”亮了

    震后泸定磨西镇临时安置点亮起了灯。四川电力供图


    中新网成都9月5日电(记者刘忠俊)“亮了,亮了。有灯了,晚上不用摸黑了。”9月5日18时20分,天色渐暗,四川泸定县磨西镇临时安置点亮起了震后的第一盏灯。随后,雅安市石棉县新民乡前线指挥部也亮起了灯。


    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反应,紧急调集抢险队伍1000余人、车200余辆,携发电车、高机动灯塔、发电机、天通卫星电话、4G网络对讲机等应急抢险装备赶赴震中泸定县磨西镇开展电力应急抢险工作。


    另据国网眉山供电公司消息,该公司已紧急组织了30名应急抢险队员,调派2台大功率应急发电车,9辆应急抢险车,携带14台发电机,4台照明灯具赶赴泸定县磨西镇,全力保障灾区电力供应,同时也为下一步抢修和救援做好铺垫。


    据了解,第一批电力抢险队伍已抵达甘孜、雅安等受灾现场,为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3个临时安置点以及雅安市石棉县县城世纪广场安置点、新民乡集镇安置点、先锋小学安置点、新民乡前线指挥部、王岗坪安置点接通应急电源,保障抗震救灾应急用电。


    目前,在国网四川电力紧急抢修下,四川电网已恢复2座35千伏变电站、1条500千伏线路、2条110千伏线路、15条10千伏线路,11938户用户用电。(完)

    2022-09-06

  • 首 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