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诚合作 共赢未来 内蒙古绿色崛起枝繁巢暖引凤来 1-5月全区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78.9%

    盛夏时节,内蒙古气温逐渐升高,与之同样攀升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到内蒙古投资兴业的热度。


    6月19日,中交(内蒙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新公司在涵盖传统基建业务的基础上,全面多元化布局农田水网、城市高标准建设、新能源、电力设施、生态环保、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领域,致力于打造集投、建、运于一体的综合性央地合作的“样板公司”。


    历时100天,新公司即完成从决策到注册的全过程。期间,自治区从上到下全力服务和保障新公司的成立,在资质审批、税收政策、办公场所、职工住宿、项目安排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内蒙古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内蒙古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赶上了大好时机,成立中交(内蒙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希望把就业、税收、产值留在当地,在助力地方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我们愿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围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加强与内蒙古的务实合作,与内蒙古共同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到位。


    中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央企,在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规划、设计、建造、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十三五”以来,中交集团在内蒙古累计新签合同额约1200亿元,涉及交通基础建设、城市综合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目前,在建项目合同额约400亿元。


    枝繁巢暖引凤来,蹄疾步稳谋发展。


    盛夏时节,草原大地生机勃勃,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前4月,内蒙古累计发电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为去年同期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59.2%,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106.1万吨,同比增长187.2%,过境中欧班列2552列,同比增长10.2%……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一个个变化显示着内蒙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发展态势。


    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内蒙古考察,殷殷嘱托满是关怀与鼓励。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呼唤担当。今年以来,内蒙古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主抓手,凝心聚力、奋楫笃行,不断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力。自治区经济运行良好,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发展势头为各类企业所看好,前来洽谈合作、寻求商机的客人络绎不绝。


    2月15日,自治区政府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交通银行将为内蒙古提供总额不低于18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围绕制造业、绿色产业、现代能源、乡村振兴、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奶业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和科技金融支持。


    2月17日,东方电气与蒙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方电气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研制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22年底,东方电气累计为内蒙古提供火电机组98台、共计4195万千瓦,提供风电机组3387台、共计装机790万千瓦。同时,积极在内蒙古布局建设东方电气北方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预计到“十四五”末可实现产值超300亿元。


    2月17日,大唐集团分别与自治区政府、内蒙古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此次签署的协议,中国大唐集团规划未来五年在内蒙古增加投资1000亿元,在风电、太阳能、绿电制氢、新型储能、清洁煤电、煤炭、煤化工、城镇供热等领域与自治区本土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合作,推动实现地企双赢。


    5月19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立新一行来到内蒙古,两家企业计划在霍林郭勒市联手打造总投资400亿元的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国家级示范基地。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内蒙古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下一步将把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和上下游企业带到内蒙古来,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铝产业集群……


    1月29日,正月初八,内蒙古“新春第一会”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开篇定调——全区上下要聚焦聚力抓好招商引资,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开年以来,内蒙古举全区之力大招商,聚全民之智招大商,不断刷新着招商引资这份“考卷”的数据。


    3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暨招商引资(京津冀地区)推介及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在当天举行的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京津冀地区78家企业的负责人同自治区成功签约项目80个,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化工、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地企战略合作等9个领域,协议总投资2434亿元。


    4月24日,自治区政府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面向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08个,协议总投资2757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制造业500强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签约金额占比近30%。


    把好产业布局“方向盘”,稳踩招商引资“油门板”。据自治区商务厅最新数据显示,1-5月,内蒙古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915项,同比增长61.6%;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262.1亿元,同比增长78.9%。


    自治区商务厅投资合作协调处处长康志国介绍,全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协议投资额占比89.5%;正在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占比75%。目前二产项目仍然是招商引资的主要领域,三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在持续加大。全区招商引资的着力重点正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调优产业结构方向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内蒙古准确把握战略定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发展态势蒸蒸日上,产业优化活力无限,新的商机不断涌现。


    很多大型企业看好内蒙古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态势。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内蒙古有草原13亿多亩、湿地5700多万亩、森林4亿亩,大小河流千余条,大小湖泊近千个。全区共有10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48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特别是煤炭、铅、锌、银、稀土等21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煤炭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4。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约占全国的57%、21%,稀土资源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级的,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开放谋发展,以合作赢未来。当前,内蒙古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以办好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现代化建设。内蒙古有国家政策支持和土地、碳汇、“绿电”、产业等多重优势,敞开怀抱诚邀更多有志之士来这片热土投资兴业,一批批大型企业纷纷落地内蒙古,央地携手,共赢未来,携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记者高慧)

    2023-06-20
  •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内蒙古将推出七大类2500多场体育赛事活动

    6月1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今年自治区体育局将陆续推出七大类2500多场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预计参与各项活动的儿童青少年突破200万人次。


    七大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包括“蒙动宝贝”自治区幼儿体育大会、“蒙动少年”自治区“卡尔美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宣传活动、“蒙动少年”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训和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据了解,自治区幼儿体育大会主要分为趣味运动会和幼儿体育比赛两大板块,将从6月中旬持续开展至7月上旬;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将举办12期,推广普及篮球、攀岩、射箭等11个项目;“卡尔美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将持续2个月,涉及艺术体操、足球、柔道等12个项目,覆盖全区12个盟市,预计参与青少年将不少于1万人;“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贯穿全年,目前,青少年参与人次已达50多万,下半年,自治区体育局还将在全区12个盟市开展520余场“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记者柴思源)

    2023-06-19
  • 中央财政下达内蒙古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9.78亿元

    中央财政近日下达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214.85亿元。其中,下达内蒙古补贴资金59.78亿元。


    据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范围与对象原则上为耕地和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含农场职工)。对已种植林木及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附属及配套设施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及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即不符合原自治区农牧业厅、国土资源厅《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和技术规范》要求的耕地)和已列入自治区2022年退耕范围的原有耕地,不予补贴;对已抛荒一年以上的耕地,取消今年补贴;对使用地膜,但未采取地膜离田措施或离田比例未达到自治区要求的耕地,缓发或暂停予以补贴;对黄河滩区禁种高秆作物区域违规种植高秆作物的耕地,缓发或暂停予以补贴。


    自治区财政厅明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依据与面积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属哪一种类型或哪几种类型,由各盟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同时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既定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补贴标准,不同旗县可以实行不同补贴标准。(记者杨帆)

    2023-06-19
  • 通辽:隔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批

    历时50多天研发,通辽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的“贷款不见面审批”系统于6月6日正式上线应用。


    据了解,通辽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审批”系统,即,借款人通过“手机公积金”APP,即可“足不出户”、7×24小时全天候跨区域线上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借款人通过APP提交贷款申请并将资料重点页拍照上传后,住房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在后台完成客户身份信息、购房信息线上审批,通过短信和智能外呼通知借款人线上办理借款合同面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地缩短了申请办理时间。采取“不见面”方式后,借款人最快可15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业务办理期间,借款人还可以通过手机公积金APP随时了解贷款业务审批进度、查询审批结果。


    据了解,“贷款不见面审批”系统的研发上线,实现了通辽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从申请、审批、签约到发放全流程“不见面”办理,让借款人体验到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极简、极便、极速的高质量服务,是通辽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公积金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下一步,通辽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利用2个月左右时间,打通与公安、不动产、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线上数据抓取,升级“不见面”系统到2.0版本,进一步压减业务办理时间、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提高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记者郭洪申)

    2023-06-16
  • 前5月内蒙古通行费累计减免8.53亿元

    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消息,截至5月底,全区通行费共减免8.53亿元,同比增长41.3%。


    今年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持续推进各类通行费惠民惠农优惠政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要求,保障“菜篮子”供应,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减免车辆通行费17016万元。二是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路网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对通行全区所有高速公路的车辆,以ETC卡全额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用户按9.5折收费,共减免21716万元。三是推动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贯彻落实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免费惠民政策,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车辆通行费33734万元。四是对军队和武警部队车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等符合通行费减免政策的车辆减免6790万元。五是积极落实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共减免6079万元。新能源车辆差异化减免42万元。(记者高慧)

    2023-06-16
  • 自治区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王莉霞主持并讲话

    6月14日,自治区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王莉霞主持并讲话。


    会上,中心组成员联系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就抓好贯彻落实谈了思路和举措。


    听取大家发言后,王莉霞也谈了认识和体会。她说,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手中卷、案头书,对总书记嘱托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熟记于心、内化于心,在实际工作中转化好、运用好。要对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领任务、定目标,快落实、快作为,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把重点产业建设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民族团结维护好,把民生实事办好,明确年度任务,分阶段答好题交好卷,决不能四平八稳、慢慢腾腾。要突出重点、紧盯难点,主动作为、工作前移,集中攻坚抓落实,在解难题上见真章。要防风险、守底线,确保在稳中求进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特别要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把制度完善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章奎)

    2023-06-15
  • 孙绍骋到自治区信访局调研并指导开展主题教育

    六月十四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信访接待大厅详细了解接访流程,并现场模拟体验群众反映问题受理的便捷程度。记者马建荃摄


    6月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到自治区信访局调研信访工作并指导开展主题教育。中央第一指导组组长车俊、副组长李小三一同调研。


    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孙绍骋专门选择自治区信访局作为他的主题教育联系点。当日上午9时,孙绍骋来到自治区信访局,首先走进信访接待大厅详细了解接访流程,并现场模拟体验群众反映问题受理的便捷程度。随后,他走进各接访室察看接访情况,并详细询问工作人员每天接访多少人、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什么等。孙绍骋还了解了网络信访和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化解办理情况。


    在听取自治区信访局和第五巡回指导组的情况介绍后,孙绍骋说,当前全区信访形势总体平稳有序,但抓信访工作的弦一刻也不能松。要紧密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好用好“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信访工作,善待每一位上访群众,能办的马上办,越快越好。二是强化“有解思维”,下大气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质效,扎实推进化解信访积案常态化。三是大力实行信访代办制,做好网上信访工作,更多依靠机制的力量提升信访工作质效。信访代办,代是手段,办是目的,一定要紧紧围绕“案结事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四是把责任发条拧得紧紧的,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敢于啃“硬骨头”、办“钉子案”。


    孙绍骋说,自治区信访局的主题教育开展得有质量有成效,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多办实事、多出成果,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不断引向深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自治区领导于立新参加活动。(记者刘晓冬)

    2023-06-15
  • 内蒙古呼和浩特:三项工程集中开工 助力首府新机场建设

    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12日电(刘艺琳、实习生黄正)6月12日,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楼指廊、高铁预留、综合业务用房工程集中开工。此三项工程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不到半年时间,三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对完善呼和浩特新机场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工仪式现场。实习生黄正摄

    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楼指廊建设工程是提升新机场硬件设施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保障京津冀机场群航班备降、国际航班等需要,实现区域枢纽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交通节点的重要补充。





    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楼。实习生黄正摄

    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铁预留工程从新机场北垂直引入机场,依次下穿机场北跑道和滑行道、进机场路路基、出机场路路基、综合管廊及东西联络通道、机场南跑道及滑行道,线路长度约2380.5米。

    呼和浩特新机场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建设规模约40000平方米,根据目前方案,综合业务用房南北各建设一栋楼,南北两楼建筑面积均为20000平方米,南北两楼共建设要客区约15000平方米,机组中转业务用房约25000平方米,机组过夜房间数量193间,建筑层数为五层。

    2023-06-13
  • 包头市实现“拿地即拿证”常态化

    近日,包头市自然资源局为包头晶澳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同步办理了《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合同》和《国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此次,在一站式审批模式下,企业只跑一次,两件事一次办,实现“拿地即拿证”。

    今年以来,包头市自然资源部门着力塑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进一步压缩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行政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30%以上,由以前的3天压缩为目前的1天,办理流程办理环节再精减15%以上。将以前的两次申报、两次受理的串联办理优化为一次申报、一单受理的并联办理,实现了企业办理《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与《国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拿地即拿证”常态化。

    据了解,包头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带方案出让、先租后让等一系列服务市场主体的改革措施。2022年6月,包头市瀚海隆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通过公共交易平台竞得位于东河铝业园区一宗“标准地”,成为自治区首例“标准地”改革出让案例。2022全年包头市标准地出让6宗土地,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应5宗土地,有效缓解工业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了工业用地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今年包头市力争市四区“标准地”在新增工业用地出让中的占比达到90%、全市“标准地”在新增地出让中的占比达到50%。(记者阿妮尔)

    2023-06-13
  • 乌兰察布:推出4.0版优化营商环境承诺

    近日,乌兰察布市印发《乌兰察布市“千项承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225项承诺。

    为推动乌兰察布市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提速、全面提标、全面提质,该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该方案,并于近期印发实施。这是该市连续印发的第4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是今年的一项创新工作举措,也可以称为4.0版。此方案与以往直接为部门下达工作任务不同的是,今年该市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市场主体需求,主动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开展“千项承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旨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以主动承诺代替被动落实、上下协同代替断层脱节为目标的新亮点。

    此方案中,围绕打造便利高效政务环境,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增加惠企便民政策供给,优化法制监管环境,保障企业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健全营商环境服务体系等4项重点任务,推出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标准化、规范化,优化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加快实现符合条件的简易审批、备案、审查等事项移动端“掌上办理”等19项工作举措。(记者皇甫美鲜海军)

    2023-06-12
  • 以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

    通辽新貌。张力军摄



    6月1日下午,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亮点比评电视电话会议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市直部门、旗县市区都要交上一份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亮晒比评”活动和“利企政务服务”百日行动的新答卷,而“考官”并非上级部门,而是由专家、市场主体及各行各业代表组成。优化营商环境谁做得好?谁亮点多?谁还有问题?都将展现在“考官”面前,现场点评、打分、排名。这无疑是一场会场变“考场”的较量。

    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此次亮点比评中得分排名第二,该中心主任孙晓明说:“专家的点评切中要害,令人受益匪浅。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寻找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特别是招标投标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以更新、更优的举措服务交易主体,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为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通辽市把2023年定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并于3月16日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亮晒比评”活动和“利企政务服务”百日行动,旨在通过亮承诺、晒进展、比成效、评实绩的方式,推动各地各部门转变思想观念,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营造“创先争优、晋位升级”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各个领域奋勇争先、全面争优,推动争优年行动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

    两个多月来,全市上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定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闭环管理实施意见》,形成全市重点任务分工负责、清单管理、分级调度、盯办督办、专项督查和专项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聘请第三方评估专家,围绕指标优化、问题整改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培训,13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聚焦群众和企业关切领域开展监督员体验活动。一大批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亮点做法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和市场主体关注、称赞。

    打造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突破性的亮点,是营商环境竞位争先的重中之重,也是市场主体感受营商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亮点比评电视电话会议,再次调度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行动,特别是对创新亮点打造作了阶段性总结,为进一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质效明方向、指路径。切实把崇尚法治、务实干事、服务高效、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树立起来,吸引更多市场主体集聚通辽,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让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亮点频现。

    “一压三降”减少企业成本

    通辽市财政局以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和加快资金支付为重点,通过全流程压缩采购活动时限、三个环节降低供应商参与采购成本的“一压三降”惠企政采新模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激发政府采购市场活力。

    推行政府采购“4个1日办”,即评审报告送达、采购结果确认、合同备案及验收均在1日内完成。

    全面推行“网上办、一次办”,实现供应商在线免费获取采购文件、提交响应文件,完成项目应标、开标、评标,“零跑腿”参加政府采购。

    取消一般项目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重点项目确需收取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采取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收取。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5%。

    实施预付款制度,鼓励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文件中约定预付款,预付款比例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30%,以人工投入为主的采购合同,一般不低于10%。中小微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可提高到50%。合同签订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压缩了业务办理时间,切实减少了企业参与成本。采购结果确定时间由5天减少到0.5天,合同签订时间由30天减少到6.5天,合同备案时间由9天减少到3.5天,采购流程时限平均减幅近80%。通过“不见面”形式,节省供应商前期成本500余万元。通过取消投标履约保证金,节省供应商保证金1.2亿元。通过“信用+承诺”管理,减少857家供应商自证材料5100份。“政采贷”累计为企业融资1846万元。

    前移信用核查减轻企业负担

    通辽市发改委针对企业正式提交材料时开展信用核查,发现有失信情形需要修复后才能继续申报的情况,将信用核查前移到各行业领域行政服务事项企业材料组织环节,设计APP查询、插件查询、小程序查询等多种查询途径,解决了企业在评优、评审、审批等政务服务关键环节被查出信用问题无法参与的问题。

    依托通辽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信用通辽”APP,具备信用政策、信用动态宣传、信用信息公示查询等功能。企业或个人只需下载APP,即可实时掌握国家、自治区及通辽市信用政策,查询自身信用状况。

    开发信息核查插件,录入2000余条自治区诚信典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失信被执行人、拖欠农牧民工工资等红黑名单,1000余条行政处罚,14项全国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工作人员将插件安装在互联网浏览器上,在查询框里输入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即可实现一键查询红黑名单、行政处罚等信息。

    制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监管服务特点,将信用核查环节前移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资格审查、评先评优、证券发行、资金扶持等政务服务事项材料组织环节,避免企业重复申请、填报。

    截至5月底,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已开通账户330余个,共核查38家次,帮助企业修复失信行为5家次。

    “肉牛创业贷”解无牛户难题

    通辽市金融办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全市肉牛产业优势,提供专属金融产品。经过前期调研,发现很多农户有养牛意愿但是家中没有牛,也没有养殖经验,不符合当前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养牛贷款要求,亟需创新推出无牛户信贷产品。为此,金融办联合金融机构在全市首推“肉牛创业贷”,填补无牛户贷款业务空白。

    为了解决无牛户贷款问题,金融办积极赴自治区银行机构对接,协调邮储银行自治区分行,为全市有养牛意愿但没有牛的农牧户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满足无牛户养牛融资需求。

    邮储银行基于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使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农牧区客户差异化金融需求,专为养殖初期创业的无牛户及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的农户设计了专属信贷产品“肉牛创业贷”,用于购买牛、建设牛棚、日常经营及消费等。该产品单笔最高授信3万元(信用),信用良好的农户,首年授信额度无需还本,扩大规模后,可以逐年提高授信金额,贷款期限是1年期,年利率4.4%—7%,贷款到期可进行无还本续贷。同时,结合肉牛产业生产周期,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和灵活的还款方式,让更多客户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

    “肉牛创业贷”为信用线上信贷产品,邮储银行通辽分行依托在各旗县市区、嘎查村设立的信用村,在全市范围大力推广“肉牛创业贷”,信用村的农牧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银行申请贷款,全流程无人工干预,10分钟之内就可以获得授信,大大提升了放贷效率。截至今年4月底,“肉牛创业贷”已投放3527笔、1.96亿元。

    高频不动产事项异地办理便民利民

    近日,通辽市民鲁女士成功办理了在沈阳市于洪区的不动产转移登记。跨区域首宗“跨省帮办”业务的成功办理,结束了跨省业务现场办理的历史,标志着“异地申办、跨域合作”的不动产登记新服务模式初见成效。

    为解决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服务“多地跑”“折返跑”难题,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通辽市自然资源局与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签订了“跨省帮办”协议,成功开通了高频不动产事项“就近办、一次办”异地办理渠道。

    通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接到办证人“跨域通办”诉求后,立即与沈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系,及时协助办证人在不动产微服务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通过线上申请、信息共享、属地审核、一次办结及电子证照推送、邮寄送达等环节,实现线下“就近跑一次”,交易、税务、登记“一窗办结”,线上查询办理进度和缴税缴费。在有实际业务诉求时,两地窗口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具体业务需求,及时精准对接,迅速为群众办理登记业务,减少来回邮寄补件环节和时间,也减少因线上咨询刻板、不精准带来的反复耗时情况。

    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改变了不动产登记按照属地办理的传统模式,实现“权利人所在地申请+不动产属地审核”。现在,企业和群众可根据需要选择就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一地受理申请,两地协同办理”,避免异地办事“来回跑”,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

    获得用水新模式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通辽市住建局积极探索推行了获得用水“2100+”新模式,坚持“优、简、强、先”,不断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全区最优获得用水服务。

    “优”流程,提质赋能。在已实现的获得用水“2100+”(报装2个环节、通水1天办结、0费用、0跑腿)服务基础上,增加专人专管、全流程帮办代办、材料容缺后补、管网配套前置等零距离服务,实现部分项目报装即通水。“简”环节,便捷高效。在报装环节缩短到2个的基础上,实施容缺后补受理机制,存量项目只需提供项目名称即可“0材料”办理用水报装业务。“强”服务,整合流程。客户经理上门采集核实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实行全程“一对一”服务,用户报装全过程实现一名客户经理“一条线、点对点”办理,涉及外线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供水公司内部流转推行“部门联动、并联管理、专人专管”,程序时限均由客户经理沟通控制,快速处理,无需用户参与。“先”介入,保障需求。启动《通辽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用水需求,提前将供水管线规划至地块红线边界。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050万元,铺设干线供水管线3.5公里,为5个大型项目提供前置配套服务,实现用户报装即通水。一季度以来,已提供上门服务9次,帮办代办外线行政审批项目5个,获得用水全流程时限预计由2022年评估的23.5个工作日压减至12个工作日。

    家门口“一站式”服务暖人心

    科尔沁区以“便民利企提速增效”为主线,坚持抓机制创新、抓难题破解、抓服务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讲解简单明了。”“真好,直播间肯定会火。”“贸易公司开办需要哪些条件?”“业务能力真强!真专业!”……一条条弹幕出现在抖音直播间,这是近日科尔沁区政务服务局组织的第二期《企业专项》解答直播现场,政务直播将政务信息直接送到了群众眼前。

    年初以来,科尔沁区政务服务局与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开鲁县、科左中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奈曼旗陆续签订“跨旗县通办”协议,助力旗县区间政务服务往来,并设置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专区,安放自助办事机器11台,可办理社保、税务、供热等63项事项,全天候对外开放,下班后没地方办理、窗口办理排长队等困扰再也不见。

    科尔沁区聚焦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印发了《“就近办”改革攻坚行动实施细则》,广泛开展“就近办”“上门办”“优先办”等暖心举措,以线上为主、线下兜底为目标,打通服务特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一网通办”“综合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帮办代办”“自助办”等服务举措向基层延伸。截至目前,已通过直派人员的方式,将综合窗口1292项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社区办理,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郭洪申管炜贾雪)

    2023-06-12
  • 立足禀赋 锚定目标 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初夏时节,草原大地生机勃勃,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前4月,内蒙古累计发电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为去年同期5倍;


    前4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59.2%,居全国首位;


    前4月,内蒙古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106.1万吨,同比增长187.2%。过境中欧班列2552列,同比增长10.2%;


    前4月,内蒙古招商引资国内到位资金868.4亿元,同比增长86%……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一个个变化显示着内蒙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发展态势。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内蒙古方向明确、路子对头、前景很好,大有作为、大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内蒙古考察,殷殷嘱托满是关怀与鼓励。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呼唤担当。今年以来,内蒙古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主抓手,凝心聚力、奋楫笃行,不断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本次考察的嘱托,为内蒙古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广大干部群众新征程上建新功注入澎湃动能。


    新能源加速蓄势聚力


    夯实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北缘,占地约10万亩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近千名工人进入沙海,打桩、搭建支架、铺设光伏组件,一派繁忙景象。极目远眺,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深蓝色耀眼光芒,与金色沙海形成鲜明对比,蔚为壮观。


    “沙戈荒”是沙漠、戈壁和荒漠的统称,光照强、降水少是“沙戈荒”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目前,在蒙西“沙戈荒”地区,3个单体12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除此之外,第三批大基地228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刚刚获批,新能源单体建设规模已从十万千瓦级奔向百万千瓦级。呼包鄂风光氢储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富集的“风”和“光”,正在让北疆“沙戈荒”变身新能源“蓝海”。


    前4个月,内蒙古累计发电量2321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3.8%;三年来发电量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外送电量908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5%。其中,内蒙古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24.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目前内蒙古正在抢抓能源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新能源产业高地。”自治区能源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张洪轶介绍说。


    新产业新动能提速壮大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夏日的乌海市,与天气一起升温的还有重点项目建设。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蒙古三维新材料有限公司BDO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反应装置塔正在有序组装,整个厂区已初具规模。


    该项目充分利用乌海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煤化工、功能性高分子先进材料、电子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90万吨BDO、60万吨可降解塑料PBAT和30万吨高端聚醚材料PTMEG等新材料。


    今年以来,内蒙古工信部门以“两个基地”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产业新动能持续壮大,制造业融合发展、集约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前4个月,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8.7%和8%;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单晶硅增长16%、稀土磁性材料增长32.7%、风力发电机组增长1.8倍。


    “我们力争到2025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3.2万亿元左右,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打造形成有色金属、新型化工2条4000亿级优势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稀土、新能源装备等3条千亿级特色产业链。”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豹充满信心地说。


    新清单任务统筹推进


    把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得巍然蓬勃


    每天早上7时,在中蒙两国间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的入境缓冲区,都有大批蒙古国货车在排队等待通关查验。截至5月25日,甘其毛都口岸今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249.51万吨,同比上涨251.87%,较2022年提前近4个月突破1000万吨。


    今年以来,在甘其毛都公路口岸、策克公路口岸、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的提升拉动下,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同比大幅增长。1-4月,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106.1万吨,同比增长187.2%,其中,进境2853.3万吨,增长223.8%,出境252.8万吨,增长26.1%。进出境客运量69.4万人次,同比增长574.9%。进出境交通工具43.4万列辆架次,同比增长377.4%。1-4月,过境中欧班列2552列,同比增长10.2%。二连浩特口岸、满洲里口岸已经成为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运输通道。


    为进一步提升桥头堡功能,今年我区印发实施《2023年提升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工作方案》,积极恢复客货运通关,实现应开尽开。同时下拨2023年口岸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综合枢纽、重点专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郭周明介绍,今年以来,自治区商务厅以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为推动全区开放发展的统领性抓手,加快推进落实落细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各项工作,目前,桥头堡功能逐步提升、泛口岸经济蓬勃发展、集疏运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开局良好、区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桥头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伟大征程上,内蒙古的雄心壮志不止于此。


    ——看交通,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1.6万公里,12个盟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03个旗县(市区)全部通一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高速、一级公路出区通道达到46个,与周边8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全面打通,12个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内蒙古境内路段正在加快建设,内蒙古“四横十二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初步形成。


    ——看税务,内蒙古税务部门以实施税收限制和落实税收优惠双向用力,2022年,全区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65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减税437亿元,占全部减税降费的66.6%。今年紧扣“五大任务”,税务部门对现行有效税费优惠政策进行分类梳理,编制6册《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对政策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进行归纳。2022年,内蒙古纳税人满意度在全国36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17位,比2021年提升17名,提升幅度全国第二名。


    ——看财政,内蒙古各级财政部门牢记“国之大者”,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注重财政政策与各类政策的协同发力,加大对生态保护、科技兴蒙、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和重点产业链持续向下游延伸。2023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在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3亿元基础上,优先安排“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五大任务相关支出资金456.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50.3亿元,同比增长12.4%。


    “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优化产业结构必须立足这些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充满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期待。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锚定两件大事策马扬鞭、马不停蹄、团结奋进,内蒙古将聚合起万马奔腾之势,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记者高慧)

    2023-06-09

  • 首 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