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通化何以成为“中国跳台滑雪之城”?

    新华社长春12月19日电题:吉林通化何以成为“中国跳台滑雪之城”?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王帆、张博宇


    63年前,在吉林省通化市一处跳台,越野滑雪出身的“中国滑雪之父”单兆鉴尝试完成了中国跳台滑雪“第一跳”;34年前,跳台滑雪首次成为全国冬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通化籍选手迄今已连续6届赛会称霸领奖台;3年前,通化姑娘常馨月在平昌创造了中国跳台滑雪冬奥最好成绩。


    通化,这座地处长白山区的东北城市,何以成为“中国跳台滑雪之城”?同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优势项目相比,跳台滑雪至今仍是中国冰雪运动的欠发达项目,这座城市为何在这个项目上执着坚守了这么多年?


    18日,位于通化东昌区金厂镇的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正式“开板”,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改建后“重装上阵”。对于通化几代冰雪人而言,这是过年般的喜庆日子,他们齐聚雪场完成首滑演出。在常馨月看来,这座新建了跳台滑雪设施的雪场,为通化跳台滑雪的“回家之旅”奠定了基础。


    2018年在平昌冬奥会获得女子个人标准台第20名的常馨月,创造了中国跳台滑雪在冬奥赛场的最好成绩。当天完赛后她对媒体表示,期待4年后,不只她一名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员站在北京赛场。如今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50天,“4年之约”只兑现了一半,中国队已锁定3个参赛席位,她本人却因伤病困扰难以赴约。


    “因为热爱,才会坚持。有了这份坚持,我觉得他们一定能行!”常馨月说。


    据了解,虽然最终的参赛人选尚未完全确定,但拿到1男2女3个参赛席位已十分可贵,且通化选手陈哲极有可能再获1个席位。


    起源于挪威的跳台滑雪,是冬奥赛场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也是“元老项目”之一,1924年首届冬奥会即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由于该项目的开展对气候、场地、设备等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我国起步较晚。自198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出征冬奥会以来,中国跳台滑雪选手仅跻身过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参赛的5名选手全部来自通化。


    通化是新中国滑雪运动的起点城市之一,这座山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曾举办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滑雪比赛,是中国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多个雪上项目的摇篮。“从1986年正式组建通化跳台滑雪队开始,通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坚持下来开展这项运动的城市。”通化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宋吉连说,中国跳台滑雪在通化实现薪火相传,离不开一个“冰雪之家”。


    今年74岁的通化籍高山滑雪退役运动员朴东锡,曾在1980年出征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他的老伴张桂珍,1987年成为中国第一批跳台滑雪教练,一手带起了中国第一支女子跳台滑雪队。他的儿子朴雪峰是两届全国冬运会跳台滑雪冠军,还是首个获得跳台滑雪世界杯入场券的中国选手,退役后转型为跳台滑雪教练。他的女儿朴雪俐、女婿宋吉连都是高山滑雪出身。


    2009年在亚布力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台滑雪赛场,张桂珍和朴雪峰担任中国队教练,朴东锡是负责平整雪道的跳台长,朴雪俐担任赛场的广播员——那一次若不是宋吉连另有任务,他也会在现场参与赛事运行保障。“每逢国内大赛,一家人齐上阵是常事!”朴东锡说,五口人坐下来就有聊不完的冰雪话题,走出门还有干不够的冰雪事业。


    跳台滑雪属于跨季项目——冬天滑雪,夏天滑草。常馨月介绍,过去国内没有夏季跳台,场地限制成为这项运动发展的瓶颈。过去在国内训练,一年只能练三个月,训练时间短而且不连贯,运动员成绩上不去,导致一些地方队无奈解散。即便条件艰苦,但通化队也选择挺过来,只因一份冰雪情怀。


    宋吉连介绍,自1994年开始,通化借助国外平台输送运动员赴日本等国家训练,弥补运动员训练时间不足的弊端。“我们的教练员为了节省费用,带队员自己租房,自己做饭,克服一切困难保证训练时长。”他说,有了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作支撑,通化市跳台滑雪项目在近30年里,累计培养全国冠军15人,共获得全国比赛金牌74枚。


    近年来,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吉林、黑龙江、河北陆续建成5个四季跳台滑雪训练基地,结束了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夏季只能“出国租台”的尴尬。2018年之后,中国跳台滑雪队引入外教团队,带来更前沿的竞训理念,使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发展实现了阶段性飞跃,这也为通化发展这项运动进一步提升了底气。


    “让通化冰雪人最骄傲的一句话,就是‘中国跳台出通化’。我们相信,未来能飞得更高更远!”朴东锡说。(参与采写:许畅、魏蒙)

    2021-12-20
  • 全盟公安机关慰问驰援满洲里抗疫一线民辅警家属

    慰问家属暖警心,凝心聚力抗疫情。按照兴安盟公安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全盟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开展慰问驰援满洲里抗疫一线民辅警家属相关工作,对有生活需求的家属及时进行帮助,切实解决一线执行任务民辅警的后顾之忧,为打赢疫情整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强保证。

    12月5日,兴安盟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党支部书记、支队长云霞及党支部成员一行分别到治安支队驰援满洲里抗击疫情突击队民警家中进行慰问,为家属送上了鲜花、水果等慰问品,并向逆行出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驰援民警及其家属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云霞感谢道:“因为有你们家属的支持做为后盾,前线抗疫勇士才无后顾之忧,感恩你们的无私奉献。前方战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同做好坚强后盾,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争取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治安管理支队党支部感谢这些抗疫勇士的冲锋陷阵,也感谢这些勇士家属的大力支持,作为家属不仅要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更要承受挂念亲人的煎熬,他们才是幕后英雄。虽然家里的顶梁柱去到了抗疫前线,但我们党支部成员就是这些勇士家属坚强的后盾。党支部做到随时了解驰援满洲里人员家属的情况,帮助解决困难,为前线人员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织密织牢疫情防护网作出兴安盟公安的一份力量。

    为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组织的关怀送到家属心坎上,12月10日,兴安盟公安局政治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孙嘉贺,政治部副主任刘延辉、爱警办主任李占峰等一行先后来到张子轩爱人单位和李鑫磊、李平家中进行慰问,代表盟公安局党委和政治部全体民警、辅警为家属送上了鲜花等慰问品,并向逆行出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驰援民警及其家属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受局领导委托来看望您,我们的民警在满洲里战疫,离不开咱们家属的全力支持。”每到一处,孙嘉贺对三位民警勇于担当、逆行而上抗击疫情给予充分肯定,对家属们理解、支持致以真诚的感谢;同时还详细询问了家属们存在的困难,表示组织上会尽最大努力解决后顾之忧,做好家属们的坚强后盾,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期待3名勇士早日凯旋。

    12月11日,兴安盟公安局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政委付玉一行深入援满队员家中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品。

    慰问中,付玉与家属们进行亲切交谈,了解家庭、工作和生活情况,高度赞扬了援满队员在疫情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甘奉献的崇高精神,并感谢家属们在后方的全力支持。同时,嘱咐家属们不要有任何后顾之忧,组织上将会全力做好援满队员的各项保障工作,家庭有任何困难要及时和单位沟通。

    家属们对慰问活动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表示一定会把这份浓浓的关爱和鼓励传达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家人,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工作的信心与力量,全力支持援满抗疫任务,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岁月静好的背后,有着公安民辅警的默默付出,他们主动请缨参加援满抗疫工作,使命光荣,令人敬佩,展现了优良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是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生动体现,期盼他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凯旋。

    12月9日,兴安盟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党支部组织开展“暖心慰问暖警心”主题党日活动,书记王新宇带队,驱车260余公里,赴突泉县、科右中旗好腰苏木看望慰问经侦支队突击队员郝达奇、巴特尔家属,向他们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和由衷的敬意。

    王新宇亲切询问了突击队员家属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询问了他们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叮嘱他们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家庭,安心等待亲人平安归来。王新宇表示,经侦支队郝达奇、巴特尔两名民警既是挺身在前、使命光荣的突击队员,也是经侦支队全体民辅警的表率和荣耀,经侦党支部感谢家属们为疫情防控做最坚实后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防控工作中,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突击队员家属表示,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身为人民警察义不容辞冲锋在前,作为警属会一如既往地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全力照顾好家庭,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期盼他们早日战胜疫情,胜利归来。

    12月14日,兴安盟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党支部组织党员代表前往抗疫一线民辅警家中,为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与问候,向默默支持抗疫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慰问人员通过与家属进行亲切的交谈,详细询问了家中的情况。同时,将家人最想说的话录制成暖心视频,为一线人员加油鼓劲,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公安民辅警是人民的坚强后盾,驰援满洲里疫情防控突击队的同志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这背后离不开默默支持他们的家属。为解决抗疫一线人员家中的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慰问人员叮嘱家属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困难组织将会伸出援助之手,让前线的民辅警安安心心工作,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2月14日,兴安盟公安局禁毒支队党支部书记尚尔新带队前往驰援“满”洲里抗疫工作民辅警家中,把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警属心中,将党内关怀与爱警暖警措施落到实处。

    尚尔新与民警家属拉起家常,详细了解家属们的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品及鲜花水果,同时表示,当前满洲里疫情已得到有效管理,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参战民辅警的智慧、汗水、拼搏和奉献,更离不开警属们的包容理解与全力支持。禁毒支队党支部对家属们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理解、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叮嘱他们筑牢防控疫情的家庭防线,保障好自身健康安全,安心等待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后与家人欢喜团聚。

    为解除突击队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做好防疫工作,12月8日,科右前旗公安局党委成员、所队领导纷纷带着局党委及工会的关怀,走访慰问援满抗疫一线民警辅警家属,感谢他们为疫情防控作出的无私奉献。

    局领导询问了家属近况并表示,抗疫突击队的同志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都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我们在后方要一同做好坚实后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身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争取早日凯旋。局领导对于家属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叮嘱家属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好自我防护,公安局将会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好队员及其家庭的困难,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家属都为他们感到骄傲,对局领导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家属们表示,在“抗疫”面前,没有“旁观者”,愿以小家的奉献,换取大家的平安

    2021-12-17
  • “我是一名党员,应该冲在前面”

    12月14日一早,在满洲里市新世纪社区拥军小区核酸采集点,隋亚辉穿戴防护服、手拿消毒喷壶,正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核酸采样,并对作业现场进行消杀防疫。

    “大家排好队,互相间隔1.5米,提前准备好健康码。”隋亚辉沿着等候区,引导居民有序检测,严防人员聚集、扎堆,并不时宣传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疫情发生后,“80后”共产党员隋亚辉第一时间加入新世纪社区拥军小区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早6点,他准时和医护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核酸采样,刚刚结束了入户的工作,又开始协助小区居民核酸采样。不论是现场维持秩序,帮助老人扫健康码,还是为居民爬楼配送生活物资,隋亚辉从未抱怨过一句。

    “我是一名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冲在前面,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隋亚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发生以来,新世纪社区有许多党员把疫情防控作为主战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看到有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力量和希望。(见习记者梅刚记者伊得力)

    2021-12-17
  • 满洲里:解除隔离人员将闭环转运 实施“7+7”居家管控

    中新网满洲里12月16日电(记者张玮)16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称,满洲里市解除隔离人员将闭环转运,实施“7+7”居家管控。


    满洲里市政府副市长宋吉祥介绍,12月16日0时至14时,满洲里市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目前,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44例,现有确诊病例482例,治愈出院62例。

    12月16日0时至12时,满洲里无新增密切接触者,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13551人。

    截至目前,满洲里市核酸检测累计检出阳性样本544份,已全部确诊;第五次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正在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结果待出。

    宋吉祥称,现有的482名确诊患者中,229名在满洲里口岸医疗救治医院隔离治疗,251名在海拉尔区人民医院隔离治疗,2名在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62名治愈患者中,24名在满洲里市南区医院康复治疗,38名在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康复治疗。

    关于满洲里市如何对隔离人员解除隔离相关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安排,满洲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齐善剑介绍道,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人员,可提出解除隔离申请,经专家对隔离点环境、管理、出现阳性感染者等情况进行综合研判,研判该人员在隔离期间是否有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再确定解除隔离时间。

    “研判后如果符合解除隔离条件,对满洲里市本地集中隔离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将安排专门车辆将解除隔离人员从隔离场所闭环转运至居住社区。”齐善剑说,“对满洲里市转出隔离的密接人员,由各接收地指挥部与满洲里市指挥部对接,实施‘手递手’转运,安排专人专车由隔离场所闭环转运至居住社区;如解除集中隔离人员为外地游客,在解除隔离后转入指定酒店继续落实同样管理措施,待监测期满后解除隔离。”

    齐善剑称,密接人员解除隔离后实行“7+7”隔离措施,即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

    7天居家隔离期间第一、四、七天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第七天采用“双采双检”;7天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第二、七天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第七天采用“双采双检”;次密接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后实行7天居家隔离,第一、四、七天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第七天采用“双采双检”。

    齐善剑表示,居家隔离期间仍然可以通过小区微信群订购生活物资、药品,志愿者将根据需求提供上门配送服务。(完)

    2021-12-17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12月16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呼伦贝尔满洲里市3例、新巴尔虎右旗1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2例(均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具体情况如下:


    确诊病例554至556:均为满洲里市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557:为新巴尔虎右旗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目前,上述人员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流调、排查等工作仍在进行中。

    截至12月16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93例(呼伦贝尔满洲里市481例、新巴尔虎右旗10例;满洲里市关联确诊病例2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供稿)

    2021-12-17
  • “感觉城市在慢慢苏醒”——内蒙古满洲里市有效管控疫情扩散外溢风险

    12月14日0时至24时,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新增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满洲里市发生疫情至今,新增确诊病例最少的一天。连续多日,满洲里市的社会面上没有再发现确诊病例。专家研判认为,满洲里市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疫情扩散外溢风险已得到有效管控。

    12月10日,在满洲里市白房综合楼小区,社区志愿者在登记居民信息。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连续半个多月,满洲里市馨园社区党委书记王静每天4点就起床准备核酸采样工作。她为社区工作人员分发了防护物资,又仔细核对一遍入户名单,与前来采样的医务人员对接好工作流程。早上6点整,王静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始通过微信群、小喇叭通知居民以单元为单位下楼进行核酸采样。

    核酸采样工作一般持续六七个小时,社区工作人员一刻不停地在采样点疏导人群、录入信息。忙到下午,辖区内所有居民完成采样,社区工作人员还要将采样点的垃圾都清理完毕,直到下午4点多才能吃上午饭。“这顿饭往往也吃不安稳,下午这个时间正是供应物资配送到卡口的时间,我们吃两口饭又要去配送物资。”王静说。

    疫情发生后,满洲里市的414个小区、176个平房区根据风险等级不同,被划定为“足不出户”的封控区和“足不出区”的管控区,社区工作人员成为居民的“守门人”“配送员”“信息员”。

    “社区工作虽然琐碎,但构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王静说,社区13名工作人员,有还在哺乳期的妈妈,还有过两个月就要退休的老同志,每个人都把责任挑在肩上,全力守护社区居民。

    11月29日,在满洲里市府欣小区A区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为居民做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为尽快找到感染者、阻断传播途径,满洲里市先后开展了14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近几天,随着社会面的确诊病例实现“清零”,一天一次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改为对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许宏智说,“找到人、管住人、治好人”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三个关键点。满洲里市除了推进核酸检测、加强隔离管理和社会管控,还在全力以赴地进行医疗救治。

    为缓解满洲里市的医疗救治压力、提高救治水平,部分患者被转运至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和位于扎兰屯市的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集中治疗。截至15日,现有的488名确诊患者中,227名在满洲里口岸医疗救治医院隔离治疗,259名在海拉尔区人民医院隔离治疗,2名在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许宏智说,医疗救治坚持一人一策、分类施治,实现重症管理关口前移,还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心理疏导。12月10日,满洲里市本轮疫情首批5名患者治愈出院。截至12月15日14时,累计治愈出院54人。

    12月10日,满洲里市本轮疫情首批患者治愈出院。新华社记者达日罕摄

    治愈出院的患者将到定点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和健康监测。满洲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洪涛介绍说,定点康复医院首先会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康复治疗方案。如果治愈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功能障碍,医护人员会对其进行呼吸模式训练、呼吸康复操、心理康复干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治愈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由新冠肺炎康复出院评估专家组评估各项健康指标,全部达到标准后方可批准出院。

    看着新增病例越来越少、治愈患者越来越多,满洲里许多市民表示“感觉城市在慢慢苏醒”。近日,满洲里市的朗诵爱好者组织了多场线上诗歌朗诵会,为家乡战“疫”加油。

    “即使寒风刺骨,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就像春日的迎春花,哪怕积雪刚刚融化,依旧要含苞待放。”满洲里市疫情防控志愿者王力丰在线上诗歌朗诵会上诵读了一首小诗,这首诗是她的姐姐写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王力丰说:“我们顶着风雪前进,相信春天不会远了。”(记者魏婧宇、达日罕、李志鹏、叶紫嫣)

    2021-12-16
  • 团市委携市青联、青企协助力满洲里抗击疫情

    面对满洲里市需要抗疫物资的情况,团市委主动对接呼伦贝尔市团委,摸清抗疫物资需求,立即向呼和浩特市青联、青企协发出号召。呼和浩特市青联、青企协闻令而动、积极响应,短时间内筹集到了医用酒精、医用防护服、隔离眼罩、口罩、帽子、鞋套、免洗消毒凝胶、酒精消毒棉片等价值5万余元的防疫物资。昨日,团市委协调市邮政管理局和市邮政公司派发专车运送物资前往目的地。(记者吕会生)

    2021-12-16
  • 满洲里抗疫“温度”

    一盒特殊的“替格瑞洛片”


    12月1号,正在满洲里市湖西小区室外执勤的扎兰屯市公安局民警王金凯,看到一位老先生火急火燎向小区门口奔去,赶忙跑上前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位老先生的爱人患有心脏病,前段时间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术后一直在吃替格瑞洛片,可是当日家里的药吃完了。


    王金凯立刻说:“大爷,您先回家,我帮您买药!”他一路小跑找了两家药店却都没有替格瑞洛片,最后想办法通过社区诊所工作人员的帮助,终于成功买到药,并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当事人手中。




    临时理发师

    连日来,扎兰屯市公安局驰援满洲里100名干警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有一件“头等大事”困扰着大家,那就是头发长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理发店暂时不开门,无处理发。

    针对这个问题,扎兰屯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赵志国自告奋勇,利用晚间休息时间,主动担当起“临时理发师”的重任。他说:“我会理发,只要同事们有需要,我的‘临时理发店’将随时在线!”

    11月28日,扎兰屯市公安局紧急抽调100名精干警力组成疫情防控突击队,驰援满洲里市,守护人民安全。

    镜头下的“抗疫前线”

    在扎兰屯市公安局驰援满洲里抗疫战场的队伍中,有两名28岁的小伙子——单志勇和韩向涛。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前线,奔赴各个小区、卡口执勤点位,用手中的笔、照相机、摄像机等记录着抗疫故事。

    在满洲里抗疫第12天,单志勇完成首个定格了太多感动瞬间的抗疫纪录片。韩向涛承担起综合办公室工作,不分昼夜开展值班排表、数据统计、汇总报送等工作,经常一盯电脑就是10余个小时,他表示:“笔杆子与镜头下的‘抗疫前线’,我珍惜、我自豪!”(文/徐曙光任建忠摄影/单志勇)

    2021-12-16
  • 满洲里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确保考生健康安全考试

    12月23日、12月25日,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先后在满洲里市开考,满洲里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生健康安全考试。


    满洲里市共有695名考生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满洲里市第一中学设置37个考场、内大满洲里学院设置12个考场,满洲里市第五中学为备用考点。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在满洲里市第一中学设置6个考场、2个备用考场、3个备用隔离考场。

    12月15日,记者在满洲里市第一中学看到,考点外设置了两道入场检查卡口,第一道专门负责检查考生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考试证件等,第二道专为学生测温、消毒,除此之外,每道检查卡口还在地上用黄线专门划出了安全排队等候距离。

    “我们选派的100多名监考教师和考务人员,已接种过两次疫苗、核酸检测为阴性,且居住小区为非封控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宋振东说,为实现应考尽考,我们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发现杜绝一系列影响考试的因素,全力为考生考试保驾护航。

    在满洲里市第五中学,考点设置醒目路线导引图,方便考生快速到达考场,考务全程考生及工作人员实施闭环管理。

    满洲里市第五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秀丽说,隔离考场实行一人一室一桌一椅,进出考场走专用隔离通道,确保考生之间无近距离接触。监考老师是管控区非密接、次密接人员,且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

    据了解,为保障每一位考生安全健康顺利考试,每科考试前后,专业消杀人员对考点相关场所及物体进行消毒,并做通风处理。此外,隔离考场放置专用紫外线消毒灯,所有试卷等用品采用紫外线等不影响答卷字迹的方式消毒。(见习记者梅刚记者伊得力)

    2021-12-16
  • 用爱与责任温暖一座城——内蒙古满洲里战“疫”一线志愿者素描

    寒冬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被一抹抹红色点亮。在满洲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活跃着一群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他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守小区、运物资,用爱与责任温暖了这座城。






    冬天的满洲里市天黑得特别早,下午4点多天色就已发暗。一辆厢式货车缓缓停靠在尚都国际小区门口,小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孙秋雷同其他志愿者将车上的生活物资运送到小区内。“大家看看包装袋有没有破的,别落下居民购买的东西。”孙秋雷叮嘱其他志愿者。





    孙秋雷家住尚都国际小区,疫情发生后他报名成为小区志愿者,负责配送生活物资等工作。为实现无接触配送,志愿者们先把物资送至单元门口,再由楼长通知居民依次下楼取物资。“配送物资虽然辛苦,但一想到能为抗疫贡献力量,干起活来就劲头十足。”孙秋雷说。





    在进行核酸检测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满洲里市本地志愿者李希宝动作麻利地打扫卫生、消毒、搬运样本,60岁的他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慢。李希宝是“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的第一批志愿者,经过培训后,于12月3日正式上岗工作。“第一批志愿者有30多人,会操作电脑的年轻人负责信息录入等工作,我们几个年纪大的负责清扫、搬运等工作。”李希宝说,“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自天南海北,都来支援满洲里抗疫,我们本地人更要为抗疫出份力。”





    “在疫情中,志愿者温暖着大家,也被大家温暖着。”第二批呼伦贝尔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代守扬说。





    来自呼伦贝尔市的代守扬所在的志愿服务队有100名志愿者,自12月4日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来到满洲里市后,便分组进入各社区协助开展垃圾清运、物资配送、核酸采样信息登记等工作。





    “社区每天为行动不便或居家隔离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我们和采样人员一起上门进行采样信息登记。”代守扬说,“有的志愿者一天爬楼四五十趟,爬到腿都不会打弯了,第二天仍然大早起床继续爬楼。”





    有一次,几名志愿者到一户居家隔离人员家进行信息登记,一开门却响起了歌声。“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一名小女孩伴着歌声,为志愿者们跳了一段舞。“每次有志愿者上门服务,小姑娘都会跳一段舞,这是我们在这个冬天收获的最温暖的礼物。”代守扬说。





    刚到满洲里市时,志愿者们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要起床,6点开始奔忙在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各个岗位上。如今,一天一次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改为了对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记者魏婧宇、李志鹏、达日罕、叶紫嫣)

    2021-12-15
  • 内蒙古满洲里市新增确诊病例2例 现有确诊病例496例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14日电(王慧)12月14日下午,内蒙古满洲里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本轮疫情最新进展情况。

    12月14日0时至14时,满洲里市新增确诊病例2例,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41例,现有确诊病例496例,治愈出院45例。

    确诊病例540、541:均为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4日0时—12时,无新增密切接触者,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13526人。

    截至目前,核酸检测累计检出阳性样本541份,已全部确诊;第三次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正在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结果待出。

    截至目前,现有的496名确诊患者中,226名在满洲里口岸医疗救治医院隔离治疗,268名在海拉尔区人民医院隔离治疗,2名在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45名治愈患者中,24名在南区医院康复治疗,21名在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康复治疗。

    2021-12-15
  • 河北石家庄无极县供电公司改造台区老旧线路,助力降损增效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对线路进行改造,解决了我养殖区用电电压低的难题!”12月10日无极县里城道乡里尚村5352台区养殖户陈小成兴奋地说到。

    今年以来,无极县供电公司不断夯实管理基础,通过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两手抓,对农排台区老旧线路积极申请项目资金,提前谋划,建立改造项目,改造老旧线路台区50余个,解决农排台区线路状况差,末端电压低,集中排灌期间高损突发等“卡脖子”的问题。

    通过对农排台区进行技术改造,截止到11月份,同期线损率完成2.91%,同比降低0.31个百分点,同期线损合格率完成97.47%,同比提高0.65个百分点,日高损占比降至0.5%以下,治理成果显著。下一步,我公司将继续对老旧台区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挖潜增效,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通讯员:米岩)

    2021-12-13

  • 首 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