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场会在阿拉善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重要讲话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6月25日,自治区政府在阿拉善召开全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场会。王莉霞出席并讲话。


    与会各盟市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2·22”新井煤矿事故现场,为遇难人员默哀,阿拉善盟和应急管理、能源、矿监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反思事故教训并作表态发言,矿监部门专家现场讲授露天矿安全生产要点。塌方的矿坑、黑色的警示碑、逝去的生命,让每个人深感悲恸、深受警醒。


    现场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银川燃气爆炸事故的重要批示,播放了警示片,部署了燃气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报了重点行业安全防范135条硬措施。王莉霞说,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以知耻而后勇和补过恐不及的态度,抓实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牢记血的教训,深刻反思反省,站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高度,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必须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要求,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抓好排查整改、专项整治、管理培训、科技强安和执法监督。学费不能白交,必须深刻剖析、举一反三,把问题摸清楚,把责任定明白,把制度定详细,把纪律抓严实,坚决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黄志强主持活动。代钦、白清元在分会场参加。(记者章奎)

    2023-06-27
  • 全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场会在阿拉善召开 王莉霞讲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重要讲话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6月25日,自治区政府在阿拉善召开全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场会。王莉霞出席并讲话。


    与会各盟市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2·22”新井煤矿事故现场,为遇难人员默哀,阿拉善盟和应急管理、能源、矿监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反思事故教训并作表态发言,矿监部门专家现场讲授露天矿安全生产要点。塌方的矿坑、黑色的警示碑、逝去的生命,让每个人深感悲恸、深受警醒。


    现场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银川燃气爆炸事故的重要批示,播放了警示片,部署了燃气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报了重点行业安全防范135条硬措施。王莉霞说,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以知耻而后勇和补过恐不及的态度,抓实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牢记血的教训,深刻反思反省,站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高度,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必须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要求,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抓好排查整改、专项整治、管理培训、科技强安和执法监督。学费不能白交,必须深刻剖析、举一反三,把问题摸清楚,把责任定明白,把制度定详细,把纪律抓严实,坚决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黄志强主持活动。代钦、白清元在分会场参加。(记者章奎)

    2023-06-26
  • 内蒙古调整本级预算为落实“两件大事”提供资金保障

    自治区财政厅最新消息:内蒙古调整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提供资金保障。


    2023年6月1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出决议,决定批准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后,2023年自治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支均由3892.9亿元调整为3997.9亿元,增加105亿元;自治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支均由345.6亿元调整为569.6亿元,增加224亿元。总体上看,收支保持平衡。


    本次增加的329亿元预算,全部是中央近期下达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根据预算调整方案,资金按照“控制风险、突出重点、谁用谁还、客观公正”的原则分配,并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优选项目,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先用于在建项目和补短板工程建设。一是自治区本级留用141.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66.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75.2亿元,主要用于收费公路项目建设和铁路、新能源等项目建设。二是转贷盟市187.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38.7亿元(含外债转贷8.9亿元);专项债券资金148.8亿元,由盟市按照财政部要求并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分配使用。(记者杨帆)

    2023-06-26
  •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发展实效——内蒙古各部门各单位以多种形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连日来,内蒙古各部门各单位精心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切实增强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深入运用和践行“浦江经验”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近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读书班采取专题辅导、现场教学、集中读书、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学员们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提升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办好两件大事的信心和自觉。大家一致表示,要抓实以学正风,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简朴之风,牢牢把握统战部门政治机关属性,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日前,内蒙古工业大学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学员们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拓展理论学习的宽度和广度、提升理论学习的深度和高度。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6月20日,自治区档案馆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第九次集体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千万工程”“浦江经验”。自治区档案馆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准确理解“千万工程”“浦江经验”蕴含的精髓要义,深刻领悟其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学思践悟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自觉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体现的务实作风和担当精神,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使命自觉、更宽战略视野、更优清廉作风,推动档案工作提质增效。(记者白莲宋爽李存霞)

    2023-06-25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每秒卖出2173元——海南免税“金招牌”的底气

    端午假期,海口国际免税城内,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阳光倾泻“天际秘林”梦幻舞台,正在购物的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一场室内音乐会,给购物消费增添了新意和氛围感。”海口市民陈蕾沉浸在阳光和音乐中。


    这座位于海口市的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是海南离岛免税不断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2023年第一季度,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69亿元,购物旅客224万人次,免税品销售1968万件。海南离岛免税作为海南旅游消费的“金招牌”,正以“每秒卖出2173元”的速度拉动消费回流和增长,高品质扩容、沉浸式体验、人性化服务正是关键所在。





    6月22日,海口国际免税城端午节音乐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夏天摄


    首店、独家、新品频频现身海南,从消费端到供应端,一场免税市场的“双向奔赴”渐入佳境。


    “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境外消费回流,海口国际免税城积极推进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填补国内品牌和门店的空白,顾客消费热情明显提升。每逢节点,我们都会推出活动内容多样、品牌品种丰富、组合优惠力度大的主题活动。”海口国际免税城销售部经理王仁安说。


    海口国际免税城内,8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百花齐放,多家旅游零售渠道品牌复合业态相继进驻。“游客不用出国抢新品、囤精品,店内沙龙等会员活动提升了顾客对品牌、对免税店的粘合度。”海口国际免税城销售专员刘丹阳说。来自浙江杭州的罗婧已是第三次来海南“囤货”,免税“回头客”增多,海南不再是“一回游”目的地。


    随着消费者对购物场景、多元体验、品质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海口国际免税城正在不断拓展免税消费场景。


    就在今年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海口国际免税城上演时装周开幕大秀,让人仿若置身海底奇幻秘境;在海口国际免税城酒品体验店中,消费者可在购物同时观览珍藏及稀有产品、文创产品,沉浸式感知酒水背后的故事;虚拟试妆、独家定制、香化课堂等创新互动体验尽在3万平方米的香化品楼层……消费者的审美、艺术等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回应。


    免税政策不断拓展高端消费品市场空间和政策惠及面。“现在缴纳担保金即可提走珠宝首饰等贵重商品,顾客更加放心;丝巾、化妆品等小单品也可即提即用,人性化提货政策更加贴合顾客消费心理。”刘丹阳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今年新增“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两种提货方式,广受离岛旅客好评。


    据了解,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历经多次更新,消费者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包括:免税购物额度由最初的5000元提高到10万元;免税品类由18类提升至45大类;政策实现对飞机、火车、轮船三种离岛方式的全覆盖,并逐步将公务机、国内航线邮轮离岛旅客纳入政策覆盖群体;允许经营主体开设网上销售窗口;加贴商品溯源码;提货方式增至5种等。


    全面提升旅游消费供给质量,监管和服务必须两手兜住。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联合行业主体严防严打“套代购”等走私行为。海口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郭建盟介绍,海口海关以制度创新提升离岛免税业务的监管服务效能,做到免税品的“即到、即审、即核、即放”。


    如今,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吸引了更多经营主体布局海南,截至目前,海南全岛已开业12家离岛免税店,离岛免税全岛布局进一步优化,同时品牌更加丰富、购物环境和营销方式多样、购物便利性提升,海南免税“金招牌”的底气更足了。

    2023-06-25
  • 内蒙古出版集团:“破题”“解题”塑造 出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报记者于欣莉

    \"此次学习让党员干部们深深感受到了文明‘金种子’散发的璀璨光芒,体会到版本背后深藏着的历史文脉。\"

    不久前,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他们是来自内蒙古出版集团的54名党员代表。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驻足聆听,并相互交流感悟。

    连日来,内蒙古出版集团组织骨干人员到浙江出版集团,杭州国家版本馆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详细了解主题图书和精品图书策划,多元产业发展、投融资和资本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领略江南文化所蕴藏的民族智彗和精神内涵,通过学习,参观研讨,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

    内蒙古出版集团承担着全区蒙汉文图书和八省区蒙古文教材的出版发行任务,是自治区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之一。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出版集团以目标导向为基准,问题导向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用工作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通过动员全体职工不遮掩,不护短,创根问底式的查找,出版集团查摆出52个问题,并将问题分成七大类,进行深度剖析,包括出版主业,产业多元发展、营业收入、队伍素质、管理机制、市场表现、工作作风等。出版集团将每类问题的表现形式、典型案例、详实数据都明明白白梳理出来,做到底数清、问题明、导向明确、问题成因清晰可见。

    与7个方面的问题相对应,出版集团提出了主业提质行动、业务优化行动、规范提升行动等推动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适时进入化解问题的程序,并将其分为马上解决、长期坚持、思路调整、转型升级等环节,分别有序落实到位。

    此外,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学习收获,出版集团分级出台了学习研讨、工作规范、素质提升、廉洁从政、对外交往、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10多项制度和管理规则,详细规范了党员和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行为,做到事事有章法、人人讲责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6月7日开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出版集团参展的300余种精品图书,50余种文化创意产品,受到各路宾朋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五大任务部读本》《话说内蒙古系列丛书》《袁隆平与内蒙古大米》《毛乌素绿色传奇》等图书,以高政治站位、新时代创意、内蒙古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在留言簿和“朋友圈”纷纷点赞。

    下一步,出版集团将以主题图书、精品图书出版策划,多元产业发展等为抓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助力出版强国建设。

    2023-06-22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洛阳春日最繁华——解码古都洛阳的文化自信城市样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和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新中国工业建设在此留下红色记忆。





    这是6月6日在河南洛阳拍摄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如今,这座文明之城、工业之城、开放之城正在续写崭新故事,激荡着新时代的文化春潮,展现着洛阳新的使命与担当。


    文明之城:千年中轴文脉绵延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盛夏,位于隋唐洛阳城天街附近的研学营地传来琅琅书声,不少游客身着汉服通过茶饮、文创、手作等活动,感受千年古都文脉涌动。


    天街,隋唐洛阳城的中轴大街,是洛阳城中最繁华的街道。在《大业杂记》中,唐人杜宝曾记载天街繁华景象:“阔一百步。道傍植樱桃、石榴两行。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九里,四望成行。”


    登定鼎门北望,天街中轴线恢宏大气,一条笔直的黄褐色道路直通天际,青葱绿植点缀其间,隋唐宫城盛世繁华再现。如今,这条千年历史轴线依旧是洛阳的文化活动轴心。


    赫赫夏都、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在洛阳,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多公里的范围内五大都城遗址一字排开,以“五都荟洛”的气势描绘出河洛大地早期王朝的起源历程,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6月6日,游客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是6月6日拍摄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尘封的中华文明起源和记忆。


    约3800年前,这个在洛阳地区诞生的二里头文化,以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和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诸多之最,开启了中国王朝文明的序幕。


    此后,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洛阳建都。此间人文鼎盛、冠绝一时。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写《汉书》,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欧阳修等成《新唐书》;程颢、程颐开创宋代理学;“竹林七贤”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市文物局总工程师薛方说。


    文脉因守正而赓续,因创新而致远。





    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游玩(无人机照片,1月25日摄)。新华社发(黄政伟摄)


    打开洛阳市博物馆布局地图,一座座“文化宝库”浮现在眼前。707万常住人口、102座博物馆,平均每7万人就拥有1座博物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不可移动文物9000多处,丰厚的历史文化家底,成为洛阳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底气。


    依托资源优势,洛阳提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如今,洛阳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亮点突出,一批集空间游玩、非遗体验、沉浸互动等为一体的文化场景次第涌现,优秀文创项目和产品破“圈”而出。今年1至5月,洛阳旅游接待总人数6167.74万人次,总收入451.95亿元。


    新时代,洛阳扎实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工业之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苏式历史建筑群、现代文创体验馆……走进洛阳天心文化产业园,仿佛进入“时光隧道”,这个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压路机的老厂区,如今已成为一座集餐饮、娱乐、文化、艺术、体育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


    20世纪50年代初,一群中外专家来到洛阳,谋划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彼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来自全国各地成批的学生、工人、干部会聚洛阳,写下新中国制造史上的重要篇章。


    “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骨干项目中有7项落户洛阳。沿着洛阳涧西区建设路,洛阳矿山机械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等一批工厂一字排开。1958年7月20日,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就在这里下线,拉开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序幕。





    工人在中国一拖生产车间进行东方红拖拉机装配作业(2021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如今,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信重工和一拖集团部分厂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涧西工业遗产街区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些洛阳人心中恒久的“红色记忆”,经过几十年风雨后,焕发出别样光彩。


    “洛阳留存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和历史风貌建筑,这些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积极探索,勾勒出洛阳特有的城市形象,也成为新时代洛阳的宝贵文化财富。”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洛阳工业遗产文化研究院副主任王云红说。


    历史滚滚向前,时代奔腾变迁。


    约3800年前,二里头王都熔炉里的熊熊火焰,点燃了华夏民族最早的青铜文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创造无数中华文化瑰宝的洛阳开始绽放工业革命之光;当下,洛阳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个重工业优势突出、智能装备异军突起的现代工业城市,屹立于洛水之滨。


    一拖、洛轴等一批传统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优势再造,成长为“新时代尖兵”;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总体设计获批,龙门实验室首批6个省级重大项目全面启动,中州时代、华为技术、海澜集团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配套企业纷至沓来……


    2022年,洛阳十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400亿元,如今正朝着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阔步前行。


    开放之城:丝路漫漫绵亘万里


    5月18日,一列满载100个标准箱光伏材料、客车配件、机械设备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启程,驶向中亚五国。


    开放,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洛阳千年发展的底色。汉代班固在《东都赋》中这样描述:洛邑处乎土中,平易阔达,万方辐辏。


    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着开放的基因。1900多年前,班超从洛阳启程,直驰地中海东岸,自西汉末年起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从此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公元605年,大运河开凿,南来北往的货物和客商在东都洛阳汇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南北水运网。


    至此,运河与丝路交相辉映,让洛阳成为世界的洛阳。


    脚印、车辙印、骆驼蹄印……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南侧展示的唐代路面上,清晰可辨的历史印迹,让人仿佛听见千年前从丝路而来的阵阵驼铃。


    千百年前,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驼铃和瓷瓶在这里叮当作响。千百年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践行者,洛阳的对外贸易“朋友圈”已扩大到215个国家和地区,475种“洛阳制造”商品走向世界。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五区联动”开放发展格局,再现商贾如云、丝路繁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4月27日,第四届世界古都论坛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闭幕,来自中国、柬埔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17个国家的代表参会,探寻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青年作用。





    这是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巨型牡丹景观造型(无人机照片,4月16日摄)。新华社发(黄政伟摄)


    一花引来百花开。近年来,以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文化交流节会为平台,洛阳加快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其中,洛阳牡丹文化节及其系列活动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约2000万人次。


    开放引得青年至。洛阳推出数十条重磅举措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20多处青年驿站、1500余张床位供来洛青年免费暂住;5年内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优先供应来洛就业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游览观光于一体的青年集聚新地标……


    河洛大地,历史与文化融合、传统与创新碰撞、青春与活力迸发、开放与交融并蓄……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洛阳,奏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2023-06-21
  • 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抓实以学正风和弘扬蒙古马精神举行集体学习 孙绍骋主持并讲话

    6月20日,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3年第七次集体学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正风的重要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蒙古马精神进行研讨交流。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并讲话。


    会上,刘爽、孟宪东、李玉刚、胡达古拉、于立新5位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了认识和体会。


    孙绍骋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专门就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为我们抓实以学正风、搞好主题教育、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以更强的自觉、更积极的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心无旁骛地谋实事、干实事,雷厉风行地动起来、干起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孙绍骋说,大兴务实之风,首先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省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动真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对事关自治区全局和长远发展大事要事的研究谋划,全力抓好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多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点堵点,切实作谋实事、抓落实、解难题的表率。要深刻吸取内蒙古政治生态一度“受灾严重”的教训,持续深化涉煤领域腐败常态化治理,进一步扎紧扎牢制度笼子,让十大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全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要牢固树立资源富集但一点儿也不能浪费的理念,加快解决资源利用大手大脚问题,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


    孙绍骋说,转作风、树新风,要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劲头。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吃得了苦,稳得住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大力推进“规范、精减、提速”,加快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对定下来的事要抓紧行动,提速提效推动落实。抓工作、干事情要紧抓快办,拿结果说话,不能一问就是开始了,再问就是干着呢,迟迟见不到结果。要把以学正风和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干贯通起来推进,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晓冬)

    2023-06-21
  • 金融“活水”赋能 内蒙古“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6月的内蒙古,草木葳蕤、气象万千。在乌兰察布察右后旗田家卜村,农户姚某望着2000多亩长势喜人的农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在2个月前,他还因为春耕备耕农资没有着落而发愁。中国银行乌兰察布市分行为他家发放的80万元春耕备耕授信款就像一场“及时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打赢粮食生产第一仗,助力内蒙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3.8亿元,同比新增超4亿元,惠及750余家企业、1万多户农户。


    这只是金融“活水”赋能内蒙古“五大任务”的一个缩影。


    化殷殷嘱托为生动实践,内蒙古金融机构将“五大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倾心倾力为经营主体精准“滴灌”。


    围绕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大力支持生态修复、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建设等。今年该行已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领域发放贷款21亿元,支持项目12个。


    聚焦“能源保供”“能源安全”,国开行内蒙古分行积极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持续助力传统能源升级改造,服务自治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截至5月底,该行发放能源领域贷款92.83亿元,其中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18.67亿元。


    “为更好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们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政策、创新举措,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从金融维度认识‘五大任务’,以金融思维谋划‘五大任务’,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高效服务‘五大任务’。今年2月17日,我们联合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内蒙古证监局共同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做好金融服务五大任务工作方案》及配套方案的通知。4月26日,我们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五大任务行动方案》,架起金融助力‘五大任务’的‘四梁八柱’。”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顶层设计下,各金融机构奋力作为,汇聚起推动“五大任务”的磅礴之力。


    金融助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制定金融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等多项指导意见,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实施“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指导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工作组、设立绿色支行,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实现差异化金融服务,绿色贷款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并持续提升。一季度末,内蒙古绿色贷款余额3773.1亿元,增速34.2%,同比多增323.6亿元。


    金融助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内蒙古加快构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等,1到4月份,全区金融机构累计为1.8万家(次)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25.8亿元;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48.8亿元,同比增加26.2亿元,撬动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多增368.3亿元。


    金融助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内蒙古推进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自治区政府确定的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稀土、有色金属等16条重点产业链,基本涵盖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各个领域。4月末,全区16条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贷款余额1607.3亿元。一季度,全区16家金融机构发放符合碳减排工具贷款60.7亿元,支持企业79家,获得碳减排工具36.4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量216.9万吨;7家金融机构运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发放贷款67.8亿元,支持企业32家。内蒙古获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达到20.4%,有效发挥了金融工具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金融助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1到4月,全区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3.4亿元,撬动新增涉农贷款972.9亿元,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达63.4%,较去年同期提高28.8个百分点,金融活水切实助力了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一季度末,全区通过土地流转平台完成土地流转交易4万笔,惠及农牧民10万户。


    金融助力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1到4月末,全区跨境收支金额147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全区对俄蒙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120亿元,同比增长104.7%。此外,内蒙古还实现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12个盟市全覆盖,惠及乳制品、生物制药、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羊绒制品等外贸重点行业。目前,累计为试点企业办理业务2806笔、金额14.5亿美元。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汇率避险理念。1到4月,有39家企业享受减费让利及保证金减免,累计节约成本107.2万美元。金融机构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信贷支持力度。截至4月末,全区累计向口岸20余个建设项目投放基金和贷款超60亿元。(记者李永桃)

    2023-06-20
  • 孙绍骋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牢记“国之大者” 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6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孙绍骋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精神及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听取了全区防沙治沙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考量和工作部署,切实把主战场、主防线的责任落下去、工作做扎实,充分发挥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


    会议指出,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宝贵发展机遇。各级要深刻认识十年攻坚战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立即进入冲锋夺隘的战时状态,拿出不计成本、不讲代价完成政治任务的坚决态度,拿出心无旁骛做实功、动真碰硬解难题、实抓快干求成果的实际行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地把“仗”打起来。要加强研究谋划,区分情况先把底数全面摸清,尽快拿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紧抓政策窗口期早谋划、早对接、勤汇报,力争将更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要坚持科学治沙,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要创新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更多依靠机制的力量引导各方面参与治沙、倒逼各方面主动节水,合力打好攻坚战。要持续、广泛、深入宣传内蒙古防沙治沙的实践和成效,为打好打赢十年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


    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强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迅速进入状态,把工作统起来,把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督促各方面雷厉风行、紧抓快干。


    王莉霞、代钦出席会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晓冬)

    2023-06-20
  •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㉞】 内蒙古“林长制”带来“林长治” 精准护绿 稳步增绿 有效用绿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㉞】


    天刚微亮,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李德生便换上工装、带上工具,驱车往山里赶。


    “每天我都要到林子里转一遍。”这片林,李德生了如指掌,他翻开巡山日志:“你看,这里面我都记着呢:哪里的树倒了、哪里的树发生了病虫害、哪里有乱倒的垃圾……”作为林长,李德生管护的这片林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职责包括:森林资源管理、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


    “过去山上光秃秃的,一下雨山洪就冲进院子。现在树多了,山洪发生概率越来越小!”和记者说着话,李德生巡林的脚步也没有停:“这些变化发生,与大家爱护森林意识增强有关,看见谁砍树杈子,村民都不答应,一个电话就打到我这来了。而森林意识增强,背后的推手是‘林长制’。”


    “山有头,林有主,有了问题找‘林长’!”如今,这不仅是很多老百姓的口头语,更成为内蒙古各地森林草原保护发展的共识。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林地、草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然而,过去,这里的林草资源管理一直面临着林草部门“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的困局,缺少基层一线林草建设保护力量,造成林草系统功能严重弱化,保护和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破局从2021年6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起全域覆盖的“双林长”工作机制: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担任总林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副主席等9位省级领导担任副总林长,划定9个责任片区,全区共设立林长30895人,贯通了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林长体系。在嘎查村级,设立了林长、护林员和草管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制。


    自治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从林草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大合唱”。


    “林长制管用!”内蒙古自治区林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宿胜华将其概括为——精准护绿、稳步增绿、有效用绿。


    网格化、数字化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林草资源巡护的精准性。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黄茂营乡,专职护林员郑玉宇和同事们正在巡山。郑玉宇拿着手机介绍:“每个护林员负责一片网格林区的巡护,一旦有问题,只需打开App,就能一键上报给林长。”


    乌兰察布市今年选配护林员12514名,实现了平均每0.49万亩林草地至少有1名护林员(草管员)巡护。“前端有人巡,后台有人盯,事件有人查。2022年以来,全市生态护林员巡护里程80余万公里、巡护率100%。”乌兰察布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林长办主任蔡桂芳表示。


    林长制激发了党员群众遍植青绿的积极性。


    “年年栽树不见树,明年原地再栽树。”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唐占江回忆,以前面对这种困境,一度愁得直挠头皮。


    如今,八一村在“林长制”基础上,还探索出一套“本村经验”——通过构建“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上下贯通、横向覆盖的体系,形成了“百姓巡林、党员监督”的网格化管理格局,逐渐形成“人人一棵树、户户一片林”的管护模式。看着无人管护路段的树木,唐占江动员党员带头认领养护。短短几年,“树树有了新主人”,全村栽植了9400多棵树,还引进新经济林品种,增加农户绿色收入。


    树多了,草绿了,林长制给内蒙古带来新的红利——探索用绿,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目前,全盟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73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9家。”兴安盟林长制办公室负责人耿天良说,“盟里发布了内蒙古首份盟市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成果。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我们与一家企业签订了林草碳汇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启了生态碳汇之旅!”


    “林长制推动了‘林长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林长办副主任铁牛感慨,林长制实施两年来,自治区完成造林、种草、防沙治沙分别为912万亩、3382.8万亩、1280.3万亩,均位居全国前列,国土绿化实现由规模化向精细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绿起来向美起来富起来转变。


    (本报记者高平王潇)

    2023-06-19
  • 内蒙古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生机勃勃的夏日,正是踔厉奋发的时节。连日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凝心聚力、勇担使命,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感召力、战略引领力、实践推动力,为我们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6月9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党组书记、局长吴振清表示,市场监管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千方百计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环境,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担当作为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今年以来,全区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利企便民,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1—5月份,全区新设经营主体18.58万户,同比增长10.9%,平均每天新增经营主体1238户。


    当前,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关键,发挥质量、标准、计量、认证等基础支撑,更好挖掘优势潜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抓好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领域安全监管,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委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和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自治区干部大会精神。强调全委党员干部要按照主题教育总要求,抓实以学正风,强力推动盘活“半拉子”工程,力争年底前将纳入台账的未盘活项目全部盘活。要大兴务实之风,重点围绕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养成俭朴之风,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力克“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切实把作风问题作为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自治区总工会


    自治区总工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强调,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以“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实践为抓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作风建设深化年”“旗县级工会加强年”和蹲点工作,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自治区体育局


    自治区体育局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3年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分析、论证、比较我区体育事业现状,正确处理好“定量”和“定性”、“近期”和“远期”的关系,深入思考机制、布局、基础、保障等10个方面的工作思路,以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强区建设。


    自治区红十字会


    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会议指出全会上下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增强推进红十字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主题教育成效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以高水平党建工作引领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真抓实干破解事业发展难题,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火热实践中书写亮丽答卷。

    2023-06-19

  • 首 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