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农人相聚“云端”奋楫逐梦

    “世界黄金纬度,中国固阳好物。”在包头市固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共享直播室里,赵宁锋正在介绍自家工厂生产的牛羊肉产品。近年来,固阳县依托县域经济发展的扎实基础,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完善功能支撑,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赵宁锋的网店入驻服务中心已经3年多了,他说:“今年买卖特别好,交易额差不多能达400多万。”



    固阳县地处阴山北麓、北纬41°的黄金纬度带。为不断提升固阳县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固阳县精心打造区域公用品牌“41°固阳献”,加快推进本土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化与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黄芪、马铃薯、瓜子、牛羊肉等固阳县网销爆品。目前,“41°固阳献”授权20余家县域本土企业在外包装上打标,孵化农特产品生产企业电商网店26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吕吉娜说:“固阳县现有效注册商标923件,从原来的2个知名商标,已增加到1个驰名商标、5个著名商标、16个知名商标。”

    固阳县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项目示范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推广、电商企业孵化、产品追溯、农产品网货化等途径,本土农副产品实现了“线上和线下”销售。

    “去年我们县发了近500万单快递,电商交易额3亿元,销售额4980万元,销售额相当于前年的50倍。”固阳县商务局电商办主任李铁军说。喜人的数字,得益于对公用品牌运营的整体规划与靠前发力。固阳县紧紧围绕“商业活县”定位,全力推动“41°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稳固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孵化和服务。

    固阳县通过集中打造集现场办公、快递分拣、冷链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上行仓,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野到餐桌”的路径,实现了深藏在山间田野的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在全县域内推广建设美丽乡村便利店,推动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等资源整合实现共同配送,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同时,通过完善农村电商创业扶持政策,制定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建立电商人才库,培育出了一批“新农人”,他们以手机为新农具,以数据为新农资,将直播当成新农活,实现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丁宁)

    2023-08-17
  • 第二届内蒙古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通辽市召开 孟宪东致辞

    8月14日,第二届内蒙古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通辽市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出席并致辞。



    孟宪东指出,通辽作为农牧业大市,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实践探索和创新,全力推动通辽乡村振兴不断实现新突破。要倍加珍惜论坛提供的宝贵机会,积极借鉴区内外先进经验,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努力谱写新时代通辽乡村振兴新篇章。

    论坛期间,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围绕乡村振兴标准化等主题作主旨报告,通辽市旗地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现场签约19个项目、总金额57.66亿元。(记者薛一群)

    2023-08-16
  • 和美乡村,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和美乡村建设要拒绝“千村一面”,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找准特色,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前不久去浙江采访“千万工程”,一个个景美、民富、人和的现代化乡村,让笔者对乡村振兴充满信心。一路下来,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绍兴市鉴湖街道坡塘村。

    这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没有奇山异水,一度还是个“后进村”,如今却成了“乡村振兴先行村”。村党委书记罗国海道出发生巨变的秘诀:“我们在乡村建设中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定位,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农文旅融合发展,蹚出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新路。”

    漫步村里,笔者对罗国海的话有了更深的体悟。一处村居外墙玻璃橱窗内,陈列着一杆旧秤,取名“百姓心里有杆秤”,成了游客打卡点,一个个这样的“微改造”“精提升”让村子韵味十足。旧手扶拖拉机、破蓑衣草帽、废柴垛摆放路旁,扫下二维码可看劳作场景,体味田园生活。曾经的老印染厂、老茶厂改建成博物馆、艺术馆,留住了村子的文化根脉,吸引八方来客寻找乡愁。

    乡村如何成为亿万农民的幸福家园?村庄如何吸引人气、焕发活力?坡塘村的发展实践,给各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启示。

    和美乡村建设要打造风味独具的乡韵,拒绝“千村一面”。一座小桥、一塘春水、一种传统手艺或特色小吃,往往就是一个村庄独特的符号,要保护好这些特色元素。乡村建设中,既不能照搬城市套路或者“以洋代土”,把村庄建得不伦不类;也不能统一模式搞“千村一面”,而是要统筹考虑自然景观、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与自然环境融合,体现风土人情特色,精心打造一村一韵。

    和美乡村建设要留住乡愁,不搞“大拆大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离不开拆旧建新,但不能大拆大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是乡村鲜明的标识,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乡村建设要体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尽量保留山水原生态,保护好传统村落街巷,守护好老屋古树,留住乡愁乡情的寄托。

    和美乡村建设要涵养淳朴向上的乡风,不能“有形无神”。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重视地方戏曲、古法手艺、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发扬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邻里关系、乡风民俗。同时,要结合时代特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等平台,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文明家庭评选、道德积分评比等活动,积极培育遵纪守法、讲信修睦、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提振广大农民的精气神。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征程上,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找准特色,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2023-08-11
  • 抬眼就是满目翠绿 “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景色美不胜收。

    “我们这里是朱鹮的栖息地,由于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这个隐世小村和40余只朱鹮和谐共生,‘诗与远方’在这里触手可及。自6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多批次学生在这里研学游玩。”石泉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本康介绍。

    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地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六组,距离石泉县城仅5公里,这里是国宝朱鹮的“栖息地”。8月8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感受朱鹮振翅翱翔的身影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交织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詹乐游)



    沐浴清风,静坐山间看云起云落,悠然闲适……在草池湾,让人暂隐田园乡野,远离城市喧嚣。



    草池湾田园综合体距离石泉县城仅5公里,这里是国宝朱鹮的“栖息地”。



    草池湾—朱鹮小村(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村间小路上的朱鹮涂鸦。



    清风徐来,荷香暗度,草池湾田园里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



    草池湾田园里涂鸦指示牌点缀得妙趣横生,每一个角落都是你拍照打卡的独特背景。



    炎炎夏日,在草池湾田园一只朱鹮正在河畔翩翩起舞。

    2023-08-11
  • 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乡村消费市场活跃……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好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供给保障更有力。

    “今年麦子品质不错,容重每升超过790克。”山东省汶上县大粮农业服务公司的粮仓里,满是金黄的丰收粮,不远处的玉米地里,传出无人机作业时的旋翼转动声,公司负责人赵凯说,“粮食生产一茬接一茬。今年玉米适当密植,专门设置了1500多亩单产提升示范田,有专家指导,产量有保证。”

    今年夏收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科学有效应对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夏粮产量达到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夏粮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下一步要一手抓防灾减灾减损失,一手抓大面积提单产扩增量。

    乡村产业更兴旺。

    “20万斤成品藕,联系货车运往山东”“荷叶茶加工要扩招包装工”“周日要给村民开培训课”……江苏省盱眙县淮河镇沿淮村,发展计划公示栏里一周工作要点排得满满当当。

    “一节藕”带动村庄发展产业旺。“发展稻虾蟹藕综合种养,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万元,目前正加紧打造千亩荷花荡,大家干劲十足。”沿淮村党总支书记王朝伦说。

    在盱眙,立足生态资源禀赋,154个村(社区)“一村一策”,虾稻共生、高效农业、园艺采摘、中草药种植等12类产业聚集发展,强村又富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各地区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上半年,我国共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生态底盘更坚实。

    走进安徽省凤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甜椒挂满枝头。“这里100万株果蔬苗主要以椰糠为基质,采用有机水溶肥精准滴灌,营养吸收率比普通种植模式提高一倍。”技术经理王增辉介绍。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力方向。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1%。各地持续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一季度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900多个。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缝一个袋子挣3元,多劳多得,我一天多的时候能挣200多元,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都不耽误。”甘肃省礼县永兴镇赵坪村村民任早霞说。礼县推进乡村就业工厂建设,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农民就近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地区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同比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增收渠道更多元。

    “跟着市场走,培育优质樱桃、葡萄等果苗,网上销售渠道打开了,上半年营业额1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过20%。”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农创客”李继开说。

    产业增效促增收。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左右,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增加种粮农民收益,积极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稳岗拓岗促增收。“参加技能培训,拿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月多赚2000元。”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钢结构车间农民工李江龙说。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公司里的60名农民工吃上“技术饭”。

    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就近就业;开展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6月份,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失业率为4.9%,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705万人,同比增长3.2%。

    增收支撑更牢固。

    “村里成立合作社,我在家门口的辣椒基地务工,既有薪金还有股金,每天工钱100元,辣椒成熟后还有每斤1毛钱的提成。”甘肃省徽县嘉陵镇周咀村脱贫户雒王虎说。徽县探索“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各地区各部门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合力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今年以来,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规模达1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截至3月末,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5.5亿元,惠及48.5万脱贫户。

    乡村消费更活跃。

    开上新能源汽车,江苏省沭阳县堰下村村民范磊格外高兴。“腰包鼓了,底气足了,现在出门办事,说走就走。”堰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去年已超过4万元,小汽车、高清电视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收入增长,让乡亲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50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长快于城镇,乡村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也明显快于城镇。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大数据监测显示,“618”促销活动期间农村地区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快于全部网上零售额的增速。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扩内需、畅循环,农村潜力巨大。接下来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乡村环境更宜居。

    “家家户户水电气全接通,网络信号全满格,乡村建设不只美了村子,还火了乡亲们的日子。”四川省苍溪县黄猫垭镇党委书记白洛说,仅一个高台村就完成300余户川北特色农村庭院改造,20余家主题民宿、农家乐改造和新建,今年以来,乡村旅游吸引游客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

    各地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1%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

    乡村治理更有效。

    在山东省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社区网格员胡艳芳每天至少要在网格内巡查1次,“居民有什么难题找到我们,第一时间去解决。”

    捏糖人、编蚂蚱、织花篮、品美食……金乡县“送戏下乡”演出台上精彩,台下热闹。党的惠农政策、身边好人好事等编成戏曲曲艺节目,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各地全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99个、示范村1992个,乡村善治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活力更充沛。

    河南省襄城县城关街道河西水业有限公司门口,桶装水运输车来来往往。公司创办人谢伟娜说,“回乡创业有补贴,用地、税收有优惠,物流运输更方便,我们好好干,为乡村振兴出把力。”河西水业桶装水日均销售量已超1000桶。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各地区积极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角。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200多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到2025年,全国将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征程,新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2023-08-10
  • 安徽淮北:“葡萄之乡”迎丰收 果农采摘正当时

    张长文正在采摘葡萄。人民网记者王晓飞摄


    人民网淮北8月10日电(记者王晓飞)走进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大庄葡萄精品采摘园,放眼望去,一座座大棚接垄连片、错落有致;大棚内,碧叶青葱的葡萄架上,一串串晶莹剔透、鲜亮饱满的葡萄挂满枝藤,青的、红的、紫的,如玛瑙、似翡翠,散发着阵阵清甜的果香。

    采摘园负责人张长文介绍,该园占地约20亩,几年前在对原有老果园进行改造的基础上,采用温室避雨栽培,引进优质早熟、中熟、晚熟等十余个品种并推广种植,现园内拥有蓝宝石、维多利亚、夏黑、阳光玫瑰、金手指等多个优良品种。“今年一亩地平均下来能收近3000斤,预计今年的产值有40多万元。”

    段园镇是有名的“葡萄之乡”,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全镇现有葡萄种植面积2万余亩,品种20余个,年产葡萄约6000万斤,产值超2亿元。段园葡萄曾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已经成为安徽省的一张金色名片。近年来,段园镇将特色农业与现代旅游开发相结合,建成葡萄博物馆、葡萄酒窖等一批亮点景观,葡萄特色旅游小镇雏形初步形成,段园葡萄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

    自2014年起,淮北已举办多届段园葡萄采摘节,每次吸引数万名游客纷至沓来。“第八届段园葡萄采摘节将于今年8月18日-20日举行,欢迎广大游客届时前来观光、采摘,尽情品味葡萄文化、畅游美丽乡村。”杜集区委常委、段园镇党委书记魏宾说。

    2023-08-10
  • 内蒙古托克托县:“点亮”云中郡 焕发文旅新活力



    “点亮”云中郡遗址。乐炎摄



    夜幕降临,云中郡故城遗址灯火璀璨。乐炎摄



    云中郡遗址四墙加装灯具。人民网刘艺琳摄



    云中郡遗址四墙加装灯具。人民网刘艺琳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盏盏灯火沿着云中郡故城遗址四墙点亮,俯瞰犹如星河闪耀,引游客穿越千年时光,重回战国岁月。

    云中郡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东北三十五公里的古城镇古城村,于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中郡故城遗址初建于战国时期,为秦时三十六郡之一,由云中城、代魏时小城、建筑台基、二道路古墓群组成。

    遗址四墙明显,周长约8公里,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墙体夯筑。西墙、南墙较为完整,南墙长1920米,宽8米,残高4.5米,夯层厚8—12厘米。东墙、北墙破坏较为严重。城墙夯土内含有战国、秦汉陶片,外层夯土夹有北朝遗物。

    2023-08-09
  • 灵台:环境整治出实招 美丽乡村焕新颜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行行郁郁葱葱的绿化苗木,一幅幅特色鲜明的彩绘文化墙,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小品景观,一座座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盛夏时节,随意走进灵台县各乡镇的任何一个村庄,都能看到一幅景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这几日,邵寨镇雷家河村村民姚文科总会沿着新铺设的“幸福路”遛弯,看着曾经的旧村换新颜,他总会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几年时间新村就建起来了,新村部、新广场也盖起来了,房前屋后栽了花,种了草,就连菜园子也都是统一规划的!”



    近年来,邵寨镇雷家河村结合村庄原有地貌特征和生态基础,统筹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风貌管控和乡土特色保护,利用土材质、老物件等“旧”元素打造成围墙、石板路、花园等别具风格的微景观,形成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村庄。如今,走进该村,家家户户黛瓦白墙,沿途墙面上的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一目了然,农户门前的小菜园栅栏整齐统一,文化墙上的图文漫画更是倾力诉说着村庄的发展变迁,一些老物件、老照片等“旧”元素有了新装扮。全村人居环境的“细梳妆”,换来了村庄内外新“颜值”,更是让像姚文科一样的许多村民幸福感倍增。



    人居环境齐整治,美丽乡村“入画来。雷家河村只是灵台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生动截面。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灵台县坚持城乡统筹、县乡联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建管并重、点面结合,推动全域整治提升,以实施拆违拆临治乱、美丽廊道建设、卫生厕所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通户道路改造提升和公益设施管护体系建设“八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明确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形成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立了以乡镇部门包片负责、村社干部包区域整治、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村社干道、公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区域、河道水域等重点部位的包抓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至目前,累计拆除搭建的经营性设施、临时性建筑、废旧建筑923处,危旧房屋1946户,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9467吨,废旧地膜、棚膜和反光膜980吨,集中清理整治农房门前“三堆”14604处,新改建卫生厕所568座,打造花海长廊528公里,实施通户道路改造提升工程1.2万户145公里,推进村庄面貌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乡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村庄建设,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上良镇蒋家沟村以保护古树为切入点,修建村民议事台,布设“二十四”节气石磨摆件、修建文化墙、搭建菜园篱笆、打造幸福菜园,栽植花卉点缀,以微景观打造增加了村庄人文气息,村庄外在观感和人文内涵明显提升。百里镇古城村利用百里镇整流域综合治理暨产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机会,修复密须古城墙、打造古商周文化融创街和“周游列国”文化体验园、建成料马台和古校场等野外拓展体验基地。

    今年以来,灵台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责任目标考核范畴,结合“三抓三促”行动,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广泛开展“五化示范”村、星级文明示范户和“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利用“积分卡”“积分超市”等物质奖励,强化环境卫生评比结果运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管护、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巡查等相关制度,大力实施“日清扫、周清运、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和环境卫生保洁“定人、定岗、定区域、定标准”长效机制,全县开展各类环境卫生和乡风文明评比活动63场次。

    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整体大变化。随着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实施,一幅幅“洁净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灵台大地徐徐展开。

    2023-08-09
  • 加强产销对接、共谋助农富农 政企携手谱新篇

    日前,由新华网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线服务运营中心、中国电信集团联合主办的“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秀成果展”启动仪式在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春生、国家乡村振兴局督察专员贾希为、新华网首席信息官姚予疆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各级市、县、乡的政企代表现场参加本次活动。其中,有四位地方代表分别上台发表了主题演讲。

    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开朝表示,肇庆市近年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农业强市“成百上千”工程,聚焦抓党建、抓规模、抓链条、抓龙头、抓市场、抓融合等“六抓六强化”,精准施策,跑出了肇庆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江苏省兴化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运营中心副主任范长兴介绍,近年来兴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今后将继续遵循品牌培育、营销、维护、升级等发展规律,提升品牌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充分发挥本地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讲好兴化“千垛百味”农产品的故事。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孝水表示,张家楼街道始终把“土特产”作为产业振兴的一篇大文章,以蓝莓为基础,持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着力做优服务、做强园区、做大基地、做实联农,建立“园区加基地联农户”发展模式,推进服务保障链、特色产业链、生产供应链、利益联结链“四链同构”,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高质量振兴。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乡村振兴局局长邢洪圣介绍,杭锦后旗正在全力以赴打造“陕坝味道”区域品牌,把“优秀传统美食+文化”当做特色产业来发展,从物质层面、文化层面、精神层面进行打造,提高杭锦后旗美食知名度,让“陕坝味道”声名远扬。

    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优秀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3-08-08
  • 奏响产业“振兴曲” 描绘乡村“新画卷”——桂南村庄走访记

    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题:奏响产业“振兴曲”描绘乡村“新画卷”——桂南村庄走访记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聂新宇

    南国夏日,烈日炎炎。在阳光的照耀下,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武陵村的黄皮果在压弯的枝条上随风摇曳。村民们忙着采收、分拣、外运,让这份原生态美味走向深圳、上海等大城市。

    近年来,西乡塘区积极培育和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基本实现全覆盖。当地强化乡村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科技扶持和项目保障,并在延伸产业链上持续发力,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除了种植黄皮果,养殖肉鸽也是武陵村远近闻名的一个特色产业。走进村庄,鸽舍里的“咕咕”声此起彼伏。多年前,武陵村就有了肉鸽养殖,但那时养殖户各养各的、各卖各的,散户养殖导致大家的养殖效益都不高。



    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武陵村的肉鸽养殖示范基地。(黄伟铭摄)

    为改变这一局面,在西乡塘区政府扶持下,武陵村近年建设了种鸽繁育大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等场所,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喂料、统一销售的新业态。为支持肉鸽养殖户扩大规模,西乡塘区政府还协调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解决大家遇到的资金问题,支持肉鸽产业优化升级。如今,武陵村建设有养殖大棚200多个,年出栏肉鸽700万至800万羽,辐射带动全镇100多户农户养殖肉鸽,年经营收入超过1亿元。

    武陵村的变化,是西乡塘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为优势产业的生动见证。当地还因村施策,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助力农产品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经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对坛洛镇三景村的许多村民而言,由于附近缺乏就业机会,外出打工是曾经不得已的选择。随着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链的打造,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增收的愿望。

    “我们村此前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如今已是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村民黄廷松说,一家农业企业在村里种植了800亩三红蜜柚、1200亩火龙果,还建立了水果分选车间,村民跟着一起受益。“除了土地租金,大家还有务工收入,我在家门口每月就可以挣3000元左右。”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三景村,村民正在分拣打包火龙果。新华社记者聂新宇摄

    在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西乡塘区积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努力实现企业效益、农户收入双赢。

    位于坛洛镇群南村的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这家公司在西乡塘区带动柑橘种植9万亩,每年吸纳2700多名村民务工,年发放工资3700多万元。2022年这家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智能优选加工车间,新增周边村屯300多人就业。

    西乡塘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推动土地、劳力、技术、资金融合发展,使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明显增强,努力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让村民稳定增收。

    2023-08-08
  •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

    “相约北疆文颂中华”,8月6日晚,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呼和浩特市闭幕。

    当晚8点,开场舞《赞歌》拉开舞蹈专场演出帷幕。伴随着激昂欢快的音乐,青年舞蹈演员盛装起舞,颂党恩、唱赞歌,舞出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舞出了新时代青年自立自强、攻坚克难的前行力量。

    闭幕式舞蹈专场12个节目精彩纷呈,汇中华舞蹈之精粹,寻中华舞蹈之记忆,为现场观众奉献上了中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宴,让不同地域文化互学互鉴,掀起了中华文化之风。郑州歌舞艺术中心舞蹈演员表演的《三足问鼎》,用古典舞诠释文物内涵,让国之重器走向人民,阐扬中华文化精粹;武汉邮政艺术团推出的《锁麟囊》,集历史古韵与现代文明新风于一体,以古风之舞弘扬中华文化;我区舞蹈演员精彩演绎的《马铃揺响幸福歌》《盅舞》《阳光·森林》《沙嘎·沙嘎》《安代·朝克》《情系绿草地》《森林知音》《黄河之子》《土尔扈特宴》《风之马》,用优美舞姿再抒民族团结一家亲,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坚定决心。精彩的演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集锦,为本届文化节画下了一个圆满句号。

    以舞为载,以史通今。据本台专场晚会总导演阿拉腾巴根那介绍,300多名演职人员精选12支经典舞蹈奉献观众,旨在探寻国潮古风与现代文明创新融合路径,以中华之舞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本届文化节自7月8日开幕以来,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期近一个月,为人民群众演示展演6大板块、28项活动,多元立体传播“北疆文化”独特魅力、展示中华文化特色,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2023-08-07
  • 江西资溪:山水送清凉 风光惹人醉



    游客们在大觉山漂流。新华网发

    在河道中漂流而下享清凉、乘坐缆车赏秀美风光……近日,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景区迎来旅游旺季。近年来,资溪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和优质服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据悉,资溪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17.6万人,同比增长29%,旅游综合收入22.23亿元,同比增长24.6%。(黄彬峰)



    游客们乘坐缆车欣赏大觉山美景。新华网发



    游客在资溪大觉山景区游玩。新华网发



    图为资溪大觉山景区。新华网发



    游客们在大觉山漂流。新华网发



    游客们在大觉山漂流。新华网发黄彬峰摄

    2023-08-07

  • 首 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