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沙必须了解沙

    5月7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项目区,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正在指挥施工。从该项目调研、申报、立项、策划到工程施工,他全程主持跟进,已经近5个月了。

    此时,沿黄河岸线裸露沙丘和植被稀少缺口处,大片的草方格已经完成,乔、灌木种植也接近尾声。“2024年的治理任务基本完成,等2026年项目全部完工,黄河岸线流沙将得到全面治理。”韩应联说。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全县77%的面积被沙漠覆盖。在林业系统工作的20多年里,吃住在沙窝对韩应联来说是家常便饭。“每年造林季节,为抢抓造林时机,我们和造林队伍就住在沙漠里。最长的一次住了近40天,去的时候林木还是一片枯黄,返回时已经全绿了。”韩应联回忆。

    他认为,要想治沙必须了解沙。每年有200多天扑在沙漠里,参与治沙造林、做生态治理项目调研、搞造林技术研究……韩应联几乎跑遍了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角角落落,为沙漠生态治理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被同事们称为“林业通”和“活地图”。

    沙漠里植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春季乌兰布和沙漠风大、气温低,新栽树苗极易遭受沙埋、霜冻等灾害。为解决这些难题,韩应联先后试验推广冷藏苗避风造林、高压水打孔植苗等技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现在,这两种方法不仅在磴口县普遍使用,在其他沙漠地区也被广泛推广。


    梭梭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也是接种肉苁蓉、发展沙产业的关键。而多年前种下的梭梭,因树龄老化而退化严重,生态治理效果逐渐减弱。为此,韩应联连续2年住在沙窝里、蹲在试验田进行平茬跟踪试验,最终确定80厘米中段修枝壮苗修复效果最好。如今,这项技术在磴口县已被广泛推广,大面积退化梭梭林又重焕生机。

    2024-05-09
  • 清水河县:“氢”风徐来动力澎湃

    在清水河经济开发区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里,该集团第四条高纯氢生产线制氢装车站近日顺利完成氢气装车,首次充装量达到5315标方。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旭阳集团第四条高纯氢生产线以年产36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的剩余焦炉煤气为原料气,经多道工艺流程得到氢气。主要用于工业燃烧、氢碎、还原、氩回收、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有助力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降碳效果。”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技术部经理助理范庆立说。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2年3月开始建设,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燃料电池用氢气4000吨,截至目前,已经出售20000N标方/小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发氢气客户,拓展氢气用途,装置尽快达产达效,打通呼包鄂乌氢能市场,助力公共交通、物流、采矿等领域试点、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后续旭阳氢能一体化、生态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范庆立说。

    2024-05-08
  • 绿色算力赋能草原 三方合作共赢发展

    抢抓机遇






    绿色算力赋能草原三方合作共赢发展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借助已有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绿色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草原云谷”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与世纪互联和山高控股三方合作的绿色算力项目签约,这一重量级合作将以绿色算力带动乌兰察布高速度发展。

    该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智算中心及配套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打造绿色直流驱动的集群化算力电力融合重大示范,同时联合清华大学和相关能源智库共同建设电粒世界(乌兰察布)节点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根据协议,三方以共同推进直流驱动的绿色电力与智能算力深度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结合各自优势,在算力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领域全面合作,实现电力网和算力网的有效融合,推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深入实施。

    2024-05-07
  • 兴安盟以水土保持呵护绿水青山

    林草植被盖度提高25%水土保持率达65.25%






    兴安盟以水土保持呵护绿水青山






    在和畅的春风中,望向兴安盟突泉县双兴小流域治理的山坡,连绵不绝的樟子松林迎风挺立。

    若把时间的指针向前拨4年,这里又是另一番光景:大风起黄沙飞,村民心中苦不堪言。

    这一切的变化始于2020年。当双兴小流域项目落地突泉县,一棵棵樟子松、小苹果树“镶嵌”在沟沟壑壑中,拦截了雨水、阻挡了风沙、装点了山野,更护佑了一方平安。

    “以前地里的玉米还没长好,就被山上的洪水冲倒了,让人很是揪心。现在好了,洪水都被树拦下了,这坡下的6亩地能收入7000多元,比以前翻了一番。”村民包利卫告诉记者,双兴小流域项目就是为他们村建设了一个“绿色银行”。

    兴安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而水土流失曾是困扰兴安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

    不久前,水利部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其中兴安盟的扎赉特旗和突泉县两地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这是自2021年水利部启动“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青山为证,绿水为凭。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3万公顷,林草植被盖度提高25%,水土保持率达65.25%。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

    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白音哈达嘎查,村民们同样受益于水土保持带来的变化。

    “生态好了,没有山洪了,一到节假日,来我们村里玩得市民特别多,好山好水变成了‘真金白银’。”谈到变化,白音哈达嘎查党支部书记王留桩难掩心中的喜悦。

    谁能想到,这个被青山环抱的村庄,三年前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性较差,在水力侵蚀作用下,山上形成一条深深的侵蚀沟,沟头处落差达三四十米。

    “下雨天山洪就顺着侵蚀沟往村里冲,夜里根本不敢睡觉,大伙儿都在院里用沙袋垒砌防水墙,阻挡洪水进家门。”提起侵蚀沟,67岁的白音哈达嘎查村民何明生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2020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实施水土保持项目9个,治理山洪沟、侵蚀沟84条,治理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白音哈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

    数字虽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共实施了92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累计投入治理资金高达6.8亿元,成功治理了1565条侵蚀沟。这些举措使得兴安盟土壤侵蚀减少了近60%,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相比,全盟中度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40%。此外,还成功保护了10.2万亩的黑土耕地,人为水土流失发生率较2020年大幅下降了80个百分点。一系列的成果表明,兴安盟的水土流失状况正在持续改善,面积和强度均呈现双下降趋势,水蚀和风蚀也在双减少。


    今年,兴安盟水利局成功争取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资金6.24亿元。将投入5.64亿元治理黑土区侵蚀沟1254条,这一数字占到全区侵蚀沟总数(2740条)的46%,在全区范围内名列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投入资金规模达到了自2019年以来全盟侵蚀沟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的4.4倍,创下了历史之最。此外,兴安盟还将实施8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投入了0.6亿元的资金,项目区主要位于科右中旗和突泉县,将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贡献力量。

    2024-04-29
  • 呼伦湖保护区63种2万多只候鸟回归

    记者从呼伦湖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工作人员于近日在呼伦湖保护区内开展了春季水鸟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分别对贝尔湖、乌兰诺尔、呼伦湖的嘎拉达白辛、成吉思汗拴马桩、乌都鲁、呼伦沟等区域开展了调查。通过监测,共记录到鸟类10目23科41属63种20343只,主要以雁鸭类为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白枕鹤)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鸿雁、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2894只。

    呼伦湖保护区作为整个东北亚-澳大利亚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中途停歇地,其作用不可取代,每年春季,大批候鸟陆续迁徙至呼伦湖保护区境内,或短暂停留,补充能量,或迁徙至此开始栖息繁衍。


    呼伦湖保护区工作人员加强对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避免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候鸟的正常生存。同时,通过持续监测候鸟种群数量,了解鸟类的迁徙时间节律、迁徙路线、停歇繁殖情况及栖息地变化,明确保护区内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对鸟类的生存影响,从而为科学保护鸟类提供技术支撑。

    2024-04-28
  • 第43届“爱鸟周”活动在乌梁素海启动

    最近,自治区第43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在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举行。活动现场设置了观鸟区和鸟类展览区,市民既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在天空中翱翔的候鸟,也可以通过图片和介绍,更加深入了解鸟类的多样性和保护意义。

    据悉,“爱鸟周”活动是我国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面向社会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本届“爱鸟周”活动以“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传播爱鸟理念,号召全民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截至目前,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共记录有鸟类26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61种。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鸟类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制定更加完善的保护政策和措施,让鸟类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翱翔、繁衍生息。”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峰说。


    “爱鸟周”期间,自治区各级林草部门和鸟类栖息地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持续推动公众参与鸟类等野生动物科普保护工作,营造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2024-04-26
  • 包头市场监管部门向环境污染行为亮剑

    为进一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连日来,包头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生态环保工作专项督查,取得明显实效。


    行动中,督查组分别深入包头市5区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对散煤治理、塑料制品管控和打击黑加油窝点等事项展开实地检查。对商户违规使用厚度超过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的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办,并对不合格塑料购物袋进行了查扣,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多份。同时,检查了多家农贸市场、汽车配件销售商户等。下一步,包头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领域生态环保职责,开展环保检查督查行动,持续向环境污染行为亮剑。

    2024-04-18
  • “吃干榨尽”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魔法再生”

    废弃物兼具污染性与资源性双重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往往更多关注废弃物的污染性特征,而忽视了其资源属性。循环经济强调“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冲突,既以更温和的方式淡化了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解决思路。

    说起“变废为宝”,内蒙古大有文章可做。

    目前内蒙古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均达到100%,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60%、99%、90%。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带动农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80%和90%以上。

    交通运输领域“吃掉”工业固废

    时值4月,北方春醒,在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建设现场,大家抢时间、赶进度、强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将产生的钻渣在互通区进行置换回填,置换的土方进行了路基填筑;我们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工业废料,通过试验制定合理配合比,每方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约60kg,仅2023年项目使用工业粉煤灰约45000吨,在防撞墙施工过程中,每方混凝土掺入矿渣粉40kg,全线防撞墙施工使用矿渣粉约5800吨。通过合理的固废利用,有效减少弃渣,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节约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内蒙古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枫介绍说。

    我区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固废年产生量在4亿吨以上,工业固废的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堆存产生的含有害物质渗滤液,对我区境内黄河流域水资源污染风险较大。与此同时,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对砂石等筑路材料需求量大,筑路材料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破坏,也会产生较大的碳排放,迫切需要替代的材料,而工业固废的消纳和筑路材料替代则形成了供需契合的互补态势。工业固废在交通领域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砂石、水泥等开采、加工和消耗,同时可以消纳大量工业固废,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3年,内蒙古交通运输部门在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G1817巴音呼都格至巴彦浩特、国道508线小城子至平泉、G5901伊利健康谷互通、S311武川至杨树坝等重点工程全力推动工业固废利用,鼓励协助项目参建施工企业与属地加强固废应用对接。2023年内蒙古交通建设领域累计利用工业固废860万吨,是年初计划利用量的2.15倍。经统计测算,全年通过利用工业固废减少取土占地2864.6亩,节约用水54.12万吨,节约用电377兆瓦时,节省用油7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800吨。

    “交通建设领域‘吃掉’工业固废,不仅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交通发展效益,还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徐振飞介绍,下一步,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重点项目示范作用,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同时强化监督管理,督促参建企业严格按照固废利用设计方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因利用工业固废对周边环境和项目质量造成影响。

    “建筑垃圾工厂”致力绿色转换

    4月12日,在赤峰市中心城区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只见一车车建筑垃圾被送进加工区,经过筛分、破碎、分选等环节,被处理成各种类型的再生骨料,这类骨料再经加工,“变身”为我们市场常见的环保砖、道路水稳碎石、再生沥青砼等建筑材料。


    这家“建筑垃圾工厂”由赤峰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近1.1亿元,项目占地121.3亩,年可处理建筑类固体废弃物50万吨(含市政类如旧沥青砼、市政砖等8万吨)。经测算,每处理1吨建筑类固体废弃物,可减排16.47kg二氧化碳。这家“建筑垃圾工厂”年可减排8235吨,折合电为825.9万度,标准煤3303吨。

    “建筑垃圾具有不可降解性,处理不好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而我们的生产线会将建筑垃圾‘吃干榨净’,进行全利用,在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我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具有发展前景。”赤峰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永利对项目发展充满信心。

    建筑垃圾,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副产品。内蒙古过去主要以填埋为主处理建筑垃圾,这种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可能污染水体和土壤,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降低运输和处置成本、节约填埋空间、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内蒙古立下确保实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的目标。

    2023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和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税收优惠、土地利用、产品推广、科研支持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再生产品应用,全面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同时决定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率先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方案》要求,今后从事建筑垃圾处置的企业获得市容环境卫生部门核准后方可处置建筑垃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按工程弃土、轻物质料(木料、塑料、布料等)、混凝土、砌块砖瓦类分类投放,运输单位要分类运输。政府投资的市政、园林、道路、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项目中,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比例不低于15%。同时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积极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

    “我们对3个试点城市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即到2023年底,试点城市投资运行或引进并投产运行不少于1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024年5月底前,建成较为完备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绿色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少峰说,下一步,我区将通过强化源头减量、拓宽应用领域、推进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设、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严格处置核准、推行分类收集运输等措施,积极推动建筑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

    以旧换新、化害为利。资源循环利用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放眼未来,资源循环利用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循环利用型产业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内蒙古对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内蒙古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鄂尔多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利用基地、锡林郭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粉煤灰、煤矸石、农作物秸秆等重点品种循环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区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循环经济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目前,内蒙古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上、在发展路径上仍存在堵点,在未来,内蒙古将立足区情,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综合施策、重点突破,打通资源循环链条,释放资源绿色潜力,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面构建自治区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4-04-17
  • 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开工

    和煦春风暖,植绿正当时。4月15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兴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来自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等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蚂蚁森林基金会等行业组织,北京市海淀区、自治区相关部门以及中广核等兴安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联合体成员单位的人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在科右中旗植树造林种草,为漫漫黄沙披上绿装。

    中宣部作为兴安盟科右中旗的定点帮扶单位,自2015年8月开展帮扶以来,支持科右中旗持续走好“吃生态饭”的路子,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科右中旗生态建设,实现了全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升”,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中宣部又组织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和社会公益力量全面参与到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来,通过公益宣传、“互联网+”和建设“枫榆同舟”同心林、记者林、协会林等模式,帮助科右中旗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讲好防沙治沙的生动故事,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投身防沙治沙的热情和干劲。


    兴安盟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是歼灭战的“主战场”,全盟405万亩沙地中,科右中旗占402万亩。据悉,今年兴安盟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7万亩、盐碱地治理改良4251亩,配套落实防沙治沙新能源装机90万千瓦,力争歼灭5.9万亩裸露沙地。在治理过程中,兴安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决策部署,立足实际提出“灭黄、治白、增绿”目标和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效益治沙协同治理模式,抓好责任、任务、时限“三落实”,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力争到2029年提前一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4-04-16
  • 乌兰察布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

    乌兰察布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






    今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90.33万亩


    乌兰察布市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四子王旗、化德县正式拉开帷幕,吹响全市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战斗号角。今年,该市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90.33万亩。

    日前,记者在位于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一片柠条林地看到,各种大型柠条平茬机、大货车在林地里穿梭,随着平茬机的启动前行,一株株柠条被卷入机器,只剩下几厘米长的根,被机器粉碎后的柠条直接输送到大货车上;在位于丰镇市隆盛庄镇的内蒙古隆顺庄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一套先进的柠条加工设备正满负荷运行,伴随着一阵阵轰鸣,一袋袋柠条颗粒饲料被输入指定存放处;在位于丰镇市的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双重二期)现场,漫山遍野的造林大军刨坑、种树,勾勒出一幅植树造林“大会战”的场景……

    从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现场到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启动,再到机器轰鸣的柠条加工车间,乌兰察布市人民正在齐心协力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乌兰察布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两大标志性战役任务。对此,乌兰察布市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全地域、全要素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林草湿生态防护体系。到2030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1189.14万亩,其中生态治理280.54万亩,巩固提升908.6万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任务为568.47万亩;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任务为620.67万亩,占全市任务的52.2%。


    据悉,该市2024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90.33万亩,重点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4.7万亩,投资2988万元;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24.8万亩,投资10708万元;森林抚育9.4万亩,投资1880万元;重点区域绿化0.43万亩;草原项目24.3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13.2万亩;蚂蚁森林3.5万亩。目前,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治理项目已于3月15日正式开工,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已经启动。

    2024-04-11
  • 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当下,春和景明,阳光照耀下的乌梁素海银光闪闪;西拉木伦河两岸,人们或健身、或散步,尽享秀美风光……优质水资源是河湖保持生命活力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吃水用水乐水的最基本要素,更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紧密相关。

    内蒙古水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1.92%,是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以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必须要做好的答卷。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不断提升用水效率,实现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农业节水增效

    春暖花开,农事渐忙,大中型灌区陆续开闸春灌。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广引黄滴灌,智能化测控一体化闸门控制水量,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在智能化信息平台上实时查看流量、流速等,让村民能够了解自家地究竟用了多少水。

    “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加强统一管理、发展引黄滴灌等措施,合作社成立以来平均每亩地节水100立方米,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合作社理事长、东地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军说。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树林子村1.95万亩分布零星、质量较差的中低产田改造成集中连片、灌排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后,玉米亩均用水量从400-450立方米降低至250立方米左右、节水40%以上,化肥成本从285元降低至187元、节肥30%以上。

    农业节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和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内蒙古自治区解决“大水漫灌”问题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就农业节水增效做出具体安排。

    近年来,内蒙古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区20座大中型灌区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范围,已下达资金19.83亿元,完成13个灌区的改造建设任务;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全区已实施4594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完成改革任务的97%。河套灌区秋浇水量压减至8.8亿立方米。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水肥一体化面积分别达到3403万亩、2787万亩。建成农业灌溉机电井“以电折水”平台,实现地下水取用计量在线监测。

    2023年,内蒙古财政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9411万元,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要求盟市旗县按照《关于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资金主要用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

    2024年,内蒙古积极推动自治区农业灌溉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办法的落实;鼓励盟市旗县多方筹措资金,建立长效机制,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鼓励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盟市、旗县(市、区)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

    工业节水减排

    内蒙古成立了“自治区水资源节约利用专项组”,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盟(市)一策”(2023-2025)》等。

    为严格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强化用水效率准入条件,内蒙古将全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细化分解到盟市、旗县,地下水进一步细化分解到371个地下水管理单元,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确定了“上限”。

    工业水耗大,内蒙古努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

    煤炭资源加工和综合利用企业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用水装置改造项目、污水处理单元——深度净化提标改造项目、除盐水装置水的分级回收利用项目、浓盐水新增超滤系统项目、新建结晶分盐项目、浓盐水反渗透项目,年节约用水量33万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有了‘刚性约束’,群众可持续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副局长梁心蕊说。

    近年来,内蒙古严格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工业项目严禁取用地下水,用水效率须达到行业用水定额先进值。

    废水零排放是工业节水减排的重要途径。在乌海市,高科技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化水装置节水技术改造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该公司坚持技术革新,采用E-pack绿色脱盐技术对现有的化水装置进行改造,回收利用化产废水,减少废水排放85%。

    兴安盟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日处理6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年实现节水量约40万吨。

    在内蒙古,像这类节水型企业还有很多,一批企业和园区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火电、钢铁等高耗水行业都在推行节水增效减排。

    如今,内蒙古推进节水型企业、园区创建工作,建成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57家、节水标杆企业16家、节水型园区3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和排放水平绩效分级,提高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

    2024年,内蒙古计划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50个,节水量625万吨,继续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和园区,不断加强企业园区节水管理。

    城镇节水降耗

    “洗脸、刷牙时,水龙头别一直开,应间断性放水”“淘米水可以用来洗碗筷,去油又省水”“洗衣服的水还可以用来冲马桶”……

    “每一滴水都值得我们去用心守护。”呼和浩特市民郭敏说。

    “我倡议,树立节水意识,遵守节水规定……”每年“中国水周”期间,内蒙古很多中小学都会带领学生发出节水倡议。一系列爱水节水护水活动在各地举行,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水资源。

    节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累计73个旗县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建成率达到71%。

    同时,内蒙古积极推进自治区本级公共机构和高校节水型单位建设,9家机关、59家事业单位、10所高校建成节水型单位;组织4个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完成试点建设中期评估工作,其中乌海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荣获优秀试点称号。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是城镇节水必不可少的一环。内蒙古2023年累计完成供水管网更新改造494.3公里。接下来,内蒙古将不断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因地制宜开展管网更新改造和管网分区计量等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

    内蒙古积极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目前,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42%。以建设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为契机,内蒙古确定包头市为自治区级中水回用试点城市,下达包头市再生水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4亿元。

    绿色发展,节水先行。保护水资源,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动真碰硬打好系统节水“组合拳”。

    一滴水,看起来渺小,但千万滴水便能汇聚成浩渺无垠的江河湖海。

    2024-04-09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三十条政策措施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内蒙古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措施》是继国务院《意见》后又一项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若干政策措施》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充分衔接国务院《意见》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深化区域全方位开放合作、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30条支持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的印发,对内蒙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2024-04-04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