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调度 日研判 日报告 周总结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上缴可盘活沉淀资金695.48万元

    “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成立了3个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日研判、日报告、周总结等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上缴财政部门可盘活沉淀资金695.48万元,拟上缴沉淀资金378.57万元。


    在沉淀资金大起底工作方面,第一阶段组织25家预算单位对实有资金账户全部按要求进行了自查,自查率达到100%。在全面起底待批项目和开发区闲置资源等方面,目前建立已受理待批项目台账含117个项目,审批完成率54%;补批项目台账含249个项目,审批完成率92.2%。在开发区闲置资源大起底方面,建立开发区内待批项目台账含62个项目,其中20个项目已受理,8个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


    为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起底范围、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等生态环境领域大起底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环评待批项目大起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闲置土地等大起底任务一并纳入。


    与此同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还选派业务骨干到自治区发改委集中办公,并将工作推进措施、督导调度方式等内容融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专班日常工作。同时,组织各盟市生态环境局对2016年至今立项项目进行梳理,明确整改责任部门、环评进展、完成时限。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世德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和专项巡视组的工作要求上来,根据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配备专门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起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2022-10-05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按下“快进键”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产销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正提质加速,引领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退役”问题也正式提上议程。


    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在装配电池模组。新华社发

    近期,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这一举措,无疑为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按下“快进键”。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001万辆。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绝大部分为锂电池,使用寿命大约是5年至8年。因此,早期新能源车的电池大部分已到了“退役”阶段,废旧动力电池规模量从2021年开始急剧增加,预计到2026年累计“退役”量将超过92.6万吨。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体系已刻不容缓。

    废旧动力电池中含有钴、铅、锂、镍等大量重金属元素及高毒性物质、挥发物,需要妥善回收利用,才能避免环境遭受污染。动力电池里的绝大部分材料都可循环利用,且钴、镍、锂等原材料的资源存量紧张,市场供应短缺,因此,通过回收利用,也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量,降低电池生产的碳排放量。此外,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规则,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钴、铅、锂、镍设置了生产标准,要求这些原材料必须有一部分来源于回收再生渠道——这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产品“出海”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认为,当下,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宜从以下多方面发力:

    首先,应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法规政策。目前我国涉及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法律仍较为笼统,未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作出明确规定,缺乏执行细则。在立法中,要明确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生产、销售、回收、再利用及报废等每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各方责任,确保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法可依。在出台政策方面,还要加快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和回收标准体系,对车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等进行规范管理,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在更大范围内回收再利用。

    其次,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可在税收、财政、融资、土地、社保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引导支持。例如,对正规电池回收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降低回收利用成本,有效遏制“小作坊”无序扩张,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再如,成立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研发,对创新性的突破技术给予高额奖励,对科技初创企业入股支持。

    再次,应加快整合市场资源。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厂商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是渠道和资源整合能力仍不够强。因此,需要完善以编码为信息载体、赋予单个电池“身份证”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监测体系,利用一体化溯源、追踪、回收平台进行综合管理,防止电池非法流入黑市。具体举措为:一是强化车企和电池厂商的主体责任,让它们承担主要的电池回收业务;在销售终端则以4S店为主,与纳入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中的企业联动,利用网点和区域中心站同步推动电池回收。二是鼓励大型回收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实施行业内并购、整合,提高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三是可将新能源汽车车主、租车公司等消费群体纳入电池回收利用网络,采取“预押金制”“送旧换新奖补”等激励机制举措,引导消费者主动将退役电池送往指定回收网点,提高回收率。

    最后,应鼓励回收利用技术升级。一方面,“退役”动力电池还有可利用空间,其容量介于20%至80%之间,适合循环使用在对电池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中,比如家庭储能、路灯、野外移动电源、基站备用电源等。因此,可根据电池的健康状况,遵循“梯次利用”的原则,对状况良好的电池实施再度修复出厂,降级使用。近年来,中国铁塔公司开展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截至2021年年底,该公司使用梯次电池的基站已有约50万个,遍布我国31个省份,总计使用了51万组梯次电池,累计使用量相当于5万辆乘用电动车的废旧电池量。另一方面,如果“退役”动力电池没有利用价值,则可进入拆解回收环节。然而,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电芯级别、模组级别标准不一,封装技术不同,加之企业的回收水平不一,导致拆解和提取难度高。所以,应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回收技术研发和专利技术保护,鼓励加快自主创新技术升级步伐,提高智能机器人拆解水平,不断提升回收利用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022-10-01
  • 蹲点村庄看巨变:护一江碧水,渔民上岸路更宽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因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记述,美了千年。


    推窗望湖,刘静用手机拍摄洞庭湖边的一个寻常早晨:天边绚烂的朝霞,与一湖碧水邂逅,宛若仙境。这条10多秒钟的短视频一发布,就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与前几年相比,如今的洞庭湖越来越美了。”刘静说,变美的不只是洞庭湖,还有退捕渔民的新生活,“我们把生态养殖的翘嘴鱼加工成风干鱼,然后在网上直播带货。去年,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销售额有30多万元。”


    刘静的家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地处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


    悠悠长江水,南连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被称为“长江之肾”。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察看实时监测系统。总书记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了恢复母亲河的生态,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刘静的父母、姑姑姑父以及堂弟两口子曾经都是渔民。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的实施,六门闸社区76户152名渔民于2019年底全部退捕上岸。


    完善配套政策、开展技能培训、发展风干鱼产业……随着当地一系列举措出台,六门闸社区上岸渔民户均收入由2019年的2.5万元增至2021年的6万元。日前,记者走进洞庭湖畔,探访六门闸社区退捕渔民上岸后的新生活。


    “洞庭湖是我们的栖身之所,也是谋生之地。前些年湖里的鱼变少、变小了,大家都知道,长江禁渔是对的”


    架起三脚架,打开摄像头,调好补光灯……刘静手捧铺满风干鱼的竹簸箕,与父亲刘平一同出镜,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始直播带货。父女俩声情并茂,几分钟内便吸引了数百名网友观看。


    “在洞庭湖上撑船摇橹大半辈子,哪会想到有一天当上主播、干上电商。”刘平笑道。


    将渔网一寸寸整理好,挽在左手臂弯,右手捻住渔网下端,再朝着顺时针方向用力一撒,渔网画出漂亮圆弧,扑进洞庭湖里……如今,这样撒网捕鱼的场景,偶尔还会出现在刘平的梦里。


    刘平的父母生育了4个孩子,到刘平这一辈又生育了6个。一家三代人中,6人是建档立卡渔民。刘平的妹妹刘淑珍最早当起渔民。1990年,20岁出头的她,嫁给渔民汪武军,开始用渔网编织一家人的捕鱼生活。


    刘平不愿再过父母一辈的渔民生活,想趁着年轻搏一搏,成为六门闸一带首批养蝌蚪、牛蛙的人。他还在洞庭湖边一处洼地上垒起泥瓦房,想就此安家。然而,1996年夏天的一场暴雨,击碎了他的梦想,“房子塌了,家里的东西一件都没抢出来。养殖的蝌蚪、牛蛙也全死了。”刘平说,没办法,还得上船当渔民。


    弟弟刘青转型成功。1966年出生的刘青,流转土地种过田,后来做起化肥农药买卖。不过他的儿子刘威仍当了渔民。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前,六门闸社区每年都有渔民洗脚上岸、自谋出路。促使渔民主动转行的原因在于:洞庭湖上的小气候复杂多变,让捕鱼的日子充满危险和艰辛,还时常面临捕不到鱼、挣不到钱的困境。


    “从2002年开始,洞庭湖实行3个月的春季禁渔(2016年起延长至4个月)。每当6月30日禁渔期结束,大家就铆足了劲地捕,都想趁着这时候大赚一笔。”刘平说,因为过度捕捞,收成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除掉开支,我家的捕鱼收入只有一两万元。”


    过度捕捞等活动,给长江生态带来严重破坏。一段时间内,长江水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长江禁渔,关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


    转产先安居。2013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岳阳市统筹资金4800万元,在六门闸社区为以船为家渔民修建了占地面积120亩的生态渔村,工程于2015年4月竣工,刘平一家搬进了窗明几净的三层小楼。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据此,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其中要求“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今后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六门闸社区紧邻的这片洞庭湖水域,地处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渔民须在2019年底前退捕。


    宣传单发到刘平手里,他沉默了。跟随父母生活的刘静,读出老渔民的不舍。她开解父亲:“您之前也曾想过洗脚上岸,现在国家帮着找出路,为啥不上岸?”


    “为了确保渔民‘退得出’,我们根据上级政策制定的退捕渔民就业转产帮扶方案,全力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君山区渔政管理站站长戴四新说,例如,对回收的渔船网具折旧评估时,充分考量其在购置当年的价值;将退捕渔民家人一并纳入帮扶对象。


    “洞庭湖是我们的栖身之所,也是谋生之地。前些年湖里的鱼变少、变小了,大家都知道,长江禁渔是对的。”刘平足足想了两天,最终思想通了。


    2019年12月,六门闸社区核定退捕渔民76户、152人,登记渔民家庭人口254人,实现建档立卡。同时,为542艘退捕渔船建立档案,准确记录船舶证书编号、渔船类型、捕捞区域和网具情况等。当月月底前,六门闸社区退捕全部完成,不漏一户一人一船。截至2020年底,长江流域共计核定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


    即便已退捕,不少渔民仍顾虑重重,最大的压力来自生计。捕鱼30多年的刘淑珍时常想:“除了捕鱼,啥都不会。上岸后干什么呢?”


    “在家门口端起新饭碗,又是干起来得心应手的活,再也没有‘上岸后干什么’的迷茫焦虑”


    2020年初的一天,刘淑珍坐在家中,手机短信铃声突然响了。一看,原来是第一笔渔船网具回收补偿款4.5万元到账,心中一阵欢喜,“没想到这么快!”


    按照退捕政策规定,接下来,她的银行账户里,还将收到四五万元补偿款。除此之外,从当月往后3年,她和丈夫汪武军每人每年还能获得2400元过渡期生活补助。


    补偿补助款虽然不少,但总不能坐吃山空。短暂兴奋过后,正当刘淑珍又一次陷入“上岸后干什么”的迷茫焦虑时,带着一张退捕就业意向摸底登记表,社区干部领着在钱粮湖镇开展就业帮扶的干部唐泽华上了门。


    “想自己当老板吗?”


    “年轻时就曾吃过‘当老板’的亏,现在就算你再借我一个胆,我也不敢。”刘淑珍说。原来,10多年前,刘淑珍夫妻俩拿着辛苦攒下的20万元钱,承包一个200多亩的鱼池养鱼,由于养殖技术不过硬,折了本。


    “那就进城务工吧,不用投钱,只要出力。”


    “可是,我50多岁了,哪有合适的工作?”刘淑珍犹豫着。


    “我帮您联系,先去看看。”


    没过多久,唐泽华开车带着刘淑珍,来到离社区40公里远的工业园区参观。这里有多家企业在招工,有的做熟食加工,有的做手工,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月工资3000元到4000元不等。


    “虽然简单易学、收入不低,但是受约束、不自在,离家又远,很难适应。”刘淑珍对流水线岗位的了解越深入,就越觉得自己干不来,心情沮丧。


    “没关系,大姐,您的基本诉求我掌握了。我们再想办法!”唐泽华说。


    刘淑珍的第一次求职就这样结束了。和她一样,不少退捕渔民习惯相对自由的劳作方式,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组织纪律性强的工厂员工,有一定的困难。


    “转产就业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方法,必须因人施策。”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君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杨光贵说,“我们前期对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为了保障渔民上岸的生计问题,解除他们的燃眉之急。从长远看,只有立足本地自然禀赋和优势产业,尊重退捕渔民过去的劳作方式、生活习惯,加强技能培训,才能确保转产‘稳得住’。”


    进一步梳理六门闸社区退捕渔民的诉求后,当地对他们的转产引导更加有的放矢。


    “钱粮湖镇水源丰富、排灌自如,水产养殖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尤其是稻虾种养,这几年逐渐发展成为本地农业支柱产业,用工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渔民一辈子跟水相伴,对鱼虾等水产品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愫,又有着懂鱼懂虾的技能优势。”杨光贵说,君山区决定加大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力度,组织有意向的退捕渔民参训。


    从唐泽华那里得知培训消息,刘淑珍两口子立马报了名。


    2020年8月,培训班在六门闸社区开班。社区居委会3楼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坐了60人,刘淑珍一眼就看到了侄儿刘威。


    和姑妈奔着务工来参训不同,出生于1990年的刘威闯劲足,学习能力强,他打算学好稻虾养殖技术后,投一笔钱,大干一场。


    培训班上,来自隔壁华容县和湖北省潜江市的水产养殖专家给大伙儿进行了系统授课,教授内容包括鱼虾密度、水质、氧含量、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这些专业术语,刘淑珍还是头一回听到,也终于搞清楚自己10多年前养鱼失败的原因:放养密度太大,水里氧气不够,以至于大量鱼儿缺氧致死。


    专家讲述的淡水养殖前景,也给刘威以信心:“我们钱粮湖镇是龙虾特色小镇,每年都在六门闸社区举办龙虾美食节。发展稻虾,天时地利人和,干好了肯定能挣钱。”


    为期7天的培训,姑侄俩都收获满满。


    培训结束后没多久,刘淑珍接到刘威的电话:“姑妈,我流转了100多亩水田,您和姑父来搭把手吧。”


    挖沟、装网、管水……当年10月,刘淑珍两口子应邀而来,将学到的养殖技术用起来。


    “每年4月到8月,我们两口子就在稻虾田里忙活,每人每月收入5000元。”刘淑珍说,“在家门口端起新饭碗,又是干起来得心应手的活,再也没有‘上岸后干什么’的迷茫焦虑。”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每年都在开展,六门闸社区15户渔民借此投身小龙虾产业等。目前,社区共有2600多亩水稻田,除了近700亩种植双季稻以外,其余1920亩全是稻虾田。2021年,六门闸社区小龙虾销售额达到600万元,刘威赚了20余万元。


    “靠湖吃湖,如今换了个吃法。日子越来越好,让乡亲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刘家上岸渔民中,刘平会制作风干鱼,早在2013年,他就和妻子熊玉兰在生态渔村的美食街上购置铺面,开办起风干鱼制作小作坊。


    刮掉鱼鳞,沿背部切开,除腮破肚,摊平抹盐,渍出水分,洗刷浸泡,自然风干……六门闸部分渔民制作出来的风干鱼,只需用菜籽油一煎,再辅以几味简单调料,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吸引许多外乡人慕名而来。


    “渔民制作风干鱼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储存容易变质的新鲜鱼,没想到成了大家喜欢的一道美味。”刘平说,禁捕前,他们一边卖捕捞上来的新鲜鱼,一边把未能及时售出的新鲜鱼制成风干鱼卖。


    如今禁捕了,刘平制作风干鱼的鱼从哪里来?


    随刘平步入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以南11公里的龚德法绿色循环养殖基地,只见溶氧池内水流激荡起伏,鱼儿活蹦乱跳。龚德法是刘平的外甥女婿,过去在洞庭湖投放网箱养殖。随着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展开,养殖网箱被拆除后,他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培训,如今经营着水域面积30亩的鱼塘,年产生态养殖翘嘴鱼约6万斤,其中1万斤供刘平生产加工风干鱼。


    君山区六门闸风干鱼协会也在帮加工户们想办法。“渔民们当做副业的风干鱼加工,被君山区列为重点扶持的乡村产业。”六门闸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健介绍,2018年,在君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指导下,包括刘平在内的40户加工户联合成立了君山区六门闸风干鱼协会,杨健被推选为秘书长。“协会的日常工作,就是引导会员有序经营、抱团发展,并为他们排忧解难。”


    2020年4月,杨健叫上刘平等加工户一道来到岳阳市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他们反复询价、货比三家,最终确定了一家采用生态养殖、检验报告完备的供货商。翘嘴鱼、鳜鱼、刁子鱼、鲫鱼……这些洞庭湖常见的鱼,在这里都能买到“养殖款”。


    “鱼很新鲜,品相不错。”刘平跟鱼打交道多年,一打眼就知道品质。打动他的还有价格,“我们单枪匹马去谈,价格肯定降不下来。通过协会去沟通,供货商才愿意薄利多销,给我们让利20%。”


    然而,没了“洞庭湖野生鱼”这块招牌,养殖鱼做成的风干鱼,还能擦亮品牌吗?


    喜讯又一次传来。2020年10月,“钱粮湖六门闸风干鱼(翘嘴鱼干鱼)”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面对这张亮丽名片,刘平信心倍增,一系列想法从他的脑海变成现实:添置一大一小两台冰柜,放在前厅展示产品;在里屋新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冷库,用于保存新鲜鱼和风干鱼;请来四五个行家里手当帮工,扩大生产规模……


    听闻姐夫要招工,刘平的小舅子、退捕渔民熊书文立马登了门。深谙风干鱼制作工艺流程的他,如今在店里把控着风干鱼制作品质。


    目前,在六门闸社区经营风干鱼加工的退捕渔民共有8户,同时带动当地50多名退捕渔民就业。据六门闸风干鱼协会统计,2021年风干鱼销售额为1.8亿元,比2019年增长40%。


    “壮大风干鱼加工业,前提是生态保护优先。”杨健说,风干鱼加工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鱼内脏等厨余垃圾和生产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解决排污问题刻不容缓。


    从2018年起,六门闸社区筹措资金,安排4名保洁员,挨家挨户收集废弃的鱼内脏,并及时清运到镇上的垃圾转运站。2020年,君山区筹措400多万元资金,在六门闸社区建设了日处理量为16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备。


    与此同时,洞庭湖内外一系列环境整治也在持续推进:湖里的养殖网箱被清理,沿湖岸线1000米范围内不再允许规模养殖畜禽,所有砂石码头和堆场被拆除……


    环境变美游客来。君山区乘势推出“春季踏青、夏季观湖、秋季赏苇、冬季观鸟”的全域全季特色旅游品牌。以此为契机,六门闸社区打造了一条长1.6公里的晒鱼长廊:上百个竹簸箕整齐排列,每个竹簸箕中的鱼按照花瓣状有序摆放。阳光下,晒鱼长廊宛如萦绕在洞庭湖畔的银丝带,吸引游客驻足拍照。2021年,六门闸社区接待游客量达5.8万人次。


    “靠湖吃湖,如今换了个吃法。日子越来越好,让乡亲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刘静说,过去人们来这里主要是为了吃湖鲜,现在很多都是奔着风景而来,家里的生意比从前更好了。父亲也不再为生计发愁,还主动参加了护鱼巡逻队。


    来自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监测到洞庭湖水域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达到60多种。近30年在洞庭湖难觅踪迹的胭脂鱼、鳤鱼等,又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2022-09-30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观点)——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刻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涵盖8万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已建成,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前不久举办的一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相关成就鼓舞人心。这些变化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从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到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再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刻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显著增进了民生福祉。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垂改、排污许可等制度,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这十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让群众持续感受到变化、不断增强信心。在福建三明市将乐县,我国首批林业碳票正式出炉,生态公益林可折算成碳减排量进行交易;在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各镇街自然生态资源的增减情况通过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有了清晰依据;在江西抚州市金溪县,创新推出的“古村落金融贷”引来金融活水,推动古村古建融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实践证明,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能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应当清醒看到,过去多年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具有复合型、综合性、难度大的特点,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乘以14亿多人口这个基数,就能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伟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坚定信念、久久为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谋划和推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2022-09-30
  • 多地深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开展多元化补偿实践 算好生态账 共护好山水(美丽中国)

    前不久,山东、河南两省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结果出炉,实现互利双赢。近两年,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共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深入推进


    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议综合考虑黄河水情和鲁豫两省实际,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水质基本补偿,指断面水质年均值在三类水质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水质变化补偿,即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3项关键污染物年度指数每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给予河南100万元补偿;反之,每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给予山东100万元补偿。山东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杨士祥表示:“鲁豫两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权责对等、共建共享’协作保护机制,为黄河入鲁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提供有力支撑。”


    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多年前稀土大规模粗放式开采带来的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问题,如今正在不断解决。


    转机源于江西、广东两省2016年启动实施的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寻乌作为东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源区县,6年来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12.94亿元,在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推进了53个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上甲村柯树塘废弃稀土矿山综合治理项目。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四川、重庆以长江干流、濑溪河流域作为首轮试点河流,初步建立“1+1”(长江干流+重要支流)的川渝跨省市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格局。截至目前,皖浙新安江、渝湘酉水等18个省份13个流域(河段)建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力促进了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上下游联动,实施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清晨,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龙湾村护河员聂子剑沿着赣江河道巡查。聂子剑说,龙湾村是赣江流经樟树的最后一站,下游是丰城市谭家村,“能不能让河水干干净净流出樟树,关乎市里能否得到每年200万元的生态补偿款”。


    樟树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聂婷介绍,2019年,樟树市与赣江下游的丰城市达成协议,决定在赣江流域启动实施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根据约定,樟树市和丰城市每年各出资200万元,以赣江流域跨界断面丰城谭家村为年度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上游樟树市承担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责任,同时享有水质改善、水量保障带来的权益,下游丰城市对樟树市为改善水生态环境付出的努力作出补偿,同时享有上游水质恶化、过度用水的受偿权利。


    经过治理,樟树流经丰城的赣江水质在2020年、2021年全年达标,顺利拿到了全部补偿款。不仅是宜春,2018年开始,江西全面推进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1年初,江西省80%以上县(市、区)已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力推动水质改善。


    开展多元化补偿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日,一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签约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举行。“这笔2万多元的赔偿款将存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设的账户并冻结,全额用于购买碳普惠产品,支持全民减排、低碳出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介绍,罗湖管理局就深圳某公司使用烟度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造成大气污染,首次探索通过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开展替代性修复。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项目,引入市场机制和商业保险手段,及时高效理赔,尽可能减少群众财产损失。普洱市林草局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科科长周智韬介绍,自2020年以来,全市每年投保2200万元,逐步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靳乐山介绍,目前,多数生态补偿资金来自各级财政资金,尤其是中央财政资金。应建立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的市场化机制,引导生态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进行补偿。同时,可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重视产业扶持、技术援助、人才支持等,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2022-09-29
  • 重磅!探寻青海木里生态环境如何浴火重生

    木里,在哪里?


    祁连山南麓青海境内,黄河重要支流大通河源头。


    长江奔腾,黄河咆哮,澜沧汹涌。大江大河万里波,滋养大半个中国,一部中华文明史,蘸着这江河水写就。


    守护好三江源“中华水塔”,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民族生存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


    始终深深牵挂,时时放心不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其中有个地方多次出现——木里。


    木里,藏语意为“燃烧的石头”。木里矿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东西长50公里、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37.08亿吨。这里曾经大规模非法开采,一车车煤炭运出去,一个个“天坑”留下来。高寒草原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减弱……


    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木里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整治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记“国之大者”,重塑绿水青山!


    2020年8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会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就非法采煤问题开展调查,启动为期3年的综合整治,并连续两年“回头看”。


    今天的木里啥模样?综合整治又给青海带来了什么?近日,本报派出采访组深入调研,探寻那块“燃烧的石头”经历了怎样的浴火重生。


    (一)木里不再蒙尘重披绿装


    山川之变,来自思想指引。破除错误发展理念,曾因非法盗采深坑横陈的木里矿区,焕然一新


    8月的木里,高天流云,青草黄花,已不见重卡断路、煤灰遮天。


    聚乎更五号井,曾是木里矿区最大的露天采坑,海拔4200多米,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距县城150多公里。


    采坑对面,峭拔岩壁上,一个鲜红硕大的“警”字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深坑横陈,满目疮痍。


    “治理前,采坑长4.05公里,宽620米,最深处150米,像是把高原生生剜掉一大块肉。”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罗生仓,指着脚下的矿坑说。


    两年过去,深坑成了缓坡,芳草茵茵,四周曾经黑黢黢的渣山,满目青绿。吸足了雨水的草高高低低,有的将及膝盖,有的才没脚踝。野花散落其间,红的蜜罐罐、紫的露蕊乌头,远处一片播娘蒿,夕照中,金灿灿。


    “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这些个精挑细选的乡土草种,都是木里复绿的功臣!”同行的青海省草原总站畜牧(草原)师欧为友,一一指点。


    “高原缺土,种草复绿难。试着用了羊板粪,没想到,夹带的草籽竟然萌发出来,您瞧!播娘蒿、灰藜、马先蒿,都在生态修复区安了家……”


    俯身拨开草丛,水珠轻轻抖落,沁润曾被染黑的土地。


    “木里的煤,煤质好,一张纸就能点燃,埋藏浅,拨开草皮就能开采。”罗生仓轻踢脚下,露出一块黑煤。


    木里煤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交界处,归属海西州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西宁没有的这儿都有”。燃烧的石头,巨大的诱惑,人迹罕至的高原小镇一度畸形繁荣。高峰时,等待运煤的重型卡车,排成数公里长蛇。


    木里镇佐陇村牧民色确加的草场,距此不远。矿上挖煤,草场被占,家里的羊一下子少了300只,“运煤的大卡车一过,白羊成了黑疙瘩!”


    往北10公里,就是弧山。同属木里矿区,因未开采,保留着高寒草甸原生态。


    大大小小高原湖泊,无边的绿毯间,洒落蓝宝石般“星星海”。海拔4300米的空气,稀薄却澄澈。一头野牦牛,孤傲地立在湿地旁;一群斑头雁,振翅掠过碧绿的湖面;远处跑过几只黄白相间的藏野驴,见有远客,停下来,向我们行注目礼。这里,就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赖得草甸湿地长久涵养,涓涓清流,汇入江河,润泽百川。


    咫尺之隔,两重天地!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


    到海西工作不久,海西州委副书记熊义志感触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回看聚乎更,隆隆炮声、滚滚烟尘中,高原脆弱的生态遭到重击,木里水源涵养功能受损,入河水量渐少。


    木里之乱,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2014年8月、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作出重要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开展为期两年的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渣山复绿、违建拆除,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针对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问题,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发现问题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生命顽强又脆弱。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草甸,生态毁坏顷刻间,修复却要难上天。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政治生态亦然。


    正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因对“国之大者”心中无数,少数干部思想出现了摇摆。


    2016年12月以后,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转入巩固提升阶段,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海西州委州政府均认为整治工作已圆满完成。


    现实却是,有的干部有令不行,阳奉阴违,“对投入少、见效快的违建拆除、渣山复绿等推进快,但难度大的采坑回填工作能拖就拖。”青海省看守所里,曾任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的梁彦国回忆。


    相关企业偷梁换柱、顶风作案,打着修复治理的名义,行非法采煤之实。为了利益最大化,只采特厚煤层这层“白菜心”,薄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的煤层弃置一边——“采1吨扔5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祁连山南麓,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五号井,多年盗采滥挖,形成骇人‘天坑’渣山。”2020年8月,媒体一份调查,惊动中南海。


    8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木里矿区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中央政法委机关、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迅速成立“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实地调查整治。


    从2014年到2020年,相关企业何以能够顶风作案?


    又是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与非法企业沆瀣一气?


    木里之痛,根源哪里?木里之治,路在何方?


    “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的青海,又该怎样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呵护江河碧水浩荡东流?


    …………


    木里,一场自然生态的修复与整治由此拉开;


    高原,一次政治生态的荡涤与大考由此书写。


    (二)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


    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长远上规范。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进驻青海,历时两个月的调查整治刺破坚冰


    2020年8月15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骨干力量和中央6部委14名局处级干部组成的“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抵达西宁。


    “首先从政治上看”,“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


    工作组组长,是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徐令义。两年前的2018年7月,他率中央专项整治工作组进驻陕西,彻查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是监督专责机关,首要职责就是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此次工作组仍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组成,表明这本质上还是一次严肃的政治监督。


    “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本分。但有的人把讲政治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表面文章上,造成严重后果。政治监督,就是要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不是讲政治,是不是见行动,是不是有效果。”徐令义说。


    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长远上规范。工作组会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共同开展历时两个月的调查整治。


    “那两个月,工作组驻地的灯光每天亮至深夜。”青海省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南积英全程参与了调查整治,“常常深夜开会研判,安排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钟。”


    查阅3900余份资料,约谈80余名干部,走访26个部门,先后5次深入矿区,逐一查看每个井田……调查紧锣密鼓,一步步逼近事实的核心。


    半个月后,时任青海省副省长、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主动投案。在此前后,青海省纪委监委对其他15名省管及以下干部进行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问题扑朔迷离,利益盘根错节。利剑出鞘,刺破坚冰,揭开了盖子,撕开了口子——


    作为党的地方组织,面对党的总书记对本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么没有任何传达学习,要么只是草草传达,从未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发生在文国栋主政时期的海西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是党内政治要件,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才能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徐令义说。


    文国栋与海西州,却成了贯彻落实的“中梗阻”。


    “矿权是之前配的,钱是之前赚的,好日子是之前过的,凭啥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上任海西州委书记之初,面对木里矿区综合整治任务,文国栋意难平。


    “重抹桌子重点菜”,文国栋选择大干快上搞开发。“不能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手捧宝贝疙瘩过穷日子,明明可以坐大功率汽车,却要下来用手推。”


    新官不理旧账。只算小账、眼前账、经济账、自己的账。扭曲的政绩观,错位的发展理念,令文国栋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抛诸脑后。


    政治问题往往与经济问题交织。随着调查深入,文国栋严重腐败问题浮出水面。


    一对30年的“铁杆兄弟”,一个从政一个经商,结成“无话不说、关系密切、利益攸关”的“连体人”。这就是文国栋和不法商人马少伟之间的故事。


    在马少伟眼里,文国栋是“打招呼书记”:找土地种枸杞让文书记打招呼,竞拍矿产让文书记打招呼,搞矿泉水项目让文书记打招呼。作为回报,马少伟奉上1000余万元的钱款和公司股权,并安排“大哥”的情人在公司“吃空饷”。


    在木里矿区,马少伟则是文国栋的“马前卒”。其实际控制的青海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边坡治理为名,行扩大开采煤炭之实。


    “我不敢重拳出击关停非法采煤的矿场,因为伤到马少伟,就是伤到我自己。”“他给我一滴水,就从我身上榨一斤油!”时至今日,文国栋心里只有深深的悔恨。


    围绕“燃烧的石头”,一个利益共同体渐渐形成,一批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失职渎职与腐败问题交织的“双料人”深陷“天坑”——


    对木里矿区负有第一监管责任的木里煤田管理局“塌方”了,原局长李永平和3名原副局长被查,管理局成为“腐败局”;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沦陷”了,在兼任党工委书记的文国栋带领下腐败丛生,时任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彦国落马;


    同样负有监管责任的海西州自然资源局,原局长王洪斌等多名领导班子成员也陆续被审查调查……


    追问仍在继续:从2014年8月到2020年8月,长达6年之久,兴青公司非法采煤242万吨,是如何躲过各种督查、检查、调研乃至先进技术监测的?


    “木里煤田管理局在矿区设了150多个摄像头,不是监管企业,而是对付检查。人还没到,消息早到了。”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杨汝坤说。


    仅仅到了现场,也难识得真相。


    聚乎更五号井,是兴青公司盗采的工作面,旁边渣石堆砌的小小“观景台”,暗藏玄机——百米开外,一座40多米高的渣山,巧妙锁死视线;目之所及,仅余一角刻意复绿的坡体。谁也想不到,渣山背后,便是巨大“天坑”,还有临时藏匿的大型机械。


    参观3座生态恢复较好的“盆景”渣山,叫“半日游”;再绕一圈登上这个“观景台”,就成了“一日游”。沿着这两条精心设计的“经典路线”,看到的,只能是生态治理的所谓“木里经验”。


    “距离真相,直线距离只有100米!”如今,渣山早已推平。站在“观景台”旧址,南积英痛心地感慨。


    木里非法采煤问题能够长期存在,一些干部作风漂浮、不严不实,无形中成了帮凶。


    杨汝坤也曾动真碰硬,作为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叫停过不达标项目,却在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上,因失职渎职受了党纪政务处分。


    木里非法采煤问题调查整治中,17名领导干部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6名党员干部被谈心谈话、批评教育。


    “该负的责就要担起来。只是后悔当初没有亲自到现场走一走!”杨汝坤说。


    本有机会更早发现问题。非法采煤活动,并未逃开卫星遥感。自然资源部曾3次下发卫星图片,注明了疑似违法图斑。可惜省自然资源厅,只做了个“二传手”,直接转发给木里煤田管理局办理,与真相擦肩而过。


    2020年8月3日,就在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被曝光的前一天,省自然资源厅的一个调查组在实地调查后,仍向上报告称“未发现任何非法采矿等问题”……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与木里纠结这么深,然而直到事发后,文国栋才第一次真正下到矿坑底部,亲眼见到被疯狂盗采严重破坏的创面——


    “第一反应就是我闯了‘天大的祸’!”


    (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解决根本问题


    认识不到位,行动必然出现偏差。扭住不放“回头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天坑”并非天降。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为何整而未治、禁而不绝?


    腐败、失职、渎职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仍须刨根问底。


    经过大量约谈、调阅,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青海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够高,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够坚决,在“保护”与“开发”上思想摇摆。


    2014年木里矿区开始了第一次综合整治。仅一年后,省里的协调小组就以缓解煤炭供需矛盾为由,批准一家公司复采,这就是后来被查实越界开采的义海公司;同时批准一家公司开展边坡治理试点,这就是后来“挂羊头卖狗肉”明修暗采的兴青公司。


    海西州坐拥“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向为青海工业重镇。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央已有明确部署,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就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本应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先行一步,却因政治站位缺失,失掉发展先机,直至酿成“天大的祸”。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2016年,经过一轮综合整治,木里矿区生态环境已见好转。但土生土长的高原人都知道,按高寒草种生长规律,3年后可能就会不同程度退化,持续用力,才能保住胜利果实。


    遗憾的是,力道戛然而止。


    工作组与当时的青海省主要领导面对面坦诚相见,一起回溯整个传达学习、贯彻落实的全过程。


    “对账”的结果,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诚恳地“认账”:贯彻落实总体是认真的,但缺乏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一抓到底的工作韧劲,工作前紧后松,跟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不够,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不够,在贯彻落实上只走了“大半程”。


    “人世间的事没有如果,只有后果。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行动出现偏差。”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反思,木里非法采煤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认识上,就在缺乏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


    “站在全国看青海,生态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着眼,才能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扛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徐令义说。


    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落实不是一阵子,根治必须“回头看”。2021年7月25日至28日,2022年7月18日至22日,工作组原班人马两赴青海,组织综合调查整治“回头看”。


    爬坡过坎,走村入户,洪水断路就蹚水前行。逐一查看采坑渣山治理修复情况,与150余名各级干部座谈交流,随机走访60余名当地农牧民和生态管护员……


    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是一体的。


    “贯彻落实党内政治要件应有什么样的政治担当?工作组‘回头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一位青海的干部感慨。


    “我们有个真切的感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只要不折不扣、完整准确、持之以恒地落实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不仅要‘回头看’,而且要定期‘回头看’,时时‘回头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宋改平说。他全程参与了调查整治和“回头看”。


    如今的聚乎更五号井碧草如茵。巨大的岩体,鲜红的“警”字,在绵延的祁连山映衬下,分外醒目。


    今年7月1日,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带领新一届省委常委集体来到这里,结合实地督导开展警示教育。


    “总书记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重大要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青海篇章,赋予了我们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青海的党员干部要牢记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把扛起生态文明建设之责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全面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原大地、三江之源落实落地,向总书记、党中央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四)用心用情用力填平“生态洼地”


    抓住一“点”、一抓到底,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必备的重要政治定力。木里矿区整治,重塑绿水青山


    2020年8月25日,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部署会召开。8月31日,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到位,全面开工。


    高原生态治理修复,就是一场硬仗。


    “面对‘开膛破肚’、遍地深坑的木里,当务之急是回填‘天坑’,治理渣山,重塑地形地貌。”青海省副省长刘涛说。


    省委书记、省长任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双组长,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方案反复论证、动态优化。11个矿坑,19座渣山,一坑一策,一山一策。


    聚乎更五号矿坑最难啃。


    木里煤田管理局撤销,新设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海西州副州长、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鲁旦主,兼任聚乎更五号坑整治的州级“坑长”。


    “其他地方叫生态环境局,我们特地加上‘保护’二字,强调一份责任。”鲁旦主说。


    削坡,填坑,夜以继日。4个月奋战,聚乎更五号坑回填工程量1410万立方米;到2021年夏天,种草复绿面积5025亩。


    啥概念?前者,相当于1个西湖的容量;后者,约等于47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木里矿区,夏季下雪下雹子不稀奇。现在打攻坚战,窗口期一眨眼就过去,即使夜里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刮着九、十级大风,能施工时就施工。


    木里的土太金贵!要预留种植覆土,就不能让“好土”入坑。施工队抢工期,又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为保这点土,时任海北州刚察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江仓一号矿坑“坑长”贡宝东智,没少斗智斗勇费口舌。从各执一词到共同攻坚,收官之夜,两队人马紧紧相拥,举杯洒泪。


    “木里整治是政治责任。一仗下来,知道了啥叫‘守土有责’。”


    上千人并肩奋战,几百台机械设备开足马力。到2020年12月,11个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工程总体完成,累计回填渣土5973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多西湖。


    改天换地,还要种草复绿。


    “第一眼痛心,紧接着担心。”2020年8月第一次上木里,和草原打了近40年交道的蔡佩云“感到很焦灼”。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高原开展人工种草生态修复,世界上没有先例。”蔡佩云时任青海省林草局草原管理处处长,如今是省林草局二级巡视员,“当地人听了直摇头,想在木里种树种草,比养个孩子还难哩!”


    首先,土从哪儿来?


    原有地貌仅薄薄一层草皮,下面是沙砾,再往下,永久性冻土,厚达80到120米。


    没有土,自己造。一次次试验,向老乡讨教,最终决定,用少量土壤混合渣土、羊板粪、有机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恩光扳起手指头:人工增土平均厚度30厘米,与远程调土相比,节约27亿元。“还有羊板粪,立了大功!每亩施羊板粪33立方米,土和肥一举两得,捎带解决了保墒、保温难题。”


    土有了,又寻草。选定4种乡土草籽,把针尖大的种子丸粒化处理,形成种草复绿“生态包”,创出“覆、捡、拌、耙、种、耱、镇”七步工作法。


    这棵小草,牵着人心。每个坑配5个人。省林草局出一名厅级干部、局机关各处室轮流派一个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技术指导,科研院所科技攻关,施工单位负责工程。


    高原上种草,一年只一个月适宜。2021年6月中旬,抓住窗口期,江仓一号井完成草籽播种。


    “长出来了!”“快测一下!”


    20多天后,保温保湿的无纺布一揭开,人人眼睛放光。


    圈定1平方米草地,4个人一株一株扒拉,结果出来:14400多株。


    “那一刻太开心了!”蔡佩云说,“专家预测,第一年每平方米出草1200株就不错了,结果大大超出预期。”


    绿色连着创新。“木里矿区土壤重构和种草复绿,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已获3项专利。”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木里整治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科学效益,为青藏高原沙化土地、重度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成功范例。


    “抓住一‘点’、一抓到底,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必备的重要政治定力。而将人心和力量紧紧凝聚起来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刘涛说。


    “参加木里整治的每个人都知道,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就是‘国之大者’,青海的水好了,中国的水才会好。”两年中,刘涛21次到木里,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悟。


    截至目前,木里矿区种草复绿面积累计达23.3平方公里,应复绿区植被覆盖度超过90%,形成了11处大小水域,总面积达4.5平方公里。黑颈鹤、藏野驴、棕头鸥……暌违多年的珍稀野生动物,重回视野。


    “木里矿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矿坑水水质总体优良,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功能得到逐步恢复,生态环境状况呈现持续向好态势。”第三方评估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给出评定。


    时间是最终的检验。眼下,小草们经受住了第一个寒冬的考验。加强后期管护,由人工修复向自然演替过渡,还有重重难关。


    “三分造,七分管。今年冬季打算适度放牧,让牛羊给草地施施肥。草密,牛羊啃食,明年好返青,防火压力也小些。”李晓南说。


    (五)牢牢把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钥匙


    人一旦被思想武装起来,就有了无穷的力量。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综合治理行动,打响人民战争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祁连山南麓还有哪些短板漏洞?”


    钉钉子,就得一锤接着一锤敲。聚焦木里整治这个“点”的同时,青海牢记“国之大者”,打开了视野。


    祁连山,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曾经,这里粗放发展,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


    举一反三,由“点”及“线”。整治工作延伸到青海东北部总长800公里的祁连山脉一线,涉及西宁、海东、海西、海北4个市州的10个区县,面积达6.31万平方公里。


    798个“问题图斑”撞入眼帘。


    高清卫星影像,加上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形成大排查台账。一个“问题图斑”,就是一个大地疮疤。


    曾经,祁连山中段腹地的海北州祁连县“问题图斑”最多,一共123个。如今,祁连县扎麻什乡西山梁多金属矿,海拔近3700米的陡坡矿坑,遍种圆柏,绿草铺底。全县最难整治的“问题图斑”,两年新增草场百余亩。


    山大沟深,土层瘠薄。西山梁复绿,靠的是手提肩扛,打的是人民战争。


    拜占元开着“蓝拖”,来了——


    大车上不来,运土成难题。拜占元开着自家“蓝拖”(蓝色农用拖拉机)来助力,20多天下来,“蓝拖”直接趴窝。给他工钱,这个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急了:“国家一个月开我1700块工资,咋能再要二回钱?”


    华藏赶着羊群,来了——


    山高坡陡,“借羊种草”。羊吃下带草籽的饲料,草籽随羊粪“种”入矿坑。20多户牧民赶着5000多只羊上了山,扎麻什乡河北村华藏走在最前头。曾在矿上炸石头,一个月收入七八千,“这种钱,说啥不能再挣喽!”


    杨国林拄着拐杖,来了——


    “国家的国,双木林。”46岁的扎麻什管护站站长介绍自己。林区巡护脚踝骨折,拄着拐杖也要上山,现场巡查协调,“这片秃山变绿了,子孙后代都受益。”


    仁青卓玛带着草籽,来了——


    祁连县草原站副站长,为寻草种跑断腿,讨价还价磨破嘴。“这么大个事,又不让你掏腰包!”“大事花钱多,更得用在刀刃上。”每公斤降几块钱,37吨草籽,省下11万。


    打冲锋靠人,持久战得有机制。


    县级领导联点督办、乡镇分片排查整治、村社参与长效管护,形成纵向治理网格;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纪检监察监督责任,这叫横向责任体系。“三纵三横,定人定责。”祁连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有明说。


    798个“问题图斑”,全部如期整改。


    6.92万亩被破坏的国土,得以修复治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78宗矿业权被注销。草原一碧千里,羊群珍珠洒落……多年顽疾破题,图斑变身图景!


    由“线”及“面”,持续发力。


    “可可西里地区五道梁垃圾带”问题立行立改,三江源核心区“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专项行动全力推进,青海湖流域垃圾清理整治百日攻坚,高原更洁净。


    青海既是黄河源头,黄河干流的近1/3也在这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警示片反映青海9项问题,青海明确47项整改措施,同时自我加压,揪出890个具体问题,为“黄河安澜”作源头贡献、担干流责任。


    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钥匙。牢记“国之大者”,共护“中华水塔”,发力的不只青海。


    政策、项目、资金、技术,边整治、边支持、边投入。两年来,中央政法委、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对口支援,用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已达376亿元。


    “生态环境部着力加强现场督察检查,推动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已安排中央生态环境资金10.46亿元,支持矿区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自然资源部从青海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完成木里矿区全部矿业权退出,近3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1亿元,支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说。


    “国家林草局2020年以来累计下达青海各类中央资金157.2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又投入1200万元,支持木里矿区生态监测及植被演替进程研究。”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介绍。


    人一旦被思想武装起来,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青海省草原总站有个女会计,主动要求上木里。患了感冒,大家让她撤,她说我年轻,吃点药就行。病情加重,连夜送西宁,艰难呼吸中还在说,“对不起大家,帮了倒忙……”


    红着眼眶讲述的蔡佩云,明年将退休。滑膜炎严重,上下矿坑钻心疼,照样一趟趟来木里,今年就跑了10多回。高原反应强烈,头疼得睡不着觉,却不敢多吸氧,“怕有依赖性,影响以后来木里”。


    “总书记讲,‘林草兴则生态兴’,还讲‘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林草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啊!”


    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综合治理行动,数十万人参与,打响人民战争。两年过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60项任务已完成48项,12项取得实质性进展。


    青海有最美的草原。


    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5.47亿亩,绿色有机认定面积超过1亿亩。


    在青海采访,最寻常的是脚边拱出的一簇簇小草,最难忘的也是这些叫不出名儿的小草。三四千米高度,顶风冒雪抗严寒,相互支撑成绿茵。一阵风过,齐齐颔首,静谧高原,刹那间涌动无限生机……


    (六)以风清气正赢得山清水秀


    自然生态牵系政治生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工整整、一笔一划,答好这份特殊考卷


    西宁城南,青海省看守所。面对记者,原木里煤田管理局局长李永平陷入了沉默。


    刚任局长时,也曾“一心想着做好工作”——发现兴青公司非法盗采,果断叫停达一年零四个月。


    文国栋的强势介入,让他很快破防:木里焦煤经济利益巨大,“一铲下去1000多元”;按州里“一把手”意图办事,“仕途不愁不顺”。


    最终,李永平不仅同意兴青公司复工,自己也参与倒买倒卖,彻底滑向腐败深渊。


    木里矿区非法采煤,挖坏了自然生态,也污染了政治生态。一旦政治生态出了问题,“逆淘汰”现象不可避免——坚持原则有代价,敢于斗争被打压,逐流扬波最划算。


    综合整治,亟待一场更为艰巨、更为深刻的政治生态修复。


    “痛定思痛,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必须涵养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信长星说,政策制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有青海的干部真正对“国之大者”时时放心不下,自觉化为政治担当,工工整整、一笔一划答好这份特殊考卷,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以木里整治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青海治乱勘误,正风肃纪——


    先向体制机制开刀。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名为省属州管,实际省里不管、州里乱管。文国栋以体制不顺为借口,把管党治党责任一放了之,转嫁给一位党工委副书记。


    作为党的组织,试验区党工委从未召开过一次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从未向省委报告过落实责任情况,党内政治生活长期不正常;作为“班长”,文国栋对班子成员献上的钱物,悉数笑纳。


    “底气不足,腰杆不硬。我在上面松一寸,下面就会垮一丈;我在上面放水,下面就敢开闸……”文国栋感叹。


    “宽松软”带来“烂泥滩”。调查整治中,曾在试验区党工委及下属机构任职的干部,有16人因违纪违法被处理。


    木里煤田管理局呢?长期和企业共用食堂,“一个锅里吃饭”。执法权更是笔糊涂账: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4个部门抱怨,行政执法权下放了,管理局不作为;管理局辩称,放权不彻底,执法没力量。


    改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明确试验区管委会为州属州管;撤销木里煤田管理局,设立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专责……体制机制畅通,权力正确运行。


    腐败是政治生态最大的污染源。查处木里问题形成强大的政治势能,青海就势将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放大“木里效应”。


    2021年4月,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守着盐湖富矿,咋就亏得一塌糊涂?一查真相大白,董事长和总经理长期监守自盗,把利益“输送”给周边几百家企业,“亏了公家,肥了自家”。


    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两年多来,青海在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政法队伍、粮食统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先后开展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干部3182人。


    “一把手”是地方的风向标,“一把手”出了问题,对政治生态的破坏力极强。


    “有能力、有魄力”,同时“比较霸道”。这是海西州不少干部对文国栋的共同印象。“一把手”主持一个地方工作,如果民主集中制被丢到一边,又缺少有效监督,很容易形成“一言堂”。


    作为省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南积英有了项新任务,定期跟自己职责所辖的市州、省直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一对一谈心谈话。


    “常常一谈几个小时。领导干部有什么思想动态、难题难事说一说,我们给提个醒、帮着捋一捋。这本就是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南积英说。


    研究制定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二十条措施;组织市州书记、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到省委全会、省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接受评议;出台文件、确定试点,指导县级纪委破解同级监督难题……硬招实招迭出,只为管好“一把手”。


    讲政治是具体的。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落到具体的人和事,才能确保行动不做选择、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如今在青海,各地各级党组织手里都有一份清单,列明地方或领域相关党内政治要件贯彻落实情况,定期‘回头看’。纪检监察机关手里也有一份清单,701条监督事项,项项都有台账。”青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汪洋说。


    政治监督,细化为监督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担当、政治规矩和政治效果,既看过程,也看执行,更看成效。


    自2021年开始,青海连续开展“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政治监督,任务逐年分解,专人专班专项盯牢。2021年至今,共开展287次,公开通报曝光8起典型案例。


    风与纪相辅相成。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风是生命线,纪律是保障网,干部是关键点。


    生态整治的山山坳坳,成为锤炼作风的好战场。


    2020年图斑整治,祁连县在全省垫了底。


    22名县级领导、25个乡镇和行业部门负责人,下沉一线,挂图作战。19名换届调整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先不安排工作,就地转入“攻坚专班”。有路开车,无路骑马,马上不去,手脚并用往上爬。


    干部带头,万事不愁。百日攻坚,祁连打了翻身仗,“老末”成了“排头兵”。


    “咋识好干部?闻闻身上的味儿就知道了!”祁连县委书记何斌说。百日攻坚,时任县委副书记巴特,工作连轴转,天天钻深山,浑身上下,一股汗味儿。


    满身汗味的巴特,被提拔到州里当了自然资源局局长;同样真抓实干的副县长罗增,破格提拔到州林草局担任“一把手”。


    选人用人导向正确,干事创业氛围就浓,政治生态就好。如今在青海,在重大任务落实中考察干部,大力选拔生态保护一线干部,成为一个鲜明导向。


    这次州县乡村换届,海西州精神振奋。文国栋“远近亲疏”量干部,曾让海西寒了心。如今,24名来自艰苦边远地区和急难险重一线的干部被提拔使用,12名处分期满、表现优秀的干部被重新起用,而17名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被免。


    干部能上能下,一把尺子分明:敢不敢担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


    纠树并举,正气充盈。


    2020年,青海拎出“推、拖、怕、贪”四种作风突出问题,全省集中整治。2021年又挑出10个省直部门的“行业病”、8个市州的“地方病”,重点整治。


    今年一开年,青海召开全省作风建设推进会,部署开展“转作风、树新风,建设新青海,迎接二十大”专项行动,18条具体举措,激励实干担当,引导干事创业。


    把纪律挺起来,把风气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综合整治是一场生态大考,也是一场政治大考。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护航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让青海成为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地,青海的干部群众,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七)奋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


    牢记“国之大者”、锚定“生态立省”,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今日青海,真正大美


    碧波如镜的仙女湾,遇到巡湖的尖木措。


    这里是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47岁的尖木措,是海北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村民、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他家不远的仙女湾。“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


    那一天,站在青海湖边,环顾四周,总书记反复叮嘱当地党政负责同志,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


    那一天,尖木措正在附近巡护,远远看到总书记,别提多激动。“后来看新闻,听总书记说‘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心里头热乎乎!”


    从志愿者到巡护员,一干近30年,青海湖就是尖木措的心尖子、眼珠子。如今,达玉村100多个牧民加入巡护行列。以前没见过的花开了,没见过的水鸟来了,退化多年的草场,现在能藏兔子!


    “这十年,青海湖越来越清澈!”


    阳光下的青海湖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干了16年物种保护,孙建青如今是青海湖景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一本本巡护记录,刻下湖水变清的印迹:


    水质提升,裸鲤恢复到10.85万吨,增长40多倍。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过去不足300只,现在超过2800只。这里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地方,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驶入快车道……


    青海湖清了。因湖得名的高原省,也在重新掂量“生态环境”四个字的分量。


    这是特别的叮嘱——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这是特别的托付——


    2021年3月,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这是特别的定位——


    2021年6月,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这是特别的谋划——


    2021年7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殷殷嘱托,厘清思路,指明方向。


    青海在行动——


    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出台,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一体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


    《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2020—2035年)》深入实施。《青海日报》开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今年5月,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定位,充分认识青海的发展潜力在地下、在山上、在水上、在草上、在冰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青海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记“国之大者”,锚定“生态立省”,打造“生态高地”。


    奔走在青海高原,一个个镜头不期而遇、触动人心——


    8月的黄河源,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擦泽村生态管护员索索掏出笔记本,观测记录密密麻麻。“我是国家的人!”三江源国家公园2021年正式设立,索索多了句口头禅。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实施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辐射到村,一户一岗,1.72万名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巡查员。省财政每年拿出3.7亿元,户均年收入增加2.1万元,草原守护者也是生态受益者。


    “这十年间,藏羚羊增至7万多只,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0%和30%以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介绍,“中华水塔”越来越丰沛洁净,2021年向下游输水900亿立方米,创下近年来的峰值。


    青山环抱,云杉作陪。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拉洞管护站,生态管护员聂文强拉着我们看宣传片:“刚才那只荒漠猫,就是我巡护时拍到的!”干了6年生态管护员,岩羊、蓝马鸡、雪鸡,越来越多闯入镜头。


    像这样的标准化管护站,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有40个,1265名管护员,2021年巡护超过134万公里。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推进,雪豹、棕熊、猞猁、马麝等野生动物资源不断增长,前不久,管护站配备了巡护无人机,聂文强们的管护、拍摄硬件,双双升了级。


    最近两三年,摄影师们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摄的照片,获得国内外奖项上百个,两次摘取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奖,成为生态摄影界的“青海现象”。


    “这一定程度上表明,青海已经成为一个有鸟有兽的野生动物园,有花有草的植物园,摄影师们的创作乐园。”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恩光解读。


    从大江大河到雪山冰川,从湖泊湿地到草原森林,广袤高原上的山川之变,因何而生?


    在青海的日子里,我们一路行走,一路追问。


    “如今在青海,不懂生态保护,就当不好干部。”这是海北州委书记多杰的回答。


    海北州“问题图斑”整治,祁连任务最重。5.2万人口的小县,整治资金咋筹措?


    2021年,祁连县拿出当年全部财政预备费500万元,投入综合整治。


    “你还过不过日子啦?这刚4月份。”州委书记问祁连县委书记何斌。


    “图斑整治是必答题,不讲余地。”


    “你们祁连这是认准了啥叫头等大事啊!”


    在何斌看来,生态欠账迟早要还,“阵痛必须在我们手里消化掉,给历史一个交账,给子孙一个交代。”


    之所以敢于交账,是因为有笔大账——“总书记提出推动建设产业‘四地’,给青海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哪一个都连着祁连的绿水青山。今天整治到位,未来这碗‘生态饭’才捧得牢,吃得香。”


    这笔长远账、整体账,祁连的干部走到哪儿,算到哪儿。


    “群众最通情达理。把账算清了,道理也就讲透了。”何斌说。


    讲来讲去,到底啥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道理,也是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实道理。干部讲这理,群众服这理。”多杰说。


    “请示个事:这树到底能不能砍?”


    今年7月份,海晏县两位50多岁的农民,敲开海北州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清的办公室。


    两人想把自家栽在门口的两棵杨树砍了,又拿不准政策上允不允许。一合计,干脆找到生态环境局,彻底问个明白。


    “这搁过去,不可想象!”王清感慨。


    变化的不是一个两个。如今在海北州,每到湟鱼洄游的季节,牧民骑马过河,生怕踏伤湟鱼,宁愿远远绕路,寻桥再过。


    “今天,青海上下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信心更坚定,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更牢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成员、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一级巡视员吴秀丽感慨。


    “最大的变化还是观念。甩掉了思想包袱,下决心转型发展走新路。”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成员、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司长邓国平说。


    数字说话——


    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3个国家公园已设立或正在创建,昆仑山国家公园在开展创建前期工作。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为42%,生态管护员总数已达14.5万名。


    生态立省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步履坚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


    看水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看湿地: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稳居全国首位;


    看林草:这十年间,全省森林覆盖率从5.2%增至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


    看“气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95%。


    …………


    今日青海,真正大美。


    大美青海,美在景致,也美在脑筋,美在人心。


    (八)高质量发展之路畅通人心


    从“懵了”到“醒了”“悟了”。以人民为中心,产业“四地”金钥匙,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走在木里,大地上两条醒目的轨迹,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一条,运煤专用铁路,再不闻车轮与钢轨的撞击;


    一条,复归清澈的大通河,浩浩汤汤、奔腾不息。


    前些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海西、海北等资源依赖型州县矿权大量退出,地区生产总值一度“断崖式下滑”。2020年以来的木里矿区整治,更是宣告老路不通。


    下一步怎么走?当地人一时间“懵了”。


    短视带来的阵痛,着实挺疼——


    草场换补偿,聚乎更村牧民罗加“发了笔横财”,40万。没想到,开矿造成粉尘污染,羊羔大批病死,“每年少收入小10万,不划算!”


    “横财”变“横祸”,罗加醒过闷儿来:“现在给我金子也不换,好生态才是咱牧民丢不了的金饭碗……”


    木里非法采煤问题“猛击一掌”,当地干部也“醒了”。


    “生态优先是关系发展观、政绩观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海西州委书记王定邦说,“海西是支撑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全省资源开发重点地区,必须统筹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痛定思痛,知耻后勇。


    今年上半年,海西州12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全部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一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之首。


    从盗采滥挖的“深坑”里突围,靠什么?


    海西人说,关键还是“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带来新发展局面。”


    “做决策、上项目,首先把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置条件”。这两年,海西州目标责任考核中,生态文明指标所占权重,从5%提高到了26%。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海各级党委政府,从内心里“悟了”。


    以前遍地找矿,现在找的是风和光。海西州柴达木沙漠基地、海南州戈壁基地,纳入国家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新能源发展布局,第一批109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建设,规模占到全国的11.2%。走新路,增了绿色,添了“风光”。


    “禁牧封育、以草定畜,不得已减少牛羊存量、谋求品质增量,没想到赶上了有机畜牧业的东风!”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海北州祁连县副县长、农牧局局长祁才让信心大增:全县90%以上草场获得有机认证,26万头(只)牲畜挂上了“有机身份证”,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发什么,保护什么?如何扬长,怎样避短?对约九成国土都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的青海来说,深长嘱托,竖起最醒目的路标。


    路径清晰,抵达目标,还得有充沛动力。


    盐湖人找到答案:创新。


    烈日下的察尔汗盐湖,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采收车间里,采盐船老船长贺连福惬意地坐在办公室,盯着电子屏:新近上线的数字化工厂系统,让远程操控无人化采船成为现实。


    “过去日晒风吹满嘴咸,如今找到了工程师的感觉……”老贺说。


    海西不光有煤,盐湖也“富钾天下”。资源富集,但禀赋一般,产能有限、回收率不高,长期“卡脖子”。


    聚焦钾肥主业,聚力自主创新,盐湖股份开发出全球最完备、第一流的生产工艺集成体系,钾资源综合回收率从不到30%提升到75%,国产钾肥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给粮食安全添上一块“压舱石”。


    “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每一滴卤水中。我们就是要狠抓循环利用,把每滴卤水‘吃干榨净’。”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副总经理钟定勇说。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四地”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青海的四把“金钥匙”。


    拿到“金钥匙”的盐湖人深思:距离“世界级”,到底有多远?


    察尔汗盐湖,5856平方公里矿床,并非只有“盐”,锂资源储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时,每立方米原料中,锂含量连100克都不到。


    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胜,亲历了盐湖产业从单一利用走向多元开发的探索历程。


    唯有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年均递增20%,先后拿下国家授权专利37项,“镁中取锂”的世界性难题终获突破,今年产量同比增长有望超四成,稳居国内前列。


    过去“锂屈词穷”,现在“锂直气壮”,张成胜咂摸出新滋味:“高质量发展、世界级产业,就得千方百计把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握在手中。”


    大盐湖做出大产业。2021年,青海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1亿元,同比增长46.2%。


    没有破茧成蝶,哪能振翅高飞?


    落实新发展理念,曾经弃风弃光、消纳不足的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尽享“风光”红利,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电力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90.93%,新能源占比61.82%,均为全国最高。


    今年7月,从三江源头到青海湖畔,从城市社区到农家牧乡,青海每一户企业、每一盏灯,点亮的都是绿电。连续第六年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丰沛绿电源源不断输送外省,让每个青海人对绿色低碳新生活,有了更多体悟。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从掠夺到共生,从冲突到相拥,人与自然彼此重塑。


    黄墙红顶小木屋,格桑花蓬蓬勃勃;远处山峦起伏,近旁油菜青稞。正逢周末,祁连县卓尔山下,“草帽哥山水农庄”一房难求。


    “草帽哥”大名马成祥。6年前,为给媳妇治病,生活一度跌入谷底。


    纳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又给找份护林员工作。靠着5万元精准扶贫免息贷款,搞起农家乐。卓尔山好风景,高原上农家饭,不时发个短视频,成了网红“草帽哥”。


    当初一间老房子,做到16间民宿,“前后投了200万元,今年就快回本了。”马成祥说。


    好山好水好养人。曾因生病瘦到80斤的女主人丁桂花,如今忙里忙外,撑起半边天。


    生产、生活、生态,在卓尔山下融合融洽。5.2万人口的祁连县,文旅从业人员1.2万,乡村旅游接待点120余家,2021年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青山绿水,长出生态红利。


    日子红火的“草帽哥”,想的不光自己。乡亲们想搞牧家乐,没经验,“草帽哥”出主意;缺资金,“我帮你垫上。”


    “卓尔山越来越美,客人肯定少不了。一起吃‘生态饭’,才有嚼头。”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2021年,青海全省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20%。牦牛、藏羊可追溯已覆盖39个县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突破1000个。


    走在复绿的木里矿区,罗加藏袍里终于敢穿白衬衣。


    如今的罗加重操旧业,畜起牛羊,入股村合作社。听说要建木里—江仓草原自然公园,罗加盘算多养几匹马,将来搞个生态马队,“带游客逛逛草原风光,看看换了模样的矿坑渣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绿色发展新路,畅通了高原人的心胸。


    过去一听“生态优先”,心里疙疙瘩瘩,“凉水里泡酥油”,化不开。


    如今站在“地球第三极”,600万“中华水塔”守护人,敞亮坚定有劲。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新时代新征程,这碗“生态饭”的味道,一天比一天醇厚;青海各族儿女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青山不语,大河奔流。


    大通河的方向是黄河,黄河的方向是大海。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光辉彼岸,美丽中国,一往无前。

    2022-09-29
  • 广东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0年翻5倍 “双碳”新机遇 “风光”向未来

    广东向“新”力


    走进阳江阳西县织篢农场,一排排光伏面板正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面板下种植着火龙果树,还有几只羊在悠闲地吃草。


    位于织篢农场的光伏电站是广东能源集团开发的第一个地面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新型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东部地区因长期土地资源紧张而导致的项目选址问题,还通过利用光伏板下面的土地种植蔬果、饲养家禽等,形成上有光伏、下有农业种植养殖的立体模式。自2016年并网至今,该电站已实现累计上网电量5.7亿千瓦时。


    “此前,光伏项目多是屋顶光伏,装机容量不大,基本只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广东能源集团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开发总监朱小文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工建设大学城光伏发电项目开始,能源集团拉开了广东省内规模化开发建设运营光伏电站的序幕,10多年来,朱小文见证了从分散式光伏项目到大型集中地面电站,再到现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各种综合型电站,光伏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越,迈过了平价上网门槛,在广东实现了“遍地开花”。如今,开发公司在广东省内的光伏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约2GW。


    光伏的发展是这10年来绿色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体现。在当下的广东,从沿海到山区,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风机、一座座水电站,正源源不断地送出清洁电力。


    技术突破


    绿色能源迈过平价“山峰”


    “我见证了大学城项目第一块光伏板安装。当时单瓦建设成本高达25元/Wp,光伏组件采用了当时主流的72P多晶硅单面发电组件,组件转化效率只有14.4%。”朱小文回忆起2010年刚开始开发建设光伏项目时的场景。


    粤电广州大学城光伏发电项目是国家第一批的金太阳示范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如今已成为历史名词,这是国家2009年开始实施的政策,纳入该项目后,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在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大力推动了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


    “开始是靠补贴驱动,然后每年逐渐退补,企业的动力是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厂家间你追我赶,技术一直在进步。”中国能建科技处副处长王小博告诉记者,随着光伏产业链搭建,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技术创新也百花齐放。到2019年,电池技术刷新了效率纪录,组件功率大幅提升,光伏产业得以走上平价之路。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光伏每度电成本已降到10年前的30%以下。”王小博介绍,2019年起,越来越多光伏平价项目开工,光伏已走完了平价前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光伏,陆上风电也摆脱了补贴限制,光热、储能、氢能等虽短期内不具备经济性,但也逐渐步入了降本的快车道。我国提出,2030年将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新增装机预期较“十三五”期间增长5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番,持续提升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追风逐日,绿色已经逐渐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10年广东可再生能源装机仅有659.2万千瓦,而截至2020年底已达到了3298万千瓦,10年时间翻了5倍。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十四五”时期,广东还将以更大力度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


    “过去10年,光伏发电技术和成本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中国已牢牢占据龙头地位,且未来成本还将持续下降。站在碳中和角度看,到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需达到1500—2000GW,才能对全球能源转型形成有效支撑。”隆基绿能中国区总裁刘玉玺认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光伏将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之一,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产业变革


    传统行业实现绿色“转身”


    石化行业是我国高耗能高排放典型行业之一,碳减排对于石化行业来说是一项现实且紧迫的任务。广州石化建厂40多年来,曾备受“谈石化色变”困扰,“让石化企业搬出城市”的声音也不断出现。


    搬迁只是在转移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实现绿色转型。广州石化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在中石化全国所有工厂首家实现动力锅炉“超洁净排放”,热电站全部锅炉燃煤机组烟气排放指标领先全国,做到“烧煤跟烧天然气一样干净”,成为地方和行业的一个标杆。


    “现在,在厂区观测池,放养在排放水中的锦鲤生长良好,而且还吸引了鸟类来这里栖息。”广州石化水务部操作员吴文越说。“大烟囱已经很多年不冒烟了,空气里也没有异味了。”住在广州石化厂区附近的“老黄埔”孙奶奶也对周围的变化感受颇深。


    广州石化还打造了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高纯氢生产基地,年产量为1500吨。自2020年底投产以来,已经累计为1300多辆管束车充装高纯氢,助力广东氢能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能源如同新血液注入,推动产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绿色变革。


    9月6日,湛江东海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正式投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投产的首套装置采用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


    这是巴斯夫减碳行动的重要举措。去年6月,巴斯夫与华润集团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了广东省首笔可再生能源交易,交易量达245万千瓦时;今年3月,巴斯夫又与国家电投签订了为期25年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框架协议;5月,巴斯夫与博枫在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交易规则下,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固定价格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协议,这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市场上首个固定价格的长期交易协议。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新一体化基地负责人及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汉平说,巴斯夫致力于将湛江一体化基地打造成为可持续生产的典范,“公司提出了到2025年为整个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目标,这是巴斯夫实现气候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也将为中国碳减排目标作贡献”。


    配套完善


    “双碳”风起催生新业态


    “双碳”目标的提出,让绿色能源再次迎来跨越式发展。


    如今,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启动全国碳市场……“双碳”目标提出两年来,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双碳”是压力,也是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认为:“‘双碳’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新一轮产业变革,把握了‘双碳’机遇就把握了下一步的发展权。”


    围绕“双碳”目标,广东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去年12月,广东明确到2035年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今年印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实施意见,提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此后,能源等细分领域实施方案也相继出台,逐步构建的“1+n”政策体系,为广东产业的绿色发展勾勒出新框架。在这一框架中,绿色能源正成为构建新业态的媒介。


    从阳江市阳西青洲岛海洋牧场的人工鱼礁区向远处望,会看到大片风车耸立,风电场在蔚蓝的海面上蔚为壮观。“海洋牧场与风电融合发展是一大特色。”阳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学光介绍,青洲岛海洋牧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风电的促进作用,“风机的基础墩相当于人工鱼礁,会附着贝类,吸引鱼类,同时风电也能就近供应海洋牧场所需用电”。根据规划,青洲岛海洋牧场内的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达378.8平方千米,经过近年建设,风电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贝类、鱼类。


    在茂名,绿色能源也与生态文明建设碰撞出火花。在露天矿整治中,当地将曾经的北排土场改造成茂名首个地面光伏电站。这个广东粤电茂名露天矿“林光互补”项目,土地上方空间建设光伏,下方种植花卉、苗圃,每年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0321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3.93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1.21万吨。


    不断完善的配套制度,为绿色发展描绘更大的想象空间。


    “因前期设备采购、厂房装修、生产备料等原因,产生了较多进项税额。”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业氢能”)财务负责人王盼介绍,近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资金压力一度较大。


    今年5月,攀业氢能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约76万元。“退税款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王盼说,氢能产业链技术含量高、投入大、产出慢,“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及时落地,能显著减轻氢能源企业负担,还为上下游产业发展增添信心”。


    碳交易市场也正为绿色发展增添活力。在湛江廉江的高桥红树林保护区,沿岸大片红树林被风吹动枝桠犹如翻涌的绿色海浪。依托红树林,当地正探索新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去年4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评审,保护区范围内2015—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被注册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


    随着碳标签、绿色金融等更多配套制度完善,以低碳为目标的新业态正源源不断出现,“双碳”风起,“绿色血液”涌流,广东正向更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对话同行者


    绿色转型倒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毫无疑问,能源革命必将推动产业变革。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传统行业同样需要找到转型路径。本报记者对话达能饮用水和饮料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庞雅克、立白科技集团总裁陈泽滨,看传统企业如何看待绿色转型。


    庞雅克认为,绿色转型可以推动企业效率提高、减污降碳,最终都将推动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方面共赢,从而促使企业获得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长期发展。陈泽斌指出,“双碳”会倒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带来更强竞争优势和更多机会,绿色创新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要素之一。


    记者:作为传统企业,如何应对绿色转型?


    庞雅克:作为饮料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致力于降低自身经营对环境带来影响,包括减少能源消耗、水消耗等,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为了地球的健康,也是为了减少环境问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我们很高兴能通过推动一系列绿色运营,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2019年,达能全球已率先实现碳达峰,并承诺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今年,达能中国饮料武汉和邛崃工厂已经率先实现碳中和。明年,我们将实现所有脉动的生产工厂碳中和。


    陈泽斌:立白科技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战略,现已形成原料、配方、技术、制造、产品上下游绿色全产业链,坚持绿色可持续是立白科技集团一直以来坚守的方向。立白科技集团积极将绿色健康理念融入研发、采购、制造、运输、营销、售后等价值链各环节,以研发为创新驱动,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原料、绿色配方、绿色技术、绿色制造、绿色产品,推动中国日化行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


    记者:如何看待绿色转型压力?


    庞雅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承诺。作为企业,我们当然关心效益。但长远来看,消费者无疑会选择对环境负责任的企业的产品。


    在我们看来,发展绿色生产和运营,提高效率、减污降碳,最终都将推动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方面共赢,从而促使达能获得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陈泽斌:绿色转型的确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大绿色创新投入,不断升级自身的绿色创新技术,这些年已经累计投入近2亿元用于各工厂建设、环保设施升级和节能减排项目改造,确保各类能耗和排污远远低于行业或国家标准。但是这些创新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更多的商业机会。正因为坚持绿色转型投入,立白科技集团取得显著发展,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洗洁精、洗衣粉、洗衣凝珠市场份额占据第一,经营成本大大降低。我们努力提供给消费者更优质的绿色、健康、安全的洗涤产品,希望带动行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给消费者带来绿色生活。


    记者:如何在生产流程上进行绿色转型?


    庞雅克:在绿色生产方面,达能中国饮料积极推广节能、节水、碳减排项目,使用环保包装材料,推行废物零填埋。还有通过提升膜处理制水效率、中水回收利用、提高清洁系统效率等举措,降低产品水耗。此外,我们还将废水深度处理,达到相关水质标准后,提供给市政部门用于城市道路清洁和绿化灌溉。自2004年以来,脉动的单瓶水耗下降66%,总节约用水量近210万吨。


    在节能降耗方面,脉动工厂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了低模温吹瓶项目,节省了热能和高压气使用的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从而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


    陈泽斌:我们通过节能减排项目改造制造过程,绿色化率已经达到了62%。优选节能设备,对大功率装置进行变频改造,并优化原料磨粉设备,使整体电能消耗比之前降低10%以上;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水解、磺化、热空气发生器等工艺阶段的余热回收利用,减少蒸汽用量,有效控制热能流失,年节约标准煤超3000吨。


    广东“双碳”足迹


    2021年4月25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


    2021年12月17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广东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022年6月24日


    《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10%左右。


    2022年7月25日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54%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2022-09-28
  • “渔光一体”亮相丰收节,“鱼、电、环保”三丰收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启幕。“渔光一体”、“智慧稻田”……各个展区处处体现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农博园“渔光一体”项目。成都通威渔光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四川德科智慧新能源、四川蜀电集团有限公司、通威股份三家企业联手打造的“渔光充储”一体项目。该项目以天府农博园为依托,积极探索“新能源+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围绕德科新能源数智能源创新技术、蜀电集团新能源产业转型和通威数字养殖技术,构建水产养殖全过程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远程化、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将对新津辖区内8000亩水面及成都周边更大范围水面的养殖起到直观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也为全国智能渔业和智能光伏、渔光储一体模式的运营提供解决方案,真正实现长久、可持续的“渔光一体”诗意浪漫。


    通威光伏系统,在白天光照良好的时候利用光伏发电,电能自发自用,剩余的电量通过电池储能系统进行存储;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将市电通过电池储能装置进行储存,在光照资源不足或者用电高峰时期将电能释放,减少对电网电能的消耗,解决光伏发电时效性缺陷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源网荷储一体化。


    据德科新能源公司产品总监介绍,这类“渔光一体”模式,在专业领域被称为“新型电力源网荷储智能微网”。源网荷储智能微网创造性地将光伏新能源发电、电网、储能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的崭新发展模式,不但推动我国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还大大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我国能源革命进程和智慧用能。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削峰填谷、稳定电网运行,提高电网运营效率和质量。这也是光伏目前要破解的一大核心问题。产业发展,政策先行,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多项新型储能政策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公布了储能技术路线图;《“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成为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核心指导方案。


    在农博园通威“渔光一体”项目中,为了充分发挥项目未来的示范作用,德科新能源自主研发了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实现光、储、充数据化一体管理。该平台采用智慧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养殖基地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行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据化能源画像,可有效监测基地电、水、燃气、蒸汽及压缩空气等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趋势分析,帮助养殖基地针对各种能源需求及用能情况、能源质量、产品能源单耗、各工序能耗、重大能耗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等进行各项分析,实现一屏统观、全面分析、一屏直管的高效管控模式,为能源管理和用能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节能潜力,也能为节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农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渔光一体”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形成一、二、三产完美融合的现代化智慧渔业示范园,实现多产业的互补发展。这是未来经济社会可能的产业融合模式,也是本届农民丰收节的展示亮点。

    2022-09-28
  • 怀远:“留足”空间 确保环保设施不落需求后面

    “把污水管网‘暗改明’,维护方便,监管更方便。”9月21日上午,记者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怀远经济开发区榴城园区,负责污水管网“暗改明”建设项目的河北二建蚌埠区分公司经理郑星指着规划图纸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就是将原先埋在地下的污水管用低架敷设方式“架”起来。过去,污水管网位于地下,因为“跑冒滴漏”、污水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被点名批评。


    “管廊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到企业分布,厂区产生的污水直接进管,从根本上实现雨污分流。”郑星介绍,工程新建管廊12公里,配建一体化提升泵站23座,可根据液位自动启停,并配有流量计和在线监测,可以实施远程监控。这样一来,厂区没有偷排漏排的渠道,还能杜绝管网老化渗漏导致的二次污染。目前,主要路段的管廊基础基本完工,管架完成总工程量的95%,消能井及泵站基础工程完成50%,预计11月底前投入运营使用。


    不光是堵住排污的“漏点”,能源消耗的“漏洞”也要堵住。正在建设的怀远县南国环保热电联产项目,在通过先进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热气长途运输带来的损耗。据项目副总经理吴延宏介绍,该项目采用的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效率较之普通机组高得多,而且“守”着园区,几乎直达企业,管道长途运输的热值损耗自然大为减少。项目达产后年供热量可达68万吨左右,发电量1亿度左右。“过去园区企业反映的热值不足、压力不够的问题,达产后都能迎刃而解。”他颇为自信地回答。


    补齐短板,怀远县近年来大力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采访中,怀远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潘复生告诉记者,榴城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热电联产等项目,能有效弥补开发区基础设施薄弱短板。与此同时,该县实施的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已建成16个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补齐了农村污水处理短板。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建设,则补齐了水质预警监测短板。


    事实上,怀远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也为今后留足了空间。正在建设的涡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万吨。达产后,一二三期项目的日处理污水能力共计达到8万吨。“目前涡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5万吨,为什么着急建设三期?”面对记者的提问,项目经理李朋回答:“9月底怀远县(涡南)污水处理厂关停,污水转移至涡北处理。更重要的是,园区还有几个大项目,比如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项目即将建成。污水处理厂这样的基础设施要未雨绸缪打好提前量,不能落在需求后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期工程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而且,项目还特地留出空间,一旦新的工业项目落地,增加针对工业污水治理的专用设备时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截至9月18日,怀远县大气PM2.5平均浓度降至36.7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8%;空气优良天数198天,占比达75.9%;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靳瑾)

    2022-09-27
  • 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召开 张韶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26日,自治区在乌海市召开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督导突出问题整改,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自治区副主席张韶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及“三个城区”“六个园区”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要从落实党内政治要件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决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战”“协同战”。要找准矿区、园区、城区特别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业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差距和短板,精准施策、系统治理,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要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考核评估,着力构建联防联控联治新格局。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督导了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2022-09-27
  • 新华全媒+丨重庆:废弃隧道变身便民菜市场

    “茄子、黄瓜,便宜卖啰!”早上七八点,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映山红公交车站附近的一条废弃铁路隧道热闹起来。


    这条隧道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曾是重庆特钢厂运输钢材专线铁路的隧道。去年,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区大河沟菜市场拆旧建新,新菜市场建成前,这条废弃隧道被改建成临时菜市场,方便了周边4000余户居民买菜,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洞子菜市”。





    9月25日,居民走进“洞子菜市”采购。新华社记者周思宇摄


    “原来的菜市场真是脏乱差,违建摊位多、卖菜噪音大,到了汛期还会被淹,我们经常去抢险。”和平山社区党委书记周光宁说,“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将原菜市场拆除本是一件好事,但拆旧建新过程中,居民们去哪里买菜又成了问题。”


    辖区内腿脚不方便的居民林秀贞曾经很发愁:“如果菜市场修到山上,我爬不上去,自己可能就没法买菜了。”


    召开居民会议征求意见后,社区将临时菜市场选在离原菜市场50米远的废弃铁路隧道里。去年3月,街道出资数万元改建了“洞子菜市”,包括搭建摊位、安装照明电路、制作指示牌等,还聘请专人负责保洁。


    如今,“洞子菜市”售卖的肉类、水产、蔬果等农副食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亲民。退休居民杜婆婆天天早上来买菜,称赞“洞子菜市”“干净又安逸、菜吃着也放心”。


    摊主也觉得“洞子菜市”经济实惠。经营水产生意的摊主熊朝学说,摊位费每月150元,是原来菜市场的三分之一,而且洞子保鲜效果更好,鲜货能比以前多放两天。


    “二哥,你说上次称的不够吃,我再送你点!”熊朝学一边笑着和回头客打招呼,一边麻利地称重打包。他和妻子1989年从重庆合川来到这里卖水产品,已经开了30多年的夫妻店。有些老朋友不买水产时,也喜欢到他的摊位上“摆龙门阵”,聊会儿家常。


    一年多来,老百姓习惯了到“洞子菜市”买菜,而山上的新菜市场也已经建好。常来买菜的居民和菜市场摊主,现在最关心这个临时菜市场能否继续保留。他们说,“洞子菜市”在山下,老年人买菜不用爬坡上坎,而且摊位费也比较便宜。


    周光宁表示,社区会充分考虑老百姓对“洞子菜市”的需求,争取把它保留下来。街道办和社区今后将结合老旧小区城市更新项目,尽可能将这条隧道纳入规划,打造更规范的“洞子菜市”。

    2022-09-26
  • 守护碧海蓝天:环境质量新提升 管护效能新跨越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十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国控入海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25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24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约17.6个百分点,达到81.3%。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水鸟翱翔海河消失的蛏子又回来了


    天津12条入海河流四年全部消除劣Ⅴ类


    天津市滨海新区河长办的工作人员马桂森在今年春天一次巡河时,看到了一幕让他欢欣鼓舞的景象:子牙新河上,一群白色的大天鹅在水上嬉戏。这种景象,他已经有很多年都没看到过了。天鹅属于冬候鸟,每年的三、四月份,都会成群结队地从南往北飞。能被天鹅选中作为觅食歇脚的地方,证明了河流生态的良好。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全市区域内共有12条河流汇入渤海,子牙新河就是其中之一。绿树林立、碧波荡漾、水鸟成群,这几年,马桂森每一年巡河都能看到子牙新河又有了新变化。“最直观的就是水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马桂森说,这几年,他常常在河里看到野鸭子、白鹤、灰鹤等水鸟,在入海口的滩涂上,还能看到小螃蟹和蛏子,数量也越来越多。


    蛏子这种生物,原本是渤海入海口最常见的物种,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在天津的入海口却几乎绝了迹。这主要是因为蛏子对水质要求很高,渤海近海海域的水质恶化,让蛏子无法在此生存。


    渤海近海海域的污染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入海河流。马桂森告诉记者,过去,河岸边有很多小工厂,污水没有达标就直排入河,再加上农业和生活污水,让子牙新河等很多入海河流的水变得很脏,走近还能闻到一股刺鼻味道。


    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入海河流的污染对渤海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2017年,天津市12条入渤海河流全部为劣V类水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直指主要问题:“河道生态流量严重不足,活水少、污水多”。河海污染,成为天津生态环境的一大痛点。


    2018年,天津市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出台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抓住入海河流和入海排口两道关键“闸口”,12条入海河流“一河一策”,1035个入海排污口全面排查,“一口一策”,开始对水污染进行全面治理。


    天津市水务局河湖保护处处长王洪玮介绍,为了控源截污,天津市近年来共建成截污管网443公里,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00座;通过生态补水、建设湿地,修护河湖水生态;同时设置了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湖长共5830名,把河湖生态管护的责任落实到人。


    通过治理,成效显著。2020年天津全市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5%,实现了劣Ⅴ类水质的首次“清零”。到2021年年底,12条入渤海河流水质全部消除劣Ⅴ类,总体达到Ⅳ类水体标准。531.87公顷的滨海湿地得到修复,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0.4%,比2017年提高53.8个百分点。


    水鸟在海河翱翔,消失的蛏子又回来了,临港盐碱地变成生态湿地公园……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党委书记刘志利说,在太平镇住了这么多年,眼见这镇上的水系一年一年活起来了,日子舒畅多了。


    海水越来越清澈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万宁小海三年清退养殖池塘8000多亩


    海南省万宁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临南海。城市东边有一处和南海相通的潟湖海湾,当地人管这里叫“小海”。


    港北对虾、后安鲻鱼、和乐蟹……这些都是小海的特产。万宁市万城镇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夏波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岸边向海里看,水很透亮,里面的一群群小鱼、虾、螃蟹都看得清清楚楚。来这里骑行和赶海的人也很多。


    然而,就在前几年,小海还是另一番面貌。“河道淤堵,水是黑的。光脚下水,皮肤还会发红发痒。”据夏波回忆,过去,小海周边有大量围海造塘养殖,光小海港北通道就密密麻麻挤满了上万口渔排网箱,把小海和南海海水交换的通道堵了个严严实实。周边村子的生活污水以及养殖的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流进小海里,导致小海水质严重恶化,2015年的时候,小海的海水水质已经低至劣Ⅳ类。


    为了治理小海,万宁市从2019年开始“退塘还海”,周家庄村成为第一批退塘的村镇。起初,很多村民也不理解。“退了塘,没了收入,生活咋办?”面对村民的疑问,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少鱼虾对水质要求高,现在海水进不来,水量变小,水质也越来越差,产量受影响是必然的。是牺牲环境换一点微薄收入,还是退塘退排赚生态收益?这笔账大伙还算不清楚?”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最终,周家庄村60户家庭共退塘741亩。之后,其他村庄也陆续开始退塘,截至目前,万宁市已清退小海周边的养殖池塘8000多亩、养殖渔排2万多口。


    “小海里的鱼变多了!一些多年未见的鱼又回来了。”这是周家庄村村民林景飞在退塘之后的最大感受。现在,林景飞改养殖为出海捕鱼,去年一年,他的收入比之前增加了几万元。小海的环境变好了,不少村民还在家门口发展起休闲渔业,开起了民宿,吃上“生态饭”。


    退塘只是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改善小海环境,万宁市在小海周边实施了红树林种植等生态整治工程。2020年12月,万宁市在周家庄村开建600亩红树林示范段,之后,种植范围逐步扩大。截至今年上半年,万宁市已在小海边种下了约2700亩红树林。夏波说:“小海红树林种植工程实施后,海水变得清澈了。今年植树节我们村还组织了椰子树栽种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认领管理,及时跟踪后期养护,提高了成活率。治理前后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退塘还海、红树林种植以及生活污水治理等其他相关生态修复措施,如今,小海的水质逐年提升。根据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常规监督测结果,万宁小海春季水质为Ⅰ类。


    珍稀鸟类是这里的“常客”优质水产种苗在此培育


    漳江口红树林日益接近“黄金比例”


    从空中俯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郁郁青青”。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和“海洋绿肺”,在沿海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年来,保护区持续保护培育红树林,守护碧海蓝天。


    “你看,这几张是我们一个干部刚刚拍到的,这些珍稀鸟类,如今已是这里的‘常客’。”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秋阳点开手机介绍,“鸟类是非常有灵性的,它们常来这里,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片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正持续提升。”


    环境改善的背后,是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林伟山是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的科长,每天早上一上班,他都打开监控大屏幕,一遍一遍查看保护区内红树林的实时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马上放飞无人机勘查或指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


    “监测巡护的重点就是防止病虫害和人为干扰对红树林的破坏。”林伟山介绍,“目前,保护区已建立海上联合巡护,陆地分片区管护,空中无人机、视频监控重点防控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管护体系。”


    白骨壤是漳江口红树林的五大品种之一,因树皮呈灰白色而得名。它根系十分发达,非常耐水耐盐,生长在离海水最近的地方,在防风固沙、巩固海岸线附近的水土上发挥着前锋作用。但因其果实富含蛋白质,特别受各类病虫的青睐,为此,守护好白骨壤,一度成为了保护区的重要任务。


    “每年6至10月病虫害爆发期到来之前,我们要提前部署,增加巡逻频率,一旦发现病虫害就及时采取措施。”林伟山说,保护区多年来一直和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密切合作,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研究。通过精心保护,十年来,漳江口红树林总面积多了近1500亩。


    不过,红树林在海域分布的占比并非越高越好。经过多年研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黄冠闽发现,要让红树林最大程度发挥“海洋绿肺”功用,水域、滩涂、红树林三者的比例最好是3∶3∶4或4∶4∶3。如何保持这个科学比例呢?答案是科学规划和管控。


    “比如红树林生长过于茂盛,会堵塞到潮沟,对海水的净化功能减弱,我们就要做一些适当人为干预。”黄冠闽说,目前,红树林在漳江口海域分布占比大约是六分之一,正在朝着“黄金比例”目标稳步推进,生态功效也日益显现。水质从十年前的劣Ⅳ类变为如今“国控”指标稳定在Ⅲ类。


    当然,要全面发挥好红树林的功效,仅靠保护区一家不行。为此,云霄县成立以县公安局、海防大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巡查工作队,强化对违规违法用海行为的巡查执法。同时,将保护区周边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以及保护区内海漂垃圾清理纳入全市统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秋阳欣喜地看到,十年来,一批产自红树林周边的海鲜鱼类,价格比其他地区翻了近一倍。因为环境的改善,如今红树林所在的云霄县东厦镇,已自发聚集了一批优质水产资源种子培育公司,十年前难得一见的优质种苗行销全国、出口国外。

    2022-09-26

  • 首 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