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按下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加速键”

    日前,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了解到,今明两年呼和浩特将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充电桩10000个,以满足市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出租车协会透露,今年年底全市将有1360辆出租车面临报废更新,首先将在公车公营出租车公司推广新能源车。未来,呼和浩特市出租车也将以新能源车为主要车型。


    呼和浩特推广应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是自治区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应用场景不足,主要还是依靠发电卖电,在已并网新能源装机中,近90%为保障性并网项目,其余为外送项目,不仅电网消纳和调度运行承受较大压力,同时在牵引和带动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作用不够。


    为加快新能源多元化场景应用,推进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建设,促进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近日,自治区能源局发布2022年版源网荷储一体化、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及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这六类市场化并网消纳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并迅速启动项目申报工作,内蒙古高比例消纳新能源按下“加速键”。


    按照申报要求,源网荷储一体化、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及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这三类市场化并网消纳新能源项目要满足“必须为同一个主体、必须具备调峰能力、必须明确消纳条件”这三点要求。


    工业园区绿色供电、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及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三类市场化并网消纳新能源项目申报需严格执行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新增负荷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并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准(备案)文件;燃煤电厂需未列入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关停的范围内;其能耗、排放等相关指标达到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要求。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项目以对应发电集团作为申报主体,整合区域内新增调节空间,集中布局新能源。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原则上由新增负荷作为申报主体。同时,新能源项目场址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


    按照规划,内蒙古将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的项目纳入自治区2022年市场化并网消纳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记者康丽娜)

    2022-08-23
  • 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8月22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蒙古专场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过万亿元到2021年跨过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从4.2万元增加到8.5万元,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首要战略定位,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表示。


    十年来,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累计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


    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十年间单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居全国前列。


    2021年,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16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年来,内蒙古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电力总装机达到1.56亿千瓦,外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外送电量连续17年领跑全国,累计生产煤炭98.9亿吨、外运59.3亿吨,发电4.9万亿千瓦时、外送1.8万亿千瓦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煤电、煤化工基地。新能源装机达到56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1/3,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91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稀土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


    内蒙古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一手抓保供、一手抓保护,一手稳定能源供给、一手推进能源革命。外运煤炭、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去年完成了18个省份的煤炭保供任务,今年上半年外调煤炭同比增长23%,外送电力同比增长10%。


    内蒙古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同步调整。“十四五”期间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近1.5亿千瓦,一体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规划建设风、光、氢、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拉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


    内蒙古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打造形成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羊、肉牛、马铃薯、葵花籽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700亿斤。草食牲畜存栏突破7000万头只,羊肉、牛肉、牛奶、羊绒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1/10、1/5、1/2。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十年来,内蒙古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区域协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区铁路运营里程从9400多公里增加到近1.5万公里,新增公路里程4.9万公里,与周边8省份的高等级公路全面打通,民用机场由15个增加到43个。对外开放口岸由12个增至20个,过境中欧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2021年的6100多列,始发中欧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2021年的300多列。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年来,内蒙古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0%。


    老百姓“钱袋子”更鼓。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8.7万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终高于经济增幅,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1.9倍,农牧民收入增长了2.4倍。


    公共服务更优。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等达到90%以上,建成了五级医疗卫生体系,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6.4万户、危房改造116.65万户,配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万套。


    民生“保障网”更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228万人增加到16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967.7万人增长到2192.2万人,连年提高养老金、医保补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区养老机构床位从13.58万张增加到21.33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614个增长到1165个。


    “新征程上,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书写好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孙绍骋表示。

    2022-08-23
  •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今日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希望大家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也人人可为。近日,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市民通过绿色骑行、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行为,可获得相应积分奖励。小小“碳账本”,激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更多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碧水逶迤,青山相向,抬头能望见蓝天白云、飞鸟盘旋,出门能看到绿草茵茵、林木繁盛,这般的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凝聚着人们对良好生态的共同追求,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从节约用纸,到按需点餐,从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到外出自带购物袋,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在点滴之间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贵在行动,重在坚持。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就一定能早日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2022-08-22
  •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十年,总书记这样勉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

    “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这十年,在赴各地考察调研时,在一次次重要会议上,总书记多次勉励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广大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着力实现绿色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走进湖北宜昌市猇亭区长江边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只见绿化带郁郁葱葱,在距离长江1公里之外的高温硅橡胶车间内,全自动无人生产线正有序运行。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察看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以及码头复绿情况。总书记强调:“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封堵沿江排污口,拆除、搬迁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32套化工生产装置,腾退出来的岸线植树复绿800多亩。”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说。2018年以来,兴发集团投资数十亿元,推进工艺改进和环保提升,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兴发集团加快产业绿色转型,6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去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的国控断面比例达97.1%。沿江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5.1%提高到46.6%。

    甘肃张掖市祁连山北麓的中农发山丹马场,水草丰美、骏马奔腾。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考察。总书记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退牧还草、禁牧休牧等制度,草原生态持续向好。”中农发山丹马场董事长张日明说,几年来,马场实施重点生态项目13项,改良退化草原近27万亩,植被覆盖度已达97.6%。去年,马场取得了建场以来的最好业绩,净利润达8760多万元,同比增长近70%。

    这十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化为广大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白滩绿水的盐田一望无际。“采盐船都开足马力,昼夜运转。”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采收车间副主任逯玉章说。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察尔汗盐湖考察。总书记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我们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在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等重点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贠红卫说。

    目前,青海盐湖工业公司的钾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到75%,全球领先,延伸发展出20多种产品,做到了对盐湖的每一滴卤水都充分利用,实现了全产业链综合开发。

    车行盐田堤岸,一边是碧绿的卤池,一边是湛蓝的湖面——这番奇观,来自昆仑山北麓漫流下来的河水。为了保护采区,当地在盐田外筑起大堤、疏导河道,漫流的水系汇成了生态湿地。

    “这几年眼看着芦苇丛生,水里鱼儿成群,天上鸟儿结队。”盐湖职工、摄影爱好者祁文福边展示自己的作品边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十年,我国着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旧电视组成壮观的展示墙,旧汽车首尾相连……记者在湖北武汉市格林美城市矿山低碳产业园看到,曾经的生产车间变成博物馆,随处可见各种废旧产品改造成的艺术装置。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从事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利用的格林美高新技术公司武汉分公司考察,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转型方向,我们把回收来的宝贵资源加以利用,走向更高级的绿色制造。”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格林美连续5年将企业利润的80%投入科技研发,由简单拆解向深度循环、精细化循环延伸。格林美自主研发“浓度梯度超高镍核壳三元前驱体材料”,拿下国际头部电池生产企业订单,所需的稀有金属镍和钴均从废料中提取而来。

    “9年来,格林美年产值翻了近10倍,废物年处理量翻了12.5倍。已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许开华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约26%,废钢、废纸利用量分别达到约2.6亿吨、549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450万吨。

    “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一幅标语引人注目。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赣州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金力永磁。总书记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肯定,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金力永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致力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3年投入研发资金达3.28亿元。

    “我们坚持人才引领,强化试验和研发投入,掌握了晶界渗透技术等自有技术体系及专利体系。”金力永磁研发项目副总监毛琮尧介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等领域。

    金力永磁加大安全生产及环保方面的投入,去年同比增加46.8%。“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公司董事长蔡报贵说。

    近几年,赣州稀土产业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开发高价值产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廖伍平介绍,研究院正在研究新一代绿色开采技术和自动化装备,升级完善原地浸矿技术,确保采矿效率和环保效果一体提升。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广大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助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郊,敕勒川绿草如茵。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制定治理方案,应用乡土植物品种,采用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方式,使得敕勒川草原生态持续改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再现。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来到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企业驯化培育了这么多种耐寒耐旱的草种,而且已经得到初步推广,改善了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总书记印象十分深刻,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蒙草生态专注走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加大特色种业科研、应用投入,精准修复近3000万亩草原、矿山、荒漠等。

    据介绍,蒙草生态已建成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18个适合不同地理、生态条件的种业研究院,收集种质资源4.8万份。公司建立了特色草种智能化导航系统,在内蒙古每0.5平方公里量化一个坐标点,采集点上的水、土、微生物成分以及气象等信息,精准定制生态修复方案。

    蒙草生态打造种质资源“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引种驯化200多种乡土植物,应用于生态修复。内蒙古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敕勒川草原等重新焕发生机。

    “在总书记的勉励下,蒙草生态找到了符合自然规律、国情地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将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召明说。

    大批企业踊跃参与、攻坚克难,我国科学绿化、高质量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到2020年底,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已达56.1%。

    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中国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在绿水青山越来越美的同时,金山银山也越做越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022-08-22
  • 南方高温持续气象干旱发展 北方降雨短暂减弱

    未来一周,四川盆地、江汉、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局地可超过40℃,上海徐家汇和南昌可能打破连续高温日数纪录,需关注高温干旱的不利影响。降水方面,今明天(8月19日至20日),北方降水减少减弱。后天开始,华北等地又有较强降水发展。


    长江中下游等地高温持续气象干旱发展


    18日,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还在持续,四川东部、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和南部、湖南中北部、浙江中部等地达到40~43℃。重庆沙坪坝站连续40℃以上日数已达11天,杭州连续高温日数已达30天,均在不断刷新纪录。


    未来三天,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


    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陕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南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大部、四川中东部、重庆、贵州东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将有35~39℃,其中,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大部、湖北西部和东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部、浙江中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城市中,除了杭州等地还将不断创出连续高温日数新纪录外,上海徐家汇和南昌截至昨天连续高温日数已达19天,未来也将挑战连续22天的历史纪录。其中,上海徐家汇今年高温累计日数已经有45天,很可能打破2013年创下的全年高温日数纪录(47天)。


    气温高、降水少也导致长江流域的气象干旱不断发展,中旱及以上的面积已经超过100万平方公里,需注意关注高温干旱电力供应、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北方降雨短暂减少减弱后天起较强降水再度发展


    降水方面,昨天,华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监测显示,青海东北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部和东部、北京北部、天津、山东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


    今明天,北方降水减少减弱,东北等局地仍有暴雨。后天开始,华北等地又有较强降水发展。


    具体来看,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北部、山东半岛、江苏北部、广东南部沿海、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


    明天,西藏北部和西部、青海东北部、宁夏中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北部、广西南部沿海、广东西南部沿海、海南岛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


    后天,青海北部、宁夏东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山东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中东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中部、河北东部、山东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


    华北、东北等地近期降雨频繁,需注意防范较强降雨和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对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积涝等灾害的防御工作。

    2022-08-19
  • 主汛期尚未结束,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旱情——如何打好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罕见!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主汛期还未结束,长江流域就已出现旱情,洞庭湖、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截至8月17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0.29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37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803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2097平方公里。


    严峻!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截至8月17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供水受到影响。


    长江流域旱情呈现怎样的特点?此次干旱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长江流域旱情走势如何?怎么打好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降水历史同期最少


    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谈及此次旱情的特点,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告诉记者,一是降水历史同期最少,高温少雨日数多。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四五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流域大部地区高温日数超过20天,中下游地区超过30天,其中湖南局地连续少雨日超过40天。二是江河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持续走低。7月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至8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三峡、汉江丹江口重点水库来水分别偏少4成多、近7成。洞庭湖、鄱阳湖相继于8月4日、6日低于枯水位,分别为1971年、1951年以来最早。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面积较6月缩小3/4。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域位于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即4—9月。为何会出现严重干旱?刘志雨分析,通常情况下,7—8月长江上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为多雨区;而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不利于降雨,易发生夏伏旱。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持续拉尼娜事件影响,今年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出现多年同期少见的干旱形势。


    长江流域的旱情是否会持续?刘志雨回应,预计8月底前,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展望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来水仍可能继续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干旱情势可能进一步发展,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形势严峻。


    水库联合调度向旱区补水


    保障供水和灌溉用水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8月份以来,水利部门已调度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向中下游地区补水53亿立方米。


    “当前长江流域水稻等秋粮作物正处于灌溉需水关键期,为遏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下降趋势,确保沿线灌区和城镇取水,水利部决定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自8月16日12时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水库群、鄱阳湖赣抚信饶修‘五河’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计划补水14.8亿立方米。”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


    补水,首先得有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介绍,长江委于7月中下旬调度三峡水库适当抬高运行水位至150米左右,增加可用水量近23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长江中下游抗旱和电网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用水需求。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启动后,据初步测算,预计8月16日至21日期间,长江上游水库群将向下游补水8.3亿立方米。通过补水调度,可使长江中下游沙市、城陵矶、汉口、湖口站较不补水情况下抬高0.4至0.1米。


    6月下旬开始,江西省水利厅指导水库增加蓄水,至7月中旬,全省水库总蓄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多7%。“根据旱情发展态势,峡江水库、廖坊水库于8月9日提前近两个月进入非汛期管理,增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王纯透露,同时,因地制宜增加水源,7月以来,指导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利用外江外湖水位偏高的有利条件,引、提水1.5亿立方米,保障灌溉面积92万亩。此外,还对有关水库进行精细调度,保障灌溉用水需求。


    湖南则在5月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对防旱抗旱进行全面安排,汛前超额完成灌区、渠道改造,农村供水工程新修维护等任务,新增供水能力1.86亿立方米。“我们优化调度,坚持提前蓄、联合调、及时补,雨季结束前各类水利工程蓄水386.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多8%;干旱发生后,联合调度各类大中型水库,为70多座城镇、40多处大中型灌区累计补水16.78亿立方米,保障了近2000万人、900多万亩农作物用水需求。”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说。


    水调到旱区实属不易,旱区更要用好这些水。水利部指导督促地方抓住上游补水有利时机,精准对接每一个灌区、每一个城乡供水取水口,多引、多提、多调,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为秋粮丰收和城乡供水提供水源保障。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守住了农村饮水安全底线。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对于目前因旱临时饮水困难的30.9万人,通过延伸管网及新开辟水源较好保障了4.7万人的供水需求,通过拉水送水为19.9万人提供了饮用水,通过分时供水等措施基本满足了6.3万人饮水需求。经过积极应对,6省(市)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已灌溉农田1亿多亩,基本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有效控制农作物受灾面积,为全面夺取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立足抗长旱精准施策


    严防旱涝急转


    如果旱情真的如当前预报所言进一步发展的话,旱区供水安全怎么保证?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顾斌杰表示,水利部将立足抗长旱、抗大旱,按照“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的总要求,继续以“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饮水、保障秋粮作物灌溉用水”为目标,精准施策,编制保供水、保秋粮生产用水兜底方案。


    具体体现为,优化和规范用水秩序——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用水、生活与生产用水的关系,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大牲畜饮水和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精准调度水利工程——立足后期持续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情况,制定流域、区域水工程调度计划,并精准实施;精细做好水库群调度与取用水户衔接,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饮水和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尽快实施库库连通、库厂连通等工程,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施原水互济、清水互补工程和跨县区调水工程;山丘区要截潜流、引溪流,充分挖掘现有水源潜力。用好节水、调水、限水、送水、拉水等抗旱综合配套措施,提高抗旱能力。组织旱区水利系统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包工程、包片区,全力做好技术服务和协调指导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仍处于汛期,在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严防旱涝急转。“我们将始终保持防汛关键期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机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台风,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和会商研判部署,滚动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水工程有效防御江河洪水,突出抓好中小水库和淤地坝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顾斌杰说。(记者陈晨)

    2022-08-19
  • 雨花经开区:绿色是园区发展最美底色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摇篮。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都在大江大河冲积的广袤平原上崛起。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一个城市的萌芽、兴起、壮大、转型,都映照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在河水的流淌中变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雨花经开区奉为圭臬。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蜿蜒逶迤圭塘河畔,一座座智能现代化工厂掩映在清新绿意中。2020年,雨花经开区捧回“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荣誉,成为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工业园区。


    据统计,从2013年起,雨花经开区先后婉拒50多个项目;关停并转企业5家,转型18家;31家企业退出绿心区域,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在园区蓬勃兴起,生态立园的理念在园区越扎越深。


    扮靓青山绿水,才能做活园区经济。今年1—6月,雨花经开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实现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30%,高质量发展态势一年比一年好。


    绿色产业描摹发展底色


    产业是时代的产物,既享受时代的红利,也受困于时代的局限,雨花经开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2002年,雨花经开区刚成立时,长沙市“四区十园”的开发区建设格局已经成型。在园区竞相发展的特殊时期,雨花经开区就在思考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开始,雨花经开区命名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以环保产业和工程机械作为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其设想一是抢抓当时热门的环保产业,二是依托长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巨头,发展配套产业。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竞争力不强,雨花经开区招商引资选择余地不大,往往“捡到篮子都是菜”。设想中的工程机械配套产业,既难以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又无法达成相应的产业体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立足现状,瞄准未来,雨花经开区确立了因地制宜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在具体产业的抉择中,雨花经开区推动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淘汰小规模的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大力发展细分领域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形成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区。


    思想一变天地宽,方向一转无事难。


    很快,比亚迪来了,之后,晓光模具、中南智能、长步道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来了,园区逐渐摆脱往日的刻板印象,绿色产业从弱到强。迄今为止,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居全市省级园区第一。


    经过20年的努力,雨花经开区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光学、智能生物医疗(药)三大产业集群,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逐年提升。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98%以上,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9%左右。


    如果说,绿色产业描摹了雨花经开区的发展底色,那么,绿色智造则为园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走进雨花经开区,只见一条条智能生产线上,一双双灵活的机械手,取代大量人工操作,快速地生产出一个个智慧产品,从雨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彰显出“雨花智造”的实力。


    在科比特,近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就藏着4条防雷产品标准生产线、6条新能源电气产品标准生产线、2条光伏逆变器产品标准生产线,年产能逾亿元。


    晓光科技参与研发的“超高强度钢智能成型”技术突破1180兆帕最高强度,突破长期被国外垄断的间接热成型技术,成为全球第二、国内唯一攻克智能梯级热成型技术的公司。


    长步道自主研发的光刻机镜头、全球首创1.5亿像素镜头、全国首款超高清高端新媒体电影镜头实现量产并销售。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每五颗标准工业镜头就有一颗是“雨花造”。


    唐智科技研制的“城轨车辆走行部及轮轨在线监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已在长沙地铁5号线、6号线列车应用,为长沙地铁提供列车运行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和智慧运维服务。


    与此同时,雨花经开区为智造添“芯”,加快推动工业软件和智能机器人装备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制造服务化,不断向价值链、技术链、创新链高端迈进。


    从园区企业的基本面貌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云箭智能、先惠智能、华烨智能、长泰机器人、长泰智能、驰众机器人、唐智科技产值分别增长331%、256%、137%、60%、51%、44%、27%。


    绿色生态践行“两山”理念


    在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钊看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圭塘河的治理,就是雨花经开区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真实写照。


    圭塘河是雨花区的母亲河,于上世纪70年代依长沙市的绿肺——湖南省植物园修建而成的农田灌溉用水渠,系浏阳河一级支流,带给不少雨花居民美好的童年回忆。


    改革开放以来,圭塘河两岸加速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产业腾飞、人流聚集带来真金白银的同时,也给圭塘河留下沉重的包袱:污水横流、水体黑臭、鱼虾绝迹。


    根据长沙市环境部门2012年末至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圭塘河流域三个断面以及与浏阳河交汇处水质均出现劣Ⅴ类指标。2016年,圭塘河一度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面对圭塘河的低声残喘,看到居民的热切期盼,雨花经开区深知经济发展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要向绿色要财富,向绿色要发展。


    为改善园区环境,提升园区水环境质量,雨花经开区投入资金,以铁腕手段大力开展了圭塘河治理工作,实施海绵工程、生态治理等等一系列修复工程。


    沿岸违章建筑众多,直接拆除;


    工业企业污染严重,转退并举;


    污水乱排现象凸显,精准截污;


    地下管网设置欠佳,科学布局。


    雨花水质净化厂作为整治圭塘河的重要项目之一,雨花经开区扩建水厂,提升净化厂日处理能力,并将所有污水划归雨花水质净化厂纳污范围,污水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放至圭塘河,大部分作为生态景观用水利用,少量用于绿化灌溉。


    同时,雨花经开区在圭塘河沿岸(约3公里)栽种近水乔木和花卉,在水底种植挺水、沉水植物(芭蕉、菖蒲、苦草等)净化水质,新增绿地面积1600余亩,实现了城市与园区、园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


    除了治水、节水,限水、蓄水等系列工作逐步深入。经过几年修复,圭塘河水功能区水质目前基本稳定、达标,污水全部进入净化厂集中处理,配套净化厂稳定达标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空气质量指数(AQI)达优良天数占比逐年提升,今年达到86.89%,蓝天保卫战取得初步胜利。


    这背后,离不开园区建设的“大气污染监控平台”的贡献。如今,在园区涉气重点排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区域、人群密集等区域都可以看到,一个摄像头和两个方形“盒子”组成的仪器,就是雨花经开区的环保“千里眼”。


    据介绍,该平台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扬尘监控、污染源监控、视频监控、环保地理信息系统等于一体。工作人员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够实时监控园区内PM2.5、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指标,同时还能获取噪声值和扬尘值,有效数据捕获率优于98%。


    而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金饭碗”保护好利用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雨花经开区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为了一棵树,改了一条路。


    原来,同升街道古樟树社区长有一棵4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就位于原环保科技园道路工程线上。这可让工程项目部犯了难——移栽,古树枝繁叶茂,易地生长可能面临死亡风险;不移,道路工程建设计划又迫在眉睫。


    多番考虑后,园区最终决定原地保护古樟树,调整了道路规划,重新设计线路,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雨花经开区对“两山”理论的实践,让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一步步变成现实,提高了园区企业和居民的幸福指数,并进一步转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和资源基础。


    资源盘活产出最大效益


    作为一家省级园区,23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并不算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让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更高?


    笔者了解到,在雨花经开区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围绕片区主导功能、自然山水格局等,坚持1/7绿地、1/5商住用地、1/3工业用地的规划理念,构建“一轴、两带、两廊、五组团”的功能布局。


    对于绿地,雨花经开区更是倍加爱惜。园区范围内所有的绿地林地都被严格保护起来了,如清泉寺片区1200亩绿地与109亩水域、同升湖片区约2100亩绿地与600多亩水域等,均得到严格保护。


    绿地红线不能碰,为突破土地瓶颈,雨花经开区发展立足内涵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质量发展、节能发展“五大维度”,坚持向空间要土地,向创新要动力,以绿色为底色,以智能拼未来。


    2006年,雨花经开区试水建设初级形态的标准厂房——环科园创业中心;2007年成功引进东湖高新后,开启长沙标准厂房建设;2018年,又成功引进长沙屿,现入驻企业140多家,其Easy-office全生态办公模式领衔长沙新一代办公标准。


    而与之呼应的是,通过打造多层工业产房、腾笼换鸟推进旧厂房改造等,变“摊大饼”为“搭积木”。雨花经开区2020年度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位列省级园区排名第一,园区发展朝着内涵式、内核式、内延式阔步前进。


    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海波介绍,园区一直坚持向空中要生产力,向空中要效益,实现了设备上楼,集约发展,发展空间实现了立体化扩展,也撑高了园区发展质量的“天花板”。


    不止于此,“绿色园区”其他的一些指标中,雨花经开区也是多措并举,亮点频频。


    基础设施更绿色化。走进园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园区绿化覆盖率33%以上,且逐年提升;园区在营公交车全部为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无柴油等高污染车辆运营;园区新建公共建筑均按照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标准设计、建设。


    制造体系更绿色化。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抓手,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到2022年,雨花经开区共有32家企业完成了清洁审核,晓光模具、智水环境通过了省级绿色工厂认定,长沙比亚迪、普斯赛特光电入围2022年绿色工厂创建计划,初步建立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能源利用更绿色化。雨花经开区计划联合国网能源公司,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电站、充电桩建设。“十四五”期间,拟建设10万平方米屋顶、总功率为10MWp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3座化学能储能电站,3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力争2025年单位GDP能耗控制为0.0426tce/万元(tce:吨标准煤当量),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68974.19tce,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84491.78tce。


    为了推进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园区厂房屋顶布置光伏发电设备,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雨花经开区专门成立了公司推进此事。


    去年8月,雨花水质净化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入使用,该项目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149.88kWp,采用8台100kW逆变器,采用0.4kV低压并网接入厂区电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在水质净化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利用,降低电力成本开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城市环保压力。同时光伏板对污水池的遮挡,能有效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环境监管更智能化。雨花经开区充分发挥园区大气污染防控平台、用电监测系统等智慧化手段,全面做好污染现象预警、污染问题溯源、污染责任追踪等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在重点项目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控体系,同时完善监测预报共享平台,开展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引进专业“环保管家”,通过提供初期环境问题检测调查、源清单梳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设施运维、污染治理,以及全过程诊断、分析、评估、决策等一揽子、一站式服务,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思路。


    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成为园区的“环保管家”。“我们主要为园区提供环保政策研究,对工业企业、建设工地和河流进行环保巡检、建立环保档案、废气废水废固监测和环境宣教等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新九方环保管家部部长张艳介绍,雨花经开区是长沙首家引入“环保管家”的省级园区,两年来,公司技术团队行走在园区每一块土地、每一家工业企业中,见证着园区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绿色发展是百年大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园区坚定生态自信、增强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才能让发展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能在未来不负于历史,不负于时代,不负于人民。

    2022-08-18
  • 林业碳汇战略合作签约 内蒙古绿色碳库再升级

    人民网呼伦贝尔8月17日电(刘艺琳、寇雅楠)8月17日,林业碳汇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举行。内蒙古森工集团与中国林业集团、包钢集团、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和君资本5家公司签署一批战略合作协议。


    正值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开发建设70周年,内蒙古森工集团与5家公司举行林业碳汇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旨在人才培养、碳汇科研、碳资产运营、碳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启全方位合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合力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签约仪式现场。人民网刘艺琳摄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佰山强调,这次签署的一批战略合作协议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及碳中和相关行业间建立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陈佰山表示,这次强强合作一方面会在林草碳汇项目产品开发、系统碳自愿减排市场搭建等方面取得成效,共同推进林草碳汇交易和碳汇经济发展,形成价格主导型市场。另一方面会在建立碳产业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林业碳汇产业联盟、打通从碳供应到碳消费的合作流程、开展“绿色+能源价值链服务”等方面发挥酵母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最后将在建立碳汇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低碳人才培养、共同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森工集团碳汇办主任包国庆介绍,2020年以来,森工集团积极打造“一库三平台四体系”。“一库”即林区碳汇数据库;“三平台”即林区温室气体清单更新信息平台、国家碳排放权注册登记信息平台、林业碳汇交易结算信息平台;“四体系”即林区碳资产管理体系、碳汇技术支撑体系、碳汇市场交易体系、多层次碳汇产业体系。


    包国庆说:“目前我们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继续完善‘一库三平台四体系’。同时构建起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目前运营已经步入正轨。通过两年多的运行,交易额达到34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据悉,内蒙古森工集团经营保护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


    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几代务林人长期坚持“边采边育、采育结合”“右手栽树、左手砍树”的森林经营方针,累计造林2000多万亩,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超过了开发初期水平,森林资源实现长大于消,绿色碳库持续扩容。经中国林科院专家测算,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达6160亿元,其中“绿色碳库”总价值量为1071.75亿元。


    目前,林区森林蓄积9.4亿立方米,森林碳储总量稳定在17.2亿吨以上,生态系统每年固定二氧化碳达8500万吨以上,森林蓄积年增量2000万立方米左右,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达3600万吨以上。

    2022-08-18
  • 仁怀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日前,贵州省仁怀市检察院收到仁怀市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书依法对仁怀市检察院提起的对仁怀市某公司公益诉讼生态环境生态赔偿协议申请予以司法确认。

    今年2月28日,仁怀市某公司在运行维护盐津街道某地截流井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致使大量污水溢流外环境。该公司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应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仁怀市检察院履行民事公益诉讼公告程序后,未收到其他机关或有关组织提起诉讼,便在该公司申请的前提下,就案件的处理组织该公司召开磋商会,并邀请了仁怀市人大常委会、仁怀市政协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通过磋商,仁怀市检察院与该公司达成生态赔偿协议。协议签订后,仁怀市检察院与该公司共同向仁怀市法院申请对达成的赔偿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据悉,该案的办理,是仁怀市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以案件化办理助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彰显了检察担当。同时在上级检察机关的指导下,该院在办案中探索、在探索中办案,积极完善公益诉讼司法工作机制,通过司法确认,不但切实解决了问题,还有效节约了司法成本。

    2022-08-17
  • 区人大常委会就两部环保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部署

    襄城融媒讯(通讯员史祎实习记者李紫璇)8月16日上午,襄城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召开《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座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动员会。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玉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区领导刘林、付明辉、熊立华、朱海峰、王剑分阶段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区经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襄城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分别结合各自职能就磷石膏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汇报,副区长王剑对我区磷石膏处置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出台的全国首部防治磷石膏污染的地方性法规。

    欧阳玉宏强调要做好压力传导,一是增强做好磷石膏综合治理工作的紧迫感;二是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做好实施准备工作;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随后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动员会,对此次执法检查进行了安排部署。湖北省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此次执法检查是湖北省人大常委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开展,也是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具体工作。

    欧阳玉宏强调,一要提高对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二要突出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三要加强对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的统筹协调。

    2022-08-17
  • 渝北龙山街道:“内外兼修”助推文明城区建设

    为推动文明城区常态化、长效化建设。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广泛动员、高效响应,秉承全员参与、全域提升的工作理念,吹响环境整治行动“冲锋号”。


    自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启动以来,龙山街道13个社区积极响应,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过悬挂横幅、集中宣讲、发放问卷、宣传品等方式,营造出辖区居民关注、支持、参与文明城区建设的氛围。


    此外,渝北区人大代表丁勇来到松石路社区,积极倡导大家保持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参与环境整治、杜绝“脏乱差”现象,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周围居民自觉维护文明城区建设成果。


    除了多形式的宣传外,龙山街道还结合推进落实“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联合龙山派出所、交巡警龙山大队、城管龙山大队等部门,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老师,店前堆放的物品请移到门市里面去,保持道路干净、整洁。”在旗龙路社区,龙山街道交巡警、城管人员正在对占道经营商户进行文明劝阻,加强对辖区商铺店外经营、乱堆乱放、机动车辆乱停放等行为的集中整治,教育引导机动车辆按序停放,督促门店落实好“门前三包”主体责任,规范商品摆放,清理破损广告牌,切实营造干净、整洁、清爽的城市环境。


    通过“网格区域+社区包片”方式,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党员们也纷纷拿起清洁工具,对辖区绿化带、人行道、楼道等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龙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文乐乐表示:“文明城区建设不在于‘一时’,在于‘一直’,我们不仅要宣传到位,更要带头践行,以实际行动来弘扬文明、传递文明、践行文明。”


    据悉,8月15日,龙山街道联合城管龙山大队、交巡警龙山大队,出动渣车8台次,清理各区域杂物和垃圾18车,整治游摊32个,清理亭棚伞15个,规范骑门摊点175个,清理违规停放车辆3台,处罚违停80余次,纾解文明建设痛点难点16个。


    下一步,龙山街道将坚持“内外兼修”,以实为效,着眼常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奏响“文明音符”,共建共享文明成果。(李春燕)

    2022-08-16
  • 宁夏总工会党员干部听“人民楷模”讲述防沙治沙的奋斗故事







    央广网银川10月23日消息(记者许新霞、通讯员唐永富)10月22日,宁夏总工会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沟护林点开展“梦想与奋斗·建设美丽新宁夏”集中主题党日活动。







    全体党员干部在白芨滩大泉治沙区党性教育参观点、“人民楷模”、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王有德林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略浩瀚的治沙工程,倾听新时代奋斗者的防沙治沙故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现场,党员干部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农村娃,不忘本,讲奉献,赞党恩,论英雄,是人民。治沙一生终不悔,留住青山贵如金……”在井沟护林点——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所在地,党员干部们聆听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介绍基金会工作情况、治沙成果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







    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们感触颇深,畅谈心得,展望未来。







    “主题党日活动让我们思想上受到震撼,内心深处受到教育,感受到以王有德为代表的治沙英雄们扎根荒漠、战天斗地、人进沙退的奋斗激情,目睹了白芨滩化荒凉为生机的生态环境改善,这种劳模精神将激励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筑牢信仰忠诚、践行初心使命。”办公室党支部党员王霄说。







    “第一次领略到沙漠变绿洲的伟大工程,非常震撼非常激动,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以治沙英雄王有德为代表的白芨滩治沙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对我们每位年轻党员,既是教育,也是鞭策,这种可贵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发奋图强,追求卓越。”女职工部党支部党员寇苗苗说。

    2022-08-15

  • 首 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