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坚决防止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握手”

    2024年要完成治理任务343万亩






    赤峰:坚决防止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握手”



    3月的赤峰,春潮涌动。绵延起伏的沙海中,到处是栽苗木、打沙障的人群,新一轮沙地绿化战役已然打响。

    3月17日,巴林左旗西风口沙带、土龙岗沙带、非沙化土地治理区3个战区同时启动2024年春季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大会战”,5000余名干部群众头顶风沙、手拿铁锹,刨树坑、种树苗,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仅用一天,完成造林3803亩。

    “我们将通过先造后补、合同制造林等方式,系统推进全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年内完成沙地综合治理39.9万亩,定让荒山披绿、沃野生金。”对于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巴林左旗副旗长赵宏图信心满满。

    就在同一天,比邻的巴林右旗也打响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第一枪,55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深入科尔沁沙地腹地,挥锹铲土、定点挖穴、栽植苗木,筑牢“阻沙网”,塑紧“防沙衣”。

    种下一棵苗,新添一片绿。据了解,今年,巴林右旗将推进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治沙500亩,栽植2.7万株樟子松,让科尔沁沙地披上绿装,让浩瀚沙海成为金山银山。

    赤峰,作为全区唯一一个两大沙地均大面积分布的地区,境内自西向东分布着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总面积2661.9万亩,占全区的52.2%,是全区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对于防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握手”起着关键作用。

    2023年,赤峰市率先在全区打响两大沙地歼灭战“第一枪”,重点实施两大沙地综合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等10大工程,开辟4大战区,以坚决打赢打好两地沙地歼灭战的气势和决心,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36.6万亩,为两大沙地歼灭战如期完成开了好头。

    春风催新绿,擂鼓再出发。2024年,伴随春日暖阳,赤峰市及早吹响治沙冲锋号,制定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修复、光伏治沙等不同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全面擂响战斗鼓,齐心协力推进沙地治理工作。

    翁牛特旗作为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今年又率先把治沙队伍派进了沙海,立志全年完成治理沙化土地35万亩。

    走进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一期)工程建设现场,机声隆隆,钻孔机、打桩机来回穿梭,100名工人正日夜兼程抢进度,争分夺秒赶工期。

    “作为入驻基地的首个新能源项目,从正月初八开始我们便加快建设,日埋设光伏地桩1000多个,确保这个装机100千瓦的工程能够在今年6月30日全面竣工,同步完成发电和生态治理工作。”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部长吕亚东说道。

    另一边,大唐赤峰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10万千瓦光伏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沙地治理;内蒙古赤峰100万千瓦荒漠风光储基地、内蒙古能源赤峰巴林左旗10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也在有序推进,3月底前将全面启动新能源主体建设……

    如火如荼的风光大基地建设不仅让沙漠变了模样,也给赤峰防沙治沙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年,赤峰市将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治沙、发绿电、促进群众增收。赤峰市发改委主任、能源局局长钟佳阳说,全市计划年内建设光伏治沙工程120万千瓦,治理沙地20万亩,到2025年,新能源与治沙工程将同步竣工达效,助力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根据国家规划任务量,赤峰市“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总任务3080万亩,2024年,全市将要完成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343万亩。

    2024-03-25
  • 内蒙古二〇二四年防沙治沙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获悉:3月中旬以来,内蒙古各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陆续启动。截至3月20日,全区共投入6.6万人、出动机械7200余台、开工面积37.2万亩,全部工程均已开工。

    3月18日,内蒙古发布2024年第2号总林长令,从7个方面对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作出具体部署。今年内蒙古将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


    据介绍,“三北”工程启动以来,内蒙古牢记“国之大者”,举全区之力推进工程建设,有效减少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6亿亩、年均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200万亩,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大作用。

    2024-03-24
  • 1500万亩!今年内蒙古防沙治沙这样干

    内蒙古地跨“三北”,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日前,内蒙古发布今年第2号总林长令,今年全区计划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同时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随着总林长令的颁布,内蒙古各地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工程项目全面启动。

    ·科尔沁沙地:锁黄沙植新绿构屏障


    在通辽市,这几天春季造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建设任务为400万亩,重点打造一批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典型示范区,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草碳汇、生态旅游、饲草产业,积极推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力争今年完成一体化工程防沙治沙任务16.4万亩,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10千瓦。










    ·库布其沙漠:“几字湾”上春雷动防沙治沙干劲浓


    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垛垛沙柳枝条和草捆绳整齐排列,参与治沙工作的农牧民正紧张地忙碌着。伴着阵阵轰鸣,拖拉机、打坑机、铲车等大型机械开始造林整地、运送沙柳枝,广袤的沙地一派繁忙景象。库布其沙漠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吹响了新一轮的防沙治沙全民攻坚战的冲锋号。今年鄂尔多斯市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林草生态建设484万亩。启动18个重点防沙治沙和巩固提升项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连片打造库布其沙漠400公“‘光伏长城”、联防联治等八大标志性工程。努力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成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富民工程,全力建设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示范区。










    ·乌兰布和沙漠:“草方格”解决沙患水患


    在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磴口县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工人们正在进行压制草方格、铺设输水管道作业,为下一步草方格内灌木苗栽植、生长和后续生态治理提供水源。










    今年内蒙古将坚持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采取差异化防沙治沙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聚焦主要风沙口、沙源区和路径区;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风电光伏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创新方式支持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承担治理任务,统筹改进有关奖补资金发放使用方式;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发展节水雨养林草。

    2024-03-22
  • 为家乡留住那片绿

    虽然已是仲春时节,但呼伦贝尔草原依然春寒料峭。家住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的孙明山,开始盘算起今年植树播绿的准备工作。

    孙明山已经75岁,他用24年时间,让近万亩沙丘披上绿装,其中的艰辛曲折可想而知。

    “2000年,我承包了阿木古郎镇海东公路南侧的9800亩沙地。当时这里全是沙丘、沙坑,拖拉机都走不了,风起沙石飞,打得人脸生疼。想种活一棵树,太难了……”说起当年,孙明山万般感慨。

    为达到全封禁治沙,孙明山首先将沙地围封,再想方设法解决水的问题。从一开始靠拉水种树,到几年之间,他陆续打了3眼机井,修建了一处20吨蓄水池,安装变压器,购置拖拉机。那些年,孙明山多次赴区内外多地参观学习,最终摸索出适合当地的分层分类科学治沙方法。

    孙明山回忆说:“最初从吉林省购进十万棵杨树插条和4000多棵杨树,却因沙地不蓄水和本身缺水,栽一批死一半。遇上天旱,不仅当年白忙乎,连生长了几年的树也都旱死了。”几年下来不见成效,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可孙明山认定的事,就会咬牙坚持下去。为了种树,他卖牛羊卖房子,一家人在苗圃整整蜗居了16年。

    年复一年,从种植杨树到樟子松,再到创立“绿野治沙试验场”,20多年的时间,9800亩沙地的自然植被全部恢复,曾难以进入的沙地也成了葱郁之地,治理区灌草综合盖度达到了85%以上。


    风霜染白了青丝,岁月沧桑了面容。古稀之年的孙明山,体力明显不如从前。这些年,各级政府先后授予其“劳动模范”“先进民营企业”“呼伦贝尔好人榜”等多项荣誉。沉甸甸的荣誉给了孙明山老人更大的责任与紧迫感,他说:“前些年因干旱损失的苗木得抓紧补种,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家乡留住一片完完整整的绿色……”

    2024-03-21
  • 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 新能源基地工程开工

    翁牛特旗



    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工程开工


    新春伊始,总投资5.8亿元、占地面积3850亩的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开复工,标志着翁牛特旗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大规模开发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战略启动实施。


    施工现场机声隆隆,钻孔机、打桩机来回穿梭,工人们克服低温天气影响,日埋设光伏地桩近1000个。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部长吕亚东说:“我们这个项目全部采用高支架式施工,距地面最低点2.5米,适合光伏板下绿色生态治理。我们加快建设、积极推进工期,计划今年6月30日竣工,在力争发电的同时,把生态治理工作同步完成。”







    今年,翁牛特旗继续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大力推进以沙漠、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国家大型风光发电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总装机规模达206.1万千瓦的5个新能源项目全部开复工,力争华能170万千瓦、中广核100万千瓦、大唐100万千瓦3个新能源大基地项目落地开工,并持续扩大本地新能源消纳空间,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4-03-20
  • 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治理会战正酣

    黄河北岸春风浩荡,众志成城誓锁黄龙。

    连日来,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毛乌素沙地上风口阻隔带及周边集中连片裸露沙地治理会战正酣。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标距测量、划线和沙柳栽植,随着一株株长30厘米的沙柳栽植进提前画好的线上,纵横交错的网格沙障沿着起伏的沙丘伸向远方。

    该地区是毛乌素沙地西部源头之一,也是蒙陕宁三省区集中连片裸露沙地联防联治的主战场,重要性不言而喻。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何富云说:“今年,我们将把境内的毛乌素沙地划分为‘一廊两带两区’进行分区治理、重点攻克,即毛乌素沙地南缘产业生态廊道、毛乌素沙地上风口阻隔带、毛乌素沙地下风口阻沙带、毛乌素沙地西部荒漠草原保护修复区、毛乌素沙地生态红线巩固提升区,从而牢牢牵住毛乌素沙地的‘牛鼻子’,掌握治理主动权。”

    虽然草木还未返青,但当记者站在乌审旗国有乌兰陶勒盖治沙站观景台上眺望时,依然可以感受到震撼——四周间隔生长着的高大的松树和杨树几乎一眼望不到边,脚下各种繁茂的草灌木将黄沙牢牢锁固。

    乌兰陶勒盖治沙站站长苏雅拉巴雅尔说:“我们几代人和毛乌素沙地斗争了近50年,摸索出了‘三元套嵌’治沙模式,就是对于流动沙丘主要采取‘立式沙障+乔灌混交林’治理方式;对于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采取‘平铺式沙障+灌草混交’治理方式;对于滩涂低地主要采取‘灌草补播+围栏封育’方式进行治理。”

    截至目前,乌兰陶勒盖治沙站国有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达5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今年56岁的杜世强是鄂托克前旗昂素镇乌兰胡舒嘎查党支部书记,开春以来,他每天都挨家挨户忙着给群众讲解“百万亩柠条种植”项目的各种好处。

    “自家的草场种植柠条不需要自己花一分钱,投入劳力的话还有补助。种植柠条的草牧场不但植被好了、每家每年平茬还有上万元的收入。我们嘎查的柠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万多亩。”杜世强说道。

    2020年4月,在争取“国家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昂素镇计划用5年时间种植柠条100万亩,即“百万亩柠条种植”项目。

    “柠条是个宝,它营养价值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与秸秆、杂草、苜蓿配合饲用,不仅可满足牲畜对营养的需求,还可降低生产成本。”昂素镇宣传委员樊荣说,“它还是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保护草原的优良植物。”

    “百万亩柠条种植项目”启动至今,昂素镇16个嘎查3个社区共新增柠条种植面积34万亩。依托柠条种植,还发展起饲料加工、牛羊加工等产业链项目。加上原有面积,该镇到2025年柠条种植总面积将达到340万亩。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格希格图表示,鄂尔多斯市将以建设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为抓手,实现毛乌素300万亩裸露沙地全面治理,同时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科学防沙治沙的同时,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和积极性,让更多的部门和企业投入治沙一线。同时,为新能源项目企业在“三北”工程六期重点项目区配置生态治理地块,促进生态治理与能源开发融合发展。

    2024-03-18
  • 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

    当春风从兴安岭上吹过,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冲锋号角又一次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吹响。

    3月17日,在科尔沁沙地的最北端,兴安盟“黄”“绿”交锋的主战场,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好腰苏木战区全面开工。

    地段整理、打点挖穴、苗木运输、沙障设置、原材料准备等春季造林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200多名干部群众向沙地集结,锁黄沙,植新绿,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今年我们将拿出大会战的气魄和超常规的力度,开展科尔沁沙地‘灭黄、增绿、治白’三大行动,完成5.9万亩黄沙裸露地块歼灭任务、17.1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和13万亩沙地光伏治沙任务,实现科右中旗‘全域灭黄’。”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用铿锵的话语,释放出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的5000亩半流动沙丘地带,一垛垛干稻草和草捆绳码放整齐,伴着阵阵轰鸣,拖拉机、打坑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正在忙着划线、开沟、铺草、压沙,干了20多年林草工作的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股长罗春梅和农牧民正干得热火朝天。

    “现在治沙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机械设备节省人工、又提高了成活率。我们在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研发了稻草固沙机,不仅大大提高了草方格的质量,而且一台机器一天作业面积能达到200多亩,既缩减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罗春梅介绍。

    另一边,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西南侧的空地上,一台由蒙草集团自主研发的综合生态指挥车成为此次开工现场的治沙“利器”。技术人员正手拿勘测仪,对总面积1714亩的花灯嘎查治沙项目进行植物、土壤、水质、气候等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智能化系统分析,生成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巴力珠日嘎查一处草木丛生的治理区,6000余亩迎风而立的柠条刚刚完成平茬作业。“我们这批柠条都是旗里用专业平茬机处理的,现在就等着雨季了。”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柠条,农牧民图雅满是笑意。

    “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了造林群众的收入,也吸引了更多的周边农牧民和造林大户踊跃加入治沙造林队伍。

    “这里十多年前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如今不少锦鸡儿长到一人多高。”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巴力珠日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铁宝说,“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就像看着孩子茁壮成长,很欣慰。”

    在科右中旗杜尔基镇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一道道沟壑蜿蜒曲折,沟坝上的石头整齐堆砌,一排排文冠果、五角枫、柠条等树苗迎着料峭的春风,昂首挺立,成为万亩山岭的“新衣裳”。

    从过去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到现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兴安盟不断探索改善治沙思路,通过实施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重点湿地保护等工程项目,将制约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的“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让沙地添绿、黄沙生金。

    从空中俯瞰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排排高高架起的光伏板犹如深蓝色的海洋。如火如荼的风光大基地建设不仅让沙漠变了模样,也给兴安盟防沙治沙提供了新的思路。

    前不久,兴安盟行政公署与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开展深入合作。

    “兴安盟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28亿,计划于2024年4月份开工建设,将通过‘农光牧光’模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链条,实现生态治沙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兴安盟项目公司总经理邢俊喜说。

    2024年,兴安盟将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治沙、发绿电、促进群众增收。兴安盟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大勇说,全盟将从综合实力、治沙经验等方面布局一体化工程联合体和风电光伏项目,推动风电光伏开发与沙地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90万千瓦以及14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


    “实施光伏治沙后,我们将引导周边农牧民,通过出租沙地、维护光伏板、参与板下种植养殖项目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兴安盟林草局局长耿天良说,在“三北”六期工程期间,兴安盟将全面完成404.91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在科尔沁沙地上镌刻绿色奇迹。

    2024-03-18
  • 内蒙古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到2030年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内蒙古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近几日,随着内蒙古“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各片区光伏治沙项目全面开工,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到2030年,全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推动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开发有机融合、一体建设,是促进生态治理、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力支撑。2022年以来,内蒙古在沙漠、沙地中大规模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不仅能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节约标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排放,还能有效防沙治沙,产生“1+1>2”的效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2023年,内蒙古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确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六大工程之一。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明确指出2024年内蒙古将推动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设立建管投资基金,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积极推广库布其治沙、磴口模式等典型经验。


    下一步,内蒙古将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对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沙产业、新能源开发企业合作,全力支撑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2024-03-18
  • 绿“锁”黄沙

    绿“锁”黄沙



    我国北部沙漠的“植物活沙障”


    扶苗填坑、提桶浇水,牧民们两三人一组相互配合,不断弯腰起身,在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缘种下“植物活沙障”。

    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日前在这里全面开工。“今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551.6万亩,将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黄河‘几字弯’片区形成防沙固沙绿色屏障。”阿拉善盟林草局局长图布新说。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在这里盘踞。

    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多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治理工程,逐步形成飞播造林种草、围栏封育、人工造林种草“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建设方式,呈现绿“锁”黄沙景象,不断增强生态承载力。

    图布新说,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阿拉善盟森林覆盖率由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23.18%,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天气还有些寒冷。记者看到,沙地榆、黄柳、羊柴等乔灌木一片连着一片。地上偶有一串修长且成角状的小脚印,据当地人说是狍子留下的。

    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5766万亩,其中有1278.3万亩在正蓝旗境内,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2000年以来,正蓝旗坚持把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累计投入10亿余元,治理面积达535.14万亩。

    在正蓝旗桑根达来镇一处草木丛生的治理区,林草工作者仔细查看着黄柳长势,为几天后的平茬抚育作准备。

    “这里十多年前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如今不少黄柳长到一人多高。”正蓝旗林草局副局长呼斯楞说,“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就像看着孩子茁壮成长,很欣慰。”

    从最初的按行种植到网格式种植并辅以飞播草种,沙漠治理者们不断探索改善种植方式,提高治理区的生物多样性,治理效果也更加明显。

    指着远处一片草木稀疏的地方,呼斯楞对记者说:“那里有1000多亩沙地今年要治理,这几天我们整理、清点冬储的黄柳条,等沙土一解冻就开始机械化种植。”

    正蓝旗还通过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等工作,引导牧民以草定畜、科学放牧,保护和修复沙地草原。

    上都镇黄旗嘎查牧民额日和木承包3600多亩草场,对家里70多头牛采取8个月舍饲圈养、4个月草场放养的方式,实现草畜平衡,有效保护了草场。

    额日和木把草场划分为1000亩打草场和2600多亩放养场,还将放养场划分为4个区域轮牧,“根据草的长势和状态精准放牧、打草,既能喂饱牛,又能让草原得到休息”。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2年,浑善达克沙地正蓝旗治理区植被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65%以上,草群平均高度由不足15厘米增长到21厘米。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今年将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治沙、发绿电、促进群众增收。

    鄂尔多斯市林草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格希格图说,全市将规划建设库布其沙漠400公里“光伏长城”和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实现库布其1200万亩沙化土地、毛乌素300万亩裸露沙地全面治理。

    “实施光伏治沙后,我们将引导周边农牧民,通过出租沙地、维护光伏板、参与板下种植养殖项目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林草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说。


    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2023年,内蒙古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今年计划防沙治沙1500万亩以上。

    2024-03-15
  • 内蒙古10年义务植树5亿多株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获悉,最近10年来,内蒙古共有1.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总量超过5亿株,新建、扩建义务植树基地300多个。

    2024-03-14
  • 阿拉善盟拉开全年防沙治沙国土绿化序幕

    3月12日,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全面开工暨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

    在活动主会场植树现场,1000多名干部职工分工协作、有序配合,扶苗填坑、提桶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当天计划种植15000穴、200亩梭梭。

    作为国家防沙治沙主阵地,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的全面开工,拉开了阿拉善盟全年防沙治沙、国土绿化的序幕。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总投资26.4亿元,建设规模621.3万亩。

    “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主要布局在沙漠边缘地带、重要道路两边、重点城镇周围。项目主要采取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种草、工程固沙等综合措施开展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造林种草选用的是花棒、梭梭等耐旱抗风沙的乡土灌草种,确保治理成效。”阿拉善左旗科林草局副局长胡胜德说。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阿拉善盟防风固沙能力,降低沙尘暴的强度和频度,显著增强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024-03-14
  •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当仁不让

    又是一个春天,内蒙古大地春风浩荡,生机勃发。

    位于乌审旗的毛乌素沙地,一垛垛沙柳枝条整齐排列,伴着阵阵轰鸣,拖拉机、打坑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正在忙着造林整地、运送沙柳枝,广袤沙地上一派繁忙景象。2023年取得日均治沙一万亩骄人成绩的鄂尔多斯,早已经厉兵秣马,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2024年第一战。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对苗木枝条科学修剪,一批批网围栏运输至项目区,为封育做好准备工作。据了解,磴口县计划在5月底前完成1.2万亩灌木造林和1.5万亩梭梭退化林修复及封育建设任务,并启动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二期6.25万亩建设任务。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机声隆隆,钻孔机、打桩机穿梭往来,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110兆瓦光伏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作为翁牛特旗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竣工,发电与生态治理同步完成。

    开年即开工,开工即冲刺,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内蒙古全速奔跑在春天里。

    2023年,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并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部署的7个方面主要任务中,第一个任务就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此后,国家林草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出台举措支持内蒙古生态领域高质量发展。

    深情嘱托如山关怀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在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的时代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土绿化实现突破。“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全区累计完成造林556万亩、种草1817万亩、防沙治沙950万亩,防沙治沙面积较2022年增加100万亩以上。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1.33万户,完成97个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排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全区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4%。

    生态产业发展提质提效。围绕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粮油和林草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链,整合安排产业资金3.13亿元进行集中扶持,全年林草产业总产值为835亿元,较2022年增加232亿元。

    时光,镌刻下一往无前、奋勇当先的奋斗足迹。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内蒙古如何推动生态保护治理,让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不可破?来自内蒙古的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要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力度,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技术支撑。”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科研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路全忠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有着深入的思考。

    路全忠认为,要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力度,研究制定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及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聚焦自治区能源、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开展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和深度脱碳等技术研究,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创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制约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守牢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说,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强化地下水超采区综合管控,对不合格地区严格限审限批。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重点工程,助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肩负着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内蒙古要做到‘全’和‘新’。”内蒙古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欧阳丽娜说。

    欧阳丽娜介绍,“全”即努力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划定区域优化功能,促进生态修复实现全域。重点攻坚协同治理,促使生态治理实现全域覆盖。“新”即建立保障生态安全“新”体系。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其次,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主要着力点,建立保障生态安全“新”体系。通过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等,建立一个科学、立体、动态的生态安全体系。


    在春天启程,蓝图已经绘就。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内蒙古正以饱满干劲再创绿色奇迹!

    2024-03-08

  • 首 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