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旅的碰撞与交融
 来源:名城早报  更新时间:2025-03-24
本报记者   张小海   实习记者   王国平

  在山西省忻州市,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活力。忻州古城,这座承载晋北文化精髓的千年瑰宝,通过近年来的保护性开发与文旅融合,不仅重现了明清时期的商贸盛景,更成为山西省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吸引了全国游客的目光。

  一、历史底蕴与修复工程:让古城“活”起来

  忻州古称“秀容”,历史上曾是连接冀、陕、蒙的商贸枢纽与军事要塞。2020年起,当地政府秉持“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对古城进行系统性修复。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新增公共文化设施及提升街区功能,古城内城墙、城门楼、牌坊等历史建筑重现昔日风貌。例如,北城门楼与南城门楼巍然耸立,外涂朱红,券门洞高逾12米,展现出明清建筑的雄浑气势。此外,秀容书院、关帝庙、财神庙等文化景点被精心修缮,成为游客触摸历史的重要窗口。




  二、文化特色与旅游业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忻州古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建筑,更在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作为国家4A级景区,这里以晋北民俗文化、佛教文化与晋商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丰富的文旅体验。

  非遗与市井烟火:老字号商铺、非遗手工艺展示、主题餐厅等业态入驻街道,游客可品尝碗托、莜面等地方小吃,感受“舌尖上的晋北”。

  夜间经济新场景:夜幕降临时,古城被五彩花灯点亮,光影交织下,游客仿佛穿越至古代市集。2025年春节期间,灯会日均吸引数万人次,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

  民宿与文创:特色民宿和文创小店为古城注入年轻活力,既保留了传统院落格局,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满足游客对“慢生活”的向往。

  三、节庆活动与游客热潮: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春节期间的忻州古城,堪称传统年味的集大成者。2025年1月下旬至2月初,古城举办庙会、民俗表演、灯光秀等活动,日均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庙会中的糖画、剪纸、皮影等非遗展演,以及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刀削面摊位前,游客摩肩接踵,烟火气十足。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表示:“这里的年味比城市里浓郁得多,既有传统仪式感,又有现代便利性。”




  四、挑战与未来: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

  尽管忻州古城的成功有目共睹,但如何在游客激增的压力下保护历史原貌,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游客反映节假日人流量过大,影响游览体验;同时,商业化进程中如何避免同质化,需进一步探索。对此,当地文旅部门表示,未来将加强客流疏导,并推动文化IP深度开发,如结合五台山佛教文化打造特色线路,增强古城的独特性。

  古城复兴的“忻州模式”

  忻州古城的蜕变,是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的双赢典范。它证明,历史古城并非只能以静态的“博物馆”形式存在——通过活化利用、业态创新与节庆赋能,传统文化可以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忻州古城的烟火气,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