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键词解读前三季度成都市经济运行
作者:钟茜妮  来源:成都商报  更新时间:2023-10-26
  10月24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联合发布成都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四川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0.9、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服务业、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8.3%和2.5%。

  “逐季回升、稳步向好!”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前三季度成都市经济运行态势时表示,今年以来,成都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新运用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推动工作,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运行稳步向好。这其中,产业质效、内需拉动、发展动能、极核功能等关键词成为支撑。

 关键词一

  产业质效持续提升

  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和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双重“挤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发展的立足点。前三季度,成都深入推进建圈强链,产业质效持续提升。

  在优化产业生态方面,成都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强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引聚领军人才(团队)84个,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等28家行业中介机构。值得一提的是,领军人才(团队)和中介机构是加快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于一体的“5+N”产业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将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赋能、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在着力补链强链延链方面,成都推动“链长”率领重点产业链专班靶向招引,引进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16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例如,今年上半年智能座舱领域龙头企业德赛西威的中西部基地就落地成都。“全力招引德赛西威项目是健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将极大提升汽车产业链安全和韧性。”成都市投促局德赛西威项目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补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提升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此外,前三季度,成都开展企业“四上”攻坚,企业新上规219家、上市过会13家、上云1.8万家、上榜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88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4家,实体经济根基更牢更优。深入推动数实融合,累计建成3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成都在全国数字百强市中排名第5。

  关键词二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

  近日,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布莱恩对外公布了一个消息:空客成都项目将于今年12月交付运营。

  从2022年7月26日动工到2023年9月28日竣工,这个“超级项目”只用了420多天就完成从蓝图到现实的极速转变。这是成都稳投资的一个具象。

  前三季度,成都积极稳投资扩消费,内需拉动作用明显。

  在稳投资方面,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智慧系统实施精准调度,97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6.4个百分点,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动力源片区基础设施一期等67个项目提前开工,高新区新川AI创新中心二期等68个项目竣工投用。

  在促消费方面,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新十二月市”,发挥成都大运会、国际车展等辐射带动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汽车销售和餐饮收入分别增长15.7%、25.3%,“双节”期间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2.2%、6.8%。

  关键词三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效率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核心要义。

  前三季度,成都统筹优结构激活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出台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5.2%。仅今年上半年,成都已累计举办清华大学、中核集团等成果对接专场活动150场,发布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1200余项,并成功引进顶尖科技创新团队61个,招引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32个,推动成果供需匹配、要素高效共享。

  在深化“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成都有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生态环保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上牌数量增长38.8%,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0.7%。

  此外,成都还推进营商环境5.0改革,印发实施《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新登记市场主体47.8万户,12345亲清在线企业诉求解决满意率达98.4%。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跨境电商交易、市场采购规模增长15.4%、26.1%,二手车出口额增长超5倍。

  关键词四

  极核功能有效拓展

  9月27日,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第二次会议在蓉举行。中欧班列(成渝)综合运行指标位于全国第一方阵,230家成都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重庆整车配套,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共聚集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99个……从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到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再到社会公共政策,“互联互通”已成为成渝的日常。

  前三季度,成都扎实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极核功能有效拓展。

  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25个共建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81.9%,成渝企业相互投资增长13.4%。

  加快成都都市圈建设,147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70.7亿元,49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速实施,9条重点产业链跨区域协作,成德眉资相互购销额增长4.5%。

  推进“三个做优做强”,启动区(市)县结对联动,中心带郊区、先发联后发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百强区(县)总数增至12个,重点片区项目投资超时序进度6.7个百分点。

  关键词五

  民生保障得到强化

  与成效数据一起的,还有一份有分量、有质量的民生答卷,经济运行的“厚度”落在民生感知的“温度”之上。

  前三季度,成都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安全底线守稳兜牢。成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强化民生商品保供稳价,1~9月居民消费价格(CPI)温和上涨0.4%。强化住房保障,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公寓5871套。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小春粮食产量28.04万吨、增加0.94万吨,在地蔬菜面积增至106万亩。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