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新标杆:太钢高端冷轧项目打造全球不锈钢智能制造高地
 来源:名城早报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报记者   张小海   实习记者   曹雪雷

  机械臂精准抓取,激光切割火花飞溅,银白色的钢卷在智能化生产线上匀速流转。全球首条不锈钢冷轧黑灯产线正在全速运转。"这条生产线每90秒就能下线一卷高端不锈钢,产品厚度精度达到头发丝直径的1/10。"太钢冷轧厂技术总监李建国指着实时更新的数据大屏介绍,车间内8条智能化产线已全部投产,年产能突破150万吨。

  作为山西省"传统产业升级攻坚年"的龙头项目,太钢高端冷轧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于去年3月正式投运。该项目总投资82亿元,占地1200亩,分三期建设包含精密带钢、超纯铁素体等六大高端产品生产线,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助推山西钢铁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数字孪生赋能   树立行业智造标杆

  在中央控制室内,三维数字孪生系统正同步映射着整个园区的实时动态。每台设备的运转参数、能耗数据、质量指标在虚拟模型中清晰可见。"我们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孪生体系,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8%。"项目总工程师王振华向记者演示,通过AI算法对2000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系统可提前4小时预判设备故障,使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70%。

  更令人瞩目的是车间深处的"黑灯仓库"。AGV无人搬运车在5G导航下精准穿梭,六轴机器人将25吨重的钢卷稳稳码放,整个仓储区域完全实现无人化作业。"相比传统车间,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倍,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8%。"李建国算了一笔账,仅智能化改造每年可节约标煤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万吨。

  攻克"手撕钢"技术   锻造大国重器

  在精密带钢生产区,厚度仅0.015毫米的"手撕钢"正在以每秒30米的速度轧制。这种可徒手撕开的高端材料,曾长期被国外垄断。"我们研发的第五代极薄带钢轧制技术,将产品厚度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相当于A4纸厚度的1/15。"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张薇手持最新下线的产品介绍,该材料已应用于天宫空间站柔性太阳能电池基板,并批量供应C919大飞机液压管路系统。

  项目团队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亿元,攻克27项"卡脖子"技术。其中,氢能源双极板专用不锈钢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产品耐腐蚀性能提升3倍;核级不锈钢精密带材成功替代进口,使我国核电关键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95%。目前,基地已形成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八大高端产品系列,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企协同攻坚   再造产业新生态

  "从土地审批到电网接入,政府专班驻场解决了48项建设难题。"太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明辉指着项目规划图回忆,为保障项目落地,园区创新采用"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将审批时限压缩60%;投资3.2亿元建设专属变电站和工业气体中心,打造"拎包投产"的硬环境。

  山西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依托太钢冷轧项目的磁吸效应,已有21家上下游企业入驻配套产业园,形成从镍铁冶炼到终端制品的不锈钢全产业链。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贝朗医疗已签约建设精密管材加工基地,预计年新增产值30亿元。

  "我们正联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建设山西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集团负责人表示,计划三年内培育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省特钢材料产业集群突破2000亿元规模。随着二期项目年底启动,这座矗立在汾河岸边的"钢铁智谷",正在书写山西传统产业凤凰涅槃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