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国·青龙板栗暨青龙农产品北京推介会”将于10月8日举行

    人民网石家庄10月6日电“2023中国·青龙板栗暨青龙农产品北京推介会”活动将于10月8日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










    本次推介会以“美‘栗’生活满意青龙”为主题,由中共青龙满族自治县委、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青龙满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承办,人民网支持,并整合人民日报社、人民视频、人民网抖音、人民网微博、人民日报客户端及其他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等传播渠道资源进行宣传。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青龙”)位于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其板栗栽培历史长达2000多年。青龙板栗色泽光亮、肉细质糯,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成分居全国板栗之首,素有“干果之王”“京东板栗王”美誉。

    目前,青龙板栗总面积超100万亩,是全国板栗种植面积第一大县、河北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板栗栽植户已超10万户,以经营板栗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75家,打造板栗品牌11个,年产量5.8万吨,年产值12.9亿元。

    2021年以来,青龙与盒马鲜生、粒上皇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年销售板栗达2000吨以上。龙头企业百峰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板栗加工生产线,2022年实施板栗加工冷储项目,农产品仓储能力达5万吨以上,年板栗加工能力1.2万吨,产品行销日本、匈牙利等30余个国家地区,出口日本生鲜板栗占日本进口总量40%以上,每年为大中城市店铺提供生鲜板栗超过1000吨,销售冰栗在3000吨以上。

    2023-10-07
  •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51.47亿件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放假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快递与包裹25.75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揽收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22.6%,与2022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8.6%;投递快递与包裹25.72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投递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33.9%,与2022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8.7%。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全国各地群众出游需求旺盛,节日氛围浓厚,各种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延展,为消费持续恢复注入强劲动能。邮政快递业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快递+旅游”的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发挥寄递业务优势,主动融入旅游业发展,为景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行李寄递等多项服务。全国400万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护着“双节”的祥和欢乐。


    为做好假期的寄递服务,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始终把维护行业安全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节日期间行业安全工作力度,把寄递渠道安全管理“三项制度”落细落实落到位,严防涉枪涉爆、涉黄涉非、涉毒涉危等禁寄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同时持续加强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督导邮政快递企业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关于法定节假日薪酬待遇有关规定。各邮政快递企业切实保障节日期间寄递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运营网络动态管理,统筹安排生产资源,提前做好运力和人力调配;全力保障基层网点,尤其是确保农村和末端网点运营稳定。

    2023-10-07
  • “黄金周”内蒙古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

    本报10月6日讯10月6日晚,自治区文旅厅发布消息,为期8天的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306.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6.06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同期的1.35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7.23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的1.18倍。


    这个假期,秋色迷人、气候宜人,是许多人饱览祖国山河、发现美好中国的最佳时机。携程大数据显示,目的地为内蒙古的“超级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15%,跨省订单占比超五成,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82%。客源地Top: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新疆、云南等距离较远的边疆地区成为全国游客出游的热点区域,从“十一”机票数据来看,对比“五一”期间旅客人次增速最快的目的地Top10为:海拉尔、喀什、乌鲁木齐、丽江、贵阳、兰州、拉萨、昆明、西宁、桂林,多为西南、西北地区长途旅游目的地。

    2023-10-07
  • “超级黄金周”内蒙古已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81亿元

    本报10月5日讯自治区文旅厅发布消息,中秋、国庆假期第六日,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314.1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1.28倍,是2019年同期的1.51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4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4.52倍,是2019年同期的1.45倍。


    “超级黄金周”已经过去6天,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767.6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93倍,是2019年同期的1.32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8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05倍,是2019年同期的1.17倍。

    2023-10-06
  • 建设数字政府改善营商环境




    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大屏。本报见习记者张春雷摄


    “秒批秒办”,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13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企业诚信扫码可见,全省赋码市场主体168万家。

    招商引资、减税降费、奖励补助、惠民补贴……

    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直达快享,让政策找企业……

    数据多跑路,服务有温度。这一系列让企业、群众充满获得感的政务服务,其背后的支撑是以“数跑龙江”为统领的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塑造良好营商环境。

    数跑龙江跑出数字政府大平台

    走进位于哈尔滨市中山路市民大厦九楼的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3米多高、18米宽的大屏上时时展示着数字政府的各类信息,这里是数字政府统筹、管理的核心枢纽,是数字政府运营的大脑。政务服务、企业群众诉求、社会管理、生态环境……705亿条数据资源、独具龙江特色的应用场景汇聚于此,一屏统览,并共享到全省各地。

    按照省委书记许勤“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透明高效政务环境”的工作部署和省长梁惠玲“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三化一体’推进,着力打造高水平数字政府”的工作要求,副省长余建亲自指挥调度,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攻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数跑龙江”为统领,全面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特色营商品牌。

    “2022年9月,省委省政府擘画蓝图,正式启动实施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仅9个月时间,从无到有,从‘有用能用’向‘好用爱用’迈进,我省数字政府以迅跑态势建设。”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党组书记孙恒义介绍。

    标准先行,我省聘请23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组织制定数字政府建设技术规范95项;数据共享,发布省级数据目录超4000条,市(地)数据目录1.8万条,基本形成全省政务数据资源“一本账”,为全省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超50亿次,省级数据资源中心汇聚、治理数据总量突破705亿条,年底前可突破千亿条。

    建成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建立了“3355”安全技术构架,制发了98个安全制度,持续开展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安全演练、数据分级分类保护等安全运维工作,落实7×24小时安全监测响应机制,累计阻断网络攻击558万次。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护网2023”网络攻防演习中,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授予“护网2023”优秀单位称号。

    数字赋能跑出惠企便民加速度

    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兑现慢”,企业“不会办、往返跑”,怎样破解这一难题?在数字政府建设框架下,由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打造的惠企政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为企业、为政策、为部门画出政策兑现“三张像”,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资金兑付推演、政策落地监督,汇聚国家、省、市(地)、县(市、区)惠企政策事项936条。2023年8月18日,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案例。

    持续优化“一件事”,赋能“一条链”。新生儿出生、员工录用、灵活就业、企业开办等13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群众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填一张表单、跑一次完成。以一链条为支撑,对“一件事”流程上的各个节点进行数据赋能,全面推动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应用,通过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三流”融合,13个“一件事”总体上减环节79%、减材料54%、减时限57%、减跑动85%。

    数在云上算、证在链上转、事在网上办,数字政府建设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便利度。

    “原以为得跑十来天,需要提供很多证件,现在真是方便快捷。”哈尔滨市民张晓艺所在的企业用电量很大,以往在办理高压电入户时必须提供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企业营业执照等多个证件,现在仅凭刷脸,她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今天本来只想到营业厅咨询一下电表过户的事,啥证件都没带,没想到刷个脸就把业务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饶河县饶河镇市民李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机器上简单的几步操作流程,通过“刷脸办电”,3分钟的功夫就办理完了过户业务。

    一证办电、刷脸办电……秒批秒办的背后,是在数字赋能下正在完善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形成了数据支撑、应用支撑、平台支撑、服务支撑4个方面28项主要共性支撑能力。电子政务外网双平面成功实现互联互通,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物流、统一短信的“六统一”共性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100%。

    赋码生活现实场景应用加速拓展

    前不久,以“大庆桑梓情汇聚新动能”为主题的大庆市企业家发展大会暨庆商联谊会上,现场发布了数字利企“码上行”。码上响应、码上融资、码上信用、码上创业等“一码十功能”模式,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数字化政务服务的便利。而这,就是我省打造“龙江码”的系列特色应用功能。

    在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大屏上,政务服务篇、营商看经济、群众诉求篇、企业诉求篇等多个版块涵盖众多应用场景。

    点开营商看经济一栏,选取全省13个市(地)的73个商圈,通过数据看各商圈的人流量变化,可为经济活跃度提供相应的佐证。以今年6月份为例,可以看出哈尔滨中央大街、佳木斯华联、大庆百货大楼等商圈人流量达到同期的3.16倍、4.58倍、4.29倍。

    点开群众诉求板块,可以看到全省13个市(地)12345群众热线诉求,通过宜居度、公正度、安全度、便利度、活跃度等5个维度,时时感知各地群众诉求情况,有的放矢,精准解决。同时,热线数据和信访数据共享融合,及时预警“弱信号”演变成“强信息”,有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服务……我省数字政府建设通过坚实的云支撑、畅通的网支撑、充分的数支撑、便利的端支撑,重点围绕“4567”现代产业体系,致力于打造涉及政务、融资、招标、康养等具有龙江特色的300+标志性数据应用场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将主动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备龙江特色的政务大模型应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为推动龙江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党组书记孙恒义最后说。

    2023-09-28
  • “衡马”跑出旅游发展新活力

    衡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持续增强品位意识,展现最美城市形象,焕发了新时代衡水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衡马”已经是“大儒之乡、生态湖城”的重要推介平台,带动了旅游发展,促进了招商引资,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衡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河北经济日报讯9月24日上午7时30分,伴随着一声发令枪响,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三站)在衡水湖马拉松广场开赛,2万名跑友在风景如画的衡水湖畔激情竞速。最终,选手桑吉东知获得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选手路颖获得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

    “衡马”自201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已成为展示衡水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亮丽体育名片。“衡马”从2012年首次办赛即脱颖而出,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银牌赛事”;2013年更进一步,被评为“金牌赛事”;2014年开始承办全国马拉松锦标赛;2017年开始成为世界田径标牌赛事一员,被评为世界田径“铜标”赛事,2018年被评为“银标”赛事,2019年被评为“金标”赛事,成为国内第九场、河北省唯一一场“双金赛事”。经过十年的磨砺和培育,“衡马”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特色与吸引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本届“衡马”以“绿色马拉松,大美衡水湖”为主题,突出“健身、健康、绿色、公益、幸福”的办赛理念,依托衡水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环湖特色、优美的赛道环境,推动全民健身和城市健康发展深度融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作出了新的贡献。

    赛事组委会为成绩破三的跑者,设计专属“破三戒指”,打造专属“破三海报”,提升跑者荣誉感,并设立3星PB(个人最好成绩)勋章挑战,持续助力跑者在“衡马”实现PB。

    今年的赛事继续沿用经典环湖赛道,在环境打造、色彩搭配、形象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专门构思,在层次布局、花卉绿植摆放等多个方面,既与原赛道整体风格融为一体,又体现周边环境的独有特色。在赛道沿线增设啦啦队、音乐加油站、击掌互动点,并组织桃城区传统架鼓、安平县管子演奏、冀州衡尚营战鼓、枣强舞龙等独具衡水特色的演出,同时在赛事现场打造“衡马之星”跑者形象墙和人名墙,营造出浓厚热烈的赛事氛围、传递着赛事一往无前的“勇衡”精神。

    今年赛事组委会共选派479名裁判员、2300名志愿者,在参赛物品领取、竞赛组织、起终点服务、存取包、赛道服务保障、医疗观察、补给站等岗位,为所有参赛运动员提供最优质的赛事服务。组委会还为全程马拉松的参赛选手提供特色完赛物品,在马拉松官网向跑者推荐了314家食宿宾馆,对宾馆进行赛事服务宣导,为跑步者提供赛事当天提前开餐、延迟退房、入住优惠等服务,满足选手们的需求和期待。让所有跑者体验“来到衡水就像回家”的温馨,用“衡马”的贴心、耐心、细心,让全国各地的跑友放心、暖心、舒心。

    安全方面,赛事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赛事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医疗保障方案、安全保障方案等,并建立了“熔断”机制。引入马拉松智能安全急救系统,提高赛事安全保障运行效率。合理布置医疗站点,设置急救站2个,医疗点13个,医疗小组13个,急救车35辆,增加移动AED急救人员40人,安排3辆重症监护型负压急救车和随车医护人员,做到线路全覆盖、无死角,并在重点监测点架设高清摄像机。从全市警察队伍中选拔了200多名警察组成护跑团,全力以赴保障赛事安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选手桑吉东知以2小时12分31秒的成绩获得了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选手路颖以2小时28分51秒的成绩获得了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


    近年来,衡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持续增强品位意识,展现最美城市形象,焕发了新时代衡水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展现了新时代衡水儿女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衡马”已经是“大儒之乡、生态湖城”的重要推介平台,带动了旅游发展,促进了招商引资,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衡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3-09-27
  • 3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升温中秋国庆假期

    湖北日报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武汉市各大旅游景区、特色街区、文博场馆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9月26日晚,3000万元武汉文旅消费券已提前开抢。

    一系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上新。中秋节当天启动的2023武汉城市漫游集章打卡活动,通过线下10个点位集章打卡、线上平台联动传播,吸引大学生等游客群体假期打卡武汉。举办“武汉之声”十周年特别展演,首次将室内音乐现场搬到户外演出。在欢乐谷恺撒宫、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推出元宇宙游戏剧《王国悖论日》、长江主题科学秀《长江环游记》,打造园区特色互动项目。在江岸区保元里举办“我爱中国红”沉浸式红色艺术展,感悟红色文化,打卡汉口历史风貌街区。在甘露山文创城梦华里商业街举办“宋韵新潮梦华甘露”游园会,推出古风文创市集、无人机表演等活动。

    深化文旅融合,推出系列文旅体验项目。晴川阁联合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推出《大禹晴川情》夜游实景演出,首次将“武汉杖头木偶戏”和武汉“大禹治水”传说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融合,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展现楚风汉韵。江汉关博物馆推出“博物馆之恋—武汉博物馆之城数字化展览”,通过数字化展览,展示武汉市博物馆资源,展现“百馆之城”的魅力。


    9月26日晚,3000万元武汉文旅消费券开抢,市民、游客可通过美团、携程、抖音、文惠通、文旅码等平台抢券,到全市450余家文旅商户消费,享受政府财政补贴7折优惠。9月27日,“2023武汉文旅迎新惠民活动”将送出10万张惠民券,邀请大一新生免费游览武汉七大经典景区。同时,武汉市文旅局联合美团、支付宝等平台,举办“武汉生活美食节”“武汉过早生活节”等美食体验活动,其中,支付宝平台投放30万元过早专享现金红包,美团联合上百余家品牌商家发放超2000万元美食优惠打折券,让市民、游客享受假日福利,尽情品尝汉派美食。

    2023-09-27
  • 我市长假期间将推出演出142场次

    重庆日报讯音乐节、演唱会、儿童剧、脱口秀……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重庆将推出营业性演出142场次。面对复苏的演出市场,如何加强监管?9月21日,市文化旅游委组织召开全市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管理水平,促进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重庆演唱会持续“爆仓”,音乐会轮番上演,喜剧脱口秀常态化开演,演出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共审批营业性演出1729批次,同比增长48.8%;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1.67万场次,同比增长39.1%;观演人次达124.4万人次,票房收入3.6亿元。其中: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13场、观众136456人次,以不到1%的场次占比贡献了31%的票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接下来,在中秋国庆假期,我市还将推出音乐节、演唱会、儿童剧、脱口秀等系列营业性演出142场次,10余场大型演唱会也将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落地重庆。

    为全面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管理水平,市文化旅游委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做好审批管理,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强化意识形态内容审核,建立演出举办单位“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强化票务监管,落实实名制购票、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等措施。

    同时,市文化旅游委要求各区县文化旅游部门履行好属地责任,强化演出内容审批把关,依法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委属各专业文艺院团、演出企业要压实其主办和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的主体责任,确保演出活动安全;各大型演出活动举办单位要对演出内容、票务经营、演员组织、现场管理等进行全流程把控,积极配合做好行业监管等。

    针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长假的演出高峰,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依法打击“黄牛”炒票、倒卖演出票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演出举办单位严格执行大型演出活动实名购票、实名入场和退票机制,要求其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等。

    2023-09-27
  • 内蒙古已下达43.87亿元农保保费补贴资金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了解到,2023年以来,内蒙古累计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3.87亿元,降低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为全区农业稳产保驾护航。

    其中,自治区财政厅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25.72亿元、自治区保费补贴资金15.55亿元的基础上,针对入秋以来全区灾情多发的实际和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又迅速组织下达自治区保费补贴资金2.6亿元,支持全区各地及承保机构加快推进工作进度,督促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承保进度及签单情况,及时足额拨付保费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将受灾地区农户损失降至最低。

    今年以来,受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内蒙古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为此,自治区财政厅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及时开展相关防灾救灾工作,并统筹各方力量全力应对灾情,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防灾救灾作用。

    首先,灾情发生后,自治区财政厅迅速响应,督促承保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及农业技术专家及时前往一线核查灾情,引导承保机构优化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提高理赔效率,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确保赔款迅速抵达受灾一线,有力支援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7个乡镇发生连续暴雨后,受灾农作物超50万亩,涉及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遥感等辅助技术手段,完成全部受灾地块查勘。截至8月中旬,全区各承保机构本年度已完成22.73万投保户的理赔工作,支付理赔金额17.9亿元,赔款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7.07%。

    其次,自治区财政厅与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及承保机构积极协作配合,加大防灾减损投入力度,多措并举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共同构建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赔付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防赔并举、以防为先”的农业保险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赤峰市喀喇沁旗冰雹灾害使小牛群镇三姓庄村2000多亩马铃薯种植户受灾,承保机构邀请专家共同研究减损措施,后投入防灾减损资金用于购买马铃薯叶面肥、植保无人机和马铃薯防虫药品等,促进了马铃薯再生长,减少了农户损失。截至8月中旬,全区各承保机构本年度已投入防灾减损资金9858.85万元。

    2023-09-27
  • 1毫米,成就AI巡检机器人领域排头兵

    9月23日,在2023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雄安“妙不可言”主题展区,工作人员正在向观展者介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9月23日,在2023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雄安“妙不可言”主题展区,工作人员正在向观展者介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毫米,成就AI巡检机器人领域排头兵

    ——雄安“妙不可言”展区里的设计故事②

    你知道什么人可以“手臂360度旋转”“24小时不间断巡检”“应用了智能算法”“检测精度在99%左右”?

    没错,这是一款拥有人工智能的轨道式AI巡检机器人。

    9月24日,在2023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雄安新区主会场雄安“妙不可言”展区,记者见到了这款颇具神奇色彩的巡检机器人。

    目前,同行产品巡检时定位精度大多以厘米计算,而这款轨道式AI巡检机器人定位精度却达到了1毫米,成为行业引领者。

    “我们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软硬件均为自主研发,有挂轨式和轮式两类多款智能巡检机器人,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不同应用场景,采用的是鸿蒙系统……”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撒兴才的一番介绍,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拍照。

    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在北京成立,最初是一家电力安装公司。雄安新区设立后,为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家公司于2019年搬迁到雄安新区,依靠“设计+”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疏解到雄安后,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雄安新区科技企业入库企业,顺利完成智能巡检机器人研产中心建设,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今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轨道式AI巡检机器人领域的“排头兵”。

    “引智,加上自主设计和创新,我们实现了一个飞跃——定位精度由行业内的厘米级达到1毫米,这是世界一流水平。”撒兴才的话语充满自豪。他说,轨道式AI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配电房、高压室等行业大数据中心和地下综合管廊、交通隧道、轨道交通、智慧化工厂、物流仓储等室内场景巡检。

    由厘米级到毫米级,是如何做到的?

    “运维安全巡检和软硬件安全两个问题,是轨道式AI巡检机器人研发必须攻克的难关。”撒兴才说,普龙科技立足创新,以技术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PLG3.0系统,让巡检机器人自带计算大脑。自主开发的高精度图像识别算法,大大提升了定位精度、图像识别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是借智,牵手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共建智能巡检装备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对设备及环境温度的高密度、高质量检测与多维度分析管理。

    因为找准赛道,普龙科技的自主创新生态正加速形成,成为同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跑者”。2022年,普龙科技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今年3月,入驻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今年6月,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精度多场景工业巡检机器人技术示范及产业化”项目,被河北省科技厅列为2023年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毫米,让普龙科技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巡检机器人进入雄安新区容西、雄东片区公用配电房,被山东、天津等地的地下管廊、隧道使用。公司产值从去年全年500万元,增加到今年前8个月的3000万元。

    2023-09-26
  • 小哑铃何以闯世界?

    外形奇特,摸起来表面有颗粒感,更加方便抓握。9月23日,一款兼具壶铃、哑铃、俯卧撑支架和重力球4种功能的哑铃亮相2023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赚足了观众眼球。

    这款哑铃由河北恒达健身文化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达”)研发生产。“我们这款产品极具功能性,可以用这一款哑铃做到推举、弯举、深蹲、甩摆、划船等丰富的训练动作。”来自日一设计创始人李晓鹏边说边演示。

    哑铃的形状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呢?”记者问。

    “主要是为了功能性有所突破,我们也尝试过圆形、多边形,最终才定下来了这个形状,既要使用感好又要方便收纳才行。”说罢李晓鹏把两个哑铃叠拼在了一起。

    “而且这‘以一抵四’的哑铃可以为消费者节省三分之二的费用。”李晓鹏说。

    创新的工业设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史代猛介绍,公司目前生产六角哑铃、包胶手铃、八角烤漆哑铃、黑漆电镀手铃等10余种产品。“凭借这款哑铃,我们硬是拿到500多吨的订单,销量十分可观!”

    设计的力量不仅让哑铃销量升了上去,还让成本降了下来。以制作一款哑铃套装为例,就需要电镀、浸塑、铸造、烤漆4道工艺,而异型哑铃只需要铸造和包浆两种工艺,工艺简单自然成本低廉,企业的效益也因此增长了不少。

    史代猛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这款哑铃是5公斤的,去年9月在澳大利亚上市,目前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进行批量销售。”不仅如此,恒达还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8公斤、12公斤等多种重量的哑铃,深受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中东地区以及欧洲、非洲国家许多健身人士的喜爱。

    将工业设计理念注入体育用品,起初只是做体育用品代加工的恒达并没有想到。“近两年,体品企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销售额不断下滑。我们决心通过设计创新,寻求突围。”史代猛透露,自2021年开始,公司每年都会投入30万元在设计研发上。


    企业投入的真金白银,很快让恒达看到了回报。自增加设计费用以来,公司产值上涨了10%。尝到了甜头的史代猛信心满满,“下一步,公司会继续加大工业设计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竞争力,让小哑铃闯出海外大市场。”

    2023-09-25
  • “智改数转”改出效益转出前景多项关键指标预计可提前1年多完成“十四五”目标

    数字经济时代,将庞大的工业增加值转变为更高效益的工业附加值,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9月19日,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在宿迁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得益于“智改数转”工作大力推进,我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等关键指标预计可提前1年多完成“十四五”目标。

    自2022年我省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全省各地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三年之期”过半,面对更高目标我省又有哪些新部署?一起来揭开惊人达标速度背后的奥秘。

    企业“诊断”三步走

    走进天合光能(宿迁)光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工业机器人手臂不停挥舞,一台台智能生产设备有序生产,通过“天合光能”智能制造数据中心大屏,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在生产订单、订单当月排产完成进度、全球组件累计出货量等一系列数据。

    天合光能(宿迁)基地总经理苗成祥介绍,目前车间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比达100%,基本实现机器换人。单晶电池片年产量已由18GW提升至24GW,产能提升33%。智能化检测装备及生产过程管控水平的提升,将产品良品率提高到99%。

    在我省,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效果也愈发显著。“‘智改数转’为我们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江苏三元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贺国说,目前企业建立了全流程智能化车间,项目用工较传统工艺减少500多人,产品实现100%在线自动检测,产品交付及时率100%,年降低生产成本约2500万元。

    《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底,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改数转”。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为企业“改”“转”扩规模提动能,首先要突出一个“广”字,这就要求在“诊断”阶段分三步走——推进企业免费诊断工作,有效应用免费诊断成果,及时总结免费诊断经验。截至8月末,全省累计组织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4.3万家,已完成2.5万家,预计年底完成免费诊断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可达70%;上年度2.1万家企业中,累计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6091家,星级上云、智能车间和工厂等示范建设企业3714家,整体转化率约为47%。

    在“智改数转”工作带动下,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3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家。目前,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66.8,比2021年末增长3.1%,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直面“三不”难题

    2022年至2024年是“智改数转”启动期,主要着力解决的是面广量大的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各地也纷纷探索破题的新解法——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是最有效率的途径。“我市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实施差别化培育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协同平台,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示范作用,‘一企一策’推动‘智改数转’。”宿迁市副市长仲小兵介绍,去年该市成功当选“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支持一批”的原则,逐步构建全省统一的分类分级培育体系。截至8月末,全省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979个,各地过去一年新建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55个,累计3444个。

    企业加速转型,也离不开资金支持和专项指引。连云港市副市长张家炯介绍了连云港的经验——一边设立“智改数转”专项引导资金池,一边推动各金融机构特色化提供“金融+智改数转”组合式保障服务,比如与东方农商行联合推出“东方数智贷”“东方诚意金”等金融新产品,为企业授信1.6亿元,满足“智改数转”融资需求。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去年以来,每年省工信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不少于12亿元,大力扶持556个“智改数转”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投资484亿元。

    还有地区着力加强数字“新基建”,为企业转型夯实“数字底座”。“为打造‘智改数转’协同发展生态,我们着力优化数字化转型软环境。”徐州市工信局局长张长缨介绍,该市强化5G网络覆盖,目前已建成5G基站超1.7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比年初提高18.2%,建成数据中心16个,为服务企业转型提供了更好的网络和数据支撑。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渊认为,搭建起全方位供需对接平台,是得以率先全覆盖的关键之一。“园区早在2021年就启动智能制造伙伴计划,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服务商、金融机构和高校等协同联动的‘3+X’生态圈,园区内制造业企业各个场景的转型需求,都能在本地快速对接到服务资源。”卢渊说。

    点链圈全覆盖

    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2024年继续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2亿元,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实现全覆盖。

    当天的推进会上明确部署,要进一步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分级分类制定产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由点及链及圈”的思路持续推进——

    集中力量加速企业“链式”转型。各地将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产业链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加速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链式”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聚焦‘1650’产业体系,逐群逐链组织编制行业实施指南和开展优秀服务商遴选,分行业制定关键环节的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等改造投入清单,梳理和推广一批‘智改数转’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开展‘智改数转’提供参考。”朱爱勋表示。

    针对各行业深化全环节融合应用。“徐工汉云已连续5年上榜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应用行业已涵盖12个门类行业、47个大类行业、89个中类行业,打造出20个行业子平台,服务企业7万余家。”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凯表示。

    加快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智改数转”的重要阵地。“园区将推动‘智改数转’走出去、引进来,打造协同发展生态圈。”卢渊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将发挥全球“灯塔工厂”、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大院大所等集聚优势,打响智能制造伙伴计划品牌,加强区域合作,对外输出经验理念,引进要素资源,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09-25

  • 首 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