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等两部门延长两项金融政策 对房企提供持续稳定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0日发布通知,将此前公布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两项金融政策进行调整,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联合推出16条金融举措,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风险处置、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金融十六条”发布实施后,对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推动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延长了有关政策适用期限。”


    记者发现,延期政策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交楼配套融资支持的政策。


    在存量融资展期方面,原政策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此次政策调整后,“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这对于不少房企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改善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同时,这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贷款风险。


    另外,原政策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半年内,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此次调整后,适用期限也延至2024年12月31日前。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延期有助于打消金融机构对房企新发放配套融资的部分顾虑,为房企提供适度宽松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对房企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此外,记者还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本该在2023年3月31日到期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已确认延续实施。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针对房企融资问题出台一系列举措,从存量和增量入手,加大贷款、债券、资管等多渠道融资支持力度,保持优质房企融资性现金流稳定,有助于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推动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期召开的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各金融机构应按照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3-07-11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 4、5、6月份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

    本报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李心萍)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其中4、5、6月份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6%、5.6%、4.8%;4月29日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说,铁路部门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强运输组织,科学制定客车开行方案,努力满足节假日旅客集中出行需要,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保障了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假期出行需求旺盛,客流回升明显。今年上半年,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客流回升明显,铁路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例如,今年“五一”假期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3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2794万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347列,较日常增加2300余列。


    旺盛的出行需求仍在释放。国铁集团预计,7月1日至8月31日的暑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日均发送1200万人次以上,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精准安排客车开行,全力保障出行。铁路部门充分用好铁路12306系统大数据,动态掌握旅客出行规律,统筹运用线路、机车、车辆资源和乘务人员,及时在重点地区和热门方向增开旅客列车。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9311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11.4%。


    各地铁路部门还建立了运力安排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突发客流,灵活增开旅客列车,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针对清明、“五一”、端午假期旅客集中出行需求,采取增开夜间高铁、动卧列车、普速旅客列车等方式,较好地服务了旅客假日出行。


    优化区域客运产品,便利人员往来。广深港高铁跨境列车1月15日分阶段恢复开行以来,目前已覆盖内地49个城市68个车站,每日开行跨境列车达182列,双向客流持续走高。截至6月30日累计发送跨境旅客608.7万人次。中老铁路4月13日首开国际旅客列车以来,截至6月30日累计发送跨境旅客3.3万人次。6月15日起增加京津城际铁路运力,高峰日每天增加2.76万个席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力开行旅游列车,满足多元需求。各地铁路部门结合本地特色,打造熊猫专列、呼伦贝尔号、京藏号、阿勒泰号、敦煌号、梅河号等精品旅游列车品牌,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助力旅游经济发展。例如,南昌局集团公司开行江西萍乡至黑龙江漠河的跨省旅游列车,全程卧铺车厢、全程车底不换,车上还开展唱歌、书法比赛等特色活动,满足旅客火车漫游需求。


    持续改进服务品质,提升出行体验。各地铁路部门全面落实《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优化学生优惠票购票规则和重点旅客服务措施。上半年,共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38万人次,实行计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的线路增至51条,铁路畅行码覆盖范围增至3400余趟动车组列车,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的车站增至79个,12306在线选铺试点、学生优惠票在线核验等新功能平稳运行,旅客乘坐火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适。


    “进入暑期后,旅客探亲、旅游、商务等出行需求增加,铁路部门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情况,及时增加运力投放,优化旅客列车开行,加大安检查危力度,全力做好站车服务,努力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该负责人说。

    2023-07-10
  • 中国民营企业突破5000万户

    记者9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4月初突破5000万户,截至5月底达到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1085.7万户)增长了3.7倍,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由79.4%提升至92.4%,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恢复向好,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前5个月,全国新设民营企业376.4万户,同比增长17.2%,较一季度增速快6.5个百分点。同期,注吊销民营企业160.8万户,同比增长1.43%,市场退出平稳。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截至5月底,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分别为2822.9万户、1050.7万户、979.3万户、239.8万户,占比为55.4%、20.6%、19.2%、4.7%,其中,中部、西部占比有所提升,东部和东北部有所降低。民营企业最多的5省份为广东696.8万户、山东434.7万户、江苏384.5万户、浙江320.0万户、河南259.9万户,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主要有西藏、重庆、海南和安徽。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5月底,第一、二、三产业民营企业分别为177.6万户、1031.8万户、3883.4万户,占比为3.5%、20.3%和76.2%。今年以来,新设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占比分别为34.1%、13.9%、12.1%。住宿和餐饮业恢复较好,新设民营企业6.9万户,同比增长44.4%。


    “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疫情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也为企业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截至5月底,我国“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已超过2500万户。1—5月全国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215.0万户,占新设民营企业的57.1%。(林丽鹂)

    2023-07-10
  • 海南离岛免税店上半年总销售额近324亿元

    据海南省商务厅日前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323.96亿元,同比增长31%;总销售额中,免税销售264.84亿元,同比增长26%;免税购物人数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免税购物件数2568.23万件,同比增长5.8%。

    今年以来,海南出台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发放近2亿元的消费券,全力支持离岛免税、文旅等消费,推动海南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和扩大。各大免税店积极推出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大力度优惠促销,让旅客享受更大购物优惠。在离岛免税购物带动下,今年前5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2.9%,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离岛免税市场新增更多经营主体、提货更加便利,海南旅游消费“金字招牌”更添成色。目前,全省离岛免税店已增加到12家,基本覆盖海南的南、北、东线主要旅游城市;并在原有的隔离区提货基础上,逐步增加了邮寄送达、返岛提货、即购即提、担保即提等4种提货方式,实现了飞机、轮船、火车三种离岛方式的全覆盖,近年来又增加了公务机和国内航线邮轮离岛旅客的购物渠道。自2020年7月离岛免税新政实施,截至今年6月30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307亿元、购物旅客1767万人次、销售件数1.75亿件。

    为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7月4日,海南启动为期两个月的2023第二届海南国际离岛免税购物节。期间,海口、三亚、万宁和琼海四地将联动全省离岛免税店,先后推出30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促销活动,让旅客享受更大优惠、感受更多新体验,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2023-07-07
  • 贵州:算力迭代升级赋能实体经济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以率先发展大数据闻名的贵州提出构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记者近日走访了这里的数据中心。

    在贵安新区,塔吊林立、长臂挥舞,车辆穿梭、工人忙碌,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正在火热施工。

    记者走进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的一期机房楼内,听到24小时不停运转的服务器响着嗡嗡声,看到服务器机柜外的标签清晰地标注着里面所存储的数据类别。

    “入驻客户20多家,年产值约1.2亿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建设客响团队负责人梁明说,从2013年启动建设至今,项目已成为中国联通在南方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

    据他介绍,为有效承接“东数西算”战略,目前总投资约6.9亿元的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2024年投产运营。届时,数据中心机柜规模将达1万余架,可更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记者注意到,在项目所在地一路之隔,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也在进行升级扩建。业界认为,各大电信运营商加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看中的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需求。

    刺梨是贵州的特色水果,凭借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被称为“维C之王”。“无数据不管理、无数据不决策、无数据不运营”,在生产刺梨汁的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这个标语十分醒目。

    “我们厂房内有26个基站,5G信号覆盖整个工厂。”公司信息化团队负责人王海说,建设5G智慧工厂有效地破解了过去设备状态不透明、食品生产无法追溯、能耗统计无法实时监管等痛点。

    记者看到,在生产区的一块大屏上,实时呈现着从刺梨原果进厂称重、质检到原果清洗、压榨,从刺梨汁沉淀、储存到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情况。

    “整个数字化改造花费约数百万元,预计5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王海表示,通过建设5G智慧工厂,产能提升了5倍,良品率提高10%。

    算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在租用中国联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后,贵州酱酒集团酒业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宏斌说,数字化技术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数据上云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节省了时间、空间和经济成本。



    图为贵州酱酒集团酒业生产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我们会逐步建立健全原料采购、生产酿造、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市场销售等业务领域的企业大数据。”宋宏斌说,在此过程中,既产生大量数据存储,也涌现大量算力需求,所以未来将持续深化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真正让数据产生价值,帮助企业科学决策,最终实现提质增效。

    2023-07-07
  • 合肥:全链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自动机械臂上下挥舞,无人搬运车来回穿梭,数百台机器人精准焊接车身部件……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内,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

    继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全资控股科技公司项目5月30日落户安徽合肥,总投资约10亿欧元,将成为大众汽车在我国最大的科技和创新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被列入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合肥抢抓机遇、加快布局,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形成开放协同、互利共生的产业发展生态圈;拥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500余家,新能源汽车本地配套率达到35%;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建设六大零部件园区……一个有“整”有“零”,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及配套回收等的全链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在合肥逐渐形成。

    2022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5.5万辆,居全国前列,同比增长133%。今年1至5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3万辆,同比增长4倍多,约占全国的7.6%。“相当于平均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合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蔚来汽车是合肥全力打造的重点企业,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多款车型正在组装。“该基地拥有全铝车身生产线,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焊装整体自动化率为98%。”蔚来汽车合肥区域公司总经理余东明说,目前,蔚来研发总投入超340亿元,已申报及授权专利近7000件。

    比亚迪集团将安徽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在合肥已连续启动一期、二期、三期项目。“经过6年发展,比亚迪在皖各项目总投资700亿元,预计实现产值2000亿元,带动就业约10万人。”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屈明亮介绍。除了布局整车,比亚迪在安徽的电机、电控、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也已全面投产。

    深耕细作,多元发力。近年来,合肥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等专项政策,推动“产业政策—兑现细则—实施意见”组合发力;迭代升级“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基金+项目”驱动模式,整合总规模超千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给予企业全周期、全要素政策支持;聚焦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合肥与高校院所建立多所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关键技术攻关20多项。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合肥超前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市区2公里充换电服务圈,日均服务能力达25万辆。得益于此,合肥去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万辆,每新增4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今年4月,合肥出台政策,今后除特殊专用车辆外,合肥市党政机关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将全部采购新能源汽车。

    今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全年整车产量有望接近100万辆。“我们将继续在服务‘整车’头部企业、强化‘零部件’配套、拓展‘后市场’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配套合理、应用示范推广、标准体系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助力安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2023-07-06
  • 避暑消费红火 催热“夏日经济”

    “清凉商品”走俏、避暑游热度攀升、夜间消费业态“上新”……近段时间,多地持续高温进一步催热“夏日经济”。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围绕“盛夏消费季”开展系列促销活动,着力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

    “清凉商品”热销

    “天气太热了,就想在家吹着空调,下个‘外卖单’,等着消暑品送上门。”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雪糕、冰饮、冰啤酒已经成了他的解暑“三件套”,“最快30分钟送达”的外卖平台满足了他的即时解暑需求。

    近段时间,连续高温催热解暑消费。记者了解到,美团外卖6月至8月启动“冰品节”,打造即时零售“移动小冰箱”。近一个月,冰淇淋、雪糕等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3%。冰啤酒、冰饮料也销量大增,啤酒销量同比增长42%,饮料销量同比增长121%。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风扇、冰箱、空调等制冷降温类电器销量激增。苏宁易购数据显示,拥有“绿色节能、新风除菌、极速冷热”等卖点的空调产品销量跑赢品类整体增速。6月22日至24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39℃以上高温天气,三日空调销售环比激增280%。美团外卖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电风扇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6%。

    烈日炎炎,防晒用品也销量激增。京东数据显示,6月12日至6月25日,一线城市防晒用品销量环比增长64%。据“什么值得买”统计,上半年站内防晒衣GMV(成交总额)同比增长90.7%。

    “防晒衣这类产品凭借更清凉、更亲肤以及防晒性能更佳等优势,能让消费者在炎炎夏日有着更好的穿着体验。当前防晒产品越来越细化,品牌商开始提供覆盖日常通勤、长途旅游等不同场景应用的防护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出行需求。”“什么值得买”商业运营中心负责人张宇昂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避暑游热度攀升

    随着部分地区持续高温,避暑需求旺盛,不少纳凉胜地旅游订单明显增长。

    “今年暑期,国内长线游占据暑期旅游消费主导。入夏以来,以‘避暑’‘清凉’为主题的出游产品预订量不断攀升。”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云南、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避暑目的地出游热度升温。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目的地为承德、西宁、伊春、昆明和贵阳的暑期旅游订单同比分别增长170%、77%、71%、63%和57%。草原游也是广受欢迎的避暑旅游主题,截至7月3日,预订暑假期间草原团队游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55%。根据携程此前发布的《2023暑期预订趋势洞察报告》,2023年暑期市场热度有望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

    此外,不少人选择在晚上出门逛夜市、赏夜景,多地“夜经济”逐渐升温,不少地方也围绕“盛夏消费季”开展系列促销活动。

    日前,北京烹饪协会联合簋街商会共同发出“夏日餐饮烟火气,激活首都夜经济”——首都餐饮业助力夏日夜经济倡议书。

    西安“长安夜·夜未央”夜间消费季活动包含“夜购、夜食、夜娱、夜游”四大夜间消费场景,为往来游客和各类消费者提供古今辉映、动静结合、文创赋能、科技点亮的全场景、全流程沉浸式消费体验。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消夏降温。水上乐园、避暑山庄、清凉饮品店等都成为夏季热门的消费场所。此外,‘夏日经济’还可以带动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挖掘市场潜力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城市发展报告》,全国“养生+避暑”新型业态迅速兴起,康养避暑旅游市场进一步繁荣。

    “人们对夏日清凉消暑的需求增加,为相关产业带来商机和发展空间。更好地发展‘夏日经济’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夏季消费产品和服务,同时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强相关产业链建设。”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产业经济投资专家邓之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与其他节庆消费不同,‘夏日经济’有着持续时间长、活动种类多、群众参与广的特点。”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认为,应通过拓宽产品线、丰富消夏活动、创新经营模式、差异化营销等方式提高“夏日经济”效益。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各地在发展“夏日经济”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各地应做好相关规划,既要突出特色,也要分步骤、分领域、分层次发展。

    2023-07-06
  • 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持续丰富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其中要求提升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社银联动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在业内人士看来,社保卡具有发行量大、使用频次高等特点,在社保卡上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不仅能实现社保卡应用进一步拓展,还能够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普及,产生双赢的倍增效应。


    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各地正陆续开展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第三代社保卡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城市交通等功能,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务权益的重要载体。


    随着未来各地社保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社保卡庞大的用户基数将大大加速数字人民币的普及,让更多公众有机会了解到数字人民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7亿人,覆盖97%的人口。


    “社保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有助于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进度,提升用户规模与数字钱包开立数量。对社保卡来说,数字人民币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支付选择,可追溯、可控匿名等特征也能为安全高效使用社保卡保驾护航。”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认为,社保卡与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结合,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多支付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商业银行在“社保卡+数字人民币”领域开始布局探索。例如,中国银行设计了第三代社保卡加载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方案,以进一步探索提升基于个人社保数字身份的城市公共服务载体的应用推广表现形式,给予群众更多便捷实惠。


    据中国银行数字货币办公室首席业务经理李欣介绍,中行设计的第三代社保卡加载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表现形式将不仅停留在物理卡片形式上,还会策划推出适合各种新场景、各类人群使用的新形态,诸如手环、随身标签等,将使用场景扩大至民生消费场景、养老场景、缴费领域场景、交通出行场景及待遇领取场景,将服务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


    “数字人民币作为供给侧金融创新工具,其高效便捷、稳定安全、广泛适用的特性与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要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数字人民币与社会保障深度融合,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李欣表示。


    专家认为,在社保卡上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二者各取所长,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新实践,有利于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地区持续探索应用新场景,从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到工资代发,再到可用于购买基金等。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兼顾线上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国家税务总局近日透露,试点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功能,今年共缴纳税费1.2万笔259亿元。


    “对数字货币和支付工具而言,场景丰富程度往往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体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围绕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前期试点地区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创造了很好的应用环境。本次探索推进社保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将发挥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等特性,提高社会保障领域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率。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多地陆续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主要目标、推进步骤及保障机制。伴随各地进一步明确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进目标,数字人民币“飞轮效应”或正在形成,未来三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完善的生态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吸引更多公众和机构使用,提高使用频率和用户体验。同时,可探索更好发挥数字人民币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助力实现政府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董希淼说。(记者马春阳)

    2023-07-05
  • 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的作用

    原标题: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的作用(调查研究凝聚共识)


    ——全国工商联调研组对北京江苏等地开展重点考察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受中共中央委托,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率全国工商联调研组赴北京市、江苏省等地,围绕“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的作用”开展重点考察调研。


    调研组表示,开展本次重点考察调研,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也是工商联履行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组力求提出有分量、有价值、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为党和国家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决策参考。


    形成共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民营企业参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存在哪些制约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在北京市举行的座谈会上,调研组聚焦本次考察调研主题,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据介绍,北京市近年来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立足全域消费资源禀赋特点,通过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等有力举措,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调研组表示,将认真总结北京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充分吸纳到调研报告中。


    “依托‘服务包’机制切实回应企业诉求”“加强统筹,为民营企业搭建促消费活动平台”“不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参加座谈会的北京市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结合工作实际,介绍经验做法,分析不足及原因,分享工作思考感悟。调研组成员认真倾听、频频发问,现场氛围积极热烈。调研组表示,全国工商联愿与北京市有关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更好发挥作用,积极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调研组指出,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发展,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供有力支持。


    调研组提出,要抓供给,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和创造市场有效需求,不断提升消费品质;要抓载体,进一步培育知名消费品牌和消费产品,着力塑造消费地标;要抓创新,积极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更好释放消费潜能;要抓环境,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


    由点到面,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调研组介绍,本次考察调研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座谈访谈、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思广益谋求良策。


    在江苏,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大量企业、商户。南京德基广场商铺林立、人流密集,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南京老山不老村风光旖旎,各具特色的场景吸引了不少游客;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生鲜产品的交易流程;苏州大乘环保新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研发和市场情况……在紧密的行程中,调研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深入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介绍,今年以来,江苏省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明显。在江苏省政府部门座谈会上,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特色优势,研究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在创新供给、畅通流通、促进消费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调研组建议,通过创新引领、扩大优质供给,打造特色、丰富消费场景,优化环境、改善消费体验,政策协同发力、激活消费潜能等举措,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调研组指出,民营企业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发挥民营企业在促消费中的作用,还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上出实招,在市场准入、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在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上持续用力,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凝聚力量,推动民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


    从北京到江苏,调研组认真倾听民营企业的诉求,查找、分析制约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建议加强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指导”“希望出台更加灵活的金融扶持政策”“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相关的配套设施支持”……在与江苏省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工商联所属商会举行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


    “民营企业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大有可为。”调研组表示,广大民营企业要把握发展机遇,用好政策红利,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要在优化供给上做文章,在创造新需求上多探索,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多琢磨,以高质量的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扩大消费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有机结合,带动消费市场整体繁荣。


    调研组提出,广大民营企业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循市场规则,遵守法律法规,把企业发展之路走稳走实。要稳岗扩岗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主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缩小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好激发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和活力。


    考察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深切感受到我国经济的强劲动力和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下一步,调研组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提炼,努力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刘博通)

    2023-07-05
  • 全国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约500亿斤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立彬)目前全国夏粮旺季收购进入集中上量阶段,小麦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收购工作进展顺利。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日发布信息称,截至6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00亿斤左右,完成预计旺季收购量四成以上。从区域看,各地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根据小麦生产和收购形势,优化收购政策措施,提升为农为企服务水平。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收购进度在六成左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进度在三到四成;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收购工作有序启动,进度在一到两成。


    从价格看,目前小麦购销较为活跃,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每斤1.38元左右;预计后期价格以稳为主,启动托市收购可能性不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引导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入市,不断优化服务,探索推广预约收购,做好清理、烘干、收储等工作,帮助农民科学储粮、有序售粮,确保颗粒归仓;严格执法监管,严肃查处压级压价、“转圈粮”“打白条”等行为,切实维护粮农利益和市场秩序。

    2023-07-04
  • 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三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金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多措并举,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形成金融支农综合体系。这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了清晰路径。


    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没想到汝城县摘帽后,我们企业依然还能享受到这么多金融政策红利。”金晋农牧负责人陈细全说。据了解,金晋农牧是湖南省最大的工业化全自动化养鸡场、郴州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也是湖南省首批扶贫再贷款示范点企业。汝城农商行对企业的贷款已从成立之初的3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980万元,支持该企业资产规模增长到2.1亿元、年产蛋量18000吨、年总产值3亿元。


    郴州市属于罗霄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有4个脱贫县和442个脱贫村。针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中国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金融扶贫政策连续稳定,指导银行机构单列涉农贷款信贷计划,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加强对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3月末,郴州市金融精准帮扶贷款余额201.67亿元,同比增长12.62%;4月末,罗霄山片区4个脱贫县贷款余额624.47亿元,同比增长16.17%,高于该市平均贷款增速0.52个百分点。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和金融机构的努力下,涉农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速,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发展。截至4月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的重要举措。对此,《指导意见》提出,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并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发展基础好、经营结构稳健、具备可持续能力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货币信贷政策支持。


    “近年来,央行低成本的扶贫再贷款资金对我们业务发展帮助很大,我们也严格按照再贷款使用要求,不断优化贷款流程,探索‘再贷款+特色信贷产品’模式。在有效满足农户生产经营需求的同时,银行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汝城农商行行长肖敦锋说。


    业内人士表示,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投放,不仅能够降低相关行业企业的资金成本,也能有效分散银行承担的风险,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内在动力,撬动更多信贷投入涉农领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截至3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5960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14331亿元。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在中央结算公司成功发行190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专题金融债券,其中160亿元10年期债券发行利率2.75%、认购倍数达3.82倍;30亿元20年期债券发行利率3.11%、认购倍数达6.49倍。债券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供水保障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专家认为,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专题金融债券,旨在通过市场化筹集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以长期、稳定的资金助力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是保障重点领域中长期信贷投放的主力。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设立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支持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投资、稳大盘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第一时间将国家审核通过的全省573个基建项目和省级层面560个重大项目推送给相关银行机构;分可放贷、协调后可投放、不可投放三类,定期监测基金投放和配套贷款发放情况,深入调研和协调解决基金投放、使用和配套融资中的难点和堵点。”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楼航告诉记者,2022年10月中旬,湖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部投放完毕,投放金额282.8亿元,支持77个项目;截至2023年4月末,配套融资304.4亿元。


    与此同时,湖南省金融管理部门还加强与水利、交通等产业部门的对接,引导银行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项目储备,对合法合规、要素齐备、有还款保障的重大项目加大支持力度。2023年1月至4月,全省新增基础设施贷款601.2亿元,同比多增135.5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投放两批次7399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超9万亿元。截至2023年3月末,主要银行配套贷款签约1.4万亿元,发放近4000亿元。在此拉动下,基础设施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


    加强协同形成合力


    从托举大工程到支持小农户,如何让金融活水更高效地流动,离不开“几家抬”的政策合力。《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鼓励各地完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发放。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了解到,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动担保体系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数智浙担”建设,推进面向担保机构的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迭代重构开发,持续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多项核心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年末,浙江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1717亿元,同比增长39%,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平均担保费率从0.82%下降至0.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指导意见》还提到,要强化金融机构组织功能,并对各类型银行支持“三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未来,各类银行机构将进一步发挥差异化优势,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依托广泛的机构网点布局和庞大的客户基础支撑,城、农商行等小型银行聚焦辖内区域性主业,推动网点和业务相对更深入下沉乡村地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迫在眉睫,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在受访专家看来,金融机构除了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贷款和信用担保支持外,还应提供营销支持,帮助地域特色产品开拓销售渠道,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和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金融创新中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避免脱实向虚,防止体内循环,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董希淼表示,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政策性的一面,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指标,对服务乡村振兴力度大、成效好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再比如,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加大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定向支持,降低金融业服务成本。“还应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建设,通过向各类机构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础设施,显著降低它们的运营成本。”董希淼说。


    《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乡村振兴票据等用于乡村振兴。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渠道。


    在专家看来,推出“三农”、小微、绿色金融债券等产品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财务支持。银行在推广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可以考虑搭建通用服务平台,支持工厂、入股商家和其他代理商或合作社共同发展,还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金融科技,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及服务精准性。(记者姚进)

    2023-07-04
  • “氛围感经济”解锁消费新场景

    从露营徒步到围炉冰茶,从在自然中探寻内心到享受舒适居家环境——


    【扩内需促消费在行动】“氛围感经济”解锁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大众消费逐渐呈现出更加在意自我、关注内心世界的特征,氛围感、情绪价值对消费体验而言尤为重要。从露营徒步到围炉冰茶,从在自然中探寻内心到享受舒适居家环境……追求氛围感,正成为一种日渐盛行的消费方式,解锁更多消费新场景。


    邀上好友体验围炉冰茶,享受精致的露营、潇洒的旅行,回归温暖的居家环境……近年来,大众消费逐渐呈现出更加在意自我、关注内心世界的特征,氛围感、情绪价值和内心舒适度日渐成为消费体验中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来,氛围怡情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一个新支点。消费者不断追求沉浸立体的氛围感,商家大胆创新搭建各种情境空间,供给侧与需求侧合力推动之下,“氛围感经济”正不断解锁出各种新的消费场景。


    追求氛围感成消费新趋势


    一壶热气腾腾的暖茶在炭火的炙烤中沸腾,上下翻动的茶叶缓缓舒展,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去年冬天,围炉煮茶一经推出,便成为茶饮消费市场的新宠。如今,盛夏已至,围炉“冰”茶代替“煮”茶登场。清幽的环境、爽口的茶水,围炉冰茶于干冰带来的雾气缭绕间,给消费者带来一抹夏日清凉,对抗似火骄阳。


    “店里从6月中旬开始,将围炉煮茶迭代为围炉冰茶,套餐中茶饮有冷泡茶和酒酿奶茶,以及配套的甜点、水果、坚果,并且还会赠送一把手工团扇。”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大内·宫保咖啡负责人程雅琴介绍,围炉冰茶套餐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成店内主推的产品。趁着干冰营造的氛围感拍照,几乎成了每位客人的固定动作。而后,人们慢慢品茗畅聊,享受惬意夏日。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在分享中用“氛围感满满”“仙气飘飘”来形容围炉冰茶的体验感,精致的摆盘、唯美的照片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询问“哪里的店”“如何预约”。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无论是围炉煮茶,还是围炉冰茶,都是商家不断将产品进行迭代创新,以满足新生代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做法。用煮茶或冰茶的方式对场景进行创新后,饮茶更具有社交属性和话题感,容易受到年轻群体的认可乃至追捧。


    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氛围怡情将是一大消费趋势,提升产品氛围力,创造出新氛围空间,成为产品升级和开辟新赛道的切入点。


    沉浸式体验需求催生消费新形态


    “大自然是有治愈功能的。”最近,在成都工作的陈女士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的大邑县白石河谷尝试了徒步,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翠绿的树林、清澈的林间小溪,是自然馈赠的景色,远离城市喧嚣呼吸到的每一口新鲜空气,都让陈女士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放松之感。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经朋友推荐通过公众号参加的活动,组织方负责包车、安排路线、购买保险,还提供零食,在现场煮了咖啡,而她只需支付158元的费用。“这钱花得值。”陈女士说,自己已经迫不及待开始计划下一次徒步。


    通过亲近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氛围,是近年来人们在工作之余追求精神“治愈”的一种方式。城市里的公园、家门口的草坪、近郊的露营基地,都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场地,带有氛围感的消费场景逐渐催生出新的消费形态。


    不仅在户外,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追寻更具氛围感居家环境,营造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电商平台上,氛围灯、香薰、音箱等“氛围感好物”销售热度快速上升。《2023零售行业消费新趋势白皮书》指出,“氛围升级”是零售行业消费的一大趋势,消费者希望能打造更“超感立体”的沉浸式体验倾向,从美好小物扩展到全方位的情境营造与搭建。


    “如果能够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某种意义来说,追求氛围感的消费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氛围感消费当属体验消费的范畴,其火热折射出我国消费层次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的升级发展态势。


    氛围感消费激发经济新活力


    从露营徒步到围炉冰茶,从在自然中探寻内心到追求舒适居家环境,氛围感消费背后是人们对情绪价值的关注。情绪价值促成的感性消费决策及其所引发的相关消费行为,正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


    以露营为例,《2022-2023年中国露营行业研究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带动汽车、家具家电、食品以及户外电源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这个夏天,一场氛围感十足的“村超”狂欢在贵州榕江上演。球场内人山人海、欢呼声雷动,球场外“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周末经济”也随之繁荣。


    据了解,5月13日开赛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里,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3亿元。仅6月9日至11日,因“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的带动,榕江县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的餐饮、宾馆、超市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4%,便利店、水果店的即时零售订单量环比增长50%。


    “无论是围炉冰茶等城市体验消费,还是‘村超’等农村文化体验消费,通过氛围感的营造,都使得消费更具有立体感。”在洪涛看来,“氛围感经济”能够形成一种经济模式和消费时尚,背后必然有充分的消费信心作为支撑。“从某种意义来讲,‘氛围感经济’是一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洪涛说。(记者时斓娜)

    2023-07-03

  • 首 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