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说中国丨一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503万户同比增长14.3%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2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503万户,同比增长14.3%。截至一季度末,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16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


    今年一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新设个体工商户分别为7.5万户、18.8万户、67.9万户、265.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39%、25.1%、19.8%、10.4%。截至一季度末,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3515.4万户,总量占比由2019年的24.9%持续提升至30.2%。

    2023-05-23
  • 联合国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从年初预测的1.9%升至2.3%——


    联合国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3月9日,中欧班列“中西建交纪念号”从西班牙马德里开出。


    新华社记者孟鼎博摄


    联合国当地时间5月16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将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1.9%上调至2.3%,将2024年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5%。


    报告强调,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黯淡。在通胀率居高不下、利率上升和不确定性加剧,以及气候变化日益恶化的影响下,经济长期低增长的风险依然存在。


    表现好于预期


    2023年世界经济状况好于此前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0%,高于年初预测的0.4%。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4.1%,略高于年初预测的3.9%。


    其中,由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4.8%上调至5.3%。联合国经社部全球经济监测处负责人拉希德表示,中国一季度零售表现非常强劲,超出预期,而且直到现在依然保持强劲。此外,服务行业也表现出色,房屋销售出现反弹,特别是新房销售。


    拉希德还表示,中国的通胀率低于其他很多主要经济体,而且财政基础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很大的空间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报告将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0.4%、0.2%上调至1.1%、0.9%。其他主要经济体中,2023年日本经济增长预期低于年初预测;英国和俄罗斯经济将出现萎缩,但萎缩幅度小于年初预测;巴西经济增长预期略高于年初预测。


    或进入低增长阶段


    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所上升,但仍远低于疫情前3.1%的平均增长率。受疫情延宕、乌克兰危机、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或将进入长期低增长阶段。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信贷条件收紧和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增长前景已经恶化。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预计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略微增长,这将加剧经济表现停滞的长期趋势。


    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需求疲软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收紧,全球贸易仍面临压力。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将增长2.3%,远低于疫情前的增长水平。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李军华表示,当前的全球经济前景黯淡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直接挑战。他说:“国际社会必须加紧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强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关键投资的能力,帮助它们进行经济转型,实现包容性和持续性的长期增长。”


    报告预计,最不发达经济体将增长4.1%,低于年初预测的4.4%,也远低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7%的年增长率。


    亟需加强政策协调


    当前,多重难题交织叠加,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全球亟需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共同携手应对。


    报告提出,尽管国际食品和能源价格在过去一年大幅下跌,但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5.2%。虽然价格上涨压力预计逐渐减缓,但许多国家的通胀率仍将远高于央行的目标。在当地供应中断、进口成本高和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粮食价格仍在上升,这对贫困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


    劳动力市场表现较好,但也加剧了通胀治理难度。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出韧性,为持续强劲的家庭支出作出贡献。在普遍存在劳工短缺和低失业率的情况下,工资增长有所回升。然而,异常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使央行更难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在2023年继续加息,但加息速度较去年放缓。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金融状况的迅速收紧给许多国家带来了重大风险。利率上升,加上发达经济体从量化宽松转向紧缩,加剧了其债务脆弱性,并进一步限制了公共支出选择。


    联合国在报告中呼吁,当前的政策挑战要求加强跨境政策合作和全球一致行动,以防止许多发展中经济体陷入低增长和高债务的恶性循环。


    报告特别提出,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动荡给货币政策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尽管监管机构迅速果断的行动有助于遏制金融风险,但全球金融架构仍存在脆弱性,此外,为遏制这些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可能会抑制信贷和投资增长。(徐胥)

    2023-05-22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江苏吴江:“破茧”闯出“新丝路”

    孟夏之月,万物并秀。位于江浙沪“金三角”环抱之中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一片生机盎然。驱车沿着盛泽镇南三环高架桥自西向东行驶,一路上车流涌动,交通运行繁忙。


    “没想到一个小镇就有‘三环’,早晚高峰还堵车。哟!这里还是‘中国丝绸第一镇’。”跟随记者一路调研的司机师傅说道。顺着师傅的示意向窗外眺望,右前方高耸的白色冷却塔,渐行渐近。塔上“盛泽”二字以及水乡场景彩绘画,让这高55米、底部直径约48米的冷却塔,看起来像是一处“文化地标”。





    图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南三环高架桥一侧的白色冷却塔。(高刚摄)


    盛泽镇是吴江的经济重镇,也是知名的“丝绸古镇、纺织名城”。这样一个占地150平方公里、人口40万的江南小镇,走出了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诞生了两家世界500强,是目前全球纺织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盛泽镇现有纺织企业近3000家,打造了全球少有的‘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说,产业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多“老板”也是从“草根”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把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吴江还通过对“一根蚕丝”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串起了当地丝绸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统产业“破茧重生”。


    走进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车间,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有序排列、一台台纺织设备不停运转,这里正加工着一款高密超薄面料。将小粒径的复合粉体材料均匀分散在纤维中,不仅能够对进入面料的紫外线进行反射、散射,使得面料具备优异的抗紫外线功能,而且能够快速散热,具备优异的接触冰凉特性。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部分入场服的高档面料就诞生于此。


    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一根丝”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化学纤维作为纺织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助推纺织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苏州市吴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建刚说,“一直以来,单丝(超细纤维)做到0.5dpf(1万米重量0.5克),是化纤领域难以突破的瓶颈。盛虹将单丝细度做到了0.15dpf,直径相当于头发丝的1/30,也因此盛虹制定了我国化纤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


    目前这家由盛虹控股集团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集聚百余家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在纳米纤维、阻燃纤维、无锑纤维等多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图为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苏州湾风光。(吴萱摄)


    以天然蚕丝为原点,吴江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新赛道,把“一根丝”做到极致,并以“丝”为媒,由“线”到“面”,培育出丝绸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新材料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31家上市企业、5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万家市场主体。


    今年2月,由吴江与赛迪顾问联合推出的“先进材料发展指数”正式发布,这一指数也称为“吴江指数”。凭借自身在纤维材料、薄膜材料、磁感应材料等领域积累的良好基础,吴江十多年来持续培育的新材料产业,如今已成长为当地第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从“一根桑蚕丝”到“一根化纤丝”,从“面料”到“新材料”,吴江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中领跑,在探索中求变。


    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铭说,丝绸纺织是吴江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下一步,吴江将立足资源优势,厚植产业根基,在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形成高端创新集群,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以产业全面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5-22
  • 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延续平稳回升态势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申铖)财政部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同比增长11.9%。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当期财政收入增速还受到留抵退税、部分税收错期入库等特殊因素影响。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约4%,延续平稳回升态势。


    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1亿元,同比增长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5610亿元,同比增长14.8%,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约5%。全国税收收入70379亿元,同比增长12.9%,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约4%;非税收入12792亿元,同比增长6.8%。


    从财政支出看,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


    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41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0196亿元,同比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222亿元,同比增长6.9%。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方面,前4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601亿元,同比下降16.9%;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928亿元,同比下降11.3%。

    2023-05-19
  •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服务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 前4月内蒙古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公报显示:今年1-4月,内蒙古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呈现较快增长或恢复性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工业看,全区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分工业企业类型看,全区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从38个细分的工业行业看,全区27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1.1%。其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5%。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4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7.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2.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8.5%。


    从重点投资领域看,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1.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1.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从重点产业投资看,全区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9.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8%。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4倍和21.6%。


    消费活力不断显现。1-4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0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按消费所在地分,全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3%。按消费类型分,全区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7%,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2%。


    从基本生活消费看,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4%。与此同时,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4.0%和24.2%。另外,线上消费热度不减,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2.1%。


    服务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今年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比1-2月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从前4个月整体情况看,全区服务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的向好发展势头持续显现。(记者杨帆)

    2023-05-19
  • “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

    “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


    ——国家发改委回应物价、就业等热点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刘坤


    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物价走势?制造业发展态势如何?我国在扩大就业方面将有哪些举措?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物价涨幅有所回落


    今年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总体上回落,4月份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连续扩大,4月份同比下降3.6%。


    “总的看,近期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从数据上拉低了国内物价指数。”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这种运行态势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


    孟玮介绍,一方面,从物价本身看,部分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回落较多,加之有的行业降价促销,客观上影响了物价涨幅。比如,鲜菜价格去年同期出现反季节性上涨,今年以来由于物流畅通、供给充足,价格明显回落;部分汽车企业大力降价促销,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较大。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需求较快恢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孟玮说,4月份,CPI环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都反映了国内需求特别是服务需求稳步恢复向好的态势。


    孟玮表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市场信心增强、预期持续改善,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物价运行有望逐步恢复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市场预期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回落至临界点以下。


    “究其原因,既有前几个月恢复发展所形成的基数效应,也反映出市场需求仍有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孟玮说。


    同时,孟玮表示,也要看到,制造业PMI分项数据依然有不少亮点。从市场预期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出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保持稳定;从具体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必需消费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子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均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反映这些行业发展预期向好。


    “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分析PMI指数,进而研判制造业发展态势,提供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孟玮说,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点发力方向。


    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逐步向好;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


    孟玮介绍,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逐步改善。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就业回稳向好态势。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发展。”孟玮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制定务实举措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电信、能源等领域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通过这些举措恢复和扩大需求,提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一手抓助企纾困,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手抓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用好各类资金补短板,增强县城人口、产业、就业综合承载力。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主导产业,加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营造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此外,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光明日报》(2023年05月18日10版)

    2023-05-18
  • 挑大梁 走在前丨把实体经济根基筑得更实更牢——深圳经济发展韧性活力观察

    编者按: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即日起,新华社开设“挑大梁走在前”专栏,通过呈现和剖析经济表现亮眼地区的韧性与活力,展现经济大省、重点城市“挑大梁”“走在前”的新图景,凝聚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不断开拓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空间。今天推出第一篇《把实体经济根基筑得更实更牢——深圳经济发展韧性活力观察》。


    新华社记者


    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展现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定力。


    “制造业当家”是深圳的不变做法,也是这座科技之城、工业重镇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从产业链条的“一业独大”到“多业并强”,从发展资源的“难以为继”到“工业上楼”,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这是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一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新动能:“多业并强”彰显工业底气


    一季度,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49.24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3.3%的增速水平,彰显这座城市的工业底气。


    从深圳向东60公里,约1小时车程便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投资250亿元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为核心,“全域汽车城”正拔地而起,到2025年产能将达100万辆。


    一块过去落后的粤东经济“洼地”,经历机制调整成为深圳“飞地”,正跃升为创新发展“高地”。


    港口一体化,汽车运全球。4月30日,564辆比亚迪“元plus”汽车从深汕小漠港码头堆场,有序驶入招商滚装“长达隆”轮,完成装船作业后随船出口至泰国林查班。


    “比亚迪汽车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一季度‘元plus’在以色列新能源汽车销售排名第一。”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监黄晓琳说。数据显示,一季度比亚迪汽车出口约3.87万辆,同比增长1280%。同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56.72万辆,同比增长97%。


    新能源汽车开启出海“加速度”,是深圳制造业创新发展支撑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力证明。


    事实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深圳制造业正向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等“多业并强”转变。





    这是新能源汽车在深圳前海一处停车场充电。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向高,向实,向新!


    “在多轮驱动作用下,深圳经济向实向高,尤其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深圳市工信局综合运行处处长周后宏说。


    当前,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成为带动深圳经济增长以及拉动外贸逆势上扬的“领头羊”。


    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8%,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6%;“新三样”合计出口219.4亿元,同比增长120.6%。


    不断筑牢经济运行之基的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显著增长,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5月14日,记者在位于南山科技园的迈瑞医疗采访时,恰逢其美国经营团队来深圳总部开会,他们对企业全球化进程充满期待。


    “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我们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说,最近5年迈瑞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110亿元,创新成果显著。


    如今,迈瑞已在境外设立51家子公司和4大海外研发中心,产品逐渐受到全球客户认可,“直销产品已进入美国三分之二的医院,监护仪、麻醉机等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深圳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二级调研员麦琦玲说,对比来看,受2022年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基数较低影响,今年二季度深圳稳增长压力仍较大。但深圳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4月以来,面对更高的增长基数、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深圳大力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持续推进“我帮企业找市场”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充沛动能。


    新生态:“动力迸发”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超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容纳近2000万人口,仍在不断突破和生长,深圳为什么行?


    从土地空间、能源水源、城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四个“难以为继”争论,到创新“新势力”蓬勃爆发,在不少观察人士看来,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深圳的奥秘所在。


    ——经营主体能量迸发,铸就“中国制造”韧劲与潜力。


    全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元、同比实现平稳增长;实现净利润356亿元、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元……华为公司近期公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其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心。


    科技龙头企业稳扎稳打,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不断涌现。


    在位于前海的影石创新办公室里,身为“90后”的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向记者展示旗下全景相机的产品墙。“我们的Insta360相机深受海外户外运动爱好者、旅游拍摄者欢迎,公司营收境外占比超七成,一季度延续大幅增长势头。”


    “今天的‘小巨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持久动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据统计,一季度深圳新设商事主体10.56万户,同比上升19.95%,3月底总量已突破400万户。


    ——政策举措发挥实效,助力“制造业当家”产业生态。


    “小汽车可以坐电梯上楼。”在位于深圳坪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该产业园项目总工程师范林飞说,厂房最大层高达10米,并设置超大汽车货梯。


    深圳开发强度达49%,“向天借地”成为深圳破解产业空间瓶颈的实招。从今年起连续5年,深圳预计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工业上楼”厂房空间,目前已有72个项目,助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型制造业园区。





    这是深圳坪山通讯终端产业基地“工业上楼”项目(无人机照片)。(刘大伟摄)


    深圳市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不锈钢表面防腐技术的“绝招”,在有关部门提供的“练武场”——南山区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活动中,与中海油尝试展开合作并最终达成采购协议。


    “政府牵线搭台,骨干企业‘大手拉小手’,形成产业协同共赢局面。”深圳市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清长说。


    ——招商引资落地有声,塑造“企业友好型”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来自深圳龙华的“双招双引”考察团马不停蹄:韩国延世大学、日本朗玩株式会社等多家机构和企业,与龙华达成合作意向,富士胶片集团也是其中重要一站。


    2月下旬,富士胶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龙华举行新建项目开工仪式,将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工厂,投产预估可创造数亿元年产值。


    环顾深圳各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深圳首条跨海隧道——妈湾跨海通道盾构施工有序掘进,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三大主题酒店主体建筑即将封顶……重大项目抢抓施工“黄金期”,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新气象: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更高,更实,更新!


    一季度,深圳工业投资增长33.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2%。投资是对未来的预判,彰显市场对于深圳创新发展前景的信心。


    深圳,正从特区时代走向湾区时代,协同发展的活力持续增强。


    深港创新平台连珠成串,两地协同优势正在发挥,配套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助推深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跨境工作更加方便,只需要出发前在手机App买高铁票就行。”在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陈升说。


    小到丝苗米、杏仁饼,大到楼宇可持续发展指数、食品冷链应急配送规范,如今都有了“湾区标准”。


    4月下旬,粤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打开这份标准清单,其中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类14项,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类16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类80项。“湾区标准”以形象化、具体化的集中呈现方式,让公众对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直观清晰。


    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市,也在改革开放中培育创新力量、焕发崭新气象。





    这是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从事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研究的深圳湾实验室,目前已向近2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这得益于深圳市前不久出台的关于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


    在4月下旬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正式入驻深圳光明科学城,有望吸引全球高端科研资源加速聚集。


    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实行大科学计划全链条综合管理机制、推出外籍人才认定机制创新和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务、创新口岸国际中转便捷通关模式……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产业创新打通“任督二脉”,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


    面对风云变幻,今天的深圳,更加成熟而自信。(记者陈凯星、王攀、谢希瑶、孙飞)

    2023-05-18
  •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聚焦前4个月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题:经济运行恢复向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聚焦前4个月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韩佳诺、屈凌燕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提升


    “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4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从生产端看,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势较好。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比1至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其中,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均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最新数据显示,国内需求持续扩大。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居民消费倾向逐步提升,服务性消费明显改善。1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比1至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其中餐饮收入增长43.8%。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比1至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外贸韧性持续显现。1至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8%。世贸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期由1%上调至1.7%,认为中国消费需求的释放将促进国际贸易增长。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内“举足轻重”,中国外贸表现将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贸发展。


    1至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至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5.4%……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继续壮大。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就业市场岗位需求逐步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25岁至59岁的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目前已经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持续好转,加之稳就业政策显效,就业形势有望总体稳定。”付凌晖说。


    国内物价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6%。


    今年以来,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PPI降幅扩大,物价呈低位运行态势。付凌晖表示,物价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从核心CPI来看,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和上月相同,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付凌晖说,由于短期内市场需求对价格拉动相对有限,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持续,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但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消费信心增强,CPI涨幅将会回到合理水平。


    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有支撑


    大街小巷人气兴旺,景点游人如织,居民消费和出行意愿高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印证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是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大亮点。


    不过,从最新数据看,国内需求不足制约犹存,一些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经济工作作出系列重要部署。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付凌晖说。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新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回升态势有望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有利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就业形势整体改善,消费和服务业企稳回升,有望成为二季度经济向好的重要支撑。

    2023-05-17
  • 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向好

    核心阅读


    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提升,服务业和消费恢复较快,就业物价总体稳定……4月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并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4月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提升,服务业和消费恢复较快,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5月16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了今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看就业——


    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呈现向好态势。”付凌晖从几方面介绍了当前就业状况。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接近2019年前的统计水平。


    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稳中有降。4月份,25—59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农民工群体就业继续好转。4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今年以来,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农民工就业比较多的行业整体恢复向好,对改善农民工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4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上升,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需加力。”付凌晖表示,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持续好转,就业形势有望总体稳定,“对于青年人就业问题,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相信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青年人就业形势也会逐步改善。”


    看物价——


    多重因素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总体回落。对此,付凌晖分析,CPI走低主要是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一是随着气温转暖,鲜菜、鲜果供应增加,生猪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带动食品价格回落。二是今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总体趋于回落,对国内居民消费汽柴油价格影响显现。三是汽车等国内部分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四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


    付凌晖认为,从下阶段情况看,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需求都在改善,但是需求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尤其是外需拉动相对上年有所减弱;二是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三是翘尾因素减弱。他同时表示,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消费信心增强等方面因素,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


    再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PPI同比降幅连续扩大,4月份同比下降3.6%。付凌晖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不足、上年价格变动翘尾下拉影响加大等,“从下阶段情况来看,国际输入性影响还会持续,国内市场需求仍在恢复,部分工业品价格短期下行情况还会延续。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市场需求回暖,下半年PPI有望逐步回升。”


    看工业——


    多数行业和产品保持增长


    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对工业生产情况,付凌晖作了分析——


    多数行业和产品保持增长。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六成。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58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57.7%。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4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6%和17.3%。


    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4月份,光伏电池、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9.1%、36.9%;多晶硅、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89.3%和47.6%。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态势总体稳定。1至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4%,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结构上来看,制造业投资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6.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3%,都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延续。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小幅回落至临界点以下。“这是经济恢复过程中的暂时性现象。从主要原因看,一是前期生产快速修复,需求恢复相对偏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的继续扩张。二是企业去库存影响。三是季节性因素影响。”付凌晖认为,下阶段,随着经济内生动力增强,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好转,PMI将逐步改善。


    看消费——


    市场销售延续扩大态势


    “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居民消费恢复态势向好。”付凌晖告诉记者,4月份,市场销售延续扩大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主要呈现几个特点——


    接触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随着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明显扩大。4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营业性客运量成倍增长,电影票房大幅增加。


    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4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9%。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消费升级态势持续显现。


    网络零售和实体店零售均在改善。随着市场物流进一步畅通,居民网上购物消费持续增长。1至4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4%,比1至3月加快3.1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线下消费态势也在改善,1至4月,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额增速继续加快,其中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1.1%。


    “当前,消费恢复仍是初步,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意愿增强还有空间。随着经济好转、就业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消费增长动力有望继续增强。”付凌晖认为,各地区各部门今年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这些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将进一步推动消费持续扩大,“综合来看,我国消费恢复向好,有条件有基础也有信心。”


    “总的看,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向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部压力依然较大,国内需求不足制约犹存,一些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记者刘志强)

    2023-05-17
  • 央行报告: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阶段性回落。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


    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广义货币(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


    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8%、12.7%和10%。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物价涨幅阶段性回落,主要与供需恢复时间差和基数效应有关。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本身有个过程,加之疫情的“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超额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预期不稳等制约,特别是汽车、家装等大宗消费需求偏弱。近期居民出现提前还贷现象,也一定程度影响当期消费。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我国曾多次出现CPI阶段性下行现象,均未明显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走势。总的看,若经济保持正常增长态势,CPI阶段性回落的影响不宜夸大。今年5月至7月CPI还将阶段性保持低位,但随着基数降低,特别是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发挥充分作用,经济内生动力也在增强,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预计下半年CPI中枢可能温和抬升,年末可能回升至近年均值水平附近。


    报告显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强与财政政策等协调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2023-05-16
  • 外汇局:4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刘开雄)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55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入与支出规模基本相当。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经常项下跨境资金流动继续发挥稳定外汇市场的基础作用,资本项下资金流动总体平稳有序。”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


    从数据上看,经常项下,4月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293亿美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逆差63亿美元,与一季度月均规模基本持平。资本项下,4月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净流入,外资连续两个月净买入境内证券。


    王春英认为,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牢固。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增强。同时,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显著增强,市场成熟度以及市场主体理性程度不断提升,能够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2023-05-16
  • 4月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增长28.8% 企业经营信心增强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公布最新数据,4月份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148万户,同比增长28.8%。


    “4月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较快增长直观有力体现了市场复苏、经济回暖和预期改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为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旭红表示。


    分析来看,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新办71万户和75.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5.6%和33.6%,其他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1万户,同比下降31.8%。“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更多个体投身创业。”李旭红举例说,比如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降至1%。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679.8亿元。其中,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新增减税1024.3亿元,小微企业减征所得税政策新增减税472.5亿元。专家表示,这些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一二三产业的新办涉税经营主体分别为4.6万户、17.4万户和126万户,同比分别增长39.3%、12.1%和31.1%。分行业看,20个行业门类中,17个行业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同比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4.2%、58.4%和45.9%;制造业同比增长4.6%。


    “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领域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大幅增加,表明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聚集型、接触型行业加快复苏,元气进一步恢复。”李旭红说。


    分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46.4万户,同比增长28.7%;外资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0.6万户,同比增长87.9%;国有和集体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万户,同比增长17.5%。


    “4月份,民营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较快增长,凸显了经济复苏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旺盛生命力。今年以来,各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民营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增加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发挥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外资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增长高达87.9%,表明我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成效显著,对外资企业吸引力持续增强。”苏剑说。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涉税经营主体共8615.5万户,同比增长7.4%。其中,前4个月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活跃涉税经营主体6045.9万户,同比增长4.6%,占全部涉税经营主体的70.2%,税收活跃度超七成。


    税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实好延续和优化实施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抓深抓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三批62条服务措施的落地,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董碧娟

    2023-05-15

  • 首 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