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博会上,“她经济”释放消费潜力

    4月12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咨询选购韩国护肤品的顾客络绎不绝。广告牌、海报、屏幕……在以椰林白沙等自然风光著称的海南,大举“入侵”的商业图像随处可见。它们所代表的商业活力和消费热情,随着消博会的落地和连年举办,逐渐成为海南的新名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峥苨/摄


    “法国每出口3支口红,就有1支被中国消费者买下。”4月11日,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上介绍的这组数据足见中国女性的“消费力”,而这仅是中国“她经济”的一个缩影。


    当下,在海南自贸港,“她经济”尤其是“她消费”正迸发出盎然生机。


    琳琅满目的珠宝、首发首秀的美妆护肤品、“海边落日”时装秀……本届消博会被“她经济”元素包围着,其中,不少元素正成为激发海南消费市场的新动力。


    在消博会期间,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主管合伙人谢佳扬表示,“海南自贸港站在中国面向全球开放的最前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点,其力度空前的政策赋能将为‘她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市场“她经济”潜能无限


    当下,世界各地的消费品汇聚海南,各国企业共享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她经济”带来的新机遇。


    这是法国第三次把当地极具浪漫风情的购物街“搬”到消博会上,馆内来自美容、时尚、生活艺术等领域的法国品牌吸引了不少女性观众,前来观展的人可以沉浸式体验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购物。


    今年,336个法国品牌在消博会上亮相,品牌数量比2022年增加50%,是2021年的两倍多,法国已连续三年成为除中国外参展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法国馆揭幕剪彩仪式现场,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表示,“如今,法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南的发展,全力以赴助力海南成为高质产品的全球性展示交易平台”。


    “化妆品行业是中法经贸交流的一块瑰宝。”费博瑞谈到,法国是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出口国,中国则是法国化妆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市场已成为欧莱雅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


    化妆品行业是“她经济”的典型代表。费博瑞表示,2023年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海南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欧莱雅将继续乘着消博会“溢出效应”的春风,为中国旅游零售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产品选择,并不遗余力地推动可持续消费,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消费”需求。


    另一家香化企业科蒂集团高端美妆首席商务官狄珊珊表示,消博会是一场国家级的商业展会,也是美妆行业的一次盛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展现我们持续投资中国和海南市场的坚定信心和承诺”。


    “中国美妆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她观察到,人们对高端美妆的需求日益攀升,且更追求高功效、可持续和个性化的产品体验。护肤品类在中国美妆市场中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这给科蒂持续开拓高端护肤市场提供了长足机遇,未来科蒂将全面开拓中国护肤市场,预计到2025财年实现集团护肤品业务销售额翻番。


    “她消费”吸引外商推出定制化产品


    在消博会上,“她经济”正在成为各大商家想努力抓住的消费热点。


    “在自贸港建设进程中,海南主动拥抱‘她经济’,积极为‘她消费’创造良好环境。”安永海南分所审计服务合伙人黄恒智表示,海南市场消费者规模的快速扩张和销售额增长潜力让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海南将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离岛免税消费中心。


    今年,德国HA大药房在消博会上首发的两款保健品均与“她经济”有关。德国HA大药房中国分公司媒体负责人刘敏表示,当下,女性生活越来越精细,也更愿意为提升自己的健康状态消费。“我们一直关注女性消费市场,且一直在做新品研发”。


    这是德国HA大药房第三次参加消博会。刘敏提到,今年消博会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人流量明显比往年大了。她期待,通过消博会让更多渠道商看到他们的产品。


    今年家得路(CATALO)带来的新品也与“她经济”相关。近年来,家得路渠道经理陈超观察到,保健品行业有两个新趋势愈发明显:一是保健品食品化,比如将一些补铁剂从胶囊改成可随身携带的软糖,更方便消费者将保健纳入日常生活;二是保健品定制化。陈超介绍,目前,他们可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进行定制,还未开启私人订制。但他们已经具备保健品的私人化定制能力,未来或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力。


    天猫国际市场负责人余欢欢也关注到,随着中国“她经济”市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一些国际品牌开始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定制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她注意到,近两年,不少女性消费者对保健品尤为偏爱,保健品消费呈高速增长的趋势,跨境电商在一定程度上从美妆驱动转向了保健驱动。


    “在美妆护肤领域,女性消费从关注外在美,转向关注外在美与内在美并重。”余欢欢表示,有些女性消费者如今更希望通过食用保健品等方式提升皮肤状态,并且开始注重对身体的全方位保养,尤其一些从前不太关注的地方。例如,头皮护理赛道正在崛起,一些人开始像护肤一样护理头皮毛囊。


    余欢欢谈到,今年,保健品仍是其关注的重点赛道之一。每一年,天猫国际都会去海外市场引进一些优质的新品牌,希望把真正好的消费品带给中国的消费者。


    陈超表示,他们对海南的消费市场一直很有期待,这里的消费者购物热情非常高,之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未来尤为可期。“所以我们就紧跟着连续参加(消博会),希望走在政策最前面。”陈超说,未来他们将在海南开设更多连锁门店,让更多产品可以直接抵达消费者。(见习记者赵丽梅)

    2023-04-13
  • 3月份CPI同比上涨0.7%

    光明日报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张翼)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8%。1至3月,CPI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1.3%。


    “3月份,生产生活持续恢复,消费市场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同比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数据时表示,据测算,在3月份0.7%的CPI同比涨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0,上月为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3月份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食品中,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下降7.2%,降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近六成;受存栏量较为充裕及消费需求回落影响,猪肉价格下降4.2%,降幅收窄7.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粮食、食用油、鲜果、鸡蛋、禽肉类等食品价格较为稳定,涨跌幅在-0.1%至0.4%之间。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出行需求持续恢复,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3.5%和2.9%;春装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5%;车企降价促销,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1.9%。

    2023-04-12
  •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

    4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后左二)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新华社华盛顿4月11日电(记者潘丽君杨士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对全球经济将产生积极助推作用。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助力中国经济强劲反弹,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重大利好,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4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左二)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8%,较此前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今年将增长3.9%,2024年将增长4.2%;发达经济体经济今年将增长1.3%,2024年将增长1.4%。


    IMF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极大不确定性,许多经济体仍在承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带来的冲击。多国央行大幅加息以抑制通胀,加剧金融领域的压力,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也将阻碍复苏。如何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保持增长和金融稳定,成为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难题,世界经济前景迷雾重重。





    4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IMF预计,2023年许多经济体收入增长将放缓,失业率上升,发达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加剧,约90%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或放缓。


    IMF同时警告,从中期看,全球经济恐难恢复疫情前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远低于过去20年3.8%的平均水平。





    4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IMF和世界银行每年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包括春季会议和秋季年会。与会各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以及专家学者等就世界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协调、全球发展等广泛议题展开探讨。今年春季会议于4月10日至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2023-04-12
  • “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之道

    在河南,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天都有数以吨计的休闲面制品、肉制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面、喜盈盈华夫饼……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有一个共同的故乡——漯河。


    食品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民餐桌,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介绍:“近年来,漯河市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国食品名城’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发展模式,食品产业规模已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筑牢“农食融合”之基


    阳春三月,走进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村外田间翠绿的麦苗生机勃勃,地头白色薄膜里辣椒苗茁壮成长;村里辣椒市场车水马龙,前来售卖辣椒的村民络绎不绝,市场里随处可见辣椒堆成的红色小山。


    “我们村的耕地快实现‘万元田’的目标了。全村2800多亩耕地都是‘麦椒套种’,辣椒亩产600多斤、小麦亩产900多斤。今年辣椒行情好,每斤达13元,今年1亩地的产值快有1万元了。”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自豪地说,“村民不仅自己种辣椒,闲暇时还到周边收辣椒。我们村的辣椒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达三四万吨,大部分直接销往漯河当地的食品企业。”


    近年来,漯河市围绕农业食品企业原料供应需求,实施“龙头企业+标准化种养基地”模式,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打造优质小麦、大豆、花生、小辣椒等八大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提升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2022年,漯河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2.56万亩,优质小辣椒常年保持在40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3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23万吨;漯河市现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64.8万亩,建成郾城生猪、召陵肉鸡等一批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着力把农田、养殖场打造成为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打造,极大地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众多食品企业纷纷落户。“颐海海底捞40万吨调味品生产项目能够落户临颍,看中的就是我们县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我们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不仅可以满足南街村等本地食品企业所需,还是老干妈、海底捞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毛广军说。


    坚持全链条发展,做好加工增值文章


    随着现代化液压翻板装备自动运转,车辆掀起39°的斜角,车上的小麦汹涌倾泻下来,在设备的操控下不同等级的小麦进入相应的原粮仓。随后,工作人员在电脑控制台设定好数据,配麦器根据面粉生产需要,自动抓取分配不同等级的小麦。生产车间里磨粉机嗡嗡作响,成品库内智能化码垛机把一袋袋面粉码放整整齐齐……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舞莲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小麦经过50多道加工程序,最终制成面粉。


    “企业经过技术改革,车间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小麦从出仓到加工成面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无尘全封闭全自动,满负荷作业日产面粉达600吨。”舞莲面粉负责人杨帅介绍,“通过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公司一方面与20多家合作社合作,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引导他们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另一方面,根据漯河当地众多食品企业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面粉,提高企业效益。经过小麦深加工,不但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还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杨帅所提到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漯河市以食品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农科院和育种专家等深度合作,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和优粮优价联结模式。目前,漯河市已建成的7个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2家、食品企业32家,联合体种植户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在联合体内部买种子、农药和植保服务,不仅质量有保障,价格还比市场上便宜。我们合作社依托联合体,以托管、半托管、加盟合作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商品粮基地1万亩和玉米基地1.5万余亩,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农机植保服务-商品回收企业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的各企业、农户都获得了良好、稳定的收益。”郾城区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向阳颇为自得道。


    近年来,漯河全市粮食产量连年稳步增加,粮食年深加工能力达6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5:1。食品产业作为漯河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如今,漯河食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南街村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创新者胜。2月1日,新年伊始,食品产业领域的知名科学家、科研团队和企业家们齐聚漯河,召开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共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共谋创新跨越发展。


    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围绕食品产业六大发展方向,组建了13个创新团队,中心实验室专属1.2万平方米的新研发大楼建成投用,配套园区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第一批5000万元仪器设备已到位,8000平方米省级中试基地、1万平方米孵化中心投入使用……


    “180余名科研人员组建了粮食加工、肉制品与预制菜等科研团队,围绕未来食品产业六大研究方向,努力破解食品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漯河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大威介绍,中原食品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实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对企业精准把脉,帮助解决技术痛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里,学生们正在忙着操作设备,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试生产,为转化做准备。肉制品中试生产线、乳制品中试生产线、发酵饮料中试生产线……中原实验室行政部负责人张艳介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目前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引进了8个一流研发团队,成功转化135项成果。2022年,该基地先后为双汇、卫龙食品、三剑客、联泰、恒瑞淀粉、豫鼎源食品等337家企业提供中试、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技术服务收入达1.577亿元。


    走进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红色、白色、绿色……五彩斑斓的玻璃瓶映入眼帘,里面装着各种植物提取色素。


    “我们从辣椒、姜黄、栀子等农产品中,研发提取涵盖天然色素的全色系产品、天然功能性原料。”中大恒源人力资源总监许恒介绍,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植物提取天然色素企业之一,中大恒源拥有60多项自主核心发明专利,还主导或参与16项天然色素标准和48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是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的优选供应商。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创新之城建设,多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深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国家级、省级食品类研发平台已达84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达300个以上。


    厚植发展优势,漯河市食品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新的一年,漯河市将认真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适配性为导向,谋划发展未来食品产业。”秦保强说,“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提高农业特色产业质效,助力漯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走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张培奇王帅杰范亚旭)

    2023-04-11
  • 财税“春风”暖田间

    “高畴新雨足,布谷唤春耕。”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放眼望去,广袤田野间满是生机勃勃的绿色,一幅幅“春耕图”赏心悦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购置农机有补贴、销售自产农产品减免税费、“农担贷”化解融资难题……开年以来,财税政策持续发力、“精耕细作”,鼓励农企研发创新、畅通产业链上下游,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加强多方面帮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种粮强信心,财政资金保障足


    山东日照五莲县汪湖镇莫家崖头村村民潘召新家的麦地里,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行走田间,张开“双臂”喷洒除草剂。“开春以后,作物生长,病虫害也跟着活跃。有了这个‘大家伙’,迈一步就能横扫14米,一小时能给60亩地打药施肥,效率是人工的60多倍,不但省时省力,打得还均匀。”潘召新对农机作业的效果十分满意。


    近年来,五莲县通过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种粮农户提供土地托管、农机作业等一系列全过程服务,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走进松俊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深翻犁等大大小小的设备放满了前后4个厂房,其中一台17米高的机器惹人驻足。“购买这台价格23.5万元的100吨/天连续式谷物烘干机,能享受农机补贴6.9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刘松俊告诉记者,在“山东农机补贴”APP上提交申请,工作人员很快就会带着申请表、承诺书上门来审核资质,补助直接发放到卡上。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大政策推广和机械技术培训普及力度。”五莲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郑怀龙介绍,2022年,五莲县共受理申报农机购置补贴2286份,受益户数2120户,补贴机具2312台(套),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7.37万元。


    一台农机两头补贴,新农机有优惠,农机报废也有支持。据了解,五莲县财政部门专门开通补贴绿色通道,通过“财政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直接将农机报废补贴资金发放至农户一本通银行账户。截至目前,该县办理报废补贴机具37台,使用补贴资金19.55万元。“我们将继续加大补贴力度,调动农户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五莲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郑成金说。


    不只是“机器农保姆”走俏,高标准农田的加快建设,也让越来越多农户种粮更有底气。“以前一到浇地就犯愁,400多亩地,雇七八个人,连续忙活八九天,还得时时盯着以防打漏跑水,现在我自己两天一夜就能全部灌溉完。”山东德州禹城市辛寨镇苗庄村种植大户李法新说,“浇上这遍返青水,咱心里就踏实了。”


    2022年,苗庄村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变压器、供电桩拔地而起,机电井、灌溉管道、高低压线路等陆续建设投用。“尤其是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农田灌溉周期大大缩短,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涵养地下水源。”禹城市农业开发中心主任郭鹏说。


    “去年我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由0.6提高到0.85。今年,我们计划投资1.52亿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禹城市财政局局长孙斌说。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156亿元……去年末,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一系列涉农资金,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开年以来,各地积极谋划、加快落实,一笔笔财政资金直达田间地头,全力支持抢抓农业生产。


    “加强财政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既能解决农业投入资金不足问题,又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底气,为其开展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助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春天的麦田生机盎然。“政府给咱建良田,咱种粮越来越有信心。”李法新笑着说。


    为农企减负,税费优惠力度大


    春季是沃柑销售的旺季,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大庄乡驻马哨村,1600亩果树挂满了金黄色的沃柑。


    “这里气候特殊,种出来的果子肉质好、糖分高,品质很不错。”去年,受益于销售自产农产品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政策支持,开远百草香橙种植有限公司迎来了新发展,公司负责人张翠说,“资金回流加快,我们干劲更足,市场规模也扩大了不少,外省客户纷纷前来订购。在销售旺季,每天能卖20多吨哩。”


    “这些税费减免,让我们有充足资金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栽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提高绿化覆盖率,让石山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张翠说。


    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推出,不仅为广大农业企业扩大种植生产减负担添动力,还激励着他们加大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


    安徽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处工厂内,货车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一体化智能粮食烘干机正发往全国各地。“有智能控温系统、进口水分仪、上下无绞龙结构等新技术加持,新产品一推出就深受客户青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波说。


    企业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辰宇机械在设备研发过程中也曾遇到困难。“当时,大吨位粮食烘干机械逐渐占据主流市场,我们主打的15吨系列受到影响,销量下滑,加快研发转型、开辟新客户新市场成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张波回忆,但加大智能化大吨位设备研发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前期投入大、后续资金不足,恐怕难以支撑到新产品的试制和面市。


    六安市税务部门了解企业困境后,主动选派骨干团队上门辅导,全面梳理涉税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全流程提速办理。“160万元留抵退税款及时到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帮企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上百万元,一笔笔税费支持资金为我们注入了发展活水。”张波说。


    税惠红包的“及时雨”,催发企业的“创新花”。“现在我们已顺利研发出30吨及以上吨位的机型,通过机器烘干出的谷物色泽均匀,品质优于传统人工翻晒,周期短、产量大、干燥过程无污染,更不用受制于天气因素,既提升了用户的经济效益,又能保障粮食安全。”张波说。


    谈及未来发展,张波信心满满:“有了国家政策支持,我们将继续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让企业不断保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水平。”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不仅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尤其是农业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享受到留抵退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税费支持,不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也为他们转型升级提供了推动力。”何代欣说。


    为产业增活力,畅通资金链产业链


    在山东淄博博山区源泉镇,一大早,经营家庭农场的节卫东来到猕猴桃园,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猕猴桃是当地的特色水果,要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少不了资金支持。“传统贷款往往需要提供担保,但农业产业缺少抵押物,利息也高。农业担保公司可是帮了我们大忙。”节卫东说。


    原来,去年节卫东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却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带上公司资料,直奔乡镇农担工作站。“通过农担公司,我们在齐商银行贷款了50万元,提交申请后,三五天就放款了,没耽误农时。今年,我打算选育引进新种植品种,延长猕猴桃采摘时间,形成早中晚熟搭配的种植布局,200万元农担贷款又迅速到账,给足了我大干一场的信心。”节卫东说。


    2017年,山东省成立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农村,随后在博山区设立农担办事处,全区各乡镇还在银行网点成立了农担工作站。“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博山特色农业产业链,对发展预制菜、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农业新业态的公司给予政策性支持,壮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管理中心业务副经理谭柄颜说。


    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利于畅通农业发展资金链。税收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则打通了供需堵点,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牵线搭桥”。


    春日里,一批旋耕机所用的零配件——起垄器,从河南长葛市环星机械有限公司仓库运出,发往20公里外的程骏小型农机具厂。在程骏小型农机具厂里,机器轰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看着客户定购的新型旋耕机顺利生产,农机具厂负责人程东伟松了口气。


    “去年销售情况不乐观,今年初我们在采购零配件时就有些保守,储备数量不多。没想到开春后,下游企业订单明显增多,零配件短缺又成了限制公司生产的难题。”程东伟说。


    “此前我们采购的起垄器的生产企业在外省,生产零配件需要时间,物流运输也要时间,再联系他们就来不及了。但这批新型旋耕机都是订单销售,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不仅影响企业信誉,还会面临合同违约风险。”面对上门走访问需的税务干部,程东伟道出了困难。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二天税务人员就将符合条件的本地企业清单送上了门。


    “我们通过‘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和增值税发票数据筛选出合适的企业,再由供需双方进行对接,自愿沟通联络,按照市场规则谈判磋商,化解供需不畅。”长葛市税务局副局长刘建锁表示,农机装备是春耕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长葛市机械加工企业众多,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能帮助农机企业实现零部件产销本地化,形成稳定的产销对接合作关系,同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机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们已和环星机械签订了1年期的起垄器供货合同,新型旋耕机批量生产有了保证,相信今年的销售业绩也会大增。”程东伟说。


    “近年来,财税政策在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财政资金直接帮扶农户、税费优惠减轻企业负担,还通过财政和金融相结合、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衔接等方式帮助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何代欣认为,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引导各方落实好财税支持政策,同时加强跟踪相关政策对农业、农村、农企的积极影响,不断改进相关政策部署,更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王观王沛)

    2023-04-11
  • 前2个月,全国在建重点水运项目投资完成率同比增长29.7% 水运工程全面加快建设(经济新方位)

    图为浙江湖州浙北高等级航道白云桥拼盘工程现场,老桥拆除作业正在进行。


    谢尚国摄(影像中国)


    制图:汪哲平沈亦伶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广西钦州,平陆运河一期工程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数道高大的边坡已初具模样。“目前,平陆运河项目马道枢纽一期工程分水岭段开挖防护已完成,企石、青年枢纽导流明渠已实现通水。”平陆运河集团总经理莫菲城介绍,今年计划完成工程形象投资约180亿元,实现土石方开挖量超1亿立方米。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是我国水运重大工程项目快速推进的生动缩影。


    扩大交通投资是促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也是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日来,各地水运工程全面加快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扩投资、稳增长,重点水运工程顺利推进


    春意渐浓,惠风和畅。大江南北,水运工程施工正酣——


    渤海之滨,天津港码头作业忙。海天一线,塔吊纵横,从天津港七彩廊桥远眺,12台远控岸桥、42台自动化场桥、多辆智慧型引导运输车在C段码头有序运行。据了解,天津市港航管理局正全力推动在建水运重点项目提速增效,全力确保天津海洋装备制造项目码头二期工程、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等一批新建项目尽早开工。


    江淮大地,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建设忙。加快7座船闸、4个航道等项目的收尾工作,涵闸、跨渠桥梁、管护道路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今年以来,安徽省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完成投资2.8亿元,超计划47.37%,在去年主体工程试通航的基础上,正开足马力向今年10月份实现全面通航迈进。


    潮涌珠江,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加快实施。作为广州港首个自动化码头,该码头集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于一体,生产效率远超传统码头。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紧张调试。前2个月,广东全省完成水运投资22.2亿元,同比增长23%。


    争分夺秒,一张张“施工图”正化作“实景图”。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全国在建重点水运项目约513个,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完成率增长29.7%。一系列水运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推动扩内需、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稳就业、促增收,以工代赈提升群众专业技能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扩大交通投资,不仅有助于促发展稳增长,更有利于惠民生稳就业。


    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部署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工作,进一步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以水运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广以工代赈。


    强化对接、广泛吸纳,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项目开工之初,平陆运河集团提前规划,明确用工岗位和数量,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对接,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引导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开工以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244万元,有效带动沿线群众增收。2023年,项目计划吸纳以工代赈人员不少于1500人。


    就地用工、促进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蓄势。


    为妥善解决移民征迁人员实际困难,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过程中鼓励施工单位就地招用农民工。引江济淮平均每天用工1.5万名,按30%比例计算,每天使用当地农民工达4500名。自2017年底开工以来,累计增加农民工收入超过16.2亿元,有效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针对水运建设项目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交通运输部已陆续推出一系列措施:推行“力工”变“技工”,强化技能培训,为重点项目提前培养熟练劳动力;推进“短期工”变“长期工”,针对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的用工需求,对参与工程建设劳动力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并优先吸纳就业;通过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建设的群众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切实帮助务工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稳在建、扩新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从开局看全年,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抓手,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再创佳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保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于稳在建、扩新建、增储备,推动水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补短板、强链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加快“四横四纵两网”高等级航道建设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等战略性、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通过督促更多的水运基础设施建成运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稳投入、建机制,强化政策支撑保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有序扩大新建规模。一方面,推动加大地方财政预算、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对交通运输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内河水运融资渠道,拓宽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发展渠道。


    抓规划、强储备,打好建设扎实基础。据介绍,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同时,围绕交通运输中长期规划、各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并强化前期工作的跟踪督导,制定可操作、可跟踪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起跑即冲刺,开局看信心。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基础设施投资提速……这个春天,水运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奏响发展的交响曲。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世界一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2023-04-10
  • 抓住恢复关键期 稳经济举措再“上新”

    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决定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提出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稳就业政策。会议强调,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在经济恢复的关键期,国常会相关部署释放出进一步稳经济的信号。聚焦稳预期强信心,预计相关部门还将陆续出台新举措,稳经济组合拳将持续发力。


    稳规模优结构稳外贸迎政策组合拳


    国常会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并作出系列部署。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不过,业内专家认为,在美欧经济衰退风险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势头趋弱背景下,国际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比上年有一定幅度的回落,我国外贸也将面临外需走弱、订单下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举措非常必要和及时。


    从具体的举措安排来看,会议提出,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外贸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枢纽。同时,在保障初级产品和关键技术设备供应、提升科技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满足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发展需要、促进商品要素和规则标准联通等方面,外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国常会的部署安排从保障订单、稳定国内企业生产预期上发力,针对不同市场分类施策,拓展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潜力,有利于稳步增加我国对外出口的广度和深度。伴随我国主动扩大开放、积极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等,外贸发展环境将持续优化,为我国企业持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继续优化完善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国常会决定,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再申请延期1年偿还,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


    这一政策是对去年相关政策的延续。2022年5月,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通知》,阶段性开展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等工作,按照当时财政部网站发布的解读,预计减免利息20多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本金50多亿元,惠及400多万高校毕业生。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的延续,将有助于进一步缓解贷款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帮助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设置为5.5%左右。业内专家表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今年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强调,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关键阶段,要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稳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多的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深入实施“三支一扶”等计划,推动应届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下一阶段,政策面有可能阶段性出台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校招力度。与此同时,国企、央企以及部分事业单位也会扩大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投放。财政、金融及其他部门也将出台更有力的措施,多渠道缓解毕业季带来的新增就业压力。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国常会强调,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扎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巩固拓展向好势头,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平稳向好,包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数据显现回暖迹象。与此同时,全面降准落地、出台新一批减税降费政策,一系列稳经济举措也开始进入密集落地期,进一步稳定了社会预期、强化了企业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增加。经济回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鼓实劲、干实事、见实效。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创造性地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任务,使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业内专家普遍预计,下一步稳增长政策组合拳还会持续发力。具体到下一步稳经济举措,王青认为,将包括保持较高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基建投资延续接近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势头,以及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继续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预计今年产业政策方面也会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回升的政策,这也是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持续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的一个重要环节。”(记者孙韶华张莫王文博)

    2023-04-10
  • 税收数据显示:企业销售增速回升 经济态势总体向好

    【权威部门话开局】

    光明日报记者陈晨

    4月6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第12场新闻发布会。一开场,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就向记者们展示了一张由两个“V”字型构成的“W”型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图。

    “第一个‘V’字型是去年1至2月份较高增幅后逐月回落到去年4月的最低点,到去年6月又恢复到一个相对的高点。第二个‘V’字型是去年7月开始慢慢波动下滑,到去年12月到达当年一个次低点。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宏观经济政策显效,今年以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同比增长4.7%,环比看,较去年四季度提升6.2个百分点,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增幅高,一路上行至今年3月份同比增长12.8%。”王军介绍,今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显效,4月1日至5日的数据显示,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幅已同比上升到21.2%,可以肯定地讲,4月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幅会比3月份高,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税收数据反映经济开局“六个逐步向好”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企业有生产就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等优势,能及时、客观、较为全面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税收数据为基础,王军用“六个逐步向好”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较好开局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是经济运行态势逐步回升向好。从细分行业看,3月份,国民经济473个中类行业、1382个小类行业中,分别有79.7%和75.8%的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4月1日至5日,实现正增长的行业中类和小类占比分别提升至86.9%和82.3%。

    二是经营主体逐步活跃向好。一季度,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343.4万户,同比增长7.2%。疫情时受到冲击、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的经营主体的活力恢复加快。3月份,全国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涉税经营主体户数较2月份、1月份分别增加208万户、312万户。

    三是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向好。3月份,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较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同比分别增长36.4%和12%。另外,3月份,制造业采购机器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3.5%,较去年全年加快7.1个百分点。

    四是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向好。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较去年全年分别加快22.7个、17.6个和6.5个百分点,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商品零售平稳较快恢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全年加快3.4个百分点。

    五是创新动能逐步增强向好。3月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较去年全年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增速更快一些。

    六是绿色发展逐步加力向好。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1%。

    预计全年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1.8万亿元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税费优惠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谈到今年已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年初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财税等部门先后两批发布了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万亿元,加上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1.8万亿元。

    总体看,这些税费优惠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连续性,该延续的延续:如延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一批实施效果好、社会期待高的政策。二是突出精准性,该优化的优化:如优化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所得税等一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政策。三是突出制度性,该创新的创新:如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进一步营造激励企业创新投入的良好税制环境。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四个方面把好事办好。”王道树表示,“一是加力落实好。4月份是企业申报纳税缴费的大征期,我们正抓住这个重要的窗口期,接续推出系列新的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精准推送,细化政策执行口径,优化办税操作功能,确保纳税人缴费人知政策、懂操作、能享受。二是跟进评估好。我们已经把税费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着力抓好政策效应评估分析,做好税费政策红利账单的推送,促进政策实施效果更有力、更有感。三是持续优化好。我们正开展‘走流程、听建议’活动,畅通问题快速响应机制,针对税费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推进税费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四是研究储备好。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变化,围绕服务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强化税费政策研究储备,丰富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促进税惠政策落地为重点持续优化服务

    今年是税务部门连续第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过去9年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税务总局先后出台539条创新服务举措,各地各级税务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措施,累计有4.1万余项。

    “这有力推动了税费服务实现四个转变:从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线下服务并重转变;从受理咨询式政策服务为主向主动推送式政策服务为主转变;从共性服务为主向不断注重个性服务为主转变;从程序性服务为主向不断注重权益性服务转变。”王军透露,纳税人缴费人反映,办税缴费的方式优了、效率高了、服务暖了、负担轻了。

    今年以来,税务总局已先后推出两批共42条改进办税缴费服务的新举措。“昨天我们确定了第三批20条便民办税措施,如在政策落实提速方面,针对不同的政策适用主体制定分主题的政策清单,分类分别向纳税人缴费人进行推送,进一步促进‘政策找人’‘送政策上门’精准化、细致化。在重点服务提档方面,研究制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专门政策指引,会同有关部门将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的专项活动等。”王军介绍,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3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以促进税费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落实落地为重点,推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深化实化、落地落细。下一步将依托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和改善服务,持续推进办税缴费服务的改进和提质增效,让便民办税的春风四季常在。

    2023-04-07
  •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六个逐步向好” 一个“W”型曲线——从税收数据透视当前经济运行态势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6日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经济发展实现较好开局。在当天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他用“六个逐步向好”和一个“W”型曲线分析了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态势。

    王军说,税收数据反映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现“六个逐步向好”——

    一是经济运行的态势逐步回升向好。3月份,国民经济473个中类行业、1382个小类行业中,分别有79.7%和75.8%的行业实现正增长;4月1日至5日,实现正增长的行业中类和小类占比分别提升至86.9%和82.3%,已经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二是经营主体逐步活跃向好。一季度,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343.4万户,同比增长7.2%,较去年全年加快8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涉税经营主体户数较2月份、1月份分别增加了208万户、312万户。

    三是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向好。3月份,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较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机器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3.5%,较去年全年加快7.1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扩大生产和设备升级的意愿不断增强。

    四是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向好。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较去年全年分别加快22.7个、17.6个和6.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商品零售平稳较快恢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全年加快3.4个百分点。

    五是创新动能逐步增强向好。3月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较去年全年加快5.7个百分点。

    六是绿色发展逐步加力向好。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1%,风能、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同比增长21.8%,均保持较高增幅,且显著快于全国总体水平。

    发布会上,王军拿出一张图,现场展示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5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变化情况。



    王军现场展示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变化情况。

    “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5个月里,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基本上呈现了两个‘V’型,构成了一个‘W’型。”王军说。

    他进一步解释,第一个“V”型是去年1至2月6.6%的较高增幅后,增幅逐月回落到4月的最低点-7.4%,6月又恢复到一个相对高点,增长7.5%。第二个“V”型是去年7月开始波动下滑,去年12月到达当年的一个次低点-3.1%。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宏观经济政策显效,今年以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同比增长4.7%。

    “更重要的是从环比看,较去年四季度提升了6.2个百分点,而且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增幅提高,一路上行至今年3月份同比增长12.8%。”王军说。

    税收大数据还显示,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的信心在逐步增强。3月份,全国企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4.1%,较1至2月提高12.8个百分点,4月1日至5日进一步提升至23.8%。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蔡自力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一季度税费收入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合计79721亿元,整体实现良好开局。

    王军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依法依规组织好税费收入,坚决守牢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财力基础。同时,研究和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持续创新服务举措,不断强化精准监管,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2023-04-07
  • 政策力挺民企发展 积极措施加快落地生效

    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纷纷行动,从优化营商环境、缓解招聘用工难题、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不同角度发力,力挺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经济助力。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和专家表示,利好政策的密集释放和积极举措的加快落地,将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有效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民营企业也要紧抓机遇,在提升创新能力补短板等方面下功夫。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4月1日联合启动“服务民企促发展,扩大就业惠民生”2023年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民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解招聘用工需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政策落实、用工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缓解招聘用工难题。


    地方层面,辽宁沈阳、大连日前陆续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沈阳发布《沈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3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大连发布了《关于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对30家企业进行政策兑现和证书颁发,并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宁夏则打出金融“组合拳”,日前印发的《金融支持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三方面提出21条具体举措,实现“稳步扩大民营企业信贷规模、着力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持续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三大目标,推动民营企业获得平等融资待遇,切实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此外,陕西近日出台了《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于4月1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的工作。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当下,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部门和各地目前出台的系列举措,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刘兴国说。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好政策提信心,推动落实才能化为“及时雨”。记者近日采访中也了解到,积极政策的传导和落地,进一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银川市政府等以出台文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传递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也让我们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具信心。”宁夏青龙塑料管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鱼江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伴随经济企稳回升,今年开年以来公司生产经营良好,一季度产能释放好于往年。


    他表示,虽然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仍面临高精尖人才稀缺、项目建设回款周期长、资金压力较大等问题,但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给予了公司支持,公司也将紧抓机遇,通过市场洞察、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未来更好的发展。


    福建欣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也是福建环境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日,农行福建龙岩分行成功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900万元。据悉,今年1月中旬,欣隆环保归还了部分到期贷款后,由于市场复苏,融资需求加大,农行福建龙岩分行所辖新罗支行第一时期主动与其实现“无缝对接”,协调各方加快推进融资落地。“从申请受理到最终贷款投放才不到2周时间,非常快,农行在资金上为我们注入了动能。”欣隆环保公司负责人说。


    2023年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在地方也已落地生根,初见成效。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等联合举办的山东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近日在山东泰安市举办。据介绍,此次活动共组织210家用人单位,提供6373个招聘岗位,涵盖机械加工制造、网络服务、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多个工种,7000余名求职者进场交流,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展望未来,刘兴国认为,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二是增加更多低成本资金供给,简化资金供给手续;三是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的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有效刺激和保障需求增加。(记者张莫王奇邵鲁文)

    2023-04-06
  • 春季文旅消费暖 赏花露营亮点多

    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眼下,多地迎来踏青好时节,人们出游需求旺盛,赏花游、露营游等热度攀升,“夜场赏花”“露营+”等创新供给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密集开启春季文旅消费季,加快推动产业融合,进一步提振文旅市场。


    春季出游热度大增


    “我每年春季都会来这里。樱花、桃花陆陆续续都开了,在长椅上坐着就能闻到花香。”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拍照的张奶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近段时间,玉渊潭公园游人如织,园内八重红彼岸、白妙、松前红绯衣等中花期品种已渐次绽放进入观赏期。


    美团数据显示,3月以来,踏青赏花类景点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29%。驴妈妈旅游网报告显示,3月开始,本地及周边赏花踏青类产品预订持续攀升,预订人次已超过2019年同期。除了本地踏青郊游外,还有不少游客选择飞赴春季热门旅游目的地,西藏林芝的桃花、河南洛阳的牡丹花、新疆伊犁的杏花、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等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赏花游是春季出游的热门主题。”奇创旅游集团助理总裁刘宇楠认为,区别于游览文化类景区需要一定相关知识、游览山岳型景区对年龄有所要求,赏花主题景区则适宜更多游客。近年来,得益于各地对文旅产业、乡村振兴的重视,赏花类景区增加、主题活动增多、体验内容更丰富更新潮,游客可选择范围也更大了。


    露营游、主题公园游的热度也在攀升。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3月“露营”搜索量同比上升320%,每逢周末都会迎来搜索高峰。亲子家庭出游热则带动主题公园预订大增。成都极地海洋公园客源覆盖成都及周边城市,并辐射至重庆、陕西、甘肃等地。“周末上午10点前停车场就全满了。”该园运营管理人员陈先生说。


    在景区带动下,不少酒店生意快速回暖。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旁的合怡酒店,中式庭院客房近几个周末基本都是满房状态。该酒店市场负责人徐靖说,今年3月酒店营收相较去年同期有望实现翻倍。


    “今年春季旅游市场,人们的出游需求强势回暖。”途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春季赏花踏青、主题乐园等周边自驾游满足了人们周末踏青赏花、亲子休闲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景区及周边住宿、餐饮、露营、农耕体验、旅拍等消费。


    创新供给持续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和旅游消费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感知自然、体验生活的新型旅游方式。同时,随着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热度传播,赏花、露营等特定主题旅游成了热门。”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着行业供给创新。


    露营游方面,“露营+”的商业模式为住宿、餐饮等线下业态赋予了更强的服务延展和体验升级,给市场创造了更多新商机。美团数据显示,3月该平台收录的露营相关商户同比增长超7成,其中融合业态商户居多。


    赏花游方面,区别于以往的日场赏花,不少景区推出“夜场赏花”,并结合光影秀、夜游船等项目,打造沉浸式赏花体验。


    江苏无锡鼋头渚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18日至28日,景区开启夜赏樱花活动,新增音乐节、乌龙剧团高跷巡游等丰富的晚间节目。


    美团门票整合营销中心总经理邹晓迪表示,“夜场赏花”是在消费需求带动下,景区不断创新供给、增加收益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推动市场加快复苏


    近来,多地出台各种措施,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


    重庆市文旅部门发布了赏花踏青游、露营音乐节、民俗文化节、体育赛事等200余项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丰富市民的春游乐趣。各地也依托当地资源,探索“露营+”、打造“花经济”等。


    重庆市璧山区举办第四届梨花春茶文化艺术月活动,除了有文艺表演、书法艺术展外,还设置采茶体验区。在秀湖汽车露营基地,帐篷露营区、房车露营区、儿童游乐区、烧烤区一应俱全,周末每天能吸引近2万游客。


    2023浙江文化和旅游春季消费季日前启动。从3月至6月,浙江将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600余场,推出助企惠民举措200余项。


    在为期两个月的湖南文化旅游消费季中,部分市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将陆续推出文化旅游消费季(月)活动260余场,省市县三级联动将发放文旅消费券超8000万元。


    “各地纷纷创新春季旅游系列产品,通过整合文化创意,探索产业融合,既增加了春季出游乐趣,也为文旅市场回暖带来生机。”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围绕推动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受访专家表示,应加强景区综合管理,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旅游企业运营效率;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增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发展绿色、健康、文化等主题旅游,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记者班娟娟实习生史俊怡)

    2023-04-06
  • 全力加速跑 奋力开新局——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看中国经济生机活力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重庆市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省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两地正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


    如今行走在川渝各地,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满负荷运转的企业车间、川流不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便捷的“双城生活”……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正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生机活力的有力证明。


    与时间赛跑,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提速


    春日暖阳下,重庆二塘码头,成渝中线高铁井口嘉陵江特大桥建设现场,钻孔、清孔、钢筋笼下放、混凝土灌注,巨大的桩基慢慢深入地下……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重庆、成都“双核”将实现50分钟通达。


    “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中铁大桥局成渝中线重庆枢纽施工1标项目总工程师李沫说,项目部正快速推进大桥建设工作,确保今年汛期前完成大桥主墩出水关键控制目标。


    与时间赛跑,正是川渝两省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真实写照。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日前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将实施重大项目248个,涵盖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屏障、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七大重点领域。





    这是2022年9月5日拍摄的重庆中心城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从2021年的67个到2022年的160个,再到2023年的248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建设呈现持续提速态势。


    重大项目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今川渝各地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一个个重大项目正“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陆路,除成渝中线高铁开工建设外,郑渝高铁已通车运营,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





    2023年2月18日,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渝昆高铁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架设接触网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水路,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


    航空,2022年成都、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位居全国前列,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达州机场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正加快形成……





    2023年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中建八局承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进行屋面作业。新华社发(范聪摄)


    其他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也全面提速。新基建领域,川渝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36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落户成都,成渝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布局……





    2023年2月14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科研人员在巡检机房设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能源领域,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输气管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川渝基本实现天然气管道“一张网”,四川水电每年送重庆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枯水期重庆火电送四川电量约5亿至8亿千瓦时……


    “对于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成渝地区而言,持续提速的重大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进而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说。


    协同补链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走进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每小时130台新车下线,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2023年2月17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工人在总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我们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受益者,公司95家核心供应商中,12家来自重庆,川渝汽车产业深度合作,有效降低了风险和成本。”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李志强说。


    川渝携手补链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传统优势产业正实现融合发展。川渝联合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工作专班,共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联合对外招商、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携手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电子产业向芯、屏、器、核、网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以汽车产业为例,2022年川渝共报送汽车供应链“白名单”企业约500家,全年川渝两地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逆势增长17%,展现出产业链合作的强大韧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加快崛起。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重庆、宜宾被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川渝间已建成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2023年2月8日,在位于九龙坡区的重庆首座加氢站内,两辆氢动力商用车在补充动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川渝正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


    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四川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日前正式投入试运营,可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失效分析、可靠性试验、测试服务、工艺设计等公共服务。





    2022年4月1日拍摄的西部(成都)科学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平台提供了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链,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川渝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难题。”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企业经营发展中心负责人张鹏飞说,以前对芯片进行失效分析的实验室远在长三角地区,要检查集成电路失效的原因,企业必须派人两头跑,一次失效分析往往至少耗费1个月的时间,如今时间被缩短至两天以内。


    在200多公里外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由西南大学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近日正式运行,将培育50个物种的新品种,为高产优质和高附加值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科创元素正加速向西部科学城聚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正呈全面开花之势。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一大批平台、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


    携手开拓创新,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一列列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拉响汽笛,缓缓驶出站台,开往东盟等区域的国家和地区。





    2022年12月30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待发车。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再次跑出“加速度”。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3.6万标箱,同比增长39%,货值55.55亿元,同比增长25%。截至今年3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已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逆势提速,是成渝地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例证之一。





    2022年12月12日,一列复兴号列车行驶在成渝高铁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如今在成渝地区,内陆开放高地正加速崛起——向东,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欧班列(成渝)号可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等区域;向北,从成渝地区出发的国际班列可直达莫斯科……


    瞄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川渝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携手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


    改革,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拓展。川渝已建立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建立跨省设立的联合河长办、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服务系统、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


    改革,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截至目前,“川渝通办”事项已达311项,涵盖交通通信、户口迁移、税务、就业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


    四川金锴安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曹卫东前不久遇到一件急事:企业需要尽快办理川渝跨省办税业务,如不能及时开出发票,很可能失去订单。“很方便!我打通了成都市温江区税务咨询热线,税务部门通过‘川渝通办’将业务顺利办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曹卫东说。


    “加快建设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内正激活发展新潜能,有利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外正成为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依托‘一带一路’拓展开放新空间,彰显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李敬说。

    2023-04-04

  • 首 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