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正式重启 将为全球旅游经济注入动能

    清晨7时许,69岁的上海人黄惺和3名“老伙伴”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兴奋地拿到了前往泰国的航班登机牌。他们是时隔3年来从上海出发的首批出境团队游游客。


    此前,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20个国家的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暂停了3年的旅行社出境团队旅游正式重启。


    黄惺所在团队共有24名中国游客。组织该团的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他们在泰国普吉岛落地后,将分成两个团队分别前往泰国的不同海滩体验。





    2月6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春秋旅游联合泰国国家旅游局上海办事处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举行了“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陈爱平摄


    综合旅行社及平台信息,目前泰国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上海航空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顾伟说,在出境团队游、“机票+酒店”业务重启初期,中国游客首先选择入境程序相对便利的目的地,加之二、三月份东南亚气候温暖,因而备受青睐。


    “2023,世界,我们来了!”同样在6日,40多名团队游游客乘坐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的阿联酋航空EK363航班飞往迪拜,开启了久违的出境团队游旅程。这批游客分别参加了由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阿联酋6天和埃及10天团队游。


    来自广州的游客李艳玲报名参加了阿联酋6天的旅游线路。她说,自退休后,她每年基本都安排1到2次的出境旅游,原本2020年上半年就计划前往迪拜,但因疫情而中止。得知出境团队游恢复,以及阿联酋作为首批20个试点开放国家之一,她马上约了家人朋友报名出发。


    新冠疫情暴发前,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从全年来看,中国出境游市场将表现出持续回暖、加速复苏的走势。


    从需求来看,中国游客信心正在持续恢复。穷游网相关调研表示,超过九成的用户计划在一年内出境游玩,约有四分之一的游客选择半年内出行。


    从供给来看,中国出境游供应链已为市场复苏做好充足准备。“旅行社与包括境外领事馆、旅游局、酒店、航司等接待环节的交流和沟通从未停止。从疫情期间业务核心团队的持续培训,到系列政策发布后相关产品迅速上架,再到首批线路收客同时后续线路的持续更新,我们为出境旅游业务重启和市场复苏时刻准备。”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文志说。


    中国游客的“组团回归”也将为全球旅游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泰国国家旅游局上海办事处处长罗兰介绍,2019年有超过1100万人次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占泰国接待入境游客的四分之一。


    “团队游和‘机票+酒店’业务的恢复,将进一步带动更多中国人到访。”罗兰预计,2023年将有500万至600万人次中国游客到访泰国,为当地旅游经济复苏带来活力。


    在多方努力下,许多海外目的地正陆续登上中国人出游的“愿望清单”。春秋旅游正积极寻找新的目的地资源,满足游客私密性、小团化以及定制化的需求;锦江旅游则与沙特阿拉伯等国内外目的地旅游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助力其在国内推广旅游资源。


    “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分享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共享旅游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机遇。”戴斌说。

    2023-02-07
  • “真金白银”带动消费回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税政策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中有何亮点?下一步,财税政策如何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

    有效降低消费成本

    “新年小心愿达成,这样上班通勤、回家探亲、假期旅行都方便多啦!”近日,江西抚州的赖女士在购入一辆新能源汽车后高兴地说。

    春节期间,心里酝酿购车多时的赖女士从抚州比亚迪乾元新景汽车销售公司税务部门宣传小分队得知,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随即果断“出手”。按照13余万元计税价格测算,购车可省下约1.35万元税额,再加上政府发放的3000元电子消费券补贴以及车行让利等活动,买车少花了近2万元。

    “税收优惠和消费券补贴很给力,带旺了汽车销售。”乾元新景公司财务负责人甘超超说,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该公司累计售出车辆133台,环比增长80%,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十分明显。

    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这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全年,我国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879亿元,同比增长92.6%。这项政策促消费效应日益显现,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68.1万辆,同比增长70.6%。

    宁波国家高新区是当地汽车4S店集中的区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俞承豪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优质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调动了居民消费热情,对促进地方消费市场升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统计显示,2022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48万辆,同比增长112.29%,享受免征税额达17.9亿元。

    2022年9月,国家又将该项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专家认为,政策延续对推进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促进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购车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有效激发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而消费能力的提升与居民收入分配密切相关。其中,财政、税收政策发挥着突出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就促进汽车消费而言,除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去年我国还实施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对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同样激起一波消费热潮。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认为,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是影响消费市场的重要政策变量,“特别是在着力扩大内需背景下,税收政策大有可为,通过税收优惠降低消费成本就是一个有效举措”。

    实际上,近期以来,税收政策频频出手促消费。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其中,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专家认为,一系列关税调整措施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级类商品、旅游服务等消费增长较快,返乡过节带动务工大省消费增幅较高。

    “从增值税发票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消费具有较为明显的回暖趋势,有利于带动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恢复向好。”李旭红说。

    支出发挥放大效应

    各地消费逐步回暖,与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密不可分。

    正月初一,北京消费季“年花丰食大集”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室外草坪区亮相,吸引了数万人次打卡,满足了广大市民兔年春节期间品美食、寻年味、游公园、赏年花的需求。

    近年来,“北京消费季”活动持续展开,带热了首都消费市场。在2022年,就成功举办全球首发节、国潮京品节等24个全市性标志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消费新需求。北京市预算报告显示,2022年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6亿元,用途之一就是助力高质量办好“北京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推动实施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

    “财政多措并举加大扩内需支持力度,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这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内容。”李旭红说。

    在福建,2022年安排2亿元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开展“全闽乐购·福见商旅”促消费活动;安排2000万元鼓励各地采取发放补贴、消费券等形式促进汽车消费,对省内购买新车的给予每辆不低于3000元补贴。

    在广东,2022年投入23.88亿元,落实促消费政策措施,省市联动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实施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等政策。

    在浙江,财政促消费力度同样不小。2022年,落实2.73亿元支持培育消费新热点,完善社区商业设施配套,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等;出台暑期消费券奖补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17亿元,带动消费49.38亿元。此外,落实3亿元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认为,通过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有效支持了扩内需、促消费,进一步推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政策力度持续加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近期以来,针对需求不足的矛盾,各地财税支持措施持续“加码”,激活和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升温。

    在各省份2023年预算报告中,“促消费”成为支出政策的重点。

    福建省提出,支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扩大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

    湖南省预算报告把“多措并举扩大内需”列为2023年主要支出政策的首项,明确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引导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加大机场、铁路、公路、水运、水利等基建投入,带动全社会投资高质高效增长。

    广东省提出,2023年要支持扩内需稳外贸,带动产业兴旺。其中,支持发展内贸促消费,安排3.22亿元,支持消费枢纽建设、餐饮品牌提升,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安排18.45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消费转型升级。

    浙江省提出,完善消费支持政策,支持重点行业回暖提升。比如,安排2亿元支持优化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和产业发展生态;安排1800万元对示范类高品质步行街改造给予激励。安排5000万元支持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和现代供应链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统筹资金1.94亿元,支持开展第二批19个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县创建及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的培育。

    从宏观政策层面,财税如何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财税政策能够给扩大内需保驾护航、赋能添翼。比如,通过加大支出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消费的引导、撬动作用。”白彦锋说。

    税收政策对消费的激励作用受到高度关注。白彦锋认为,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医药服务需求猛增,税收政策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减税扶持。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居民对于迭代升级类商品的需求呈现出“井喷”状态,也应该是2023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给予税收扶持的重点领域,“此外,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今年,我国增值税立法加快推进,有利于增强税制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发挥引导消费的积极作用。同时,消费税对特定消费品的课税在引导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李旭红说。(记者曾金华)

    2023-02-07
  • 万物竞发向春来——经济大省开年冲刺新观察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新年开局关乎全局,承担“挑大梁”重任的各经济大省“开年即开跑”“起步即冲刺”,以“强信心”吹响新春号角,推动“三驾马车”引擎加速。





    记者调研了解到,开年以来,各地阳光雨露“大礼包”密集落地,一批批重大项目火热推进,促消费扩外贸政策迭代推出……通过实招、硬招让经济的暖流不断涌动,展现经济大省的责任和担当。


    新春号角“强信心”


    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000人,参会企业超500家,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参会企业家之一、宝洁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认为,中国已成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区域市场,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赋予企业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同一天,浙江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其中三个“一号工程”颇为亮眼——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一号开放工程”,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江苏省强力释放“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要求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力促一季度开工生产实现“开门红”。山东省则重视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提振经济的一大政策亮点,在发展方向上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河南省提出,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工程……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第一周,经济大省第一时间立下全年目标,既是立导向、划重点,为全年工作指向定调;也是鼓干劲、提信心,激励干部群众创造新的业绩。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GDP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新年以来,这些经济大省的省两会相继召开,定下了2023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其中,广东、山东、浙江的表述均为“5%以上”,江苏为“5%左右”;河南、四川则将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分别定在了“6%”和“6%左右”。


    万物竞发“争上游”


    吹响新春“强信心”号角,驱动“三驾马车”加速运转,广大市场主体呈现万物竞发的良好态势。各经济大省坚持项目为王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开足马力拼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春节假期一过,位于南京经开区北部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这一占地128亩、总投资30亿元的生产基地,是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工厂”的所在地,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洁净空调行业标杆工厂。


    为应对订单井喷的“甜蜜烦恼”,包括TCL华星广州t9工厂、杭州临安福特斯在内的不少企业,选择新春假期不停工或早开工,成为各地冲刺“开门红”的有力支撑。


    广东新年开局突出强调了“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等理念;浙江启动“千项万亿”工程,即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等九大领域,每年滚动谋划推进100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山东在发展动力上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州比亚迪、开封奇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洛阳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一大批项目在河南省纷纷落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乘势而上。“河南省聚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施了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新兴产业正在河南省项目投资中唱主角、挑大梁。”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


    兔年春节,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在浙江,29条步行街假期营业额及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52%、55.5%,餐饮小吃重现排队等座景象,不少酒店“一房难求”。美团平台近2万杭州餐饮商家“春节堂食不打烊”,让消费者尽情购年货、品年味,监测的7家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0%以上。


    阳光雨露“大礼包”


    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系列政策“组合拳”,是助力企业奋战首季“开门红”的有力保障。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发布的“强信心拼经济”36条政策,杭州三星工艺玻璃有限公司能够享受到总计400万元的技改补贴,副总经理金瑞航说:“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为企业增添了信心。今年企业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进一步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


    企业冲锋在前,政府的服务也要转变,需要更主动地发现企业需求。


    项目“跑得快”,审批就要“零等待”。在南京经开区,今年列入市级“拿地即开工”的重大项目有41个,项目平均总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数量与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2023年我们全力支持企业抢订单、扩产能、强研发、拉满弓。”南京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魏真说,新年新气象,他们为重点项目量身定制“鱼刺图”,实行挂图作战,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新的一年,不仅要为企业提供精良高效的服务,更要成为企业奋力开跑最大的“底气”。


    近期,经济大省密集出台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紧起来动起来、抢时间抢机遇已成各地干部群众共识和行动。


    广东提出,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谋划引进一批新的百亿元级、百亿美元级大项目;江苏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方面,为广大企业注入活力;山东出台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第一批政策清单;浙江通过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为其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河南发布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的90条政策措施……


    多省相关领导表示,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将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快享,确保政策发挥效应,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记者王俊禄张璇孙飞潘晔王阳翟濯)

    2023-02-06
  • 各省份GDP传递了啥信号

    31个省(区、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已出炉——


    各省份GDP传递了啥信号


    近期,各地2022年经济数据“成绩单”相继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跑赢“全国线”;GDP总量方面,22个省(区、市)GDP规模超2万亿元,排名前两位的广东、江苏两省GDP规模突破12万亿元关口,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有8个省份GDP规模超5万亿元……截至今年1月底,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已出炉。


    有关人士认为,各省份经济的强劲表现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未来省域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望推动各地经济实现更好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超12万亿成员再添一省


    逼近13万亿元!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逼近13万亿元,这也是广东GDP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2022年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达122875.6亿元。江苏省统计局解读,从总量看,江苏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后,连续3年跨越3个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0.2%,稳定发挥了全国发展“压舱石”作用。


    2022年GDP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广东和江苏为中国两个GDP超10万亿元的经济大省,山东与浙江分别在8万亿元和7万亿元的阵营。河南超6万亿元,四川、湖北、福建处于5万亿元梯队。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为4万亿元梯队。GDP规模在2万亿元至3万亿元这一区间的省份最多。


    看增速,2022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3%)的省(区、市)有16个。从2022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速来看,大部分处于2%-5%这一区间。超过或等于4%的有10个省(区、市),分别为福建、江西、湖南、甘肃、山西、湖北、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其中,福建、江西、湖南、甘肃4个省份增速超4.5%,江西和福建增速并列第一。


    多地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


    不仅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各地也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方面持续发力。


    广东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不停。广州近期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企业代表发出投资兴业“邀请函”;东莞市提出20条政策、75项举措支持制造业,全力以赴抓经济;江门市紧锣密鼓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年度计划投资超1200亿元……“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对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方向和引领示范意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


    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7.1%、13.7%;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成为福建的新增长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福建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洪春介绍,2022年,福建省发展动能持续积蓄,新动能产业增长快、韧性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9.6%和28.7%;发展后劲增强,一批稳投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看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8∶44.4∶47.8调整为7.6∶44.8∶4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再看山东省,聚焦制造业强省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41个大类行业中,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


    各地区设立目标稳中求进


    今年怎么干?近期,全国多地在总结去年成绩的基础上,明确了2023年的经济发展方向。


    不少省(区、市)定下了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数值范围在4%至9.5%。其中,最高的是海南,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9.5%左右。西藏紧随其后,为8%左右。江西、新疆均为7%左右,安徽、湖北、湖南、宁夏为6.5%左右,重庆为6%以上。前四个经济大省,广东、山东和浙江把2023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以上,江苏定为5%左右。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各省份设定的增速目标,体现了经济大省和有条件的省份勇挑大梁、力争为全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打好基础开好局的担当。同时,也说明当前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和回稳态势,各地区正抓住机遇期、攻坚期奋力冲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具体怎么做?广东省明确提出,2023年将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山东省明确2023年将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各地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依然在全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特别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庞溟认为,下一阶段各地区应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增强经济内生动能。(记者孔德晨)

    2023-02-06
  • 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首超1.2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数据来源:商务部


    制图:汪哲平


    本报北京2月2日电(记者罗珊珊)国新办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国商务运行情况。据了解,我国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首次超过1.2万亿元;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


    在引资方面,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元,同比增长46.1%。尤其是得益于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放开,汽车制造业引资大幅增长263.8%。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分析,超过九成在华外资企业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据介绍,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中国的动力也会更足。


    在消费领域,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2%,占社零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27.2%。直播电商全年累计直播场次、累计观看人次、直播商品数量、活跃主播人数均比2021年成倍增长,表现亮眼。


    实体零售保持增长,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实现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体验不断提升。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全年新车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这其中表现最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内销同比增长93.4%,外销同比增长131.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4,提前3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目标。


    刚刚过去的春节市场延续了良好势头,根据监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6.8%。

    2023-02-03
  • 2023年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怎么干?——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商务运行热点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基本稳定,对外贸易好于预期,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2023年,我国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怎么干?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回应商务运行热点。


    三方面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对加力扩消费提出明确要求。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6.8%。2023年将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促消费: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引领,对已出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政策落实落地落到位,根据今年新形势,聚焦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政策;二是谋划重点活动,以“2023消费提振年”为主线,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三是继续优化平台载体,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保障作用,多渠道增加优质供给。


    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站上了新高度,释放了新动能,作出了新贡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谈及2022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时说。


    李兴乾介绍,2022年我国外贸经受住了各种风险考验,表现超出预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突破40万亿元大关;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出口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全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进入2023年,全球经贸形势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李兴乾说,我国外贸领域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商务部明确,把强化贸易促进、密切供采对接摆在优先位置来抓,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面向外贸企业办好这四件事:


    恢复实体展,推动国内贸易展会全面恢复线下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一系列重点展会;用好新业态,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进一步发展,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发掘新需求,发挥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的作用,协助各地方组织企业到境外开展贸易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为外贸企业跨境商务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存量增量政策叠加发力稳外资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介绍,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基础上,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主要来源地投资普遍增长,东中西部引资全面增长。


    孟华婷坦言,当前,我国吸收外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种不利因素仍在发酵。她也同时表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在不断强化,广大外国投资者仍有很强的意愿来华投资。


    去年以来,我国发布了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了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孟华婷说,今年将全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开花,并将根据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孟华婷说,将继续加强与外资企业及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帮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推动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引资力度。

    2023-02-03
  • 县域经济“天花板”在哪里?这个5000亿之城打了个样

    中新网2月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一座县级市的经济体量能跻身“大城市”行列,甚至超过一个西部省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近日,“最牛县级市”昆山再传捷报,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牛在哪里?县域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又是否有其他县级市能与昆山一决雌雄?


    县域经济“天花板”有多高?


    近来,全国各地陆续发布2022年经济成绩单。除了各省市之间你追我赶的激烈较量,一个县级市的表现也颇为亮眼。


    据昆山市统计局消息,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诞生。


    结合目前已公布的2022年31个省区市GDP数据看,青海GDP为3610.1亿元,西藏GDP为2132.6亿元,昆山已超越两者且与GDP为5069.6亿元的宁夏十分接近。


    除了可与省份比肩,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江苏昆山已位列全国105个大城市之中。


    自2005年昆山首次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后,便稳坐这一位置18年,近几年更是加速发展。数据显示,昆山分别于2014年、2019年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新台阶,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用时5年,而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仅用了3年。


    在昆山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新一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1月29日的“新春第一会”上,昆山提出要加快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帮助企业保用工、争订单、拓市场、稳增长,切实以首季“开门红”引领“全年胜”。


    “小六子”何以逆袭霸榜十八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身为“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的昆山,正如昆曲传统剧目《牡丹亭》中所唱的一样,是座秀丽娇美的江南水乡。


    总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余万人的昆山,曾经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在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中并不显眼。更是因为在当时苏州下辖的6个县中排名垫底,被称为“小六子”。


    “小六子”逆袭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讲起。1984年起,昆山抓住机遇、奋起直追,靠着“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实现农转工、内转外的转型和崛起。


    倚靠“最强地级市”苏州,接壤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谈起昆山的发展,首先绕不开的就是其“接沪连苏”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被认为是昆山突破的基底。


    “双城通勤人”林涛(化名)在上海工作,住在昆山花桥,这里是大量无法在上海落户或买房的人的最佳居住选择。


    “我每天乘坐11号线通勤3个多小时,地铁承载着大量和我一样往返上海市中心与花桥的上班族。也有同住昆山的同事开车往返,每天来回高速120多公里。”在林涛看来,昆山撑起了众多年轻人梦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据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消息,苏州轨交11号线预计6月开通运营,届时将在花桥站和上海地铁11号线无缝“牵手”。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昆山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与此同时,昆山还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据统计,昆山实际经营的台资企业有3300多家,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来自于台资企业贡献。


    正如昆曲在与其他戏曲形式的融合中萌发新芽,昆山经济的发展之路同样离不开包容的气质。除了昆台融合,昆山也在加速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发展。


    “产业链优势是昆山吸引外资最大的底气,之所以昆山能够保持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份额,就在于一直坚持‘缺什么招什么’,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昆山市委书记周伟曾表示,昆山正在积极地构建新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聚焦头部企业,给资源,保要素,为企业落户昆山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不可忽视的县域力量


    说到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同属江苏省,与昆山“双雄争霸”的江阴。


    无锡代管的江阴截至目前尚未公布2022年GDP。以2021年的数据看,江阴该年GDP达到4580.33亿元,以167亿元的差距紧随2021年GDP为4748.06亿元的昆山之后,位居次席。


    江阴北枕长江,南近太湖,地处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工业实力首屈一指。


    在2021年GDP十强县中位列第三的,同样是来自江苏省的张家港。此外,江苏苏州常熟市、江苏无锡宜兴市也跻身前十。


    这几个已然有着地级市体量的强县也极大拉动了江苏经济发展。2022年,江苏省GDP首次迈入12万亿元新台阶,五年间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紧追广东。


    县域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从强县云集的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持续发力,到湖北、河南、四川等内陆省份奋起直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更多“超级强县”不断出现。(完)

    2023-02-02
  • 跨境电商迎来新政策支持 出口商品退运可实现“零税负”

    记者2月1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公告称,自公告印发之日起1年内在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代码(1210、9610、9710、9810)项下申报出口,因滞销、退货原因,自出口之日起6个月内原状退运进境的商品(不含食品),可实现退运进境“零税负”。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贸易机制逐步完善、国际物流网络持续疏通,我国跨境电商渠道加快拓宽,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通过这一渠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业内人士分析,部分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可能会滞销或者退换货,其中的多数商品被企业在海外以促销、转卖或销毁等方式处理,但仍有少量需退运进境。


    此次出台的政策旨在为这些出口退运商品减少税收负担。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符合条件的退运商品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出口时已征收的出口关税准予退还,出口时已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参照内销货物发生退货有关税收规定执行,企业已办理的出口退税应进行补缴。


    “按现行规定,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出口退运进境的商品均应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此次出台的政策,有利于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运成本,稳定企业出口预期,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这一政策将为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挽回不少退运成本,使企业减少后顾之忧,也将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注入信心。”湖南至美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昊铱表示。


    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公告,企业申请办理进口免税等手续时,需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对于偷税、骗税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处理。


    “这项政策无疑将促进跨境电商行业更好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看来,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更需要跨境电商企业依法经营,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近年来,为积极支持跨境电商发展,财政部出台了多项举措。2022年2月,财政部等八部门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3月1日起,优化调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增加了滑雪用具等29项近年来消费需求旺盛的商品,新增商品一经上线就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调整了清单备注的部分监管要求,与相关国际公约、进口管理办法更好衔接,更加方便相关商品进口。


    在许光建看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优化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政策,以及此次出台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充分考虑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诉求和利益,推动我国进出口税收政策更加完善。(记者申铖)

    2023-02-02
  • 中国各地掀起“拼经济”热潮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记者李晓喻)随着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中国正迎来一场“拼经济”热潮: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全面恢复。


    相比投资和外贸,消费去年因疫情等种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复苏缓慢。今年,多管齐下促进消费回暖成为各地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不少地方推出了新招。


    北京日前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将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划定外摆位,明确外摆时间、经营品类等细则。此外,北京还明确将合理放宽餐饮、连锁等业态进入限制,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


    上海提出,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人民币,下同)的财政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山东则从消费环境入手,推出“放心消费在山东”深化提升十大行动,包括大力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充分保障消费者线下购物“后悔权”等,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超推行消费环节先行赔付,提升消费者信心。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民众消费热情正在释放,春节假期火爆的电影票房、旅游收入已见证了中国消费回暖的潜力。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中国消费拐点已经出现,进入了上升通道。展望未来,消费将逐渐回稳,前景广阔。


    除了促进消费,以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拓市场、保订单,解决订单不足这一外贸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各地“拼经济”的一大亮点。


    例如,广东要求“打到外线抢订单”,办好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和广交会线下展。江苏也宣布将重点支持企业参加206个境外线下展会,做好江苏出口商品大阪展、澳大利亚纺织服装展、广交会等参展组织工作。


    一些省份拿出了“真金白银”。如辽宁提出,对企业参加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直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重点境外展会的,前6个标准展位的展位费给予100%补助,超过上述展位数量的展位费,按不超过50%比例给予补助,其中,对民营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会的展位费给予100%补助。


    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326.8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考虑到外资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2023年新年伊始,不少地方为吸引外资再度“快马加鞭”。


    江苏去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江苏将举办“走进总部”系列活动,加强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优质外资项目引进,还计划积极邀请跨国公司及境外商协会参访江苏。


    在中国另一个引资重镇浙江,当地商务厅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即以中英双语向广大外资企业致信,称将以“超强决心、超常举措、超大力度”吸引全球投资合作。目前,浙江已启动“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料将有明显反弹。这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将给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新增长动力。(完)

    2023-02-01
  • 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制图:汪哲平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记者王观)记者从31日举办的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主要包括: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分行业看,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5万亿元,占比约35%。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8700亿元。


    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受益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万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约四成;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


    国家税务总局对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调查显示,2022年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2.7%,其中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下降15.4%和14.2%。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特别是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制造业企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8.2%,比没有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制造业企业高4.5个百分点。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特别是享受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比没有享受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产业企业高2.1个百分点。


    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22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315万户。截至2022年末,全国涉税市场主体总量达8407万户,较2021年末增长6.9%。


    2022年,税务部门全年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2023-02-01
  • 2022年GDP版图:江苏紧追广东,安徽进前十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题:【中国新观察】2022年GDP版图:江苏紧追广东,安徽进前十


    中新财经记者李金磊


    2022年中国经济版图迎来新变化。目前,31个省区市2022年GDP数据已经公布,广东、江苏GDP超12万亿元,江苏紧追广东,两者GDP差距继续缩小。安徽超越上海,跻身GDP前十强。江西、福建GDP增速并列第一。


    广东、江苏GDP超12万亿元


    从GDP总量来看,广东2022年GDP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距离13万亿大关仅有一步之遥。广东GDP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江苏2022年GDP达到122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后,江苏2022年GDP迈上12万亿的新台阶。


    至此,中国有了两个GDP超过12万亿元的“巨无霸”省份。



    江苏和广东GDP差距继续缩小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紧追广东,不断缩小两者的差距。数据显示,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2020年为8000亿左右,2021年差距则缩小为7700亿左右,2022年差距缩小为6243亿左右。


    “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1月28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从外部看,我们现在又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这个时候,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


    对于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广东设为“5%以上”,江苏设为“5%左右”。


    1月28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做好一季度工作,就是要释放“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


    安徽跻身GDP前十强省份


    2022年GDP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


    2022年,安徽GDP总量超越上海,跻身GDP前十强省份。


    数据显示,2022年安徽GDP达到4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022年上海GDP达到44652.80亿元。


    这些年,安徽实现了“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高铁里程全国第1,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通5G全面实现。


    安徽的“逆袭”,受益于进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一员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过去5年,安徽经济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转变。


    雄心勃勃的安徽,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向7万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以上”的目标。


    “时光向前、安徽向上。”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1月28日强调,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奋力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


    江西、福建GDP增速并列第一


    从GDP增速来看,江西和福建2022年GDP增速均为4.7%,并列第一。


    其中,福建2022年全省GDP为53109.85亿元,突破5万亿元大关。


    江西省2022年GDP达32074.7亿元,突破3万亿元。根据江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江西全国排名由第18位前移至第15位,人均突破1万美元。


    福建和江西GDP增速为何能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统计局在解读中称,第二产业贡献突出。全年实现增加值14359.6亿元,同比增长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9%,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江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该省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13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33%左右、居全国前列,进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


    工业是福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福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该省超六成行业实现增长。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电气机械行业实现高位运行,增加值增长40.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1.7%。


    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成为福建的新增长极。根据福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


    2023年,江西设定了7%左右的GDP预期增长目标,福建设定了6%左右的目标。


    1月28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在调研中强调,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


    1月29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福建省长赵龙分赴泉州福州调研企业节后生产、项目推进情况,强调毫不动摇支持企业放手“搏”开局,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吹响“开局之年加油干”的冲锋号,奋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完)

    2023-01-31
  •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部公布2022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申铖、梁晓纯)财政部30日公布了2022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支出超26万亿元。数据如何解读?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在当日财政部召开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其中,全国税收收入比上年下降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


    “受国内外错综复杂因素影响,去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税收收入一度大幅下滑;下半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总体上有所恢复,全年相关税种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2022年,各项税费政策措施早出快出,形成组合效应,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达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万亿元,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从具体税收收入项目来看,国内增值税比上年下降23.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0.3%、3.9%、6.6%。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一方面体现了财政政策积极主动作为、留抵退税等政策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经济复苏对财政收入的重要影响。


    财政支出方面,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比上年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6.4%。


    “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财力支撑,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2022年,教育支出3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5.5%;科学技术支出1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卫生健康支出2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交通运输支出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在何代欣看来,财政的每一份收与支,都可以反映经济运行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等都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撑与保障。


    展望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备受关注。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提升政策效能,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023-01-31

  • 首 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