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揽子改革举措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揽子改革举措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本报北京1月4日电(记者杨召奎)粮安天下,地为根基。然而,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屡禁不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直冲击着18亿亩耕地红线,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2年以来,该部通过“两平衡一冻结”等一揽子改革举措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所谓“两平衡一冻结”,是指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使用耕地实行进出平衡,违法占用耕地先行冻结储备补充耕地指标。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需要各类建设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严格落实占补平衡。2022年,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实施了补充耕地全程监管机制,对补充耕地项目选址论证、实施验收、报备入库和后期管护等方面从严从紧要求。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升级改造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全面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应用于项目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信。

    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需要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确需使用耕地的落实进出平衡,保证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基于此,2022年在全国范围开展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中,各地按照统一部署“找回”耕地,对于不合理的耕地流出,实事求是地分类整改恢复,初步遏制了耕地不合理减少势头。

    此外,为严格耕地用途管制,2022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还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先冻结储备库中违法用地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有效减少了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工人日报)

    【编辑:房家梁】

    2023-01-05
  • 权威访谈·“强信心·抓落实”丨激发要素活力,释放发展潜力——访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激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绿色发展潜力,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守牢耕地红线夯实发展根基

    问:在经济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

    答: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我们要按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多措并举确保这一目标。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稳定耕地总量。全面实施“两平衡一冻结”: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占补平衡,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要进出平衡,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冻结同等数量补充耕地指标。

    优化耕地布局。以乡镇为单元试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耕地和建设用地碎片化问题,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各类农业生产各得其所。

    加快耕地保护立法。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启动了耕地保护立法,2023年将加快立法进程并推动尽快出台。

    每年开展一次耕地保护督察。以党中央关于耕地保护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为监督重点,组织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开展督察,督促地方履责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

    进一步优化要素保障政策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

    问:资源要素如何稳经济、促发展?

    答:2022年,我们完成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印发首部“多规合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有力推动建设项目落地。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纳入重点项目用地,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其他项目用地,挂钩地方消化存量建设用地情况,倒逼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两次采取超常规举措,组合使用先行用地、承诺制、容缺受理等保障政策。在守住耕地和生态红线前提下,多途径保障用地需求,配合财政金融调控政策,促进重要项目落地。

    采取用地用海审批清零月行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用地用海随到随审。支持实体经济及有关工业产业降成本,将出让为主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调整为租赁、出让并重,并推进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2022年没有一个合法立项后的调控项目因用地用海影响落地开工。今年我们将不断优化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具体包括:适当增加今年土地计划指标,支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城市群和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盘活存量,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海;推进用地审批权“放管服”改革,使省级政府拥有更大自主权。

    能源资源增储上产提升战略储备保障能力

    问: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如何增储上产?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形势一旦出现变化,必然影响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对此,一方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国内资源安全保障。

    我们将突出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组织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能力。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矿产资源潜力区,国家投资进行重点勘探,用于战略储备。

    完善社会资本投入勘查找矿的激励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优先保障战略性矿产探矿权转采矿权用地需求。

    发展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我们将研究出台政策,引导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推动海上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布局。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美丽中国

    问:作为生态保护修复主责部门,如何推动绿色发展?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我们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布局。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加快推动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实施,使三条控制线真正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市场配置机制。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扩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用好村庄范围内各类非建设用地。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落实国家公园布局方案,逐步新建一批国家公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降碳增汇并举。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等的指导约束作用。强化用途管制,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健全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推进碳汇交易。

    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数字经济

    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地理信息数据如何服务创新发展?

    答:地理信息数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行性作用。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新需求,我们将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发挥时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价值。

    丰富数据供给。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更好助跑现代物流、共享经济、智慧出行等新业态。

    加强数据产权保护。稳妥推进测绘数据产权制度及分级分类确权授权、众源数据利用管理等机制建设,探索建立测绘数据流通准入规则和质量标准化体系。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促进地理信息数据依法有序流通。

    促进数据安全应用。加快实现涉密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数据保管、提供、使用环节的可信分发、可控使用和过程溯源。建立以“清单”和“信用”为中心的安全监管体系。

    2023-01-05
  •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谢希瑶)元旦、春节临近,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9日介绍,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束珏婷在商务部当天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一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启动节日期间全国生活必需品日报监测制度,密切关注市场运行态势;二是加大货源组织协调,指导各地组织骨干保供企业与供应基地加强产销衔接,拓宽货源渠道,根据“两节”消费特点,增加库存数量和商品种类;三是做好政府储备调节,督促北方部分大城市落实冬春蔬菜储备计划,指导地方统筹肉菜储备投放,增加市场供应;四是强化便民服务保障,指导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完善人员轮换预案,保障业务正常运转,鼓励重点商超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满足节日消费需求;五是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指导各地开展内容丰富、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促进活动,营造浓厚节庆氛围。

    束珏婷还介绍,“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将于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8日举办,这也是商务部连续第三年会同相关单位共同指导举办该活动,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年货采购需求,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组织电商平台、生产制造、快递物流企业,紧锣密鼓策划配套活动。

    2022-12-30
  •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申铖)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累计支出14.88万亿元,年均增幅7.4%。其中,中央对地方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累计5.89万亿元,年均增幅8.9%。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当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上述报告时表示,各级财政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强化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国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658亿元;持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累计安排养老保险补助支出7.77万亿元;支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累计安排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和医疗救助资金2.61万亿元……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彰显2018年至2021年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

    “总的看,随着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不断增加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刘昆说。

    与此同时,他表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昆说,下一步,要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科学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涨船高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认真谋划做好下一步的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2022-12-30
  • 关于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您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为了保障广大职工的权益,自治区总工会开展了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包括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和女性馨康互助保障,记者就参互条件、享受待遇等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问:参加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需要哪些条件?交费标准是多少?

    答:自治区行政辖区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龄在16至60周岁的在职职工;由所在单位工会统一组织,不接受个人单独参加;同一单位参加活动的职工不得少于其全部职工的75%(含)。

    内蒙古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交费标准为在职职工每人每年100元,退休续互职工每人每年400元。

    问:参加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可享受什么待遇?

    答:参互职工在保障期内享受住院医疗补助,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统筹支付后的自付部分(不含个人自费费用),采取单次住院按分段计算的办法给予补助,一个保障期补助最高金额为500000元。

    自付部分在0—3000元(含)的,按40%比例补助;自付部分在3000元(不含)—5000元(含)的,按50%比例补助;自付部分在5000元(不含)—10000元(含)的,按60%比例补助;自付部分在10000元(不含)—50000元(含)的,按70%比例补助;自付部分在50000元(不含)—100000元(含)的,按80%比例补助;自付部分在100000元(不含)—500000元(含)的,按100%比例补助;超过500000元的部分,不再补助。

    2020年度(第二期)起参互的职工住院每天补贴10元,连续参互两年的职工每天补贴20元,连续参互三年以上的职工每天补贴30元,补助天数以医保结算单据为准,且最长补助时限为30天;凡享受过一次住院补贴的,下一个保障期的住院补贴重新计算;参互职工在一个保障期内多次住院的,只享受第一次住院补贴;参互职工领取住院补助金和住院补贴后,累计金额达不到200元的,补足200元。

    补助金=(进入统筹费用-统筹基金等已支付费用)×分段比例

    问:参加女性馨康互助保障需要哪些条件?交费标准是多少?

    答:身体健康、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在职女职工或在册参互的男职工配偶;通过本人或者家属所在单位的工会向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协会的办事处、代办点申请参加本活动,成为本会会员;由工会统一组织参加本活动,且会员人数不得少于参互单位全体在职女职工的75%(含)(以单位女职工人数为标准,男职工配偶不纳入计算比例)。

    女性馨康互助保障活动交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5元。

    问:参加女性馨康互助保障可享受什么待遇?

    答:对患原发性乳腺癌等十三类女性特殊疾病的情况,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后即可申领相应的补助金,最高可申领32000元。(记者马芳)

    2022-12-23
  • “呼和浩特乳业”“武川藜麦”喜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记者12月22日从呼和浩特市农牧局了解到,日前,在2022第八届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暨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发布会上,“呼和浩特乳业”“武川藜麦”两个产业品牌喜获2022年度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在此次会议上,由呼和浩特市农牧局、武川县农牧和科技局以及中农远洋集团共同申报的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乳业”“武川藜麦”两个产业品牌,经过多轮专家评审,从3000多个候选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2022年度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据了解,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已举办八届,先后吸引了2000余家涉农企业、超6000名农业专业人士参会。本届活动以“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为主题,聚焦政策、创新机制、解析模式、凝聚共识,推进品牌强农,服务乡村振兴。(记者刘洋)

    2022-12-23
  • 多措并举“搭桥铺路” 资本市场高效赋能实体经济

    2022年收官在即。Wind统计显示,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A股市场融资总额已逾1.6万亿元。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和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今年来,注重通过市场化方式出实招、创新招,推动完善多元融资支持机制,着力构建良好的企业融资环境,资本市场在高效赋能实体经济方面实招频出、成效显著。

    多维度完善融资渠道

    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上证主板、深证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综合融资总额分别约为6667亿元、2690亿元、3157亿元、3411亿元、145亿元。具体来看,IPO募资额逾5673亿元,同比增长率4.55%。其中,除上证主板募资额同比下降外,深证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募资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3.65%、19.71%、19.02%、90.42%。另外,年初至今,纳入Wind统计的A股增发总额逾6684亿元,配股总额逾615亿元,发行可转债总额逾2686亿元。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例稳步上升。2021年,上市公司直接融资6.7万亿元,占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近三成,创历史新高。直接融资中,股权再融资和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合计2.5万亿元,占直接融资近四成,比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助推优化融资结构作用更加明显。来自上交所数据显示,仅今年前三季度,上交所债券市场融资总额达3.46万亿元,其中产业债发行6119亿元,同比实现正增长。今年共有150多家企业自2015年以来首次在上交所申报或发行信用债。

    围绕民营企业融资,包括监管层、交易所在内的多方也持续助力。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深交所就已召开多场民营企业融资主题座谈会,邀请监管机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市场主体共同探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务实举措。如自今年7月起后3年免收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流量费、交易经手费,同时配合中国结算暂免收取民营企业债券证券登记费、派息兑付手续费、赎回回售手续费,实施后交易所市场各业务环节民营企业债券费用实现“应免尽免”,有力支持降低民企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市场首单“畅通货运物流”主题公司债券也在今年成功发行。发行主体顺丰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货运物流领域,切实保证货运物流畅通,助力稳经济发展。“‘畅通货运物流’债券发行募集资金的筹集,既帮助我们民营企业发展了主业,又响应政府号召更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后续我们也将积极尝试更多融资创新模式,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顺丰融资相关负责人士表示。

    审核效率也在持续提升。如康泰生物的可转债再融资申请,从受理到通过仅26天,从提交注册到生效仅10天,高效助力了公司完成研发投产。经过摸索实践,上交所今年从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出发,突出审核问询的重大性和针对性,审核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交易所层面还与企业、承销券商、中证金融积极推进信用保护工具配发安排,持续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获得融资。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及监管部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发布,民营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同时随着行业、资质等级、治理水平等不同也呈现出分化,交易所信用保护工具的创设,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投资意愿,吸引了新的投资群体,有利于引导市场流动性向民营经济倾斜。”

    高效融资助力产业升级

    现代化建设是一场长跑,这期间,产业与资本的相辅相成与齐头并进正不断激活与加速释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助推优化融资结构的同时,资本市场也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超5000家。通过深耕厚植与研发创新,近年来A股涌现出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优、竞争力强的市场化蓝筹企业和细分行业冠军。这些逐步培育成长起来的“领军”企业,也正通过自身的持续创新突破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迭代升级。“我们看到,通过‘上市公司+’强化资本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各细分领域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都获得了高效的赋能,借力资本市场优化产业链布局、做优做强同时,业绩兑现也十分亮眼。”一位券商资深行业分析师表示。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自2018年登陆创业板以来,宁德时代有幸与中国一大批优秀的创新科技型企业共同见证创业板的成长与壮大,也充分享受到本轮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创新的红利。得益于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使得我们企业更能够心无旁骛的做主业、强技术。”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坦言。据悉,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已完成45亿元公司债发行、197亿元和450亿元非公开再融资,有利保障了研发及扩产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创新驱动下的航空航天科技领域十年间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北斗导航、高分卫星等重大成果竞相涌现。而资本市场上,一批领域内企业也快速成长。以深市为例,该交易所上市的26家航空航天领域企业,覆盖了航天装备和航空装备两个细分领域,总市值较十年前增长逾580%;经营业绩方面,2012年至2021年,深市航空航天领域企业总体营业收入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0.81%,总体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6.01%。航发控制方面介绍,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先后两次实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共募集资金净额49.43亿元、发行股份收购资产9.28亿元。2012年以来,公司收入、利润都持续保持双增长。尤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记者韦夏怡)

    2022-12-22
  • 助企纾困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税费缓缴政策真是好,一连三次缓缴税费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近日,内蒙古宇晨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卫东为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善右旗税务局送来感谢信。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宇晨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累计缓缴税金138万元。“企业发展正值‘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缓缴让我们有余力购买原材料、引进新技术,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陈卫东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同全国一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应对严峻形势,如何稳住全区250多万市场主体的发展根基?内蒙古打出多项减税降费“组合拳”,以退为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忧。

    今年2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启动2022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一系列便民办税缴费举措:制定全区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管理办法,更快更准响应纳税人需求。探索实现协同热线、12366热线的“双线联动”,建立远程咨询和办税辅导新模式;纳税人可在线申请办理退税业务;为大企业提供税收政策确定性适用服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提供“一户一档”服务,继续深化“银税互动”合作,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今年4月份,自治区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实施“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内蒙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按50%征收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今年5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和自治区工商联联合举办百家商会千家企业万名会员惠企政策大宣讲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对焦小微市场主体这一核心对象,及时传达“惠苗”“助苗”“扶苗”“护苗”政策,助企纾困。

    环境在变化,服务在优化。今年,内蒙古各级税务部门严格落实企业“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开展“云办税”“云辅导”“云咨询”,建立“税格+网格”管理服务责任制,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和“远程办”“码上办”“上门办”等多样化服务,“点线面”三维发力,最大程度减少纳税人缴费人的办税缴费成本,保障各项自治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针对企业发展“痛点”“堵点”,全区各级税务部门借助数据云端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渠道、简化申贷流程、提速贷款发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乌兰察布市税务局联合当地银保监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减税云贷”,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二连浩特市税务局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主动联合四大银行架起与纳税人缴费人的“连心桥”,最大程度帮助小微企业通过纳税信用“贷”来“真金白银”。

    “这45万元贷款到账后,解了我们燃眉之急。”巴彦淖尔市云浩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闫峰说。

    于减税降费中激发万千市场主体活力,于稳市场主体中寻求高质量发展“长寿基因”。今年以来,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税务部门协同发力,成立1200余个走访小组。万名税务干部对全区7万余户纳税人进行“面对面”走访,并与其他20万户纳税人建立密切联系,解决问题4400多个。全区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还利用联席会商机制细化举措,针对大额退税减税降费等难题及时会商解决,形成部门协同配合、无缝对接的全链条常态化工作格局。内蒙古自治区“全链条协同”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稳企工作,作为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予以通报表扬。

    税费降下来,市场活起来。统计显示,截至11月末,全区办理留抵退税金额超420亿元。今年1—10月,全区减税降费累计超90亿元,缓缴税费超50亿元,诸多市场主体受益。

    “调查发现,纳税人的留抵退税款和减税降费省下的资金,主要用于设备更新、研发投入等,促进了产业升级,提升了竞争力,稳定了宏观经济大盘。”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铿锵有力地说。(记者李永桃)

    2022-12-22
  • 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 外贸稳中提质韧性强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

    外贸稳中提质韧性强(消费视窗)

    核心阅读

    前11个月,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在国内政策带动下,各类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活力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发电组件、储能产品、智能设备等出口表现亮眼,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外贸稳中提质,展现出较强韧性。

    提升进口质量

    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近日,24吨来自非洲肯尼亚的鲜食牛油果抵达广州南沙新港口岸,经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放行。这是自今年6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检疫要求的肯尼亚鲜食牛油果出口至中国以来,广州口岸首批大规模入境的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是我国扩大内需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中高档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能够与国内产品形成优势互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

    11月3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宣布,在全国增设29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涉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多个省份,这是鼓励扩大进口的最新举措。截至目前,我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已达43个。

    “新设立的进口示范区要从各自地区开放实际出发,切实强化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两大功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四大作用。”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欢迎各国贸易商和投资商与进口示范区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机遇。

    据介绍,我国已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是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占世界进口比重达10.6%,有力促进了贸易出口国经济发展,也有力支持了国内稳产保供和改善民生。

    今年“双11”期间,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下沙园区共发出跨境电商包裹181.2万个,货值3.62亿元。除了母婴、美妆等商品外,咖啡机、电饭煲、电动牙刷等家用电器深受欢迎。目前,从下沙园区发出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家表示,要合理扩大免税店在各省份的布局,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加直接购买场所,提高购买体验。继续做大做强用好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吸引国外各类优质产品参展,优化并增加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口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优化出口结构

    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推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在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箱箱整装待发的碳纤维自行车摆得满满当当。今年前10个月,公司的外贸销量上涨了68.5%,内贸销量上涨了218%。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6月份。

    “稳增长的背后,是产业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力支撑。”山东省乐陵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坐落于乐陵经济开发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瑞豹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碳纤维自行车车圈、车架、车座制造方面获得65项专利,其自主研发的最轻的一辆民用自行车仅有5.8千克,产品获得国际自行车联盟三大认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47万亿元,增长8.4%,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手机8574.2亿元,增长4.2%;汽车3637.6亿元,增长79.3%。

    分析人士指出,前11个月,我国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大幅增长,这体现了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这几天,在山东荣成新能源车辆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眼前组装的拖挂式房车即将发往海外市场。

    据青岛海关所属荣成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荣成房车出口货值超过13亿元,同比增长超20%,全年预计出口额可突破15亿元。近年来,荣成已发展为我国重要的房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多家民营企业从为外国品牌代工升级到开发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11月28日一早,深圳海关所属布吉海关关员赶赴深圳市省油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当天上午就对一批价值800万元的锂电池组完成现场查验,这批锂电池组将以海运方式发往欧洲。

    今年,深圳海关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搭建“5+2”预约查验服务,已保障426批次、货值2.8亿元人民币的储能电池顺利出口。

    “下一步,我们继续助力深圳企业深耕国际新能源市场,为企业量身定制监管方案,提升通关效率,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实现降本减负,为深圳制造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增强开拓能力

    外贸企业要加快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深化贸易伙伴多元化战略,努力稳规模、提质效

    海关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89万亿元,增长15.5%。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2.54万亿元,增长20.4%。其中,出口7.13万亿元,增长21%;进口5.41万亿元,增长19.7%。

    “前10个月,公司已经向巴西市场出口产品2300多吨,同比增长44.3%;越来越多的巴西客户选择从我们公司进口聚氨酯原液。”看着一桶桶即将装上集装箱出口巴西的成品,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申留弟介绍。

    近年来,随着欧美等主要市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相关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深化贸易伙伴多元化战略,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据南京海关统计,前10个月,江苏省对包括巴西、阿根廷、古巴等在内的拉丁美洲地区进出口达3169.8亿元,同比增长23.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正式生效实施,我国与东盟、日韩等市场的贸易合作也在加快。

    11月5日19时许,一批自日本入境的跨境电商包裹搭乘CF234航班从东京运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机上5000余件儿童牙刷、保温杯等日用品以及唇膏、粉底液、隔离霜等化妆品为主的跨境电商包裹被迅速卸下,运往进口跨境电商监管仓。

    RCEP生效实施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保持稳步增长。今年前10个月,广州海关监管来自RCEP国家的跨境电商进口清单62.1万票,同比增长30.7%;监管出口至RCEP国家的跨境电商清单2亿票,同比增长5.2倍。

    “RCEP生效后,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流动、技术和服务资本合作以及人才合作更加便利,部分商品的关税减免直接降低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成本,叠加多方市场的贸易标准统一化,有助于我们在东南亚国家部署海外仓建设。”广州昊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安表示,目前该公司在东南亚拥有2个海外仓,为客户提供退货换货、一件代发、仓储中转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商品成本,跨境销售物流更加顺畅。

    RCEP生效实施,对山东省临沂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据临沂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临沂市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612.8亿元,增长17.9%,占临沂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5.6%。

    专家表示,在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外贸企业要加快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展望未来,在贸易结构转型的促进下,我国外贸产业将逐步向中上游迈进,价值链地位稳步提升,在稳规模、提质效方面会有更好表现。(记者杜海涛)

    2022-12-21
  • 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1%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邹多为、申铖)财政部2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51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76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8%,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975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







    从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来看,前11个月,国内增值税4353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6.2%;国内消费税15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企业所得税43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个人所得税136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







    财政支出方面,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14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7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方面,前11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1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5%。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59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

    2022-12-21
  • 新华全媒+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权威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各类政策如何更好协调发力?怎样纲举目张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多位权威专家结合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尽管今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更有突出表现。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超过120万亿元,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展望2023年,韩文秀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他进一步分析道,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基数效应也将对明年经济数据形成一定支撑。

    他表示,从一个完整过程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产生类似“J曲线效应”,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说,2020至2021年,居民消费平均实际增长率仅为4.4%,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居民消费亟待恢复,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明年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同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有利于恢复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宁吉喆说,相信在着力扩大内需等各项政策的作用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明年我国经济一定会迎来整体好转。

    各类政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分析,加力主要体现在: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主要体现在: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持续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注重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

    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简单概括就是总量要够、结构要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说,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结构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

    更好统筹各类政策,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韩文秀表示,各方面都要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及时发现和调整政策执行的偏差,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

    纲举目张抓好重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位列各项工作之首。

    宁吉喆表示,着力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好转的当务之急。针对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巩固和恢复吃穿用等基本消费,培育和扩大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新型消费。

    会议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部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明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会议指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前几年曾经出现过民营经济退场论,近一段时间也曾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议论,对‘两个毫不动摇’,党和政府的态度是鲜明的,立场是坚定的。”韩文秀说,“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韩文秀表示,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恪守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会议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出部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扎实做好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首先是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国内相关领域的改革。

    谈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韩文秀表示,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重中之重。“房地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经济而言既是动力源,也是风险源。”

    刘国强表示,在不偏离“房住不炒”定位之下,要以稳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韩文秀表示,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12-20
  • 第一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明年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会议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首位,凸显重要意义。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疫情暴发以来,我们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抗疫和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阶段要解决好新问题。当前,病毒传染性强,但重症率、致死率显著降低,疫情防控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按照中央部署实施好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将加快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恢复,进一步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

    在如何看待“质”和“量”的关系方面,会议将“质”放在“量”的前面,凸显经济发展“质”的重要性,也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不变主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继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才能在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的主线。同时,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对当前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

    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很多领域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结合点。因此,要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使这些结合点变成经济的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定向前。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涵盖社会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保、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对各方面政策进行统筹,相互支撑、促进,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引领。制定和实施政策,都要服务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效果检验政策的成败优劣。要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及时发现和调整政策执行的偏差,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进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我国贸易、投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循环,都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做好眼下的工作,又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做好衔接。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与量、供与需、局部和全局、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六个更好统筹”,是系统观念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运用,坚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既考虑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年度特征,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重要的方法论。在领导各项工作时,我们党始终注重综合平衡、总体谋划。面对实际工作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聚焦统筹兼顾,又注重抓住重点,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宏观调控,“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承压前行,爬坡过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做好“六个更好统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真抓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我们一定能实现“开门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12-20

  • 首 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