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张华荣—— “军旅生涯,是我创业的根”

    “部队有句老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有这种精神,什么事都可以干好。”江西赣州一家企业的制鞋车间里,64岁的张华荣对记者说。

    他的身后,几百名制鞋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紧张作业,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哒”声,此起彼伏。

    老兵张华荣,退役后从3台缝纫机起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拼搏奋斗,创办的企业如今已成为著名女鞋制造企业。与企业同步成长的张华荣,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多项荣誉。

    “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我当兵时锤炼的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回顾商海沉浮这些年,张华荣总结道。脱下军装的40多年,军人的血性,始终奔腾在他的血液里——

    “军旅生涯,是我创业的根。”

    “要像军人攻山头一样,攻下这个难关”

    苦,是童年留给张华荣最深的记忆。1958年,张华荣出生在江西南昌麻丘镇一个小村庄。在常吃不饱饭的年代,“通过参军走出农村”,被他视为改变命运的机会。

    1979年,接过那张盖着鲜红公章的入伍通知书,张华荣抱着在部队干出一番成就的想法,一头扎进军营大熔炉,当兵第二年就当上副班长。然而,由于参军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3年后,张华荣退伍还乡。

    再次回到农村的张华荣,脸上多了一份坚毅。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他走出村庄,走上创业路。做木工、学补锅、当漆匠、卖菜籽……一次次尝试后,浙江义乌一款样式新颖、穿着舒适的布鞋吸引了张华荣的注意。他批发了100多双布鞋回到江西九江,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光了。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看到布鞋背后的商机,张华荣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学制鞋,办鞋厂。

    1984年,张华荣回到家乡,腾出自家一间房屋做车间,借了3台缝纫机,请来8位工人,办起当地第一家民营鞋厂。凭借勤奋经营,张华荣的鞋厂不到半年就开始盈利。1991年,鞋厂厂房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员工增加到500余人。

    然而,张华荣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历,并非坦途。一次经营失利,让他欠下巨额债务。一时间,张华荣手足无措。迷茫中,当兵时投掷手榴弹的经历,浮现在他的脑海。“那次手榴弹投掷训练,我只投了36米。但我不服气,反复投、反复练,最终投到了52米。”

    “军人为了胜利连命都可以不要,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张华荣给自己加油打气,下定决心“要像军人攻山头一样,攻下这个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华荣振作精神四处寻找商机,企业渐渐走出困境。

    “一个好的企业就要像一支军队”

    “我们是战士,企业是我们的战场……”阳光洒向厂房,员工们齐声高唱“军味”十足的厂歌,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张华荣的企业,列队出操、唱军歌是每天晨会的“规定动作”,准军事化培训是每名员工的“入职第一课”。

    张华荣不仅坚持将部队优良作风融入企业管理的日常点滴,而且“身先士卒”。员工张根华回忆,一次列队出操时正赶上下雨,不少新员工打起退堂鼓。张华荣见状,二话不说,带头冲进雨中。参训员工跟在他身后跑完全程。

    “一个好的企业就要像一支军队。”张华荣将从军营大熔炉中汲取的经验,归纳为管理企业的法则。他告诉记者,刚入伍时正值边境作战,为做好战斗准备,连长经常教育大家,要严守纪律、敢打硬仗。把军旅生涯中淬炼的作风融入企业文化,张华荣在商海“劈波斩浪”,企业一次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张华荣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前往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许多老员工没想到,身在异乡,张华荣的管理风格丝毫未改。

    “向右看齐!向前看!”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制鞋厂房里,组长喊出口令,工人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张华荣的助理王秋介绍,在这里,除了列队、集合、跑步,有时还能听到大家唱《团结就是力量》。

    “每次到埃塞俄比亚的工厂考察,他都会到员工宿舍检查,用手去摸门框、窗框,要求不能有一点灰尘。”王秋说,当地风沙较大,张华荣想用这样的要求告诉员工,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含糊。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把部队作风、军人品质带到企业管理中,对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华荣说。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把伞”

    “我长大也要像张爷爷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聆听了张华荣讲述的当兵、创业故事,南昌市南昌县麻丘镇良池光彩小学五年级学生周子俊说。他就读的这所小学,是张华荣捐资助学的24所光彩小学之一。

    “企业发展壮大了,要多想着为社会做点事。”面对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张华荣讲起自己第一次捐资助学的经历。2005年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华荣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文院小学。目睹破旧的桌椅、脱落的墙皮,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兴国县是著名的红军县。“革命老区的孩子,更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张华荣当即决定为该校每名学生捐助一套课桌。此后,他陆续投入资金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企业里有一个‘自强班’,班里有一群‘自强人’。”张华荣介绍,为更好地帮助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从2004年开始,企业先后吸收2000余名残障人士加入“自强班”。张华荣号召员工学习他们的自强精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不便。

    爱的种子同样撒向非洲土地。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办厂后,为帮助当地青年提高就业技能,张华荣组织员工到中国接受培训,并选派经验丰富的中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工厂投产后,100余名经中方培训合格的埃塞俄比亚员工,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目前,张华荣的企业已吸纳8000余名埃塞俄比亚青年就业。

    国之交在于民心相通。在埃塞俄比亚,张华荣的企业多次在当地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看到附近的村庄不通自来水,张华荣主动把企业园区水井中的水引到村庄,让村民吃水不再困难。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张华荣第一时间与驻非洲有关国家使领馆取得联系、了解需求,向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等非洲多国捐赠防护服、口罩、体温枪等防疫物资。

    回忆自己当兵、创业的经历,张华荣感慨万千。“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把伞。”张华荣说,自己的成长和企业的壮大,离不开部队的历练,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做中国强起来的参与者,做人民富起来的贡献者。

    2022-08-23
  • 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向光而立与光同行金融抗疫保民生

    1992年8月18日,中国光大银行在北京成立,4年后,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落地椰城海口,扎根海南26年来,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紧跟集团、总行发展要求,始终坚持“立足海岛,服务海南”的发展理念,始终与海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流的现代金融服务,向光而立,与光同行,不断为海南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新鲜“血液”,助力海南经济发展。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助力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

    开放创新信贷支持自贸港建设

    一直以来,光大银行始终坚定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已累计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近1000亿元,同时通过三个“助力”支持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建设发展。一是坚守初心,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已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800亿元,目前民企贷款余额占对公人民币贷款余额近80%,系统内名列前茅。二是聚焦双碳,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已累计为海南绿色产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0亿元。三是精准滴灌,助力重点园区发展,已累计为11大重点园区运营企业及入园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100亿元。

    创新发展实现跨境金融突破

    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坚持创新发展成功实现4项跨境金融业务突破。率先且唯一上线境外人士境内移动支付方案;落地海南首笔FTN美元流贷业务;落地海南首笔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联动光大控股在海南首批落地QDLP业务。疫情期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帮助企业及时取得了进口货物货权,为企业在疫情期间顺营运行提供了金融支持,为企业成功发放了三笔贸易融资款项。

    数字科技赋能助力智慧海南

    依托光大领先的数字金融技术,全国首家上线医保线上支付;海南省内首批接入“海南e登记”平台;海南省内首家实现海口市住房维修资金代缴服务;实现海南“省-市-区三级财政非税云缴费”和海南基础缴费全接入,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依托“阳光金教育”线上产品优势,对教育主管部门、校培机构、K12各类学校提供资金监管、教学教务、智慧校园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海南教育“双减”。急用户所急、解用户所难。面对海南疫情复杂形势,光大云缴费作为中国领先开放便民缴费平台,快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在云缴费APP和云缴费官网微信小程序上线“海南专区”覆盖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海南当地居民日常缴费所需。疫情静态管理期间,让市民在家线上实现一键即达快速缴费,省去线下排队奔走的麻烦,减少聚集、出行风险,为海南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线上便民缴费服务。

    消费金融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

    续3年开展“光大银行魅力海南旅游节”,面向光大全球客户资源积极推介海南,活动期间累计投入宣传营销费用7900万元,带动直接消费超2000亿元。发挥“金融+健康”深度融合,与“一龄集团”合作定制首款医疗消费权益信托。通过信托特色权益的丰富化,吸引更多居民享受海南得天独厚的医疗资源,实现从健康管理到乐居养老的延伸,为自贸港建设中的医养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做贡献。疫情期间,发挥光大信用卡“海岛第一卡”的优势,积极帮助农户、商超、餐饮、酒店、景区等扩大产品销售,共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近2000家,实现销售额近100亿元。

    服务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显担当

    在集团及总行的带领下,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认真履行金融央企社会责任,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回归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百姓民生本源,截至2022年7月末,海口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0亿元,普惠贷款增速30%,普惠客户数7000余户,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及增量稳居海南省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名,奋力跑出了“7+1可比同业”市场份额占比第一的领先成绩,以实际行动有力支持省内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农助农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贡献光大力量。疫情当下,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基于企业当前的情况,以“乡村振兴”特色产品、服务为抓手,贯彻执行助企纾困各项政策,快速响应,为企业及时制定授信方案,并开辟了贷款全流程“绿色通道”,结合企业当前的资金需求,合理增加授信额度,给予企业“抗疫信用贷”200万元,为企业的资金周转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用实际行动铸造“老百姓最信赖”的银行

    暖心服务获“候鸟”客户亲笔信

    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紧跟总行发展步伐,凭借“国有控股理财、财富管理银行”成功积累,秉怀诚而有信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通过多种便民化手段,将服务延伸至客户身边。疫情期间,为无法回程的“候鸟客户”送去生活防疫物品,解决眼前困境,一封来自七十多岁老先生亲手写的感谢信,让这个疫情的八月变得更加温暖。来自河北的吴先生,今年已七十多岁,每年冬天,他和太太都会跑到海南的“另一个温暖的家”开启“候鸟式”的旅居生活,每次当他踏进光大琼海支行大厅开始,笑脸相迎的工作人员,送到手里的温水……让他倍感暖心,疫情期间琼海支行贴心的回访服务,细心的温暖帮助,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老人的心,用他信中的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来有迎声,问有笑声,送有迎声”,

    积极践行拥军优抚光荣职责

    光大银行始终坚持把退役军人和拥军优抚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举措。2022年初,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签约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成为获得海南省退役军人优待证发放资格的唯一股份制银行。同时,联合海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海口首家退役军人专属金融服务网点,打造特色拥军服务支行。

    三、缴出美好“新”生活!助力“新市民”缴费服务便利性

    为让“新市民”融入“新生活”,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覆盖面,拓展各类缴费项目,促进新市民缴费服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让“新市民”舒心。生活便利有利于“新市民”高质量融入城市生活,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助力生活缴费全场景线上化。陆续与海南省电网、海南省有线电视、海南电信、海口民生燃气、三亚天涯水务等单位开展合作,已覆盖电费、水费、燃气费、有线电视费、维修资金缴费、通讯费、物业费等多种便民缴费场景,上线项目共计419项,年服务人次达到1,800万,极大方便了海南“新市民”的生活缴费需求。

    让“新市民”省心。社保是“新市民”生活就医的重要保障之一,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在承接海南省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的基础上,深入与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合作,打破海南省城乡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险缴费被海南农信社独家垄断局面,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2022年度截止7月末,通过我行社保缴费渠道缴费人次达到约25万人次,缴费金额4.7亿元。

    让“新市民”安心。子女教育是“新市民”安居乐业的最大牵挂,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深耕教育场景,自主开发“教育云缴费”平台,让“新市民”子女教育缴费足不出户,便捷无忧。目前全省已有近300家中学、幼儿园使用。2022年度截止7月末,教育云交易额2.65亿元,同比增长50%,交易笔数12万笔,同比增长20%。平台用户数突破14万户。

    向光而立与光同行。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做好中国光大集团和中国光大银行在海南自贸港战略落地的“排头兵”,坚守金融初心,履行金融央企职责,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价值创造的核心,大力推进光大集团战略生态圈建设,强化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以全力支持海南经济发展和服务百姓民生为己任,打造海南地区股份制同业标杆,为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贡献光大新力量。(光大银行海口分行)

    2022-08-23
  • 自贡富顺县工商联(总商会): 21年捐款1700万元资助贫困生8000余名

    今年8月,自贡市富顺县工商联(总商会)积极参与该县开展的“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活动,迅速向全县商会系统发起助学倡议,很快募集善款18万元,帮助72名贫困生圆梦大学。据介绍,自2002年以来,富顺县商会系统共计捐款172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000余名,为富顺创建四川教育强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直以来,富顺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等民生大事。为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奋力实现教育强县创建目标,富顺县工商联(总商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引导企业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入热心公益、支持教育的行动中来,通过参与“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活动,帮助寒门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形成了“民企助才”新风尚。

    同时,富顺县工商联(总商会)各民营企业齐心聚力,不仅积极参与“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爱心活动,一些民营企业还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投入到各类助学活动中。其中,四川远达集团创办的“栋梁计划”为贫困大学生捐款逾700余万元,四川世臻集团创办的“臻爱校园基金”为贫困学子捐款680余万元,红谷集团创办的“红谷天使助学基金”为贫困大学生筹集善款600余万元,中辰置地有限责任公司自2018年启动爱心助学活动以来为贫困大学生捐款80余万元。(舒雅丹许鹏)

    2022-08-23
  • 工行河南省分行:精准发力 助力稳大盘

    2022年以来,工行河南省分行紧跟河南发展主旋律,紧扣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严格按照河南银保监局的监管要求和政策引领,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服务实体、疫情防控、经营管理,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坚决扛牢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截至7月末,各项贷款累放2720亿元,净增550亿元,创历史新高;表外融资累放557亿元,净增406亿元;承销地方政府债465亿元,同业领先。三项合计新增1421亿元。

    统筹多项举措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工行河南省分行始终把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作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具体行动,全力抓好国家、省委省政府及监管部门一系列稳经济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制造业金融服务提质行动方案》《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力度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通知》等办法举措,努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公司、普惠、个贷、银行卡、票据等品种,应贷尽贷、早投快放,确保金融服务高效畅通、精准直达。

    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紧扣河南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服务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坚持资金跟着规划走、跟着项目走,大力支持中心城市建设、“三个一批”“四个拉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7月末公司贷款累放902.5亿元,较年初净增289亿元。特别是5月25日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会议后,快速响应、靠前发力,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省市支三级行联动,仅用十天时间,快速审批通过省政府“13445”规划四条高速公路共200亿元项目贷款。二是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先进制造业企业、单项冠军客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龙头企业等,综合运用项目融资、国际业务、票据贴现、中小企业融资等全口径贷款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制造业贷款净增218亿元,同比多增155.5亿元。三是服务科技创新。深化与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推进“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为科创企业贷款配备专项规模,运用园区e贷、郑科贷、数字供应链等金融产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累放153亿元,净增111亿元。四是服务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助力重点煤电保供企业增产增供,为煤电保供企业审批贷款43.7亿元,已投放22.3亿元;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积极争取再贷款额度,支持风力发电、抽水蓄能、水生态治理、垃圾焚烧发电等生态环保工程,绿色信贷净增65.8亿元。五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借力工商银行集团优势,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河南自贸区建设,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累计为全省进出口企业办理国际结算313.2亿美元;发放国际贸易融资4.1亿美元,助力稳外贸稳外资。同时,注重商投一体,通过并购贷款、债券承销及投资等,累放投行类融资58亿元。

    守住薄弱环节保护各类市场主体

    工行河南省分行将保护市场主体作为稳经济的关键,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的理念,着力提供优质、普惠、精准的金融服务。一是深入开展“行长进万企”“客户经理进万企”活动。落实驻豫银行行长座谈会精神,深入企业对接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为1011家名单内企业新发放贷款或办理续贷255.4亿元。二是支持国有企业。做好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为国有企业投放贷款457.9亿元,较年初净增229.3亿元。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开展“民营企业合作伙伴服务提升工程”,加强规模以上工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优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投放贷款356亿元,同比多投38.1亿元。四是支持普惠小微。开展“普百业、惠万千”等主题活动,实施“专精特新贷”等特色融资方案,推动普惠贷款增量扩面,普惠贷款累放384.6亿元,净增92.8亿元,余额、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创新“抗疫贷”“用工贷”“物流贷”、国担快贷等专属产品,为近3500户小微企业提供授信近230亿元。

    促进共同富裕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联动发展,争做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主力银行。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粮食储备企业,运用“万邦贷”“菌e贷”“兴农e贷”等涉农特色场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7月末涉农贷款净增132.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精准扶贫贷款净增15.8亿元,同比多增3.9亿元。三是提振消费内生动力。用好消费、分期等产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信用卡消费额835.1亿元;个人按揭贷款累放272.7亿元、净增75亿元;个人非住房贷款累放155.1亿元,净增29.4亿元。

    用好各类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为帮助企业平稳渡过疫情、汛情等难关,该行用足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今年前7个月,为7073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无还本续贷、延期代扣,金额34.23亿元;为7292户个贷客户实施延期还本付息,金额29.8亿元。二是主动减费让利,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56BP,有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主动为企业承担抵押登记费、评估费、保险费等,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付结算降费让利3100多万元;减免个人借记卡工本费和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费用1000多万元。三是通过核销、重组转化、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想方设法为企业生存和经济发展卸包袱、减负担。

    提升惠民指数加强综合金融服务

    聚焦社保、医疗、退役、养老、消费等民生重点领域,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履行社会责任和大行担当。在服务社保方面,建立社银一体化网点227个,发放社保卡863万张,直接为参保单位、客户受理142项社保业务,做到便民利企。支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对接相关部门搭建专属系统,累计服务客户452万人、发放资金14.5亿元。在服务就医方面,打造“智慧医保”服务,累计激活电子医保凭证118万户,帮助参保居民实现线上购药就医。在服务退役军人方面,加强与各级退役军人管理局合作,优待证发放资格196个;进驻1504家退役服务站实施专属服务,申办优待证55.2万张。在服务长辈客群方面,打造“工银爱相伴”长辈客群综合服务体系,推出专属手机银行、95588专属客服、专属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下一步,工行河南省分行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扛起助力稳经济大盘、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的大行担当,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工行河南省分行魏利华)

    2022-08-23
  • 资本市场“龙口现象”:一个北方县域的突围

    说起山东龙口,很多人会想到“龙口粉丝”,但一座千亿GDP的县级市不止是细细的粉丝支撑起来的。在新出炉的全国百强县榜单中,龙口晋级第九名,成为了北方唯一一座挤进前十的县级市。龙口目前已有9家上市公司,近期又有2家公司IPO获核准,数量上继续在山东省县域内称雄。

    日前,记者走访调研龙口,试图解开其成长为县域资本市场高地的密码。

    认识龙口

    来到龙口,首先更新了一个认知:龙口粉丝并非龙口特产。之所以被称为“龙口粉丝”,是因为最早这些粉丝从龙口港装船外运,为与烟台其他地区的粉丝区别开来,包装物上标以“龙口粉丝”字样,始称“龙口粉丝”。而这里提到的龙口港,正是龙口早年间崛起的重要依托。

    从地图上看,龙口虽然偏居一隅,但实际上这里的人员、物资交流相当频繁。龙口海运发达,是山东重要的海上门户,龙口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规模居全国地方港口之首。

    自明清时期起,龙口的货运、客运逐步兴起,漕粮自淮入海,途经龙口运往天津,有着“海舶木棉来自江南,稻菽来自辽东”之说,并且当时山东人口多由龙口流向东北,每年往来旅客有万人之众。

    到了现代,龙口港继续发展,目前已有铝矾土、煤炭、液体化工3个千万吨级货种,百万吨货种达十余个,这些也支撑起了龙口高端铝材、化工材料等支柱产业。并且龙口港已开通78条国际航线,可直通58个国家和地区,是环渤海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靠海吃海”,但龙口有不一样的做法。

    在龙口,沿着石黄路向西一直走到海边,一座陆域人工岛屿——“裕龙岛”便展现在眼前。岛上,一个“世界级”的石化项目,总投资超千亿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它作为山东省地炼整合的“重武器”,也承载着未来龙口二次腾飞的希望。

    “龙口最近挺热闹,我们金融服务中心一天最多接待了6批投融资机构调研。”龙口市副市长聂永茂告诉记者。近期,龙口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行业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前来“掘金”。

    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去年,龙口累计开展外出招商160余次,接待客商640余次,与格力、华为等知名企业积极进行洽谈,掀起了全市招商引资的新高潮。

    龙口市隶属于山东烟台,多年来一直是山东县域经济重镇。海洋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传统,培育了龙口人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的商业传统。龙口人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吸引资源、人员聚集。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龙口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在国际颇为知名,在疫情之前,每年接待大量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游客,并且周边的国际会议中心、5A级景区也时常人满为患。

    如今,龙口城镇化率已超70%,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各占比约48%。近两年的疫情之下,龙口各项经济指标也保持良好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龙口地区生产总值633亿元,可比增长5.4%,高于烟台市0.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烟台市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按自然口径增长3.8%。

    除此之外,目前当地已有9家上市公司,并且近期又有两家公司获证监会核准首次公开发行,龙口上市公司家数即将扩充至11家,这一数量继续在山东省县域内称雄。

    产业结构

    龙口这个“百强县”到底强在哪?研究其产业结构能找到答案。

    “中国交通铝材名城、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龙口市市长李万平向记者列举了几个龙口拥有的名牌标签,从中龙口的产业结构便可管窥一二。

    “过去,龙口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两大支柱产业上,一个是铝加工产业,另一个是汽车零部件产业。”聂永茂告诉记者,多年来,龙口高端铝加工产业链上成长起来了二十多家骨干企业,产品覆盖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及轻量化、船舶、生活用品等方面。

    聂永茂介绍,龙口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产业规模大,已形成车身轻量化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系统、轮毂产品四大集群。拥有生产企业180多家,资产总额200多亿元,年出口超过4亿美元,吸纳从业人员约6万人,起到了较强的带动能力。

    围绕这两大产业支柱,龙口诞生了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南山铝业是南山控股旗下子公司,在1999年12月登陆上交所,成为龙口第一家上市公司。汽车零部件产业中,2010年,从事车轮钢圈研发生产的兴民智通和从事车辆制动装备的隆基机械相继上市。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多家公司迅速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并带动龙口当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南山铝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南山铝业上市之初名为“南山实业”。2007年之前,公司主业为纺织与铝材加工,随着2007年控股股东将其约40亿元的热电、氧化铝与电解铝资产置入与毛纺资产的置出,南山铝业成为全球唯一在同一区域拥有完整铝产业链的企业。

    多年来,南山铝业不断壮大其在铝产业链上的布局,一方面扩大规模,将各生产环节之间产能相匹配,另一方面在产业链终端产品上升级,从高精度铝板带材,到超薄铝箔、轨道交通用材、汽车板、航空用材等,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

    “目前,南山铝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以汽车板、航空板、动力电池箔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前新能源车风口下,南山铝业也正在加快扩充汽车板产能,并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铝箔产量释放。

    数据显示,2021年,龙口铝产业加工能力120万吨,产值721亿元,2022年又呈现持续扩张的势头。

    “现在,龙口的高端铝材料产业链和过去的‘两高’制造已不可同日而语。”聂永茂讲述,目前,龙口高端铝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南山、东海、丛林三大工业园区,高端铝材料加速向国际、军工、尖端领域进军,进一步拉长锻强“氧化铝-电解铝-高强度工业铝型材-高精度轻合金材料-铝合金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下一步,我们要往回收方面发展,将产业链条进一步补全。”

    转型升级

    龙口的产业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集中度较高,二是创新能力较强。

    聂永茂谈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时表示,“龙口在这一产业上布局较早,目前,一台整车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在此配齐,如今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头部企业快速转型升级,切入新赛道,获得了市场认可。”

    隆基机械董事长张海燕介绍,隆基机械成立初期,国内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市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公司又积极开拓国内OEM配套市场。

    龙口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起步早,由此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随着市场发展,很多企业参与了行业国标制定,这也是龙口诞生出许多细分领域龙头的原因。

    但起步早也让龙口的这一产业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作为加工制造环节,汽车零部件生产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低附加值区域。并且,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变革,油车的减少使得传统配套企业面临洗牌。

    类似的问题不仅困扰着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是龙口许多传统产业要面对的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为摆脱这种境地,龙口的制造业不断加大研发、技改投入。

    “做制造业,一定是不断升级的,一刻都不能放松,这些年,我们挣的钱几乎全投入进技改里边。”张海燕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产品结构正在由过去的初级售后市场、配套低端车型向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市场转变,具备了进入高端市场的实力,未来,产品毛利率及市场份额还会逐步提高。并且,我们正逐步放弃海外低端市场,进入国际OEM市场、国内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及合资品牌OEM配套体系。”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张海燕坦言,早在2016年新能源车赛道还未成风之时,隆基机械便开始了新能源产品的转型。“目前,公司为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配套比例已占85%以上,并且已为广汽新能源、小鹏、恒大恒驰、华为-赛力斯、零跑等新能源品牌批量供货。今年,我们的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交付期已排到年底。”

    李万平向记者表示,传统两大支柱产业是龙口过去崛起的依托,这些年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不小,高端铝材料产业链是龙口转型得比较成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此外,近年来龙口还在原有产业基础之上,继续规划打造了新的十大产业链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突围。

    新的增长点

    “龙口未来的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李万平介绍,第一是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第二是清洁能源产业,第三是以华为(龙口)城市智能体和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的“互联网+”新业态。

    据介绍,龙口现已形成天然气、新能源、锂电及储能三大板块。目前,国家管网LNG接收站和中石化龙口LNG接收站两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龙口将致力构建“LNG生产-接收储存-气化冷能利用-外输服务”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为华北地区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并带动LNG下游的存储、气化、物流等业态集聚,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清洁能源应用示范基地。

    此外,华为也是龙口的“重磅来客”。李万平表示,未来龙口将发挥华为(龙口)城市智能体和大数据产业园的领航作用,积极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县域经济以及华为在环渤海区域最大的百亿级大数据产业园、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龙口把培育产业发展、做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圈作为提振经济的重头戏。”李万平表示,当前,龙口锻精拉长高端化工、化纤纺织、高端铝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海工装备等十大产业链条,建立一名市级领导包帮一个产业链条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着力构建既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又有浓郁龙口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期,龙口高端化工新材料企业道恩股份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原因是公司生产的特种橡胶HNBR(氢化丁腈橡胶)可应用在新能源电池领域。道恩股份总经理田洪池向记者表示,在这一产品上,该公司持续了近10年的研发投入,目前全球范围仅有4家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随着需求激增,道恩该产品出现一货难求的情况。

    在龙口,道恩新材料产业园是当地重要地理标志,目前这里的重点产品已顺利产业化并实现进口替代,其中热塑性弹性体(TPV)年产能超3.3万吨、特种氢化丁腈橡胶一期产能已达1000吨,未来随着进一步扩产,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高分子复合新材料生产基地。

    “材料是工业之母。”在道恩集团董事长于晓宁看来,化工新材料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产业领域必须要将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叫葫芦状的产业链条,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我们不擅长的就做细一点,擅长的就做粗一点,但又不能把它断开,因为它就是一个链条上的,可以互补协同,产业共进,因此就要打造产品链、企业链和产业链。”

    从整个龙口来看,不管是铝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还是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当地都有独特的“链字诀”,以重塑产业结构、链式发展的方式来发展壮大一个产业,这正是龙口县域经济产业样板的核心所在。

    善用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数量是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龙口已上市企业9家,包括南山铝业、兴民智通、隆基机械、朗源股份、中际旭创、恒通股份、威龙股份、道恩股份、南山智尚。近期,联合化学、胜通能源获证监会核准首次公开发行,龙口上市公司即将扩充至11家。而这些企业都是龙口“十大产业链条”上的重点企业。

    龙口政府与企业间形成的良好关系,是推动当地经济、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政府重点工作中,龙口明确提出聚焦锻造企业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李万平告诉记者,目前,龙口着力升级发展南山控股、道恩集团、隆基集团等“十大制造业领军企业”,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推动企业发展由“异军突起”向“集群提升”转变。

    截至目前,龙口9家已上市公司累计从资本市场募资约470亿元。去年,9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533.55亿元,同比增长19.96%;净利润37.42亿元,同比增长14.51%;总资产963.13亿元,同比增长10.43%。

    龙口在辖区上市公司带动下,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山东省内独具特色的资本市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此外,龙口当地的民营企业孵化能力强劲,9家上市公司中,南山铝业、南山智尚、恒通股份同是南山控股旗下上市公司,而道恩股份控股股东道恩集团,其全资子公司道恩钛业也早已进入龙口上市后备企业名单,目前正在备战IPO。

    近年来,龙口对推动当地企业上市不断加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上市规范补助、上市后政策再扶持、营商环境支持、解禁限售股减持政策及融资、再融资支持政策等,并对积极上市的公司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据介绍,龙口已筛选培育50家企业进入后备,加强上市后备梯队建设,同时,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的手段,主导产业资产和资源的整合。

    企业的发展是龙口“二次腾飞”的重要动力,李万平坦言,龙口在经济发展、资本布局上,始终以成为山东县域经济龙头为目标,并对标江苏、浙江等资本发达县域,将龙口打造成资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2022-08-23
  • 广西20个县获广东支持财政帮扶资金20.29亿元

    人民网南宁8月23日电(记者彭远贺)8月23日上午,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广西深入开展定点帮扶、粤桂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力量帮扶,协同推进粤桂“九大协作”和“五个一批”示范典型建设。2021年以来,广西20个国家重点县获广东支持财政帮扶资金20.29亿元,占全区33个协作县财政帮扶资金总量的60.33%。

    此外,据透露,今年以来,25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在广西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8.78亿元,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重点县专项行动,累计发动2607家民营企业帮扶国家重点县的2543个行政村。

    2022-08-23
  • 中信银行落地苏州首单“新一代电票”跨行贴现业务

    8月22日,中信银行苏州分行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简称“票交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顺利为一家企业办理了苏州首单“新一代电票”跨行贴现业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两套系统并行的情况,分别运行着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业务。2017年,为加快统一票据市场建设,在央行的指导下,票交所作出了“数据融合”“交易融合”和“系统融合”三步走战略,以实现纸电票据业务融合。

    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正是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系统融合”,将开启统一票据市场的全新格局,纸、电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将逐步融入一个业务系统、一套接口功能。今年6月3日,新系统按期正式投产。8月20日,票交所正式组织实施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首批金融机构投产上线,中信银行作为全市场首批成员顺利接入新系统。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在总行业务部门的部署与指导下,加强新系统学习研究,主动排摸有需求的目标客户,积极推动新系统业务应用与对接,及时、高效地为客户办理了票据贴现业务。“新一代电票弥补了传统票据‘不可拆分’的缺陷,‘想付多少、就付多少’,有效解决了票据流转过程中的金额错配问题,必将对电票的流通带来革命性的提升,作为首批上线机构,积极推动客户应用责无旁贷,目前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包括新系统开票、质押等更多业务应用的落地。”中信银行苏州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我国票据市场规模、参与者数量都相当庞大。数百万中小微企业通过签发和贴现票据,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信用和资金支持。这种支持还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传导到产业链上的更多企业,数十倍地扩大了受支持范围。数据显示,疫情以来,票据贴现利率保持下降态势,今年4月份平均水平为1.92%,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基点,经初步匡算,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200亿元。

    此次新上线的系统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市场风险防控以及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方面推出了系列创新功能,比如支持电子银票及商票分包流转,实现灵活支付。具体而言,该系统支持出票人签发由标准金额(0.01元)票据组成的票据包,票据持有人可依据实际业务场景需要,在各业务环节将持有票据包按实际交易金额灵活支付。简而言之,票据包的金额可以拆解成最小到分的任意金额进行支付。这就缓解了数百万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022-08-23
  • 航空嘉年华展示乌海魅力 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大漠湖城风光无限。王超摄


    八月的乌海天高云淡,生机无限。8月16日,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在乌海湖畔盛大开幕,活动期间,飞行表演、飞行器静态展等环节展现了航空运动的无限魅力,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飞行运动的快乐。这样一场航空盛宴不仅让市民游客直呼过瘾,也进一步提升了乌海市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该市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近年来,乌海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积极打造“航空+文旅”特色品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


    一场“空中那达慕”让“临空经济”起飞


    “在我们美丽的乌海湖畔,滑翔伞、跳伞飞行员们以蓝天为背景,在空中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样的演出形式很不一样,希望能多举办这样精彩的活动,让更多人认识乌海、爱上乌海。”8月16日,在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飞行表演环节,乌海市民白玉含望着天空中的精彩表演兴奋地说。


    蔚蓝天空中,8个飞行队、26架各类型号的飞行器进行了直升机、单人动力伞、运动类固定翼飞机、三角翼编队飞行、空中跳伞等飞行展示和表演活动。“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飞行员保持着合理间隔及高低差异,非常有默契地结成了交叉式编队,用五机开花的表演方式为本次航空嘉年华的顺利举办送上美好祝愿。”飞行表演现场,解说员细致解说着每一项飞行展示,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天空中的飞行表演让人惊叹不止,地面上的热气球竖球表演同样让人着迷。宽阔的草坪上,8个17米高的热气球整齐排列在两侧,与飞行表演一动一静,交相辉映。在航空器静态展上,30架次的各类飞行器吸引市民和航空爱好者争相拍照。


    据了解,本次航空嘉年华为期一个月。期间,还相继举办了乌海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乌海通航产业项目签约等活动。此次航空嘉年华旨在促进国内通用航空业界交流合作,搭建政策研讨、技术交流、展示展览、科普体验平台,打造宣传通航发展政策、展示行业良好形象、促成招商洽谈合作的重要窗口,助力航空产业振翅高飞,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这已不是乌海市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航空盛宴,就在去年10月份,第三届中国民航通航发展大会成功在乌海市举办。这些航空盛宴频频落地乌海,究其原因离不开乌海市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乌海市地处沿黄经济带中心区域、宁蒙陕甘经济区结合部,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内蒙古向西向南开放的窗口。同时,乌海市现有4C级国内支线机场1座,参与运营航空公司10家,运营航线达到13条,通航城市17个,打通了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及西南地区的空中通道,构建起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区域内形成了“一刻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城市圈”。


    近年来,国内通用航空发展热潮持续升温,国家低空空域改革不断深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航服务功能持续提升,通用航空产业迎来了机遇叠加、提速发展的最好时期。看准这有利契机,乌海市正在依托乌海湖景区打造一批低空旅游、航空运动项目,谋划实施航空产业园、航空器制造维修、通航教育等项目,让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飞,为地区转型发展赋能。


    激活特色旅游资源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


    举办知名赛事活动在更深层意义上,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活力、开放度与发展潜力。每一次赛事活动都是一次展示城市形象、加强招商引资、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契机。本次航空嘉年华持续时间长、关注范围广、群众参与度高,它能够落地乌海是该市综合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也为乌海市转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乌海市充分发挥境内“山、水、沙、城”独特景观优势,成功举办了环乌海湖国际马拉松赛、乌海国际帆板大赛、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民歌大会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重大赛事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来沙漠看海”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近三年,乌海市共举办各类文艺表演、体育赛事5000余场,累计参与人次上百万。


    同时,乌海市将城市文旅产业核心品牌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整合乌海湖沿岸沙、水、山、城优质资源,推动乌海湖景区建成集“沙漠运动探索、水上休闲娱乐、沙岛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于乡村旅游,该市扶持王元地村、中和源社区、泽园社区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让旅游资源富集、产品特色鲜明、市场规范有序、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村貌美好、乡风淳朴文明的重点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黄河明珠”书法艺术节、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力,以书法城建设和葡萄酒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努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增添动力。


    为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乌海市相继出台了《乌海市促进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乌海市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办法》。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对旅游新业态和客源市场进行开发,并在土地保障上优先满足重点旅游项目的用地需求,对发展前景好、诚信度高的招商引资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给予优先贷款,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给予贴息补助。


    浩瀚的乌海湖、巍峨的甘德尔山、无垠的乌兰布和沙漠、原生态的龙游湾湿地、古老的满巴拉僧庙、神秘的桌子山岩画……如今,这样的景致让很多来过乌海的游客都流连忘返。目前,乌海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1家,其中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金沙湾生态旅游景区、蒙根花生态休闲区、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5家景区成功入围国家4A级景区。


    下一步,乌海市将继续把文旅融合往“深”处做,加快文旅产业全要素、全体系、全产业链提升,增加文旅产业产品的附加值,持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的获得感,着力打造一座“近悦远来”之城,真正让游客“来了还想来、走了还想念”。(郝飚鲍维)

    2022-08-23
  • 去年我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14万亿元

    本报深圳8月18日电(记者李刚)8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2)在广东深圳举行。记者从博览会上获悉: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开幕论坛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8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先进计算等领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深入,持续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规模大、产业链全、活动内容丰富的年度盛会。本届博览会以“奋进十载智创未来”为主题,展出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设立了CITE主题馆、新型显示及应用馆、智电生活馆、电子数字生活馆等九大展馆二十大专业展区,1400余家企业参展,万余件新产品、新技术及新服务在展会上亮相。

    博览会期间,还同步举办“5G+行业应用”“数字生活”“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应用”“超高清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六大专业板块垂直领域论坛,以及多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业活动。

    2022-08-22
  • 前7个月内蒙古经济稳步恢复稳中有进

    今年,内蒙古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前7个月,全区经济继续保持稳步恢复、稳中有进势头。



    今年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分别增长9.6%、8.7%和4.9%。



    从行业看,38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3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



    吕强自治区统计局综合处负责人

    重点领域支撑作用突出,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6.2个百分点。产业升级类投资增势比较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9%,新能源产业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1.7个百分点。

    1-7月份,全区消费市场稳步回暖。汽车成为本轮消费稳增长重要支撑;餐饮消费呈现恢复态势。



    1-7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4%,从全国范围看。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



    杜勇锋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处处长

    (前7个月)自治区经济运行呈现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较好、总体平稳的态势。在落实国家能源保供政策,能源行业实现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自治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等行业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2022-08-20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

    本报北京8月17日电(记者曲哲涵)财政部17日公布前7月财政收支数据。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2%,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持续加快,累计增长6.4%,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和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企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带动相关税种恢复性增长,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期增长2.6%,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按自然口径下降4.1%,降幅明显收窄。


    前7月财政收支数据反映出地区间收入增幅差别较大,能源资源类省份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22-08-19
  • 国家发改委: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本报北京8月16日讯(记者顾阳、纪文慧)国家发展改革委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等话题,回应了社会关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会上表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将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有望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1月至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8月1日至14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耗煤8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11%;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处于1240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近期,统调电厂存煤最高达到1.75亿吨,同比增加7400万吨。目前,电煤中长期合同总体已实现全覆盖。”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


    对于就业形势,袁达表示,当前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是总量与结构、周期性与季节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下一步,将在切实抓好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岗位扩就业等政策落实的同时,从4个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再研究推出一批支持创业就业的务实管用举措;再加快破解一批制约创业就业的痛点堵点;再谋划举办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重点活动;再宣传推广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通过聚焦力促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扎实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使用进度。“截至目前,102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进展顺利,3.45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下半年,将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罗国三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2022-08-18

  • 首 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