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成都地铁18号线的天府新站。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强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构建对外运输“一张网”,打造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推动出行“同城待遇”、安检一体化等。到202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国家层面绘制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一体化“蓝图”,《规划》有何亮点?就四川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补齐哪些短板和弱项?

    看“蓝图”

    构建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畅通陆海互济、四向拓展运输大通道”——《规划》把成渝地区看作一个整体,提出了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衔接联通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基本完善。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达到85%,长江干流主要港口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万公里以上。内外通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世界级机场群航线网络通达全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铁路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西部唯一的发展极核,《规划》突出了其战略定位和对外开放能力,提出加快构建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国内通达、国际开放,支撑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并明确了具体到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分别构建哪些通道;近期重点建设哪些综合交通项目,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公路、干线航道、油气管道及储气设施等。

    其中,《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万州-达州-开州是首次在规划层面被明确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身份。”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人士说,明确“全国性”身份后,万州-达州-开州必将更好地发挥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转换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提供交通支撑。

    补短板

    打造3个“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

    “双核”引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别于其他城市群的最大特点。如何便捷沟通“双核”、以“双核”带动其他节点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有很多落脚点,比如,《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等。

    在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看来,要实现《规划》提出的3个“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还需进一步提升城际间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虽然市州之间的主要干道已基本畅通,但随着物流人流快速增长,公路等级、交通的便捷性需进一步提升。”他建议,构建城际之间多方式、多路径通道群,积极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织密高快速公路网,实施普通国省干线扩容提质。此外,提升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力和运输服务质量,包括建设立体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推动跨运输方式和跨城的客运一体化发展。

    “《规划》明确提出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成渝地区可抓住此机会补齐短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表示,以高铁为例,目前四川省的高铁运营里程相对较短,与贵州、广西等西南省区都有差距。他说,《规划》着力补强四川的铁路、货运等短板、弱项,为成渝发展交通提供了追赶发展的机遇,四川需要建设以铁路为主、更加通畅便捷的多向出川战略大通道,支撑内陆对外开放高地。

    开新局

    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正在调整

    对标《规划》提出的目标,四川相关市州和单位已经有了思考和行动。

    公路方面,四川高速公路建设正推进成渝高速扩容、遂渝高速扩容及一批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将打造“双六+双八”省际高速公路通道集群。“按照‘强化成渝主轴、密实南北两翼’的思路,我们正在进行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人士介绍,将考虑新增布局一批川渝省际高速公路,进一步织密高速路网,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突出西向川藏通道和西部陆海走廊建设,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四川将力争开工建设G0611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全面推动G318川藏公路提质改造,并开展G4218川藏南线、G4217川藏北线国家高速公路前期研究。

    航空方面,作为“双核”之一的成都,正谋划提升国际航运服务水平,强化成都机场与全球枢纽城市直通互联水平,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构建“国内满覆盖、泛亚广加密、洲际深通达”高密度客货运航线网,逐步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

    铁路方面,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智介绍,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开通,把泸州带入“动车时代”。未来,渝昆高铁、蓉遵高铁、川南渝西城际铁路环线等多条高铁将在泸州交会,形成四向通达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西安的1-2小时的高铁交通圈。“我们将全面构建高铁客运枢纽,奋力打造货运铁路大通道,当好川南门户。”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将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专门细化和落实。

    链接

    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再优化

    规划36条线总长1666公里

    ●截至去年底,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里程共计约518公里

    ●2024年,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米+环+放射”的基本运营网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程文雯

    7月5日,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成都市已完成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工作。远期线网规划由3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666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29条、1389公里,市域铁路7条、277公里。

    为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切实强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轨道联系,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一步衔接铁路枢纽总图重大调整,适应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大港区空间格局优化与功能调整,实现客流密集区域的轨道精准覆盖,深化产业功能区的轨道交通服务,成都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优化。

    2005年至2019年,国家发改委共批复了四期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含调整),共计约692公里。截至2020年12月底,前三期建设规划批复的所有项目,共计约518公里已开通运营;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前陆续开通运营。届时,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米+环+放射”的基本运营网络,可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品质,实现双机场轨道交通直连。(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眉灵徐莉莎李欣忆史晓露文莎)

    2021-07-06
  • 湖北深度整合全省港口资源 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

    新华社武汉6月30日电(记者王贤)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30日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湖北省实现对省属国企以及长江、汉江沿线市州的国有港口资产整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乃至长江经济带发展。

    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山峰说,短短20天里,湖北省港口集团与相关市州和省属国企全部达成协议,确定划转各类企业57个,划转资产16项,划转股权17家。据初步测算,整合后的湖北省港口集团资产总额增加200亿元,净资产增加65亿元,员工人数增加3300人,实现了“三个倍增”:一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倍增,从1亿吨增至2.05亿吨;二是码头泊位数倍增,从68个增至179个;三是码头覆盖的通航里程倍增,从720公里增至1545公里。

    “此次港口资产整合,不同于以往松散型战略合作或同城港口整合,而是一次跨行政区域、深层次的港口资源整合,是湖北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笔’。”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说,整合是实现港口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然选择,是破解港口发展不够的关键之举,也是现代港口发展大势所趋。

    据介绍,湖北境内长江通航里程达1038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2090公里,分布着4个主要港口、14个重要港口。然而,湖北港口资源“小散乱”问题突出,早在2014年,湖北就已开展港口资源整合,但整合力度较弱,整合层次较低。这一次是更宽视野、更高层级、更大范围的整合,通过“资产整合+业务重组”,做大做强港口优势产业,发挥集聚效应,让“黄金水道”转化出“黄金效益”。

    2021-07-02
  • 【中国税务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更好服务地方经济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为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税务系统要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吃透把准改革要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扎实推进税费征管服务方式转型升级,确保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在川落地生根。

    在环环相扣、步步进阶中长远擘画税收现代化发展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征管改革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步伐不断演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合作”到“合并”再到“合成”,不仅有力提升了税收征管效能,持续完善了现代税收制度,更将为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彰显了党中央循序渐进、递次推进改革的政治智慧。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税收改革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破解税收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更优服务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税务系统要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改革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革新中更好服务国家治理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翻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税”字出现47次,涉及18个章节。可以说,税收的“毛细血管”已深入国家治理的多个方面,税收征管工作效能,已经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

    《意见》跳出税收看税收,跳出专业看全局,体现了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的深刻内涵。《意见》提出6个方面24类重点任务,涉及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全景式、突破式的改革举措,推动各领域、各层级更深程度提能提质提效。改革内容上,既集成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征管服务举措,为干好税务指明方向;也重点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设高素质税务执法队伍,为带好队伍提出要求。改革创新上,既有征管服务方式、手段上的革新,也有寓服务于执法、赋能智能化于税收征管工作全过程的理念革新。改革方式上,突出税收精诚共治,汇集合力、凝聚共识开展系统性改革,实现从渐进式到体系性集成的突破。这次全景式改革,必将有力推进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四川税务系统对标《意见》深入学习、认真谋划,按照税务总局任务分工,结合四川税务实际打好“主动仗”,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工作方案,细化分解240项具体举措,全力构建现代化税费征管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在满意度提升、征纳成本降低中践行初心使命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税务部门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频度最高、联系最紧密的公共服务部门之一,离市场主体最近,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

    《意见》积极回应纳税人缴费人和社会关切,提出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征纳成本的目标,突出需求响应更加及时、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自然人税费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四个特点,从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减轻办税缴费负担、改进办税降费方式、压减办税缴费次数和时间、推行智能型个性化服务、维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举措。这既是顺应纳税人缴费人期盼的民心工程,更是全体税务干部践初心、担使命的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为民情怀。

    四川税务系统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紧盯“精细服务”目标,结合“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研究推出一系列优质高效便捷、利企便民措施,组建税费服务支持中心,优化12366服务热线,建设智能办税服务厅,切实以措施对接需求,以改革回应关切,以服务响应呼声,奋力推进“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迈进中进一步增强税收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改革最强劲的引擎,是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意见》把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新目标,这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等举措,通过现代化的手段、采取前瞻性的措施来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意见》重视运用科技和数据赋能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以发票电子化为突破口的“合成”式改革,加快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实现税务执法、服务、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面升级,推动税收征管提质增效,为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四川税务系统将按照税务总局统一安排,加强新一代智慧型电子税务局、税收大数据智能平台、数据服务中心、决策指挥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以数治税、数据强税的税收全流程化管理和税收大数据运用模式,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信息资源“串联”、业务办理“并联”,实现征收服务便利化、以数治税精准化、行政管理一体化、安全运维稳固化、基础资源集约化“五化目标”,为推进新发展阶段四川税收现代化建设、服务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更强大的科技创新和税收数据支撑。

    2021-07-01
  • 坚定不移跟党走 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曹世如

    在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中,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世如获评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旗连锁人将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竭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获此殊荣,曹世如满怀深情地说。

    刚刚过去的6月24日,红旗连锁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庆祝活动现场,《红旗飘飘》《灯火里的中国》《不忘初心》等歌舞节目精彩纷呈,热情讴歌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深情表达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福。现场,由曹世如领誓、新党员宣誓、全场老党员重温誓词的庄严宣誓,将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曹世如告诉记者,红旗连锁在创立之初就成立了党支部,2001年成立党委,现有支部31个,党员上千名,遍布总部各部门和四川部分地级市、成都各区(市)县的3600余家分场。“红旗连锁始终将党建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21年来,曹世如带领红旗连锁坚守“服务大众、方便人民”服务宗旨,用心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建为抓手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塑造了企业文化软实力,党建成为红旗连锁融入血液的“红色基因”和推动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红旗连锁党委着力构建纵向贯通式和横向融合式相结合的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传统模式和信息化相结合,通过线上信息化+线下标准化,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着力扩大“两个覆盖”,不断提升红旗连锁党委的凝聚力,引领党员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在党建方面的突出成绩,2011年红旗连锁被推选为中组部“双强百佳”候选单位,2014年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2017年6月被市商务委“两新”工委列为重点联系单位。2018年7月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市第二批“蓉城先锋”基层示范党组织,同时红旗连锁等50个民营企业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首批“四川省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示范企业”。2020年1月被成都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建引领社区共建突出贡献单位”。曹世如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2021-06-30
  • 太原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6月28日,太原农商银行开业仪式举行。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俊义,人行太原中心支行行长高波,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永胜,山西银保监局副局长吴增平,市委常委、秘书长刘鹓,山西银行董事长高计亮,晋商银行董事长郝强等出席开业仪式。省联社党委副书记陈向阳主持。






    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一同宣告太原农商银行正式开业。

    罗清宇代表太原市委、市政府,对太原农商银行正式开业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和参与筹建工作的各方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太原农商银行圆满完成筹建、正式开业,这是太原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罗清宇强调,太原农商银行的成立,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地方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太原乃至全省转型发展蹚新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太原正处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为金融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新成立的太原农商银行,作为太原市网点分布最广、从业人员最多、服务区域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大局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罗清宇要求,太原农商银行在新的起点上,要强信念、强技能、强服务、转作风,努力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要政治引领,把牢正确方向。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金融工作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个环节,落实到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确保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要健全治理,着力强基固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监督机制,依法合规经营管理,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加快提升资产质量,努力打造现代一流金融企业,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聚焦主业,助力乡村振兴。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天职和宗旨,立足“三农”、统筹城乡、服务基层、支持小微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加大金融供给,全力支持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在城乡统筹中发挥好太原市农村金融主力军和地方金融排头兵作用。

    罗清宇表示,太原市将坚持把金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政策供给,打造一流金融生态,不断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全力支持太原农商银行发展壮大、做优做强,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出应有贡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在“十四五”起步之年,以新的精神风貌、新的工作业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在致辞中指出,山西农信社诞生于太行革命根据地,至今已走过76年风雨历程。一路走来,山西农信扎根三农、服务城乡,与广大群众心心相印,赢得“百姓银行”美誉;山西农信牢记使命、锲而不舍,合作信用遍通城乡,终成农村金融主力。发展路上,农信社以农为本,本色不改,初心如磐。去年6月以来,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主动排雷,为农信社赢得发展先机。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全省农信社化险改革同步推进,强身健体重建重塑,全面打响抗风险、清不良、推改革、增效益“四大战役”,3000多个机构网点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项工作同步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总数达到98家,存款总额达到1039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4000亿元,各项监管指标稳步向好。山西农信社实现了管理、经营、服务上的全面提升,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王亚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山西农信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太原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改制为契机,全面加快推动全省农信社改革、化险、发展,做实做好普惠金融,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全力服务经济转型,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回报社会、回报三晋父老。



    开业仪式上,山西银保监局副局长吴增平、太原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郑文明分别为太原农商银行颁发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太原市委市政府、监管部门、省联社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太原农商银行股东代表和干部职工代表参加开业仪式。(李东臻)

    2021-06-29
  • 5月八个行业利润增速超100%

    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比2019年同期增长48.0%,两年平均增长21.7%。从5月当月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6.4%,比2019年同期增长44.6%,两年平均增长20.2%。其中,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8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0%。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市场需求稳定恢复,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指出。

    数据显示,5月,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八成行业盈利超过2019年同期。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其中8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0%;与2019年同期相比,有33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长。

    原材料制造业、医药等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速亮眼。5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1倍,两年平均增长32.0%。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21.3%。其中,医药制造业5月利润同比增长85.7%,两年平均增长50.9%。

    此外,单位成本费用下降,盈利能力持续上升。企业亏损面持续缩小,亏损额大幅下降。应收账款增速继续回落。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总体来看,5月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但企业盈利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朱虹指出,一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下游行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小微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利润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朱虹表示,下阶段,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着力引导大宗商品价格向供求基本面回归,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记者班娟娟)

    2021-06-28
  • 上海探索农科成果以独占许可方式完成市场转化

    新华社上海6月24日电(记者李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4日发布消息,其“优糖稻”原创科研成果,已通过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的挂牌转让途径,以独占许可方式完成了市场转化。

    据介绍,“优糖稻”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水稻中心特种稻研究团队经20余年攻关研究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培育出功能性和高产优质兼顾的高抗性淀粉含量达13%以上的水稻系列新品种(系),并通过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与开发,较好解决了种源、栽培和加工等关键难题。

    此次,“优糖稻”科技成果在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最终以独占许可方式签署成果转让合同,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产研合作关系,在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建立了1000亩“优糖稻”种源基地,计划5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万亩。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表示,上海正在推动农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创新资源、人才团队布局在产业链的关键点,促进包括优质水稻、食用菌、西甜瓜等在内的一大批优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2021-06-25
  • 苏州高新区:区块链技术正逐步用于民生服务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知道公共场所安全监管是否到位;输入关键字,就能快捷查询政务信息;担心自己发布到网络上的原创作品被侵权,电子证据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这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之所以能够实现,背后是区块链技术在发力。

    如今在苏州高新区,随着区块链技术日臻成熟,更多应用场景被开发出来,逐步用于民生服务中。

    即便没看到小区保安巡逻,家住苏州高新区馨泰花苑的罗天悦也很安心。因为她只要扫一扫小区的“场安码”,就能知道安全监管是否到位。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卫生管理平台在苏州100多个小区及多个商业综合体、科技场馆应用。

    平台开发企业苏州唯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谢正华说,区块链技术让安全生产和监管轨迹全记录、难篡改,这个平台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区安防“神器”。

    “一站式”服务、一键审批、“最多跑一次”……基于智慧政务而推出的便民服务不断“上线”。苏州市民徐阳说,以前迁户口要跑好几趟派出所,现在一次就能办好。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江立新说,智慧政务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这要归功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等特征,消除了部门之间共享数据的后顾之忧。

    原创作品遭侵权,是文字工作者的烦恼之一。“今后不用担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与电子数据存取固证管理平台和版权运营平台已在苏州落地。”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喆说,这两个平台可提供版权存证、侵权检测、在线存取固证等电子证据及版权综合服务。

    事实上,更多的区块链应用正在加速走入百姓生活。在日前举行的2021年苏州高新区区块链产业发展峰会上,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共享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十大区块链应用场景发布。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毛伟说,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驱动产业能级提升。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加快发展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数字产业,到2022年,将形成产值突破6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2021-06-24
  • 农行陕西省分行:服务地方经济 护航美好生活

    近年来,农行陕西省分行围绕陕西省追赶超越目标和“五个扎实”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全力做好“六稳”“六保”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该行各项存款日均增量较年初增加238亿,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366亿元,增速居四行首位,为地方经济和美好生活护航。


    金融“输血”助力复工复产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农行陕西省分行严格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要求,通过信贷重组、贷款展期、还旧借新、调整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截至2020年末,该行施行延期还本付息小微企业客户1071户、涉及金额达7亿元,累计向239户疫情防控企事业单位提供信贷资金近21亿元,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贷款增加24亿元。该行还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先后为财政及相关单位办理防疫紧急拨款1188笔、超6亿元。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行充分让利实体经济,2020年全行发放的实体经济贷款让利超6亿元;严格落实对普惠型小微企业实施优惠利率政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让利规模达1500万元;积极落实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要求,持续推行服务收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各项服务收费6172万元。


    金融“赋能”助力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扩内需、夺取双胜利的有效手段。农行陕西省分行2020年累计投放固定资产贷款355亿元、重大项目贷款295亿元,积极支持咸阳机场三期扩建、西安地铁9号线、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及多条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有力支持了西安幸福林带、西安小寨海绵城市、汉中市棚改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面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该行引导全行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芯片、科研院所等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的支持力度。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23亿元。围绕陕西绿色发展规划,绿色信贷规模较年初净增58亿元。


    与此同时,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该行为全省990个园区和7万户园内注册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便利,截至2020年末,民营企业贷款净增2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客户增加1640户。


    金融“护航”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行陕西省分行坚持“全行做扶贫,全行办‘三农’”理念,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贷款较年初增加37亿元,新增服务带动贫困人口9.5万人。


    该行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创新推出了“金融陕果贷”系列产品,有效破解各环节果业主体融资难题;自主研发上线“农担贷”线上担保作业平台“金穗e担通”,有效提升贷款担保业务办理效率;围绕省级百强示范社和国家级示范社,创新推出“共富e担贷”产品,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以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为契机,全面推广“惠农e贷”“网捷贷”“微捷贷”“数据网贷”等网贷产品。特别是“惠农e贷”较年初增加33亿元,打造余额过亿元支行28家。截至2020年末,县域、涉农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125亿元、74亿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的领跑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力引擎,陕西分行先后支持了19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69户陕西重点生猪养殖企业。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对县城供水、供暖和县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绿色发展项目实行名单制管理,投放4.8亿元支持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城镇化贷款较年初增加33亿元,水利行业较年初增加13亿元。此外,该行还提供综合化服务助力景区建设,县域旅游贷款较年初增加1.4亿元,县域4A级以上景区服务覆盖率达45.2%。


    金融“提速”助力消费升级


    持续扩大国内需求,要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农行陕西省分行还积极助推消费升级,着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围绕7家头部房企集团及陕西区域重点房企,该行打造多层联动的服务体系,个人住房贷款较年初增加108亿元。此外,加快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大力推动“集团e贷”“医护e贷”“教师e贷”“公务员e贷”等线上产品发展,有效满足中高端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4亿元。


    同时,该行加快推进“药商e贷”“市场e贷”“新才e贷”等新产品推广,个人经营贷款较年初增加6亿元。大力发展信用卡及消费分期业务,全年信用卡有效客户净增21万户,实现分期交易额8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行还自主研发上线“乐享三秦”掌银特色平台,加速智能转型,提升“指尖银行”的覆盖面,全年新增掌银活跃客户数55万户。(高海霞卜璐安朝阳)

    2021-05-17
  •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南京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2021-05-17
  • 部委地方密集摸底研判一季度经济形势

    部委地方密集摸底研判一季度经济形势


    开局之年冲刺“开门红”、加力护航中小企业等成重头戏






    一季度进入尾声,研判经济形势迎来重要窗口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就一季度经济形势展开密集调研摸底,不少地方也陆续召开相关会议,在研判经济形势的同时,加紧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从这些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除了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做好一季度目标任务盘点冲刺外,加力护航中小企业发展也成为重要政策动向,包括减税降费在内的系列扶持举措有望集中落地。


    3月25日,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郑州召开十省(区、市)202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调研组指出,下一阶段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紧扣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注意到,不少部门都在进行密集调研摸底。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宁吉喆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座谈会,就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工信部也于近日组织召开机械和汽车行业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了解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判上半年和全年行业经济运行走势。


    地方层面同样紧锣密鼓展开相关调研,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研判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经济工作。


    3月20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指出,各市区要重视经济增长问题,做好一季度目标任务盘点冲刺,采取强有力举措,抓好农业、工业、投资、服务业、居民收入和县域经济等工作,确保实现“开门红”。


    此外,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重点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指出投资消费、生产经营、财政金融等领域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全年经济运行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强劲恢复”态势,下一步要紧盯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调控,在服务实体经济、扩大有效投资、激活消费市场活力、保障就业民生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为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开门红”,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分别赴蚌埠、淮南、安庆、芜湖市开展一季度经济形势调研。


    业内指出,当前,经济运行还存在不确定性,内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依然较多,稳增长任务和压力仍然存在。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全力以赴稳投资促消费仍是关键。与此同时,加码护航中小微企业成为重要施策方向,相关政策举措有望加快落地见效。


    “一季度,经济延续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复苏态势,在基数效应下,增速将成为年内高点。强劲的经济复苏势头,一方面来自于海外供需缺口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另一方面,来自于经济内生发展动能的提升,技改投资和出口推动制造业复苏,居民消费需求也在持续释放。”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季度经济形势延续复苏势头,受低基数影响,经济增速有望实现两位数以上高增长。然而,经济运行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随着基数影响因素逐步弱化,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当前,民间投资仍旧低迷,消费复苏势头仍未达预期,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依然很大,需要把握经济运行中的难题,继续微调政策对症施策。


    加快重大项目开工、扩大有效投资,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3月28日,广东省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会议举行。会议强调,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谋划,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力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3月29日,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强调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抢抓豫沪合作机遇,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高瑞东认为,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走出良好走势,需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要加快形成合力,找准痛点,打通堵点,有效实现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结合和联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力护航中小企业、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也成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25日召开的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强调,要抓住关键,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不减,加快把财政直达资金下达到基层,抓紧出台实施对小微企业等的减税降费政策,并研究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多措并举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还将围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展开深入调研。地方上,河北、广东、陕西等多地也密集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除了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外,力促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也成重要发力点。


    高瑞东指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稳定投资和消费等经济基本盘,也要持续推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除了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之外,还要在货币财政政策上有所调整,保持一定灵活性,特别是促进中小微企业经营稳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利用经济向好的时机,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改革任务,加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刘向东说。(记者班娟娟)

    2021-05-17
  • 江西新余:“党建+税务” 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新余市税务局稽查局部分党支部与观巢商会党委下属三个党支部开展结对联建活动,切实推动党建与税收业务的深度融合。


    国家税务总局新余市税务局稽查局与观巢商会拟定了“五个联合”支部联建方案,即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联合开展党组织生活、联合规范党建基础工作、联合拓展活动外延、联合共促企业发展,以党建合力引领服务企业发展合力。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税务与商会党建联建活动以思想为先导、以服务为宗旨,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巢商会第二党支部书记张华敏表示,此次党建联建活动最大的结合点在于为企业办实事。


    观巢商会共有经济实体130多家,覆盖多个行业和领域,并且涉税业务复杂多样,因此很难确保每家企业的涉税问题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借助党支部结对联建活动,观巢商会统一收集企业的涉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新余市税务局稽查局再提供针对性辅导,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引导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同时征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问题,形成热点问题清单。





    联建活动现场


    “商会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纽带,联系一家商会就能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起到以点带面作用。”国家税务总局新余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二股党支部书记罗红忠介绍,结对联建丰富了服务企业发展的载体,增加了收集企业涉税需求的渠道,有助于把服务市场主体的触角延伸得更广。


    自国家税务总局新余市税务局稽查局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活动以来,已为40余户企业解答涉税疑难问题65个,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2021-05-17

  • 首 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