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党史铸匠心,产教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建模、设置参数、装入打印材料……近日,江苏省如皋市技工学校3D打印教室里,3D打印机里不断吐出“丝线”,像搭积木一样,打印出一枚枚党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学校以专业+思政的模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3D打印课程,通过制作立体党徽,讴歌党的百年历程。”该校相关负责同志说。拿起模型仔细端详,从正面看,是数字100;从侧面看,是党徽造型;底座上还印有技能报国等字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技校改革发展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抓好技校党员教师青蓝工程、技能竞赛、“匠领计划”等重点工作,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技工教育服务如皋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接下来,该校将继续做好技师学院创建,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时代担当的技术能人,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吴青青刘海燕)

    2021-05-17
  • 国网吴忠供电公司高效完成线路迁改入廊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月26日,随着110千伏利西线、利周甲线、金周线送电成功,国网吴忠供电公司高效完成吴忠市高铁站站前广场输电线路迁改入廊改造工程。


    为顺利、高效完成吴忠城市东片区开发建设,吴忠市政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确定站前广场输电线路迁改入廊相关事宜。国网吴忠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优势和特点,全力配合政府落实站前广场输电线路迁改工程。明确5月下旬前,将110千伏利金线、利西线、利周甲线、乙线4条输电线路采用电缆敷设方式沿已建城市综合管廊完成入廊迁移改造,确保吴忠市利通区第二十小学、吴忠市第十中学、吴忠市高铁站片区高级中学按时竣工满足招生入学条件。





    本次线路入廊迁改工程,是国网吴忠供电公司输电线路首次长距离采用110千伏电缆敷设,电缆中间头采用熔接技术方式的改造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程周期紧。


    针对作业现场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等问题,公司前期多次组织设计、施工、运维人员开展现场勘察,并安排专人远赴上海电力公司学习电缆运维先进成熟技术,结合现场实际细化完善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各项问题。





    由于110千伏周闸变是吴忠市人民医院等重要用户供电电源,按照原计划周闸变需全停7天配合迁改工程,为保证市人民医院供电可靠性,公司多次组织输变配负责人现场踏勘,提出周闸变临时保供电方案,最终确定通过电缆方式将110kV利金线T接至周闸变,作为周闸变临时供电线路,周闸变无需全停即可完成利周甲乙线改造施工,缩短了停电时间,降低了电网风险,保证用户供电可靠性,恪守社会承诺。同时,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蹲点监护,监护人员和施工人员同进同出,及时发现、纠正安全隐患。

    2021-05-17
  • 渭南经开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渭南)首届酵素与健康产品博览会将在5月13日于渭南经开区中国酵素城举办。作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与地方共同举办的酵素与健康产品盛会,对服务地方经济和推动行业发展有什么意义?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洁对此做了解答。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行业发展。”王洁介绍,中国酵素城作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的国家级生物发酵产业特色区域,短短4年的时间已经聚集了各类酵素企业近70家,尤其是已经建成投产和即将建成投产的14家生产企业,使中国酵素城成为全国产业聚集度高、生产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的酵素产业示范园区。


    王洁说,通过这样一场产品多元化展示盛会,对推动渭南经开区酵素产业发展、打造中国酵素城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中国酵素城及酵素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举办渭南酵博会,就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吸引国内和国际的大健康消费精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中国(渭南)酵素与健康产品博览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王洁认为,举办中国(渭南)酵素与健康产品博览会,搭建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发挥大型展会综合效应,将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1-05-17
  • 中部博览会将开展系列促进投资活动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投资是推动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本届中部博览会在促进投资方面有哪些特色和做法?日前,第十二届中部博览会组委会传来消息称,该活动在促进投资方面,将特别突出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特征。






    在服务产业方面,本届中部博览会围绕产业设计了多项内容,产业特征体现充分。主旨论坛主要侧重宏观政策和信息发布,并设立多项与产业相关的专题活动,如2021产城中国市长论坛、中部发展金融论坛、文化旅游洽谈会等。


    此外,活动还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结合的“1+N”模式,太原设主会场,大同、朔州、吕梁、晋中设分会场。期间举办的展会、论坛等,都将围绕产业进行布局。其中,大同围绕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朔州围绕陶瓷产业,吕梁围绕白酒产业,晋中围绕特色农产品等。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本届中部博览会设置了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中部六省投资环境推介和项目对接会等。届时,参展地区也将借中部博览会,向业界推荐各自在投资环境方面的政策、项目。同时,山西还专门组织了跨国公司山西行、跨国公司投资前景发布会等活动。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中部博览会在服务产业、服务地方,在投资和贸易的结合方面进行了很多思考和准备,这在布展设计上都将会有体现。这可以让企业更加多维度地思考他们在中部地区的发展,让企业不仅仅从宏观上了解中部地区政策及趋势,也能够接触到具体业态项目以及新技术、新产品、金融服务等。

    2021-05-17
  • 孙达:保护传承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致辞。新华网陈延特摄


    新华网贵阳5月15日电(孙慧)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贵州省文旅厅、黔东南州、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表示,中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功能。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中医药系统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充分彰显特色优势,为护佑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孙达表示,本次“中国丹寨非遗周”增加了中医药系列活动,对弘扬优秀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医药精华,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孙达指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推动以下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充分发挥非遗保护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发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


    二是在产业发展中的融合作用。紧密对接乡村振兴及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养结合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因地制宜,紧密结合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便捷、舒适、高质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平台。


    据悉,活动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寨县人民政府、万达集团等承办。

    2021-05-17
  • (新华热评)网约车平台:请给公众一个解释

    新华社合肥5月6日电题:网约车平台:请给公众一个解释

    新华社记者戴威、胡锐

    近日,部分网约车平台隐瞒高额抽成的新闻被曝出,引发网友热议。乘客反映打车越来越贵,司机感叹挣钱越来越难。本该让出行更便捷的网约车平台,如今却时常给乘客、司机添堵,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看到。

    矛盾焦点直指网约车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即平台抽成。不少司机吐槽网约车平台正逐渐向“收租平台”转变。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超过20%,有时甚至高达50%。面对这样的“平台霸权”,网约车司机们被“困在系统里”,乘客也只能以更高的价格换取服务。

    近年来,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其相对垄断地位,以提高服务费率等手段,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额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失衡。

    网约车平台作为营利性机构,收取服务费无可厚非。但抽成比例到底该是多少?抽成应该如何计算?到底怎么平衡各方利益?这些问题至今并不清楚。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媒体质疑和公众关切,网约车平台依然对关键问题讳莫如深,将其视作无法示人的“商业底牌”,企图继续含糊其词中“牟暴利”。

    实际在2019年,有关部门就发文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主动公开定价机制,保持加价标准合理且相对稳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家网约车平台就抽成问题向公众给出合理解释。

    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可以在阳光下“计算”,但不能在暗地里“算计”。有关管理部门也应该为所当为。

    2021-05-07

  • 首 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