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科幻产业总营收超870亿元

    日前,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共同编撰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据介绍,报告聚焦2022年度中国科幻产业典型业态中的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块,重点研析中国科幻产业年度现象与发展趋势。整体来看,中国科幻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各板块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报告显示,在科幻阅读板块,2022年科幻阅读产业总体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2.6%,总体增速有所放缓。少儿科幻图书出版数量增加。数字阅读营收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科幻产业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声阅读三大市场结构更趋平衡。


    在科幻影视板块,2022年科幻影视产业(院线电影、网络电影)总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16.1%。科幻院线电影票房实现平稳增长,科幻题材网络电影占比有所提升,科幻微短剧成为科幻影视产业新增长点。科幻院线电影方面,上映影片21部。其中,国产科幻电影10部,票房收入占全年科幻电影总票房的67%,国内科幻电影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年度总票房前10名中,科幻电影占据4个席位,《独行月球》以31亿元票房获得2022年度票房亚军。


    在科幻游戏板块,2022年科幻游戏产业总营收565亿元,同比下降15.7%。科幻手游市场占比提高,本土科幻游戏海外市场表现良好。


    在科幻衍生品板块,2022年科幻衍生品产业总营收48.3亿元,同比下降20.4%。其中,衍生品品牌授权营收3.1亿元,衍生品制造与其他服务营收45.2亿元。


    在科幻文旅板块,2022年科幻文旅产业总营收150.3亿元。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占据主要份额,以国产科幻IP为核心打造的科幻主题公园有望成为新增长极。(记者潘俊强)

    2023-06-06
  • 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民航业效益指标普遍提升

    数据显示,4月份航空运输市场继续稳健恢复,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3.1亿吨公里,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214.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民航旅客运输规模继续回升,完成旅客运输量5027.5万人次,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537.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6%。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民航货邮运输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民航航班效益指标普遍提升。


    多方因素推动复苏


    4月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在于多方因素推动。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朱耀春认为,4月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一方面在于行业保障能力充足,民航业发展基本盘始终保持稳定,能够满足航空市场需求。全行业资质符合运行要求的飞行员比2019年同期增长27%,人力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在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以航班正常率为例,全行业注重加强航班生产组织,强化协同联动,精心做好气象服务、设备保障、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工作。今年以来,全国航班正常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表示,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民航出行需求快速恢复,民航业快速响应,在运力、人员、资源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航班量快速恢复,特别是在原来减班严重的民航干线加大投放,更好满足了民航旅客和航空货主的需求。


    宏观经济方面,国内需求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提升,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服务业较快增长,外贸延续回暖等诸多因素促进公商务和旅游出行需求增长。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连续3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增长16.8%。


    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出境游逐步升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旅游需求强劲释放,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加快复苏,出境游随着出入境政策陆续放开也逐步升温。此外,节假日因素推动了旅客运量提升。


    需求有待继续提振


    4月份民航业成绩喜人,但提速复苏仍需加足马力,持续攻坚克难。


    东航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干斌认为,从深层次看,整个行业不同程度面临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创新乏力等挑战。当前,民航运量的恢复水平低于运力,民航业总体供大于求。今年以来,出行政策松绑,航空市场供需两端均快速恢复,运量持续恢复,但仍低于运力供给水平。需要动态调整运力投放,优化航线航班,提升航空公司效益。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葛金梅认为,民航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具有不确定性。航空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增长、航油价格、汇率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还受到外贸、出入境政策、航权谈判等因素影响。航空客运国际市场完全恢复仍需时日,要做好行业恢复的各种保障工作。


    李干斌表示,我国民航业规模居世界前列,但国际枢纽机场竞争力仍显不足,主基地航空公司在国际枢纽的份额有待进一步提高,货运枢纽国际中转货物占比较低,航线网络通达性、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民航从业者林智杰特别指出,经历3年的低负荷运行后,部分空管、飞行、乘务、签派、机务等民航专业岗位人员应对大运行量工作还需适应。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下一步一定要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稳步恢复民航业的运量,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人民生命绝对安全。


    深挖行业发展潜力


    当前,民航业恢复发展有潜力,可从民航业基础建设、优化市场供给等基本点发力。葛金梅建议,应当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行业长期以来容量不足对需求增长的限制。要优化市场供给,重点优化城市群之间和跨区域的国内航线航班结构,以核心市场更好带动市场总体恢复。


    按照《“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要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模式在民航服务和产品创新中的深入应用,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改善旅客服务体验。


    为进一步改善民航业企业生存状况,提高盈利空间,李晓津呼吁,政府要继续支持民航业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可通过纾困政策延期、税费减免、增加财政补贴和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扶持民航企业恢复发展。针对我国民航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欠佳,大中型民航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中小型民航企业,发挥规模效益,提升民航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前还有航空公司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现金流也相对紧张。要延续航油成本优惠等政策,延续应急贷款政策,减少成本上涨给民航企业带来的负担。


    增收节支是民航企业挖掘增长潜力的关键。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认为,一方面要优化民航要素资源配置,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切实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还要推动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建立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市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航空公司和机场等企业要通过深化管理改革,进一步降低成本,让机票价格更“亲民”,吸引更多消费者乘坐飞机出行,积极扩大航空人口,激发民航消费市场潜力。


    扩大国际“朋友圈”同样是民航业释放潜力的重要举措。近日,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直飞航线正式开通,实现西安至中亚五国航线全覆盖。中国民航业将努力发挥在互联互通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和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与中亚五国合作交流。“中国民航局将持续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务实开展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民航合作,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航空互联互通,为中国及中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说。(记者崔国强)

    2023-06-02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合肥:“圈”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

    黄色的机械臂上下挥舞,无人搬运车穿梭不停,焊装线火花四溅,配备了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机器视觉系统的焊接机器人正在精准焊接车身部件……


    “这里是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的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拥有近900台机器人,采用多项前沿工艺技术,是大众在华生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车身车间。”大众安徽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说,大众安徽已经成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建设了工厂,还有涉及研发、测试、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5月29日在合肥拍摄的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不远处的肥西经开区宁波华翔电子合肥产业园,主要为大众安徽供应汽车零部件,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大众安徽即将量产车型的各类零部件。


    “公司是大众持续多年的合作伙伴,大众到哪里建设工厂我们就去哪里布局。”宁波华翔电子合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胡鼎峰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厂“拿地即开工”,目前产业园一期一号厂房已投产,零部件正在跟随大众安徽装车验证。


    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和宁波华翔电子一样,跟随大众到合肥投资兴业。据统计,截至2022年,大众安徽已与16家安徽本土企业供应商开展合作,有38家供应商已随大众安徽来投资。


    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代表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正在加码投资合肥,对合肥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这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圈的吸引力。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外引龙头、内强主体,集聚了传统车企、外资车企和新势力车企,推动形成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圈。


    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比亚迪合肥基地总装车间,装配好的车辆即将下线,总装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整车油漆检验,工人们正在检查漆面是否存在划伤、颗粒、印痕等情况。





    比亚迪合肥基地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受访者供图


    和大众安徽类似,比亚迪落户下塘也带来了产业集聚效应。“几乎每周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希望前来投资,八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长丰县下塘镇党委书记樊邵斌说。据测算,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二期、三期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少于3000亿元。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纷至沓来。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签约项目145个,协议投资额1223亿元、同比增加25.3%。目前,比亚迪、大众安徽、蔚来、江淮等一大批头部企业落户合肥,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从整车到关键部件生产、配套及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





    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人在整车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解琛摄)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为产业打造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江淮汽车技术中心研发推出的蜂窝电池技术,破解了三元锂电池安全控制难题;国轩高科发布无需三元材料的启晨电池,可续航里程实现新突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肥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领域对外‘揭榜挂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技术与产业双向奔赴。”合肥市经信局总经济师韩洋说,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合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目前,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约50家,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全覆盖。


    在合肥市新站区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回收基地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各类电芯通过巡鹰分容平台进行检测、筛选,精确锁定残余价值。


    “作为工信部第三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企业白名单企业,巡鹰回收产业基地拥有自动化拆解、电池分选及检测平台。”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兵说,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潜力巨大,公司将深入动力电池前端产业化布局,通过补链、强链,打通上下游产业环节。


    合肥正在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体系,已指导全市10余户企业纳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踪与监管。合肥市经信局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孙汝锁说,目前,合肥已建立回收服务网点40余个,年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近万吨。


    完善的产业生态圈驱动合肥加速迈向“新能源汽车之都”。据统计,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1月至4月,合肥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3.7%,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2万辆、同比增长约4倍。

    2023-06-02
  • 我国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升至约5%

    新华社杭州5月31日电(记者韩佳诺)记者从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此次会议为期一天半,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


    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自2015年在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截至2022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分7批设立165个综试区,覆盖31个省区市。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遍布全球,目前已与29个国家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出席会议的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为更多的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


    据悉,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度、管理和服务方面持续创新,发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综试区持续推进“六体系两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逐步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带动当地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此次会议要求,各地要把握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扎实推进综试区建设,打造外贸创新发展新高地。要推进贸易数字化应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梳理成熟经验做法,举办专题培训;加快外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跨境物流网络;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功能,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023-06-01
  • 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500亿件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500亿件,比2019年达到500亿件提前了155天,比2022年提前了27天。





    国家邮政局表示,从39天破100亿件,到5个月破500亿件,快递业务量月均“百亿级”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活力的缩影与写照。今年以来,受扩大内需战略等利好政策的影响,邮政快递业在打通产销通道、贯通供需两端、连通线上线下、畅通内外循环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保通保畅作用,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服务国家战略部署、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


    蓬勃发展的邮政快递业不仅激发了消费市场的繁荣活力,也激发了产业融合的新动能,为其他产业发展和供需良性循环带来利好。在河北沧州,邮政管理部门指导快递企业把寄递服务融入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前端,积极打造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等模式,服务工艺玻璃制品的生产销售,年发货量超3000万件,助力工艺玻璃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撑年产值达8亿元。


    当前,邮政快递业正在全力备战“618”年中业务旺季。主要品牌寄递企业大力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优化中转和派送流程,积极调配人力、车辆及航空运力等资源,加快运用全自动分拣、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设备和技术,以提升整体生产服务保障能力。

    2023-06-01
  • 芳香产业香飘四方

    初夏时节,在位于河南驻马店泌阳县王店镇昌庄村的河南省中香药业有限公司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里,500多亩玫瑰花开正艳。当地村民紧抓晴好天气采摘玫瑰。“俺从早上到现在已经采了70多斤,采摘1斤的劳务费是1元,交给公司就可以得70多元。如果采摘自己种植的玫瑰花,一斤能卖5元。”村民吴亚说。


    中香药业自2018年在王店镇开展芳香植物种植后,就吸引大批村民参与种植和采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我们采用‘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种植芳香植物规模超3500亩,在王店镇周围主要种植了玫瑰、洋甘菊等20多个芳香植物品种,直接带动就业150余人,其中脱贫户30多户;间接带动就业400余人,每亩增收约3500元。”公司负责人吴磊介绍。


    据了解,该公司拥有2万平方米的中草药和芳香植物提取工厂和3000平方米十万级标准化净化化妆品车间。拥有10台先进提取设备,每年可生产中药油和芳香精油5000公斤,植物提取物1.2万吨。化妆品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500万瓶。实现了从种植、提取、深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王店镇的芳香植物开得更‘旺’。”在前不久举行的泌阳县王店镇第七届“采花节”暨“芳香游”活动启动仪式上,泌阳县王店镇镇长曾永成向到会来宾和游客介绍当地芳香植物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泌阳县围绕“农业+生态+旅游”,以乡村振兴和产业富民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王店镇、郭集镇为中心,发展芳香植物的产业布局,再现了“争奇斗艳,十里飘香”的盛景。目前,全县芳香植物总面积已达2万亩、产量超2万吨,芳香植物产业已经成为泌阳的一大富民强县产业。


    此外,泌阳县还制定芳香植物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芳香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芳香植物全产业链条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3000人就业增收,年人均增收3500元,逐步形成集“种、加、销、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下一步,泌阳县将以提升芳香产业链条为核心,通过农业产业升级、产业融合、高端提升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王店‘芳香小镇’整体效应,依托县内各类芳香植物种植基地,打造‘芳香体验馆’‘芳香宴’等场馆,对传统农耕文化挖掘整理,建立‘农耕文化馆’,真正拉长做强‘芳香种植+旅游+特色餐饮+工业’产业链,实现芳香植物种植、产品粗精加工、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泌阳县委书记魏华伟表示。(本报记者夏先清杨子佩)

    2023-05-31
  • 新能源汽车下乡撬动大市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等。





    这已经不是国家第一次从政策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再提新能源汽车下乡,出于何种考量?新能源汽车下乡能撬动多大市场规模?如何打通下沉发展中的堵点难点?


    发展空间广阔


    历史上我国曾推出过两次汽车下乡政策。第一次汽车下乡是在2009年至2010年,政策主要针对微型车,即交叉型乘用车。第二次汽车下乡是在2019年至2022年,这期间每年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下乡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地方政府跟进财政补贴,多家车企推出下乡新车型和优惠措施。


    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起,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连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经过近3年努力,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


    “销量的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大有可为,既开拓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也满足了农村消费新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对此深表赞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


    另据乘联会数据,今年3月份,纯电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16%,插混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8%,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非限购城市、中小城市、县乡区域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增量市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月友表示,近3年来,我国广大县域地区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有所增长,但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2009年第一批汽车下乡的车辆距今已经10余年,正陆续迎来换代升级窗口期。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我国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达1.4亿辆,占全国总量的44.1%。按照10%的年更换率,农村地区每年有上千万辆机动车需要更换。我国农村人口近5亿,是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领域。”张月友说。


    疏通堵点难点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但在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还有不少堵点。比如,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张月友认为,农村地区充电场站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少,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加上农村地域广阔,充电设施运维成本高、投资回报差,充电运营商投建意愿不足。二是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场站用地、电网扩容等困难。


    在用地方面,建设公共充电桩和场站需要办理土地相应手续,而农村土地多为集体土地,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电网方面,乡村建设充电桩特别是大功率快充桩需要一定的电力容量支持。而乡镇公共变压器往往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大批量更换,甚至要升级扩容改造农村电网,牵涉面广且耗资大。


    基于此,此次《意见》将“充电桩先行”列为重要指引,从充电桩的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制定了政策细则,以指导地方政府出台更为详细、符合实地情况的发展规划,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使用和普及。


    对于如何支持地方政府与企业联手推动工作落地,《意见》提出,要在财、地、电三个方面予以推动。在财政支持方面,政策提出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公共汽电车场站和汽车客运站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在用地与电力方面,加大用地保障等支持力度,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的支撑保障能力。到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放宽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此次《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出台支持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但并未给出具体补贴标准指引。对此,有不少从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反映,在具体执行层面,期待能够尽快出台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细则。


    满足农村需求


    虽然新能源汽车下乡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但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所言,汽车下乡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需求,助推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农村还普遍存在着多种机动交通工具并行的状况,包括“农用汽车”“低速电动车”以及柴油车、汽油车等。


    专家表示,加快促进适宜发展新能源汽车地区的农村居民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成为国家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对加速农村交通运输领域排放治理、助力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也有重要意义。此次《意见》的颁布,可谓恰逢其时。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成功的关键是要改善消费环境,尤其是要加强充电桩建设和农村销售服务及维修体系建设等,让乡村新能源汽车用户实现“买车容易,用车方便,修车省心”。


    面对巨大的市场,新能源车企该如何把握机会?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农村市场是我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增量所在,汽车企业需要根据农村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研发相适应的车型。


    张月友表示,有关部门要积极调动整车厂、后市场服务商、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农村居民买车更加重视性价比,价格高于同级燃油车的车型很难有市场;另外,农民更关注一车多用,如兼顾代步和农用、拉货等特殊需求,要求新能源汽车不仅要有消费功能,更要有生产功能。新能源车企要迎合农村市场需求,可以在微面、皮卡、微卡、轻卡等产品上重点发力。”张月友建议。(记者龚梦泽曹沛原)

    2023-05-31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30日开启 或小幅上调

    中新网5月30日电(中新财经葛成)5月30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继此前成品油价格“两连跌”后,机构预计,本轮成品油价格或将上涨。







    资料图:加油站。中新财经葛成摄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认为,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原油震荡上扬为主。虽在后期出现单日跌幅较大的情况,但当前国内参考的变化率仍处正值范围,本轮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概率较大。


    机构测算,截至5月29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74.36美元,变化率为2.29%,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上调幅度约为每吨10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上调0.1元左右。


    本轮调整后,后续油价走势如何?


    “短期来看,预计油价或仍以窄幅波动为主。”在隆众资讯分析师吴燕看来,当前,原油供应端未有改变,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担忧情绪将施压油价。


    杨霞亦持相似观点,随着众议院共和党人就解决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与白宫达成“原则性协议”,国际油价获得提振。后期来看,短期表现或偏强。(完)

    2023-05-30
  • 粮食仓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跃升

    应用新技术之后,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


    粮食仓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跃升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式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在粮食储藏等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使粮食损失率大大降低,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





    “要坚持科技为先,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全链条推动节粮减损,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启动式上说。


    节粮减损增加“无形良田”


    5月11日,丛亮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丰盈,夯实了粮食安全的基础,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专家指出,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将节粮减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全链条管理,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不断提升减损能力。


    据介绍,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一方面抓为农服务减少收购损失。目前,全国已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农民收获粮食时提供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按要求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至2%以内。另一方面,抓技术应用减少储运等环节损失,我国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已降到1%以内。


    新技术大幅降低国有粮库粮食损失率


    科学储粮、科技保粮是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切实管好大国粮仓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利用‘四合一’储粮技术和气调储粮,控温储粮等技术,可以改善储存条件和储存粮食质量,减少坏粮损失。应用新技术之后,我国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迈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在控温储粮技术方面,浅层地能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等技术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有效降低粮食损耗,保证粮食品质,目前全国应用控温储粮技术仓容超过1亿吨。在气调储粮技术方面,通过向气密性良好的密闭粮仓或覆膜粮堆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等,营造低氧环境,可以有效防治储粮虫霉,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目前气调技术应用仓容达3500万吨。


    在粮食运输环节,我国开发应用铁水联运接卸、运输专用车、散粮物流装具等技术装备,减少粮食运输损耗。同时,我国狠抓适度加工减少成品粮生产损失。针对粮食过度加工的实际问题,加大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力度,升级改造加工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油料损失和消耗,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科学制定适度加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用标准引领节粮。


    “切实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从业者、消费者同向而行、向心发力,我们下一步会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抓好节粮减损工作,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更好端牢‘国人饭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杨召奎)

    2023-05-30
  • 推出政策,引进项目,细化服务——多地加大产业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把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出政策、引进项目、细化服务。专家认为,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地方经济持续恢复有望得到支撑。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记者梳理发现,在产业招商引资过程中,多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链主”企业为龙头,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招商思维。


    “充分发挥产业资本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财经大学教授祁百福表示。据了解,重大产业项目和链式思维是陕西省招商引资做强增量的两个关键词。陕西筛选14个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了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等23条重点产业链,主动创新财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现已批复各类产业子基金近30只,认缴规模近300亿元。


    在湖南常德澧县纺织服装园,萌恒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正酣。公司总经理李宏伟告诉记者,二期项目为年产1800万米花边线生产线,目前已邀约6家配套企业落地开工建设,计划9月份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值预计超6亿元。


    “招商引资注重发挥产业链集群优势,目前澧县已形成总投资45亿元、年产值超55亿元、用工超5000人的轻纺服饰产业集群。”澧县招商促进事务中心主任钟广志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湖南放大“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的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企业来湘投资兴业。前4个月,全省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90个,总投资1829.8亿元;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350个,投资累计到位资金1614.61亿元。


    重庆秀山县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中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式招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成效显著。“坚持产业链招商是提升招商质效的必由之路,我们一方面突出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厚植招商优势。”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表示。


    专家认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招商,有利于发挥产业聚集优势,降低企业交通运输等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合理布局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产业招商引资过程中,多地注重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公司区域总部2020年落地南京,2021年1月份将车载、自动驾驶、芯片的业务设在南京,今年发布了第一款自动驾驶芯片。”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石介绍,公司未来还将通过风险投资和算力招商,吸引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落户南京。


    据了解,江苏抢抓招商黄金档,奔赴全国多地招商推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陕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在前不久结束的陕西省级重点项目观摩中,记者注意到,643个重点项目逾半数集中于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两链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能源化工领域。


    已经建成投用的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旨在打造建设集约化、生产精益化、装备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管理可视化的智能化新能源重卡基地。“未来行业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对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技术的掌握及率先商业化应用方面。”陕汽集团战略发展部高级业务经理刘向荣表示。


    在湖南,多地锁定重点方向、围绕重点产业、瞄准重点企业、主攻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近年来,湖南培育了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动机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输变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生物医药等6个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湖南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黄学工介绍。


    为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低端引进,重庆两江新区瞄准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精准招商。两江新区招商集团汽车产业部部长肖红说,今年1月份开工建设的项目,将建成年产30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研发生产基地,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提供重要助力。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塑造地区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产业招商引资过程中,多地在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针对性部署。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地区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推出的举措更加务实和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决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湖南搭建“展会招商、以商招商、以贸促产招商”等平台,精准吸引湘商回归落户。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说,系列招商活动突出湘商回归和吸引外资,以实效为先,聚焦精准对接。


    “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强力突破招商引资,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通过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增强发展环境吸引力。”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朋表示。


    重庆九龙坡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机遇。今年以来,重庆九龙坡区领导牵头赴重点区域招商40余次,推动东软数字卫健产品研发全国总部、绿力新能源西南总部等57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得益于具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和良好投资环境,我们作出了落户九龙坡的决定。”领悟汽车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鑫表示。(记者张毅薛海燕谢瑶吴陆牧蒋波)

    2023-05-29
  • 投资额年均增长超20% 央企加大新兴产业布局

    “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使命任务,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在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表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新兴产业布局。《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央企业发挥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作用,持续加大新兴产业投入,投资额由2017年的69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年均增长超2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完成额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80%。近70家中央企业超过700家子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加大布局,2021年投资超过4000亿元。


    此外,协同发展平台建设提速。国资央企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创新平台,创建物流大数据、海工装备等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自主可控天翼云,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从现状看,国有企业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还不高,与国有企业的责任地位还不相称。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广州召开的“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释放重磅信号: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科改行动”下一步的突出重点。


    科改企业很多都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要求,要锚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建立完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加大产业资源、科研资源的专业化整合和一体化配置力度,统筹国家所需、行业所趋、企业所能,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引领力。


    仅时隔不到10天,国务院国资委即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此次会议强调,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产业布局优化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坚持战略更聚焦、方式更灵活、视野更开放,及时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


    会议强调,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助推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要在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深化与国内外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在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国务院国资委还提出,要积极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央企业要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周雷)

    2023-05-29
  •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记者获悉:为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加强长江旅游高质量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和能力,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统筹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选取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节点,以“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串点成线,连线成廊,设计了包括长江文明溯源之旅、长江世界遗产之旅、长江安澜见证之旅、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长江自然生态之旅、长江风景揽胜之旅、长江乡村振兴之旅、长江非遗体验之旅、长江瑰丽地貌之旅、长江都市休闲之旅等10条长江主题旅游线路,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长江,塑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整体形象,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全球竞争力。(记者郑海鸥)

    2023-05-26

  • 首 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