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28日开启 “五一”假期前有望下调

    中新网4月28日电(中新财经葛成)“五一”假期将至,驾车出行的成本是否会有变化?


    4月28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继上轮价格上调后,机构预计,本轮成品油价格或将下跌。





    资料图:加油站。中新财经葛成摄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表示,本计价周期内,原油变化率以负值开端,并在负值范围内震荡加深。虽然欧元区和英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但是美联储大概率继续加息施压国际油价。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抵消了对中国需求的乐观和对美国原油库存下降的预期。


    郑明亚分析称,受此影响,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当前原油变化率对应的下调幅度已满足50元/吨的调价红线,预计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概率较大。


    机构测算,截至4月27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80.80美元,变化率为-2.46%,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下调幅度为每吨115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下调0.1元左右。


    展望后市,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认为,原油市场利好因素多于利空因素,国际油价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她进一步分析称,从供应上来说,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合作伙伴(OPEC+)主动加码减产,势必会令原油供应量进一步缩水;从需求上来说,中国经济数据表现优秀,且美国结束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因此,原油需求回暖是市场普遍认同的趋势。


    郑明亚亦持相似观点,“要关注进入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合作伙伴(OPEC+)减产的力度。供应端减产带来的影响,或令欧美原油期货价格维持震荡走势。”(完)

    2023-04-28
  • 2022年上市房企减员超10万人,仍有房企薪资上涨

    2022年上市房企减员超10万人,仍有房企薪资上涨专家:今年情况会有所改善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黑铁时代”,尤其是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房企出现减员、减薪等情况。





    目前,大部分上市房企已发布2022年度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年报发现,去年减员的上市房企超过30家,累计减员超过10万人。如融创中国去年减员2.7万人,富力集团减员8045人。


    另据可研智库数据,相比2019年,近三年来地产开发从业人员减少了40万,地产开发上下游产业减少约600万个岗位。而2022年也是最多百强地产减员的一年,大概85%的百强房企都在精简人员。


    与此同时,减薪也成为不少房企面对行业困境时的必备动作。如2022年员工减薪比例排名前列的房企中,领地控股减少了43.22%,融信集团减少了32.89%,弘阳地产减少了25.85%,佳兆业减少了20.87%。


    “2022年房企减员情况非常明显,尤其是投资拓展部门减员尤其突出,非常直观地说明房企在供给端萎缩明显。”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4月26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薪酬方面来说,差不多和销售端数据一样,萎缩了50%。去年有非常少的房企也还是有微量的年终奖,但确实也不多。总体上,房企销售业绩的萎缩,对于薪酬福利等都带来较大冲击。”


    减员降薪


    从薪酬方面来看,万科、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雅居乐和新城控股在2022年排在行业前列。其中,万科总薪酬达204.2亿元,同比增加19.28%;保利发展99.7亿元,同比增加5.67%;招商蛇口83.66亿元,同比增加3.85%;雅居乐79.81亿元,同比减少9.94%;新城控股67.67亿元,同比减少17.15%。


    2022年,不少房企的总薪酬明显下降,其中,融信集团同比减少达66.7%,绿地香港同比减少50.3%,弘阳地产同比减少48.86%,领地控股同比减少46.5%,时代中国同比减少46.17%。


    员工减薪现象同样突出,2022年领地控股员工薪酬同比减少43.22%、绿地香港同比减少33.92%,融信集团同比减少32.89%,弘阳地产同比减少25.85%,佳兆业同比减少20.87%。


    以领地控股为例,2022年员工薪资成本减少了2.9亿元,但总人数只比去年减少72人。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位员工在过去一年为公司减少了21.7万元成本。富力地产在2022年间不仅裁员8045人,同时减少了13亿元薪酬福利,人均薪酬6786.44元。


    可研智库机构数据显示,2018~2021年百强房企离职率基本控制在15%左右,2022年综合离职率则猛增至25%以上,民营房企综合离职率达到28.75%,为近5年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房企的员工薪酬在去年出现了大幅上涨。如正荣集团,截至2022年末累计员工人数736人,同比减少49.83%;总薪酬4.82亿元,同比减少16.61%;人均薪酬54574.28亿元,同比增长了42.54%。再如禹洲集团,2022年员工数量大降72.79%至1985人;总薪酬4.58亿元,同比减少27.42%;人均薪酬19227.54亿元,同比增长了166.75%。


    薪智分析平台近日发布的《2022行业薪酬白皮书》显示,从细分行业热招岗位来看,营销、销售以及建筑工程类职位位居行业收入前列。其中地产开发行业中,工程预算专员职位收入最高,在一线城市中该职位年总现金收入可达249126元。除此之外,因行业合规要求的重要性,法务专员在行业中地位凸显,成为各细分领域中“通吃”的专业人才。


    “2022年房企减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薪酬降幅低于员工的降幅。另外,去年房企的管理费用是微降的,减员大家都很好理解,企业出险、销售冷淡、几乎零投资都会导致裁员。还有一部分房企将物业公司卖掉,人数下降得会很快。”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4月26日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


    降本增效


    在生存问题面前,房企愈发地向管理要效益。


    据可研智库研究披露,去年与房企业绩相关的主要市场因素,如销售额、销售面积纷纷缩水,下降至2021年水平的50%~60%,百强房企采取了诸如收缩成本布局、优化人员编制、控制费用及人工成本支出等举措。


    那么,房企降本增效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明源地产研究院指出,首先是组织调整,比如某头部房企去年减员超过3万人,另外至少有5家大型房企减员比率超过5成;二是调整薪酬,如一家珠三角房企推行的新机制,要求下调5%-30%薪酬;三是降福利,如某房企原来动辄两三千元的月度车补被大幅调低并更改了发放形式,还有一家广州房企取消了加班补贴并同步压缩了多项节假日福利。


    实际上,房企在降本增效过程中的操作方式和效果各不相同。如2022年保利发展的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69%至47.44亿元,不过职工薪酬同比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公司没有采取裁员降薪的方式,而是减少办公费、差旅交通费以及咨询费等支出。


    再如中国金茂,其管理费用由2021年的46.8亿元减少到2022年的43亿元,同比降低8%。金茂方面解释称,一方面是2021年汇兑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另外公司还通过城市公司撤并、人员压降等方式,减少员工及办公开支。


    明源地产研究院认为,房企所涉及的管理费用名目众多,且数据来源复杂;管理费用和员工薪酬福利高度相关,尺度难以拿捏。


    一方面应该实行费用包干,超出部分由区域公司承担。另外,推进区域深耕策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控制管理费用。因为区域深耕型房企的管理半径小,不仅节约交通费、差旅费等支出,也可有效提高决策效率。而且,区域深耕型房企的项目密度高,可实现管理资源共享。


    另外,优化管理模式,减少内耗。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内部组织架构越来越臃肿,效率也就越来越低,导致管理费用长期居高不下。所以要想从源头控制管理费用,还是得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缩减管理层级,调整业务流程等方式。减少汇报层级,高效决策;流程精简,减少审批时间。同时,实行管理标准化也较为重要,既有利于团队分工协作,减少沟通成本和管理费用。


    最后是严格控制不必要支出。行业上行期时,管理费用的多与少显得没那么重要,但在行业下行期,每一分钱的利润都要重视。真正想要实现降本增效,领导以身作则,员工转变观念才是根本。


    比如,中海集团为了严格管控管理费用,特别制定了“管理费用统计表”工具,持续加强差旅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出差。因公差旅倡导使用酒店洗漱用品或自带洗漱用品,在工作起始日、结束日当天抵达或返程等。


    “减员后企业减负了,轻装上阵了。随着销售数据的转好,今年(减员和降菥)会有所改善。”严跃进表示。


    于小雨也认为,“今年房企员工数量的降幅应该会小于2022年,因为去年本身基数就低了。如果市场温和复苏可持续,人数的变化应该不会这么大了。”

    2023-04-28
  • 咸丰文旅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原标题:依托“绿”优势融入“土”元素做大“凉”品牌


    咸丰文旅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鄂渝边区首届油菜花旅游观光活动上,游客品土家族长桌宴。杜迪纳摄





    森林马拉松运动员穿过咸丰县坪坝营森林公园。李维君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北纬30度地带,境内苍山如海、云雾缭绕、百溪争流,森林覆盖率达73%。近年来,当地依托“绿”优势,融入“土”元素,做大“凉”品牌,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适逢恩施州建州40周年。为加速旅游业复苏,咸丰充分用好当地的自然山水、土苗民俗和世界遗产等资源,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开拓旅游市场,打造旅游业发展新引擎。


    文旅活动人气旺


    2023首届湖北恩施·咸丰富硒白茶节近日在咸丰县黄金洞乡金洞司村光明坝举行。白茶节期间,除举行采茶比赛、茶艺表演、直播带货比赛等活动外,还进行文旅签约。


    3月初,2023年万人游咸丰首团走进坪坝营景区,这是近3年来,咸丰县接待的首个外省大型旅游团。“来到坪坝营这么美丽的地方,坐索道,游览鸡公山和四洞峡,我十分激动。”游客张女士表示,今年第一次出游就选择了坪坝营景区。据了解,来自广州、武汉、重庆、长沙的多个万人团还将陆续在不同季节畅游咸丰,探寻“世遗唐崖·森林咸丰”的瑰丽,细品富硒白茶好滋味。


    3月17日,鄂渝边区首届油菜花旅游观光活动在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和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接合部曹家坝广场举行。黔江区小南海镇与咸丰县大路坝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两地共同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加快推进边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携手升级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擦亮旅游名片,打开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3月21日,“春社民俗祈丰年·非遗唱响迎州庆”第一届“来咸丰·庆丰年”春社文化活动在曲江镇湾田村举行,吃社饭、赏非遗、观民俗、体验农耕……游客到此,犹如走进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湾田村有丰富的土家文化,我们在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时,通过挖掘文化资源,让山水更有看点,让这里的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谈起与湖北广播电视台驻湾田村工作队一起组织该活动的初衷,湾田村乡贤理事会负责人这样说道。


    3月以来,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不仅提升了咸丰的知名度,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据统计,今年1-3月,全县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90%;实现旅游总收入5.8亿余元,同比增长107%。


    独特魅力引客来


    既要有好产品,也要会营销。今年以来,咸丰积极“走出去”,举办多场旅游营销活动,到客源地市场讲述咸丰文旅故事。


    3月14日,“自在森呼吸·康养坪坝营”2023年湖北·咸丰旅游(武汉)推介会举行,咸丰坪坝营景区、唐崖河景区等企业联合推介咸丰文旅,向江城游客发出踏春邀约。4月3日,“世遗唐崖·森林咸丰”2023年湖北·咸丰旅游推介会走进长沙,邀约当地游客惠游咸丰。


    一场场推介会上,富有咸丰特色的民俗节目赢得观众赞叹连连。“感受到了咸丰人民的热情!”“19摄氏度的夏天,一定要去感受!”“咸丰的景色美、美食多、民风淳朴、气候宜人,期待今年夏天再次走进美丽的咸丰!”


    恩旅集团咸丰板块景区与多家旅行商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了2023年“康养坪坝营·四季游咸丰”活动启动仪式。恩施坪坝营景区总经理冉绍军介绍,坪坝营景区将持续推出“康养坪坝营·四季游咸丰”系列活动。


    咸丰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咸丰县围绕“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精彩”目标,推出了油菜花节、坪坝营森林马拉松暨咸丰白茶节、中国森林音乐节、唐崖土司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体旅活动,为游客畅游咸丰提供多元化选择。


    提升国际知名度


    巍巍武陵山造就了咸丰独特的生态禀赋,悠悠唐崖河将咸丰的“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串成一道百里风情画廊。吊脚楼、土苗服饰、南剧、傩戏……多元文化特色成为咸丰发展文旅产业的宝库和独特魅力。


    春光灿烂,高乐山镇龙家界村人头攒动,风筝漫天飞舞,天空秒变“海洋”;日落时分,白岩露营基地星光点点,人们或聚在天幕下,或栖于帐篷中,在群山环绕间点起一片“星空”。春日里,咸丰的许多景点、美丽乡村呈现出热闹景象。


    目前,咸丰正依托“绿”优势,融入“土”元素,做大“凉”品牌,充分发挥当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围绕“春花、夏凉、秋味、冬雪”主题,精心策划推出“四季游咸丰”“咸丰等你来”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品牌、旅游体验,并着力提升“世遗唐崖·森林咸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李宜翔杜迪纳)

    2023-04-27
  • 税收大数据助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

    光明日报北京4月26日电(记者陈晨)今年以来,全国税务部门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入开展“补链助企”活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等方面优势,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前提下,为有购销需求的企业寻找潜在供应商或采购商,促成供需匹配的企业自行自愿按市场化原则实现有效购销,帮助企业拓展上游原料供给来源、打通下游产品销售渠道。国家税务总局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累计搜集原材料短缺企业信息1988户,匹配供应商8307户,帮助1499户企业实现购销对接,成交金额达41.1亿元。





    “产品交货期临近,但合作多年的供应商突然‘掉链子’。”3月初,面对可能需要赔付的数十万元违约金,广东依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詹素娟忧心忡忡。国家税务总局潮州凤泉湖高新区税务局在开展企业定期巡诊问需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利用增值税发票税收大数据,按“开票情况稳、销售时间近、信用等级高”的原则,精准检索到潜在供货商,仅3个工作日内便为企业补上供应链断点,让企业赶在合同期限内顺利交付了货品。


    “生产湿式复合机所需的在线红外水分仪在产品门类中比较小众,没想到税务部门主动高效地帮我们解了急,帮我们避免了经济和信誉双重损失。”詹素娟告诉记者。


    各地税务部门还把深化税收大数据运用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入经营主体征集全国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实行“一链一策”精准帮扶,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力量”。


    在广东佛山,当地税务部门基于税收大数据,试点推出“企得稳”税务云体检服务,帮助企业分析上下游链条企业的健康情况,为供需对接提供参考;在浙江宁波江北,纳税服务部门联合经济分析和数据风险管理等部门,成立了“以税资政”工作组,在各重要时间节点出具“税眼看经济”系列分析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作好参谋;在湖北武汉,税务部门深入开展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采用实地走访、在线问需等方式,优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举措,提升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和满意度。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深挖税收大数据潜力,持续优化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探索拓宽数据应用领域,在“断链”连通、“细链”增粗、“短链”延长、“弱链”变强等方面攻坚突破,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串珠成链”,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作出更大贡献。

    2023-04-27
  • 天津东丽:“电力银行”赋能绿色工厂

    原标题:“电力银行”赋能绿色工厂


    4月18日,天津市新天钢集团的30多辆氢能重卡整齐排列,即将被投入到天津港、静海区运输线,成为冶金制造业绿色运输新力量。公司不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锚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筹划组建氢能重卡车队,进入了节能减排的新阶段。该公司氢能重卡车队司机赵晨颖介绍,集团从2022年开始试用首批氢能车,目前氢能源重型营运货车已累计行驶20万公里,运输量达6万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10吨。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不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为推动天津市“十项行动”部署走深走实,东丽区研究制定了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绿色低碳发展等10项“三年行动计划”,并聚焦重点难点深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谋划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组织收入”4个年度攻坚行动,把发展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成“实景图”。


    储能设备又称“电力银行”,各种新能源、清洁能源通过换电设备转换电能存储其中,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如今,专门生产储能设备的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扩容。2月初,东丽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平高储能的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位列其中。95亩土地上将建成1.2万平方米新厂区,包括新型储能装配厂房、储能研发试验基地、储能系统户外集成项目和成品包装周转区项目。平高储能董事长田刚领介绍,项目建成后,储能产品年产值将从10亿元增加到30亿元,将成为京津冀地区高压电器、新型储能的“链长”单位,为天津市产业链布局提供绿色保障。


    绿色能源正助推东丽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东丽区加快6条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动东丽经开区、华明高新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园区整体绿色发展。同时,鼓励重点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申报绿色供应链企业,全区绿色制造单位达到19家。据悉,目前东丽区PM_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达标天数占比达74%,实现了自监测以来空气质量的历史最高水平。


    东丽区区长李春介绍,今年该区将推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提升能级,实施制造业增资扩产、科技创新项目200多个。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支持传统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5G应用场景,以“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商瑞)

    2023-04-26
  • 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增长

    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对整体投资平稳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作为工业经济重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投资,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稳健发展,拓展了我国工业增长空间,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自有统计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始终大幅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整体投资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杜月表示,在经济企稳回暖、市场预期稳步回升、产业发展动力增强等多种因素支撑下,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


    一季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均实现了约20%的增长;与高技术制造业相比,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更快,尤其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高我国产业附加值及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优势。


    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良好,创新发展能力也不断强化。以数字技术、生物医药、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创新,为提升我国前沿技术竞争力,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许召元表示,高技术产业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力支撑,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对于加快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增加产业附加值等,具有积极作用。


    不断强化政策支撑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电吸附零排放新技术研发,突破了工业废水高价值资源化回用的瓶颈。”上海宏济水科董事长孙晓慰说,公司将在推动成果转化落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扩大高技术产业有效投资至关重要。“高技术企业往住需要大量创新投入,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只有权益得到了更好保护,企业投资信心才能增强。”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占宇说,要以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聚焦企业需求,强化政策引导,精准惠及创新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除了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支持也是需要加强的重点环节。杜月表示,部分高技术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传统方式融资难度较大,更需要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


    “当前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外需增长放缓风险加大,部分高技术领域仍面临断链断供的风险。未来,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需要在政策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杜月说。


    提升空间依然较大


    总体来看,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虽然较快,但总规模在整体投资中的占比仍然不高,表明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发展期,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许召元表示,要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投资在重大技术突破、产业链韧性塑造等方面的战略引领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重塑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综合分析看,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杜月表示,一方面,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机会较多、潜力较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不断变革创新,市场需求旺盛,经营主体的投资动力较强;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许召元建议,首先要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基础性支持。通过更好发挥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作用,特别是持续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政策支撑和创新扶持,加快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提高产业市场化发展能力。其次要加大市场需求的牵引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产品优胜劣汰和产业优化升级,拓展高技术产业市场空间。(顾阳)

    2023-04-26
  • 中国棉花协会:企业产销平稳,行业继续处于景气水平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中国棉花协会24日发布的2023年3月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报告显示,棉纺织企业产销平稳,行业继续处于景气水平。


    3月,在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下,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棉纺织企业产销维持平稳,内销市场恢复较快,企业经营较前期改善。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贸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当月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为50.81,较2月下降2.36,高于临界点,行业景气水平保持扩张态势。从分项指数看,构成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的7个分项指数中,原料采购指数、生产指数、产品销售指数、企业经营指数均高于荣枯线,原料库存指数、产品库存指数、企业信心指数低于荣枯线。


    其中,3月原料采购指数为51.63,较2月下降2.25,继续高于临界点;原料库存指数为49.71,较2月下降1.42,低于临界点。


    分析认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生产加快,原料消耗增加。同时,由于对后市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原料库存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原料库存指数下降。


    3月,生产指数为51.52,较2月下降2.63,继续高于临界点,处于扩张区间。当月棉纺织企业开工形势良好,多数企业满负荷开台,整体看行业生产基本维持平稳。


    3月,产品销售指数为50.94,较2月下降2.56,继续高于临界点;产品库存指数为49.8,较2月下降1.52,低于临界点,表明企业产品库存略有增加。


    同期,企业经营指数为51.37,较2月下降2.71,高于临界点,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企业产销进度平稳,经营效益总体良好。企业信心指数为48.68,较2月下降2.62,低于临界点。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上升,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外贸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采集自全国近500家次棉纺织企业,当指数高于50,表示棉纺织行业本月景气程度好于上月,低于50则表示本月景气程度不及上月。(完)

    2023-04-25
  • 民营经济拔节向上

    春天的宁波,满是热潮。3月20日,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运输物流展览会上,“西林”牌电动叉车的五款新产品成为展会的明星,收获了丰厚的订单。这是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的系列王牌。下旬,东红船业制造的“润青”号沥青船顺利出口,该船总长107米,载重6600吨,型深8.8米,航速13节。凭借行业领先的造船速度,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作为宁波市前湾新区引进的首个晶圆制造类项目,总投资9.8亿元的宁波众芯半导体光电和功率器件IDM项目如期开工……


    在宁波130万户的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占了97%,贡献出全市约66%的GDP、78.7%的出口、85%的就业岗位、95%以上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如今的宁波持续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传递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坚定决心。”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列满载货物的专列从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出发。胡学军摄/光明图片


    打出“大优强”“绿新高”“组合拳”


    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83家,位居全国城市之首;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3家;拥有A股上市公司115家……宁波,名副其实的制造之城。如今,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引领,立志于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宁波,正打出一套“大优强”“绿新高”的“组合拳”,通过向创新要动能,向智造要效益,向转型要空间,不断挖掘新型工业化的内在潜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升级,我们的产品也与时俱进。”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8届中国慈溪国际家电博览会展会现场,宁波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徐宁远迎来送往,忙得不可开交。每年,德业股份都会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聚焦产品使用中的痛点,推出5至10款新品除湿机。在前湾新区的极氪工厂焊装车间内,703台机器人随时待命。只要接到后台的生产指令,它们就能开足马力,各个工位协同合作,将汽车的侧围、底板以及四门两盖拼装出汽车的基本框架,甚至更换生产车型。这不仅提升了整车制造的生产效率,也让汽车的柔性化生产成为现实。目前,极氪工厂最多可支持6款车型的柔性化生产,每一分钟就有一辆车身框架完成焊接。


    当智能制造的春风吹过,宁波已加快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释放出新的生机。截至目前,宁波共有9家企业入选国家5G全连接工厂案例集,占总量的五分之一多;2021年以来,宁波累计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欧菱电梯公司员工在吊装专用钢材。胡学军摄/光明图片


    此外,拔节向上的宁波民营经济,正通过产业链延伸,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曾经专业从事水表、燃气表生产的宁波东海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而从原先的产品供应商变为服务商;将插线板做到全国第一的公牛集团,接连成立新能源事业部与智能无主灯事业部,力图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与变量……


    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2月,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飞帆率队跑了趟欧洲。这是宁波在疫情全面优化调整后首次组团赴境外招商。10天时间,奥地利、德国、英国三国,22场活动、签约5大项目,引资12.9亿美元。敢闯敢创新一直是宁波人的标签。自1844年开埠,宁波人就“一路向东”,沿着大海的方向走出了宁波商帮的辉煌,创造了近代中国在制造、贸易、金融等领域的百余个第一。


    2022年7月10日,又一个第一在宁波创造——全国首架开拓市场商务往返包机起飞。36名宁波人登上东航MU7101“宁波—布达佩斯”航班,飞往匈牙利、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开启了订单之旅。返程时,在这个航班里,36家外贸企业拿到了意向合作订单8亿美元。


    位于镇海的宁波瑞曼克斯门窗有限公司负责人丁言东就是36名中的一员。他的公司成立10年,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波兰一家公司一直与他们合作,每年有100万美元订单。2022年初这家公司被收购后,订单迟迟不来,新“甲方”希望换掉他这个素未谋面的中国供应商。关键时刻,宁波市政府组织的往返包机帮了大忙。拿下签证后,他连夜准备了近60斤的样品和资料,其中最“硬”的是一款外遮阳电动卷帘防盗装置。这项技术此前被德国垄断了很多年,丁言东他们投入近百万元研发的新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近一半,性能也有所改进,市场反馈良好。在波兰南部工业城市格利维采,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商务洽谈,双方敲定了全年100万美元的合作,还就付款条件、交付期等细节进行了对接。








    在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的培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装配汽车零部件。丁继敏摄/光明图片


    50天后,宁波第二批次商务包机航班开行,丁言东又出现在了队伍里。“丁言东们”是宁波2.4万家中小外贸企业的缩影,背后更系着10万家上下游制造业工厂,是宁波开放型经济的根脉。“宁波是我国第六座外贸万亿之城。”财经作家朱秋城当时评价说,疫情之下,宁波开中国外贸人之先河,包机去海外开拓市场,不仅实打实出业绩,也给宁波外贸人和中国外贸圈提振信心。


    来自宁波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宁波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9237.5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同期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2.9%。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的7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9.2个百分点;进口额占全市的62.2%,增幅比全市整体高2.1个百分点,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系列贴心服务构筑良好营商环境


    江北公安分局的民警王慧雄是一名“项目警官”,“驻扎”在区电商园内的警企服务站,每天的工作就是奔跑在基层,为企业和务工人员点对点解决问题。前几天,他刚刚受理了辖区一家企业商标被冒用的案件,初步收集整理证据后移交给了分局经侦大队。“我所在辖区的企业有1200多家,为他们在家门口提供警务服务,才能让他们安心经营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王慧雄介绍说,三年前为确保疫情下企业返工复工而成立的“项目警官”团队至今已累计走访企业2590家,帮助解决困难92件,成为江北公安服务企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在宁波,有一个词与民营经济如影随形——“服务”。今年1月,保加利亚人岱西投资的宁波保加华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和银行开户,正式落地宁波余姚的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他把家也从北京搬到了余姚。从首都搬到县级市,岱西有过犹豫和担心,“但园区的服务,让我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亲切感”。他说,余姚拥有中国最大的集塑料原料销售、塑料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专业生产市场,而政府全程代办、全程接送还有全程翻译等服务,则让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贴心之处。为了帮他找到合适的房子,工作人员带他看了好几个小区,让他在两天内就满意入住。








    宁波市宁海县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对光伏板进行出厂检查。胡学军摄/光明图片


    数字化时代,宁波推出了服务企业报表最多报一次的“企报通”、集成各类行业数据和应用系统的数智金融平台“甬金通”、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甬易办”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举措。“3月底接到相关部门的电话,告诉我们区政府质量创新奖的补贴可以通过‘甬易办’领取了。”地处海曙区的金鑫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成为“甬易办”的受益者。总经理杨金良说,因为以前办理过,这次没有重复递交材料,“一键提交、当日到账”。


    “甬易办”谐音“容易办”,是政府与企业、个人“一键直达”的惠企惠民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不断地对各项政策条款“抽丝剥茧”,让政策的对象认定、资金匡算、支付到账变得更加精准.“就像是运用精算方法和技术解决经济问题的精算师,‘甬易办’让助企惠民政策更快地直达快享。”宁波市政务办主任许旭军说。


    为维护民营企业相关权益,让投诉企业得到更低的投诉成本、更快的办理反馈、更好的解困服务,宁波市检察院于2021年9月在全国首创成立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并在检察机关市级院和所属10个基层院实现了全覆盖。中心统筹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检察法律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中有关营商环境的投诉监督职责,对企业反映的影响营商环境问题集中受理、有诉必查。刚刚挂牌,象山县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就接到了两家外地公司的投诉,称某职能部门联合印发的采购指导文件存在地域保护、限制公平竞争、加重市场垄断等问题,请求予以监督。“没想到当月下旬我们就收到了回复,相关部门发文废止了那个文件。”投诉人说自己很满意。宁海县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前不久受理了一起企业专利侵权案件,某电器公司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擅自生产相同吊灯产品2000余套,所幸未流入市场。经调解,该电器公司销毁侵权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3.8万元。助企检察官还给受害企业送上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函》,为其提供法律培训课程,堵漏建制。


    如今,宁波正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持续聚焦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宁波新设市场主体21.23万户,其中企业6.9万户。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宁波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3-04-25
  • 靶向培养“六新产业”适配人才

    建平台、搭舞台、强激励,吉林省总构建全周期技能提升培训体系


    靶向培养“六新产业”适配人才


    “新能源前沿技术、光伏发电站设计、无人机智能巡检与激光三维建模技术应用……每堂课都非常契合我们的工作需要。”近日,由吉林省总工会联合有关方面建设的吉林省新能源工匠学院揭牌,丰富实用的课程设置,广受职工欢迎。





    为加快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吉林省总工会积极构建全周期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体系,着力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职工踊跃参与创新创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奉献“工力量”。


    打造产业工人三级培训平台


    534间客房、36个实训室(场)、24个多媒体教室、4个学术报告厅……走进吉林省新能源工匠学院,记者看到,这里可同时容纳千余名职工入住、学习。


    “吉林省总还给我们提供了学费,我和工友一定会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学员孙勇对记者说。


    新能源工匠学院是吉林省总首个“六新产业”工匠学院。围绕省委、省政府着力发展“六新产业”(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的战略部署,年内,吉林省总将建成6个“六新产业”工匠学院。


    通过多方整合社会资源和职培力量,吉林省总打造的“工字”课堂一直在持续上新。


    2018年,吉林省总携手东北工业集团合作共建吉林省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以提升职工精益管理、智能制造能力为核心,该基地在办好“教室课堂”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发“移动课堂”“网络课堂”“实战课堂”,广受学员好评。


    2019年,吉林省总与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共建吉林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聚焦以赛促培、以培促赛,该基地一边承接承办全省工会系统技能大赛,一边着力开展能工巧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成为省内首个开放共享型全工种培训基地。


    2021年,吉林省总启动省市县三级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平台建设,列支专项资金,建立培训补助机制,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平台2个、市县两级平台90个,涵盖170个工种,2022年培训职工4.5万人次。


    同时,吉林省总创新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取合作高校,累计资助1.79万名农民工、一线职工和产业工人取得学历文凭,实现技能和学历双提升。


    当前,吉林省总正快马加鞭建设吉林省工匠学院总部,以最终打造形成“吉林省工匠学院总部+‘六新产业’工匠学院+培训基地”的“1+6+N”产业工人三级培训平台。


    “以赛为媒”促成长


    焊花飞舞,弧光闪烁……近日,在2023年吉林省建筑行业焊接技能大赛上,来自全省各地的19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赛场高手云集,大家同台切磋,有助于迅速提升实战技能。”参赛选手王国华告诉记者,竞赛为一线工人职场晋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进入省赛前10名,就有望拿到国赛资格,得到晋升职业资格、升职加薪的机会。


    吉林省总坚持把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锤炼职工技能的重要平台,着力完善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行业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通过“赛、评、奖、用”,激发广大职工学知识、练技术的热情。


    比工程质量、比建设进度、比技术创新……去年,吉林省总以“六比一创”为主要内容牵头组织开展的“十百千”重大项目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覆盖全省投资10亿元以上的百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过千亿元,竞赛规模、表彰力度、赛事层次等均创历史新高,近5万名参赛职工你争我赶,掀起大干快上热潮。


    “红旗杯”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则是吉林省总为班组长群体打造的素质提升专属平台。从2020年至今,这项赛事已连续举办3届,吸引了3794家企业、11.1万人次参赛,培育出一大批综合能力优秀的“班组精英”。


    5年来,吉林全省工会共组织628万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今年,吉林省总还将举办第二届吉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届“红旗杯”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技能大赛,持续不懈“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促职工成才、助吉林振兴。


    让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近日,当记者来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李万君国家级劳模创新示范性工作室成员何岩,正带领工友开展新型转向架的试制攻关:“国内城铁车型转向架用的基本都是曲线电机,我们要攻关的是新型直线电机转向架的焊接技术……”


    由“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领衔的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采取“大小穿插、横纵结合”的培训方式,累计培训焊工2万余人次,完成重大技术攻关15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47项。类似这样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吉林省总已推动创建646个,成为传承技能、集智攻关、高效孵化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为加快形成“人人敢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善创新”的良好局面,吉林省总还深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五小”活动,并将“创新力”作为评选劳模工匠的重要考核维度之一,鼓励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技能等级评审、岗位聘用等方面向“吉林工匠”倾斜,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这几年我获评吉林省劳模、吉林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目前,我的薪酬待遇大幅提高,公司还专门为我成立了试制班,让我带领班组心无旁骛开展新产品攻关。”何岩说,自己切切实实感受到“金蓝领”的荣光,班组员工也都充满干劲,大家集思广益,金点子频出。


    建成长平台、搭创新舞台、给激励政策,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5年来共提合理化建议243.5万余项、创造价值63.21亿元;开展技术革新9.7万余项、创造价值12.88亿元。


    据悉,目前,吉林省总正在筹备首届全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并将在吉林智慧工会网络平台开辟全省职工创新创效平台,成立吉林省职工创新创效柔性联盟,进一步激发全省产业工人队伍的创新创造热情。(本报记者彭冰柳姗姗)

    2023-04-24
  • 沉浸式业态跑出加速度——聚焦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

    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东湖之滨召开。参加论坛的学界、业界代表,聚焦“沉浸式文旅产业新模式与消费新体验”主题,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运营开发、沉浸式业态助力夜间经济发展、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打造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论坛发布了2021—2022年度《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年度发展报告》,还举行了沉浸式产学研创新平台与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与会者一致认为,今年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盎然,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在这一过程中,沉浸式业态跑出了加速度,成为培育新型业态、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沉浸式文旅成为消费热点


    游船上,游客可与演员牵手共舞,或者到酒吧吧台小酌,也可以登上二层甲板,倾听小鞋匠的美丽遇见……在《知音号》的情境之中,游客缘着各色人物的别样故事,重新回到百年前的武汉文化场景。


    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艺术总监余涛介绍,这部沉浸式体验剧公演以来,演出1500余场,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23年,首次春节演出场场爆满。3月樱花季,首周票房创历史新高。


    “来我们西安,可以做一回唐‘潮’人,不负心中盛世长安。”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介绍,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2022年4月28日开业,受疫情影响,当年累计运营仅144天。截至今年3月31日,总游客量已超过150万人次。


    从夜游锦江、大唐不夜城,到《又见平遥》《遇见大庸》……沉浸式文旅火遍大江南北。


    《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沉浸式产业是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形态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经济业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沉浸体验项目数量高达8000多项,覆盖了258类业态,产值超过500亿美元。


    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介绍,我国沉浸式体验项目数量超过1500种,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IP的沉浸式展演进入群体绽放的时期。以密室和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式文化娱乐,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产业。沉浸式体验几乎覆盖了我国文化旅游新兴消费的大部分领域,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技术创新让文旅插上翅膀


    从《飞越广东》,到“文立方”数字展览空间,再到画游千里江山与丝路山水地图……声光电等高科技成果的运用,让游客身临其境、眼界大开。


    如果说文化创意开辟了沉浸式文旅的崭新天地,那么推陈出新的科技创新,则为人们翱翔天际插上了扶摇的翅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认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目标是文化遗产活化,而不只是动态化。要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创立受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界面以及超级用户体验,提升公共可达性、活态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一直尝试着用屏幕去探寻和体验屏幕背后的世界。”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陈洪介绍,一百多年前的电影屏幕距离我们双眼有20~30米,到家庭电视的3~5米,再到电脑的0.5米,然后是手机的0.25米,再到VR、AR眼镜的0.01米,甚至是人机接口的零距离,我们一直在技术推动下持续接近内容,直到融入。


    《报告》指出,沉浸式技术体系也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驱动在不断迭代完善中。发展沉浸式体验离不开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攻关。它涉及新型视听、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也涉及文化装备等工程领域,更需要大量的文化内容创意。


    与会业界、学界专家表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强有力推动着沉浸式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文旅产业步入快速复苏期,沉浸式文旅体验的需求迅速上升。展望未来,沉浸式文旅产业将迎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并带动我国文旅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人民文化精神消费的不断升级。

    2023-04-24
  • 铁路部门将加大“五一”假期运力投放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樊曦)记者2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针对“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预售情况,铁路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运力投放,努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4月27日至5月4日,全国铁路安排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将达到10500余列,增开旅客列车1500多列。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小长假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呈现假期首尾长途客流多、中间短途客流多、出行时段高度集中等特点。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截至4月22日14时,铁路部门已经售出“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4657万张,北京至上海、成都至西安、广州至南宁、广州至长沙、北京至青岛、深圳至长沙、北京至沈阳、北京至西安、上海至武汉、北京至太原等热门方向车票紧俏。


    为做好旅客群众出行服务,铁路部门充分发挥现代化铁路网和发达高铁网优势,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加大运力投放。一是实行高峰列车运行图。将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按高峰运行图组织开行,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将达到10500余列,较日常增加1500余列。二是增加长途运力投放。增开跨铁路局长途旅客列车156列,其中,在4月28日至30日、5月2日至4日时段,增开北京朝阳至沈阳北、北京丰台至太原南、北京西至西安北、杭州东至郑州东、上海虹桥至西安北、上海虹桥至长沙南、南昌西至广州南等方向夜间高铁102列;在旅游热点地区和客流密集的福州至深圳北、吉林至青岛北、北京朝阳至长春、北京西至南昌等方向增开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列车54列。三是优化动卧列车开行。增开5月2日至4日上海虹桥至佛山西、上海虹桥至广州南、上海虹桥至珠海、北京西至深圳北、北京西至昆明南、北京西至湛江等区间双向动卧列车36列。四是增加短途运输能力。组织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管内客流动态加开列车,精准实施“一日一图”,最大限度满足短途旅客出行需求。

    2023-04-23
  • 云南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沾着泥土露水的新鲜蔬菜,经过气泡水浴清洗,分拣传送至冷库,装进配有冰袋的蔬菜泡沫箱,从云南省曲靖市中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出发,全程冷链运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每个月有超过9万吨蔬菜从我们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公司董事长黄照波说。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一大早,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的苹果种植大户罗兴亮来到自家果园,对果树进行花前复剪、疏花、拉枝等春季管理工作。


    “30年前我就开始种苹果,以前不知道如何管理,产量和价格都不高。”罗兴亮说,在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技术指导下,他从“门外汉”逐渐变成了苹果种植“土专家”。


    近年来,昭通把苹果列为全市高原特色产业之一,2022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10亿元,带动农户13.8万户52.7万余人增收,迤那村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正值洋葱上市季节,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江边乡洋葱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植洋葱,今年长势非常好,亩产量达6至8吨,预计收入20多万元。”江边乡渔冼村种植户李加助说。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县光热资源充沛,全年基本无霜,是少有的露天冬早蔬菜种植区,蔬菜种植是当地的代表性产业。


    昭通苹果、元谋蔬菜、蒙自石榴……这些极具云南特色的农产品畅销全国市场。近年来,云南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7个,7个乡镇获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称号,13个村获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称号。


    “2022年,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012.18亿元,同比增长4.9%;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7元,同比增长6.7%,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48.7%。”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琰说,“下一步,云南省将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昆明市晋宁区云天化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内,万株玫瑰竞相绽放,种植采用无土栽培、温度控制和废水零排放等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灌溉系统24小时监测花卉水肥条件,根据生长环境进行科学补给。过去每亩产6万枝花,智能化改造后每亩产量达14万枝。”云南省云天化花匠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王博介绍。


    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里,900个交易席位座无虚席,花卉交易经纪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上的拍卖信息,即时敲击键盘竞价,平均每4秒便可成交一笔。


    科研、种植、交易、物流……目前,昆明鲜切花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已建成辐射全国、面向亚洲的世界级花卉交易市场和流通体系。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近年来,为丰富草果产品形态、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怒江州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草果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围绕调味品、功能食品、护肤品、中药制剂等方面开发了7个系列40余款产品。


    “在中交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目前已有8家加工企业落地,22条生产线投产,草果正气茶、泡草果等深加工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怒江州科学技术局局长和春梅介绍,“下一步,怒江州将依托科研机构持续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聚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


    正值晚熟柑橘上市的季节,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的万亩柑橘园内,黄澄澄的沃柑压弯了枝头。宾川县柑橘种植总面积约10.2万亩,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如何提升效益成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鼓励支持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水果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宾川县农副产品营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秦洲正说,“冷库的建设将水果的销售期延长了半年,实现水果错时、错季销售,进而提升农产品效益。”


    近年来,云南省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以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和综合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大型冷链物流为支撑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后延伸。


    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山间云雾缭绕,万亩普洱茶层层叠叠,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的景迈山迎来春茶采摘季。


    “这段时间游客不少,游客除了采茶品茗,还能探索古茶林、欣赏民族文化演出、体验本地茶文化。”景迈山奉祖家园客栈经营者、茶农仙贡说。


    近年来,通过对古茶林资源进行生态保护,保护修复传统村落及特色民居,建设完善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景迈山涌现出茶旅生态游、民俗游、文化演出等多种业态。不少景迈山茶农从过去单纯的种茶、卖茶,到如今开办民宿和农家乐,迈出茶旅融合发展步伐。目前景迈山景区共有农家乐17家、民宿21家,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今年以来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


    普洱景迈山茶文化探索游、腾冲司莫拉乡村民族文化体验游、罗平油菜花海生态游……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文旅融合,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脱贫人口从事餐饮、住宿、采摘等经营活动,对从事乡村旅游的脱贫人口,开展酒店管理、餐饮服务、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提高务工收入。2022年,云南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12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2564亿元。


    昆明市宜良县“云鱼谷”养殖基地旁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声情并茂地介绍锁鲜抗浪鱼、红烧鱼块等产品。


    “抗浪鱼是云南的土著鱼种,过去由于产量急剧减少,曾被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云南茂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殷树茂介绍,“经过野生养殖、人工驯化养殖、人工辅助繁殖,现在抗浪鱼实现了自然繁殖,年产量200余吨。我们与昆明一家直播运营公司合作,通过电商渠道把抗浪鱼带回老百姓的餐桌。”


    据了解,云南省广泛开展农村特色产品遴选,常态化开展营销推广,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投入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电商相关培训,今年初成功举办电商年货节,直播销售额达2854.96万元,签订意向购销合同6000万元。


    “我们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晓鸣说,“下一步,云南省将通过产业增量提质、乡村旅游、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3-04-23

  • 首 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