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亿件

    核心阅读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快递渠道销往全国,航空货运线路相继开通,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

    12月1日上午,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实现。这背后,是邮政快递行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彰显了发展的强大韧性。

    12月1日上午8时10分,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快递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7天。

    “今年以来,邮政快递业发展面临多重超预期因素挑战,快递业务量能比去年提前7天达到千亿件,充分彰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大韧性。”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许良锋说。

    快递进村提质增效,农产品进城成为新增长点

    1000亿件快递的背后,是迅速落地的保通保畅政策,保障快件运输通达。

    以4月份为例,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跨区域物流受阻问题。上海、吉林等疫情发生地的邮政快递作业场所封停、从业人员隔离、邮件快件积压,服务网络一度运行不畅。

    针对这些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自查,消除高速公路卡点;创新安排,为货车司机提供便捷核酸检测;实施按日调度,开展实时监测……一系列政策举措迅速消除堵点,保障物资运输。5月份,行业日均业务量迅速恢复至3亿件。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这为行业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00亿件快递的背后,是快递进村提质增效,农产品进城成为新增长点。

    经过查询,今年的第1000亿件快递,是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寄往厦门市的一箱蜜柚。

    发件人蔡泽鑫告诉记者,父母在老家种植了蜜柚,自己负责线上销售和发货。“快递进村拓宽了我们的销售渠道,收入大幅增加。”蔡泽鑫说,蜜柚卖给批发商,一斤不到1元;如今自己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一斤能卖到2.5元。

    这一箱平和蜜柚的“千亿”之旅,正是快递进村的一个缩影。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

    “随着快递进村覆盖率的提升,‘快递+现代农业’的成效日益明显。”许良锋说,通过快递大数据平台可以观察到,农村快递包裹上行下行比例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水果等农产品正在通过快递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林虎表示,接下来,国家邮政局将继续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村寄递末端共同配送。针对农村快递成本高、收益低的实际,鼓励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农村邮政、快递、交通等各类主体深化合作,共建农村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发展末端共同配送。另一方面,持续打造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金牌项目,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的寄递渠道。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市场活力、保通机制,是邮政快递业平稳运营的基础。而提前7天实现千亿件目标,则有赖于行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11月27日4时21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打破冬夜的寂静。一架由深圳宝安机场起飞的全货机平稳降落在鄂州花湖机场,标志着鄂州花湖机场货运航线开通运行。

    “鄂州至深圳航线是花湖机场首条在凌晨起降的全货机航线,由顺丰航空采用737型全货机执飞,运载货物为常规快件,辐射范围包括武汉、黄石、黄冈等周边城市。”顺丰集团湖北枢纽项目总监张浩介绍,航线开通后,鄂州将成为顺丰航空的第九十一个全球通航站点、第六十一个国内通航站点。

    今年以来,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发力航空货运。8月,京东航空宣布正式投入运营,10月开通首条航线,11月开通第二条航线,在航空物流赛道上不断发力。10月,圆通航空宣布开通首条上海定期国际货运航线,每周执飞5班,每次可搭载货物25吨,实现中日之间“端到端”跨境直达。

    除了发力航空货运,邮政快递企业还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服务“硬实力”。

    多类型枢纽设施投产运营。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为满足旺季寄递需求,纾解峰值压力,邮政快递企业积极推动枢纽设施建设。申通在辽宁沈阳启用了东北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处理能力提升4倍,年处理快递量可超10亿件;京东在陕西西安建设了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帮助陕西省内95%的京东自营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县级乡村地址覆盖率达100%。

    综合运输线路开通启动。在铁路运输方面,成都—波兰马拉国际专列顺利开行;在公路运输方面,快递企业推出中越、中泰、中老等电商陆运干线,启用中欧公路相关线路。

    基础能力的提升,促使10月份的消费者快递服务满意度达到82.4分,同比提升2.6分。虽然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寄递时限全程有所延长,但重点地区72小时准时率达78.3%,同比提升2.1%。

    “9917”工程进展顺利,快递绿色化不断推进

    比较今年和去年的1000亿件快递,有何区别?最大的变化,在绿色方面。

    “截至目前,‘9917’工程进展顺利,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管爱光说。

    “9917”工程,是指到今年底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0%,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达到1000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亿个。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和规范包装操作两个比例均达到90%,已提前达标。累计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978万个,在邮政快递营业揽投网点布设回收装置12.2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

    “双11”期间,快递的绿色底色更加凸显。截至11月20日,全国各地的菜鸟驿站共回收纸箱744万个,同比增长超80%,所回收的纸箱被用于循环寄件。“仅仅是绿色回箱和绿色寄件已助力减碳超400吨。”菜鸟有关负责人说。

    管爱光介绍,接下来,国家邮政局将落实国家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部署,指导和督促北京等6省份邮政管理部门强化台账管理,倒排工期,按月督办,确保到年底前完成塑料污染治理任务。同时,督促其他省份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此外,管爱光介绍,国家邮政局正在推动出台快递包装重金属和特定物质限量、限制快递过度包装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法律标准体系。同时,稳妥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通过试点探索提出覆盖全链条治理的法律标准体系设计和需求。(记者李心萍)

    2022-12-02
  • 前10个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9%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申铖)记者30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达664199.6亿元,同比增长8.9%。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6196.9亿元,同比下降3.3%;国有企业应交税费49487.4亿元,同比增长11.1%。截至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5%,上升0.2个百分点。

    2022-12-01
  • 今年1—9月,内蒙古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 绿色化转型,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聚焦·关注企业技术改造③)

    核心阅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当地传统产业实现了节能降耗、产能提升,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钢铁集团包钢股份薄板坯连铸连轧厂,只见宽敞的厂区内一派忙碌。不远处,5根高耸的烟囱格外显眼,离近时却未发现有烟气从中排出,让人不免心生好奇。

    不多时,记者来到一处厂房边,门口牌子上写着“余热综合能源站”。走进厂房,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4套正在运行的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我们如今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这4套设备能够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实现冷热电三联供。”工厂能源主管赵园龙说。

    近年来,包头市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引入回收设备,实现烟气循环利用

    “我们厂主要生产建筑结构用钢板,拥有一台五段辊底式加热炉,会产生大量400至600摄氏度的烟气。”赵园龙说。几年前,烟气经过处理后会直接从烟囱排到大气中,虽然排放的各项指标合格,但温度无法降低,既浪费热量又对环境有影响。

    由于烟气回收改造难度大、回收成本高且利润低,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3年前,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工厂与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合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对方负责设备投资、运营管理,对工业废气进行高效合理利用,发电、制冷、供热等能源效益按比例分成,10年后设备及运营归包钢集团所有。项目投资4600万元,于2020年12月建成投用。

    “这套汽轮发电机能够有效利用烟气进行发电。”能源站设备运行主管王如坤指向一台设备说,“通过技术改造,我们将供热段产生的烟气全部收集到余热锅炉中,产生过热蒸汽,再通过主管道进入余热能源站,推动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实现了烟气零排放。”

    与此同时,汽轮发电机发电后冷凝出的水,通过凝汽器进入热水井,经过凝结水泵、除氧器、给水泵等,再次返回余热锅炉,为汽轮机发电补水。“这样就实现了水循环利用,能节省60%的用水。”王如坤说。

    整个钢厂在炼钢转炉中排放的饱和蒸汽,原设计为外送至企业外部蒸汽环网。“由于饱和蒸汽含水量大、压力波动大,常常产生水锤效应,冲击力过大使得管道容易爆裂,加之输送距离较远,最终无法有效利用,只能无奈排掉。”包钢集团节能环保中心主管程向东说。

    如今,这些饱和蒸汽在余热能源站经过不同设备处理,产生了发电、制冷、供热3种效果。据统计,整座余热能源站年净发电量3720万千瓦时,年供热量5万吉焦以上,年减少碳排放4万吨以上。

    “这些年我们压缩炼铁产能133万吨,在污染防治、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投入资金超150亿元,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约28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7吨。”程向东说。

    优化流程升级产品,助力能耗持续下降

    走进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的二期厂房,几十座八九米高的银灰色单晶炉映入眼帘,半圆形炉座上的直拉头不停旋转,炉中的高纯度多晶硅料被加热熔化后,一点点结晶成几米高的圆柱体单晶硅棒。

    移步加工车间,在全自动机械的操作下,一根根单晶硅棒经过截断、开方、磨面、倒角、清洗等工艺,变为一块块长方体单晶硅棒。随后,这些硅棒将被运往位于江苏的公司总部,切片成方形的单晶硅片,用于制作太阳能光伏板。

    “2019年4月我们开工投产时,生产一公斤圆棒需消耗26千瓦时电,一年用水量达50万吨。”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政说。据了解,完成一根单晶硅圆棒需50小时左右,一座单晶炉可以同时生产八九根棒,加上后续加工,耗电、耗水量都不少。

    为此,企业不断探索技术创新,对电加热等环节持续升级改造,并循环利用含硅污水。“现在生产一公斤圆棒只需消耗电量15—17千瓦时,每小时循环处理污水500吨,循环利用率达92%以上,实现了节能降耗。”李明政说。

    来到包头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分门别类地组装一台台白色圆形底座。这些底座直径达数米,是驱动草原、荒漠上巨大风机的永磁发电机。

    “企业一直以生产直驱永磁发电机为主,近年来,随着铜、磁钢、硅钢片等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生产销售面临很大压力。”企业总经理蔡敏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今年以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转为以生产半直驱永磁发电机为主。与相同功率的直驱发电机相比,原材料使用减少了近3/4,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不仅实现了轻量化,运输和吊装也更加方便。

    “设备单价大幅降低后,风力发电机的整体建造成本也将降低,能够减轻风电平价上网的压力。我们今年的销量预计能提升43%。”蔡敏说。

    据介绍,今年1—9月,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包头市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市累计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园区7个、绿色供应链3家、绿色工厂38家、绿色设计产品37个。”包头市工信局副局长白国生说。

    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在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试车场上,一辆辆白色的新能源重型卡车整齐地并排停靠。如今,这些新能源重卡让曾经生产了30多年燃油重卡的北奔重汽实现了绿色发展。

    “我们于2018年5月启动新能源资质准入工作,在研发、制造、售后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难度很大。”北奔重汽新能源事业部副总设计师张晓东说。

    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北奔重汽与相关科研院所、电池企业等深入合作,探索试验、生产试用产品。2019年6月,北奔重汽取得电动重卡生产资质,并于同年7月,首批交付18辆纯电动自卸车。

    “企业重点开发了智能驾驶和纯电动自卸车、纯电动牵引车等新能源车型,主要应用于环评、干线物流等领域。”张晓东介绍,“截至目前,企业的新能源重卡已在40余家钢铁企业投入使用,总运营里程超过1.5亿公里。”

    北奔重汽还与合作伙伴在包头西部陆港创新推出了“新能源+散改集”绿色低碳物流运输模式,将电煤散货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并在陆港园区内采用新能源重卡,提高效率、减少拥堵、降尘、降噪声。据统计,采用新模式后,陆港内煤炭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约4倍,端到端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每年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

    据了解,包头市近年来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重点打造稀土、现代装备、光伏、风电等产业集群。“我们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不断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各行业走低碳发展的绿色道路。”白国生表示。

    2022-12-01
  • 主产区粮企收购超六千三百万吨——秋粮收购全面有序推进

    当前,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做好秋粮收购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为稳物价、防通胀奠定坚实基础。

    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眼下,正是秋粮集中上市时期,各地全面有序推进秋粮收购。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向华乡幸福村种粮大户崔宝珠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今年种植大豆2000亩,亩产370多斤,目前已全部卖给当地一家大豆加工企业,每斤价格2.95元,亩均纯收益500多元。

    “我们全力抓好秋粮收购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确保农民余粮顺畅销售,让农民好收成变成好收入。”黑龙江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6344万吨,同比增加683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分品种看,中晚籼稻、粳稻、玉米、大豆分别收购1879万吨、1436万吨、2906万吨、12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0万吨、150万吨、382万吨、31万吨。“新粮上市以来,加工企业积极补库,储备企业启动轮换,贸易企业看好后市,市场收购较为活跃,市场化收购数量占比超过95%。”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说。

    “我们库水稻储备轮换收购已接近尾声,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也已启动。”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建三江直属库主任裴立军说。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为确保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中储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秋粮上市后,各地直属企业充分发挥储备轮换对市场化收购的引领带动作用,及时挂牌收购,严格执行轮换政策规定。同时,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部分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秋粮收购涉及品种多、覆盖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始终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坚决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农民看好后市价格

    秋粮上市以来,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东北玉米价格每斤突破1.4元,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每斤突破1.5元;大豆开秤价格每斤3元,现有所下降;水稻价格相对平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秋粮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农民仍看好后市价格。

    今年以来,土地租金上涨,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也持续攀升,种粮成本增加,农民期待卖个好价,确保种粮收益。江西省崇仁县孙坊镇南门村种粮大户曾海清今年承包了300多亩地,种两季稻,早稻200多亩,收割后再种晚稻300多亩,亩均生产成本较之往年增加200多元。受高温干旱影响,晚稻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每亩减产100斤至200斤不等。“早稻已全部卖掉,晚稻卖了一部分给当地大米加工企业,每斤1.28元至1.33元,剩余部分看市场形势再卖。”曾海清说。

    近年来,随着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农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会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择价售粮。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刚是很早就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近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去年玉米价格高、收益好,今年他租种了3000亩地,每亩租金800元,平均亩产1000多斤,低于去年。当地玉米价格每斤1.4元,比去年同期高0.1元。侯刚说,他看好玉米后市,把玉米储存在当地一家玉米加工企业,等到价格合适时再点价出售。

    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需求拉动是导致当前秋粮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说。目前,主产区新粮上量不及预期,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为满足正常生产需求,纷纷提价收购刺激玉米上量,对粮食价格阶段性上涨形成支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分析我国粮食生产、库存、进口等情况,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基础十分扎实。分品种看,今年小麦产量1.36亿吨,同比增加129万吨。今年小麦价格超过玉米价格,不再具备饲用优势,饲用消费同比大幅减少,产需形势恢复到平衡略余的常年水平。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供应十分充足。玉米产量预计保持在较高水平,产需形势进一步好转。国产大豆扩种成效明显,能够满足国内食用消费需求。

    今年以来,全球粮食供需延续相对宽松局面,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满足国内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受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一些国家实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粮食进口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2233万吨,较2021年同期减少11.3%,除了大米和高粱进口增加外,大豆、玉米、小麦、大麦等粮食品种进口同比均下降。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在保供稳市大局中把握秋粮收购节奏,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等相关工作,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记者刘慧)

    2022-11-30
  • 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导方向都是数字经济


    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建设热度走高,一些地方开展了不少积极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具备哪些特点?与之前认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比,有哪些不同?在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上,各地形成了哪些经验?今天起,本版推出“关注数字产业集群”系列报道,走近一线,了解进展,展望未来。

    ——编者

    江淮腹地,“中国声谷”。依托科大讯飞打造的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亿元、入园企业达1423家,连续5年产值、企业数量增长率均超过30%,跑出了惊人的“声谷速度”。

    西湖之滨,“中国视谷”。大华科技和海康威视领军的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2021年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20.8亿元,同比增长17.2%,带动全市4322家数字安防产业创新企业共同成长,包揽视频监控产品DVR、摄像机等产销全球前两位,市场占有率超过50%。

    荆楚大地,“中国光谷”。以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近3年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汇集光电子企业超过1.5万家,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存储芯片、我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等一批科研成果和国产化替代产品在这里实现突破。

    语音识别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与核心算法、光纤制造与硅光芯片研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高地、数字产业集聚区和数字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显示,我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导方向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产业集群提速换挡

    “你好,我刚到杭州……今年皇冠品牌在阿尔及利亚的销售额超过了5000万美元,我带来了明年的新订单……”脉链集团董事长徐伟强向记者展示的微信留言,来自约旦商人穆德。

    “凭借对北非五金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穆德先生将当地需求录入脉链云商平台,形成平台采购订单,线上订单通过脉链未来工厂平台精确发送到对应厂家进行生产,并且按照出口国认证标准实施品控。”徐伟强介绍,接下来,贴上皇冠商标的五金产品将通过脉链云商的线下履约服务渠道,出口到阿尔及利亚本地仓。“今年,皇冠品牌在阿尔及利亚的市场占有率攀升到60%。”

    全面融入阿里生态,为脉链带来了云服务、电商流量、物流等全方位助力,更为浙江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数字化赋能。目前,脉链数字化平台已连接近5000家工厂、200家海内外服务商以及超过2万家零售网点。

    “通过数字技术助力集群内企业经营优化、技术创新与协同合作,带动产业集群的生产过程升级、产品服务升级和价值链条升级等,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产业集群数字化:构建协同发展的新生态》研究报告如此评价。

    不过,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战略研究室主任高婴劢看来,尽管脉链赋能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是个典型案例,但严格来讲,数字化后的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却不能算作数字产业集群。

    那么,什么是数字产业集群呢?

    “数字产业集群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事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的企业主体及其相关机构等组成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产业集群高度依赖信息网络、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制造,通过数字化方式对集群活动进行管理,并以此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以及企业、机构等主体参与集群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前四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包含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高婴劢说,这些行业已经按照原先的分类进行了统计,不能算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但为这些行业赋能的平台或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是算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之中的。

    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8%,到2025年,预计可提高至10%。“按照2020年我国GDP最终核实为101.3567万亿元计算,当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约为7.9万亿元。”高婴劢说。

    打破地理空间约束,助力产业集群稳链强链

    11月21日,位于四川绵阳市的智米净化器工厂,正在满负荷运转。“当日计划排产1.2万台,实际产量为1.17万台。”智米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峻介绍,进入11月,公司订单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10%,新上市的高端产品米家全效空气净化器Ultra占比达到21%,这与上月底小米生态链数据平台提供的月度预测十分接近。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销售预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订单波动带来的损失,这只是小米赋能生态链企业的众多能力之一。”小米集团公司生态链部总经理屈恒介绍,通过集团工业设计平台、物联网云平台、供应链平台、质量控制平台、销售平台向生态链的延伸,遍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川渝、湖北等地的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在设计、研发、采购、制造、质量、销售等领域协同创新,创造了上百款用户追捧的“爆品”。目前,米家开放生态平台上的企业开发团队超过4000家。

    “通过平台实现网络化协作研发生产,逐步摆脱地理空间的约束,是数字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最大的不同。”高婴劢说,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集聚,由此带来产业上下游、物流、服务等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数字产业集群,企业不一定都在同一区域,可以是产业集群加数字化,还可以是虚拟集群。

    走进位于深圳坪山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荣耀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gicVs正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精密装配。“折叠屏搭载了全新零齿轮铰链技术,最复杂的支撑结构从92个零部件精简到只有4个。即使如此,也涉及上百个结构件精密配合,加工精度更要达到0.03毫米。”荣耀公司首席执行官赵明说,通过荣耀自主研发的、具备智能诊断等功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线上的物料会被匹配专属ID身份标识,从而实现物料数据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对接,实时监控质量异常。荣耀还在上游合作企业部署了自研精密智能装备,在整机厂装配时,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不同合作伙伴的物料数据实时匹配。“数字化带来的质量协同,让荣耀手机组装精度达到0.01毫米。”赵明说。

    “数字产业集群的另一个特点是协作方式不同。”高婴劢说,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中,通过供应链互通进行的分工协作多是一对一,而通过平台方式打通相关业务后,数据的对接、互动以及人工智能分析,让产业协作更加柔性、精准,效率更高。比如可以提前预警关键零部件短缺,主动寻找备用供应商;可以提前预测市场波动,确保恰到好处的库存,实现及时生产等。

    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专家范秋辞表示,数字产业集群可以实现研发协同、订单协同、生产协同、质量协同、库存协同及服务协同等,通过各类系统全面数字化对接并形成业务协同闭环,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链强链。

    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素价值化等方向发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目前,小米正在生态链推动全链路数字化,但是,在工厂端却遇到了人才难题。”屈恒说,招聘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相对容易,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太好办,“期待有关部门多关注数字产业集群相关人才的培养。”

    “公司总部虽在珠三角地区,但伴随着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集群产业链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可是,一些地方推动集群发展的出发点却更多是将核心制造能力留在本地。”一位数字产业集群链主企业总工程师坦言。

    高婴劢认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演进的新阶段,数字产业集群目前尚处于萌芽期,也可以说处于地方先行先试阶段。鉴于其融合特点突出,且打破了原有的行业边界,原有的垂直管理模式很难全方位推动集群发展,亟须统筹规划集群的发展重点、发展模式。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等方面发力,分阶段、分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围绕打造战略竞争优势,加快推动代表国家战略方向、创新密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如5G、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突出共性技术攻关,增强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形成全局带动效应;围绕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鼓励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产品、生态构建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集聚、优势互补促进新兴产业高速成长;此外,要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依托12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构建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以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等为代表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拓展,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矿山、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一批数字化转型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逐步引领产业集群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演进。

    在要素价值化方面,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作用;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全生命周期,加快培育数据标注、数据清洗、数据聚合等大数据产业;推行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供给质量;依托北京、上海、郑州等40余家数据交易机构,积极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实现数据要素红利向产业发展势能的充分转化。(记者王政)

    2022-11-30
  • 前10月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0.3%

    本报北京11月27日讯(记者冯其予)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74亿元,同比增长10.3%(折合943.6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呈增长态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2.5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同期总额的18.3%。


    此外,前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909.9亿元,同比增长5.8%(折合1189.6亿美元,同比增长2.9%);新签合同额10955.2亿元,同比下降1.8%(折合1647.6亿美元,同比下降4.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41.7亿美元,新签合同额852.9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3.9%和51.8%。

    2022-11-29
  • 特色种植“种”出好日子 抱团开拓共富路

    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农业大镇移风店镇流传着“八大怪”的顺口溜,其中“两怪”让人印象深刻:“存款用麻袋”“买房不用贷”。移风店镇曾是青岛市经济薄弱镇,但到了2021年,居民银行存款余额在即墨区17个镇街中跃居第二位。依托蔬菜种植、种子研发的产业优势,移风店镇“种”出了好日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连日来,记者深入移风店镇田间地头、蔬菜大棚、种子研发企业采访看到,当地干部群众正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乡村特色种植业,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探索多元化强村富民路径。

    抱团开拓共富路

    移风店镇近年逐步发展成为青岛市的菜篮子基地、全省的蔬菜重镇。冬日里,移风店镇小欧戈庄村的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西红柿、大头菜等蔬菜郁郁葱葱。

    村民吴子银蹲在垄间,仔细察看西红柿长势。“老吴,你这西红柿该打叉了!”一起来到大棚的省派工作组队员高林峰说。“这个天气可不敢打,容易受菌。”虽是第一年种大棚,但吴子银俨然已成农业专家,“这都是跟着村里请的专家学的。”

    吴子银今年62岁,拖拉机开得好,是种地的“好把式”。不过,2亩多地,种了一辈子小麦、玉米,赚不到钱,吴子银一直想改变,却没有方向。

    “党支部班子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小欧戈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子旭说,“单打独斗赚不到钱,抱团发展才能拓宽致富路。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将资源整合起来,抱团走品牌农业道路。”

    在吴子旭的倡导下,村庄联合种植户,整合4家小型合作社,成立共富公司,流转农民土地370多亩,农产品统一使用“小欧田园”商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帮扶作用,与区直部门和企业等多方成立党建联盟,统一调配使用200余万元资金,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共享,形成了“党组织+共富公司+社会资金+种植户”的经营模式。

    吴子银的2亩多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又租了合作社一个冬暖大棚,村庄还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帮助销售产品。在大棚里,吴子银数着一棵西红柿秧上的花,“每棵估计产6斤西红柿,这一棚就能赚四五万元”。

    深耕种业效益好

    “40个大棚,种植着5000多个品种的西红柿。”青岛德龙种子有限公司经理孙军说。青岛德龙种子有限公司在移风店镇的基地,主要培育西红柿种子。

    这些小小的种子,被称作现代农业的“芯片”。

    在青岛德龙种子有限公司,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记者注意到,每垄西红柿种苗都有标签。“这一个大棚里,大概有700个品种的西红柿,成熟后再进行选育,最终选出适合栽种的种子。”孙军介绍,种子研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但研发出市场认可的新品种,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比如该公司研发的特色番茄“德龙小黄”,市场售价每斤可达20多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目前,移风店镇正在全力打造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青岛市规划建设的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就在这片区域。“我们正在建设集种企孵化、种质保护、研发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种业产业园。”移风店镇副镇长鲁建说,目前,该镇已累计引进现代种业项目26个,涉及500余个品种的研发和培育,各类种子产品远销美国、韩国等10余个国家。

    移风店镇还引进和培育了山东金百利公司等4家育苗企业,对接10余家本土企业开展育苗合作,年育苗1.4亿株,实现种子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优质种苗,直接带动本地农民栽种,同时辐射胶东半岛20万农户。

    蔬菜触网闯天下

    走在即墨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移风蔬菜”招牌。移风店镇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鲁建介绍,不光是在即墨区,在全国各大城市,甚至海外市场也可见“移风蔬菜”的影子。而这靠的就是“一群蔬菜经纪人和一根网线”。

    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波是先行者。记者来到姜波的办公室时,她正忙着电话联系外地客户。“种菜这个活‘看天吃饭’,咱不忍心看着菜烂地里,就帮着卖卖。”早在2003年,姜波就开始在网上卖菜,一位台湾客商找到她要10个集装箱共250吨白萝卜,而且收购价是市场价的3倍。第一次“触网”营销就为菜农卖出200多吨菜,这让姜波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

    “现在,我还通过抖音、朋友圈卖菜。”姜波说。目前,她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把“移风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带动了当地200多名农村经纪人和周边3200多名农民利用互联网卖菜创业。

    鲁建介绍,移风店镇抢抓直播电商机遇,搭建集电商、快递、仓储、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目前,在移风店镇已经建立了多个乡村直播基地,约有600多名菜农从事直播带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姜波告诉记者她近期的一个“小目标”:组建一支200名农民直播团队,从农产品种植、品牌包装、销售配送等各环节,打造农产品电商直播供应链基地。在她的规划里,移风店镇将实现“村村有网红、个个能直播”。(刘成)

    2022-11-29
  • 全面彰显工业遗产价值 创新推动工业旅游发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北京市751园区等53家单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这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在为居民生活、各行业经济活动提供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工业景观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集都市观光、企业考察、科普研学、休闲体验、产品展示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是彰显工业成就、繁荣工业文化、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工业强国,发展工业旅游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工业旅游是展示国家工业成就的重要窗口。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生活用品到大国重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无不彰显了国家工业发展成就。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可以让更多人走进工厂、了解工业,有助于国民真实感受国家工业的强大,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工业旅游是强化国家集体记忆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历程中,一五计划、三线建设、乡镇企业、国企改革、工业园区、科技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等成为国家集体记忆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标志的中国工业精神。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让更多人有机会“阅读”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工业发展“教科书”,有助于强化国家集体记忆、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工业旅游是发展国家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工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旅游是展示和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有助于培育和践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有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虽然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时间较短,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消费转型,工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涌现出了一批“网红”工业旅游项目。此次推出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就是工业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全国各地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潜力,提高产品质量效益,让工业旅游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一是构建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我国是工业大国,工业文化景观类型与分布极为广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工矿企业记录了工业发展进程的丰富信息,呈现了特色各异的工业文化景观,成为一个时代、一个行业、一座城市的文化标识。要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门类、不同特色的工业旅游分级分类产品体系,完整展示国家工业发展成就,全面彰显工业文化景观的历史、社会、经济、科技和艺术价值。

    二是加强工业旅游载体建设。工业旅游资源既包括工业遗产,也包括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等。工业旅游开发应依据工业资源类型与生产生活存续状态,合理确定工业文化展示、工业产品展销、流程工艺参观、企业文化考察等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工业主题公园、工业博物馆、工业研学旅行基地、工业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意工场等。同时,工业旅游载体建设需要从景观展示、流线组织、功能更新再利用、新馆舍与服务设施建设、工业文化科技内涵挖掘与解说等方面系统安排,统筹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生产安全与生产秩序调整、服务设施风貌协调等关系。

    三是强化工业旅游发展保障。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潜力巨大。要组织开展相关资源调查,鼓励工业文化和工业旅游相关研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要从规划用地、建筑功能调整、消防、交通等方面,支持利用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产业园区以及现代化工厂等开发工业旅游。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化运营,参照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对工业旅游发展支持力度。要支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文化创新发展,催生工业文化创意新业态,拓展工业旅游消费新空间。

    工业旅游具有弘扬工业文化价值、活态传承工业文化、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多重功能。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有助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与世界工业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工业文化和建设面向国内外的工业文化传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2-11-28
  • 扩内需 畅循环:一个数据产品的交易历程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数据交易是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一环。今年2月至7月,通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完成了一笔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数据产品交易。一个数据产品从采集、处理到交易、应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探索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记者近日追踪了这次数据产品交易的全程,一探究竟。

    数据采集——

    数据越真越全越精,越能提升人工智能“聪明”程度

    打左转向灯起步、遇到过路行人减速绕行……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园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内,一辆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精准识别路况,做到安全起步、行驶、落客。

    “只要在手机应用程序上下单,车辆就自动开到眼前来;点击小程序的‘开始行程’按钮,车辆就启动了。”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女士对自动驾驶技术既赞叹不已,也十分好奇,“这左拐右拐、上坡下坡的,它是怎么判断的呢?”

    “自动驾驶的实现,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先进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进行的技术‘大综合’。人工智能技术就相当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大脑’。”海天瑞声是一家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和服务提供商,公司副总经理李科告诉记者,为了使这个“大脑”更“聪明”,就需要运用各类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算法做出判断大致要经历‘接收数据’‘总结规律’‘形成判断’3个环节,数据样本类型越全、精度越高、针对性越强,算法就会越聪明,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就会越高。”

    这次数据产品交易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禾多科技公司需要自己采集真实场景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由海天瑞声进行专业处理后,形成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数据,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研发。

    如何保证数据“原材料”的高质量?有效采集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要尽可能接近真实路况。”禾多科技副总裁戴震介绍,在近期的一次数据采集中,工程师驾车从北京市顺义区出发,途经望京区域、机场高速和4个停车场,行驶路程100多公里,现场采集到了道路状态、交通信号和标识、车辆和行人目标以及天气环境等信息。

    “多位专业工程师驾驶数据采集车,车上安装了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用以收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合规处理,会被记录在车载硬盘内,之后通过网络闭环上传至数据处理系统,为下一步的筛选、标注做好准备。”戴震说。

    据介绍,海天瑞声与禾多科技今年完成交易的数据产品,其中许多涉及停车场景。“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的训练数据,针对性越强,越有助于提升其在特定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戴震说,有时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了提升场景的针对性,团队还会专门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

    “例如,为了提升自动泊车系统对三轮车这类交通工具的感知能力,我们会故意在停车场内布置一些三轮车,然后安排工程师驾车前去采集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处理后用于人工智能算法迭代。”戴震说。

    数据处理——

    由专业团队协作完成,创造规模可观的就业岗位

    采集原始数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让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读懂”这些数据。

    处理数据的办法主要是进行数据标注。“虽然我们可以在原始视频上看出哪里是车道线、哪里是停车位,但如果不加以标注,人工智能算法是无法读懂这些数据的。”李科说,数据标注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始视频数据分为若干帧,由技术人员运用公司自研的智能化数据处理平台及相关标注工具在每一帧上标注出相应内容,“例如,标出汽车的位置在哪里,某个交通标志是什么意思,等等。”

    在海天瑞声公司总部,计算机视觉业务部高级项目经理秦子雄向记者现场演示了数据标注的步骤:

    “我们使用这个矩形框将这辆汽车框起来,算法后期就会读‘明白’。”

    如何精确定位这辆汽车?

    “那就要使用接地线这个辅助工具,先确定几个汽车轮廓上的关键点,再画出数条接地线垂直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确定汽车轮廓投影在地面上的具体位置。”

    …………

    几番操作下来,经过各种线和框“勾勾画画”,一帧视频图像标注完成。

    数据标注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协作完成。“为了顺利完成这次与禾多科技的交易,我带领100多人的数据标注服务团队工作了近5个月,标注完成了十几万帧的原始视频数据。”秦子雄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培训帮助团队人员熟练掌握规范,还要依靠公司平台管理团队、追踪工作进度、交付最终成果,“数据标注是一个既有技术含量,也需要较多人力投入的工作,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数据处理平台的研发力度,提升数据标注的智能化水平。”

    从宏观层面上看,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数据标注服务的庞大需求。《2022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将达47.8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20亿元。目前,许多数据服务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数据标注基地,为当地创造出可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数据交易——

    建立数据流通信任机制,实现数据“上市有审核、采买有资质”

    海天瑞声与禾多科技能顺利完成这次数据产品交易,离不开北数所的撮合与服务。

    “在去年3月底北数所成立之初,我们就受邀加入了其牵头成立的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并在去年9月至10月上线了几款数据产品。”李科说,数据交易所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海天瑞声作为首批“尝鲜”的企业之一,在与北数所的交流合作中,也在不断更新对数据交易模式的认知。

    “过去,我们寻找客户主要靠广告推广、参与展会等方式,得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谈,属于‘点对点’的模式。”李科说,近一年多来,随着买家在北数所数据交易平台上相继出现,企业有条件从“点对点”过渡到“点对面”模式,依靠交易平台提供的撮合服务来获取客户。

    北数所相关负责人郎佩佩介绍,这两家企业都是北数所的合作伙伴。了解到海天瑞声在数据领域的综合实力后,禾多科技决定与其开展合作。相关数据处理产品于今年2月至7月分两期交付完成,合同在北数所进行了备案。

    除了撮合供需双方外,北数所还要对数据交易主体、数据来源、交易产品、数据用途等进行合规审核。郎佩佩说:“北数所要研判这些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来源是否合规,数据产品交付后的用途是否正当等。”

    目前,北数所构建了由数据提供方、购买方、中介服务方和交易场所组成的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合力打造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统计显示,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已吸纳大型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跨国机构等150多家机构或企业。“只有实现确权、流通和交易后,数据资源才会转变成可以量化的数字资产。”北京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数所董事长范文仲表示,数据交易所要做的不仅是撮合交易,更应该建立一套技术、规则、机制、流程健全的数据流通信任机制,实现“上市有审核、采买有资质”的数据交易良性生态。

    数据应用——

    训练人工智能算法,赋能实体经济、提升用户体验

    在地下车库,上海市长宁区居民沈先生体验了一把爱车的“记忆泊车”功能。

    “开启‘记忆泊车’功能后,我驾车从地下车库的入口出发,先完整地进行了一遍泊车入库。这时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记住’了泊车路线。待再次出发时,车辆便由系统自动操控,按照设定的路线从车库入口驶入车位。”沈先生说。

    “记忆泊车”“跨层泊车”等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是人工智能算法通过训练不断“进化”的结果。“经过几个月的迭代升级,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泊车等场景上的智能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戴震说,目前企业研发的自动泊车系统已经在广汽集团的量产车上得到应用,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标注,把处理完成的数据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算法,最终赋能实体经济、提升用户体验。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流通的这一过程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将促进各行业更好地应用数据要素。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度体系仍有待健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说,下一步,应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规则,统筹推进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逐步取得了成效。“有了这次成功交易,我们和海天瑞声将继续深化合作,未来双方有望达成更大量级的合作。”戴震说。(本报记者葛孟超)

    2022-11-28
  • 钧山联合昌发展打造昌平医药健康产业母基金

    近日,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专题活动之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上,昌发展正式宣布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启动,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等作为联合伙伴与其一道合力打造“昌平医药健康产业母基金”。






    这次启动母基金群是昌发展在原有母基金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体系的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广泛合作市场化母基金、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知名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构建包括早中期母基金、中后期母基金、产业引导母基金和自主管理子基金的产品矩阵,积极吸引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及基金来昌落地发展。







    其中,除2016年起设立管理的昌平中小微企业双创发展母基金、昌平中小企业成长母基金、北京市产融合创母基金等早中期母基金,以及2022年设立的昌平产业发展母基金外,这次启动了三支中后期母基金的设立和筹建,包括正在联合钧山等合力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母基金,与光大永明保险、光大控股公司等合力打造二手份额S基金,以及在加快筹划建设的先进能源产业母基金。







    昌发展总经理王颖在谈及支持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时介绍:“进入‘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培育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集群,着力将医药健康产业打造为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同时也赋予了昌平区新的功能定位,要求我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淀,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中心的“生命谷”已汇聚了昌平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内脑研究中心等一批顶级研发机构,汇集了300多名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入驻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华辉安建、博雅辑因、万泰生物等600多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专业园区。







    王颖介绍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昌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融资本市场和母基金体系对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的引导、促进和赋能作用,昌发展公司进一步升级了母基金体系,全力打造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在阶段上向中后期纵深,更加聚焦布局垂直赛道,积极联合以钧山为代表的优秀母基金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携手共建母基金体系。”







    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符晓则表示:“非常高兴见证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的启动,钧山作为拥有超过10年母基金管理经验的头部市场化母基金机构,此次联手政府引导基金的卓越管理者——昌发展,通过共同设立发起母基金,将为具备优质营商环境和随时提供政府高效赋能的北京市昌平区,培育和孵化出更多、更优秀的项目,以期实现市场化母基、政府引导基金、子基金和优秀的项目共赢的局面。”







    钧山与昌发展均有着多年深厚的行业经验,以及与时俱进的投资洞察和策略,这些都是达成此次重要合作的坚定基石。







    作为管理规模约400亿人民币的母基金,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从2014年便开始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布局,在市场化母基金中不仅是做的最早之一,同时也是布局相对较好的。钧山不仅“投早、投小、投新、投长”的支持早期、小型且具备社会价值的创新企业,而且会在偏中后期的基金或项目进行配置。







    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钧山累计覆盖了包括元生创投、夏尔巴投资、君联资本、礼来亚洲基金、ETP致和道康、联想之星等20多个GP的基金,直接覆盖了超过1000家企业,实现了从研发(CXO、SMO、自主研发)、制药(创新药、仿制药、中药)、医疗诊断(生化、分子、免疫)、医疗器械(大型设备、高端耗材)、分销零售(代理批发、药房零售、医药电商)到医疗服务(医院诊所、互联网医疗)等环节的生态全覆盖,收获了药明康德、迈瑞医疗、信达生物、康希诺生物、启明医疗、鱼跃医疗、联影医疗、圣湘生物等多家优秀的行业上市企业。







    如今,钧山紧握行业发展的机遇与脉搏,重点关注卡脖子医疗技术创新、真正解决临床痛点、能够兼顾创新和现金流均衡发展、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







    在医疗健康领域,昌发展则持续关注三大赛道——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全球原创性、引领性、前沿性的CGT、抗体药物、AI制药、创新小分子靶向药等;医疗器械领域具有高附加值、技术领先兼具有国产化趋势的眼科与口腔等领域的器械与高值耗材、消费属性医美器械,生物材料、神经调控及神经介入产品,微创产品等;医疗服务与上游原料领域重点关注的CXO企业等。







    随着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进入新阶段,钧山将持续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与政府引导基金、GP合作伙伴、优秀的创业企业一道,创造美好共赢的行业生态。







    关于钧山







    钧山始建于2012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实现资源联结,创造长期价值,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以期成为行业的引领者。钧山聚焦于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投资三大板块,形成覆盖母基金、直投基金、二手份额基金的全链条体系。核心团队布局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拥有丰富的境内外投资与风控经验,秉承长期投资及分散配置的原则,采用科学严谨的风控体系和行业领先的技术系统,构筑优中选优的投资组合。







    关于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







    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是成立于2013年的中国市场化母基金。自成立以来,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始终秉持科学资产配置理念,致力于寻找并持有优质资产,并通过优秀企业的高速增长获得时间的复利回报。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凭借严谨的尽调筛选与风控体系,以及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目前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规模约400亿,与如IDG资本、经纬创投、真格基金、高榕资本、君联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华创资本、峰瑞资本等优秀基金管理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覆盖了境内外近6000家高成长企业,其中超过85%为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包括药明康德、迈瑞医疗、康希诺、依图科技、蓝箭航天、云从科技、华大智造、宏微科技、奕斯伟、文远知行、晶泰科技、之江生物、极米科技、爱回收、亚辉龙、爱博诺德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企业,现已成为国内市场化运营的头部私募股权母基金之一。

    2022-11-26
  • 两部门推出16条金融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3日公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推出16条金融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两部门当日公布的通知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通知提出,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

    在“保交楼”金融服务方面,通知提出,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政策安排和要求,依法合规、高效有序地向经复核备案的借款主体发放“保交楼”专项借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为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通知还提出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在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通知提出,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进行延期展期等调整。同时,切实保护延期贷款的个人征信权益。

    此外,通知提到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通知还加大了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优化住房租赁信贷服务,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2022-11-24
  • 各地多措并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各地多措并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多层级医疗服务常态化守护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②)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组建医疗联合体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慢性病随访制度和智慧健康档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首诊率……各地创新形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健康。

    医联体全覆盖

    促进资源下沉

    家住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年近八旬的老人李运(化名)突然出现腹痛、高热症状,一家人赶紧把老人送到靖宇县人民医院。

    接诊的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派驻靖宇县人民医院的肝胆外科医生李航,查明老人患有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危重。李航迅速对接联系,将老人转院至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长春院区。长春院区的专家团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采用超级微创技术手术,仅用10分钟就取出了患者体内的结石。

    便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得益于紧密联结。2021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与靖宇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互联网医院靖宇分院正式揭牌。

    近年来,吉林省组建了由政府主导的分区域、分层次、多形式的医联体。全省已组建省级医疗联合体5个,城市医疗联合体25个,县域医联体17个,专科医联体150多个。目前,各层级医联体单位涵盖了吉林省全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110多家民营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了不同类别和层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吉林省还出台了“医师在医联体内多机构执业无需备案”等政策,优化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环境。数据显示,吉林省级五大医联体平均每年向下级医院派出医务人员达1万余人次,诊疗患者18.8万人次。近5年来,全省累计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师已近3万人。

    如今,在可以链接优质资源的县医院,患者心里踏实了许多。平常的病症,长春的专家通过视频就能会诊,有时专家还会到县医院出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成立了互联网医院,推广远程诊疗服务,实现远程影像、超声、心电、病理会诊,同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培训等。“互联网医院可以实现诊疗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张海龙介绍,依托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实现“医联体+远程会诊”模式。

    互联互通加速了吉林省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吉林省统筹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横向贯通省级五大医联体,纵向链接43家县级医院,同步延伸到全省乡镇卫生院,开通至今远程会诊总计4552例。

    “医联体+远程会诊”模式,正努力改善着群众就医的体验和效果。如今,吉林省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次数从2015年的1.5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14万人次,全省连续3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

    慢病上门随访

    建立电子档案

    67岁的曾少芳收到了慢性病上门随访的通知短信。自老伴黄伯中风后,每个季度的糖尿病随访,便全靠社区医生上门了。

    11月3日,记者随医务人员如约来到黄伯家。一进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桂景湾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陆秋红拿出平板电脑,麻利调出黄伯老两口的健康档案。档案很细致,既有慢性病患病情况、主要用药情况,又有历次随访记录、体检报告。

    接下来,医务人员帮黄伯作了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在做尿常规检测时,当扫描枪扫过试剂带,那台平板电脑便立即显示出结果,血糖、血压、心电图等的结果也是很快就能在系统上看到。

    原来,这台平板电脑集成了“智慧公卫”随访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云化验室等功能,帮助下村出诊和入户随访的医生完成高血压与糖尿病健康管理等重大慢性病随访服务。“系统将随访结果自动导入政府公卫系统档案,为强化慢性病患者管理、督导服药,跟进治疗方案提供便利。”

    曾少芳回忆,以前条件不好,有个头疼脑热只能自己摸索着治。“现在变化太大了!卫生服务站不仅经常举办健康讲座、设备越来越先进,每周还邀请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医生来我们这坐诊。”

    记者在采访时观察到,像“智慧公卫”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不仅给予慢性病患者便利,也改进了医生的工作。

    走进卫生服务站的档案信息室,居民们前几年的健康档案挤满两个大柜子。陆秋红说:“过去做一次体检,纸质材料很多。填单子时,有一处涂抹就全部重写,写完后还得在电脑上录入一次。要得到报告,最快也需一星期。”

    “现在不一样。桂景湾社区375名2型糖尿病患者、580名高血压患者以及1230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数据全部汇总到系统,有效满足居民‘小病在社区’的就诊需求。”数据多跑路,大伙少绕路。陆秋红说,“上午体检,下午报告就能到群众手上。”

    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金纪介绍,“截至今年10月,柳州市128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平板电脑,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签订协议、健康咨询、慢病随访、双向转诊等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面向个人开放,慢性病患者可以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掌握健康状况动态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强化智慧公卫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更好地规范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推动群众健康管理提质增效。”刘金纪说。

    签约家庭医生

    优化健康管理

    下午5点半,接诊完最后1名门诊患者,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杨华收拾好出诊箱,直往畅园新村赶。“咚咚咚”,门里传来郑阿姨的应答声,“来了!是杨医生吧?”

    今年69岁的郑阿姨不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也不好,是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2017年,中心启动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工作,郑阿姨成为第一批签约的居民,并选择杨华做她的家庭医生。

    “我的病情这么稳定,多亏了杨医生。”郑阿姨说,先前,隔三差五跑医院,有时光挂号、排队就要花费小半天时间。“如今有家庭医生,平日里身体不舒服,随时都能联系上。每个月检查1次,3个月随访一次,每年还有1次全面体检,有啥问题也能早发现、早治疗。”

    “今年,我们团队共签约了居民3000多人。”杨华介绍,签约后,这些居民将享受到他们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帮助签约患者联系双向转诊等。“辖区内许多居民都跟我们团队连续签约五六年了。平常家里有人生病,他们也会来找我问诊。”

    现在,庐阳区建立起80余支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小组,签约管理近30万居民。庐阳区卫健委副主任李金梅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庐阳区各中心(卫生院)年门急诊人次由2016年的31.53万人次上升至2021年的93.23万人次,增长率达195.7%;今年1至10月,全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超10万,基层首诊率达61.5%。

    “我们将签约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纳入家庭医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同时,积极建立服务激励机制,明确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相关出诊、巡诊等收入的70%用于奖励参与家庭医生服务人员。”李金梅表示,下一步,庐阳区将不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努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2-11-24

  • 首 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