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能产业潜力大 应加强产业创新能力——聚焦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

    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15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指导,与会嘉宾围绕“零碳中国氢能未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氢能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今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在世界各国普遍凝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下,氢能逐渐成为全球新的战略竞争焦点、各国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会上说。


    沈竹林说,从国内看,受政策牵引和市场驱动影响,氢能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新供给、新技术、新应用、新机制不断涌现,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数据显示,我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发展氢能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商用车是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难点。以重卡车为例,虽然重卡占整个汽车保有量的7.9%,但它排放的二氧化碳占47%,氢燃料重卡的应用有助于加速商用车的低碳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认为,氢能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促进大基地新能源电力集中外送。氢能还可以作为清洁化工原料和还原剂,促进煤化工、石油化工及相关应用产业的深度脱碳。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尚不健全等诸多挑战。”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


    向海平说,要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加速突破关键材料及核心技术装备;要重视产业化和示范应用,鼓励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以及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构建健康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张晓强认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是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应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能力,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加快氢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稳定产业创新的基础。


    本次大会上,17个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启动、投产、签约仪式,覆盖氢能交通、发电、储能以及智慧能源系统、氢水种养殖等多个领域。


    张晓强认为,氢能产业投入大、成本高,各地要加强协同发展,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把产业基础打牢;同时,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稳慎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

    2022-11-16
  • 三部门:允许商业银行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李延霞)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14日联合发布通知,指导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向优质房地产企业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


    《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监管账户内资金达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规定的监管额度后,房地产企业可向商业银行申请出具保函置换监管额度内资金。商业银行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充分评估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财务状况、声誉风险等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通知要求,保函仅可用于置换依法合规设立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监管额度内资金。置换金额不得超过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30%,置换后的监管资金不得低于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70%。此外,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合理确定保函期限,确保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时,要参照开发贷款授信标准,选择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房地产企业。保函额度全额计入对房地产企业及其所属集团的统一授信额度。要通过保证金、房地产企业反担保以及其他增信措施,防范保函业务风险。


    通知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按规定使用保函置换的预售监管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不得用于购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资、偿还股东借款等。房地产企业要按约定承担监管账户内的资金补足义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充足。

    2022-11-15
  • 胡春华在四川督导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

    新华社成都11月14日电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在四川省督导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抓紧抓好秋收和秋冬种等农业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胡春华指出,近年来四川油菜籽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为我国油料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四川等省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利用冬闲田加快扩大油菜生产。要针对油菜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优质适用品种和适宜机械装备研发推广力度。要加强责任落实和政策扶持,确保完成扩种任务。


    胡春华强调,南方省份要充分发挥光热条件好、水资源充沛、土地类型和物种资源多样等优势,努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大轮作、套种、带状复合种植等多季和多种粮食生产方式探索推广力度,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胡春华指出,秋冬季节是猪肉等“菜篮子”产品消费旺季。要继续毫不放松抓好生猪生产,统筹抓好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等生产,加强市场调控和产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胡春华先后来到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和宜宾市,详细了解秋冬作物生产、种植方式创新及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情况。

    2022-11-15
  • 六部门发文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14日发布通知明确,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为深入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助力稳住经济大盘,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通知明确,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完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相关尽职免责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延期贷款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差异化贷款延期方式、线上续贷产品和贷款延期线上办理渠道,提高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的便利度。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对于缺乏部分材料的贷款延期申请可“容缺办理”,事后补齐。


    为充分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通知提出,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22年经营绩效时,应充分考虑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同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有贷款延期需求的企业延长担保期限,继续提供增信支持。

    2022-11-15
  •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

    编者按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时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里肯定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并深情勉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对于农村而言,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乡村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指出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邀请五地一线代表,听他们讲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在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里,感受农业强国建设的铿锵足音。


    【一线讲述】


    红扑扑的致富果红火火的好生活


    讲述人:陕西省延安市青和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卫青


    在我们陕北,气候、光照、纬度、海拔都非常适合种苹果,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苹果树。儿时的记忆里,家乡的苹果特别脆甜,丰收时,全村都弥漫着苹果的清香味。





    果农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发


    几年前,在外闯荡多年的我回乡创业,种起了苹果树。可谁能想到,当年苹果虽然丰收了,销路却打不开。望着枝头累累的硕果,我和乡亲们满心愁云。


    反复思忖后,我有了主意:要是能把鲜果储存起来、错峰上市,市场价格一定比现在高,收入也就不愁了。但如果家家户户分散贮存、储藏条件不达标,苹果质量很难保证。于是,我下定决心:建现代化、规模化果库,把优质苹果储藏起来、错峰销售。没有地方,我就打起了自家20多亩苹果园的主意。拔了果树建果库,家人很不理解,我反复劝说,终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筹措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建成了一个储存量为4000吨的果库。可一开始,老乡们不太愿意把自家苹果放在我这儿。我挨家挨户做动员,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不久,村民田继明带头把自家苹果存进了果库里,其他村民也陆续跟上。后来,库里的苹果错季销售,供不应求,果然卖了个好价钱。眼见着大家得了实惠,周围村子的果农也纷纷加入进来。


    随着苹果入库量的增加,我又建了1座3000吨储藏冷库,满足了周边果农储藏苹果的需求。同时,我还忙着参加培训、学习果业技术知识,并巧用活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果业管理水平。


    面对这几年火热的市场需求,我们合作社不仅建起了新型选果线,还建立了延安苹果品牌专卖店、搭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服务平台,提供苹果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接下来,我们会加快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新技术助推、精细化管理,让红扑扑的“致富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进人们红火火的好生活。


    瓜果飘香,生活流糖淌蜜


    讲述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祖辉


    我们菖蒲塘村原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原村支书王安全、丁青青等一大批党员、能人外出考察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引进水果种苗,渐渐地,摸索着把水果种植业发展了起来。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祝村民们“水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好”。如今,依靠瓜果飘香,我们真的过上了流糖淌蜜的好日子。


    2019年,我从王安全老书记手中接过了接力棒。2021年换届,一批产业大户、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我们先后成立了旅游服务、产业技术服务、柚子产业、猕猴桃产业4个产业党小组,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


    通过外地考察、专家指导、自主研究,我们不断创新技术、引进和改良水果品种,培育出了产量高、味道好、不需人工授粉的无籽猕猴桃,价格翻了五番多。渐渐地,村民们发展水果产业的心气儿更高了。


    村里还成立了“女子嫁接队”,成员由最初34人增加到现在的247人,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男子搭杆队”“人工授粉队”“修剪服务队”等多个专业技术小分队相继成立,把优质服务传播到全国各地。


    为了增加水果产业附加值,我创立了周生堂公司,把柚子加工成蜂蜜柚子膏等多样化产品;为了拓宽销路,我们组建了直播团队,把村里的优质产品卖向全国。


    这些年,我们立足水果产业,建成了一条集田园观光采摘、自然风光观赏和红色研学游于一体的参观精品路线,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1000多万元。


    今年,在湖南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技术团队帮助下,村里又开发了20亩优质高端猕猴桃示范园。我们会扎扎实实种好“小果子”,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绿满荒山,遍植油茶“幸福树”


    讲述人: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法


    眼下,正是油茶收获的好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结了沉甸甸的果子,“腰”都压弯了。乡亲们忙着采摘油茶果,经过晾晒、分拣,送到我们的油茶加工厂,就能卖出好价钱。


    2008年,在山外奔忙了大半生的我回到家乡信阳市光山县,承包荒山种植油茶,压榨山茶油。那时候,家乡有不少荒山野坡,油茶产业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是回报期长,结果期长达80年,既能见到经济效益还能绿化环境。


    刚开始,大家都不怎么看好这个产业。一晃十年过去了,全县二十几万亩荒山变绿了,花香鸟语,附近的农民也靠着油茶增收。油茶树成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树”。“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成了乡亲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小雨走进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谆谆嘱托,让我们底气更足、干劲更大了。


    2020年1月,公司年产3万吨的茶籽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所产山茶油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21年3月,我们从油茶花、茶籽饼中高纯度提取茶多酚、茶皂素等元素,开发出精华、面霜等化妆品;今年9月,油茶二酯油、山茶油二酯油代餐粉等同步上市……


    听说,全县将在2025年新增油茶林14.95万亩,建成国家光山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完成“光山茶油”品牌申报。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下,我决心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带着大家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


    小小黄花菜,翻起“致富大浪头”


    讲述人: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旗


    24岁那年,我带着自家产的几百斤黄花到呼和浩特边走亲戚边售卖。回家前,看着散落在地上的几只空麻袋和被三千多块钱塞得鼓鼓囊囊的腰包,我突然意识到,祖祖辈辈都在种植的小黄花,是能翻起“大浪头”的。


    从明清时候起,我们云州区就有“黄花之乡”的美誉。这里光照足、温差大,火山土富锌富硒,长成的黄花微量元素多、营养价值高,一亩的收成相当于十亩玉米。可是,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采摘黄花很难机械化操作,只能靠人工集中抢收40多天,劳动力成本不低;再加上晾晒场地不够、销售路径单一……种种难题长期阻碍着黄花的大规模种植。


    直到前些年,好政策像东风一样吹过来:云州区委区政府针对黄花产业进行专项扶持、出台了补贴政策。当年,我就带动全村50多户贫困农民,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志海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得益于统一种植、高标准加工,我们的黄花品质大大超越了市面上其他黄花,每斤售价比普通黄花高了4元,带动农户们增收100多万元。


    看着乡亲们的笑脸,新的思考产生了。我想,单次丰产远远不够,只有黄花能一直卖上好价钱,大家伙儿的好日子才有保障。自主研发深加工产品,用优质原材料延长产业链,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


    2020年,经多方推动,建在田间地头的扶贫工厂——大同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运营。6000平方米的大型加工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的冷库、10000平方米的晾晒大棚……刚采摘下来的黄花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就从地头送到工厂,生产的下饭酱等黄花深加工产品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


    我们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黄花品质稳定向好,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利用网络拓展销售渠道,让大同黄花的名头越来越响亮。黄花丰收月活动、黄花主题公园也吸引着各地游客观光打卡。


    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动黄花精细化种植、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让“花开遍野”的日子越来越美。


    晶莹葡萄,串起“甜蜜产业


    讲述人:新疆文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吐鲁番事业部副总经理、葡萄沟景区负责人张明明


    在吐鲁番市火焰山西侧,有一条著名的葡萄沟。它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因盛产葡萄而得名。这里种植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喀尔、百加干、索索等上百个品种。盛夏季节是这里景致最美的时候,沟里郁郁葱葱,一架架葡萄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伴着布依鲁克河吹来的阵阵清风,天南地北的游人徜徉在葡萄架下,尽情享受火焰山下的丝丝清凉。


    葡萄沟因葡萄而闻名,因文化旅游而兴盛。依托迷人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打造了一系列葡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让葡萄沟成为吐鲁番农业观光、旅游度假、养生旅居的热门目的地。如今的葡萄沟,晶莹的葡萄串起“甜蜜产业”,村民们手里都有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今天的葡萄沟,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农家乐、民宿、农产品购物店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这里半数以上的村民都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日子越来越滋润,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畅想未来,我们还有很多计划:打造“葡萄架下葡萄宴”,在原产地对吐鲁番葡萄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加大生态保护投入,继续推进旅游与农业、非遗、酒庄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家都说,这项“甜蜜产业”的“含金量”和“含糖量”,一定会不断攀升。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张哲浩、龙军、禹爱华、赵嘉伟、王胜昔、杨珏、李慧、王斯敏本报通讯员曹海军、向宣垣、王婕

    2022-11-14
  • 乡村产业强,还要“跨三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乡村特色产业强起来,是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农村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把资源禀赋当作定位器、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富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特色品牌不断涌现。然而,从全国层面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较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让乡村产业“立起来、稳起来、强起来”。


    乡村特色产业“立起来”,要跨过市场需求关。一般而言,乡村产业提供的农副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产业规模较小,大多属于竞争性产业。从事乡村产业的主体主要是农民,他们对市场运行的规律不够熟悉,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为此,一是要强化国家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将乡村产业发展放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着力打造。二是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垄断,营造公平的产业发展环境。三是建立数字化物流信息平台和产业交易平台,提升生产、收购、物流、仓储、销售等流程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四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乡村产业进行市场监测,收集价格、销量、市场流向等大数据,克服地方产业同质化发展的弊端。


    乡村特色产业“稳起来”,要迈过资金融通关。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生产要素投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成为阻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难关。为此,一是建立“金融微超市”,通过线上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资讯,搭建起乡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总结经验、加快推广特色农产品保险等利农惠农做法,为小微“三农”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品类、广覆盖的融资担保服务。三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乡村特色产业“强起来”,要迈过质量转型关。当前,特而不强、产业同质化、技术应用不充分等问题制约着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此,一是依托乡村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民族特色,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事体验旅游等乡土产业,健全乡村特色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大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力度,将科技创新成果与特色优势产业有机结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联动控制,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三是完善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领军企业作为“链主”,在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四是加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五是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2022-11-14
  • 厦门:建设“全国标杆”的营商环境

    日前,厦门韫茂科技迎来4周岁生日。4年前,该公司创始人王韫宇来到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4年后,企业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研发完成12款产品,并推出国内首创的粉末式原子层沉积设备。

    近年来,厦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常态长效机制,营商环境持续向好。2019年至2021年,厦门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营商环境全部18个一级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并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

    切实做到安商帮商扶商

    近日,厦门市工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杨金水有了一个新身份——厦门华特集团企业服务专员。他表示,这家企业是厦门的重点工业企业,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将协助企业解决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

    今年,厦门启动“益企服务”专项行动,首批近千名处级干部担任服务专员,下沉一线,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益企服务”专项行动的启动仪式上,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文辉要求挂钩企业的干部牢记工作职责,当好企业纾困解难的“服务员”、政企良性互动的“联络员”、政策宣传解读的“辅导员”,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从“你找我”到“我找你”,厦门不仅突破了传统市场服务机制,更是出台一系列为企业纾难解困的政策“组合包”,拿出“真金白银”安商扶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厦门市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纾解企业流动性困难的做法名列其中。

    这些做法中有诸多亮点,其中针对有增资扩产需求的工业和软件信息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基金,规模150亿元,由厦门市政府和银行按5∶95出资,该政策用5%的财政资金撬动了95%的银行信贷资金,预计带动企业投入超400亿元,而企业只需要付出每年2%的融资成本;厦门市财政局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加持,在企业发生不良贷款时,由政府和银行先行偿付,再进行追偿。这种做法相当于政府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担保,打通了银行不敢贷的“堵点”。

    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厦门市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该《条例》实施以来,厦门各部门对标最高标准、最佳案例,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不断升级迭代,市场主体获得感全面提升。

    “免申即享”平台是厦门市积极贯彻落实《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解决以往涉企政策“申报难”“兑现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位于翔安区的赛尔特电子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前不久,企业陆续收到了厦门市多个部门的各种政策补贴奖励约160多万元。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高级总经理助理李霁说:“‘免申即享’,真的对企业来讲就是一件一秒钟的事情。只要符合相关政策条件,企业不用跑腿、不用申报,在线上就能‘一键领取’政策补助,非常便捷。”

    为了让企业放下包袱、大胆反映问题。今年以来,厦门市纪委监委联合企业、商协设置217个“厦门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通过登门拜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监督,让涉企监督更精准。

    创立智能便捷的办事流程

    近日,厦门傲芯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黄女士在办理公司注册手续时,切切实实享受到厦门商事主体“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她说:“登录商事主体开办一网通平台提交公司主体信息后,系统就会自动上传并提交工作人员审核,当天我就收到确认短信,很快就收到寄来的营业执照和公章。不仅是企业设立,后续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就业登记、员工参保登记等都可以在一网通平台上完成,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精力。”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厦门在商事办理给予数字赋能、推动提速增效。通过跨部门信息汇集,厦门将企业开办经营涉及事项纳入“一网通办”范围。此外,在一网通平台基础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厦门市场监管”“i厦门”,在全省率先实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许可事项全程网办、掌上可办,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大幅提升企业办事的自主性。

    从难办的手续简单办,从跑好几趟到一趟也不用跑,通过手机在家也能办。近年来,厦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医疗、社保、养老、交通、司法、市场监管等领域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让群众办事有更多获得感。

    2022-11-11
  • 规上轻工企业实现利润超万亿元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韩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近日公布前三季度我国轻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至9月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轻工行业利润增速逐月上行,盈利持续改善,1至9月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0521.3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前8月加快1.5个百分点。


    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介绍,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力提效,前三季度我国轻工行业经济延续复苏态势,轻工业韧性好、发展稳的优势持续显现。

    产销实现稳步恢复。1至9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轻工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恢复态势,1至9月份,轻工十类商品零售额5004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9%,同比增长2.6%。自6月份轻工十类商品零售恢复正增长后,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5%左右。

    出口呈现稳中有增。1至9月份,部分轻工商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轻工8种重点商品出口累计出口额3620.1亿美元,同比增长6.6%。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主要轻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上年稳步恢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1至9月份,除造纸行业外,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22-11-11
  • 宜居眉山迎来重大利好!成眉S5线落地,成眉同城再“提速”!

    怎样缩短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答案是交通,更加便捷且快速的交通。

    眉山离成都,其实已经很近: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坐高铁只要18分钟。但是,我们还可以更近!近到踏上一列车,再走出车站时几乎察觉不到已经来到另一个城市,这辆车就是成眉S5线列车。2022年9月26日,这条让成眉之间“无感跨城”的市域铁路S5线,终于破土动工,眉山完全融入成都,它的到来,值得一次热搜!









    无感跨城,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未来,从东坡故里眉山到四川省会成都,总共分三步:


    01


    第一步,买票上车。


    02


    第二步,坐好发车。


    03


    第三步,下车。

    就这样,成都到了。成眉S5线不仅仅是一条线路的开通,一种交通方式的增加,它对眉山的重要性,就如同西藏的川藏铁路、西域与中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线路,更是一种纽带,是让眉山与成都“亲密”无间的纽带,是构建“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提升成眉同城融合度的一项重要工程。






    高速便捷,串起高品质宜居同城生活






    在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六普”比较时,眉山总人口净增4700人,是成都都市圈城市中除成都以外另一个人口呈正增长的城市。而选择在眉山安家的人群中,尤以西北地区人数居多。


    为什么能逆势增长?答案是多元的。除了眉山与成都加速同城化,眉山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城市优势、营商环境等“内功”,也逐渐得到认可。

    眉山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13%,各类公园187个,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8平方米,各项园林指标居全省前列,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311天,是名符其实的“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随意走进一座街边公园,沁人心脾的绿就会扑面而来。







    来自新疆的聂新军,是为眉山投出信任票的代表之一。年过六旬的聂新军是地道的新疆人,此前一直在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任教。2019年以来,他便一直在寻找一个养老的宜居之地。

    2019年,他带领全家自驾旅行路过眉山时,便被眉山独特的环境所吸引,经过多番了解后做出决定,在眉山安居。2020年退休后,聂新军携家人迁入了成都以南60余公里处的眉山。

    聂新军说,眉山距离成都近,生态环境好,城市宜居度高,安居成本适中,是打动他的关键因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八大菜系,川菜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天下川菜,味在眉山。作为大宋头号吃货苏东坡的故乡,眉山还是一座美食之都。东坡肘子、东坡泡菜、甜皮鸭、汉阳鸡、洪雅钵钵鸡、丹棱冻粑等,道道美味令人齿颊生香。











    土地丰腴、民勤耕作。眉山市还是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脐橙之乡、黄金蜜柚之乡、蜂蜜之乡,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如此,这里还成为了川西平原耕地面积占据比重较高的地区,拥有富足的粮食产量,被誉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











    高速便捷的轨道交通必将为眉山带来更多流量,而这里的生态宜居、活色生香也必将让更多人喜欢眉山、向往眉山、留在眉山。


    借势同城,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


    德阳、眉山或资阳的学生,在教室就能听到石室祥云、七中网校等成都名校的课程——这样的场景已经实现。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过程中,我市眉山中学、仁寿一中南校区、彭山一中分别与成都名校石室中学(成都四中)、成都七中和成都树德中学(成都九中)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学校将在教师共培共育、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科研指导、学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优化成都、眉山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眉山的苏轼,世界的东坡。“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这是陆游拜谒苏东坡遗像时所作的诗句。而在两宋时期,史称“八百进士”的眉山进士群体现象,更让宋仁宗感叹“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








    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的眉山,坚持打造高端教育基地,成功引进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市现有幼儿园579所、小学200所、初中142所、高中28所、高校12所,高校数量位居四川省第三。








    除了教育资源的不断聚集,医疗保障也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得到日益完善。我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医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随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眉山医院相继挂牌开诊,市民不出眉山,便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相信,在成眉市域铁路S5线的引领带动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眉山的民生保障事业也将迈出新的步伐,暖暖的民生温度将传送给更多人。

    东坡故里,品质眉山

    苏东坡记忆中诗书与烟火并济的故乡,现今已发展成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人文诗意的魅力之城,一座朝气蓬勃的活力之城,更是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品质之城!

    2022-11-10
  • 工信部:14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在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方面,指南提出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等举措。在提升转型供给水平方面,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供给方主体,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研发即时沟通、远程协作、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基础数字应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展示场景融合应用和转型方法路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难点,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加大转型政策支持方面,指南提出加强转型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推广试点应用、完善配套服务等举措。其中,明确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程,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根据行业特点,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2022-11-10
  • 利好举措密集释放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提供转型路径指引;开启“十城千企”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行活动,降低转型门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在11月9日举行的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工信部提出系列具体举措,支持中小企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系列举措助企加快转型升级







    走进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每位员工都佩戴着专属二维码工牌。产品零部件上产线,对着身份芯片扫一下,配件基础信息、相关工艺流程、装配人员等数据完成实时采集和记录。







    “浪潮云洲标识解析的应用,让企业建立起‘人-机-物’数字档案,实现了产品、零部件可追溯,售后服务更精准。”力诺瑞特副总经理丰丙金对记者说,数字化的精益管理让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提升15%,优品率提高10%。







    数字化转型,既是助企纾困之举,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量中小企业将上“云”用“数”作为降成本、拓新局的重要方向,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转型。







    “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大会上表示,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绿色、安全”等多重目标,进而支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记者从会上获悉,工信部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9日表示,将实施“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出台鼓励创新、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配套措施。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路径进一步明晰







    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发展阶段不一,一些“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现象仍然突出。







    徐晓兰说,究其原因,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不足,难以清晰定位自身转型水平和转型方向。







    今年8月,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4000至6000家试点中小企业。







    为了进一步明确转型路径,大会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前者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后者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与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打样,达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徐晓兰说。







    与此同时,当天还启动了“十城千企”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行的活动、互联网基础资源赋能百万中小企业数字化行动,将发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免费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同时免费开放一批顶级域名等互联网资源,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破解转型难题需多方发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企业千企千面,行业覆盖广、数字化需求差异大,需要多方携手推进,破解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的最大参与者、最大获益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需要引导数字化服务商在提供服务时围绕企业运营中的痛点,分阶段、分场景为中小企业设计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工具箱”。同时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让中小企业通过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加快数字化转型。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肖雪认为,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工业互联网赋能需要夯实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低成本、快速实施的敏捷式改造,以产业集群为切入点,实施规模化技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数字化。







    “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使广大中小企业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用出效益。”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褚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要做好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形成积极的舆论环境,解决“不愿转”的痛点;鼓励公开竞争,激活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活力,选出最优解决方案推广实施,解决“不会转”的难点;要优先选择中小企业密集、升级潜力大的细分行业,科学验收转型成果进行补贴,解决“不敢转”的堵点。(记者郭倩王志叶婧)

    2022-11-10
  • 中国工程机械掘金国际市场

    11月7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10月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销售快报。据该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10月份销售各类挖掘机20501台,同比增长8.1%。

    在稳增长政策带动下,国内基建开工率回升,加上国际市场需求增长,进入三季度后,我国工程机械销量恢复正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4个月以来,工程机械行业销量数据逐步好转,国内工程机械产业链对世界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展望四季度,工程机械行业有望继续回暖,但拐点是否已经形成,还有待观察。

    市场逐步回暖

    今年上半年,受基建开工下行影响,挖掘机等工程机械需求短期承压。但进入三季度以后,迎来边际改善。

    10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销售各类挖掘机20501台,同比增长8.1%,其中国内11350台,同比下降9.91%;出口9151台,同比增长43.8%。对22家装载机制造企业统计显示,2022年10月销售各类装载机9448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市场销量6304台,同比下降5.98%;出口销量3144台,同比增长22.3%。

    “工程机械恢复正增长,受多重因素拉动,其中国家稳增长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吕莹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稳增长政策,对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形成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从供给端看,工程机械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钢铁、液压件、发动机等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生产成本。上半年,钢材价格整体呈现“冲高回落”的发展态势,有助于提升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从需求端看,工程机械行业受下游基础建设、房地产建设、煤矿开采等影响较大。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多发、多地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许多项目延期开工。

    进入三季度后,我国各项基础设施投资加速推进。央视财经与三一重工、树根互联联合打造的“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显示,三季度多类机械设备开工率维持在高位,三季度工程机械单月平均开工率为64.76%,高于一季度单月平均开工率的53.98%。

    “进入下半年后,很多企业开始赶工期,以确保完成全年建设进度。”机工智库研究员袁雪峥表示,今年工程机械的外部环境虽然没有去年那么好,但还是有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机电行业的投资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需求增加,以及由环保、技术带来的更新换代需求,都拉动了工程机械的销量。

    外销超过内销

    10月25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1月份至9月份,公司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5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7%,较上半年加快10.8个百分点。其中,亚澳区域实现销售收入115.95亿元,增长52.3%;欧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75.17亿元,增长26.5%;美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48.46亿元,增长63.5%;非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增长29%。

    三一重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三一挖掘机械的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已突破8%;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等海外挖掘机械市场,销售收入均实现60%以上的高速增长。

    另一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徐工机械同样坚持国际化战略。徐工的各类产品在全球出口销售的范围颇广,国际化收入占比超50%。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市场的份额比两年前提高了很多。”袁雪峥也表示,在国内需求不是特别景气的情况下,出口很大程度上平滑了国内的周期。

    三季度以来,工程机械整体能够重回正增长,出口增长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9月,我国挖掘机出口销量8.0万台,同比增长70.5%,其中9月份挖掘机出口销量首次超越国内销量,占比达到50.35%。

    “出口超过内销的状况,是多年来没有过的。”吕莹说,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今年7月份、8月份、9月份工程机械出口额持续突破40亿美元。

    以前,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存在很强的品牌惯性,国际品牌在一些地区市场深耕多年,国内企业难以进入主要市场。但这一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目前,许多国外工程机械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不可控、产业链不完整、供货周期长、出货难度大等问题,产品供应量大大减少,给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机会。

    袁雪峥认为,国外市场的需求确实存在,但出口增长主要还得益于国内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及国际市场的积极布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电动化、数字化方面有优势,产业韧性强,产品性价比高,有效抓住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国内产业链对国际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凸显。”吕莹表示,出口量增加的不仅是整机,零部件也占到很大比例。

    以巴西为例,过去在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市场排在十几名,三季度进入前十。其进口的工程机械产品中,近一半是零部件。“整”“零”齐出口,让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实现了在非传统优势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吕莹表示,如果国内工程机械的出口量能够实现持续增长,将会促成整个工程机械国际市场格局的重构。

    有望平稳增长

    11月4日,柳工的国四全系列产品在柳工华中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暨柳工全面解决方案发布会上亮相。据介绍,目前,柳工已有28款装载机、31款挖掘机、10余款推土机、平地机等工程机械设备完成“国四”环保备案。

    自12月1日起,工程机械行业将正式进入“国四”排放标准时代。短期之内对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影响几何?

    “虽然前两次的排放标准升级确实带来较大波动,但这一次未必。”吕莹表示,整个市场对环保排放升级预期发生变化,新排放标准带来的影响未必会很大。

    谈及工程机械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吕莹认为,我国在相关领域有很大优势。但长期来看,还有一些技术和服务难点需要克服。未来随着企业技术积累,电动工程机械在未来2年至4年内有望实现加速发展。

    展望未来,工程机械作为一个强周期行业,本轮业绩复苏是否意味着周期已经逐步筑底?

    “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善,但具体改善到何种程度,仍需进一步观察。”袁雪峥认为,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正处在不同的行业周期,出口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国际市场来平滑国内周期,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会不断提升。同时,随着行业筑底结束,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将迎来回升。国内的需求仍然存在,未来出口是否成为主要支撑还是个未知数,相信随着中国设备逐步走出去,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的格局将逐步确立。

    吕莹直言,四季度在销量上不太可能出现新的剧烈变化,虽然一些产品销量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数量规模上并不会太大。在出口方面,企业应警惕近期美元剧烈加息对一些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传导到工程机械需求,要结合国内市场恢复后出现的新变化,综合研判,合理调节产能。(记者刘瑾崔浩)

    2022-11-09

  • 首 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