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智能科技引领现代产业

    位于天津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组块实现全面封顶。张鹏摄


    天津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6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这座北方重镇拥有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基因。


    近年来,天津不断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坚定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体系链条,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加快传统行业升级


    目前,天津市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30家,培育雏鹰企业4974家、瞪羚企业378家、科技领军企业2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9000家。


    拥有60多年历史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制造业立市”的实践者。2022年上半年,海鸥表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利润增长53%。目前,海鸥表业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2000多台,其中高端先进设备占比超过30%。


    海鸥表业集团总经理吴建杰告诉记者:“2019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海鸥表业在国有平台和民营资本的双重赋能下,开启新一轮发展周期,取得的成绩是海鸥表业积极融入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走‘专精特新’之路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造业已经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1%,对全市经济形成有力拉动。2021年,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


    10年来,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顺应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提质增效。走进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高悬的巨型电磁吊,横跨车间的门架式焊接机器人,依次坐落着的智能组对设备、自动倒角机、自动打磨机……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大量应用5G、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从传统“人力工厂”到“智能工厂”的转变。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于毅介绍,目前,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渤中29-6组块建设已接近完工,为加快国内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安装了“智能加速器”。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天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天津制定出台全国首部智能制造法规《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4年来,全市共安排财政资金近百亿元,补助各类智能制造项目3000余个,打造了200家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率等3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位。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经济区的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工业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张启东说,2022年上半年以来,即便有疫情影响,公司依然完成3500万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新氢动力最初选择天津,正是看重津门良好的制造业发展环境,这里有丰富的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尤其是滨海新区聚集了一批石化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12条重点产业链,锻长补短、聚势赋能。


    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天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铆足了劲。首批2件空客A321飞机大部件日前顺利运抵天津空客总装线,这标志着亚洲唯一空客总装线(空客天津总装线)将正式投产空客A321飞机。如此高效的运输,得益于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支持中心专门为空客建立起的服务体系和专业团队。


    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支持中心副主任陈鸣介绍,几乎每周都有空客大部件从海外运到天津。即便受到疫情影响,空客天津总装线仍保持着稳定的生产效率。


    10年来,天津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5.3%、15.5%。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突破,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等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首批5家海河实验室挂牌运行。


    持续提高创新能力


    成立6年来,位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从生产组装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而且实现了从高端装备制造到隧道掘进机产业基地建设,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正助力企业抢占世界隧道掘进机再制造技术制高点。


    “在天津市制造业立市的政策支持下,公司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今年3月份,公司正式取得隧道掘进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资质,可以为企业减少约20%的税负,每年可节约成本3000万元左右,这为公司海外再制造业务的开展带来极大优势。”中铁装备天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蔡辉说。


    宝坻区委书记殷向杰介绍,近年来,宝坻区坚定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通过资源衔接站点入驻企业413家,对接院士专家640多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入选了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格局和“研发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模式。


    截至目前,宝坻区新增市场主体885个,投资120亿元的光环新网等80余家国家级和中关村高新技术实体项目落地,成为宝坻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科创高地。


    10年来,围绕“制造业立市”,天津工信部门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了“空间布局+五年规划+行动计划”的完整推进体系。(周琳商瑞)

    2022-10-09
  • 大庆油田累计产油逾24亿吨

    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我国陆上最大油田大庆油田被发现63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逾24亿吨,占国内陆上同期原油总产量约40%。


    近年来,大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始终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2021年大庆油田完成油气产量当量4322.6069万吨,实现了同比增加。


    这是2020年拍摄的大庆油田古页油平1试验区钻井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大庆油田聚焦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油田综合效益。


    目前,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20年超千万吨。(记者李建平、强勇)

    2022-10-08
  • 中银协:上半年全国汽车金融公司累计发放汽车零售贷款2709.87亿元

    记者近日从中国银行业协会获悉,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6月,全国汽车金融公司累计发放汽车零售贷款2709.87亿元,支持汽车零售销售约303.22万台。


    中银协表示,汽车金融公司坚守主业、不断创新,通过实施购车贷款优惠政策、加大促销宣传力度等举措刺激汽车消费需求,助力汽车产业复苏。





    9月11日,工人在广西柳州汽车城一家物流园把商品车装上货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6月,全国汽车金融公司累计发放汽车经销商贷款3603.98亿元。今年1月至5月,汽车金融公司为超1.6万名个人客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涉及贷款金额超13亿元,减免息费200余万元;为超7600家企业客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涉及贷款金额超46.2亿元,减免息费1084万余元。


    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监管部门号召,为货车司机提供贷款支持。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国汽车金融公司累计发放个人货运贷款超9万笔,放款金额超170亿元;累计发放机构货运贷款5000余笔,放款金额约10亿元。(记者李延霞)

    2022-10-08
  • 国庆假期 文化消费丰富多彩

    国庆假期,家住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张阿姨约上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在家附近的南翔印象城购物中心逛街散心。一起吃了顿上海本帮菜,买了些老字号糕点,一看时间还很充裕,她俩商议看场电影。手机一刷,商场内就有一家影院,半小时后有一场喜剧片,评分挺高,票价合适,果断下单。于是,在欢声笑语中,两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今年国庆假期,多地倡导就地过节,走进电影院成为众多人的共同选择。


    CGV影城南翔印象城店的经理李琪俊介绍,商场业态十分丰富,同时也带来了多元的消费人群:有些是好友聚餐之后相约着看场电影;有些是送孩子来商场参加各类才艺培训的家长,等孩子下课的间隙,选择看一场电影;有些人逛商场走累了,选择来影院边看电影边歇歇脚……“这几年消费者的观影习惯发生了改变,许多是临时起意。”李琪俊说,“包括7号的预售在内,我们影院国庆假期前7天的票房已经接近整个9月的总票房,这是个非常积极的变化。”


    话剧表演备受欢迎


    晚上7点半,广东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上,一场话剧准时上演。


    一座三层楼高的老旧居民楼拔地而起,不仅可以360度旋转展示每个房间,还“高精度”还原了过去的重庆街坊场景,闪烁的霓虹灯、复古的小卖部、破旧狭窄的小巷……让观众沉浸到剧情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一个个反转上演,观众们不时发出惊讶声。


    “情节紧凑,逻辑缜密,演员的表演也很抓人眼球……”市民朱女士在看完演出之后意犹未尽,和朋友讨论起剧情。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表示,国庆假期,演出市场的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呈现出逐渐繁荣的趋势。“以前,人们喜欢以居家、聚会、出游这些方式来享受假期,剧院假期的演出比平时相对受冷落,销售情况也不理想。但随着近年来演出的增多和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观众,更多人走进剧场,享受舞台艺术,另一方面,这个假期大家增加了市内的活动,这也让很多人关注文化市场,增加了消费。”


    书店客流销量双双走俏


    连续几天,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南关十字附近的西北书城热闹非凡,前来读书、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人们在书城门口戴好口罩、自觉扫码,顺着工作人员指引,依次进入。


    走进书城,书香伴随着茶香扑面而来。在一楼形象展示大厅,最新出版的书籍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停留。搭乘自动扶梯来到三楼少儿图书展陈区,绘本馆、童书馆以及亲子活动空间一应俱全。从事销售工作的刘倩茹坐在沙发上,陪7岁的女儿一起看书写字,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对童话和科幻类书籍兴趣十足。


    国庆假期,书城举办了“童心永向党喜迎二十大”活动,围绕党史故事、革命英雄故事和红色家风故事等书籍展示亲子阅读风采,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图书品种超过10万种的西北书城,新添置了300多个坐垫,升级了咖啡茶饮、商务社交等多元业态和文化空间,满足市民多方面的需求。


    甘肃省新华书店西北书城总经理宋艳丽介绍,国庆假期,书城客流相比往年有所增加。“预计书城日均客流量接近6000人次,图书销售额超过15万元。”


    特色展览带来全新体验


    “哇,效果真的很震撼!”国庆假期,市民周伟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位于北京丰台区园博园内的星空基地,开启身临其境的“追星”之旅。


    直径26米的地球、直径15米的火星、直径3米的月球……由多个球幕以及星空舱组成的“追星迹”星空基地国庆假期开启试运营,许多迫不及待的观众成为第一批尝鲜者。火星球幕内部,360度环绕式屏幕带来了沉浸式体验,6台高清投影仪投放“奇异的卫星”“八大星系”等多部科幻影片,观众犹如置身于场景之中,加上全方位六声道立体音响配音,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


    除了3个球幕,星空基地利用集装箱设计模式打造了一个文创产品商店——宇宙超市,售卖产品包括中国航天衍生品、天文馆衍生品,国庆假期,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之一。记者看到,各种大小不一的宇航员太空漫步的玩偶,许多人都是成套购买。此外,月球探测车、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等航天文创产品也受到许多观众青睐。


    “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文化需求体现出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北京园博园选取星空基地这样的优质项目落地丰台,打造全新科普教育体验概念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消费体验。”北京园博园运营公司总经理胡振兴说。(记者季觉苏姜晓丹赵帅杰贺勇)

    2022-10-07
  • 9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0.8% 走势继续趋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指数连续3个月稳定在50.7%左右。综合数据变化显示,亚洲制造业走势继续趋稳。


    从主要国家看,中国、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上升,日本、韩国、印度制造业PMI均呈现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走势。综合数据变化显示,亚洲制造业走势继续趋稳,指数连续3个月稳定在50.7%左右。中国制造业的稳中向好稳定了亚洲制造业的整体增长。从前三季度均值变化看,亚洲制造业今年以来走势相对平稳。一、二、三季度制造业PMI均值分别为51.6%、51%和50.7%,指数均值虽有所下降,但季度波动幅度在0.5个百分点以内。


    分析称,鉴于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亚行近期也将2022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预期由4月的5.2%下调至4.3%,但这个增速预期仍好于当前全球和欧美主要国家的增速预期。值得关注的是,亚行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速预期由4月的4.9%上调至5.1%,表明亚行看好东南亚的经济复苏。从PMI走势看,三季度以来,菲律宾、印尼和泰国等主要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PMI呈现逐月上升走势。


    2022年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3%,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继续刷新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水平。(完)

    2022-10-07
  • 亩产622.4斤!黑龙江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创新纪录

    近日,经农业农村部授权的“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专家测产组”5名专家在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235亩大豆高产攻关田中,选取100亩地块,随机实收17.15亩,收获大豆10819斤,扣除杂质,折合标准含水量后,平均亩产高达622.4斤,创造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历史纪录。


    今年,为充分挖掘大豆单产潜力,黑龙江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豆高产竞赛,共有619个地块申报参赛,落实竞赛面积38.56万亩。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占全国40%以上,商品率占80%以上,年初制定扩种1000万亩的任务超额完成。

    2022-10-06
  • 乡村振兴|山东蒙阴果园托管助蜜桃产业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杨文)金秋时节,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新盛村蜜桃丰收。村民苏京盛开着三轮车,载着蜜桃来到交易市场。他告诉记者,今年蜜桃的施肥、打药、剪枝,全都由农服公司统一打理。靠着果园托管,苏京盛的蜜桃今年增产一成多,卖了9万多元。





    蜜桃收获的季节,蒙阴县垛庄镇蒙河村果农正在分拣蜜桃。(新华社记者杨文摄)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沂蒙老区蒙阴县,近年来,果园托管服务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惠。


    蒙阴县果品种植面积105万亩,其中蜜桃71万亩,年产量10亿公斤,年产值54.8亿元。由于管理技术落后,蜜桃产业发展一度遇到瓶颈。2021年11月,蒙阴县和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确定由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群众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实行果园全程托管或半托管,给果农提供人力、资金、技术、销售等服务。


    蒙阴县北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石立平说,农服公司在村里组建5个服务队,向农户提供植保、施肥、修剪、套袋、采摘等服务。果农石贞国有1亩13年树龄的老桃树,选择半程托管。“套袋的桃子品质更好,但费时费力,不好雇人。今年把这些活交给托管服务队干,自己轻松多了。”石贞国说,前不久,他家的桃在县里举办的蜜桃鉴评会上获了奖。


    云蒙湖生态区曹后村果农公方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全程托管了1亩果园。托管人员除了提供修剪、除草服务,还帮忙网上销售。“去年1亩桃卖3000元,今年的桃子口感、糖度都比去年好,卖了7000元。”公方彬说。


    目前,蒙阴县有138个农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了托管服务协议,托管面积达11万亩,通过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0-06
  •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又迎来政策红包。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情况,加大纾困力度,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并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市场主体受惠。


    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这个经济发展的根基上,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政策举措。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推出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抓好政策落实,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稳住经济大盘。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超六成企业把留抵退税资金用在了采购原材料和加大投资研发上。


    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韧性和底气所在。据测算,一个市场主体平均可带动8人至10人就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不仅是就业的“大容纳器”,还打通了市场的“细微末节”,使内需更大释放出来。企业稳得住,市场就有信心,经济就有前景。今年我国经济要爬坡过坎,必须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留住经济发展的“青山”。


    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就是政策的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仍面临市场需求持续不振、现金流不足、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等困难,对未来预期偏弱,而预期反映的是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判断,预期不稳,政策效果就会打折扣。要狠抓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最大限度消除堵点、缩短时滞,让市场主体更好地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诉求,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使扩大有效需求与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复苏,畅通交通物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让市场主体有订单、有钱挣,不仅帮助他们渡难关、复元气,也为今后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是为市场主体“浇水施肥”,深化“放管服”改革则是“改良土壤”,地肥自然苗旺,两者结合将产生倍增效应。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一些领域竞争不公平、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更具紧迫性。根据国务院要求,今年10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壁垒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


    政策落实“再快一步”,企业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目前,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的政策效应已有所显现,接下来要继续落实落细,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熊丽)

    2022-10-05
  • “扩”“稳”“提” 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水平

    利用外资要继续在“扩”“稳”“提”三个字上下功夫,通过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中国经济发展须保持战略定力,排除各种纷扰,用更多发展成果来回应关切、赢得共识。


    近些年,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论调隔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些外媒伺机炒作,让不少不明真相的人们为此还着实揪了把心。


    客观地说,外资企业迁出中国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汽车芯片厂商安森美今年4月把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整体迁到了新加坡,日本佳能公司关闭了其在珠海的一家工厂,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苹果公司将iPhone14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印度。不过,对于拥有近50万户外资企业的中国来说,上述现象只是个别的、局部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进有出”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不光在中国这样,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企业适时对产业链进行多元化布局与转移,本无可厚非,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对此,商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也再次作出回应:中国吸引外资总体呈逐年“动态增加”态势,且外资来华是有进有出、进多于出!


    有数据为证: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但2020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依旧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涌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高达1630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经济体。2021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投资规模增至1734.8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今年以来,外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布局,投资增速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前8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折合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在利用外资规模整体稳中有升的同时,利用外资结构上也得到了持续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之所以成为境外投资的热土,至少与三方面因素紧密相关:一是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二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不断完善的创新生态;三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外商利益给予根本性保障,“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承诺不断转化为发展红利,让越来越多的来华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存在着一些影响外商投资预期与信心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此,中央决策层多次对稳外资外贸进行了部署,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打出了稳外资外贸的政策组合拳。下一步,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利用外资要继续在“扩”“稳”“提”三个字上下功夫,通过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


    具体到当前,扩增量,就是要从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让更多的外商投资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比如,要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商务人员往来,加强与外资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主动对接,坚持一事一协调,保障运输通畅。


    稳存量,要以制造业为重点,抓紧推动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国内梯度转移等。


    提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促进和服务。比如,通过组织实施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等活动,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各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健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签约落地等。


    从长远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决心不会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须保持战略定力,排除各种纷扰,用更多发展成果来回应关切、赢得共识。(顾阳)

    2022-10-05
  • 湖南富民产业激活乡村振兴

    本报长沙9月29日讯(记者刘麟、谢瑶)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三湘大地处处洋溢喜迎盛会的浓厚氛围。湖南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昂扬的姿态、扎实的行动、喜人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9月15日,“2022湖南汝城农民丰收节暨沙洲晒秋节”在“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开幕。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翠绿的蔬菜,村民通过“晒秋”表达丰收的喜悦。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告诉记者,沙洲村人用心用情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沙洲村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4A级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70.5万元。

    近年来,湖南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与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近2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农业集团打造绿色粮食产业链及现代生猪养殖产业链。建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介绍,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新增114亿元,同比多增25亿元,余额达908亿元。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和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湘西走出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脱贫攻坚之路,十八洞村等一批曾经的贫困村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国际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和新时代红色地标。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表示,湘西州将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等“六大行动”,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

    2022-10-01
  • 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再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折射出人们对更丰富、更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有效载体。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确定了123个国家级集聚区。多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举措,鼓励夜间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消费潜能。

    夜间经济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怎样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如何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惠民生促就业,焕发城市活力

    入夜后,位于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的警民路夜市街一派热闹景象。晚上9时,醉东北家常菜餐馆已坐满顾客,老板姜立岩忙得团团转,却笑得开心:“餐馆经营了4年多,生意还不错,最近生意忙,又招聘了两名服务员。”

    在南昌经开区的紫荆夜市,户外的流动摊车一字排开,人头攒动,灯火交错中,是热闹的烟火气。一家烧烤摊前,老板小李正忙着烤肉串,他说:“一般下午五六点钟出摊,晚上八九点钟人流量最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4000元左右。”旁边的露天座位,不时传来顾客们的欢声笑语。

    夜间经济一般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数据显示,大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一些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全天的50%。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要求“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这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政策指引。

    “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焕发城市活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说。

    惠民生,拉动居民就业,便利百姓生活。

    走进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万达金街夜市,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制品让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夜市解决了我一家人的生计,儿子的大学学费都是从摊位上挣的。”43岁的李恭学经营的这处摊位,周末时一晚能卖出上千元的货品。据介绍,宁夏采取有效措施,让有条件的街区在夜间指定区域内开展“摊位经济”,在规定时段、划定区域摆摊,既便利百姓生活,也增加了群众收入。以万达金街夜市为例,该街区夜市摊位帮助300多人就业,周末夜市每晚总营业额超过10万元。

    添活力,彰显地域特色,展现城市魅力。

    今年8月,位于江苏苏州市西北郊的虎丘塔首次开放夜游,借助投影、灯光等多媒体技术,300架无人机同时升空表演,将千年虎丘的唯美夜空点亮。数以千计的游客步入园中,在移步换景中感受“虎丘奇妙夜”的魅力。“夜游很有趣,光影绚丽,让人更真切地领略这座城市的地理之美、人文之盛。”游客王彤说。

    近年来,我国夜间经济蓬勃发展。有关机构预测,2022年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王蕴认为,发展夜间经济,能在多方面焕发城市活力,包括为城市增添“烟火气”,提升城市生活体验度;丰富城市经济活动业态,创造更多经济产出;改善城市治理,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等。

    业态不断丰富升级,折射美好生活新需求

    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些新型夜市不断涌现。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星星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相比传统夜市,新型夜市“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

    夜间经济载体不断蝶变。每当华灯初上,南昌市青云谱区的王府井夜间经济商圈人头攒动,市民或品尝网红小吃,或观看文化表演,尽享夜生活。近年来,该区大力建设特色夜间经济板块,如以“夜购潮货”为特色的王府井夜间经济商圈,以“夜赏文创”为特色的夜象湖商圈等。

    “近年来,商圈逐渐取代夜市,成为发展夜间经济的主要载体,夜间经济走向品质化。”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分析,夜间经济的业态不断丰富,全国许多城市商圈启动“夜间消费”相关活动,通过推出“深夜食堂”、试水“博物馆奇妙夜”、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等,串联起多种消费业态,形成夜间消费新形态。

    金秋时节,从苏州市知名的平江路往西,步行十来分钟便可到达观前街。夜里的观前街,处处展露着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庄重的大戏院里,悠扬婉转的昆曲正在上演;古朴的玄妙观外,身着苏绣旗袍,撑着油纸伞的年轻女子在拍照留影……这里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可以说是夜间经济的一个升级版本。

    专家介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指依托一定的夜间景观环境,融合特色文化符号、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综合产业集群。近期,美团上线“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主题品牌馆,将线下实体街区搬至线上,形成“线上游览线下消费”的数字化联动。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再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折射出人们对更丰富、更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王蕴说。

    围绕优供给、强品牌,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加速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形态。携程平台统计显示,在夜游主题标签中,主题公园、实景演艺、古镇、夜市以及城市观光位列前五。上海市海昌海洋公园与携程联手,利用多样的互动娱乐玩法,丰富游客一站式夜游体验。

    激活夜间经济,还需提升各类配套服务

    如何让夜间经济更精彩?

    专家表示,我国夜间经济从供给端看,还存在同质化、低水平建设的情况。从需求端来看,一些制约夜间消费潜力的隐忧依然存在,比如往返交通是否方便、深夜出行回家是否安全、商圈的停车位是否充足等。

    付一夫建议,要真正激活夜间经济,需着力提升配套服务,包括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加强治安管理、噪声控制、垃圾处理等。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强监管,保障相关产业良好发展。

    近年来,不少地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公共资源保障效率,为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基垒台、保驾护航。

    ——做好服务保障,筑牢“安全”基础。

    一到晚间,地处浙江永康工业区腹地的东城街道夏溪夜市里,从服装饰品到日常用品,从特色小吃到儿童游乐,近百个摊位按照划定的指定区域有序摆放。东城街道与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等部门成立“夜间经济”联合服务保障组,对辖区夜市疫情防控、用电安全等开展常态化巡查,着力营造繁荣、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切实做到让居民安心消费,让商家安心经营。

    为推动夜间经济行稳致远,不少地区健全服务保障机制,统筹公安、城管、消防、市场监管、供水供电供气供网等部门力量,开展综合服务。

    ——加强管理,打造卫生、干净、有序的夜间环境。

    一入夜,银川市西夏区怀远夜市就热闹起来。早在2019年,银川市就在怀远夜市成立食品加工中心,对夜市食材进行清洗消毒和初步加工制作,不定期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夜市还对排烟、排油、用电以及摊位外观进行整改完善,保证食品安全、提升环保水平,让夜市更好融入市政环境。

    在南昌经开区,紫荆夜市负责人邹江川介绍,当地对夜市内所有流动摊位实行定点位置、编号管理,引导配套清洁、消毒设施,促进夜市健康有序发展。

    为繁荣夜间经济,不少城市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程度。通过推广夜市摊位积分制、增加区域内保洁力量、配套建设公共卫生间等,实现完善城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完善交通配套,保障出行便利。

    漫步在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的“盛家厍老街”,亭台楼阁、丝绸旗袍让人宛如进行了一场“穿越”。吴江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满足夜间出行需求,全区道路泊位在18时至次日8时免费开放,同时打造“停车共享联盟”,联盟单位停车场实现“能开尽开”,在非工作时段为百姓打开“方便之门”。

    专家表示,发展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更好满足百姓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优质供给和良好服务提高居民夜间消费的便利度、活跃度和安全性。

    2022-10-01
  • 巩固粮食安全的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全年稳产增产的目标,南方省份也要坚决承担重任。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是关键。要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机制,真正让种粮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大江南北,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南方局部地区遭遇严重高温干旱等各种挑战,夏粮、早稻实现增产,秋粮有望再获丰收。这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了信心、增添了底气,为稳住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的逻辑在于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粮食流通和储备是建立在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只有粮食丰收了,才能有粮可运、有粮可储。今年我国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不仅面临着结构性短缺、区域性供给不平衡、资源和环境资源刚性约束、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等深层次问题,还面临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粮价波动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挑战。我国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突破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深挖粮食增产潜力,以国内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突破粮食生产周期瓶颈,是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实现丰收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应对气候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的能力显著提高,打破了“两丰两歉一平”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


    面对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今年我国在稳定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基础上,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千方百计挖掘大豆、油料增产潜力,能多种一亩是一亩,能多收一斤是一斤,尽可能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从目前来看,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有关部门初步预计,今年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产量增加明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大豆面积增加较多。但也应该认识到,结构性短缺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面对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集中造成的区域供给不平衡问题,今年我国大力加强南方省份粮食生产,进一步充实大国粮仓。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全年稳产增产的目标,不能只盯着主产区,南方省份也要坚决承担重任。要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好、水资源充沛、土地类型和物种资源多样等有利条件,巩固粮食生产恢复的良好态势。随着南方省份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我们更有底气端稳“中国饭碗”。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是关键。今年国家持续实施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大豆生产补贴政策,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强了农民种粮的底气和信心。在春耕、夏收、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中央财政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共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要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机制,真正让种粮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四季轮回,岁月流转,接续耕耘,生生不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步迈上新台阶,“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充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2-09-30

  • 首 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