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安盟:政策加持推动旅游业强势回暖复苏

    长春多家旅行社联合推出“阿尔山避暑节”旅游产品;沈阳旅行社联盟推出“夕阳红”系列产品;黑龙江省中青旅打造“兴安网红嘉年华”活动……随着暑期的到来,兴安盟旅游市场也开启“高温”模式,在多地跨省游的恢复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兴安盟旅游市场迅速升温,日渐热闹起来。


    继端午小长假兴安盟旅游业迎来强势复苏之后,该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带动了旅游产业迅速升温。今年上半年,兴安盟共接待国内游客387.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26亿元;全盟6月份单月国内游客达10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4亿元,占上半年比重约3成。


    政策加持“惠聚”大美兴安


    “这里,真的很清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了花草树木的清香,这里的火山遗迹更是壮观,不虚此行!”来自哈尔滨的游客吴先生在游览阿尔山景区时兴奋地说。连日来,随着兴安盟、阿尔山市和阿尔山景区三级旅游团队奖补政策的陆续出台,阿尔山游客咨询量急剧暴增,迎来游客潮,众多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和区内的游客对这里的青山绿水格外喜爱。


    自6月1日兴安盟举办“惠”聚兴安盟·“唱”游阿尔山系列活动以来,在景区景点门票半价、星级酒店住宿8.8折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兴安人游兴安、内蒙古人游兴安、全国人游兴安日益火爆,助力了旅游市场复苏发展。活动期间,还通过“云闪付”平台发放景区门票、星级酒店、等级民宿、文创用品商店等类别旅游消费券,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兴安盟旅游业尤其是阿尔山旅游市场回暖态势明显,阿尔山——柴河景区旅客人数由5月份的日均18人增加至当前单日1000余人。


    项目建设“激活”一池春水


    在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的“辽金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铲车、挖机、汽车的轰鸣声交相辉映,建筑工人们穿梭在工地上,忙碌不停。


    宝城村“辽金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是突泉县充分挖掘辽风金韵、地域特色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2.6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规划设计,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多位一体的“辽金主题”文化田园体验目的地。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农家乐、主题民宿等“旅游+”产业,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品牌。


    年初以来,兴安盟与景域驴妈妈集团、大地风景、北京太伟、黑龙江草根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密切对接,谋划实施了突泉宝城村辽金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扎赉特旗巴彦塔拉·秘境河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乌兰浩特湿地风光景区等40个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50.9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4.34亿元,同比增长360.9%。截至目前,全盟开复工项目共34个,开复工率达85%。


    文旅活动“搅热”旅游市场


    初夏时节,在绿草如茵、美不胜收的乌兰毛都大草原上,2022·乌兰毛都草原牧民那达慕开幕式暨金马鞍风景区开园仪式举行,“兴安人游兴安”活动同步启动。科右前旗委副书记、旗长王立东表示:“在黑龙江中青旅的整体运营、景域驴妈妈野奢帐篷营地的打造、众缘集团的协助宣传下,金马鞍景区将会发挥出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带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


    在洮儿河畔,音乐、沙滩、篝火、烟花……一幅绚丽的夏日缤纷画卷在乌兰浩特市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徐徐展开。随着2022·神骏湾沙滩狂欢节的举办,清凉的夏日之旅开启。6月份,累计1.8万人次来到这里打卡游玩。


    年初以来,为活跃旅游市场氛围,丰富游客游乐活动内容,兴安盟以节庆赛事活动等为抓手,先后举办了“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活动、乌兰毛都草原牧民那达慕暨金马鞍风景区开园仪式、神骏湾沙滩狂欢节、“相约兴安盟共谋新发展”线上旅游招商推介活动、“醉美草原”主题月等各类文化旅游体育活动30余场次,参加活动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余人次,有效刺激了旅游消费市场回暖升温。


    丰富业态“延伸”产业链条


    在科右前旗城中草原,兴安盟首个街景车集市——前·海不夜街客流穿梭,以“夜购、夜游、夜娱”夜间经济为主题的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成为当地美食文化新地标。


    在阿尔山市伊尔施街“金莲花街”夜市,烧烤区、小吃区、蔬菜水果区、百货区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夜市平均日人员流量2000—3000人次,日营业额2万余元,成为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


    在位于兴安盟体育馆西南侧、归流河东岸的乌兰浩特市雪花啤酒屋,自正式迎宾以来,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以来,兴安盟大力发展特色餐饮、特色购物、特色文化街区和夜间经济等产业,着力延长旅游消费链条,努力破解商业配套不足、产品档次不高、消费体验不佳等问题。在神骏湾、城中草原等重点景区增加夜游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和消费市场,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兴安盟还积极与国内旅游大市场对接,先后赴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区多次举办旅游推介会,并依托深圳“中旅联政企V通”平台举办“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线上旅游招商推介活动,出席企业近300家。广泛联系周边省市及区内旅游行业协会和企业,先后邀请黑龙江、包头、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300余家旅游企业来兴安盟踩线对接。全力挖掘本土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小长假、双休日,鼓励发展乡村游、近郊游等业态,上半年全盟小长假旅游人数达到131.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记者高敏娜通讯员张伊)

    2022-07-18
  • 中国经济半年报今将揭晓 二季度GDP能否正增长?

    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如何,尤其是二季度GDP指标走势怎样,备受海内外关注。


    7月15日答案就会揭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2年7月15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2年GDP增速目标为5.5%左右,但受到疫情等因素超预期影响,一季度经济中国经济增长4.8%。上半年中国经济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部分指标传递积极恢复信号


    进入二季度以来,4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的影响,经济主要指标出现下降,5月份疫情防控向好,生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但是仍有部分指标同比下降。


    目前,6月份和上半年部分经济指标已经先期公布,传递出积极信号。


    外贸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


    其中,5、6月份外贸增速明显回升。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5%,增速较4月份加快了9.4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进一步提升为14.3%,上演了超预期逆转。


    物价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C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低所致。1-6月平均,全国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7%,处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之内。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其中,6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7月14日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指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释放,6月份经济实现较快企稳回升。


    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6月份,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他判断,综合来看,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6月以来,高频数据反映的经济复苏加速迹象增多,从高频指标来看,6月经济增长情况应好于3月,因此,二季度“正增长”的难度应不大。


    中金宏观研报认为,6月以来,全国疫情形势趋于平稳,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上海、北京等重点大城市推动复工复产。4-6月经济活动逐渐改善,PMI综合产出指数逐月上升,而部分未被月度高频数据覆盖的经济活动或使得2季度GDP增速高于月度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加权平均增速。


    袁达指出,从经济走势看,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完)

    2022-07-15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投产

    人民网呼和浩特7月12日电(寇雅楠)7月12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投产庆典在呼和浩特举行。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工业板块重点项目——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伊利智造体验中心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世界乳业硅谷”扬帆起航。


    投产庆典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表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积极发挥产业引领和服务功能,创造了全球奶业多项之最,凝聚了全球奶业最高水准,为内蒙古奶业及中国奶业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


    据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伊利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充分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打造了液态奶、婴配粉和奶酪智造标杆基地,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乳制品计量测试中心等6大国家级平台也相继入驻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


    据介绍,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约950亩,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6500吨,每天生产的牛奶可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引进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无人化、透明化、高效化、可追溯化。


    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总投资30亿元,年产能达6万吨,可每年保障128万宝宝的口粮供应,作为全球首家乳制品数智化工厂,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在全行业首次引入建筑智能化整合集成平台、厂务管理系统(FMCS)、牛奶水闭式回收利用技术,并使用多种全球领先交互技术。


    此外,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作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套建设的牧场之一,总投资7亿元,采用自动化管理和智慧低碳管理系统,在11250亩广袤原野上带领附近农牧民乃至产业链集群伙伴走上产业共富路。


    据悉,此次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投产,是健康谷项目开建两年以来,在工业板块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之一,不但将极大提升中国乳业的发展实力,更将对助力全国奶业振兴、加速“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起到关键性作用。呼和浩特市将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形成“产在城中、城在产中,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产城融合新模式,规划建设一座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职住均衡、生态宜居、智慧便捷的新型智慧城市。


    未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在产业配套和城市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到2035年可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年GDP贡献将可达到1982亿,直接及间接就业人口超过35万人,区域总人口将达到100万人。

    2022-07-14
  • 创新研发机制 湖南加快种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盛夏时节,俯瞰湖南农田沃野,深绿变成了金黄。


    湖南道县蚣坝镇,收完油菜又忙早稻,从4月底到现在,种粮大户杨庆华一直没闲下来,今年有望实现“稻稻油”(两季水稻和早熟油菜)三季丰收。


    “早熟油菜品种4月收获,给双季稻预留了宝贵的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介绍,他的团队培育的“湘油420”等品种,让湘南地区实现“油菜+双季稻”三季种植,既收了油菜籽,又产了粮食,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湖南加快种业产业资源整合,既攻坚前沿探索、又注重产业应用,涌现出一批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研发出一系列优良品种。产业层面,湖南拥有种业企业400余家,商业化育种规模居全国前列;在水稻领域,有AAA级种子企业24家,占全国总数的1/5,近年来国审水稻品种湖南占比超四成。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辣椒等种子,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建设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去年的水稻收获季,“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亩产超1000公斤。这一次经过分子育种技术参与改良的“超优千号”,实现了高产和高抗性兼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介绍,原版“超优千号”产量高,但大规模推广受限。团队依托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对“超优千号”进行了定向改良。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董事长田冰川说:“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让育种选择的预见性和成功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品种特性精准识别、精准选择。”


    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实验室里,李乐博士正在进行生物基因标记研究,“我们按照种业企业需求,帮助他们制造检测工具,当好技术后台。”


    2020年5月,湖南省政府和中信集团联合成立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整合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依托分子育种技术、生物种业智能大数据平台这两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围绕水稻、油菜、蔬菜等8个湖南相对优势种业建设研发中心。


    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为先导区,今年3月,湖南开工建设岳麓山实验室,计划到2025年投入100亿元,建设高标准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功能研究部、公共创新平台、品种创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科研试验基地。


    开发利用优质种质资源


    这几年,湖南湘阴县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昌熙接到的订货电话越来越多了。樟树港辣椒近年来的市场需求上升,已成为网红产品。


    辣椒品种如何获得市场认可?“关键是利用好种质资源库,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说。


    过去樟树镇的辣椒种植户混合留种,味香肉嫩皮薄特性退化。“邹院士带领我们团队与地方农业部门一道,在本地进行资源普查,广泛收集辣椒种子。经过多年的标记、纯化,终于培育出了现在受市场欢迎的樟树港辣椒。”湖南农大园艺学院刘峰教授说。


    同样受益于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还有湘中黑牛养殖户。


    湖南光大牧业依托湖南畜牧兽医研究所,为湖南娄底的地方特色品种湘中黑牛选育优质种公牛。“我们对湘中黑牛进行基因测序,优中选优。”光大牧业负责人刘海林说,只有脚踏实地建好种质资源库,才能最终实现自主品种的长足进步。


    2020年挂牌成立的湖南种质资源库里,3万余份农作物种质资源组成了一座巨大的种子“图书馆”。湖南省提出到2035年,种质资源库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8万份以上。


    不仅要存好种子,更要用好种子。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和岳麓山实验室将建成生物种业智能大数据平台。“目前收集的各类种子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未来我们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种质资源库进行挖掘,形成大数据平台,构建智能育种的数据依托。”田冰川说。


    发挥企业种业创新主体作用


    近千头的宁乡花猪“保种群”,是湖南宁乡楚沩香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青华的心头宝贝,“维持这样一个动态种群,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保护地方品种延续的责任。”曾青华说。


    “科研机构很难维持上千头的活体种群,必须依靠企业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一级研究员印遇龙说。


    2020年,宁乡花猪研究所成立,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研究人员50多人。2021年起,研究所承担了宁乡花猪种业创新项目等省级重点支持项目。“想要保持花猪风味的同时提高产量,就需要弄清哪些基因决定了黑猪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的含量,哪些决定了它的生长速度。”印遇龙说,目前团队已成功绘制了宁乡花猪的基因组图谱。


    在湖南,种业企业已成为种业创新的一支主力军。


    “在水稻领域,我们现在有很大的优势!”隆平高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杨剑很自豪。作为一家大规模的种业企业,隆平高科拥有的亲本资源中,母本的自主知识产权率达82%,父本达78%,种质资源有着深厚的积累。


    “这要归功于工厂化、分段式的育种模式。”隆平高科水稻首席专家、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说。目前,隆平高科在长沙、三亚等地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水稻试验基地。未来3年,隆平高科在重大战略性新品种培育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预计投入将超过10亿元。


    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隆平高科技园,拥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众多种业企业。“园区发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重作用。”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书记谭雄伟说,“园区目前已有45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企业达138家,成为扩大集聚效应、推动种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孵化器。”

    2022-07-13
  • 鄂尔多斯:出台新政加快文旅业恢复发展

    为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各项决策部署,鄂尔多斯市于近期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以加快恢复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





    《政策措施》主要包括4个方面15项具体措施。涉及强化疫情精准防控方面2项,深度开发优质客源市场方面3项;开展“鄂尔多斯人游鄂尔多斯”活动方面有5项内容,包括支持旅游企业服务公务活动、鼓励干部职工市内旅游、鼓励开展研学活动、推出“鄂尔多斯旅游一卡通”年卡和鼓励开展城市游、近郊游、乡村游等活动。在支持旅游企业纾困方面有5项内容,包括发放文旅消费券、加大项目建设扶持、强化金融支持、落实质保金暂退政策和应享尽享各项普惠政策,切实为旅游企业纾困解难。


    鄂尔多斯市文旅局副局长苏永华就《政策措施》的相关财政补贴作了进一步解读:“今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新增3500万元对该政策实施予以补贴,其中‘鄂尔多斯旅游一卡通’门票促销活动安排专项经费1500万元;城市游、近郊游、乡村游等鄂尔多斯人游鄂尔多斯活动,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安排专项经费1500万元对鄂尔多斯市旅游企业在国有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予以贴息,以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据悉,《政策措施》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也将陆续出台。

    2022-07-12
  • 全区首批111种中成药降价 预计年节约费用超7000万元

    “太实惠了,住院时血塞通每瓶50多元,这几天一下降到了20多元,半个月就能省400多元。”7月5日,在内蒙古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正在打点滴的赵美华说。





    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市多家医疗机构后了解到,此次降价与内蒙古参与的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结果7月1日正式落地有关。降价的111种中成药为内蒙古首批,采购涉及97家企业,品种均是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品种,包括血塞通、血栓通、银杏叶等多个中成药大品种。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预计内蒙古年节约药品费用7731.61万元。


    自治区医保局医药价格与招标采购处三级调研员孟蕾说:“中成药用途广、疗程长,属于百姓常用药。通过以量换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负担,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目前,自治区医保局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保障中选药品供应、使用、货款结算等,确保药品降价后群众买得到、用得起。


    自2019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扩围至今,11批次集采药品中选结果已在内蒙古落地执行,全区集采药品年节约费用约20亿元。(记者梅刚)

    2022-07-11
  • 发展高端制造 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诸多独特优势。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世界各国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着力重振制造业。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双重挤压,同时还存在供需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如不加快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研发,补短板锻长板,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可能失去原有优势,也无法满足新发展阶段对制造业的新要求。为此,必须多措并举加快发展高端制造。


    要加大投入力度,力保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占比呈现过早过快下降特征,对此要高度警惕。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只有加大投入力度,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才有向高端迈进的动力和基础。同时,高端制造产业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迈进过程中,将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和更大市场潜力。


    要在提升制造业水平上下功夫。当前,解决我国制造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供给能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刻不容缓。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不仅是单项技术和产品创新,更体现为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建设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基础共性技术供给,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保障产业安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的经验教训都提醒我们,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方面,大力锻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前瞻布局前沿新兴产业,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另一方面,着力补短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发展高端制造,重点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重要抓手。要推进产业数字化,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制造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顺应世界经济数字化发展大势,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金观平)

    2022-07-08
  • 绿色循环促发展 走出资源型企业发展新路

    非煤收入占比80%以上,形成煤炭、煤化工、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三柱一新”产业格局……作为一家传统资源型企业,近年来,河北省开滦集团全面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



    绿色开采效益高

    走进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公司工业区,一座蓝色建筑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封闭式煤场,占地面积3.72万平方米,最大储量约10万吨。”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公司节能环保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井下采出的原煤从主井口开始,便进入了无人值守、少人巡视的全封闭式智能化运输系统,直至装车外运。不仅能够避免煤炭因风吹雨淋而受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降尘、抑尘,让企业收获环保效益。

    目前,采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已经成为集团各煤炭生产矿井的标配,绿色也成为转型发展的“主色调”。

    为了解决煤矸石上井造成的污染问题,集团开发煤矿井下煤矸分离技术,以及综合机械化矸石密实充填回收煤层群技术,可以使煤矿矸石不出井,形成采选充采一体化的煤矿绿色开采模式。

    在开滦集团,另一种开采废弃物——矿井水也被充分利用。“井下产生的矿井废水乌黑浑浊,直接外排对环境破坏很大。”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环保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通过实施矿井水深度净化处理工程,深入推进净水系统升级改造,净化后的矿井水不仅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A标准,还可以作为中水进入工业用水系统。”

    绿色循环促发展

    位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开滦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内,坐落着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和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开滦碳素化工有限公司这3家开滦集团旗下的煤化工企业。

    中润公司甲醛分厂高级技师邓晶说:“在中润公司,煤炭被转化成了几十种或固态或液态或气态的新产品。这些产品除了进入市场销售,还有一部分直接通过管道输往中浩公司,成为生产聚甲醛、己二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开滦集团的煤化工产业,从建设之初就践行着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在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内,各企业之间以“循环经济、绿色化工”为方向,不仅构建起了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还构建了七大循环系统,实现园区副产品回收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各类资源共享。

    开滦股份副总工程师、煤化工技术部部长李建华介绍,园区内的煤气、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等介质已实现100%利用,干熄焦项目每年可回收能源折合标准煤约8万吨、利用余热可产生蒸汽120万吨或发电2.5亿千瓦时,可满足园区80%的用电。

    除了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开滦煤化工板块的其他厂区也积极构建低碳绿色循环产业链。迁安中化公司和承德中滦公司充分发挥焦化基地功能,焦炭主供钢铁公司,焦炉煤气用作炼钢高炉的加热介质,粗苯和焦油由京唐港煤化工园区集中深加工,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产业链延伸。

    科学谋划促转型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不断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用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说。

    近年来,开滦集团党委主动谋发展促转型,超前研判企业内外形势,科学谋划发展战略,为企业改革发展导航把舵。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方向,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

    煤炭产业坚持内稳外扩,转型空间由“倚重老区”迈向“开发外埠”,由“存量做精”迈向“增量做新”,积极推进老矿井智能化改造和新矿井高标准智能化建设。截至目前,本部区域原有的6座老矿井中,有1座成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有5座矿井的通风系统实现智能运行,11个智能化自动化工作面建成,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外埠,按照智能化标准设计施工的千万吨级矿井正式投运。

    煤化工产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京唐港、迁安、丰润、曹妃甸和承德中滦等5个煤化工园区、9个煤化工子公司建成。一块煤已经可以生产出67种化工产品,形成了新能源、高端新材料、精细化工三大产品体系。其中,己二酸产品约占国内产能的5.71%,聚甲醛约占国内产能的6.78%,在国内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进入国际市场。

    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现代物流、矿业工程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子板块。其中,矿业工程服务依托自身在矿井设计、勘探、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跨越,2021年中标项目24.8亿元;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平台打造的矿业文化园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新兴产业中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板块也在稳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开滦集团将继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把百年开滦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本报记者董丝雨)

    2022-07-07
  • 挖掘丰产丰收的农机化潜力

    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现在各地正在加快推动夏播、夏管。夏粮丰产丰收,离不开农机装备的助力。“三夏”大忙时节,全国有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80多万农机手参与麦收,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为夏粮增产丰收贡献了“机械化力量”。


    “机器换人”提升生产能力

    6月份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河北柏乡县金谷源优质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清组织100多名农机手,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4万多亩小麦收割,并接茬完成玉米播种。“今年小麦品质好、产量高,亩均比去年增产170斤,价格每斤高0.3元以上,实现了增产增收。”常清说。

    柏乡县是国家小麦生产核心区和国家级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小麦机收率100%,玉米播种率99.9%。柏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京峰介绍,“三夏”期间,全县投入拖拉机374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30台、免耕精量玉米播种机1980台,现已如期完成小麦机收和玉米、大豆播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器换人”。全国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水稻、玉米、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随着农机化快速推进,全国粮食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至2021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34%跃升至72%,粮食总产量从9389亿斤增长至13657亿斤。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业从传统粗放式生产向现代精细化生产转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把更多小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农资涨价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国内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积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农机化贡献。

    农机装备亟待补短板

    在日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农机有效供给不足是主要原因。比如,丘陵山区小型小众机械缺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供给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农机装备短板怎么补?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认为,要强化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在注重适用类型和功能齐全的同时,大力发展专精型农机产品,实现农机装备补短板。

    中国农机学会监事长、中国农机院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方宪法认为,我国农机装备已进入机械化、智能化并存阶段。传感器是智能农机装备的基础核心,可以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数据,为云计算提供数据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感器只能监测到农机所处位置、速度等参数,无法监测到籽粒破碎率、损失率之类精准数据。科研机构和企业、企业之间亟需强化合作,做到数据共享。

    方宪法认为,我国农机装备还有很多坎儿要迈,如在动力传动、作业机具一体化管理、信息采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产品。未来,要把卫星、云计算、地面机器设备自主操控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融合起来,形成“天地人机”一体化信息决策系统。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协同攻关。“学会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紧扣行业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入融合,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小虎说。

    夯实农机化转型升级基础

    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条件建设比较滞后,是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霜认为,我国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许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地块分散、机耕道路缺乏,农机无法下田作业;一些小农户的农机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50%,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是解决农机下田作业难的根本之策。江西崇仁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据介绍,近年来,当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全县建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92%,粮食亩均增产150斤左右。

    王霜认为,小农户特别是丘陵山区小农户经营规模小,种植收益低,压缩了农机发展空间。要完善普适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其为小农户提供托管服务。

    此外,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信息处副处长朱礼好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栽培和选种等技艺具有多样性,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集成配套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要加快选育宜机化粮食品种;探索适合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种子加工、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化、标准化的高质量粮食机械化生产体系。(刘慧)

    2022-07-06
  • 政策精准发力 全产业链支持 搞农业有钱挣、得实惠(经济新方位·稳住市场主体)

    小麦颗粒归仓,夏种夏管压茬推进,广袤田野一片大忙。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下,农业市场主体有哪些困难和期盼,政策如何精准发力?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收获畅通道

    保障农活不断线

    车行麦田,5台联合收割机轰鸣前行,拨禾轮转动,麦芒飞扬,金黄麦粒倾泻而下。“1200多亩地三四天就收完了。小麦进库,我的心也放肚子里了。”湖北省老河口市马湾村“话丰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敏感慨,小麦颗粒进仓,多亏了老朋友——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农机手郭卫东,今年夏收,他也像往年一样如期抵达,不误农时。

    在老河口市,每年有上千名农机手跨区收割作业,抢收节骨眼上,他们是一路畅行吗?“在福银高速老河口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查健康码、登记信息和行程、测核酸,很快放行。”郭卫东说,工作人员还送了小礼包,里面有口罩、香皂、毛巾、消毒液,很贴心。

    “我们设立绿色通道,优先查验农机手和农机具转运司机,对持有农机跨区作业证的车辆实行免费通行,对持有健康码绿码的跨区农机手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武介绍。目前湖北小麦夏收已结束,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2万台,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跨区收割机超过1万台,开放绿色通道400多个,全省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600多张。

    政策发力,为种粮市场主体解难题。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打通影响麦收的堵点卡点,保障夏收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今年“三夏”麦收期间,保障联合收割机及相关运输车辆免费优先通行45万车次,累计免收通行费1.09亿元。

    种植强帮扶

    保护种粮积极性

    “今年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收成不错。收购价每斤1.5元,比去年多三四角钱,好粮卖上了好价钱。”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中张庄村种粮大户张玉甫说,“去年小麦晚播,开春麦苗长势弱,又遇上农资价格上涨,那时心里真没底。”

    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整田翻地、田间管护、浇灌除草全程帮扶。“农技员下田,指导促弱转壮。县里组织无人机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水渠通到田里,返青水浇得及时。”张玉甫说。

    “今年化肥、柴油、农药价格上涨,算下来比往年多三成。多亏了‘红包’,让我敢投入。”张玉甫算起了账,“县里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两次向种植户下发一次性种粮补贴,每亩收到30.61元。我还享受了耕地地力补贴,每亩95.41元。买农机也有优惠,去年买收割机有30%左右的定额补贴。”

    中央财政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下达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投入达212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到今年底,将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各地加大投入,补上农业生产短板,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拉动下,全市农机户新购置插秧机550台,其中适用于钵苗育插技术的农机保有量达17台(套),可完成近万亩水稻插秧作业。”辽宁省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敏介绍,今年盘锦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预计达97.7%以上。

    插秧机驶过水田,青青禾苗下地。“今年1000多亩稻田首次采用了水稻钵苗育插技术。平面秧盘替换为带有钵孔的塑料秧盘,钵苗插秧机实现秧苗带土移栽。”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康福生介绍。

    秧好一半禾。育秧技术一变,为丰收添底气。“插秧不伤根,减少后期人工补苗,还能节种节肥,每亩水稻可增产5%—10%。”康福生说。

    加工稳链条

    延长特色产业链

    丰收更要增收,在产业链下游,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开足马力。

    在山东省夏津县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满载优质麦的卡车鱼贯而入。“正是收购新粮的时候,我们一天收购量就达上万斤,收购价在1.6元上下。”公司保障总监董金鲁说,好政策让钱等粮,公司能敞开“肚皮”收粮,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流动资金增加,为收购小麦赢得主动。

    帮扶给力,更要增强内力。在生产车间,11条制粉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面粉加工出粉率从75%提高到79%,一年多产出18.4万吨面粉。”董金鲁介绍,目前企业小麦年加工能力达230万吨左右。

    “从田间到车间,梳理产业链条薄弱环节,聚焦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货运等,精准制定举措,全方位稳住农业市场主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各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优化农产品供给。

    豆腐柴,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深山里的一株绿草,走上了超市货架。

    “老乡把叶片压榨、过滤,制作成凉粉,清热解暑。独特的乡野小吃流传百年。”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兴才说。

    一条生产线带出一条产业链。流转土地,购置加工设备,研发产品,豆腐柴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我们生产的树叶凉粉、粉丝等深受市场欢迎。”杨兴才介绍。

    近期受疫情影响,来自餐馆的订单减少了60%,考验摆在杨兴才面前,“要是缩减生产规模,不仅老乡收入减少,还影响后续发展。但要向即食食品转型,新设备又得投入不少钱。”

    “关键时候,好政策给我托了底。”杨兴才说,在当地税务部门辅导下,企业申请办理了近40万元留抵退税。“我们购买了3台灌装设备,支付了150余户农民的土地流转金,结算了2万株苗木货款。”如今,一箱箱树叶冰粉正销往各大商超。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存在一些短板,帮扶政策要跟得上,让他们的实力强起来。”李国祥认为。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各地鼓励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河南省提出培育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100家“链主”企业。山西省提出今年以4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649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业农村部今年新安排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留言板

    我养了9000只鸭子,受疫情影响,饲料运不进来,非常发愁。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后,曹庄镇包村干部联系了我,想办法从邯郸采运了一批饲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曹庄镇李马昌村养殖户

    家里种植了几十亩的白菜,合起来有几十万棵。受疫情影响,眼看白菜已到成熟期,却没有人来收购。随着气温升高,菜很快会坏在地里,我十分着急。我留言后,乡政府联系我们,了解滞销原因和产品情况,帮我们联系好外销渠道和收购车辆。现在菜卖出去了,辛苦一季没有白忙活。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葛店乡贾庄村农民

    2022-07-05
  • 全国生产有序恢复 零售新业态赋能稳消费

    当前,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生产有序恢复,消费逐步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一种新业态“即时零售”推动了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的稳步增长。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实体商超等本地零售店依托网络,就近为消费者实现1小时乃至30分钟内快速送达的零售模式。这一新业态由市场力量所催生,是实体小店与数字经济合力攻坚克难、捕捉商机的成果,也是政策支持的结果。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美团平台上的超市便利店线上订单额连续保持了约70%的增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消费市场的勃勃生机与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

    即时零售的特点一是“近”,二是“快”,关键词是“本地”。线下实体店借助数字经济服务更多本地消费者,需求、供给和履约全都留在本地,形成了“扎根本地”的新模式。如果将全国大市场通过快递物流的连接比喻为“动脉”,那么消费者与本地实体店之间的联系就是商品流通的“毛细血管”。在供需互动中充分运用“本地供给”,提升“毛细血管”的效率以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催生了即时零售的兴起。

    即时零售模式适应了疫情下特有的消费需要。例如,一段时间以来露营用品销量增长较快,母婴用品、文具、水果生鲜、植物花卉等品类订单也增幅明显,“外卖当作快递用”成为很多消费者的自发购物形式。即时零售的经济效应与社会价值的源头是本地供需无缝对接,而从供给侧看,平台企业不断投入建设即时物流体系、本地前置仓等,也创造了即时零售在疫情期间服务居民生活需求的客观条件。

    市场的形成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提出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正是看到本地门店复苏对促消费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帮扶商户,政策的春风“吹绿”了即时零售,使其获得了快速发展。

    艾瑞咨询研究预测,到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近9000亿元。即时零售的兴起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本地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得到充分有效释放,能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来提振消费,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消费成为稳经济大盘的有力支撑。

    2022-07-04
  • 减损等于增产 粮食要种好还应管好

    减损等于增产。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多措并举,加强农户储存环节科学管理。一方面,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加大相关政策优惠力度。


    随着夏粮丰收在手、夏粮收购的有序开展,在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带动下,农民种粮信心进一步受到鼓舞,种粮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种粮大户带动广大中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然而,眼下农民要做的,不仅要多种粮种好粮,还要管好粮,减少干燥储存环节损失,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

    今年夏粮丰收来之不易,尽管农资价格上涨抬高了种粮生产成本,但在全球小麦价格高位波动、国内小麦价格保持较高价位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收益普遍比往年强。一些农户看涨预期强烈,并不着急卖粮,把粮食储存起来,想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卖粮时机。

    干燥储存是农民能否实现增收的“最后一公里”。农户储存粮食面临产后损失增加的风险。夏粮获得丰收,农民在高兴之余,不得不为“晒粮难”“储粮难”等问题发愁。现在农村普遍缺乏晒粮场地,储粮条件差,农户储存环节损失惊人。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测算,由于储粮条件差,全国每年仅农户储存环节损失率高达8%。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户储粮环节损失,那么农民为粮食增产所做的努力就白白浪费掉了。减损等于增产。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多措并举加强农户储存环节科学管理,尽可能减少损失。

    刚收获的小麦比较潮湿,需要晾晒、烘干,才能进行储存,否则容易发霉变质。现在,农村普遍缺乏晒谷场,一些农户为了省工省时,在田间地头就把小麦卖掉了。一些农户无奈选择公路晒粮,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还会影响交通秩序,而且粮食经过车碾人踩,难免影响品质,卖不上好价钱。各地应充分利用村里的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场地优先用于小麦晾晒,以解农民燃眉之急。

    与传统人工晾晒相比,机械化烘干可以摆脱天气和晾晒场地的影响,随时烘干,脱水速度快而均匀,粮食品质好,损失小。近年来,我国不断改善粮食烘干条件,将烘干机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助农减损效果明显。

    一次性干燥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农户储粮安全问题。农村储粮方式落后,一些农户往往把干燥后的粮食直接装入麻袋、编织袋、竹围囤中,或者随意堆放在简易仓库中,很容易发霉变质,被虫咬鼠吃。有关部门通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农户建设经济、适用、防虫、防霉的标准化储粮新装具,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据测算,如果农户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能将损失降至2%以下。

    针对农户长期面临的“晒粮难”“储粮难”等难题,有关部门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了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销售、代加工等专业化服务,一站式解决种粮农户丰收后的烦恼。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企业不敢投、不愿意投,普通农户又用不起,推广难度大。国家还须加大支持力度,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大粮食烘干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力度,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降低产后服务成本,真正确保颗粒归仓,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2022-07-01

  • 首 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