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汽协发布2月乘用车分价格段销量趋势。
从2021-2024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各价格段销量占比情况看,新能源乘用车主力价格段有所变化,2021年以8万元以下价格段销量为主,2022年后转为以15万元-20万元为主,并持续到2024年1-2月。
2024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最大的价格段是15万元-20万元,占比达24.6%;其次是35万元-40万元,占比达16.9%;30万元-35万元占比也相对较高,达12.3%。
3月26日,中汽协发布2月乘用车分价格段销量趋势。
从2021-2024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各价格段销量占比情况看,新能源乘用车主力价格段有所变化,2021年以8万元以下价格段销量为主,2022年后转为以15万元-20万元为主,并持续到2024年1-2月。
2024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最大的价格段是15万元-20万元,占比达24.6%;其次是35万元-40万元,占比达16.9%;30万元-35万元占比也相对较高,达12.3%。
3月2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教育部已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内蒙古52个本科专业有调整,11所高校新增本科专业22个(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16个),撤销本科专业30个。
这次本科专业调整,在稳定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主要聚焦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科学规划调整现有专业及分布,重点扶持战略性相关产业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新增专业中,内蒙古科技大学围绕服务自治区稀土材料产业新增设的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入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育种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化学,赤峰学院生物制药,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新媒体技术等6个与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关联度较高的专业在内蒙古首次布点。与此同时,撤销了30个近年来就业率较低、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办学基础薄弱的本科专业。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将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建立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发布自治区专业布局和人才需求报告,指导高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一校一案”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北疆大地春潮涌动,到处是“抢工期、赶进度”的火热场景,以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据悉,今年我区计划实施1240个重点工业项目(含在建、续建扩建、新建项目),比去年增加76个,总投资规模2.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近7000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同比增加1300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50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36个,项目数量和项目规模均属历年来新高。
2024-03-25在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消费贷款逐渐成为各银行发力的重点之一。记者近日采访多家银行发现,消费贷款利率逐渐下行,3%已成为“标配”,而通过发放优惠券等手段,部分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可达3%以下。在利率下行的同时,部分银行还上调了消费贷款额度,最高可达百万元。
加快展业的同时,银行也通过提高授信门槛、规范资金流向等方式强化风控,以防范“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降低“共债”风险发生概率。
“最近在考虑装修,所以向多个银行咨询了消费贷的情况,有些银行说最高可以提额到100万元,利率大概只有3%,确实挺让人心动的。”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徐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四五年前就曾使用过消费贷,当时银行消费贷申请额度普遍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利率大概4%-5%。
记者走访银行线下网点发现,不少银行近期再度推出消费贷利率促销优惠活动,“降息、提额”成为此轮消费贷争夺“重头戏”。中信银行“信秒贷”近期推出春日钜惠活动,如果获得限时秒杀的6折利息券,年化利率(单利)最低可降至2.98%。提高授信额度也是银行“揽客”的重要举措。平安银行近期推出的“白领新一贷”,普通客户年利率(单利)3.96%-9.72%。据了解,该产品针对优享客户会发放优惠券,用券后年利率(单利)最低可至2.88%,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
在金融管理部门引导下,多家银行加大了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零售贷款部负责人陶翠介绍称,从消费贷款申请来看,平安银行的消费类贷款发放和余额是逐步提升的,今年以来我们的投放金额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目前消费信用贷款的年利率低至2.88%起。
消费贷持续火热为哪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利率中枢的持续下移为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打开了空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引导5年期以上LPR降低等措施来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因此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备一定基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降低消费金融成本,推出免息、利率折扣优惠,灵活设计还款方式,减轻客户还款压力……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落实通知要求,加大金融对消费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对于贷款流向管控也十分严格。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都严禁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多家银行均在贷款宣传页面或者合同中提示,严禁用户购房或投资股市,消费信贷可用于诸如日常消费、房屋装修、购买家电、汽车等个人消费领域。
针对银行开展消费贷款业务,业内专家提示,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防范贷款业务过度下沉、产品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等风险。“金融机构开展具体业务的前提是需要满足自律机制要求,共同维护好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加强防范消费贷资金违规使用风险。”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从银行角度,需要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意识,加强业务员培训;优化业务流程,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强化征信市场约束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升违规成本等。
这几天,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气温还很低,草原上没有绿色,略显荒凉。而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格苏木呼和乌拉嘎查的标准化钢结构圈舍内却热火朝天:80峰膘肥体壮的骆驼,每天产奶量达230公斤,牧民布和都林每天忙着找奶、挤奶、送奶,很是忙碌。
“驼产业是我们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2022年和2023年,我投资了60多万元,建设了新的圈舍、挤奶车间、饲料库,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养驼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谈起养驼产业,布和都林打心里高兴。
布和都林是一名80后。2013年以前,他一直在外地打拼,跑运输、做生意,虽然有收入但并不稳定。看到驼产业的良好前景,布和都林回到家乡阿拉善右旗开始创业。2016年,他创办了阿拉善右旗驼漠情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已步入正轨,2023年仅驼奶收入就突破了160万元。
如今,布和都林通过抖音平台销售自家产品,驼奶远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此外,他还研究提高驼奶质量和产量的草料配方,提供给当地的养驼户。入股合作社的牧民,每年每峰骆驼分红1500元,驼毛、驼羔都返还给牧民。
阿拉善右旗是我国双峰驼存栏最多的地区和核心区,目前双峰驼存栏数量达6.8万峰。
近年来,该旗聚力打造驼产业集散中心,从标准化建设、科技研发、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入手,建设以阿拉善双峰驼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骆驼科研院所、骆驼良种繁育基地等,推动全旗骆驼养殖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科技研发一体化发展。驼产业成为阿拉善右旗推进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阿拉善右旗驼奶”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阿拉善双峰驼入选区农牧业品牌目录区域公共品牌,“阿拉善右旗驼奶”入选内蒙古“一县一品”区域品牌,阿拉善右旗成功申报了“中国驼奶之乡”。全旗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养驼大户、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超过60家,驼产业产值突破5.6亿元。驼产业已经成为拉动阿拉善右旗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抢抓后奥运经济发展机遇,张家口把冰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产运营冰雪产业项目67项,总投资310.04亿元。
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领域,张家口通过打造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产业集聚区,逐渐聚集法国MND索道、美国M3雪板、意大利天冰冰雪设备、广东森海轮滑装备等一大批国内外冰雪装备产业项目,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宣化冰雪产业园被评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冰雪装备示范基地。
冰雪文化旅游方面,目前,密苑云顶滑雪公园、万龙滑雪场、太舞四季文化旅游度假区、富龙滑雪场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实现集群式发展。全市累计投产运营冰雪文化旅游项目16项,总投资284.74亿元。近年来,张家口冰雪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市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雪现代服务方面,张家口引进了冰雪项目保障基地、冰雪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少年滑冰滑雪研学培训、芬兰拉赫蒂市亚克专业体育培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冰雪现代服务上下游产业发展,累计投产运营项目24项,总投资10亿元。
据悉,下一步张家口将继续强化精准招商,瞄准上下游、产供销环节完善招商目录,下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一线品牌。
固安县
5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2月27日,固安县在京南·固安高新区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集中签约和开工活动,集中签约、开工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91.25亿元。
当天,北京和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项目、迈士华新型氢能源研发生产项目等38个重点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31.25亿元。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5个,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集中开工的5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其中,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项目占比69.23%,呈现投资体量大、产业质态好、带动能力强等特点。
参加此次集中开工的廊坊凌创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3.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项目建成投用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润0.6亿元,年纳税额达2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廊坊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石晓辉说。
“我们将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助力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以重点项目的快速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固安县发展和改革局重点项目股负责人沈茁说。
近年来,固安县全面唱响“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主旋律,建立“365联企服务机制”,积极助企纾困解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23年,全县签约项目1393个,落地项目978个,总投资677亿元;新开工项目978个,争列省市重点项目70个,总量居廊坊市第一。
西安高新区
32个项目集中开工
图为开工项目之一氢能装备制造中心项目示意图。
西安高新区供图
记者2月26日获悉,西安高新区近日举办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32个项目、总投资346亿元;签约落地42个项目,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以“硬科技”为抓手的西安高新区,聚焦新质生产力,以项目建设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不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助力产业跃升。
此次开工项目中,先进制造项目共19个,总投资167.38亿元,包括氢能装备制造中心、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禧福祥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项目总体呈现出科技含量高、投资力度大、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将加速促进产业集群高速发展。
签约落地的42个项目总投资512.5亿元,包括中邮保险项目、联合汽车电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西安领充新能源上市企业总部基地项目、核电站软密封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集贤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基地项目、攀顺元西北总部大厦项目等。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黄地区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日前全面复工,大型机械马力全开,建设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施工一线,为杭锦旗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杭锦旗沿黄地区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由鄂尔多斯市现代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百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实施,项目总投资约39亿元,主要进行土地流转、打造2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建设马铃薯全粉产业链园区。
该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于2024年底前,流转完成7万亩耕地并打造高标准农田进行马铃薯种植。二期于2028年前,流转完成13万亩耕地并打造高标准农田进行种植。园区按照国家零碳产业建设要求投资打造,采用清洁能源供电、零碳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为保障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推进,鄂尔多斯市现代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抢抓岁末年初关键窗口期,在正月初五全面复工复产,为春耕备耕提供保障。截至目前,项目已流转土地5.5万亩,完成土地平整4.7万亩,安装管道20万米,铺设砂石路面30千米,正在建设沉沙池6座,土壤改良1.8万亩,预计2024年4月项目建设完工。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个零碳食品产业园区,预计可实现马铃薯全粉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为当地增加税收1.86亿元,可解决300余人就业,为推进杭锦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江西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1139个
总投资达6805亿元
18日,江西省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十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在南昌市瑶湖科学岛项目一期现场拉开序幕,该项目总投资约22.5亿元,聚焦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将成为江西省科技创新的核心承载区。
与此同时,全省66个项目现场同步开工。在乐平市鸬鹚乡对家村,工程总投资42.59亿元的乐平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乐安河下游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对保障农业灌溉用水,促进粮食生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悉,本年度江西省级层面重点推进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计3670个,总投资3.3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万亿元。此次开工的一季度重大项目共1139个,总投资达6805亿元,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
广东着力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参会代表中,企业界和科技界代表超过一半。大会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开至全省各地市、县(市、区)。
2023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目前,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四成,已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相继布局,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全省拥有研发人员130万人,位居全国前列。
18日的大会,向全省发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员令: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广东提出,抓实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广东将继续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今年,广东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用市场育动能,广东将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等优势,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同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市场,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珠海力争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中山制定实施“科创强市15条”,投资50亿元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改;惠州将全力稳企业、扩投资、强创新;汕尾将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8个以上,在湾区新建2个以上“创新岛”,加快4个县级共建园区的建设,承接45个产业转移项目……
“以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广东”成为多名参会代表发言的主题。
“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说,将组建重大项目督导服务组,围绕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狠抓落实。
“今年力争新增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左右,转化创新成果2000项以上。”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将开展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组织12所师范院校纵向帮扶15个欠发达地区,组织高校与52个涉农区结对,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让广大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会场上,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说,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鹤山将集中资源建好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加速壮大县域经济,推动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比亚迪去年销售新能源汽车突破3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东‘心连心’的产业与创新要素高效协同策略,这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1日16时33分,2024年度大盘数据51.2亿。2024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50亿。
截至目前,暂列2024年票房前十名:
1.《年会不能停!》
2.《热辣滚烫》
3.《飞驰人生2》
4.《金手指》
5.《熊出没·逆转时空》
6.《第二十条》
7.《临时劫案》
8.《潜行》
9.《一闪一闪亮星星》
10.《三大队》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