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上半年财政支出七成为民生

    1至6月,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8.9亿元,财政支出912.6亿元,收支进度“双过半”。在财政支出中,73.7%用于民生,总额达673亿元,增长5.2%。

    青岛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1至6月,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简称“财政收入”)完成738.9亿元,增长9.7%,完成年初预算的54.7%;全市财政支出912.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1%;738.9亿元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为560.4亿元,增长33.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5.8%,青岛也由此实现上半年财政收支进度“双过半”,收入规模质量“双提升”。

    上半年,青岛财政收入增幅、税收增幅和税比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青岛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财力支撑。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上半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1亿元;政府债券发行再创新高,今年以来青岛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556亿元,增长7.7%,提前批专项债券额度319亿元,一季度完成发行,6月底全部支出使用,用于东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官路水库、齐鲁医院二期等全市237个重点项目。

    青岛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公共财政导向,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673亿元,增长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3.7%。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办好16件市办实事,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民生短板。

    一批“高含金量”财政政策实现新突破成为青岛财政亮点之一。今年4月,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正式落地实施,有力助推外贸稳步增长;青岛还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和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等国家级试点,共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近10亿元。

    下一步,青岛各级财政部门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振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纵深推进财政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2023-08-09
  • 内蒙古今年获批5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了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评审工作并将拟创建名单进行公示,内蒙古获批5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别是五原县、林西县、达拉特旗、和林格尔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囊括了葵花、肉羊、蔬菜、肉牛、中药材、玉米、大豆、奶业等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

    近年来,内蒙古按照产业发展实际,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获批创建12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包括兴安盟扎赉特旗、通辽市科尔沁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赤峰宁城县、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兴安盟突泉县和2023年获批的5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创建,聚焦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完善设施夯基础、集成科技增动能、绿色发展促转型、全链开发提效益、数字赋能强优势,分类分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将带动自治区率先建设一批农业强县(旗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3-08-09
  • 投资有信心 创新有恒心 转型有决心——山东部分民营企业走访见闻

    新华社济南8月8日电题:投资有信心创新有恒心转型有决心——山东部分民营企业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今年到现在已达5.4亿元,预计全年可突破9亿元。去年人均销售收入为180多万元,今年可超过300万元。”说起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位于山东青州的山东威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其民不禁嘴角上扬。

    据介绍,这家民企成立以来一直围绕挖掘装载机做文章,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市场口碑,最近几年业绩每年翻倍增长。他们加大投资力度,8万平方米的新生产车间将于年底投入使用,淘汰老的设备,换上新设备、新工艺。

    投资蓄力后劲足。记者在山东多家民营企业感受到加码投资的意愿,有民企负责人表示,对行业有没有信心,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很大程度体现在敢不敢、肯不肯持续不断加大投资。

    “我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到3000万元,新上一条冷冻面食生产线,主打精深加工和高端预制菜。”在山东鲁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副总经理云树杰指着满负荷生产的预制菜生产线对记者说,“我们的预制菜涵盖禽肉、面食、冷冻果蔬等六大系列,共1000多个品种。”云树杰说,国内预制菜市场方兴未艾,上半年集团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

    山东民营经济不断展现发展韧性与活力。据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徐闻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民营经济经营主体102.9万户,总数达到1419.6万户,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

    行走在齐鲁大地,处处可见民企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山东埃尔派粉体科技有限公司4个车间都很忙碌,随着新厂区投产,员工数量翻番,销售收入有望从去年5亿元增长到今年10亿元;山东七维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性工业涂料迎来市场爆发,天天被客户催着发货;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钢帘线实现满产满销,库存为近三年最低水平……

    逆势增长、承压前行,企业靠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受访企业家无不提及“创新”二字。山东金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用34年时间,从一家乡镇农机修理厂蜕变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副总经理王汝成说,虽然守着农机业务也能过日子,但技术水平不高长久不了。2002年,省里推荐了一项反应烧结碳化硅技术,他们觉得很有前景就开始推动产业化。

    但创新不会一蹴而就。“干了一年半没出来合格产品,有的技术人员失去信心退出了,我们去国外学习一个多月,回来一直耗在实验室不出门,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王汝成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碳化硅产品问世后迅速打开市场,近几年公司发展驶上快车道,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今年将达到15亿元。

    记者采访发现,近几年来不少民营企业始终保持高额研发投入,有力推动技术创新。山东省工商联等单位日前发布的《2023山东民营企业100强分析报告》显示,山东100强民营企业平均投入研发费用8.43亿元,研发强度达到1.61%,为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

    好技术不愁没产品,好产品不愁没市场。“对传统产业来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寿光市工信局局长张宏雨认为,在低端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的同时,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走进寿光市鲁丽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定向结构板项目车间,公司负责人薛明亮对他们的OSB板材侃侃而谈,这种用木材下脚料就可以生产的高端板材无醛、阻燃、防霉、抗菌,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

    这个起家于木材加工作坊的企业一改机器轰鸣、粉尘飞扬的传统生产方式,斥巨资改造生产线,把原木加工成高端板材,再到家具,整个过程全部智能化。薛明亮说:“今年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下半年或将大幅超越去年同期。”

    不转型升级就会面临市场淘汰,已经成为企业共识。近年来,山东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上半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9296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记者到访的企业普遍表示,技改改出了竞争力,转型转出了大效益。

    2023-08-08
  • 阿拉善盟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值同比增长405.3%

    近日,记者从阿拉善海关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阿拉善盟进出口贸易总值实现48.1亿元,同比增长405.3%,增速高于全区372.4个百分点,位列全区第2位。



    阿拉善海关关员指导企业人员填写申报单。

    今年以来,阿拉善海关不断优化进出口外贸服务,促进口岸高水平开放。通过完善“7×24小时”预约服务、双科长带班、窗口服务等助企措施,统筹全关一盘棋,科学调度属地查检业务安排,更好实现“管得住、通得快、放得开”的目标。提前了解企业出口计划、船期安排,实行“预约查验”措施,提供“申报、查验、签证、放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查验、证书签发“日结日清”。在阿拉善高新区现场设立“高级认证企业服务窗口”,专人办理报关单通关业务,预约办理检疫事项审批,缩短办理时限,及时指导处理通关环节疑难问题。“现在只要在群里提前预约,海关的工作人员就立刻联系我们安排查验时间,而且他们常常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优惠信息,顺利完成申报、查验等工作,尽快将货物发出去。”内蒙古锦洋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贾伟说。



    阿拉善海关关员对出口危险化学品包装进行检验监管。

    同时,阿拉善海关不断强化出口危险品检验监管能力,为出口危险品通关提速。据了解,阿拉善海关辖区内现有出口危险品企业45家,业务辖区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主要商品为金属钠、氢氧化钾、嘧菌酯、三氯异氰尿酸、毒死蜱等。阿拉善海关动态更新辖区内危险品出口企业信息、产品种类、监管要求等数据,掌握各企业特点和发展方向,指导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精准开展政策解读与业务培训。为帮助企业赶订单、保出口,设立驻高新区监管组,对企业实行预约查验、移动办公现场出证等措施,确保现场查验、拟证出证的环节“无缝衔接”,缩短检验出证时长1天。据统计,1至6月,阿拉善海关共检验监管出口危险品906批,货物总值约8384万美元,总重约3万吨。

    “下一步,阿拉善海关将持续深化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工作,以阿拉善盟\'招商引资提质年\'为契机,主动投身外贸经济服务大局,积极协助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加强辖区AEO培育,做实做细企业认证准备,助力阿拉善盟特色产品出口。”阿拉善海关党委委员、综合业务科科长史昆说。

    2023-08-08
  • 内蒙古累计下达8.4亿元资金支持农牧区公益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农牧区环境质量,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2023年以来,内蒙古累计下达奖补资金8.4亿元,以促进全区农牧区公益事业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具体看,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牧区绿化、美化、亮化和村街道硬化及小型水利设施、集中供水用水设施建设等。

    其中,下达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奖补资金5.35亿元,较上年增加0.39亿元,增长7.97%;自治区财政安排相关补贴资金3.05亿元。

    同时,为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与项目相匹配,从项目立项、开工、完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拨付资金的督导,追踪资金支持项目进展情况,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同步下发《关于规范农村公益事业及美丽乡村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了项目库管理、资金台账管理、资金绩效管理等措施,提出资金支持项目必入库和“谁入库、谁负责”的要求。(记者杨帆)

    原标题:内蒙古累计下达8.4亿元资金支持农牧区公益事业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

    2023-08-07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湖北襄阳:发掘人文元素 激活文旅产业

    新华社武汉8月6日电题:湖北襄阳:发掘人文元素激活文旅产业

    新华社记者崔俊杰、王自宸

    夜幕降临,湖北襄阳盛世唐城景区灯光闪烁、乐声怡人,游客沉浸式体验夜游项目《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2》。沿着参观路线,游客可观赏不同的剧目表演,体验盛唐情景。近年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注重发掘人文元素,激发文旅产业活力,推动当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演员们在襄阳盛世唐城景区表演。(杨东摄)

    襄阳盛世唐城景区是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全景演绎和商业运营为一体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景区依托唐城独特的建造美学,打造行进式夜游演艺项目。襄阳盛世唐城景区总经理王亮说,通过将非遗民俗、旅游商业与夜游演艺有机结合,盛世唐城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夜间文旅消费生态圈。

    襄阳是楚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汉水文化核心区和三国文化之乡,拥有古隆中、水镜庄、庞公祠等700多处名胜古迹。

    为更好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襄阳出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规划,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实施细则,通过加大对文旅产业的配套扶持,吸引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文旅产业,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出台文旅扶持政策的同时,襄阳也不断加强文化保护。



    夜幕降临,襄阳古城灯光璀璨、游人如织。(杨东摄)

    襄阳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

    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黄健介绍,为加强古城保护,襄阳逐步收回文物和历史建筑的经营权,统一管理;对古城墙等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及高精度数字建模;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将古治街内的两座无名亭分别命名为“汉广亭”“景升亭”,增挂匾额、楹联。

    如今,襄阳文化旅游设施更加丰富,游玩形态更趋多样。不仅有盛世唐城的唐风唐韵、古城的历史文脉,还有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打造的巨型机械麒麟,以及鲲鹏、龙、凤凰等主题娱水设备,为游客带来精彩纷呈的旅游体验。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襄阳盛世唐城景区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接待游客156万人次,旅游市场持续回暖。

    2023-08-07
  • 广州出台20条措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广东广州2日发布《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20条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潜力。

    《措施》提出,要发挥年度总额度10亿元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建立银行与保险、政府性融资担保等多方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合作银行每笔知识产权质押不良贷款本金损失给予50%的补偿。

    2023-08-04
  • 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 江苏港口经济活力迸发

    港口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今年以来,全省各大港口生产运营平稳有序,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外贸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6.5亿吨、3.0亿吨、1200.2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6.0%、13.9%和6.9%,呈现出充足的经济活力与韧性。

    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

    日前,安提瓜和巴布达籍船舶“BBCNILE”号停靠在江阴港5号码头,工人操作吊机,一个长49.9米、直径5.8米的白色大储罐稳稳落下。“该型号储罐是目前全球单体容积最大的液氮低温储罐,储存能力达1000立方米。这批货物的两个储罐从江阴港发往美国布朗斯威尔港口。”江阴港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总体回升,江阴港港口吞吐量增速逐步提升,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776.64万吨,同比增长4.92%;外贸吞吐量3157.81万吨,同比增长4.13%。

    7月22日,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公司码头,2719辆国产车辆有序装船运往比利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云港港口集团铁运分公司运输管理部副经理王有志说,上半年连云港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9亿吨、同比增长11.7%,其中集装箱完成284.36万标箱、同比增长15.4%,以“双飘红”的亮眼成绩顺利收获“双过半”。

    7月28日,扬州港港口,车辆往来穿梭,塔吊高效运转。“上半年,扬州港港口货物内、外贸吞吐量等核心数据全线‘飘红’。全市外贸集装箱量飙升52%,创历史新高。到港船舶总量连创新高,泊位利用率较2019年提升20个百分点,三大港区钢材吞吐量同比增长320%。”扬州港相关负责人介绍,“扬货扬出”新政策近日发布,不仅节省综合费用,还提前保船、保箱、保舱,港口货运比重节节攀升。

    今年以来,江苏多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其中,镇江港、泰州港、南京港、盐城港、淮安港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0.9%、27.9%、21.9%、36.5%、33.3%。沿海、沿江和内河港口分别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7.5万、809.6万和73.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4%、1.9%、30.9%。

    江河海航线越织越密

    今年以来,江苏港口不断布局新航线,为保障贸易供应链、产业链畅通提供有力支撑。

    6月1日,“斯瑞号”轮靠泊南京港龙集公司802泊位,装卸227个集装箱前往越南胡志明市。由南京港集团开辟的“南京—太仓—海防—胡志明”东南亚集装箱外贸直航航线,班期密度每周1班,单程运行时间约6天。南京港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港现拥有始发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内贸沿海干线、中转航线、宁沪快航等每周超过200班,形成通达国际主要城市、连接长江主要港口、打通运河各个端点的集装箱航线网络,集装箱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航线密度保持长江流域第一。

    6月8日,港机轰鸣、吊臂起落,满载货物的“万宁008”号货轮在宿迁港中心作业区启航开往上海,标志着宿迁港至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航。“此前由于航区不同,内河船舶无法直航至上海港,需要在太仓港、扬州港等地中转,此次直航航线开通将进一步织密宿迁港外贸远洋干线网络,提升宿迁港物流供应链韧劲和运输服务能力。”宿迁港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宿迁港已开通至上海港、太仓港、南京港、连云港港等8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每周航次50个以上。

    7月26日下午,顺利完成特种箱“登轮”仪式的中国籍货轮“天恩”号,从江阴苏南集装箱码头出发,驶向挪威(奥斯陆OSLO)中心港口,标志着无锡(江阴)港成功开通首条集装箱外贸直航远洋航线。“此次外贸新航线的开通,进一步织密无锡(江阴)港集装箱航线网络,提升了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了货物进出口便利性,满足了地区企业对接RCEP国家贸易物流需求。”江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围绕“远洋航线新突破、日韩航线高密度、RCEP航线广覆盖、沿海内贸干线多精品、内河重要节点全贯通和长江穿巴航线体系化”的目标任务,港航通力协作,新开远洋、内贸干线等航线7条,加密运河精品航线7条,新增运力9艘,有效丰富完善了集团航线网络体系,服务支撑集装箱双枢纽港建设。

    港口建设投资加速推进

    7月27日,运河宿迁港港口扩容提升工程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全面建成后,运河宿迁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30万标箱,货物年吞吐量可达1500万吨,将有效提升港口承载能力,进一步放大港口水运优势,成为“千里运河第一港”。

    今年以来,江苏积极扩大港口有效投资,紧盯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更新港口面貌,助力外贸加速跑。上半年,全省共完成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127.8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年度计划的70.2%,总体超时序完成投资。

    6月27日,海力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项目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环抱式港池东港区奠基开工,标志着港区工业制造迎来新的发展起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新建一座5万吨出运配套码头,年产8MW以上海上导管架、漂浮式基础、海上模块化平台等装备20万吨。

    日前,随着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通航以及40万吨级矿石码头水工改造基本完工,连云港开港以来最大进港吃水船舶——“中海韶华”轮安全停靠连云港港。今年连云港港将迎来开港90周年,连云港港相关负责人说,当前连云港港各项重点工程项目按下“加速键”,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正紧锣密鼓建设,40万吨级码头改扩建工程正在高效推进,国内目前装船容量最大的“云港电拖二号”轮成功上水。

    淮安港市区港区新港作业区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建设者们顶着烈日奋战,铆足干劲,抢抓进度。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介绍,项目紧邻新港一、二期工程,共建设16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862万吨。2025年底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淮安内河航运枢纽能级,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2023-08-04
  • 济南工业半年成绩单出炉 工业运行量质齐升

    8月1日,记者从“济南市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获悉,上半年,济南工业运行量质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4%,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其中,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3145.04亿元,同比增长17.8%;新增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均居全省首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谈及上半年济南工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文海生表示,济南工业运行量质齐升。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4和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2和36.8个百分点,呈现进中向好、量质齐升态势。

    济南深入实施技改“双千”工程,16月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010个,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任务,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5%,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8和10.4个百分点。

    上半年,济南数字经济优势稳固。1-6月,全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3145.04亿元,同比增长17.8%,成功入选全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网络与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

    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49家

    上半年,济南产业能级和企业能级稳步提升。新增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4家,487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名单,居全省首位。

    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济南新增3个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4家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1个和22家。济南优质企业方阵持续壮大,新增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瞪羚企业14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88家,均居全省首位。济南产业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工信领域“免申即享”政策达到23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5853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济南市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首位,也是济南市重点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群。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5853亿元,行业纳统企业2575家。高新区是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产业规模达到3850亿元、占全市65.8%。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引领带动下,2022年济南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63%,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7%,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全省第1位。

    目前,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5个细分产业链群。

    其中,济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2年规模达到4382亿元,占据全省半壁江山,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二、中国第一;浪潮云洲连续四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居全国第四,并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地位与发展能力双料第一。

    2023-08-03
  • 辽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呈现四大亮点

    8月1日,记者从沈阳海关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我省外贸发展中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且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805.8亿元,同比增长9.9%,较全省整体增速高8.5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至46.5%,拉动辽宁外贸增长4.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省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有效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沈阳海关统计分析处认为,当前我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企业数量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增,稳大盘作用显著。上半年,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外贸企业同比增加4.7%,达到1.1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83.5%。

    机电产品出口贡献突出,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机电产品293.8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同期民营企业出口总值的36.3%。其中,汽车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机械基础件和机床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5.3%、83.4%、7.5%和111.3%。此外,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1.4亿元,同比增长3.4%,占我省同类产品出口比重提升2.1个百分点,达到20.3%。

    民生和资源类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保供稳价作用凸显。上半年民营企业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29.4%,高出全省同类产品进口增速5.7个百分点。同期,粮食进口同比增长67.9%,高出全省同类产品进口增速24.2个百分点。此外,金属矿砂、原油和煤炭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4.7%、36%和135.8%,分别高出全省同类产品进口增速36个、15.9个和117个百分点。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深度融入国际市场。上半年,我省民营企业在对传统市场如日本、东盟等进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对新兴市场加速开拓,对拉丁美洲、非洲、中亚5国和阿拉伯联盟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6.6%、30.9%、42.3%和3%,增速均高于全省整体水平。

    下一步,沈阳海关将抓好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落实见效,精准服务、惠企纾困,持续激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动能。

    2023-08-03
  • 今年上半年,浙江餐饮收入增长19.6%

    近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浙江餐饮收入增长19.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个百分点。

    政府对餐饮消费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4月,浙江启动“味美浙江”餐饮消费欢乐季,为其举办声势浩大的启动仪式及展览展示。今年4至6月,浙江累计举办“味美浙江”餐饮消费相关活动200余场,提升全省餐饮消费近240亿元。

    但餐饮生意并不如外人想象那么风光。多位餐饮从业者向记者表示,今年看起来外出吃饭的人很多,但其实人均消费金额有所下降。

    “总体上,受政策和消费意愿回升的影响,餐饮消费数据表现亮眼,但要意识到高增长速度的背后,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有很大关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建亮说,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接触性消费受到了很大冲击,受低基数的影响,餐饮消费的高速增长是可预见的。

    上半年,浙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比全国的8.2%高0.9个百分点。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浙江能取得如此成绩,汽车消费和餐饮消费的贡献很大,两者占到浙江社零增长总额的45%左右。

    下半年的餐饮消费还有增长空间。“经历疫情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消费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相比以前,大家跟亲朋好友的交往更频繁了,社交需求增加了,餐饮消费的开支也会增加。”在叶建亮看来,下半年,餐饮消费应该会继续稳中向好,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未来,餐饮消费依旧会是浙江促消费中要做的大文章。

    当然,完全靠“吃”支撑消费不现实,更不可取。近日,我国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浙江也在谋划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的相关政策。

    “随着更多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再加上下半年节日性消费和各种促消费举措的落地,我相信消费会稳步向好。”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此前在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记者全琳珉)

    2023-08-02
  •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今年以来,我国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成为政策惠及的主体。

    谈及税费支持政策,“纾困解难”“强信心”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口中的关键词,业界专家认为,以“真金白银”的税收政策“滴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将有力提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税费支持政策精准发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超过82%,这是慈溪市横河宝可密封件厂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的同比增长率。发展的底气从哪儿来?7.4万元的税惠“红包”,是企业负责人杨凯伦给出的答案之一。

    杨凯伦口中的“红包”,正是今年新出台的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下游企业对密封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对我们这种小规模纳税人,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杨凯伦表示,国家出台的多项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现在,企业计划从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一方面,我们打算扩大生产规模,满足下游企业对高端化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心,我们坚信税费优惠政策将会继续护航企业发展壮大。”杨凯伦说。

    “近几年公司车辆更新,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今年我们又省了29万多。”在河南省开封市,大梁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仲小艳表示。

    记者了解到,开封市大梁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出租车客运的民营企业。“2023年以来我们已通过购买新车、二手车换置了30辆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的延续,为我们公司的汽车换置再添助力。”仲小艳说。

    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就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进行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到2027年12月31日。业界专家认为,在优惠政策于今年年底到期的情况下,提前制定车购税减免政策,提升了优惠政策的确定性,不仅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让汽车销售行业更加“景气”。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确保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支持。这其中,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是政策惠及的主体。

    税收政策优化完善引导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其中,持续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取得的正向激励效果最为显著。

    今年3月,国家将符合条件行业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今年6月,又新增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时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据统计,在7月份已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比达94.3%,超过29万户,民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占全部金额的76.6%,对缓解研究创新的资金压力、改善研发投入的政策预期具有积极作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运表示,在享受加计扣除金额最多的前100户企业中,有80户为民营企业,前10户企业则全部都是民营企业。这反映出民营企业既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主要受益者。

    在山西鸿晋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防护手套产业项目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检测着PVC手套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税收政策的扶持为我们提升研发能力注入了强大动能。”公司财务负责人曹亚杰表示。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县域经济转型重点民营企业,该公司近三年来进行了46项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超5960万元,今年上半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850万余元。

    四川意龙科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翟鸿卫表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享受时间从10月提前至7月,不断加码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撑腰鼓劲”,让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更足。

    “创新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为我们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今年以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08.74万元。”新疆凯美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马英多表示,下一步,企业计划将这笔资金继续投入产品研发中,走好走稳科技创新之路。

    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护航民营企业“走出去”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高质量出口贡献突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3463亿元,同比增长64.6%,对同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8%。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持续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一系列为纳税人缴费人谋便利的措施得以出台、优化,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湖南泉想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现代化生产机器飞速运转,挥舞的机械臂此起彼伏,一组组钢化膜产品陆续驶下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平板防护膜、手机钢化膜、数据线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往国内以及南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收到了968万出口退税款,税收政策助力下,今年我们拓展了中东市场,正在铆足劲生产。”公司副总经理杨阳表示。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金箍棒电池模组,具有高安全、长寿命、低温使用等特点,今年它在广交会上吸引了不少国际客商。”据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刘志德介绍,今年1至4月博力威出口欧洲和南非市场增长超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

    “国家的政策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刘志德告诉记者,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税费政策以及便捷、高效的申办享受流程,有效助力企业盘活资金流。今年1至6月,博力威已经高效办理出口退税约5000万元。“有退税业务产生后,税务部门会及时提醒我们办理,而且均可以‘无纸化’申报,不用去前台、只需要线上办理,非常方便”刘志德说。

    记者了解到,税务部门将重点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新出台和优化一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措施,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其中就包括持续推进国际税收合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如,完善12366跨境服务咨询专线功能,加强跨境经营高频疑难涉税问题的收集整理,拓宽民营企业解疑释惑渠道。又如,结合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特点,在税务总局官网推出“海外税收案例库”,帮助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防范税务风险,提高税法遵从能力。

    “民营经济由于其数量多、行业分布面广、市场敏锐性强,经营灵活度高,对于我国解决就业、促进科技创新、健全产业链以及稳定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的贡献。”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延续、完善、优化各项税费支持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市场主体予以精准性的税费支持,对于当前经济恢复性增长以及高质量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未来,应该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继续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2023-08-02

  • 首 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